《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2023-11-20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精读课文,感受文章中的“景”的自由,体会文中小姑娘自由快乐的生活和祖孙情深。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质疑导入。

  1.这一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生读题)这是珍藏在萧红记忆深处的大园子!读课题。在她的作品里,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这个园子,尽力去捕捉她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看似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念念不忘呢?让我们走进园子。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这个园子,打开课本,把它找出来。

  二、读说想象“自然之园”。

  过渡:好,让我们到园中去漫步吧!(出示第2自然段)

  1.同学们,读书就是欣赏,需要慢慢地读静静地想。听老师读,看看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相机指导把话说生动。)

  2.眼前的画儿活了,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会读书的人,不仅会边读边想像,而且会边读边思考,读出疑问。你们读这一段时有疑问吗?老师刚开始读到这儿时,一下子就读出了一个疑问! 我们在写作文时总挑美丽的景色去写,为什么大作家萧红把这不太好看的白蝴蝶、黄蝴蝶也写下来呢?

  4.总结:原来,她只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她眼中的自然状态下的园子。(板书:自然之园)

  三、赏读感悟“自由之园”。

  过渡:我们继续到园中去漫步!自由读第13自然段,你的心中一定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1.读着,读着,你的心中会跳出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

  2.师:(引读)你们的感觉和课文中的“我”相通了!读着、读着,园子中的一切—(点红本段中心句)

  3.你从哪里最能感受到自由?拿笔画下来。

  根据交流相机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有人管。

  A、这几个描写自由的句子很特别,大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句式整齐中还有变化。)

  B、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就”字,有了它,自由的韵味全出来了,不信咱们来配合读一读,你读愿意的部分,我读就的部分。你们听了有什么感受?

  C、是啊,这些句子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也很想读,谁愿意和老师配合读。(句式拓展朗读:不愿意……就不……)你感受到什么?

  D、还有谁想来读的?想读的就一起来读吧!这次你要听清楚了,跟上老师的节奏哟!(句式拓展朗读:愿意在地上爬……愿意开两朵谎花就……愿意结一堆黄瓜就……)自由吧!

  4.同样是自由,植物和昆虫的写法还有变化呢!谁来读出蝴蝶的自由(ppt出示蝴蝶那一句)

  A、你们看,作者认为不太好看的黄蝴蝶、白蝴蝶又出现了,这一次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总结:这园子里不管是好看的还是不好看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5.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ppt出示:花开了,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

  A、同学们,你们注意到“睡醒”这个词了吗?如果把它改成惊醒行不行?

  B、师生配合总结:是的,别小看了这个睡字啊,自然地睡醒才是一种自由的状态。花儿愿意睡到什么时候,就……鸟儿愿意怎么飞,就……,它若想要飞上天去,也……虫子愿意怎么叫,就……愿意和谁说话,就……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是……咱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平时我的中心句在句首或句末,这个在句中。

  6.是啊,园子里的一切景物都活了,都是自由的,来,我们一起再来配合着在音乐中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7.同学们,读书还要联系上下文来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萧红眼里看到的自然之园。第十三自然段又向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鲜活的、自由之园。(板书:自由之园)其实,园子里的植物、动物本无所谓自由,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是如此自由呢?(是啊,我的心里自由,看到什么都是自由的,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

  1.古人说境由心生,高兴时看什么都好,不高兴时看什么都不顺眼。因为我是自由的,所以看什么都觉得自由。原来,这儿的景物描写是为了抒发我心中的自由之情!正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课文又是怎么表现我的自由的呢?默读3——12自然段,相信你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许多自由的画面。概括地说说,你看到了哪些自由的画面?

  3.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自由的小事。

  引读:祖父……,生接……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

  4.你们看,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是读起来却很洒脱,很孩子气,字里行间跳跃着两个字——自由,我们再来读一读。

  5.我真的是在拔草、铲地、浇水吗?(瞎闹)文中有几个特写镜头,你觉得哪个镜头最有趣,让你有一种想和她一起玩的冲动?

  交流咀嚼,预设如下:

  (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一个“爬”字,一个“乱勾”,活脱脱的一个泥娃娃呀!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抢水瓢浇菜)

  把这份自由、快乐大声喊出来!

  (第11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6.师总结:在这个园子里,我想闹就闹,想玩就玩,等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不用——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你们看我的快乐、自由就藏在栽花、拔草、铲地、浇水甚至睡觉这些生活小事中。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叙事抒情。(板书:叙事抒情)

  四、批注释疑“爱之园”。

  1.什么是自由,这就是自由,什么是快乐,这就是快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觉得这自由是谁给我的?课文中描写祖父的地方并不多,让我们回头默读3——12自然段,找出描写祖父的细节,凝神静气地读,把你的体会选择几个关键词写在旁边。

  2.同桌互相交流, 如果你们关注的细节相同,那是心有灵犀,如果不同,那再切磋切磋。(一个劳动工具,传达着一份疼爱;一声嘱咐,透露出一份悉心;一张笑脸,无限宽容。)

  3.是啊,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他会给你造一座天堂。这园子就是祖父为我撑起的一方爱的天堂。(老师板书:爱之园)

  4.现在,你还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吗?

  5.总结:是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它所表现出的自由和爱,正是萧红一生的憧憬和向往。一想到这个天地,萧红就感到快乐、幸福;一想到这个天地,她就涌起了写作的冲动;这个园子不只是祖父的,它是我和祖父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再读题!

