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之二
前黄中心小学 张新东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在写人方面的特点。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展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自定学习目标。
同学们,我们已初读了22课《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林冲发配途中来到了柴进庄上,偶与洪教头相遇。洪教头逼他比武。林冲仅用几招,就使洪教头败于自己的棒下,使他羞愧离庄。)
同学们,在这精彩的故事中,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教学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根据阅读写人文章的一般步骤,提出自己需要了解和思考的问题,既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让他们自定学习目标,激发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
二、研读,理解人物形象。
1、讲读2-3小节。
(1)自由读。思考:在两人相遇的过程中,洪教头、林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答后,板书:骄傲蛮横谦虚平和。
(2)细读,讨论。
①你怎么会说洪教头是一个骄傲蛮横的人呢?品读洪教头说的三句话。先让学生知道洪教头当着林冲的面,对柴进说这样的话,是用旁敲侧击的办法,贬低林冲;接着把这三句话连起来,体会洪教头的飞扬跋扈,步步紧逼;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品味,在读中体会洪教头的为人。
②面对洪教头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林冲的表现如何?这说明什么?
③比较作者对洪教头、林冲的不同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林冲与洪教头在柴进庄上相遇。作者在叙述时,洪教头和林冲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骄傲蛮横、步步紧逼,一个是谦虚平和、一再退让。在描写时,突出了对洪教头语言的刻画,写林冲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
[在讲读这一段时,基本上是顺应了学生的问题,但是又提出引导学生深究的问题。]
2、讲读4-7小节。
过渡:紧接着,课文记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过程。作者是怎么展开故事情节的呢?同学们对洪教头和林冲又有怎样的了解呢?
(1)轻声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2)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①叙述比武的过程。
②通过相关语句的交流,体会洪教头狂妄浮躁、武艺一般的特点。
③在有关片断的讨论中,了解林冲机智沉稳、武艺高超的特点。
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准确,描写之传神。
[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也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地方。教学节奏要放慢。在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有独立见解的地方,给予恰当的鼓励。]
3、讲读第8小节。
过渡:最终,这场比武的结果(师引)——洪教头满面羞愧,灰溜溜地走开了。(生读)
三、总结,揭示一般规律。
1、总结性讨论。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林冲、洪教头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回顾板书)
(2)作者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2、总结。
阅读写人的课文,首先要弄清楚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来理解人物的特点,想一想,作者为了表现人物的是怎样展开具体描写的。如果一篇课文中描写了两个或几个人,还要进行比较、欣赏,找出作者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作者在描写人物或语言方面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作业 。
1、练习复述课文。
2、阅读古典小说《水浒》。
[这是张老师在语文课题组活动中上的一堂课。主要体现的思想是: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怎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怎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在学习中有所发现,培养他们的独创性。]
(简评徐伟健)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
2.学习课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采用反衬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听《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
2.熟悉的旋律荡气回肠,一个个英雄好汉仿佛就在眼前。这就是大家熟悉的一部名著(《水浒传》),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成功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有( )( )( )( ) …… 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 )( )( ) ……
3.(出示林冲图片)今天先表一人,此人东京汴梁人士,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官至八十万禁军教头。人送外号“豹子头”。此人姓甚名谁?(林冲)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林冲棒打洪教头。
4.板题,读题目:林冲——棒打——洪教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5.看题目,就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汇报交流。
1.学习提示:林冲是个怎样的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
2.抓住文中的词句汇报交流:
(1)外貌描写: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2)语言描写:
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武师。”
洪教头喝道:“来!来!”
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
林冲说:“不敢,不敢”。“请教了。”“我输了”
(3)动作描写
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
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来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写出了心胸狭窄、傲慢狂妄、目中无人、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洪教头的形象和林冲武艺高强、谦卑忍让、沉着应变、忠直淳朴、心胸广阔、善于思考、善于观察、机智勇敢的形象。)
3.讨论:洪教头是坏人吗?
(尚有羞耻之心,还不是坏人。)
4.用一个字来说林冲会是哪个字?(忍)
林冲 洪教头
躬身施礼 全不理睬 一忍
起身让座 径坐上首 二忍
默不作声 指桑骂槐 三忍
不敢不敢 较量一下 四忍
只好请教 举棒大喝 五忍
不打认输 提棒就打 六忍
一横一退 气势汹汹 七忍
抡棒一扫 扑倒在地 点到为止,宽以待人
5.齐读诗赞林冲:
昔日东京豹子头,一朝落难走沧州。佐借梁王三巡酒,开枷应战洪教头。一横一退复一扫,棒打狂徒见惭羞。今日英雄千般忍,他年名震泰山东。
三、品悟写法,走进名著。
1.回顾一下,这样丰富而鲜活的人物,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语言洗练,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采用反衬的写法,表现出富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2.还有什么疑问:
柴进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特殊的身份?
