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篇1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天马》(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所在班级情况及学生特点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2人。大部分学生课堂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由于学习年龄特点,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易分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用激励性语言,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
教材分析
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文字描写了1969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独立的匠心,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2]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 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 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分析: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马”。马,因为它的性格粗犷、坚毅又积极进取,所以一直得到人们的颂扬和赞美。
出示“骏马奔腾图”。
1.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天马”,用一句话说说你见到的这匹“天马”是怎么样的?
3.(激起学习兴趣)想不想了解作者陈树青怎样描写“天马”的?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用方便可行的方法解决。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①纠正读音。
②你对哪些词不理解?谁来解答?你是怎样得出答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③你认为哪个字容易写错?怎么样些才漂亮?
3.快速默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为什么不采用“马踏飞燕”、“青铜奔马”等称呼?“天马”一出土,为什么全国震惊?……)(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仔细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问题,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历史悠久?——汉代的艺术作品,刚出土就震惊全国轰动世界,因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造成很大的影响。
艺术品中的杰作?——样子: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生动、感受到力量、激发人们的联想,高超的设计构思令人叫绝,细微之处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风格。
象征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4.通过读书我们都知道,天马原来有个非常形象、优雅的名字——“马踏飞燕”,后来为什么改了?
5.哦,原来是这个原因啊!(了解飞廉),我们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待工作非常认真,有着非常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艺术品反复研究,给我们还原了最接近真实情况的历史。
6.出示课件:
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把这个句子大声多读几遍,说说你从加点的部分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作者在这里是非常谨慎的说法,不是十分肯定。并不是因为作者说话模棱两可,而是因为作者也无从考察史实是不是这样,所以表达上非常严谨、准确,体现了作者细致负责的写作态度。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用词要生动、准确、写作态度要细致负责、感受到了“天马”是艺术珍品、象征意义,作旅游标记的原因,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3.全班齐读课文。
二、积累、运用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课文中的内容。课文主要围绕“天马”展开叙述,你们认为课文围绕这一点讲了那几方面的内容呢?(旅游标记;介绍来历;介绍外形;名称由来;点明意义。)
2.同学们谈得很好,课文基本上是按照“总——分——总”的说明顺序来描写“天马”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对课文层次的理解整理成提纲笔记写下来。
3.再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之后,你对马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而且象征了不断进取的精神。)
三、拓展练习
1、介绍自己喜欢的与马有关的艺术品、名画、音乐。
要求: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清楚,并能说清喜爱的原因。
四、作业:
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抄写喜欢的词语。
3、课外阅读《战马的精神》《马踏飞燕》
板书设计:
马 天马
青铜雕刻 神——力量、自由奔放、腾空飞速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形——马踏飞燕(龙雀)
兼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挂图、课件
《天马》(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篇2
《天马》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以及象征意义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的“天马”。可以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来说课。
一、 说教材
《天马》一文生动地描绘了天马的健美、奔放,进一步让人领悟到天马的艺术价值和蕴含的象征意义。文字简短精炼,表现了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和独具匠心,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本课训练重点确定为:
1读课文,展开想象,从天马的外形特征体会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马的健美、奔 放。(知识目标)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解决问题开展阅读进行学习。(能力目标)
3理解天马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读中感悟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我们的目标具有可行性,切合学生实际。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孩子大多是生活在南方,而马和北方的草原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我们见到马的机会很少,孩子们大多只是听过马,但是还没有见过马。课文的生动描写,会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孩子们会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重点:体会“马踏飞燕”的奇特的艺术想象力,欣赏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马的健美、奔放。(小学高段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们心理上需要获得更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原因)
难点:理解天马所显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以及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的象征意义。(学生们往往会从字面上去理解,很难想到象征意义,我们要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次的意思。)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16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学习方法,采用多媒体、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这样可以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图片、多媒体课件。(四者可以有机的结合)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议议、想想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课划分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天马图片,学生欣赏,用话语引导。2板书课题“天马“,学生齐读。3提起马,有什么话想说(将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在一起)
二、检查预习,交流效果
1互读课文,检查字音,课文是否读通顺了。2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3请学生自己说出哪些地方不明白(让同桌小组交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画批,质疑,自主学习
1请大家默读课文,在书上写出你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2师生交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提问题,检查学生会不会读书。)
三、解决问题,理解课文
1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呢?
