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中永生》期末复习资料

2023-10-24

《在大海中永生》期末复习资料 篇1

  1 《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通讯。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的骨灰撒放到大海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深深怀念之情。本文是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组织材料的。大海 呜咽, 寒风 卷着 浪花,痛悼 伟人的离去……“呜咽”可以换成词语_抽泣____、__啜泣_等词语,意思不变。

  2 有人说应该是“鲜花拌着骨灰”,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我认为“鲜花伴着骨灰”更好。“拌”意味着搅和,搅拌;“伴”指相随,陪着,随着。“鲜花伴着骨灰”指鲜花和骨灰和在一起,意思不错,但是缺乏感情。而用“伴”字,指鲜花陪伴着骨灰,表达了亿万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崇敬与无限哀思。)

  3 请你用“爱戴”和“奔腾不息”分别造一句句子。

  爱戴——人民爱戴领袖毛主席。

  奔腾不息——江河的水奔腾不息,流向大海。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 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十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哪两件事?

  (“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

  2 你知道高尔基的作品有哪些吗?

  (《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 海燕之歌》等)

  3.“美好的东西”分别指鲜花和欢乐。

  4.“‘给’,永远比‘拿’愉快……”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给"”永远比“拿”愉快。给是奉献,拿是索取。给别人欢乐,自己也能得到愉快

  《艾滋病小斗士》

  1. 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

  因为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2.你认为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勇敢顽强,关心他人的人。

  练习4:

  1请你背诵并默写练习4中的8个成语

  2 请你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金碧辉煌 :指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

  卧薪尝胆:柴草 首屈一指 :首先 川流不息: 河流

  3 请你积累高尔基的名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在大海中永生》期末复习资料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爷爷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邓小平爷爷的照片)

  师: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

  师: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邓小平爷爷)

  (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解题:

  (1)师:“永生”是什么意思?

  (2)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崭新呜咽痛悼海疆超越属于

  澳门舷窗震撼爱戴奔流不息波翻浪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

  B、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3、指导难读的小节: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估计学生对第1、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

  (1)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b、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2)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b、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

  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

  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

  2、师:(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舱:舟字旁的一横应该是一提崭:上小下大

  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咽:左窄右宽

  悼:右下的十字的竖上短下长超:走字上的短竖上长下短,一撇要长

  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应该一样

  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

  3、学生在书P126上的描红。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23、在大海中永生

  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在大海中永生》期末复习资料 篇3

  教学要求: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4、理解重点词句,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深情回顾,揭示课题

  1.板书读课题 :在大海中永生

  2.1997年2月19日,一位老人与世长辞,他就是邓小平爷爷。(出示课件一)1997年3月2日,11时25分,专机飞至1800米高空。强忍着悲痛,81岁的邓小平爷爷的夫人卓玲眼含热泪,用颤巍巍的双手捧起邓小平同志的骨灰久久不忍松开。她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小平同志的名字,许久才将骨灰和五彩缤纷的花瓣缓缓撒向大海。

  一代伟人从此永别人世,课文会怎样描写这感人的一幕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自由读读2——4自然段。

  二.入情品悟,缅怀丰功伟绩

  1.这三节讲了什么?(生:骨灰撒入大海)

  品读第二自然段。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大海,在鲜花撒入大海的那一刻,我们仿佛听到什么声音 ?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一生读)

  出示课件二: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师:那为什么大海在呜咽呢?借大海呜咽,寒风痛悼来表达人们此刻对邓小平爷爷的无限哀思。

  生读

  师评:真可谓,天地也为之动容。

  ?朗读,闭上你们的眼睛想像一下这样的情景。指名读。

  评价:你的朗读流露出一种既悲痛又不舍。男生齐读

  评价:真是江河动情,天地同悲。

  大海呜咽,寒风痛悼。板书:痛悼 

  这是此刻人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3品读第三段

  师: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哪里呢?

  默读第三自然段,边想,画出表示地点的词。

  读后交流: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万里海疆,澳门香港,祖国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读了这段话,你们还发现了什么?(预设:用了四个“也许”,,四个“奔腾不息”,句式一样等)教师相机出示这四个分句。板书:也许

  出示课件三: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接着感受排比句的句型特点。仔细读这四句话,边读边想这几句话在表现形式、内容上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读、思、讨论等感悟到内容层层递进)四句话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不能,因为这几句话是体现地域在不断扩大,影响不断深远)。指名读

  ④再读。读着,读着哪个词跃入你的眼帘?(奔腾不息)“奔腾不息”怎么理解?让学生看着插图用手描画一遍奔腾不息的浪花,感受奔腾不息的意思。我们能给奔腾不息换个词吗?{永不停息,滔滔不绝,奔流不息}同学们,我们也能用奔腾不息说句话吗?

  ⑤好,让我们跟随“奔腾不息”的浪花一起去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阅读链接:(课件出示四,五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改革开放”图文资料。由于现在的学生对邓小平爷爷的了解较少,因此在这时课件出示“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的图文资料),接着让学生浏览资料。

  ⑥ 让我们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文中直接写邓小平爷爷影响大的语句。教师相机引出: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出示课件六 国际友人对邓小平爷爷的评价。

  (麦克纳马拉 世界银行前行长)

  邓小平知识渊博,富有远见,他清楚他想让中国走向何方。

  (索尔萨 芬兰前首相)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邓小平即使不能被誉为中国唯一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国最杰出的领袖之一。因此,他也是世界最具历史意义的领导人物之一。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对邓小平说:“像您这样的伟人才是真正无法战胜的,您是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家。”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

  ⑦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⑧ 教师引读:是呀,奔腾不息的浪花把他的思想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奔腾不息的浪花把他的丰功伟绩送往祖国的澳门香港;奔腾不息的浪花把他的精神送往祖国的宝岛台湾;奔腾不息的浪花把他的崇高品格送往祖国的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强化排比句式应用)

  ⑨ (想像补白)出示课件八

  师:作者用了排比句,描写他的影响之大。

  师:请自由读,体会。

  生自由读。

  指名读。

  分句分小组读。

  配音个别读。

  师:读得非常入情,

  学生写话练习:

  祖国人民会说:                                

  港澳同胞会说:                               

  台湾同胞会说:                               

  世界人民会说: 

  ⑩ 回归整体

  是呀,邓小平爷爷的影响之大,超越了时空。让我们再饱含深情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课件九  然后采用叠读法(第一组读第一句,一、二组读第二句;一、二、三组读第三句;一、二、三、四组读第四句。师生合作读最后一段)这种朗读法一句比一句声势浩大,再次将学生的感情推向高潮。

  品读第四自然段

  ?师:专机盘旋,水天一色,波浪翻滚。骨灰、鲜花和海水化为一体,伟人和大海融为一体。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出示课件十:“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生读

  ?师:这是邓爷爷对祖国人民的满腔热爱。(生读)

  师引读: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香港澳门蓬勃发展,同胞骨肉团聚,人们仿佛听到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生读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幸福的笑声中,人们仿佛听到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邓小平爷爷生前留下遗嘱,捐献眼角膜给失明的人,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们仿佛听到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5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小平爷爷已与大海融为一体,他走了,他真的走了吗?

