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目光倾听》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2023-09-21

《用目光倾听》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篇1

  《用目光倾听》导学案

  导语提示:人类拥有大脑和耳朵,大脑用来思考,耳朵用来倾听。独自思考而不吸纳意见,我们容易偏执;一味听取而不加以思考,我们容易迷失:真正的智者是善于思考着倾听的,为了让自己的智慧之河永不干涸,我们应该在思考中聆听来自别处的声音。思考着倾听——这是我们前进的路灯,奋进的动力,成功的良伴。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文,按照预习“三部曲”的要求认真自觉地完成预习任务;对诗歌进行预习、勾画、标注、抄写做到位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独立思考完成预习案,用红色笔勾画出疑惑点,以备上课时认真倾听同学的讲解,做好纠错、批注。

  3、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前进入探究点的探究,检测一下自己的自学能力。

  《用目光倾听》---预习案

  一、我能给下列词语注上拼音。

  倾听(       )真诚(      )任然(        )平常(        )  交流(       ) 眼睛(       )照耀(        )耳朵(         )

  二、我会填上合适的词。

  (     )                          (     )

  真诚的 (     )                   真挚的 (     )

  (     )                          (     )

  三、读一读诗歌,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挑战自己(质疑思辨):

  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有疑问吗?

  五、信息链接:1、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2、十四行诗简介:十四行诗,音译为“商籁体”。源出普罗旺斯语sonnet,起初泛指中世纪流行于民间、用歌唱和乐器伴奏的短小诗歌。

  意大利中世纪的“西西里诗派”诗人雅科波·达·连蒂尼(生年不详,约卒于1246至1250年间),是第一个采用这种诗歌形式,并使之具有严谨的格律的文人作者。

  十四行诗有固定的格式。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两节四行诗,后一部分是两节三行诗,共十四行,即44和33。每行诗句通常是11个音节,抑扬格。每行诗的末尾押脚韵,其排列方式是:abab,abab,cde,cde。它和歌谣、抒情短歌同为当时意大利抒情诗中流行的体裁。

  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彼特拉克是这种诗体的主要代表。他一生写了 300多首十四行诗。他断承“西西里诗派”、“温柔的新体诗派”的传统,以浪漫的激情,优美的音韵,丰富多采的色调,表现人物变化而曲折的感情,注进了新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在艺术上更加完美,成为其他国家诗人后来竞相模仿的重要诗体,对欧洲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意大利体的十四行诗又称彼特拉克体。 

  3、读一读,背一背。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教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充《论衡》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国)巴尔扎克

  《用目光倾听》---探究案

  温馨寄语:相信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并从母亲的教诲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4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全力以赴完成学习任务。

  探究点一: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请同学们用2分钟左右时间认真朗读诗歌,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1、快速浏览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妈妈对你说的最平常的话是什么                            

  2、小组内分小节读文,思考:“用目光倾听”的意思?

  (自己先完成,然后和对桌议一议,最后组内交流。)

  3、为什么要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呢?请读第2、3节,把相关语句画下来。

  4、你想用什么语气读前三节?你最想读那几句诗?读给你的同桌听。

  探究点二: 作者为什么说“用目光倾听”?请你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细细品读,在小组内交流。把你的感受、体会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与人交流,老师这儿有一首诗歌送给大家

  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

  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得美丽;

  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有了真诚,就有了朋友的关怀;

  有了真诚,就有了同事的信任;

  有了真诚,就有家人的支持。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甘泉滋润;

  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

  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抚慰;

  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

  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心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把角匙去打开啊!

  生活在真诚中,会坐如春风。既如此,何不真诚走一生?

  课堂总结:让我们共同聆听妈妈的教诲,用真诚的目光去交流心灵,让人与人在目光里更亲近,让情与情在目光里地久天长.