2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天马的样子?特别在哪里?小组讨论、交流展开想象,从天马的外形特征体会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马的健美、奔放。(想象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反复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使文字转变成图画)
3读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我们不敢肯定“在句中的作用,(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语言的严谨)
4小组讨论,集体归纳交流。课文介绍天马时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使人一目了然,在表达上语言不但生动的而且严谨(本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悟说明的顺序和文章的层次。)
五、总结拓展
1在深入了解了这一古代杰出的艺术珍品之后,你最想说什么?
2创设情境,以导游的身份向国际友人介绍中国旅游图形标志。(这一环节的设计,创设旅游情境,达到学以致用目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
总起—图形标记
代表杰作
神形兼备 天马行空
天马 分述—马踏龙雀--形神兼备 中国腾飞
璎珞飘动
飞行极速
总结—象征意义
《天马》(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篇3
教材简析:
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文字描写了1969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独立的匠心,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2]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学习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节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读。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2]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
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4、小结:
五、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申[演示: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
[2]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幻灯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天马
构思奇妙后蹄踏飞燕卓越的创造才能
飞燕安然无恙
平衡
《天马》(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3、学习7个生字、新词,多音字“处”。
4、尝试快速阅读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教学过程:
共两课时:一二为第一课时,三四五六为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反复诵读——体会“马”的精神。
学生说马的故事,成语,精神等。
二、划分结构段——整体把握课文,感悟说明方法。
1、分段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象征意义
2、运用“金钥匙”学习快速阅读,说说文章先写什么?接着什么?最后写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写内容?为什么?
三、品味词句——感受文辞的优美和严谨。
1、提问: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讨论交流后板书:
中外驰名——震惊全国、轰动世界
神形兼备——(1)、形——马:青铜雕刻、马踏飞燕——、结晶、杰作。
(2)、神——天马:生动健美、自由奔放——腾空飞速的中国
2、品味;课后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反复研读,体会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同时,用这种方法,品味文中“生动、严谨”之处。
3、学生质疑交流。
四、学当导游——介绍天马
1、教师提供图画,小组练习。
2、全班交流,评最佳解说。
五、练习“日积月累”词和句。
六、搜集“马”的资料(工艺品、文字介绍、图片、光碟、乐曲等,到班上和大家交流)
作业练习:
1、抄写生字和课后1
2、 训练计划
3、 练习观察一件工艺品,学习观察和说明描写的方法。
4、 预习《古诗二首》
《天马》(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记的“天马”。全文7个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理解:
第一自然段,开篇点明“天马”是我国旅游局1983年确定的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语言简练。
第二自然段先介绍了这个图形标记的来历――根据东汉时期的一件青铜雕刻工艺品描绘的;然后介绍了这件文物珍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
第三、四、五自然段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介绍了“天马”的外形特征,描写细致入微、收放自如,让读者感受到了“天马”艺术造型的形神兼备。
第六自然段笔锋一转,介绍“天马”名称的由来,突出“天马”艺术造型设计构思的高超奇妙,更进一步地让人领悟到“天马”的艺术价值和蕴含的象征意义。
第七自然段是在前面对“天马”详细介绍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点明了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的意义所在。可谓水到渠成,画龙点睛,这也是课后思考问题的答案。
要点提示
1.本文虽然是篇知识性较强的文章,但读起来却让人觉得兴趣盎然,尤其是写“天马”外形特征那一部分,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展开想像,也可以结合课文插图,体会这件艺术作品所表现的马的健美、奔放。文中的优美词汇和语句应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积累。
2.本文在表达上不但生动而且严谨,比如“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中 “不敢肯定”“至少”“在当时”这些词语的表达都相当准确,同时也传达给读者一种细致负责的态度。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体会。
3.本文的说明顺序清晰、自然,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划分结构段。划分方法不强求统一,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悟说明顺序和文章层次.