  出示课件11: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

  ?师:你还能说吗?(出示:邓爷爷与      同在)

  生说

  ?师:一句话,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师:在课题旁边恭恭敬敬写上邓小平爷爷的名字。让我们深情祝愿: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三.入情诵读,升华情感

  1、师:览尽天华阅此景,花开花落念故人。让我们怀着对邓小平爷爷的思念与敬佩齐读课文,将这篇文章送给远在天国的他!

  2、(配乐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完成练笔修改完善,读邓小平爷爷的故事,准备故事比赛。

  板书:

  13 在大海中永生

  呜咽             也许……

  送           颂       也许……

  痛悼             也许……

《在大海中永生》期末复习资料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6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人民为失去了邓爷爷这一位伟人而悲痛的感情。

  3、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1、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2、有感情的朗读表达人民与邓小平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1、准备一个多媒体课件。

  2、课前阅读有关邓小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在上课前教室里洋溢着《春天的故事》的旋律。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

  转载

  一、导入复习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1997年3月2日那个难忘的日子,生接着背诵(音乐春天的故事)

  二、第二段的学习

  1、范读

  (配有录象)

  2、你们想不想也来读一读|?把你们从文章中体会到的感情都朗读出来。

  3、现在请大家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吧。

  4、学生交流:a、悲伤——盘旋:飞得很低很慢。

  你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一下吗?指名读

  (飞机飞得真慢呀!人们的心情多么悲伤)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b、悲伤——呜咽:低声地哭。大海仿佛在说“。。。。。。。。。”

  c、悲伤——痛悼:沉痛的哀悼。寒风仿佛在说“。。。。。。。。。”

  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一下大海的悲伤吗?指名读

  (听出来了,你和大海、寒风一样的悲伤呀!)

  5、在你们的心情一定也象大海一样的悲伤,让我们再来描述一下这悲壮的场面吧。

  齐读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

  转载

  三、第三——四段的学习

  1、邓小平,这一位世纪伟人他离我们而去了,多少人为之而哭泣,多少国家为之而半降国旗以

  示悼念,人们实在是不忍这位伟人的离去,连大海和寒风都如此的悲伤这是为什么呢?课前老师已经

  让你们搜集了有关邓爷爷的丰功伟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出示:追忆邓爷爷的画面伴有《二泉映月》

  2、指名几个学生来交流交流(从外交、改革、爱学生、香港、澳门问题上谈)抽三四位。

  (你真会学习呀,会丛网上找资料了!

  是呀!邓爷爷很关心我们的少先队员。

  这可以说是国际上的一大壮举。

  正因为这样,现在中国的国际关系相当的不错。)

  3、老师也在网上找了一些有关邓爷爷生前的事迹。让我们看看他生前那忙碌的身影,端详他和

  蔼的笑容。

  (录象:邓小平简介)

  师配解说词:这是……

  4、现在邓爷爷离我们而去,他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波翻浪涌,带着骨灰向前

  奔腾,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第三节,想象那一幅景象。

  生轻声读:也许……插话:是呀!邓爷爷,全国人民会永远记得你的

  生轻声读:也许……插话:邓爷爷,你放心,香港,澳门已经回归。

  生轻声读:也许……插话:总有一天,中国台湾也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生轻声读:也许……插话:邓爷爷你会永远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5、浪花啊!你带着邓爷爷的骨灰奔向前方,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呢?

  (想到:邓爷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还牵挂着祖国人民。

  所以说:生读

  出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随机加点:万里海疆

  想到:邓爷爷生前没有见到香港、澳门回归,现在要去看看祖国怀抱中的香港、澳门。

  因此,生接读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

  转载

  出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

  随机加点:澳门、香港

  想到:中国台湾还没有收复,邓爷爷还一直牵挂着。

  这可是他的心愿呀,所以:生读

  出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宝岛台湾)

  随机加点:祖国宝岛台湾

  想到:邓爷爷主张和平的外交政策,要和世界各国保持和平

  他也多次出访日本、美国、苏联、加拿大、英国

  邓爷爷多么关注中国的和平外交呀,因此,生读

  出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随机加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想到:邓爷爷……

  6、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很多很多,的确,从邓爷爷他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热爱祖国,热爱世

  界,热爱和平,他对每一块土地都有着深情厚意。

  你们想把这种感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准备一下吧!

  (自由读)

  7、从祖国的怀抱到澳门、香港;到中国台湾、到世界,浪花把邓爷爷的骨灰越送越远,让我们一边

  想象一边来读读课文。

  齐读

  8、对无垠的大海我们再把心中的怀念表达出来

  看录象“大海”学生接背:

  (填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

  会-----------------;也许,-----------------;也许,-----------。)

  9、是呀!多少年来,邓爷爷穿梭在祖国的每一个城市,忙碌于世界各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

  奇迹

  出示:邓小平爷爷的影响,,他不仅属于,也属于。

  学生齐声填空板书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

  转载

  (师点评:老师好像听出了影响力越来越深,越来越广。)

  谁再来表达一下?…….完成填空

  (师评点:多么巨大的功绩,多么深而广的影响力呀!)

  指名几人

  我们一起来读,一定会把这影响力读的更深更广。

  齐读

  四、第五——七段的学习

  1、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谁也不会忘记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位伟人——邓小平

  (音乐《春天的故事》、

  配上朗读:时近中午,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透过舷窗望去,。。。。。。。。。。。

  。。

  2、你们想不想也来把读一读?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议,把文中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

  。相信你们会比我读的更好。

  3、现在我们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爱人民的情谊

  ▲我读:……

  你为什么要读这几句呢?

  我在文中体会到了邓爷爷爱人民的情谊

  变红句子: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奥!刚才我也体会到的,你能读出这种情谊来吗?(读一下)

  邓爷爷已逝世了,谁能为他把他爱人民的情感再来表达一下吗?(指名读)

  你也想读,能读的更好吗?

  你们想为邓爷爷表达一下感情吗?一起来读读。

  师评:同学们不仅体会的好,读也读的好,真棒!谁还想来谈谈?

  ▲人们不忍和邓爷爷分离

  我从“…加点:盘旋………”,觉得人们不忍和邓爷爷分离,我想要读一下……读

  谁也想读这个句子的?读

  真是难以分舍呀!