  《用目光倾听》---训练案

  一、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  )轮船    一(  )卡车  一(  )诗      一(  )饭

  (   )的窗子   (   )的目光     (   )的春天

  二、查字典,填空。

  (1)“望”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再查(   )画。和“望”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   )、(   )等。

  (2)“倾”是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歪,斜;b倾向;c倾倒;e 用尽(力量)。“倾听”应选(  )种解释。

  三、选词填空。

  倾听   聆听

  (1)老师应该用心(   )学生意见。

  (2)她(    )着老师的教诲,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照耀  闪耀

  (3)夜空中,繁星(   )。

  (4)太阳升起来,暖暖地(    )着大地。

  自我评价(     )     小组评价(     )     教师评价(   )

《用目光倾听》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情意目标

  从母亲的教诲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如何“用目光倾听”的相关语言,学会总结学习方法。

  一、围绕话题,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师: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一句问候,一个微笑甚至一个专注目光都能够体现你对人的的真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目光倾听》 板书课题:用目光倾听 1、指读课题

  师:学贵有疑。看了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根据学生的提问,老师提炼。) 板书:为什么? 怎么样?

  师: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能够帮助你们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夯实基础,整体了解课文的内容

  师:请你们自由地将课文读一遍,练习尽力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生自由的读课文。

  师:读课文的时候,你一定遇到了这样一些词语,谁来读呢?

  CAI:伴随 真诚 倾听 千言万语 温暖灿烂

  2、指名能力弱一点的同学读。师:“倾”为后鼻韵母。

  3、全班齐读。

  师:相信你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不仅可以能够做到字音准,而且也能够做到语句通顺。

  4、指名能力弱一点的学生读课文1~4节。

  5、小组朗读。

  师: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和读叙事的文章一样,也要读出节奏。

  6、老师范读。

  7、全班齐读课文。

  师:词语读准了,课文读通了,跟同座交流一下: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师:其实,课题就简明扼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用目光倾听他人说话,传达出你对人的真诚。再读课题。

  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你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轻声读课文。在读懂的地方简单记下感受,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二、学习诗歌第一小节,理解妈妈最平常的一句话。

  师:文中妈妈用最平常的一句话回答了我们“怎么样”用目光倾听,这一句话是_________。

  CAI: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1、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问:如何理解“最平常”?

  2、鼓励学生大胆地说。

  师:妈妈的关爱就在这最平常的一句话中,我们应该怎么用读呢?指名1—2名学生读。

  师:在我幼年时时,我和阿姨说话,妈妈说 。

  在我童年时,我与伙伴交谈,妈妈说 。

  在我少年时,我和老师谈心,妈妈说 。

  ……

  一直到成人后,我和他人说话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妈妈说: 。

  师:妈妈的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长大,这一路走来,得到了身边人的认可,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

  CAI: 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长大,让我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师:此时,我们读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更合适呢?

  3、引导学生再读第一小节。

  CAI: 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长大,让我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三、学习诗歌第二、三两小节,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真诚

  师:作者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就是从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开始的。

  问,当作者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作者是怎么样做的呢?

  CAI :当我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倾听。

  1、学生读。

  师: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2、鼓励学生读出作者待人的真诚。问:可以换成“听”吗?为什么?

  3、再读这个句子。

  师:是啊,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师真诚。(板书:真诚)

  CAI: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师真诚。

  4、生读句子。问,如果你说话的时候,别人很认真地听,而且还会专注地望着你,你会怎样?相反,虽然他在听你说话,但是他左顾右盼,或者还在做自己的事情,你又会怎样?

  5、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

  师:听别人说话用耳朵“倾听”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那么执着地用目光倾听?请你们带着问题默读第三节,边读边思考,把你的新发现与小组同学交流。

  7、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节,老师巡视。

  8、学生小组交流,然后集中反馈。

  CAI: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

  9、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眼睛是心灵的窗子”与“我的‘窗子’……”

  师:你知道这是一个比喻句,这比喻句突出强调了(从眼睛这个窗子可以清楚地看见一个人的心灵。)问:作者的心灵是怎样的呢?

  师:我们再来读第一句话,一起来感受作者的纯洁透亮的心灵。齐读。

  师:有着这样一双眼睛的人,在听别人讲话时,目光中会蕴含着多少语言啊!和他交流伤心的事情,他的目光会让你感到 ;请你将这样的感觉读出来。

  CAI: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在你失落的时候,和他交流,他的目光会让你感觉到 ;也请你将这样的感觉读出来

  和他说你心里有秘密的时候,他的目光,你会感觉到 ;将这样的感觉读出来

  师:作者用真诚地目光传送关怀、鼓励、信任,这些能让说话人心中感受到像春天般的温暖。(板书:温暖)

  问:你曾经做过这样的倾听者吗?或者是你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倾听者吗?