林冲为什么遭高太尉陷害?之后有发生了什么故事?
3.拓展阅读《水浒传》,金圣叹评“水浒所叙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1)写众多好汉被“逼”着杀人、抢劫、放火,正是《水浒传》的精华所在,这些故事值得细细品读。——某专家看法。
(2)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民间老话。
(3)《水浒传》中杀人像砍西瓜一样随便,这样的名著怎么能读出一个民族的美丽心灵。——某作家语录
4.请用自己的眼睛看《水浒传》。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之三
太仓市实验小学 薛丽芬
2004年11月苏州市级语文学科带头人示范课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词语,有选择地积累。
2、了解故事梗概,学习复述课文。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4、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
一、激发情感、概括故事
1、听《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
2、读题目《22林冲棒打洪教头》
师:读了这个课题后,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生: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林冲是怎样棒打林教头的,结果怎能样?
3、概括说课文主要内容:
林冲棒打洪教头。
自己练习——四生说(差——好)——再次仿照好生人人练说
学生善于倾听,他说得好,好在哪里?用词简炼,借鉴这些词语,随机板书:“发配、偶遇、挑衅、败于”
二、朗读品味、体会个性特点
(一)林冲为什么棒打洪教头?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做批注。
1、你认为洪教头是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依据。
抓住“冷笑”、“依草附木”“骗吃骗喝”等词语体会洪教头心胸狭窄、傲慢狂妄。
抓住“我偏不信他”。什么教“偏不信”?就是故意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2、林冲是怎样的人?忍。从哪里看出林冲的忍?
3、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林冲怎样棒打洪教头的?自读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用笔圈出洪教头的语言和动作和林冲的语言和动作,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交流第四、五自然段。
重点学习第七自然段:
朗读竞赛第七节:
自由练读第七节
洪教头“来来来”,前面说“来来”,多了一个“来”,你体会到什么?
洪教头盛气凌人,急不可待,林冲只是“一横”、“一退”、“一扫”便轻松获胜。
林冲只是一扫,而不是像洪教头那样气势汹汹,穷凶极恶,要将人置于死地似的穷追猛打。他只是轻轻一扫,点到为止。
男女生各推荐一个朗读最佳的读第七节。
教师范读。
看录像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断。
棒打的结果怎样?三生读第八节。
(三)练说:
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顾全文、升华主题:
1、林冲是不是好汉?林冲是个怎样的好汉?
躬身施礼,一忍。如果不理你,你高兴不高兴?林冲让座,二忍,不敢不敢,三忍;只好提起棒四忍,不打认输,五忍,无可奈何;第七节,迫于无奈,忍无可忍,一棒扫倒,点到为止。
学习林冲什么?艺、义
2、洪教头是不是好汉?洪教头傲慢无礼,心胸狭窄。
四、课外拓展、推荐书籍
今天学习了课文,我们接触到了水浒传108好汉中的豹子头林冲,书中还有许多的好汉。
你还了解《水浒传》里哪些人物?推荐看《水浒传》。建议先看简体字版本,再看繁体字版本。
板书:
22 林冲 棒打 洪教头
好汉
(义) 忍 狂
(艺) 精 躁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八回(有些版本为第九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课文主要讲述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这件事。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是故事的开始。写林冲发配沧州途中,来到了柴进的庄上。第二、三自然段为第二段,是故事的发展。写正当柴进设宴款待林冲之时,洪教头来访,自以为是的洪教头认为林冲是个没有真本事冒充武师的犯人,执意要跟他比试武功。第四至八自然段为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描写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最终林冲巧妙地击中洪教头的要害,打败了他。本文的插图与这一部分描写相对应,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略林冲的英雄风貌。
文章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毕肖。特别是生动地刻画了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特点。正如明末清初的金人瑞(又名金圣叹)所评:“水浒所叙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鲜明的个性特点。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引领学生走进《水浒传》。
三、设计理念
通过本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古典小说中语言的精妙,学会欣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丰富语言文字积累;引导学生通过挖掘课文重点词句的内涵,把握人物性格的本质特点,感受人物人格魅力;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解读文本的“魂”,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和发展思维,为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服务。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感悟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林冲和洪教头的鲜明的个性特点。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
<二>、品读第七自然段。
1、个别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中的画面。
3、品读课文的语言文字。
4、指导学生改写: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a、讨论改写的内容。
b、交流改写的成果。
c、师生合作读。
d、小结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5、引导体会“这是一场精彩的比武”,感受人物的鲜明的个性特点。
<三>,讲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1、讲读第三自然段。
a、分析文中描写洪教头的语言文字。思考: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
b、如果你是林冲,听了洪教头的话,你会怎么想?林冲真不敢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c、小结
2、讲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a、默读思考:初次交手,洪教头忙于什么?林冲又做了什么?