教学建议
1.帮助学生建立真实感受,通过展示图片、记录片、实物给学生创造直观形象的感受。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解决开展阅读进行学习,如:“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为什么曾普遍采用的形象优雅的马踏飞燕这一称呼被改变了呢?”为什么在马尾巴末梢打了个结?”等等。
3.将课后“金钥匙”介绍的快速阅读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尝试快速阅读,并注意阅读后学生阅读收获的反馈。
4.创设旅游情境,学生试着以导游的身份向世界友人介绍中国旅游图形标志。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进行拓展性学习,搜集马的艺术品(文字介绍、图片、光碟等),如唐三彩瓷马、徐悲鸿画的《奔马图》、名画《八骏图》、蒙古的马头琴、乐曲《赛马》等,体会中国人对马的喜爱,以及马给人们留下的印象。
学习生字
本课有7个生字,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指导。有的字要注意读音:冶读做yě,不要读成zhì;“镫”读dèng,不要读dēng;“凌”读líng,不要读成léng。有的字要注意字形:“局”不要多一竖,“廉”是半包围结构,里边不要少一横,“颇”注意“页”字最后一笔是点儿。注意形近字区分:冶(冶金)和治(治理),凌(凌空)、陵(山陵)和棱(棱角)。
多音字:载(zǎi――三年五载zài――载重)踏(tā――踏实tà――踏步)。
思考交流
答案在第7自然段,即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象征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反复朗读体会其作用。让学生领悟到这些词语的表达相当严谨、准确,同时也传达给读者一种细致负责的态度。
阅读小提示
教师要让学生运用金钥匙提供的方法阅读课文,尝试快速阅读。必要时可通过计时、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练习快速阅读的兴趣。
■参考资料
1.词语
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鞍镫:鞍,鞍子。放在牲口背上驮运东西或供人骑坐的器具,多用皮革或木头加棉垫制成。镫,马镫。挂在鞍子两旁供脚登的东西,多用铁制成。
璎珞:古代用珠玉穿成的戴在颈项上的装饰品。
2.“马在中国摄影图库网站”
3.阅读:李国文《战马的精神》
《天马》(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篇6
教材简析:
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文字描写了1969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独立的匠心,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2]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学习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节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读。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2]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
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4、小结:
五、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申[演示: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
[2]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幻灯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天马
构思奇妙后蹄踏飞燕卓越的创造才能
飞燕安然无恙
平衡
《天马》(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记的天马。
学生分析
学生在本篇课文的课前参与时,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第一课时的梳理,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提出了一些问题。
在课堂学习中,他们通过质疑、研讨、朗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找到了学习中的喜悦,体会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并将许多好词佳句在不知不觉中积淀了下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3.学习7个生字、新词,多音字“处”。
4.尝试快速阅读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精彩两分钟:介绍有关马的成语或成语故事或其他。
一、引入
提起马,你有什么话想说?
学生1:马曾经是人们的代步工具。
学生2:马代表着一种永不停息的精神。
学生3:说起马,让我想起了广阔的草原。
……
的确如你们所说,提起马,每个人都会有许多话要说,老师对马也是情有独钟,因为它的强健,因为它的蓬勃向上,更因为他的执着与忠实。
二、交流预习情况
老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要扫清文字障碍。请大家分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1.学生分组交流:主要内容:读准字音书空字形解释字义
2.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1)要注意的读音:疾匹 处奔
(2)易错字:穗辔镫
我们找到的形近字有:(学生随机说,教师帮助归纳),请大家进行组词练习。
冶( ) 伦( ) 飘( ) 载zai( )
治( ) 论( ) 票( ) zai( )
型( ) 练( ) 协( ) 处chu( )
形( ) 炼( ) 肋( ) chu( )
老师:现在,我们分组朗读课文,看一看能否做到讲课文读正确。
(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在此基础上教师抽测朗读情况。)
三、读书画批、质疑
老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的收获和问题标注在书上,一会儿我们进行交流。
(生默读画批。)
交流:
学生:我知道了选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是因为它是珍贵的文物。
学生:天马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学生:为什么说不敢肯定?
学生:那么多的文物为什么一定要选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为什么马尾末梢要打了一个结?