  你们舍得和邓爷爷分别吗?相信你们能读好这几句的。(齐读)

  ▲人民爱邓爷爷

  我体会到了……

  读:

  师评点:听出来了人民真爱邓爷爷

  谁也体会到了这一点?你来读读。评点……

  你们爱邓爷爷吗?

  那我们就站起来一起来把心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点题:邓爷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却在大海中永生。

  4、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一幅依依惜别的场景。

  伴着低低的音乐《春天的故事》飞机盘旋——无垠的大海——邓小平的遗像涌出水面)

  5、此情此景,我们再用朗读来表达邓小平爷爷和人民浓浓的情谊。

  (配上音乐让学生齐读)

  五、最后一部分

  1、邓爷爷走了,但是他却会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此时此刻,你想对邓爷爷说些什么呢

  ?

  交流:……

  ……

  2、同学们还有许多的话要想对邓爷爷说,王老师就向你们推荐一个网站(点击)这里有许多邓

  爷爷的资料你们可以去查阅,如果你想给邓爷爷献花留言,就请点击“献花留言”(操纵)

  3、音乐《春天的故事》起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

  转载

《在大海中永生》期末复习资料 篇5

  教学要求: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邓小平爷爷的照片)

  师: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

  师: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邓小平爷爷)

  (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解题:

  (1)师:“永生”是什么意思?

  (2)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崭新呜咽痛悼海疆超越属于

  澳门舷窗震撼爱戴奔流不息波翻浪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

  B、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3、指导难读的小节: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估计学生对第1、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

  (1)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b、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2)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b、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

  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

  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

  2、师:(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舱:舟字旁的一横应该是一提崭:上小下大

  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咽:左窄右宽

  悼:右下的十字的竖上短下长超:走字上的短竖上长下短,一撇要长

  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应该一样

  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

  3、学生在书P126上的描红。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23、在大海中永生

  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2——4节。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体会人民对他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

  3、上节课同学们还提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为什么还能‘永生’呢?这节课上我们就把这些问题都消灭了。

  二、精读感悟

  (一)、细读第1段:

  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

  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

  (1)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

  (2)听录音。

  (3)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3、师:“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5、谁来试着背诵这一节?

  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

  (5)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节:

  (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

  (2)师:a“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d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

  (5)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

  (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a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b师:超越时代指的什么?

  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

  c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d指名读,组织评议。

  e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e再次齐读。

  f用“不仅……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

  (7)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齐读第二段。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三、作业

  1、语文练习册上的23课练习。

  2、用“不仅……也……”造句。

  3、背诵并默写1——4节。

  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低低地缓缓地(悲痛不舍)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呜咽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歌颂)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5——7节。

  3、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A、上节课我们学习哪两部分,大家回想一下,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B、那架专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

  C、“低低地,缓缓地”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D、大家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录象)

  E、配乐齐背第一段。

  2、师:A、飞机飞到了祖国的辽阔大海,去完成小平爷爷最后的遗愿,把骨灰……(生齐说:撒向大海)

  B、播放骨灰撒大海的录象。

  C、小平爷爷还是随着奔腾不息的浪花离去了,而浪花会帮助小平爷爷完成他未了的心愿,把他带到他生前希望去的地方。也许……(引读第3节)

  D、起立齐背2、3小节。

  3、小平爷爷的遗愿以已经完成了,人们也要……(生:告别大海)

  二、精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议。

  2、师:“水天一色”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指什么?

  3、师:“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

  A、听到什么了?

  B、体会一下小平爷爷说这句话时的心情,谁来试着读?

  C、为什么说是“仿佛听到”?

  D、请同学读这段话“从那……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4、有感情地齐读5、6两节。

  5、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

  师:A、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

  B、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

  C、“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D、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

  E、播放录象,师总结。

  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7、齐读全文。

  三、情感延伸:(投影小平爷爷的照片)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师:今年是小平爷爷诞辰100周年,同学们有什么美好的祝愿想送给他吗?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7节。

  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

  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丰功伟绩

  飞向大海:低低地缓缓地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呜咽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告别大海:与……同在

  在大海中永生

《在大海中永生》期末复习资料 篇6

  13、《在大海中永生》教学反思

  《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通讯,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的骨灰撒放大海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深深怀念之情。回顾课堂,有几点值得欣慰:

  一、朗读指导。“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我之口,如出我之心”课上,我重点引导学生读了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段采用配乐读,第三段排比句在小组合作读的基础上,采用小组汇报读,递加小组读,以显示排比句感情递加、语气递加的特点。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出了一定的感情。

  二、词语辨析与课堂情感场较好融合。课后有一道题:“鲜花伴着骨灰”,有人说应是“鲜花拌着骨灰”。你怎么看?课堂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推敲,但如文字训练与课堂营造的气氛断裂开来,又显得太生硬,破坏了课堂上的连贯的情感场。所以,我在引导学生辨析词语时,让学生从对伟人的感情入手,将推敲词语与朗读体悟感情圆润地融合在一起,读出了人们对邓小平爷爷的不舍、祝福与爱戴怀念。

  三、想象体悟,思维补白。如学完第二段,启发学生想象:涛声中的你们好像听见大海在说些什么?读完第三段,引导学生由“万里海疆、澳门香港、祖国宝岛台湾、三大洋”联想到他制定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你是祖国人民,如果你是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如果你是一位外国人,你会说些什么。

  四、抓住“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在上课伊始及课堂进程中,随着学生对伟人情感的加深和形象的不断丰满反复读这句话,产生一种升华感情和复沓回环的美。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反思

  《在大海中永生》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描写了邓小平爷爷骨灰撒大海那动人的一幕。如何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品位,实施有效阅读。我主要采用了这两种阅读方法。

  1。抽丝式阅读抓文脉

  一篇文章,作者在写作时是有一定的思路和层次的。在教学时,要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向作者的思路回归,这是理解文章的前提。在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从整体到部分,分层阅读,让学生在自读、批划、交流中抓住文章的脉络。使文章“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层次清晰可见。纲举则目张,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会水到渠成。

  2.吮吸式阅读抓精脉

  新理念强调用教材教。如何以教材为载体,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彰显人文情怀,仅有对文本自身的解读是不够的。我在教学时,有机溶入了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使教材变得厚重起来。从炮火纷飞的戎马生涯,到石破天惊的改革开放;从天才构想的一国两制,到满眼春色的南巡讲话。信手拈来,挥洒自如。不仅如此,还辅之以今昔对比融入乡土教材。使教材成为一个学习的母体,学生享受的是一顿丰盛的大餐。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反思

  今天上完《在大海中永生》这一课,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产生了怀疑,我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还需要提高,特别是在教学预设方面还需要努力。

  案例1: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希望大家用心倾听,用心感受。(播放《春天的故事》)

  生:欣赏歌曲。

  师:同学们以前听过这首歌吗?