b、汇报,交流。
分析:林冲叫了一声:“我输了!”输了便是承认什么?林冲为什么要这样说?
c、小结。
<四>总结全文,推介名著。
1、依据板书总结全文。
2、推介名著。
[板书设计]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精彩的武斗
谦逊 狂妄
机智 鲁莽
沉着 急噪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之一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林冲棒打洪教头,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练说、指名练说。(两三生)
二、综观全文,整体把握:
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洪教头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物的特点,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自己读读课文,在人物的语言、动作下面圈圈、划划,同桌可以商量、讨论,呆会儿交流。
你可以选择一个人物来谈谈,你觉得洪教头、林冲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也可以两个人对比着来谈。
三、
1、出示: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傅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
出示: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你从中读出什么?看出什么?
板书:谦虚有礼傲慢无礼
哪个同学把这几句句子读好?读出洪教头的特点。
2、哪个同学从洪教头说的话中看出他的特点的来交流。
出示:“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出示:“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你从洪教头的话中体会到什么?怎么读好它?态度傲慢,出言伤人。
出示:“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洪教头气势汹汹,逼人太甚。
3、你还从洪教头哪些动作中体会到他的特点?
出示:脱、拿、耍、喝、敲、冲
从洪教头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怎样?狂妄自大、傲气十足、急躁。
四、林冲是怎样的人?
“躬身施礼、起身让座”看出林冲谦虚有礼。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看出他十分忍让。
出示:“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他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戴着木枷不好使出真本领。
五、林冲获胜是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指名读第七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两人比试的场面。
六、同学评议读得怎样?
七、你从林冲的“一横”“一退”“一扫”打败洪教头中,体会到林冲的什么特点?
板书:深藏不露武艺高强
八、师生接读第7小节:
洪教头使了个什么招式?林冲还了个什么招式?洪教头怎样进攻?林冲怎样应对?结果怎样?林冲怎么进攻?结果怎样?
九、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自言自语道:“_____________。”
他灰溜溜地走开了。
假如你是众人中的一个看客,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洪教头,你会自言自语说什么?(四人小组说一说。选两组上台演一演)
十、分角色朗读全文。
十一、作业 :讲一讲这个故事。
附板书:
18、林冲棒打洪教头
谦虚忍让 傲慢无礼
沉稳 急躁
武艺高强 狂妄自大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林冲棒打洪教头,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练说、指名练说。(两三生)
二、综观全文,整体把握:
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洪教头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物的特点,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自己读读课文,在人物的语言、动作下面圈圈、划划,同桌可以商量、讨论,呆会儿交流。
你可以选择一个人物来谈谈,你觉得洪教头、林冲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也可以两个人对比着来谈。
三、
1、出示: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傅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
出示: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你从中读出什么?看出什么?
板书:谦虚有礼傲慢无礼
哪个同学把这几句句子读好?读出洪教头的特点。
2、哪个同学从洪教头说的话中看出他的特点的来交流。
出示:“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出示:“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你从洪教头的话中体会到什么?怎么读好它?态度傲慢,出言伤人。
出示:“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洪教头气势汹汹,逼人太甚。
3、你还从洪教头哪些动作中体会到他的特点?
出示:脱、拿、耍、喝、敲、冲
从洪教头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怎样?狂妄自大、傲气十足、急躁。
四、林冲是怎样的人?
“躬身施礼、起身让座”看出林冲谦虚有礼。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看出他十分忍让。
出示:“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他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戴着木枷不好使出真本领。
五、林冲获胜是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指名读第七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两人比试的场面。
六、同学评议读得怎样?
七、你从林冲的“一横”“一退”“一扫”打败洪教头中,体会到林冲的什么特点?
板书:深藏不露武艺高强
八、师生接读第7小节:
洪教头使了个什么招式?林冲还了个什么招式?洪教头怎样进攻?林冲怎样应对?结果怎样?林冲怎么进攻?结果怎样?
九、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自言自语道:“_____________。”
他灰溜溜地走开了。
假如你是众人中的一个看客,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洪教头,你会自言自语说什么?(四人小组说一说。选两组上台演一演)
十、分角色朗读全文。
十一、作业:讲一讲这个故事。
附板书: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谦虚忍让 傲慢无礼
沉稳 急躁
武艺高强 狂妄自大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难点)
3、在阅读中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男生再读。
2、从课题我们就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物?
3、出示课文插图,你能认出哪个是林冲,哪个是洪教头吗?说说你的理由。
4、那气势汹汹洪教头为什么会被林冲打倒在地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细细品味
1、林冲、洪教头,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怎么会相遇的呢?