  10、谈一个事例,读一次“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师: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当作者按妈妈说的去做,虽然他什么都没有说,但是他真诚的目光让别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如今你们也懂得了——(读)

  CAI :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

  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师:妈妈用真诚的目光教会了我一句最平常的话——来,我们来回顾妈妈的话,女生读第一段。

  CAI: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长大,让我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作者按照妈妈的教导这样做——(男生来读2、3段)

  CAI: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当我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倾听。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

  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递的是温暖的春天。

  师:今天,我们也学会用目光倾听,用目光传达真诚,齐读。

  CAI: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长大,让我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当我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倾听。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

  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递的是温暖的春天。

  师:那么谁能再来说说“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

  CAI:用目光倾听

  师:看来,妈妈用的一句话不仅教会作者,而且还教会了我们。

  CAI:妈妈一句话教会我生活,她真诚的目光至今仍照耀着我。

  此时,你再读这一句话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师:回顾一下:第一小节与第四小节各写了什么?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关系——

  师: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诵下来,尝试着永远铭记在心。

  11、师生合作背诵。

  师:我们回头看一下,这两个问题你们懂了吗?我们一路是怎么学过来的?(小结学习方法)肯定这些方法对我们自学、课外阅读,形成自学能力大有益处。

  四、拓展延伸,引向课外

  师:天下所有的妈妈都是用自己的言行来诠释母爱的真谛。

  同学们,我们回想一下平时母亲对我们的关爱的一句话,一件眼神……把它写成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用目光倾听

  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怎么样?

  真诚  温暖 为什么?

《用目光倾听》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意思。

  2、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3.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紧扣题目,节节深入表达主题,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读题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2、了解作者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3、扣题质疑。我们都是用耳朵倾听,作者为什么说“用目光倾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利。

  2、指名读,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说说对下面词语的理解。

  伴随、真诚、倾听、灿烂、千言万语、传送、照耀

  4、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每节诗的内容

  1、学生细读课文,说说每节诗的意思。

  2、指名汇报,教师小结

  第一小节:用妈妈的话阐明“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

  第二小节:与别人交流为什么要“用目光倾听”。

  第三小节:进一步说明目光的重要性。

  第四小节:讲妈妈的话对我的意义,教会我生活。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作者为什么说“用目光倾听“?请你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细细品读。

  (1)自读诗歌,抓住重点语句一边读一边体会,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在句子旁。

  (2)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体会。

  “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3)师生共同归纳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倾听的意思是仔细听,“用目光倾听”就是在与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望着对方。因为“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只有“用目光倾听”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诚意。因为“真诚的目光胜是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2、读最后一节诗,说说你的理解。

  (妈妈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与人交往要真诚。)

  五、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感情朗读这首诗,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升华自己的情感。

  六、背诵诗歌,积累语言

  1、自由背诵。

  2、男、女生比赛背诵。

  3、小组背诵。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诗歌中的母亲用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一定愿意真诚与人交往,也一定能做到,是吗?

  板书:      

  用目光倾听

  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交流         真诚

  与人交往要真诚

《用目光倾听》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意思。

  2、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3.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课前准备

  教师:网络查询“金波”的有关资料

  学生:将诗歌读熟,查找理解“伴随、真诚、倾听、灿烂、千言万语、传送、照耀”7个词语;查找“金波”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用目光倾听

  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用真诚的心去倾听

  与人交往要真诚。

  教学活动设计

  一、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谁能简介一下作者——金波?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

  (对题目的理解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对作者的了解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位儿童诗歌的作者,可以更多的阅读他的作品。)

  二、理解诗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请你读读诗歌,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妈妈对你说的最平常的话是什么?

  3、板书: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这句话平常吗?都有谁说过这样的话?

  为什么要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呢?请你读读第二、三小节?把相关语句画出来。

  (学生总结“用目光来说话”。第一个小节实质上是个总起的段,后面的两小节是解释说明第一小节的。)

  4、你想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三小节?你最想读哪几句诗句?