  生:摇头,说没有。

  师:(始料未及)看来同学们平时听得歌曲太少了,以后要多听一听歌曲,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那有谁知道这首歌是赞颂谁的?(有五六名学生举手了,我松了一口气。)

  生1:是歌颂邓小平爷爷的。

  师:你没听过这首歌,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我是从这首歌中【看】出来的。

  师:【看】出来的?从歌中能【【看】出来吗?

  生2:我是从课文中知道的。(这个回答似乎还能说得过去,继续下面的环节。)

  案例2:

  师:出示邓小平图片。问:能谈谈你对邓小平爷爷的了解吗?(又一次始料未及,居然没有人举手,启发了好半天,有一个学生举手了。)

  生3:邓小平爷爷曾经是我们国家的重要领导人。

  师:还有谁了解?(无人举手)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搜集资料的能力太弱了,希望同学们以后应该学会课前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老师课前搜集了邓小平爷爷的相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了解。(出示邓小平的生平介绍)

  师:1997年2月19日,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悄然地离我们远去了,全国上下,长城内外各族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13课:在大海中永生,一起去缅怀这位历史伟人。

  自我反思:

  在进行教学预设时,本课我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第一段;第二课时:精读理解,学习二、三段,可是实际教学却用了三课时。课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觉得这一课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不到位,只有布置预习,却没有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把学生估计的过高,过于相信自己的学生。例如:《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学生居然没听过,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但我觉得这一点还可以理解,可是学生居然不了解邓小平,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总认为学生在预习时借助工具书肯定会对邓小平爷爷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可是我错了。

  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正,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谢谢!

《在大海中永生》期末复习资料 篇7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2——4节。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体会人民对他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

  3、上节课同学们还提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为什么还能‘永生’呢?这节课上我们就把这些问题都消灭了。

  二、精读感悟

  (一)、细读第1段:

  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

  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

  (1)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

  (2)听录音。

  (3)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3、师:“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5、谁来试着背诵这一节?

  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

  (5)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节:

  (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

  (2)师:a“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d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

  (5)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

  (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a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b师:超越时代指的什么?

  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

  c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d指名读,组织评议。

  e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e再次齐读。

  f用“不仅……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

  (7)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齐读第二段。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三、作业

  1、语文练习册上的23课练习。

  2、用“不仅……也……”造句。

  3、背诵并默写1——4节。

  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低低地缓缓地(悲痛不舍)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呜咽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歌颂)

《在大海中永生》期末复习资料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6

  长旺中心小学  王秀华

  这是一篇情感浓烈的课文。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语言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同志的骨灰撒放大

  海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和高尚情怀,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敬仰与深深思念之情。如何

  让学生透过文本语言,感悟其崇高与伟大,让学生情感与文章意境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情

  感相通是本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基于这点,本教学紧抓“情感”这根主线,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读中体验,在读中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人文感染与熏陶。

  由于全部的感情基调是悲痛、低沉的,为让学生进入情境,在教学中我采取先抑后扬的办法。首

  先,播放歌颂伟人小平同志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在歌曲中对小平同志有模糊的感触,激发

  其了解欲望。然后教师再适时引进补充资料,对邓小平生平进行简要介绍,增加学生的感情积累。再

  揭示课题,让学生带着思考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当时情景,并理清文章脉络(文章线索也很清晰)。

  再紧扣“情”字精读细悟,层层铺开,步步深入。

  在学生读流利的基础上,再精读细味,每个环节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朗读。第一部分引导学

  生抓住“低低地、缓缓地、呜咽、痛悼”等关键词读出人们的悲痛不舍,也读出自己内心的不舍。抓

  住对“崭新历史”“最于后一个篇章”的理解,读出邓小平爷爷的伟大与崇高,读出对小平爷爷的敬

  仰,更读出人们与自己内心的悲痛与不舍。第二部分是全文重点。感情凝重,气势恢宏。再适时把补

  充材料溶入文本,并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骨灰送往不同地方的隐含意义,然后通过分组读,学生合作

  读,师生合作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展现情境,读出文章的内涵,读出小平影响的深远,读出人们的

  深情,既增强文章气势,更加深读者内心体验。第三部分紧扣小平爷爷那深情的话语——“我是中国

  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及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揭示主题、挖

  掘内涵,并入情入境地读,读出小平爷爷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怀,读出人们的无限怀念与美好祝愿!

  这样在读中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语感也加深了理解与体验,做到了意文兼顾。让整个教学真正成

  为学生、老师、文本、作者之间心灵深处的对话过程。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

  转载

《在大海中永生》期末复习资料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呜咽”“痛悼”“永生”在文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人民为失去了小平爷爷这一伟人而悲痛的感情,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缅怀小平爷爷超越时代与国界的影响,这是重点部分,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法:

  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品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品读,体悟人民和小平爷爷的血肉亲情,缅怀小平爷爷伟大的功绩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教学思路: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我构建、学习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而,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将此课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课文第一段。给足时间使学生读、思、划、批,自读之后有个人的感受、体验和见解。第二课时:深入研读课文体会感情。通过抓关键词、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悟清传情,内化迁移。

  板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

  也许……也许……

  撒向大海丰功伟绩

  也许……也许……

  告别大海怀念

  教学活动设计: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继续在浩渺的大海中追忆、怀念这位伟人。 1997年2月19日,敬爱的邓小平爷爷因病在北京逝世,他的离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全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位历史伟人骨灰撒大海的情景吧。

  2、师: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一代伟人从此告别人世,课文会怎么描写这感人的一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呜咽”“痛悼”“永生”在文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3)体会人民为失去了小平爷爷这一伟人而悲痛的感情,缅怀他的丰功伟绩

  二、民主导学

  1、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2---4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三节讲了什么?

  生答,师板书:撒向大海

  (2)师:在骨灰撒入大海的那一刻,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指名读第2自然段

  (3)师:“呜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大海在呜咽?“痛悼”是什么意思?

  (4)师:人们痛悼伟人,悲痛不已,所以听到寒风卷着浪花,便感到大海在低声哭泣,这是用了什么手法?(拟人)借大海来表达人们什么样的心情?(悲痛)痛悼伟人的离去。正如杜甫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指名读,师评价:你的朗读流露出一种既悲痛又不舍的感情。

  再指名读

  江河动情,天地同悲。男生齐读。

  大海呜咽,寒风痛悼,这是我们心情的真实写照。女生齐读。

  (5)师:奔腾不息的浪花将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哪里呢?生默读第3自然段,用“-------”划出来。

  生交流

  师:这四个地方用四个什么连在了一起?(也许)这就构成了(排比句),还用了什么修辞?(拟人)从哪儿看出来的?(送)

  指名读

  (6)师:让我们与奔腾不息的浪花一起去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吧!