(简要概括1、2小节的意思。)
2、他俩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柴进庄上,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林冲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洪教头的句子,想一想:这时的林冲和洪教头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洪教头(傲慢无礼,目中无人)
①“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为什么要把头巾歪戴?)是啊!名著就是名著,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就能把人的形象、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
②“洪教头全不理睬”
“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试想:洪教头与林冲无怨无仇,他为什么表现得如此无礼?
a、他自认为是柴进的老师,况且又在柴进的庄上,他觉得很了不起。
b、他看见柴进今天如此厚待一个犯人,心里很是嫉妒。
过渡:从洪教头的话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这一点。
③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他的意思是什么?他的话语中充斥着_______)
④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a、你先冷笑两声,想一想这种笑里包含着什么?
b、带着感情读一读这句话。
⑤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是真教头。”
a、洪教头为什么要跳起来?
(柴进一再地帮林冲说话,况且一个戴着木枷的犯人,洪教头说什么也不相信林冲会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b、正是因为不服气又妒忌,所以洪教头___________。(读这句话突出“偏”、“敢”)
(2)林冲(谦让、彬彬有礼)
①“林冲寻思……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
“连忙”说明什么?(速度快)“躬身”是什么样子?(弯下腰来)
从这两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②林冲起身让座
(“上首”一般是给什么样的人坐的?林冲把这最好的位置让给了洪教头,说明了什么?)③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a、洪教头两次强调林冲是犯人,说他不是真教头,对他如此出言不逊,傲慢无礼,如果换作是武松、李逵、鲁智深会怎样呢?那林冲呢,当洪教头向他挑衅时,他___________。
b、林冲真的不敢吗?你怎么知道的。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
c、林冲心里在想什么?
过渡:林冲想了这么多,忍了那么久,连说“不敢,不敢”,后来怎么又棒打洪教头了呢?
(柴进的要求,洪教头的逼迫)
(3)洪教头又是怎么逼迫他的?
过渡:这个洪教头呀,人家林冲是真人不露相,人家是含蓄,人家是深藏不露,可他倒得寸进尺,还真以为林冲没本事,硬是要拿出点历害让林冲瞧瞧什么才是真教头。
3、默读课文4、5自然段,想一想,你又读出了怎样的洪教头。
(1)“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
①这句话里有几个动词?从这一系列的动词中可以看出什么?
②他为什么要独自耍了一阵?直接打不就行了吗?
师:这叫虚张声势,耍一点自己的威风,灭一点别人的斗志,林冲,你看看我身上的肌肉,再看看我手里的这根棒,你敢来吗?来,我喝一声吓死你。谁来喝一喝。
出示“然后喝道,来!来!”
(提示:“来”字后面是感叹号,要读出洪教头的傲气、狂妄。)
(2)“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
①洪教头恨什么?
a、他原本只是想吓唬吓唬林冲,给他一个下马威,没想到他还来真的了。
b、林冲刚刚还说“不敢,不敢”,现在又要和自己比武,他的话前后矛盾,洪教头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②他恨啊,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这儿的“吞”能不能改为“吃”?为什么?
a、吞是不细嚼慢咽,一下子进肚子,比如“囫囵吞枣”、“饿虎吞羊”、气吞山河“、”狼吞虎咽“。
b、林冲一个大活人他吞得下去吗?为什么这么写?
③于是他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为了显示________。
④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洪教头?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3)林冲真的想和他比武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他也很无奈啊!谁叫这洪教头一而再,再而三地逼迫他呢?)
过渡:这哪像林冲棒打洪教头啊!我看分明有点洪教头棒打林冲的感觉啊!那洪教头最终有没有打赢这场比赛呢?(没有)
3、那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什么会被林冲打倒在地呢?默读第7自然段,找到答案。
△洪教头心情太急躁,自以为是,自不量力。
(1)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蠃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
①洪教头为什么恼恨林冲?
(联系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
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来思考)
林冲暗示比赛不公平,洪教头觉得他在耍小聪明。
偏偏柴进又帮他开了枷,处处在帮林冲,要知道,洪教头可是柴进的师父呀,胳膊肘往外拐啦!)
②洪教头恨他,又想蠃他,所以他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
a、他为什么用了浑身的功夫?除了想打败林冲,还想(赢得这锭银子)。可见洪教头(很贪财)
b、“把火烧天”是一种怎样的招式?(出示图片)
c、那林冲呢?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拨草寻蛇”又是一种怎样的招式?(出示图片)
d、一个是“把火烧天”,一个是“拨草寻蛇”,这两种不同的招式如果打在同一个人身上,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2)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
①他连喊了三个“来”,比刚才又多了一个“来”,你看出了什么?刚才只是想吓唬吓唬林冲,现在是想一棒子把林冲给结果了,你能读出这种杀气吗?