  (指导学生美读,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感情所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5、我们一齐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对最后的诗句理解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用目光倾听”的意思。)

  6、小组讨论:说说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三、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感情

  请你再来读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背诵诗歌

  1、指名背诵

  2、男女生比赛背诵

  3、小组背诵

  教学反思:《用目光倾听》是第四单元《真诚》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它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的目光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的教导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同时也用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

  本节课我主要是这样来设计教学的:理解课题、认识作者(通过对题目的理解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对作者的了解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位儿童诗歌的作者,可以更多的阅读他的作品。);理解诗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感情。(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所以让学生背。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记忆。)

  学生对母亲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诗歌来理解、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情。特别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感情读文章,通过有感而发让学生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感情。读给大家听,为了给学生作个引导,师生还采用互背的形式,效果相对比较好,通过今天的教学,再一次感受到诗歌的教学以诵读为主线进行。

  但是,本课明显感到有很多不足之处,教师在挖掘教材上不够深入,应通过本课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交往,缺少师生,生生互动性的交流,没有做到更切合实际的指导。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入主要是老师导的不够好,对于诗歌的教学策略还应再深入研究,争取上的精,上的有味道。

《用目光倾听》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篇5

  第四单元真诚

  本单元以“真诚”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一篇拓展阅读课文。其中,《用目光倾听》是一首儿童诗,讲了与人交流要真诚的道理;《信任》写自己和丈夫到一个无人看守的果园采摘桃子的经历,赞扬了相互信任的美德;《修鞋姑娘》赞扬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心灵;《九色鹿》鞭挞了忘恩负义、言而无信的行为。

  用目光倾听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明确作者写作目的:与人交往要真诚。

  2、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积累语言。

  2、培养学生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紧扣题目,节节深入表达主题;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并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利。

  2、指名读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些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课文,说说每节诗的意思。

  2、指名汇报,教师小结。

  第一小节:用妈妈的话阐明“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

  第二小节:与别人交流为什么要“用目光倾听”。

  第三小节:进一步说明目光的重要性。

  第四小节:讲妈妈的话对我的意义:教会我生活。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细细品读,体会诗句平实无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道理。

  如“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真诚的目光胜过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等。

  2、说说自己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五、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感情朗读这首诗,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升华自己的情感。

  六、积累语言

  抄写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背诵。

《用目光倾听》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篇6

  《用目光倾听》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的目光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的平凡的一句话教导孩子,对孩子的成长的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影子人》、《白城堡》、《追踪小绿人》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评论集《追寻小精灵》。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选》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等。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

  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1. 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看着别人,认真地倾听是一种尊重和礼貌.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恳和真心,这样的交流才是心与心的交流,要想别人和你成为朋友,喜欢和你交往,就要让别人觉得你是真诚的.

  平时大家都经常交流说话,如果你说话的时候,别人很认真地听,而且还会望着你,你会怎样?虽然他在听你说话,但是他左顾右盼,或者还在做自己的事情,你又会怎样呢?

  可见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一定要真诚.

  用目光倾听(金波诗)

  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

  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长大

  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往

  听别人说话也是一种交流

  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当我和别人交谈的时候

  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倾听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

  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

  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

  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妈妈一句话教会我真诚地生活

  她慈爱的目光至今仍照耀着我

  [解说]

  这首诗采用英体十四行诗体式写成。仍用莎士比亚的韵式abab、cdcd、efef、gg。

  全诗的“起”、“承”、“转”、“合”,处理得自然流畅,诗意亲切而新颖,是中国十四行诗中的佳品。

《用目光倾听》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母亲的教诲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教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倾听”,理解词意。

  2、补充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二、自渎感知:

  1、读全诗,说说读懂了什么?

  2、指名分别读诗,说说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诗文,谈谈自己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找出相关的诗句回答、朗读。

  三、交流评议:(说完就请人读出理解)

  1、第一节:“用目光倾听”指听别人说话要望着对方。

  2、第二节:“用目光倾听”指对人要真诚。

  3、第三节:“用目光倾听”给人以温暖。(抓比喻句指导:“明亮灿烂”怎样理解?)