  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师:你读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为什么?(邓爷爷的影响越来越大)

  指名读

  (7)师: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时,祖国人民会说些什么?当浪花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时,港澳同胞会怎么说?当骨灰送往三大洋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众又有什么话对邓爷爷说呢?

  生发挥想象,说一说

  (8)师:邓小平的伟大思想在中国历史、世界历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他人生的征程,最终汇入浩瀚的大海,同时昭示着一个真理:敢向时代潮头立,沧海一粟也永恒!

  生齐读排比句并试着背诵

  (9)师: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民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

  师:邓爷爷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界

  课件理解“超越时代”,“超越了国界”

  出示第3自然段,读给同桌听并说说理由

  朗读交流

  (10)师: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连读2---4自然段,在朗读声中铭记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光辉形象

  2、学习第三段

  (1)师:专机盘旋,水天一色,波浪翻滚,骨灰、鲜花和海水化为一体,伟人和大海融为一体,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又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出示第6自然段,指名读

  (2)师:小平爷爷深情地爱着祖国和人民,他鞠躬尽瘁,日理万机,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生前留下遗嘱,捐献角膜给失明的人,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这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最为珍贵的遗产。

  齐读邓爷爷的话

  (3)师: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们同在,与蓝天同在,与长城同在

  出示:邓爷爷与﹍﹍同在

  (4)师:言为心声,此情此景,人们由衷地发出:我们衷心爱戴的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师:“永生”是什么意思?指具体的生命么?(不是,是指他的丰功伟绩。师板书:丰功伟绩)

  三、检测导结

  1、师:邓爷爷与世长辞了,我们告别大海,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浮现在我们眼前,他震撼人心的话语永远回响在我们耳边,同学们,你有什么话想对九泉之下的邓爷爷说呢?

  指名说

  2、师:万千话语,万千情思,都说不尽邓爷爷的丰功伟绩,他为祖国和人民贡献了他的毕生精力,其中影响的是他提出的“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他的丰功伟绩将在大海中永生。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邓爷爷的怀念之情吧!(板书:怀念)

《在大海中永生》期末复习资料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2

  吴江市实验小学  金娟

  下周就要新授《在大海中永生》,我把准备好的教案看了又看,板书计划改了又改,心中似乎对教好

  这篇课文把握不住,邓小平——一代伟人,对于我们这一代年青人,和我们的父辈们来说,充满着传

  奇色彩,溢满着敬仰之情,然而对于那些十岁的四年级学生来说,邓爷爷在他们的心中既是亲近的,

  又是遥远的。在他们眼前既是慈祥的,又是朦胧的。假如按常规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预习、朗诵,我

  再分析段落大意,讲解课文内容,归纳、总结,课后布置一篇小作文。但这样教授能让每个孩子真正

  了解邓爷爷吗?能让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最杰出的领袖在十岁的孩子心目中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和

  联想吗?能领悟课文的真正的内涵及课外知识的延伸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吗?能让邓爷爷的精神真

  正融化在孩子们的心里,鞭策他们努力学习为祖国灿烂的明天立下远大的志向吗?在反复沉思之后,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我脑海中形成。于是,我决定尝试一下新的教学方法,那就是课本、老师、家长、

  学生四位一体,共同努力、探索、学习好这篇感人的阅读文章。

  周五放学前,我布置学生两个回家作业:1 把《在大海中永生》课文朗诵给家长听两遍;2 让爷爷奶

  奶爸爸妈妈给你说说邓爷爷光辉一生的事迹,然后写好一篇周记《我心目中的邓爷爷》。

  星期一早读课前,我早早来到教室,把学生的周记逐一翻开检查,我发现每个学生都认认真真作了充

  分准备。一双双灵气的眼睛充满着期待,渴望我注视他们;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露出严肃、崇敬,仿

  佛在对我说:“老师,来检查我吧!老师,我了解一代伟人——邓爷爷。”早读课的铃声响了,我请

  学生上讲台朗读周记。学生争先恐后,表演欲从来都没有这样强烈过,a同学奔上讲台大声朗读“星期

  六,爸爸开车带我回故乡。爸爸指着一条平坦、笔直的公路,两边耸立着一排排郁郁葱葱的白杨,脸

  色凝重地告诉我:在他小的时候,从村小到镇上上中学,每天一步步走在坑坑洼洼的泥泞的、弯弯曲

  曲的洋肠小路上,一路汗水,一路辛酸,是邓爷爷改革的春风吹拂着这穷乡僻壤,家乡人民艰苦创业

  ,开办了缝纫机厂,是邓爷爷给我们筑成了这条路,我们家乡人意气风发在这绿化大道上,一台台缝

  纫机也从这条路上运出去,飘洋过海……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

  转载

  另一同学b朗读着“爷爷告诉我,在我爸爸读中学的时候,爷爷家很穷,只有三间破草屋,是邓爷爷让

  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的政策使爷爷带领全体村民办企业、建工厂,搞活经济。村上的一间间厂房、一

  幢幢别墅、一辆辆轿车,都是邓爷爷给留下的,邓爷爷活在每个村民的心中……”而c同学这样朗读“

  爸爸告诉我,邓爷爷在1980年视察上海一所中学时,看到两位中学生在学微机,邓爷爷说:‘科技兴

  国,从学生抓起,于是上海每所中学开设微机课,爸爸和叔叔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爸爸交大毕

  业,为振兴吴江经济繁荣,在吴江科委负责抓科研工作,叔叔留学美国,立志学会更多的知识,为开

  发西部作出更大的共享,”爸爸擦拭着眼镜上的泪花,充满着敬仰之情说,“邓爷爷留下了丰富的、

  宝贵的知识财产,他活在每一位莘莘学子的心中……”

  d同学用银铃般的嗓音朗读着“星期六傍晚,妈妈用单车载着我,从仲英大道出发,到新公园、世纪大

  厦、邮电大学、人民医院、三角井,妈妈告诉我,二十年前松陵镇最繁华的地方就是三角井一条商业

  街,长长的、窄窄的两百米街道,两边都是低低的、简陋的小平房。接着,妈妈牵着我的手,我俩一

  起漫步在华灯初上的永康路步行街、吴江商厦、友谊商城、时代超市,一幢幢高楼矗立在街道两旁,

  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一幅都市风光的图画展现在我面前。妈妈含着泪花对我说”这些都是邓爷

  爷留下的,他使松陵镇人民过上了我们祖祖辈辈从来都不敢梦想的天堂般的富裕生活。邓爷爷没有死

  ,他永远活在妈妈心中……“

  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转学生e同学用熟练的普通话朗读她的周记“奶奶告诉我,爷爷离开祖国大陆时,

  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小伙,在中国台湾的四十多年的岁月中,每逢中秋、春节,爷爷总是把自己关在书房中