  五、回忆课文,拓展阅读。

  1.同学们,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萧红一生坎坷,悲凉。18岁,祖父就去世了。离开祖父,寂寞孤独的时光里,她常常回忆起和祖父一起——(在这个世界上能有人疼爱是多么幸福啊!)

  20岁时,她离开家乡,一直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写下这些文字时,她正流浪在香港,身在异乡,遥望家乡的目光里,她仿佛又看见了园子里的景物——(在这样的园子里生活是多么快乐啊!)

  3.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她提笔就想到了童年,想到了她和祖父的园子,想到了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呼兰河。《呼兰河传》,就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ppt出示)

  孩子们,走进《呼兰河传》,你会走进萧红的内心世界,读到不一样的滋味!

  附:板书

  自然之园

  叙事抒情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自由之园

  借物抒情

  爱 之 园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篇2

  第一部分   核心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精读课文,感受文章中的“景”的自由,体会文中小姑娘自由快乐的生活和祖孙情深。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二部分    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课

  师:有一篇文章,读着,读着,我们就沉浸在作者那烂漫的童年生活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萧红的童年。读课题!

  预习时,读课文超过五遍的同学请举手。了不起!熟读课文是我们阅读理解的基础。是不是觉得这篇文章语言近乎口语,并不难理解,但要读出文字背后包含的那些情感还需要我们凝神静气地阅读。

  有谁带着问题读课文的?

  会读书!带着问题读书会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方向,更有收获。

  同学们的问题中有一个问题含金量很高,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阅读探究。

  学习任务: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二、民主导学    

  课文中有两个小节直接写园子的,打开课本,略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1.让我们到园中来漫步吧。出示第二自然段:

  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在萧红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结合文章的语句来谈一谈。

  2.让我们继续在园中漫步。

  在萧红的眼里,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自由地读一读。

  这一段,读着,读着,有一个词会扑面而来。    

  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这一点。

  师: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都是自由的。    

  这一段文字写得很美,写得很妙,这精彩的地方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地品读、品读。

  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呢?专心地读一读,静心地品一品。

  你有什么发现?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展开了想象,形成了排比,读起来让人特别亲。真会读书,能用朗读表现出这种自由吗?

  还有什么发现?

  这四个“愿意……就……”后面还有一个“随意”,写出了什么?对!园子是自由的,作者的心灵也是自由的。景物的自由代表着身在景物中人的自由。这种写法就叫借景抒情。这自由呀,装得下天和地。读吧,自由地练一练。

  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老师为你配上一段音乐。用你的朗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自由。

  3.在这样一个童话般的园子里,留下了萧红和祖父许多美好的回忆。读一读课文的3—12小节。继续思考:这又是个怎样的园子呢?

  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许多画面。同学们,细读出滋味,品读有收获。再读一读,哪个镜头最吸引了你。

  预设:

  文中相似的句子串起来就成了一首诗。不信你看: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祖父笑了,我也笑了”

  “我开心地笑了,祖父也开心地笑了”

  这些文字看上去是不是重复了,其实这是一种写法叫复沓。作用是为了抒发强烈的感情。同学们你觉得这里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呢?  

  如果你关注了细节,读了这一段后,祖父有一种特别亲切的表情浮现在我们眼前——笑。让我们一起来回忆:

  这是和蔼可亲的笑!这是欣赏的笑!这是宽容的笑!这是充满爱意的笑。

  同学们,这一次又一次笑容的背后你读到的是祖父什么?那一份浓似一份的爱。   

  不管是瞎闹,还是淘气,即使是越帮越忙,甚至闯出点小祸,在萧红的记忆里祖父是勤劳的,是宽容的,是疼爱她的,祖父带给了萧红无限的自由和快乐。  

  4、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萧红出生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对她十分冷漠,母亲也不喜欢她,只有祖父疼爱她,祖父是萧红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萧红眼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萧红童年生活的乐园,这个园子只属于“我”和最亲爱的祖父,这个园子是萧红的家园)。

  5、这个园子是萧红的乐园,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更是她的家园。萧红怀念的是园子,怀念的是祖父,也是怀念那一段真性情的岁月。所以萧红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呼兰河传》。在《呼兰河传》记叙了一些人还有一些小事。文章的结尾她这样说:“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三、检测导结

  这位北国才女在1942年1 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去世了,只有31岁。在这堂课要结束的时候让我们来轻轻地读首诗。也算是我们对她的一种纪念!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

  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

  祖父

  戴一顶大草帽

  我

  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就铲地

  祖父种菜我就溜平

  祖父浇水我就“下雨”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活的

  花醒了鸟飞了

  虫子说话倭瓜上架

  玉米上天黄瓜开花

  玩累了

  我找个阴凉地

  就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

  只有一顶小草帽

  ……

  第三部分   辅助设计

  教具:课件

  板书: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乐园     爱园     家园

  作业:    

  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下节课和同学一起分享。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篇3

  教学中抓住词语让学生去感受,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争着说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

  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解读。课文学习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孩子们热情参与,融入了自己的童年体验和感受。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很有才华的女作家萧红,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梳理了一下,有这么三个问题需要在今天的课堂上解决。(出示三个问题指名读题)有信心完成吗?