  4、第四节:“用目光倾听”教会我怎样生活。

  5、小结:再读全诗,联系生活,你们认为“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我究竟懂得了该怎样生活?(自渎、讨论)

  6、指名回答,试着用上“真诚、倾听、千言万语”等词。(说完,就请他再读诗,加深理解)

  四、总结升华:

  1、学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2、现在,请你们在课题的“目光”前加一个词的话,你想加什么词?(“用——目光倾听”),在后面加一句话,你想怎样加?(用——目光倾听,————)

  3、教师总结。

  4、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7、用目光倾听

  真诚 温暖

  (胜似千言万语)

《用目光倾听》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篇8

  第四单元——信任

  单元课文:《用目光倾听》、《信任》、《修鞋姑娘》、《九色鹿》

  《用目光倾听》

  《用目光倾听》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的目光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教导孩子的平凡的一句话,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意思。

  2.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3.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二.跟老师一起学: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谁能简介一下作者——金波?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2.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

  3.请你读读诗歌,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妈妈对你说的最平常的话是什么?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这句话平常吗?都有谁说过这样的话?

  5.为什么要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呢?请你读读第二、三小节?把相关语句画出来。

  6.你想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三小节?你最想读哪几句诗句?

  7.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8.说说你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9.请你再来读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0.你想怎样读这篇文章?你为什么会这样读?读给大家听听,让大家都来聆听你对母亲的爱。

  11.同学们,我们回想一下平时母亲对我们的关爱。

  (帮助学生收集写作素材)

  12.我们可以把自己对母亲的感谢用诗歌、一段文章表达出来,回家读给妈妈听,好吗?

  13.写一写

  (将自己所学的内容结合生活事例形成自己的知识,通过文章展现出来)

  14.作业

  把自己写的诗歌或文章读给妈妈听。

  运用不同的形式来朗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将这首诗歌背诵下来。

  《信任》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新词,熟读课文

  2.通过学习本文懂得信任的可贵及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信任。

  3.理解课后问题并解答。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懂得信任的可贵及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信任。

  教学难点:理解课后问题并解答。

  1.词语积累:

  婆家欢吠沁人心脾馋涎欲滴掏出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归纳主要内容。

  脉络:第一段(1)我和丈夫决定去“桃子——自采——三里路”

  第二段(2-7)在小狗的引领下,我们来到桃园摘了两大篮子桃子。将钱放进小猫旁的钱箱里。

  第三段(8-9)我们告别了果园,准备离开时,又来了顾客,在小狗的引领下也走进了果园。我被这朴实而真诚的地方深深地感动了。

  主要内容:我和丈夫来到“桃子——自采——三里路”

  在小狗的引领下,我们来到桃园摘了两大篮子桃子。将钱放进小猫旁的钱箱里。告别了果园,准备离开时,又来了顾客,在小狗的引领下也走进了果园……我被这朴实而真诚的地方深深地感动了。

  3.说说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4.公路边的告示把人们引向什么地方?

  5.果园中为什么没有人出现,却写了猫和狗,谈谈你的看法?

  a.“桃子——自采——三里路”

  b.小屋旁有两条狗和几只猫,桌上放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c.我为什么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从文中找出答案(一个朴实而真实的地方。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信任的喜悦)

《用目光倾听》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篇9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诗歌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与人交往要真诚。

  2. 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

  3. 有感情地这首诗,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

  重、难点与关键

  体会作者怎样紧扣题目,节节深入表达主题;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介绍作者,读题导入

  1.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 说说你对作者金波的了解。

  3. 质疑:我们老师用耳朵倾听,作者为什么放送“用目光倾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利。

  2.指名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说说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伴随 真诚 倾听 灿烂 千言万语 传送 照耀

  4.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些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每节诗的内容。

  1.学生细读课文,说说每节诗的意思。

  2.指名汇报,老师小结。

  第一小节:用妈妈的话阐明“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

  第二小节:说明与别人交流为什么要“用目光倾听”。

  第三小节:进一步说明目光的重要性。

  第四小节:讲妈妈的话对“我”的意义,教会“我”生活。

  四、精读诗歌,体会情感

  1.作者为什么说“用目光倾听”?请你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细细品读。

  (1)自读诗歌,抓住重点语句一边读一边体会,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在句子旁。

  (2)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体会。

  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3)师生共同归纳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倾听的意思是仔细听,“用目光倾听”就是在与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望着对方。因为“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只有“用目光倾听”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诚意。因为“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2.读诗歌最后一节,说说你的理解。