  ,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是邓爷爷制定了一国两制的政策,解决了中国台湾问题,使两岸人民四

  十年的骨肉分离有了团聚。爷爷的青丝变成了白发,但浓浓的思乡之情使爷爷毅然把一生的积蓄全部

  交给爸爸,回祖国投资。奶奶深情地对我说:“囡囡,是邓爷爷让千千万万的像你爷爷的台胞圆了梦

  ,回到祖国,闻到了家乡泥土的芬芳。血浓于水,你们这一代人一定要同心同德,努力学习,将来一

  起建设祖国,继承邓爷爷的遗志,让中国台湾早一天回归祖国怀抱……”

  一双双举起的小手,一张张充满童稚的脸,一句句深情的话语感染了我,感染了每一位在座的学

  生,我的眼睛湿润了,然而下课的铃声早已响起……

  回到办公室,我不禁陷入思索,课前担忧的问题已经解决,学生们对邓爷爷了解得如此详细,真

  是我始料未及的。看来课外是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的,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应打破过

  去只在第一范文上仅限于课本学语文知识的思维定势,努力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只有这样

  ,学生的思维才会不断迸发出灿烂的火花。教学是一门艺术,其中蕴涵的道理博大精深,永远值得我

  们去思考、探索和实践。我深信《在大海中永生》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也一定会铭记在每一位学生

  的心里。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

  转载

《在大海中永生》期末复习资料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2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七册中的《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摘自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记叙了伟人邓

  小平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深深的怀念和悲痛之情。文章运用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以

  生动的语言、充沛的激情使读者深受感染。然而邓小平同志逝世时,现在这批小学生年龄都还很小,

  对当时的情景知之甚少,学生对于课文中人们的怀念和悲痛之情还难以理解。要想使学生的情感和文

  章的意境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情感相通,可以以“情”为主线贯穿始终,分三步组织此文

  的教学。

  一、课前铺垫,用“情”搜集。

  教学此文,必须要有详实的资料作补充,通过丰富而直观形象的材料,借助查、读、想、说、写等多

  种方法的整合,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邓小平爷爷对中国、对世界作出的丰功伟绩,以此来激发学生热

  爱伟人的情感,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深情地去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

  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首先,教师要运用说伟人的主要事迹或教唱歌颂伟人的歌曲等方法,激起学生强烈的了解和探究伟人

  一生的欲望,然后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搜集、整理、感知和内化,引导学生去占有大量的资料。而对

  于刚刚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不具有丰富的搜集资料的经验和能力,尤其是上网查找资料更会有

  困难。所以,课前教师要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教会学生上网浏览、下载文件,并且预先设

  计一些方便学生操作的表格来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搜集与本文的学习有关的资料,帮助他们对资料进

  行分析和整合,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也有利于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同时了解伟人的事迹,

  初步感知邓小平爷爷的伟大之处,为课堂教学时的表达打下厚实的基础。

  (二)课堂参与,用“情”表达。

  本文情思深沉,语言厚实,极具震憾力。因而教学此文必须扣住一个“情”字层层铺开,步步深入。

  1、入“情”诵读。

  在学生读流利的基础上,再通过指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把伟人离去时人们悲痛不舍的

  心情突出地展现出来让学生领悟。如第一自然段的“低低地、缓缓地、伟人、最后一个”;第二自然

  段的“呜咽、痛悼”以及后面的“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等,都是字字千钧,情境尽现,只有通过满

  腔深情的朗读方能展示文章的气势和抒发人们的深情,才能充分表达对伟人邓小平的永远怀念之情。

  2、忘“情”想象。

  成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联想的翅膀,把自己融入课文之中,自由地、忘情

  地想象。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现“骨灰撒大海”的情景,

  通过充满深情的语言和一些特定的句式引导学生想象:想象大海在“呜咽”、在“痛悼”,想象奔腾

  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送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想象伟人所到之处人们在说些什么,想象“鲜花送

  伟人”的悲壮,想象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得到了“永生”……通过一连串的想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

  言、感受深情、感受“永生”的深远境界。

  3、传“情”说话。

  当学生对伟人邓小平有了一定了解并产生了崇敬的情感之后,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有了“说”的冲

  动和需求,此时惟有一吐而快之。所以课堂上要随时让他们表达心声:说伟人的不朽功勋,说人民对

  伟人的无比感谢,说人们心中无尽的思念,说我们的祖国因为有了邓小平爷爷而日益强盛,人民的生

  活因为有了邓小平爷爷而更加美好……用“说”传达对伟人的爱戴,用“说”升华对伟人的崇敬,让

  真情“尽在其言中”。

  三、课外升华,用“情”展现。

  “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也许难以完

  全做到,课外的学习辅导就应该弥补这一缺憾。课堂教学后可安排《我心中的邓小平爷爷》的短文写

  作、继续学唱歌颂邓小平爷爷的歌曲、举行“颂伟人”诗歌朗诵比赛、开展“邓小平爷爷图片资料展

  ”等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课堂尽情诉说的基础上再在活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

  主地、用情地展现出自己心中的伟人形象,表达自己对伟人的一片深情,从而延伸了课堂,拓展了课

  堂。这样不但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升华,也使“大语文”学习观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

  转载

《在大海中永生》期末复习资料 篇12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入情入境地学习课文,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二、教学过程:

  ㈠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扣人心弦、荡人心魄的通讯,题目是——《在大海中永生》。听,大海的波涛在向我们诉说什么?让我们回到1997年3月2日,去亲眼目睹那感人的一幕吧!(多媒体展示整篇通讯,配乐朗读。)

  ㈡精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段:

  ①过渡:听完了,看完了,内心震撼了。

  ②轻轻地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第一段,读完后,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板:飞向大海)

  ③老师特别想听一听你是怎样读第一句中的“低低的、缓缓的”的?飞机为什么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

  ④第二句、第三句是两个长句,如何读好长句,请同学试读。(注意长句停顿)

  ⑤载着小平爷爷骨灰的飞机飞向大海干啥?(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师小结:(邓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⑥第一段共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表达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

  2、学习课文第二段。

  ①过渡:“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大海”,一代伟人从此永别人世,大海怎样呢?

  ②指名读(三人各读一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写什么?(板:撒向大海)

  ③小平爷爷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大海,大海也像人一样“呜咽”。你知道“呜咽”是什么意思?“痛悼”又是什么意思?大海怎样呜咽?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大海在呜咽,寒风痛悼,天地同悲,刚才大家读得很好,现在我们往下继续学习。)

  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往哪些地方呢?为什么会有此想法?(出示排比句后,先让学生回答骨灰去向——万里海疆、澳门、香港、祖国宝岛台湾、三个大洋……再介绍总设计师的改革开放的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一国两制”的深远影响。)出示图片4幅。

  ⑤指导背诵排比句。

  ⑥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出示后问:这一句你想怎么读,说说你的理由。(要读得沉稳清晰,让人听来字字千钧。因为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⑦“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让我们齐声朗读第二段,永远记住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他的光辉形象吧!