  二、赏读,看景物之自由。

  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是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的?(2、13)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课文的第2和13小节,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漫步,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样样都有,充满生机,色彩斑斓,蜂飞蝶舞,虫鸣鸟叫,蚂蚱蹦跳,植物疯长,悠闲惬意……)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园中昆虫、蔬菜、花草充满生气,自由自在,并相机出示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板书:自由)

  3.蜂子、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生机盎然。可以说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三、品读,解“我”之自由。

  1.过渡:在这热闹、美丽、充满自由的园子里“我”做了些什么事呢?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读读课文的3—12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3.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②(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

  我哪里是在种小白菜,其实就是在瞎闹。

  ③(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的两个词,写出了“我”铲地有趣的样子,一边往前“爬”一边“乱勾”。

  ④(抢水瓢浇菜)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读书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读书读出了自己。

  ⑤(第11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读出“有趣”的同时你还读出了“自由”,真会思考!把这样的感受放进去,读一读。

  4.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出这种自由和快乐,自己试试。

  5.我跟着祖父在田边劳动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多快乐呀!(板书:快乐)

  四、细读,悟祖父之爱。

  1.那我在园子里为什么会这么自由,这么快乐,这么无拘无束呢?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划出有关的句子。

  ①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

  ②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明他很有耐心。

  ③祖父大笑起来,笑中包含着慈爱与宽容。

  2.课前老师搜集了这么一段资料,(出示资料:萧红是个苦孩子,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因她是女孩不喜欢她;后妈也不爱她;祖母特别爱清洁不喜欢小孩子闹腾;唯有祖父,年迈的祖父疼爱她。每当萧红挨了打,祖父就用粗糙的手抚摸着她的头,说:“长大了就好了!”祖父的爱温暖了萧红的童年。指名读)

  3.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板书:爱)

  五、总结全文。

  1.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园子,走进了萧红的童年生活,也触摸到了萧红自由、跳荡的心,再读课题,园子还是个普通的园子吗?(童年的乐园、精神的家园)

  2.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童年,也发生过一些趣事,能与大家一同分享吗?(出示小练笔)

  3.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萧红怀念的是好大、好看、好玩的园子,是“一切都活了”的园子,萧红怀念的是年迈的慈爱的祖父和那段拥有自由快乐的岁月。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

  板书设计:

  爱  自由  快乐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篇5

  一、复习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齐读课题

  2、出示词串,指名分行读

  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

  韭菜 谷穗 倭瓜 黄瓜(谎花)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水

  3、倭瓜是什么?(南瓜北方人的说法),黄瓜开谎花就是开假花不结瓜。

  4、齐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第一排都是动物,昆虫类。第二排都是植物,第三排都是劳动。都是农活。(你们发现了第一个规律真了不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再读读课题,还能发现它们和园子,有什么关系——一二两排都写的是园子里有什么?第三排写的是我们在园子里──(干什么。)其实这就是课文的两条主线:园子有什么?我们在园子里干什么?打开课文,看看课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是哪几自然段?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的是哪一自然段到哪一自然段?

  二、感受我之快乐

  1、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园子。你们是不是特别喜欢文中的小姑娘,喜欢她的什么?(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淘气),请迅速默读课文,拿出笔,找出哪些地方看出那个小姑娘调皮?在书上表上序号。

  2、交流:大概有四五处,请读课文告诉我们,

  ①第3小节种菜: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从哪感受到淘气、调皮?特别从哪个词体会到?“反而被我踢飞了。”那里是种菜啊,简直是在帮倒忙啊!菜种被我踢飞了,调皮不调皮?谁也想来读一读,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通过男女生分读体会。

  ②第四小节: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写我干什么的?(铲地)我是怎样铲地的?“爬在”“乱勾”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这哪里是铲地啊,真是淘气。

  指名读,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干着傻事的小姑娘。

  ③第8小节;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浇菜都把水浇到天上去了

  我是怎么浇菜的?读读课文,找找我浇菜的动作,

  “一把抢过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这一扬,顿时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一大瓢的水冲下来,园子里的你好像刚刚从淋浴房里走出来一样,像只落汤鸡,但是你的心里呢?

  把你内心的率性自由快乐给读出来。练读,个别读。不敢洒吗?胆子大一点再指名读,全班做着动作齐读“下雨了!下雨了!”

  是啊,你们的发梢还滴着水呢,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瞎闹,这哪是在干农活啊,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节,也把我们的记忆带到了童年那段自由快乐的时间。

  ④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仔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边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你看,我在这院子里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

  读着这段话,你们想到了什么通话故事?联系“小猫钓鱼”“小猴子下山”体会有趣。“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

  3、小姑娘在园子里这么调皮,如果在家里你也这么调皮会怎样?但是祖父

  当我把水浇到天上去,他管不管?

  当我玩累了,随便找个地方睡找了,他管不管?

  当我铲地时,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草留着,他管不管?(管)

  怎么管?用心读读5——11,看看祖父是怎么教育小孙女的?静下心来读读,用心体会?

  交流:很有方法,不打不骂,用事实说话。

  慢慢地,圈出来,为什么慢慢地?(不着急,很有耐心。)

  笑够了,大笑,还是笑,三个笑,看出了什么?慈祥,即使是批评也……只有怎样的祖父才能这样?只有心中充满爱的祖父才能这样,真是什么样的祖父?体会笑中的慈爱、包容、呵护(板书:慈爱)

  在慈爱的祖父的园子里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祖父给了我一个怎样的园子?(快乐自由)

  4、过渡:园子里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齐读

  三、融情于景,体会写法

  1、不仅我在园子里是快乐、自由的,就连园子里的花草、动物,一切都是快乐、自由的,请你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描写园子的段落,看看这是一座怎样的园子?