②这一棒如果打在林冲的头上,会怎么样?
过渡:洪教头要置林冲于死地啊!看来他对林冲已经是恨之入骨了。同学们你们可能有所不知,洪教头可是位出了名的打假英雄,但今天这一棒他却打在了真人头上,注定他的美梦要彻底破灭了。
(3)我们看,林冲就这么轻轻地抡起棒一扫,洪教头就“扑”的一声倒在了地上,棒也甩出老远。
①从“一扫”你看出了什么?为什么不是狠狠地一打?如果换作是武松,鲁智深、李逵,会对他这么客气吗?林冲在想什么?
②林冲就用了三个“一”,就轻而易举地打倒了洪教头,你能找到吗?(一横、一退、一扫)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林冲武艺高强)
(4)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①这是怎么样的情景?指名学生读第7自然段。
②想不想看一看这精彩的一幕?(播放二人比武视频)激烈吗?齐读第7自然段,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
③想想围观的人会说些什么?
有的说_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____,还有的说_______________。
(5)我们再来看看洪教头,他毕竟不是十恶不教的坏人,他也知道羞耻,看着周围每一个人都在笑自己,只得灰溜溜地走开了。你看他是挺着胸脯,傲气十足地走进来,现在却是如此狼狈地离开。我想这一路上,他一定想了许多,他会想些什么?
(6)同学们,洪教真的就那么不堪一击吗?试想:柴进会请一个平庸之辈来做自己的师父吗?洪教头究竟输给了谁?(自己)师:是啊!人最大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7)那你觉得做人要做怎样的人呢?(谦虚)
“满招损,谦受益”,即使你有再大的本领也不要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记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课外延伸,推荐书籍
1、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读一读《林冲风雪山神庙》,你又会读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林冲。
2、《水浒传》中还有不少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同学们课后有时间可以去读一读。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将举行“水浒故事擂台赛”。到时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在写人方面的特点。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展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自定学习目标。
1、同学们,我们已初读了22课《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指生简单说说故事过程)
2、在这精彩的故事中,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教学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根据阅读写人文章的一般步骤,提出自己需要了解和思考的问题,既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让他们自定学习目标,激发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
二、研读,理解人物形象。
1、讲读2-3小节。
(1)自由读。思考:在两人相遇的过程中,洪教头、林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答后,板书:
林冲 洪教头
谦虚忍让 傲慢无礼
沉稳 急躁
武艺高强 狂妄自大
(2)细读,讨论。
①你怎么会说洪教头是一个傲慢无礼的人呢?品读洪教头说的三句话。先让学生知道洪教头当着林冲的面,对柴进说这样的话,是用旁敲侧击的办法,贬低林冲;接着把这三句话连起来,体会洪教头的飞扬跋扈,步步紧逼;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品味,在读中体会洪教头的为人。
②面对洪教头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林冲的表现如何?这说明什么?
③比较作者对洪教头、林冲的不同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课文第一段,记叙了林冲与洪教头在柴进庄上相遇。作者在叙述时,洪教头和林冲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骄傲蛮横、步步紧逼,一个是谦虚平和、一再退让。在描写时,突出了对洪教头语言的刻画,写林冲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
2、讲读4-7小节。
过渡:紧接着,课文记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过程。作者是怎么展开故事情节的呢?同学们对洪教头和林冲又有怎样的了解呢?