……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写摘录笔记
3.读书并深入画批
4.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精彩两分钟:学生继续介绍马的资料。
一、引入
老师:我也深爱马,因为它的雄健,因为它的奔放,因为它的善良,因为它的忠实。而天马在人们想象中显得更为神奇、飘逸。上节课,大家对“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二、课中研讨
1.老师出示自学提示:
(1)围绕“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这个问题进行补充画批。
(2)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准备小组交流。
(学生按照自学提示展开自学。约2-3分钟)
小组交流:收集组内的各种意见、条理各种意见、组织语言并征求同组成员的意见
2.全班交流
老师: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学生1:因为天马神形兼备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民族特点。
学生2:天马出土后震惊全国,轰动世界,说明它非常珍贵,足以代表我们的国家去吸引各国游客。
学生3:我不太同意你的观点,我国还有不少震惊全国、轰动世界的艺术珍品,比如说兵马俑。仅仅凭这一点不足以让天马入选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学生4:“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到力量,又激发人们的想象。”大家读这一段文字就会发现,天马的造型充满了一种向上的力量,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而这种力量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具备、所需要的吗?因此,选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不仅仅因为它是珍贵的文物,更因为它象征着一种民族精神。
学生5:我同意,一个国家旅游的图形标记还应该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代表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
老师:一件文物的价值这如大家所说,不仅仅在于它的年代、造型,更在于人们在它身上赋予的深刻含义,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一下天马的奋勇向前的精神吧!
(学生练习朗读、齐读、个人展示,其他同学通过评读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老师:还有其他理解吗?
学生1:马踏飞燕的高超设计构思,令今人叹服叫绝。那种飞行的状态让人想起了“神速”这个词。
学生2:我从你的发言中受到了启发,而龙雀这种传说中的神兽飞行速度一定可以用神速来形容,在人们心目中是以风驰电掣来形容,而天马居然可以踏在马背上,这正是人们希望中的中国的发展速度。
学生3:而且,天马还凝聚了我国古代造型、雕刻艺术和冶炼、铸造艺术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所以选择它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学生4:我再补充一点,天马还具备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使用了缨络等具有民族特点的装饰物,既然是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就应该具有中国特色。
老师:大家各抒己见,谈得很透彻,但是我们在谈一个问题的时候,除了分析问题,还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1:还应该注意条理。
学生2:在这么多同学谈完之后,我们还应该整理一下思路,从整体上认识这个问题。
老师:那么,请大家整理思路,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思考。(参照板书)
神——力量、自由奔放、腾空飞速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形——马踏飞燕(龙雀)
兼
备
学生总结:用这种驰名中外的古代艺术珍品作旅游标志代表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老师: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些意思清晰的表达出来的呢?
小组讨论,集体归纳。
学生:在介绍天马时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顺序,使人一目了然。
学生:全文结构清楚。
学生:作为说明文,在语言上也十分严谨,比如说“不敢肯定”一词的使用就表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三、总结
老师:在深入了解了这一古代杰出的艺术品之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让我们用天马精神鼓励自己努力学习。
学生:以天马的速度进步。
学生:让我们的国家以这样的神速发展。
老师:中华的腾飞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用天马精神激励自己,让我们共勉。
四、作业
1.《语文伴你成长》相关内容。
2.读语文天地《马背小学》
板书设计:
马 天马
青铜雕刻 神——力量、自由奔放、腾空飞速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形——马踏飞燕(龙雀)
兼
备
课后反思:
作为一篇说明文,文章在表达上不但生动而且严谨,说明的顺序清晰自然,带给孩子许多写作上的启示,因此是一篇读写结合的佳作,在理解文章的同时,感悟写法使很多孩子获益。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朗读练习的时间太短了,也没有时间进行写作练习。
《天马》(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篇8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记的天马。
学生分析
学生在本篇课文的课前参与时,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第一课时的梳理,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提出了一些问题。
在课堂学习中,他们通过质疑、研讨、朗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找到了学习中的喜悦,体会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并将许多好词佳句在不知不觉中积淀了下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3.学习7个生字、新词,多音字“处”。
4.尝试快速阅读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精彩两分钟:介绍有关马的成语或成语故事或其他。
一、引入
提起马,你有什么话想说?
学生1:马曾经是人们的代步工具。
学生2:马代表着一种永不停息的精神。
学生3:说起马,让我想起了广阔的草原。
……
的确如你们所说,提起马,每个人都会有许多话要说,老师对马也是情有独钟,因为它的强健,因为它的蓬勃向上,更因为他的执着与忠实。
二、交流预习情况
老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要扫清文字障碍。请大家分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1.学生分组交流:主要内容:读准字音书空字形解释字义
2.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1)要注意的读音:疾匹处奔
(2)易错字:穗辔镫
我们找到的形近字有:(学生随机说,教师帮助归纳),请大家进行组词练习。
冶伦飘载zai
治论票zai
型练协处chu
形炼肋chu
老师:现在,我们分组朗读课文,看一看能否做到讲课文读正确。
(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在此基础上教师抽测朗读情况。)
三、读书画批、质疑
老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的收获和问题标注在书上,一会儿我们进行交流。
(生默读画批。)
交流:
学生:我知道了选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是因为它是珍贵的文物。
学生:天马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学生:为什么说不敢肯定?