  2、交流:

  重点句子:(园子的)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大园子。(不是我们家的院子,北方的后园很大,可以种花草,种树木,种蔬菜,甚至种粮食,很开阔,活动空间很大。)

  ——样样都有。(花香菜香,引来了这些飞舞的小精灵,使得园子充满生机)

  ——色彩斑斓(找出描写颜色的词白、黄、大红、金、绿。作者抓住了颜色写出了园子的美)

  ——有趣极了(引读:瞧,蜂子……)

  让我们边读边想象,仿佛走进园子,看到了蜂飞蝶舞。这真是一个好大、好多、好看、好玩的园子。

  出示图片

  3、指导朗读,同学们看着屏幕自由的轻声地再来读读。争取把自己读进园子里去。

  4、都进园子了。在园子里你又看到了什么?出示:13自然段,自由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5、这一段也是写园子,一共11句话,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哪句?齐读出示: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院子里的谁活了?谁也是自由的?

  a、花活了吗?怎么活?鸟活了吗?怎么活?虫子活了吗?怎么活?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个“活”怎么理解?(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b、出示图片:

  引读:我就是倭瓜,我愿意------就-----;我就是玉米我愿意-----就-----;我就是黄瓜,我愿意------就-------;

  这里面活还有什么意思在里面?说明这些东西都长的──(生答茂盛)。用一个词说植物疯长了是吧?祖父把它们伺弄的多好呀多旺盛呀。活了

  出示组图:

  我就是---,我愿意-----就-------

  练说:我也是自由的,我要----就------(愿意-----就------)

  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c、还有什么活了。蝴蝶也活了吧?蝴蝶怎么活的?你来读读?你来读。(生读)。随意的飞可以看出蝴蝶很自由。这个活了还有自由的意思。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一切都活了。那么的充满生机那么的旺盛,那么的自由,那么的惬意。读出活劲儿出来。

  现在你就是园子里的花朵、小鸟等,说说你的自由。

  “我就是园子里的,我可以,”来说说。

  6、她写自己的自由,为什么要写花草等的自由?(用花草、小动物的自由来突出我的自由,是的,心中是幸福的,看到的就是——;心中是自由的,看到的就是——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园子里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在传达着我的自由!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呀,把她的情感寄托在花草身上,把她的自由寄托在小动物等身上,真是一种很重要的写法,理解了这种写法,再读课文就会有更深的体会。)

  出示句子“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这里仅仅写天空吗?仅仅写天空的蓝悠悠吗?仅仅写天空的又高又远吗?天空那么开阔,白云小鸟那么自由,正如有句话叫,天高任鸟飞,透过这景物的描写,我们更能看到作者快乐的心境。

  指名朗读,齐读。

  作者笔下天空、太阳、花鸟一切都有情感,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句子,课后再去好好品读。

  萧红快乐着温暖着,想到这个园子笔尖下流淌的文字如飞舞的蝴蝶。因为她快乐温暖,园子也快乐自由。我们也多么渴望这样的园子里的生活呀,这哪里是一座园子,分明就是作者童年的乐园(板书:乐园)

  四、课外延伸,聆听作者的心声

  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但她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无论她经历怎样的逃亡和饥饿,无论她面对怎样的不幸与苦难,祖父的爱就象一束阳光温暖着她,她在《呼兰河传》里深情地写下了“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憎恶与冰冷之外,还有温暖与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与爱的方面,怀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读着这句话,有什么东西深深地触动了你吗?

  这是一座爱园,更是一座精神的家园。(板书:家园)这祖父的园子怎不令她难忘呢?

  课后请继续走进萧红,走进她的《呼兰和传》。

  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可惜的是,这位北国才女在1942年1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去世了,才31岁。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首诗给她听。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篇6

  执教:沈玉芬 苏州市盛泽中心小学

  上课班级:北京东路小学五(6)班

  课前交流

  师:读课题

  出示文字:

  教师说前面的,学生说后面的,先说再出示文字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他在园子里做什么呢/。跟着教师一起说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拔草,我也拔草。

  祖父下种,我也跟着下种。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祖父累了抽一袋烟,我……

  师:我抽烟,这是不可能的。

  师:我真是跟祖父一样种菜吗?你从哪儿看出这个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生:她其实是玩。

  生:我想到了一只小猴子,捡了玉米丢了西瓜……

  生:我还想到猫钓鱼的故事

  师: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

  生:我知道了她并不是在劳动,而是给祖父添乱。

  我是从这儿看出来,这小女孩特别地爱玩,

  ……

  师:她玩累了呢?

  读读句子。

  师:这玩闹你喜欢吗?

  生:他很天真,我很羡慕她。

  生:我羡慕她,她很自由,很快乐。

  生:我很羡慕,又觉得她很可笑。就爱瞎捣鼓。

  生:我也很喜欢,很羡慕这个小姑娘。与大自然相伴,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师:找出我在玩闹中最感兴趣的一段话。

  师:听听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师范读。

  生:围绕“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爱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自由来写的。

  师:哪句话最有意思?你的手举到我鼻子上了。你来说。

  生:玉米长到天上都没有人管。

  生: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没人管它。

  生:还有什么是自由的,倭瓜。

  ……

  一个人的身心是怎样的,她看出来的样子就是怎么样的。拿起书来读课文。

  作者能够这样自由自在,为什么?