(1)轻声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2)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①叙述比武的过程。
②通过相关语句的交流,体会洪教头狂妄浮躁、武艺一般的特点。
③在有关片断的讨论中,了解林冲机智沉稳、武艺高超的特点。
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准确,描写之传神。
3、讲读第8小节。
过渡:最终,这场比武的结果(师引)——洪教头满面羞愧,灰溜溜地走开了。(生读)
三、总结,揭示一般规律。
1、总结性讨论。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林冲、洪教头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回顾板书)
(2)作者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2、总结。
阅读写人的课文,首先要弄清楚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来理解人物的特点,想一想,作者为了表现人物的是怎样展开具体描写的。如果一篇课文中描写了两个或几个人,还要进行比较、欣赏,找出作者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四、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阅读古典小说《水浒》。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文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林冲和洪教头二人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林冲的沉稳与洪教头的狂躁。
教学难点: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评价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引入正题。
这一过程让学生听写生字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给学生留下印象,为“细读”做好准备。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 代著名小说《 》中的第九章回《 》改编而成的,原著作者为 ,书中人物个个特点鲜明。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主要人物林冲和洪教头。
2、细读课文,分析评价人物特点
这过程指导学生抓住语言、动作描写的有关语句,反复朗读品味来把握人物特点。这里主要切忌提问太多、太碎、太杂。用一两个问题统领整个学习过程,捕捉住学生的思维“焦点”。比如,可以让学生围绕“林冲的谦和忍让及其他的武艺高强”去读书探究,品析词句。看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以洪教头的语言特点为例分析:
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
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
研究第7自然段。
若说打草惊蛇是一种疏忽,那么拨草寻蛇就是一种谨慎。林、洪二人短兵相接,容不得半点迟疑,应该用干脆、稍快的朗读,一气呵成完成朗读,烘托出紧张激烈的气氛。
值得一提的是,林冲的性格评价不能断章取义。纵观《水浒传》,林冲不是单纯的谦虚,而是带有懦弱的特征。
补充合适的语汇资料,如:林冲棒捧打洪教头——看破绽下手
3、精读课文,揣摩写法
这一过程主要引导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美”,揣摩其绝妙的写法。可以组织学生赏析精彩的语段并细细体味传神之处。从中吸取习作“营养”。
4、熟读好词佳句,积累运用有机结合
这一过程主要组织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好词佳句背下来,并交流说明原因,接着组织学生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借助第一教时研究的段落提纲。
故事的开始——林冲被押解沧州来到柴进庄上。
故事的发展——林冲受到柴进厚待,接受洪教头挑战。
故事的高潮——林冲与洪教头比武。(对话、动作、精彩场面)
故事的结局——洪教头败给林冲,满面羞惭而去。
受古典书籍的启发,我借助原著中的对联,仅从本篇文章入手,列对联为板书:
教学反思:
陈义鑫老师极具鼓励性地指出这节课的三个优点:1、把握文章体裁特点,故事情节吸引人;2、借助人物言行举止,探究人物内心世界;3、 师生配合默契,老师语言干脆。在特级老师的中肯指教后,我知道课要有自己的特点,不一定照搬已有的成功课例。比如对人物的分析,不可以断章取义,而应该引 导学生懂得结合原著,全面而客观地给予总结。例如:林冲懦弱的一面,不可以用“谦虚”概括;洪教头的人物分析太长,时间分配失控;“洪教头逞假威风”的板 书,值得推敲,毕竟他是有真本领的……
附板书:
真假英雄
林 洪
武 教
师 头
深 狂
藏 妄
不 自
露 大
乃 逞
真 假
功 威
夫 风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下节课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理解生词,读通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知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一、简聊《水浒传》,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浒传》吗?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改写自《水浒传》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读
3、什么地方给你深刻的印象?(棒打)谁打谁?(林冲打洪教头)师相机板书课题
4、请生对课题质疑
5、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疏通读音,理清故事脉络,整体感知全文
1、生自由读文
读书要求:
(1)独立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2)文章较长,速度可稍快一点。
(3)思考: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结果怎样?
2、检查自读效果
(1)课件出示生字词:
板块一:
白昼 衣裳 银锭 推辞 较量 踉跄
押解 还招 灰溜溜 依草附木 骗吃骗喝
板块二:
躬身施礼 纵身跳出 往后一退 抡棒一扫
全不理睬 气势汹汹 措手不及 满面羞惭
a、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注意:两个多音字“解”“还”;一个轻声“裳”;三个后鼻音“棒”“沧”“锭”;两个三拼音节“骗”“掂”;一个平舌音“睬”;一个翘舌音“昼”。
b、齐读、开火车读
c、指名说说部分词义,再齐读
d、观察三行词语,发现了什么?
(第一行写林冲的,第二行与洪教头有关,第三行和第四行是洪教头在比武前后的态度变化)
3、本文改写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上文白参杂,出示句子请生读通,简单理解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4-8段落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那其他的段落在写什么呢?
三、精读课文,直入重点,品读文字,感知人物形象
1、学习第1自然段
师介绍林冲被押解到柴进庄上
2、学习第2、3自然段
a默读第2、3自然段,林、洪二人比武之前,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b指名交流,师相机点拨
c除了写两个主要人物外,文中柴进的言行有什么作用?指名归纳
(柴进的话和行为,反衬出林冲非同一般的社会影响力)
d总结写法
正面描写(语言、行动、神态、心理)
侧面描写(烘托、映衬作用)
e指导朗读
2、更精彩的比武就要开始了,施耐庵如何用他的生花之笔刻画出这个比武场景的?比武过程中,我们又可以从中感受两个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让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地品味!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生词
3、阅读《水浒传》中林冲和其他英雄好汉的故事
板书设计:
23 . 林冲棒打洪教头
︱ ︱
︱ ︱
武艺高强 自以为是
谦卑忍让 粗鲁傲慢
教材分析:本文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根据《水浒传》的部分章节改写而成,文章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真。
学情分析:五年级上学期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大,或多或少都接触、听说过《水浒传》应会对本文比较感兴趣,但作为十几岁的孩子对两个成年男子:林冲的忠直淳朴、内敛隐忍以及洪教头的自以为是、跋扈嚣张不见得可以理解透彻,需要教师多方加以引导。另外,对本文涉及到的一些背景知识也知道得不多。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林冲棒打洪教头,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练说、指名练说。(两三生)
二、综观全文,整体把握:
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洪教头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物的特点,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自己读读课文,在人物的语言、动作下面圈圈、划划,同桌可以商量、讨论,呆会儿交流。
你可以选择一个人物来谈谈,你觉得洪教头、林冲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也可以两个人对比着来谈。
三、
1、出示: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傅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
出示: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你从中读出什么?看出什么?