学生:那么多的文物为什么一定要选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为什么马尾末梢要打了一个结?
……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写摘录笔记
3.读书并深入画批
4.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精彩两分钟:学生继续介绍马的资料。
一、引入
老师:我也深爱马,因为它的雄健,因为它的奔放,因为它的善良,因为它的忠实。而天马在人们想象中显得更为神奇、飘逸。上节课,大家对“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二、课中研讨
1.老师出示自学提示:
(1)围绕“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这个问题进行补充画批。
(2)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准备小组交流。
(学生按照自学提示展开自学。约2-3分钟)
小组交流:收集组内的各种意见、条理各种意见、组织语言并征求同组成员的意见
2.全班交流
老师: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学生1:因为天马神形兼备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民族特点。
学生2:天马出土后震惊全国,轰动世界,说明它非常珍贵,足以代表我们的国家去吸引各国游客。
学生3:我不太同意你的观点,我国还有不少震惊全国、轰动世界的艺术珍品,比如说兵马俑。仅仅凭这一点不足以让天马入选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学生4:“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到力量,又激发人们的想象。”大家读这一段文字就会发现,天马的造型充满了一种向上的力量,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而这种力量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具备、所需要的吗?因此,选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不仅仅因为它是珍贵的文物,更因为它象征着一种民族精神。
学生5:我同意,一个国家旅游的图形标记还应该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代表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
老师:一件文物的价值这如大家所说,不仅仅在于它的年代、造型,更在于人们在它身上赋予的深刻含义,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一下天马的奋勇向前的精神吧!
(学生练习朗读、齐读、个人展示,其他同学通过评读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老师:还有其他理解吗?
学生1:马踏飞燕的高超设计构思,令今人叹服叫绝。那种飞行的状态让人想起了“神速”这个词。
学生2:我从你的发言中受到了启发,而龙雀这种传说中的神兽飞行速度一定可以用神速来形容,在人们心目中是以风驰电掣来形容,而天马居然可以踏在马背上,这正是人们希望中的中国的发展速度。
学生3:而且,天马还凝聚了我国古代造型、雕刻艺术和冶炼、铸造艺术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所以选择它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学生4:我再补充一点,天马还具备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使用了缨络等具有民族特点的装饰物,既然是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就应该具有中国特色。
老师:大家各抒己见,谈得很透彻,但是我们在谈一个问题的时候,除了分析问题,还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1:还应该注意条理。
学生2:在这么多同学谈完之后,我们还应该整理一下思路,从整体上认识这个问题。
老师:那么,请大家整理思路,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思考。(参照板书)
神——力量、自由奔放、腾空飞速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形——马踏飞燕(龙雀)
兼
备
学生总结:用这种驰名中外的古代艺术珍品作旅游标志代表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老师: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些意思清晰的表达出来的呢?