  生:1、因为是祖父的园子。2因为祖父的那颗宽容的心。

  师:你说话很有条理。

  生:你觉得这小女孩有一颗天真的心,能够观察。

  师:你最希望做的事,最期盼的事。练笔

  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进行:我渴望这样的生活:

  用上这样的词语:

  要……就……

  愿意……就……

  学生的发言比较有意思,大家在这个园子里读到的是自由快乐,可我读到的是寂寞、孤独?

  课后去读一读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相信你们会读到的。

  附课堂实录之二

  齐读课题

  师:园子,一个充满生机,满是蚱蜢……的园子,再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园子,祖父的园子,祖父和我在园子里干什么?

  生:回答,师出示课文“祖父……我也……”

  师:祖父在干活,我在干什么?读读课文,划出关键词。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我在做什么?

  生1:11小节看出小姑娘摘黄瓜,吃黄瓜,追蜻蜓,做其他事情。

  生2:小姑娘在玩。

  师:读到这儿,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呢?

  生:《小红帽》《小猴子下山》《小猫钓鱼》

  师:我在玩,我还在干什么?

  生:根本在瞎闹。

  生:给祖父添乱,在12节中看出。

  生:第四小节,看出小女孩不了解农活,但想干好,所以该锄掉的没锄,不该……

  生:和祖父叫劲,很顽皮。

  生:很天真。

  师:我在园子里又玩又闹,玩累了又去

  生齐读“玩累了又去……”

  师:睡了起来呢?

  板书:玩闹

  你羡慕吗?为什么?

  生:活得快乐,自由,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很可笑,和大自然玩闹,随心所欲。

  师:板书自由快乐

  选择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玩闹的一段大声读一读,可以站着读……

  生:自由朗读。

  师:作者就是通过我在祖父原子中的玩乐反映我的童年生活的。(师读文中一段)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生:“……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师:这段中是围绕哪个词写的。

  生:自由

  师:自己读读,体会从哪里看出“都是自由的”。

  生:交流,师指导读出自由的语气。

  师:作者通过写园子景色,还想表达什么?你读到作者心里了吗?

  生;:借物抒情师板书。

  师:谁有补充。人物有什么心境,看出的事物仿佛都是这样的?

  生:齐读这段。

  师:作者能够这样自由、随心所欲是为什么?

  生1:园子提供条件,祖父的宽容。

  生2:作者内心自由。

  生3:他的天真。

  师:就是祖父的园子。是祖父的园子给了我自由的空间。你最希望做的事情,最期盼做的事情是什么?拿出笔写下来。

  出示:我渴望这样的美好生活:。

  要……就……

  愿意……就……

  生:练笔

  生交流

  师总结,推荐课外阅读:老师在这个课文中读到了寂寞、孤独。课后读读的你就会有所感悟。

  ……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玩闹 自由快乐……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篇7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   完成预习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认真阅读课文。

  2、体会作者在园子了是怎样生活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活?

  二、合作、交流、展示

  ◎学习导引 (一) ——复习第2、13段,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1、读着这些文字,漫步在这个大园子中,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

  2、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3、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

  ◎学习导引 (二) ——默读课文3-12节,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1、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2、这样写说明什么?

  3、祖父劳动,我也在劳动吗?快速默读,用了哪些词写我在劳动。关键词请你画下来。再用心体会,在我的表现当中,你体会到什么?

  4、作者在这里的童年生活是什么?

  ◎学习导引 (三)——感悟自由的源泉

  1、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祖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提示:这里写了三心二意。我们来看怎么写的。

  好像写我三心二意,其实是写什么?

  2、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读句子。

  四、收获积累

  1、正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       。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            ,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                         ,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                             ,我就变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             ,我就变成了那黄瓜,愿意开一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就           ,我就是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长上天去,         。我要做什么,         ,要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2、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园子,—— (……愿意……就……    想……就……)

  五、拓展延伸。

  1、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想一想,当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这个园子时,她心中是什么感觉?

  2、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3、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的思绪就回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想到了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忆起了对她百般呵护的祖父,作者写园子,其实是在回忆她             的生活,其实是要表达对祖父深深的             之情。

  4、《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 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 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篇8

  前几天,我听了薛法根老师的课——《我和祖父的园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他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很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上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更生动地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的写法,并当堂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法来写一段话,可谓并蒂莲花齐开放。

  在我们普通教师看来,在一堂课上既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又要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是很难的。这两件事情一般情况下分开学习为好,但法根老师却把两件事情揉合在一起,时而体会情感,时而欣赏写法,在欣赏写法中体会情感,在体会情感中又欣赏写法。虽融合但一点也不杂乱,相反觉得这两件事情相互促进、相互依附,有融汇贯通的圆熟之感。

  这堂课的教学使我不得不佩服的是——他钻研教材的真功夫。他把课文读成了这样几块:一、欣赏我和祖父劳作的段落,体会我的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二、欣赏祖父和我的对话,感受祖父对我的爱。三、欣赏园子里的自由、美丽等,体会作者写园子的自由,是为了抒发我自由的情感,由此渗透借物抒情的写法。四、学习表现园子自由的写法——用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句式让学生当堂练笔。这是他对教材的解读也是他的教学过程。这样一个看似随意,但层层深入的过程,充分展示了他深厚的解读文本的功底。