板书:谦虚有礼傲慢无礼
哪个同学把这几句句子读好?读出洪教头的特点。
2、哪个同学从洪教头说的话中看出他的特点的来交流。
出示:“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出示:“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你从洪教头的话中体会到什么?怎么读好它?态度傲慢,出言伤人。
出示:“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洪教头气势汹汹,逼人太甚。
3、你还从洪教头哪些动作中体会到他的特点?
出示:脱、拿、耍、喝、敲、冲
从洪教头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怎样?狂妄自大、傲气十足、急躁。
四、林冲是怎样的人?
“躬身施礼、起身让座”看出林冲谦虚有礼。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看出他十分忍让。
出示:“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他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戴着木枷不好使出真本领。
五、林冲获胜是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指名读第七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两人比试的场面。
六、同学评议读得怎样?
七、你从林冲的“一横”“一退”“一扫”打败洪教头中,体会到林冲的什么特点?
板书:深藏不露武艺高强
八、师生接读第7小节:
洪教头使了个什么招式?林冲还了个什么招式?洪教头怎样进攻?林冲怎样应对?结果怎样?林冲怎么进攻?结果怎样?
九、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自言自语道:“_____________。”
他灰溜溜地走开了。
假如你是众人中的一个看客,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洪教头,你会自言自语说什么?(四人小组说一说。选两组上台演一演)
十、分角色朗读全文。
十一、作业 :讲一讲这个故事。
附板书:
18、林冲棒打洪教头
谦虚忍让 傲慢无礼
沉稳 急躁
武艺高强 狂妄自大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一、导入
1、读课题
2、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个题目也有眼睛?指名回答
师在“棒打”二字上加点
3、指名完成填空,用一句话来概括得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原因 ,林冲棒打洪教头, (结果) 。
4、同桌互相说说
5、把一篇课文概括成一句话,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林冲和洪教头分别是怎样的人?在重要的地方圈圈画画,作好批注。
2、交流(可读可说)谁?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读好句子师相机板书
(1)洪教头:自以为是(“洪不让座”一句)
(2)林冲:有礼貌(林“躬身施礼”一句)相机让学生表演
(3)林冲:谦虚(“请教”一词)
(4)洪教头:见钱眼开(使出浑身解数) 〖你正在浏览《老
(5)洪教头:骄傲(挑衅)
出示“洪教头跳起来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练习读(骄傲的口气)
(6)林冲:忍让
出示: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为……。”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
a、自由读,体会人物的性格
b、指名读,哪些词语中体会洪教头的瞧不起人?(冷笑、依草附木、骗吃骗喝)
c、齐读
为什么柴进说你可别小瞧了他?
出示: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柴进说:“……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a、指名读
b、男女生分角色读
c、采访:洪教头、柴进分别是怎样想的?
d、从“八十万禁军教头”上你还体会到什么?(武艺高超)
3、小结4、品读第七节
(1)自由读文,看看林冲如何棒打洪教头?(出示插图)
(2)前面的文章也要看看,读4、5节
(3)指名读4、5节,圈画“脱了、拿、掂量、喝”等动词
(4)读7节(男女生个一位,老师三人赛读)
让学生打分并说说理由(评价)
(5)创设情境: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对他们有什么话说?
(6)表演“灰溜溜地的下去”
三、课外延伸
介绍其他故事“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让学生课后进行阅读
附板书: 林冲棒打洪教头
有礼貌 自以为是
忍让 见钱眼开
武艺高强 骄傲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教材简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八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课文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文章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肖。特别是生动地刻画了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文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语文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同时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好汉歌》。
2、同学们,谁知道刚才听的是什么歌?你最喜欢《水浒传》里的哪一位好汉?《水浒传》里面一共给我们塑造了多少位好汉的形象?
3、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叫好汉吗?