小组讨论,集体归纳。
学生:在介绍天马时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顺序,使人一目了然。
学生:全文结构清楚。
学生:作为说明文,在语言上也十分严谨,比如说“不敢肯定”一词的使用就表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三、总结
老师:在深入了解了这一古代杰出的艺术品之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让我们用天马精神鼓励自己努力学习。
学生:以天马的速度进步。
学生:让我们的国家以这样的神速发展。
老师:中华的腾飞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用天马精神激励自己,让我们共勉。
四、作业
1.《语文伴你成长》相关内容。
2.读语文天地《马背小学》
板书设计:
马天马
青铜雕刻神——力量、自由奔放、腾空飞速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形——马踏飞燕(龙雀)
兼
备
《天马》(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篇9
教 学
内 容
天马
教 学
时 数
共 2 课时
执
教
者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11个生字、新词,多音字“处”。 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2、过程与方法:尝试快速阅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
学
重
难
点
重 点
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难 点
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课件教具
准 备
分 课 时
第 1 课时
教学时间
2010 年 8 月 31 日
教学任务
学习7个生字、新词,多音字“处”。
尝试快速阅读法。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一、明确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二、要求:自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并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1、读通课文,同桌互读课文。
2、完成下列题目
冶( ) 局( ) 凌( ) 载zai( )
治( ) 同( ) 棱( ) zai( )
型( ) 练( ) 协( ) 处chu( )
形( ) 炼( ) 肋( ) chu( )
ān dèng lián jià pō yǒu míng qì
( ) ( ) ( )
课前参与:
提出课堂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课中研讨:
一、简要导入
出示课题,重申阅读要求
二、自学自悟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3、交流自己学习的词语并记录下来。
神形兼备: 协调: 激发:
4、补充词语,并元宝 个喜欢的词写一个句子。
自由( )( ) 中外( )名 神形( )( ) ( )首( )尾 ( )( )腾空 叹服( )( )
( )( )悠久 动作( )( )
5、本文是一篇( )文,作者从( )( )( )( )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 )标记的天马。
6、全文共( )个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来理解:
第1自然段,开篇点明:
第2自然段先介绍了图形标记的来历——( ),然后介绍了这件文物珍品的( )和( )。
第3、4、5段按照从( )到( )的顺序介绍了天马的( ),让读者感受到了( )
第6自然段介绍( ),突出了天马艺术造型设计构思的高超巧妙,更进一步让人领悟到天马的艺术价值和蕴涵的象征意义
第7自然段是在前面对天马详细介绍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点明了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的意义:( )
三、学习过程交流(要求:完善答案,交流方法。)
二人互助——以二人小组(同桌)互相交流,补充、修正自己的答案和学习方法。
三、请各小组发言人汇报问题答案和学习方法。同组同学作补充,其他同学给与评价。
四、课后延伸
积累四字词语,并用这些词语填空
1、这个高超的设计,真叫人( )
2、他的画作( ),栩栩如生,是杰出的艺术品。
三、互助交流
监控学习过程,指导合作学习方法。
四、说明文:考察略读和浏览(快速阅读)的能力。
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直接提取;间接提取——概括要点(摘词选句)。
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文章结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每一段各讲了什么内容。找出文章的核心问题,并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本文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全文转绕这个问题详细介绍了天马的各方面特点。
五、课后拓展延伸:请同学们积累本文中的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
反 思
要 点
《天马》(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篇10
分 课 时
第 2 课时
教学时间
2010 年9 月1 日
教学任务
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
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一、 听写生字词
1、集体听写,同桌评判
2、回顾课文内容
二、 要求:自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并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1、“天马( )( ),无论从正面、侧面哪个角度去看,都极为( )。天马昂首扬尾,( )( ),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发人们的想象。”这段文 字描写了天马的( )。
2、最令人惊叹的是,双层的一只正踏在一只龙雀的背上。龙雀是整个艺术品的一部分,又是马的底座,从而使凌空的天马能巧妙地保持平衡,解决了主体形象的支撑问题。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1)天马最令人惊叹的设计构思是什么?
(2)文中哪些形容词说明天马最令人惊叹的设计构思?
(3)龙雀在天马这件器物中起了什么作用?
3、天马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4、为什么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你怎样理解它象征着正在历中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课前参与:听写生字和词语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上研讨:
互助交流
监控学习过程,指导合作学习方法。
复习天马的外形特点,通过朗读感受天马的生动矫健
通过对作龙雀的作用的深入理解,体会天马这件艺术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高超的设计构思。
回到中心问题,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之后,体会天马的象征意义。
《天马》(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篇11
作者:安娜
教材简析:
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文字描写了1969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独立的匠心,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2]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 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 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 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 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学习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节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读。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2]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
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4、小结:
五、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申[演示: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
[2]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幻灯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天马
构思奇妙 后蹄踏飞燕 卓越的创造才能
飞燕安然无恙
平衡
课后札记:
《天马》(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篇1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记的天马。
学生分析
学生在本篇课文的课前参与时,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第一课时的梳理,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提出了一些问题。
在课堂学习中,他们通过质疑、研讨、朗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找到了学习中的喜悦,体会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并将许多好词佳句在不知不觉中积淀了下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3.学习7个生字、新词,多音字“处”。
4.尝试快速阅读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精彩两分钟:介绍有关马的成语或成语故事或其他。
一、引入
提起马,你有什么话想说?