  其次,他的评价语也是令我深深佩服的。从课前的谈话到课堂上对学生发言、朗读的点评,给人的感觉是那样贴进学生的心。老师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原有水平了如指掌。他能准确估计,并能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然后对他们给予帮助、引导和评价。

  最后,再细细品读薛特的课,感觉到他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学生的引导。他的引导是由浅入深的,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深入,而又丝毫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负担和痛苦。真正做到起于学生实际,通过点拨、引导、启发,使学生达到另一高度。比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中》中要引导学生体会我的自由。他首先问,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体会我和祖父关系的亲密。再问:祖父在劳动,我也真的在劳动吗?从一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从而感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再说说形成这一切的原因。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可以看出,老师的引导紧贴学生的原有水平,再稍加点拨,学生就过去了,没有任何跳跃和生涩的感觉,只是很自然的像泉水一样淙淙流淌着。所以教师们都感觉薛特就像邻家大哥哥那样,在亲切的交谈中让你恍然大悟。我想这才叫真正的水到渠成,也是课堂教学的真境界。

  薛特的课堂教学,给我如此多的感受和感慨。在学习、钦佩之余,我不禁要思索哪些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语文教师应该学习的,而且是现阶段可以学习并能够逐渐学会的?结合自己的个性和教学特点,我觉得在引导方面,是可以向薛特学习的。特别是他设计进入问题时贴近学生实际这一点,是应该学而且一定要运用的。其次他在引导时为学生搭的一阶一阶台阶,是逐步深入的,没有特别高的一阶,也没有特别险的一阶,但一阶阶连起来就引向纵深这一点也是值得学习的,而且要努力学会的。

  另外对课文的深层次解读也是当然要学的。但这个本领不是想学就能学会的,它必须*日久天长的积累和不懈地再学习、练习,有时甚至是一种天生的敏感。我只能尽力而为,不求和薛特一样深入和独到,只求能读出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就让我足够欣喜了。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心情。

  3、感受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真实表达自己感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位女作家,她是鲁迅先生赞赏的学生,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就是天才女作家萧红。萧红写过一部长篇小学《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回忆性自传小说。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呼兰河城中“我和祖父的园子”,去感受萧红的童年生活。

  复习词语

  二、复习词语

  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

  韭菜 谷穗 倭瓜 黄瓜(谎话)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水

  这三组词有什么规律,你们发现了吗?

  第一组:昆虫 第二组:植物 第三组:“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三、精读课文,认识园子

  1、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1)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请一个学生来朗读。

  (2)园子里有什么?只有这些昆虫吗?

  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不是只有这些昆虫,还有其它的昆虫,比如螳螂、知了等,从样样都有这个词里可以感受到。

  (3)这是一个样样都有的园子。

  (4)这些昆虫是什么颜色的呢?

  有白、黄、大红、金、绿。

  (5)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园子。

  (6)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同学自己感悟文字,再填上一些词语。

  这是一个大园子。这是一个有趣的园子。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

  (7)这些昆虫中,作者详细写了哪两种?

  (8)大红蝴蝶。为什么还要写不好看的白蝴蝶和黄蝴蝶?

  是衬托手法。

  (9)蜂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蜂子的形态,满身容貌,胖圆。

  师总结:萧红能把院子里的昆虫写的这么有趣,充满生机是运用了一些写作手法。

  2、过渡: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描写园子的,谁能快速找到。

  (1)出示13自然段。请同学自由朗读,并找出中心句。

  中心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一切都活了,谁活了?

  出示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里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鸟、虫子写活了。

  (4)它们活了吗?活了。老师引读。

  师总结:这里写花、鸟、虫子活着了,其实就是在写“我”活了,写物是为了写人,用到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5)把花、鸟、虫子换成“我”再来读一读。

  (6)出示。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7)这段文字写了什么?

  写了倭瓜、黄瓜、玉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8)它们自由吗?好像你们的朗读没有让我感受到它们很自由。我们能加快语速来读一读吗?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师总结:作者反复的写,我们反复的读,读出倭瓜、玉米、黄瓜的自由。

  (9)你还能用文字来表达院子里其它农作物的自由吗?

  愿意 ,就 ,

  愿意 ,就 ;

  (10)那作者在这个园子里自由吗?

  写园子里农作物的自由,就是在展现“我”的自由,同样是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

  四、精读课文,感悟“我”的快乐

  1、过渡:你还从哪些自然段中感受到“我”的快活和自由?

  2、重点赏析3-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学做哪些农活?

  栽花、拔草、下种、铲土、浇水。

  (2)再细读,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哪里感受到的?

  我:好奇、幼稚、可爱、天真、淘气。

  (3)我的这份快乐和自由,都离不开一个人?

  祖父。那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4)重点赏析我和祖父的对话。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紧扣几个笑字。

  祖父:宽容、耐心、慈祥、爽朗。

  师总结:这园子因为有了祖父,有了祖父那份浓浓的爱,才会生机勃勃,才会自由自在,才会快快乐乐,这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

  (5)所以萧红又说: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呼兰河这小城里怎么就住着她的祖父呢?没有其他人吗?