  妈妈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与人交往要真诚。

  五、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感情朗读这首诗,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升华自己的情感。

  六、背诵诗歌,积累语言

  1.自由背诵。

  2.男女生比赛背诵。

  3.小组背诵。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小诗中的母亲用最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一定愿意真诚与人交往,也一定能做到,是吗?、

  八、布置作业

  1. 读一读金波的其他诗歌。

  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九、板书设计

  用目光倾听

  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交流 真诚

  与人交往要真诚

《用目光倾听》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伴随、真诚、倾听、灿烂、千言万语、传送、照耀”7个词语;查找“金波”的相关资料。

  2、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3.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教学重难点: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谁能简介一下作者——金波?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

  (对题目的理解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对作者的了解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位儿童诗歌的作者,可以更多的阅读他的作品。)

  二、理解诗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请你读读诗歌,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让学生把握诗歌的主旨,为了让学生理解“目光倾听”做铺垫)

  2、妈妈对你说的最平常的话是什么?

  3、板书: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这句话平常吗?都有谁说过这样的话?

  为什么要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呢?请你读读第二、三小节?把相关语句画出来。

  (学生总结“用目光来说话”。第一个小节实质上是个总起的段,后面的两小节是解释说明第一小节的。)

  4、你想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三小节?你最想读哪几句诗句?

  (指导学生美读,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感情所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5、我们一齐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对最后的诗句理解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用目光倾听”的意思。)

  6、小组讨论:说说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三、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感情

  请你再来读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背诵诗歌

  1、指名背诵

  2、男女生比赛背诵

  3、小组背诵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所以让学生背。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交流“金波”的作品

  1、请你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跟小组间的成员进行交流,把你喜欢的诗句画下来、记下来。

  (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收集的资料更多,将喜欢的诗句画下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五、写一写

  1、同学们,我们回想一下平时母亲对我们的关爱。

  (帮助学生收集写作素材)

  2、我们可以把自己对母亲的感谢用诗歌、一段文章表达出来,回家读给妈妈听,好吗?

  3、写一写

  (将自己所学的内容结合生活事例形成自己的知识,通过文章展现出来)

  五、文章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

  2、你最喜欢谁写的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把作品读给大家听:一、可以让好的作品让大家欣赏;二、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取长补短。评评:可以让大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板书设计

  用目光倾听

  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用真诚的心去倾听

  与人交往要真诚。

《用目光倾听》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并从母亲的教诲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续学习《用目光倾听》,我们平时都是用耳朵倾听.金波爷爷怎么说用目光倾听呢?咱们去读读诗歌,相信你就会明白了.

  二、精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分小节读文,思考:“用目光倾听”的意思?

  学生汇报:听别人说话,要望着对方.或者说,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不仅用耳朵,还要用眼睛.

  师:从哪里发现的?引出诗歌的第一节.

  课件::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指导朗读,读出妈妈的轻声细语,亲切温柔.)

  师:抓重点词:最平常

  师:是啊,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能让作者铭记在心。为什么听别人说话时要望着对方呢?自由读读诗歌的2-3节,画出相关语句,在空白处简单写写你的体会.

  重点交流:

  (1). 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明确:看着别人,认真地倾听是一种尊重和礼貌.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恳和真心,这样的交流才是心与心的交流,要想别人和你成为朋友,喜欢和你交往,就要让别人觉得你是真诚的.

  举反例:平时大家都经常交流说话,如果你说话的时候,别人很认真地听,而且还会望着你,你会怎样?虽然他在听你说话,但是他左顾右盼,或者还在做自己的事情,你又会怎样呢?

  可见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一定要真诚.

  (交流. 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多交流,沟通,了解.

  最需要. 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真诚. 相信你一定记住了交流要带有一颗真诚的心.)

  师:作者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不仅用-----耳朵,也用-----目光去倾听.

  他牢牢记住了妈妈的那句话----

  (学生读)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2)  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师:真诚的目光有这么大的魅力吗?(抓千言万语、温暖的春天体会)

  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谁曾经用目光和你交流过呢?

  (谈一个事例,读一次.)