学生1:马曾经是人们的代步工具。
学生2:马代表着一种永不停息的精神。
学生3:说起马,让我想起了广阔的草原。
……
的确如你们所说,提起马,每个人都会有许多话要说,老师对马也是情有独钟,因为它的强健,因为它的蓬勃向上,更因为他的执着与忠实。
二、交流预习情况
老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要扫清文字障碍。请大家分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1.学生分组交流:主要内容:读准字音书空字形解释字义
2.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1)要注意的读音:疾匹处奔
(2)易错字:穗辔镫
我们找到的形近字有:(学生随机说,教师帮助归纳),请大家进行组词练习。
冶伦飘载zai
治论票zai
型练协处chu
形炼肋chu
老师:现在,我们分组朗读课文,看一看能否做到讲课文读正确。
(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在此基础上教师抽测朗读情况。)
三、读书画批、质疑
老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的收获和问题标注在书上,一会儿我们进行交流。
(生默读画批。)
交流:
学生:我知道了选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是因为它是珍贵的文物。
学生:天马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学生:为什么说不敢肯定?
学生:那么多的文物为什么一定要选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为什么马尾末梢要打了一个结?
……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写摘录笔记
3.读书并深入画批
4.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精彩两分钟:学生继续介绍马的资料。
一、引入
老师:我也深爱马,因为它的雄健,因为它的奔放,因为它的善良,因为它的忠实。而天马在人们想象中显得更为神奇、飘逸。上节课,大家对“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二、课中研讨
1.老师出示自学提示:
(1)围绕“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这个问题进行补充画批。
(2)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准备小组交流。
(学生按照自学提示展开自学。约2-3分钟)
小组交流:收集组内的各种意见、条理各种意见、组织语言并征求同组成员的意见
2.全班交流
老师: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学生1:因为天马神形兼备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民族特点。
学生2:天马出土后震惊全国,轰动世界,说明它非常珍贵,足以代表我们的国家去吸引各国游客。
学生3:我不太同意你的观点,我国还有不少震惊全国、轰动世界的艺术珍品,比如说兵马俑。仅仅凭这一点不足以让天马入选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学生4:“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到力量,又激发人们的想象。”大家读这一段文字就会发现,天马的造型充满了一种向上的力量,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而这种力量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具备、所需要的吗?因此,选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不仅仅因为它是珍贵的文物,更因为它象征着一种民族精神。
学生5:我同意,一个国家旅游的图形标记还应该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代表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
老师:一件文物的价值这如大家所说,不仅仅在于它的年代、造型,更在于人们在它身上赋予的深刻含义,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一下天马的奋勇向前的精神吧!
(学生练习朗读、齐读、个人展示,其他同学通过评读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老师:还有其他理解吗?
学生1:马踏飞燕的高超设计构思,令今人叹服叫绝。那种飞行的状态让人想起了“神速”这个词。
学生2:我从你的发言中受到了启发,而龙雀这种传说中的神兽飞行速度一定可以用神速来形容,在人们心目中是以风驰电掣来形容,而天马居然可以踏在马背上,这正是人们希望中的中国的发展速度。
学生3:而且,天马还凝聚了我国古代造型、雕刻艺术和冶炼、铸造艺术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所以选择它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学生4:我再补充一点,天马还具备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使用了缨络等具有民族特点的装饰物,既然是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就应该具有中国特色。
老师:大家各抒己见,谈得很透彻,但是我们在谈一个问题的时候,除了分析问题,还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1:还应该注意条理。
学生2:在这么多同学谈完之后,我们还应该整理一下思路,从整体上认识这个问题。
老师:那么,请大家整理思路,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思考。(参照板书)
神——力量、自由奔放、腾空飞速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形——马踏飞燕(龙雀)
兼
备
学生总结:用这种驰名中外的古代艺术珍品作旅游标志代表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老师: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些意思清晰的表达出来的呢?
小组讨论,集体归纳。
学生:在介绍天马时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顺序,使人一目了然。
学生:全文结构清楚。
学生:作为说明文,在语言上也十分严谨,比如说“不敢肯定”一词的使用就表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三、总结
老师:在深入了解了这一古代杰出的艺术品之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让我们用天马精神鼓励自己努力学习。
学生:以天马的速度进步。
学生:让我们的国家以这样的神速发展。
老师:中华的腾飞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用天马精神激励自己,让我们共勉。
四、作业
1.《语文伴你成长》相关内容。
2.读语文天地《马背小学》
板书设计:
马天马
青铜雕刻神——力量、自由奔放、腾空飞速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形——马踏飞燕(龙雀)
兼
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