  3、学习第三段。

  ①过渡:在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什么?自由读第三段。

  ②出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指导读这一句(震撼人心的)多么博大的胸怀,道出了与祖国、与人民的血肉关系。

  ③填充:与_______同在,与_______同在,与________同在。

  言为心声,此情此景,人们由衷地发出: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了!(板:在大海中永生)

  三、总结:

  万千话语,万千情思,说不尽邓爷爷的丰功伟绩,道不完对邓爷爷的怀念之情。有一首歌叫《春天的故事》,你们听一听,会更激起思念之情的!

  板书:           飞向大海

  在大海中永生  撒向大海

  在大海中永生

《在大海中永生》期末复习资料 篇13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2棗4节。

  3、学习用摬唤觥病瓟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体会人民对他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

  3、上节课同学们还提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撘丫压腔胰鱿虼蠛a藬,为什么还能懹郎鷴呢?这节课上我们就把这些问题都消灭了。

  二、精读感悟

  (一)、细读第1段:

  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

  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

  (1)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

  (2)听录音。

  (3)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3、师:“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5、谁来试着背诵这一节?

  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

  (5)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节:

  (1)  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

  (2)  师:a “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 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 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 (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d 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

  (5)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

  (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a 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b 师:超越时代指的什么?

  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

  c 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d 指名读,组织评议。

  e 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f 再次齐读。

  g 用“不仅……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

  (7) 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齐读第二段。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三、作业

  1、语文练习册上的23课练习。

  2、用摬唤觥病瓟造句。

  3、背诵并默写1棗4节。

  板书设计:

  23  在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低低地   缓缓地  (悲痛不舍)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呜咽    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歌颂)

《在大海中永生》期末复习资料 篇14

  一、说教材。

  《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通讯,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骨灰撒放大海的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分别写了飞机载着小平同志的骨灰飞向大海、骨灰撒向大海、告别大海三件事,进而表达了人民祝愿小平同志在大海中永生的强烈愿望。

  二、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借助录象、图片、音乐等,在读中缅怀邓小平爷的丰功伟绩,感受到他的光辉形象以及离失去这样一位伟人的悲痛心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人民与邓小平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三、说教法学法 。

  1、小平同志逝世,学生们还小,对当时情况知之甚少。为加深学生对一代伟人的了解,课前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一些邓小平同志的小故事来读,了解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祖国各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搜集了有代表性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制作课件。

  2、课文的线索比较清楚: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作者运用拟人、排比对偶等方法,展开联想的翅膀,充分地表达出人民对邓小平同志深深地怀念和悲痛之情。教学时,抓住关键词,通过对重点段的研读和品读,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产生共鸣。

  3、小平同志的传奇的一生,他的丰功伟绩,不是仅靠几节课就能让学生体会深刻,因此,学完课文后,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讲故事活动,通过阅读、介绍、讲故事、看影视等,使学生对邓小平同志的印象更形象更具体,对其丰功伟绩了解更多。

  四、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脉络。给足时间使学生读、思、划、批,自读之后有个人的感受、体验和见解,能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课时:研读课文领会感情。通过抓关键词、多种形式的读,悟情传情。

  第三课时:复述课文迁移内化。

  (一)、激情导入

  用充满深情的语调,借助小平爷爷说的话将学生原有的知识唤醒,奠定学习的感情基调。

  (二)、小平爷爷,您别走(学习第一自然段)

  1、跟着录音低声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重点指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 。

  2、抓住“一生”、“篇章”、“崭新历史”理解小平爷爷是个“伟人”。进而回顾邓小平的不平凡的一生,引导学生表达出此时的心声,自然而然引出“小平爷爷,您别走!”的呼喊。

  (三)、小平爷爷,您走好(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顺着呼喊,教师引出撒骨灰的情景,通过旁白与哀乐的渲染,抓住“呜咽”等词,使学生体会到伟人离去时人们的悲痛心情。

  2、理解四个带“也许”的句子。先让学生找出浪花会把骨灰送往何处,继而猜想为什么送往这些地方,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邓小平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的影响之深远。通过增强气势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接着用说话表达的形式让学生将内心的感情尽情地宣泄出来。

  3、结合资料与对前文的学习去理解“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含义,再读第三自然段,引出“小平爷爷,您走好!”的呼喊。

  (四)、小平爷爷,您没走(学习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

  1、抓住邓小平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体会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之深,情之切,然后顺势让学生说说想对邓小平说的心里话,倾吐心声。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后,大声地呼喊“小平爷爷,您没走!”两遍。这时候的感情应该是自然流露。

  作业设计:在班级中开展邓小平的故事会,将课堂向课外延伸,将感情向生活延伸。

《在大海中永生》期末复习资料 篇15

  一、情境导入

  师: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评:教者凝重的神态,哀婉的语调,再现了“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的场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一个让人心碎的时刻。]

  二、精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二段:

  (1)师: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一代伟人从此永别人世。课文会怎么描写这感人的一幕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2—4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

  [评:“轻轻打开课本”。老师语气是轻轻的、缓缓的,学生课本打开是轻轻的,学生喃喃自语,情真意切。师生对小平同志的怀念象潮水在涌动,听课老师也受到了课堂气氛的渲染,哀思绵绵。]

  (2)师:这三节讲了什么?

  生:讲了小平爷爷的骨灰撒入大海。

  (师板书:撒向大海)

  (3)师:小平爷爷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大海,在鲜花撒入大海的那一刻,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一生读。)

  [评:读中悟,悟中读,情由境生。]

  师:“呜咽”是什么意思?

  生:呜咽就是低声哭泣。

  师:那为什么大海在呜咽呢?

  生:因为邓小平爷爷离开我们了。

  生:因为大海也舍不得邓爷爷离去。

  师:“痛悼”是什么意思?

  生:沉痛悼念。

  师:人们痛悼伟人,悲恸不已,所以听到寒风卷着浪花,哗哗作响,便感到大海也在低声哭泣。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生闭上眼睛想象。)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节?(指名)

  (一生读。)

  师:你的朗读流露出一种既悲痛又不舍的感情。谁再来读一读?(指名)

  (又一生读。)

  师:真是江河动情,天地同悲呀,男生一齐读。

  (男生齐读)

  师:大海呜咽,寒风痛悼,这是我们心情的真实写照啊!女生一齐读。

  (女生齐读)

  (4)师:奔腾不息的浪花将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哪里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默读。)

  奔腾不息的浪花可能会将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哪些地方?