  师总结:是啊,无论呼兰河有多少人,都已经淡忘了,唯一记得的只有祖父。萧红把对祖父的无限怀念化作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所以她在小说的结尾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拓展学生的理解,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体会“我”的率情、率性、率真,感悟因为有了祖父的宽容和爱,才有了“我”的自由与快乐,有了这个童年的乐园,有了这个无法忘却的“精神家园”。

  教学难点:学习揣摩作者鲜活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和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走进园子,感受园子里一切都活了。

  1、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学生读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用了大量的文字写这个园子,记录了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看似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如此恋恋不忘呢?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直接描写这个园子,打开课本马上回来。

  指名说(2和13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的美景)

  2、让我们去园子里散步,读书就是欣赏,需要慢慢地读,静静地想,听老师读,看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教师范读第二小节)

  3、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指名学生读本小节。这个同学给读活了,我们读书不仅需要边读边想象,还要边读边思考,读出疑问来。你读这一自然段时有疑问吗?

  5、这里,萧红为什么把白蝴蝶、黄蝴蝶都写进来了,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

  小结:这是一个自然状态下的园子,好看的不好看的都有。(板书:自然之园)

  6、让我们齐读这一小节,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学生读。

  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跳出了哪些词来形容这个园子?

  同学们,你们的感受就和课文中的“我”相通了,读着读着,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出示第13小节)

  教师领读红色部分。

  7、同学们,这小节中哪些语句你最能感到自由,用笔画下来,指名说。

  a、(倭瓜……也没有人管。)

  这几个自由的句子还很特别呢,咱们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不要小看这个“就”字,一个小小的“就”,自由就全出来了,不相信我们就来配合配合,你读“愿意”部分,我读“就”的部分,指名读,读后问有什么样的感觉?(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谁愿意和老师配合一下?同桌配合读。有谁愿意和老师配合一下?全班学生。

  师:自由吧。倭瓜、黄瓜自由了,还有什么自由了?指名读。

  b、(蝴蝶随意地飞……又高又远。)

  这里白蝴蝶、黄蝴蝶虽然不好看,但它们又出现了,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也很自由自在)

  这里好看的不好看的它们都是自由的,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觉一切是活的,一切是自由的?

  c、(花开了……说话似的。)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领读这一句,同学们,这里的“睡醒”能不能换成“惊醒”?再读这一句。

  小结:是啊,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一切都是自由的,让我们在音乐中美美地读这一段自由的话。(出示第13小节)

  8、同学们,读书还要联系上下文来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是萧红眼里的自然之园,这一自然段又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自由之园。(板书:自由之园)

  小结:其实植物昆虫无所谓自由,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是如此的自由呢?你是怎么想的?(作者自己是自由的)这样写作的方法是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

  二、走近童年的“我”,体会“我”的自由、快乐、幸福。

  原来,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为了突出我的自由之情,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我的自由的呢?

  默读3——12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自由的画面?指名说。

  1、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自由的小事,(出示:祖父戴一顶……)

  2、同学们,萧红的语言很朴素,像孩子说话似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咱么再来读一读。(师有意加上:祖父在劳动……)“我”是在劳动吗?

  3、课文有好几个特写镜头,写得有趣,让人有一种想玩的冲动,小组交流,说感受。

  小结:作者的自由、快乐就藏在铲地、浇花、拔草这些小事中,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想玩就玩,想闹就闹。我玩累了……学生齐读(出示最后一节),这些自由之情就藏在这些小事之中,这种写作的方法叫叙事抒情(板书)。

  三、走近祖父,感受祖父浓浓的爱。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个自由是谁给予的?课文中描写祖父的句子比较少,请大家读一读3——12小节,画出课文中描写祖父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

  小结:是啊,祖父勤劳、幽默、宽容、有耐心……

  四、再进园子,体会这是萧红无法忘却的“精神家园”。

  1、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会给你造一座天堂,祖父分明就是为我造起一座爱的天堂,现在你们还觉得这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吗?是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它还表现了自由和爱,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园子里为什么只有祖父而没有爸爸妈妈?萧红的童年果真这么幸福吗?……)

  2、联系课文默读资料。

  “等我出生了,第一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的爱我。是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何况还有后花园!”

  “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着“温暖”和“爱”的方向,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3、作者简介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萧红父亲具有浓厚的封建思想。他对萧红冷漠无情,继母对她恶言恶色,祖母更是对她恶毒,只有祖父给了她疼爱和温暖,祖父去世后,她对这个家庭已没有丝毫的眷念,毅然离家出走。当她走投无路,孤独寂寞时她想到了——(我和祖父的园子),当她生活困窘,付不上房租,吃不上饭时,她想到了——,当她遭到丈夫的抛弃,悲痛欲绝时,她想到了——,当她疾病缠身,弥留之际时,她想到的还是——。这园子是萧红一生的憧憬和向往,这园子已经成了她无法忘却的“精神之园”。

  五、推荐原著,深化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同学们,当萧红写下这些文字时,她正流浪在香港,身在异乡,她似乎又看到了园子里的一切……(出示:祖父戴一顶……)

  是啊,在这样的园子里是多幸福啊!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她想到了童年,想到了她和祖父的园子,想到了生她养她的地方——呼兰河。

  《呼兰河传》就是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幻灯出示)同学们,读《呼兰河传》吧,它一定会把你带进萧红真正的内心世界。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篇11