4、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108位好汉中第一位出场的:(生齐说)林冲――棒打洪教头。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师提出自学要求:
(1)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标出,读准字音,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词典。
(2)试着按一定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词学习
枪棒 押解 理睬 白昼 衣裳 羞惭 灰溜溜 款待 推辞
较量 依草附木 措手不及 骗吃骗喝
指生读,小组读,齐读。
(2)课文朗读,指几位小朋友一人读一段,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如果有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3)齐读课文,并再次思考如何给课文分段。
(4)讨论如何进行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始——林冲被押解沧州来到柴进庄上。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故事的发展——林冲受到柴进厚待,接受洪教头挑战。
第三部分(第4-7自然段)故事的高潮——林冲与洪教头比武。(对话、动作、精彩场面)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故事的结局——洪教头败给林冲,满面羞惭而去。
这几个部分的内容在第二课时教学中,可作为复述的板书,让学生复述时更有条理。
三、生字书写指导
四、学生当堂进行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在写人方面的特点。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展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自定学习目标。
1、同学们,我们已初读了22课《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指生简单说说故事过程)
2、在这精彩的故事中,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教学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根据阅读写人文章的一般步骤,提出自己需要了解和思考的问题,既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让他们自定学习目标,激发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
二、研读,理解人物形象。
1、讲读2-3小节。
(1)自由读。思考:在两人相遇的过程中,洪教头、林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答后,板书:
林冲 洪教头
谦虚忍让 傲慢无礼
沉稳 急躁
武艺高强 狂妄自大
(2)细读,讨论。
①你怎么会说洪教头是一个傲慢无礼的人呢?品读洪教头说的三句话。先让学生知道洪教头当着林冲的面,对柴进说这样的话,是用旁敲侧击的办法,贬低林冲;接着把这三句话连起来,体会洪教头的飞扬跋扈,步步紧逼;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品味,在读中体会洪教头的为人。
②面对洪教头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林冲的表现如何?这说明什么?
③比较作者对洪教头、林冲的不同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课文第一段,记叙了林冲与洪教头在柴进庄上相遇。作者在叙述时,洪教头和林冲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骄傲蛮横、步步紧逼,一个是谦虚平和、一再退让。在描写时,突出了对洪教头语言的刻画,写林冲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
2、讲读4-7小节。
过渡:紧接着,课文记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过程。作者是怎么展开故事情节的呢?同学们对洪教头和林冲又有怎样的了解呢?
(1)轻声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2)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①叙述比武的过程。
②通过相关语句的交流,体会洪教头狂妄浮躁、武艺一般的特点。
③在有关片断的讨论中,了解林冲机智沉稳、武艺高超的特点。
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准确,描写之传神。
3、讲读第8小节。
过渡:最终,这场比武的结果(师引)——洪教头满面羞愧,灰溜溜地走开了。(生读)
三、总结,揭示一般规律。
1、总结性讨论。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林冲、洪教头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回顾板书)
(2)作者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2、总结。
阅读写人的课文,首先要弄清楚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来理解人物的特点,想一想,作者为了表现人物的是怎样展开具体描写的。如果一篇课文中描写了两个或几个人,还要进行比较、欣赏,找出作者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作者在描写人物或语言方面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阅读古典小说《水浒》。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带有古文色彩的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带有古文色彩的词语,梳理课文脉络。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教材132页名著便览
2、我们都看过《水浒传》这本书了,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完成补充习题53页填空)
过渡:在学校推荐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水浒传》中,删去了许多精彩的章节,《林冲棒打洪教头》就是其中之一。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释题意:“教头”是什么样的人?林教头指谁?
(禁军:保卫皇帝的部队——御林军,也叫禁军。
教头:古代军队中教练武艺的人,后来也泛指传授技艺的人。)
设疑: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三、初读全文。
1.检查自学效果,相机生字词正音。
发配、理睬、胸脯(pú)、恼恨、满面羞惭、押解(jiè)、禁军、掂量、木枷、
一锭、踉跄、抡起棒
2、部分文言色彩的词语释意。
发配:古代把犯人押送到遥远的地方,让他看不到亲人,孤独地生活,叫“发配”,也叫“充军”。
权且:姑且、就算。
锭:块。金属或药物等制成的块状物。
上首:上座。
厚礼款待:用很隆重的礼节来接待。
交流不明白的其他词义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洪教头挑动比武以及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经过?(2至7自段)
3.请你按初次见面、初次交手、再次交手把第二段分为三层。
第一层(2、3);第二层(4-6);第三层(7)。
4、你认为还可以怎样给这篇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段(1节)林冲发配沧州途中,来到了柴进的庄上。(起因)
第二段(2、3节)洪教头来访,执意要与林冲比武。(发展)
第三段(4-8节)林冲经过几次较量,最终打败了洪教头。(高潮和结局)
五、强调部分生字字形
昼、裳、羞
六、课后练习
理解下列词语
发配、非他能比、八十万禁军教头、流配、依草附木
板书设计
来到庄上、挑战林冲、
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洪比武、惭愧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