  生:奔腾不息的浪花会将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澳门、香港”,“祖国宝岛台湾”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师:(打出第三自然段4个排比句)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让我们与奔腾不息的浪花一起去缅怀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吧!

  (多媒体介绍邓小平的事迹)

  [评:随着幽婉而略带忧戚的小提琴乐曲,一幅幅折射现实,反映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画面映入学生眼帘,学生的感官得到充分震撼。短短几分钟多媒体展示,他那大海一样的性格,大海一样的胸怀,大海一样的业绩,留给学生的不是表层面的印象,而是深深的烙印。这位世纪老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定格在了学生的心田,小平同志的伟绩、风范深深地感染着学生。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思如泉涌了。]

  师:看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再来读这一部分,感觉一定不一样。自由读。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万里海疆”,“澳门、香港”,“祖国宝岛台湾”,“三大洋”,你读得越来越响亮,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因为小平爷爷的影响越来越大。

  师:谁再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的时候,祖国人民会说些什么?当浪花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的时候,澳门、香港会怎么说?当骨灰被送往祖国宝岛台湾、三大洋的时候,台湾同胞、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众又有什么话想对邓爷爷说呢?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生:祖国人民会说,邓爷爷,是您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祖国社会繁荣,人民安康,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谢谢您。

  生:香港、澳门会说,邓小平爷爷,正是由于您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我们才顺利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结束了我们百年屈辱的历史,我们永远感谢您!

  生:台湾同胞会说,您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让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我们相信,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在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响下,祖国一定能够统一。

  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众会说,邓小平,你真了不起,你让中国富强了起来,你的“一国两制”的构想让香港、澳门回到了中国的怀抱。如果我们国家也碰到类似问题,我们也可以借鉴你的方法。

  师:小平爷爷的伟大思想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一齐来读一读。

  (生齐读)

  [评:是啊,邓小平光彩照人的一生,与时代紧紧相联,与大海有着不解之缘,他漫长的征程,最终汇入浩瀚的大海,同时昭示着一个真理:“敢向时代潮头立,沧海一粟也永恒。”]

  师:你记住了吗?谁来试试?

  (一生背这一部分)

  (齐背)

  (5)师: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出示第六自然段)一齐读。

  (学生齐读)

  师:邓爷爷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出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这一句你想怎么读?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同桌读)

  师:你想怎么读?

  生:我想大声朗读,每一个字都很用力。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样才能表现出邓爷爷的影响大。

  (学生读)

  师:其他同学想怎么读?

  生:我想,读的时候声音应该由小到大。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这样能说明邓爷爷的影响越来越大。

  (学生读)

  师:一齐读。

  (生齐读)

  (6)师:“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谁愿意把2—4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让我们大家在他的朗读中永远铭记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他的光辉形象吧!

  (配乐朗读)

  [评:邓小平的高大形象已栩栩如生的浮现在学生的眼前。]

  2、学习第三段

  (1)师:专机盘旋,水天一色,波浪翻滚。骨灰、鲜花和海水化为一体,伟人和大海融为一体。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再次出示第六自然段)谁来读?

  (一生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听出了邓爷爷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爱。谁再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多么博大的胸怀,多么深沉的爱!还有谁想读?

  (一生读)

  师:小平爷爷深情地爱着祖国和人民。他鞠躬尽瘁,日理万机,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生前留下遗嘱,捐献眼角膜给失明的人,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这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多么珍贵的遗产啊!一齐读。

  (生齐读)

  [评:感人泪下的诵词,教者用真情、真心作了表述,学生的心灵、听课老师的思绪再一次受到震撼。]

  (2)师: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与蓝天同在,与长城同在,你还能说吗?(出示:邓爷爷与____同在。)

  生:邓爷爷与青山同在。

  师:邓爷爷就象大山一样伟岸。

  生:邓爷爷与日月同在。

  师:邓爷爷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

  生:邓爷爷与星辰同在。

  师:斗转星移,不变的是人们对小平爷爷的思念。

  生:邓爷爷与长江同在。

  师:长江滚滚东流去,承载了多少千古风流人物。

  生:邓爷爷与白云同在。

  师:云是没有国界的,全世界人民都会怀念他老人家。

  生:邓爷爷与黄河同在。

  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祖国母亲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

  (……)

  师:言为心声,此情此景,人们由衷地发出:我们衷心爱戴的邓爷爷——

  生:在大海中永生!

  师(板书:在大海中永生):一齐读第七自然段。

  (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评:学生的思维激活了,教者将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而不是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教者像主持人一样的串场词,积淀的语言功底,“窥一斑而推知全豹”。]

  三、拓展延伸

  师:邓爷爷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浮现在我们眼前,他震撼人心的话语永远回响在我们耳边,同学们,你有什么话想对九泉之下的邓爷爷说呢?

  生:邓小平爷爷,虽然你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你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我们十分想念您!我们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好好学习,将来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师: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辜负邓爷爷的期望!

  生:邓爷爷,香港、澳门已如期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改革开放更使祖国经济不断壮大,神州五号的升天更使我们扬眉吐气。现在,全国人民正沿着您规划的蓝图飞速向前。我们也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也象您一样,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生!

  师:听了你的话,邓爷爷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生:邓爷爷,我想对您说,您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课后认真复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师:万千话语,万千情思,都说不尽邓爷爷的丰功伟绩,道不完对邓爷爷的怀念之情。邓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评:小平回眸应笑慰,他开创的伟业后继有人,大有希望。]

  四、积累内化

  1、师:打开书,一齐读一读课后练习上第三题的词:崭新爱戴呜咽痛悼奔腾不息海疆超越波翻浪涌

  (生齐读)

  2、师:你能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这些词说几句话吗?别忙着举手,再读读课文,你会说得更好。

  (学生读书,自由练说。)

  3、师:谁来说一说?

  生: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专机载着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我们衷心爱戴的邓爷爷的骨灰,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鲜花伴着骨灰撒向大海,大海呜咽,痛悼伟人的离去。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送往澳门、香港、祖国宝岛台湾,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啊,邓小平爷爷在波翻浪涌的大海中永生。

  (……)

  五、布置作业

  师:1、课后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邓爷爷的故事,准备开一个读书会。

  [评:课虽终,但意未尽,情未了。相信学生的读书会开得一定同样精彩。]

  [总评: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吴老师这节课,通过不断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继而诱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对话中沉思,在想象中升华。在积累运用中丰富了语言,培养了语感,拓展了思维。

  课堂教学中,吴老师投入一“石”,激起了学生“千层浪”,教者善于抓住锲机的教学机智并非偶然,这是指教者的教学经验、理论储备、知识积累、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反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教者课前充分准备,执教者处理好了课堂的有限性与知识的广泛性这一矛盾,吴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走近邓小平,理解邓小平,钦佩邓小平。在这短短40分钟内,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课终而思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