  第三届全国苏教版课堂教学大赛

  a4号选手:顾文艳(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

  上课内容:五下《我和祖父的园子》

  时间:2010-12-1下午

  地点:南京市金陵河西会场

  实录:仓山一粟

  学生:南京致远外国语学校五(3)班

  一. 回顾园子,导入新课。

  师:让我们听她娓娓道来,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我家有一个大园子,----

  师:读得真好听,给她掌声,你觉得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生:多彩的园子

  生机勃勃的园子

  师:语言也有特色,老师读着读着,仿佛看到小萧红在数着指头,在说。请同学们读三——十二自然,读一读,想一想。

  生自由读。

  二.品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能与大家分享吗

  生:大家请看第三自然段。草帽,象家庭服装一样

  踢土,萧红的开心

  师:读一读,体会体会萧红的语言给我们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萧红的语言给我十分有趣。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师:你觉得她的语言有什么感觉

  生:给我十分活泼的感觉

  我觉得用很少很少的字。

  师:想不想感受一下这些语言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呢

  生:想。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师:还有哪些快乐呀

  生:我觉得还是最后一句比较有趣。菜种不但没盖上,她祖父没有责怪她。

  祖父把锄行

  三.感受自由

  师:哪个词让你能感受到自由。

  生:抢过来,

  喊过来,她在向全世界宣布,这雨是她下的。

  师:这一连串的动作,能体会到她是怎么样的

  生:自由的,自豪的

  师:让我们痛痛快快地读一读。学生读第十二自然段。

  瞧,她笑得多开心呀。跟着老师一起拿着水瓢向天空一摇,大喊。

  生:下雨了,下雨了。

  师:这些又让你感觉到什么呀

  生:十分轻松快乐,

  师:想怎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什么

  什么?这就是自由呀。这种快乐 就是园子给她的吗?是谁给她的?祖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满脸皱纹的老爷爷和小女孩在哈哈大笑。

  一字一句地讲给小萧红听。而她却在一边玩一边听。

  师:哪些字词体现了小萧红,默读五到十自然段,用心体会。

  学生默读课文。

  师;好,先请你来说一说

  生:看第九节,自以为自已是对的。抛,

  看出小萧红很不服气,远远地抛给祖父。

  我说“是的”她以为祖父还不如她知道多呢

  祖父是很和善的。

  第十节的,看出祖父很和蔼可亲。

  第五节,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分工铲地,祖父很信任她。

  耐心讲解给她听。祖父笑了。

  师:仅仅一次笑了吗?

  生:读读看。笑了三次

  师:从这三次笑,你们能体会到什么呢?

  生:很天真,

  童心未泯。

  师:许多年后她深情地回忆到。同学之间分角色读五到十自然段人物的对话,读出浓浓的天伦之乐。

  学生互相读课文。

  师:园子显然特别大,花开了就像——

  师领读。

  师:萧红是怎么写出这种自由的呢?从哪些字词能体会到

  生:六个愿意

  看第十三节,以景写人。

  师:还有吗?她的语言?天空蓝——这种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她的心中只有她的祖父。

  师:这样的句子呀宁静得像一首诗。

  四,出示小诗。

  师:看一看,

  生:我玩累了

  就在房子底下

  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

  不用席子

  就睡着了

  师:而这个园子里有温暖她一生的太阳,在〈呼兰河传〉中,她再次提到了这个园子。

  配乐朗诵最后一篇。

  写下这段话,萧红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沉重,哀伤的。

  五.推敲课题。

  师:许多教材选用,有的是我和祖父,有的是我的园子,而苏教版用的这个题目,你觉得哪个好

  生:我觉得苏教版好。写下了我和祖父生活的地方

  师:我、祖父、园子,这三样一样不能少,我们心中一定有这样的园子。

  下课。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篇12

  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说:“家园是人类诗意的栖居地”。“祖父的'园子”就是作家萧红精神的栖息地。《我和祖父的园子》讲述的是作者童年的故事,那份在祖父的园子里随心所欲,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的自由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我试图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初步感觉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在对教材的多次研读后,我们发现整篇课文的第13自然段概括了主题。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快乐。教学时,我紧扣情感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在朗朗的书声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整节课以自由、快乐为线索,“四读”13自然段,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学生的认知得以升华:一读13自然段,初步感受园子里的一切是自由、快乐的;二读13自然段,学生感知园子里的一切的快乐是因为我是快乐的,引导孩子们在字里行间中徜徉,感受“我”的快乐;三读13自然段,学生懂得了“我”的快乐是因为有祖父的疼爱,重点品读对话,感悟浓浓的祖孙情;四读13自然段,体悟写作技巧,掌握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了解作者生平,升华对作者的情感认识,感悟作者追寻精神家园的那份执著。

  教学这堂课,我感觉思路是清晰的,教材的把握是准确的,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激情碰撞,学生灵动、智慧的语言,声情并茂的朗读充分展示了我们东台实小孩子厚实的语文素养。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比较到位,开课的欢快,课尾的伤感,感染着孩子。如果把这样一篇课文仅仅解读为自由、快乐,那肯定是片面的,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出作者对自由、快乐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资料的呈现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再三推敲,最终选择了课中的简短介绍,却字字给学生以引导和启示,因此学生的感悟是深刻的,也是水到渠成的。这堂课留给我很多的思考:一切设计应由学情出发,并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做作者的知音,真正走进作者的心,才能正确把握文本。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教者如何取舍、选择,从而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到最优。教学中,一节课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怎么去指导孩子们乐学乐思,并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