  师:虽然他们此时都没有说话,但是他们的眼神分明告诉你,他是关心你的,爱护你的,心疼你的,鼓励你的.这种感觉让你如沐春风,心里甜滋滋的,仿佛从你的心底深处都能开出一朵小花来.无声的语言更能打动你的心啊.

  (再读,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师:真诚的目光作用可真大啊,有句俗话说的好,眼睛是心灵的窗子.作者始终记着妈妈的那句话,所以,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

  (指名读,读出自豪,得意的感觉.)

  (朗读第三节.范读.配合读.配乐.)

  师:我的眼睛是纯净的,我能用真诚的目光去打动别人.多亏了妈妈时刻教育我的那句话.你们记得吗?

  (学生读)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师:这句话伴随着作者长大,教会了他很多很多东西.到底教会了他什么呢?

  (指名回答:如何与别人交往,如何生活,尊重别人,真诚待人.)

  师:是啊,生活中还有许多道理值得我们去揣摩,但真诚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妈妈用她那真诚的目光教会了我用目光去倾听.

  你会读吗?

  (指名读:妈妈一句话教会我生活,她真诚的目光至今仍照耀着我.)

  (读出感激.)

  师:让我们共同聆听妈妈的教诲,用真诚的目光去交流心灵,让人与人在目光里更亲近,让情与情在目光里地久天长.

  (配乐.全班齐读.)

  (全班背诵.)

  三、拓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与人交流,老师这儿有一首诗歌送给大家

  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

  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得美丽;

  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有了真诚,就有了朋友的关怀;

  有了真诚,就有了同事的信任;

  有了真诚,就有家人的支持。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甘泉滋润;

  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

  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抚慰;

  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

  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心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把角匙去打开啊!

  生活在真诚中,会坐如春风。既如此,何不真诚走一生?

  教学反思:

  《用目光倾听》是北师大版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课,他通过妈妈对孩子教导的话语,教会孩子应该如何与人交往。通过这样一篇富有哲理的美文,也让我们的读者明白在交流时要予人尊重,要予人真诚。《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教师的评价点拨是能更好的给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在本课中,我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朗读文本当中。比如在读---“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这两句时。关注学生朗读时的语气和情感,他读的突出“交流”一词,说明他觉得人与人之间要多交流沟通;突出“最需要”时,说明他是希望引起我们重视交流时要注意的问题;突出“真诚”时,就是告诉我们和人说话时要真心诚意地去对待别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把握学生自己独特的体验并加以正确引导。

  但是本课出现的问题也很多,虽然读的时间较多,但是每次的读缺少一定的目的性,教师没有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没有更深的打动学生的心灵。这还需要老师更深一步的挖掘教材,再提炼精华,将诗歌教学上得更精,更有味道。

《用目光倾听》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篇12

  课标中对于阅读的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教学目标

  1、理解“伴随、真诚、倾听、灿烂、千言万语、传送、照耀”7个词语;查找“金波”的相关资料。

  2、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3.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教学重难点: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谁能简介一下作者——金波?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

  (对题目的理解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对作者的了解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位儿童诗歌的作者,可以更多的阅读他的作品。)

  二、理解诗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请你读读诗歌,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让学生把握诗歌的主旨,为了让学生理解“目光倾听”做铺垫)

  2、妈妈对你说的最平常的话是什么?

  3、板书: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这句话平常吗?都有谁说过这样的话?

  为什么要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呢?请你读读第二、三小节?把相关语句画出来。

  (学生总结“用目光来说话”。第一个小节实质上是个总起的段,后面的两小节是解释说明第一小节的。)

  4、你想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三小节?你最想读哪几句诗句?

  (指导学生美读,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感情所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5、我们一齐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对最后的诗句理解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用目光倾听”的意思。)

  6、小组讨论:说说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三、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感情

  请你再来读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背诵诗歌

  1、指名背诵

  2、男女生比赛背诵

  3、小组背诵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所以让学生背。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交流“金波”的作品

  1、请你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跟小组间的成员进行交流,把你喜欢的诗句画下来、记下来。

  (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收集的资料更多,将喜欢的诗句画下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五、写一写

  1、同学们,我们回想一下平时母亲对我们的关爱。

  (帮助学生收集写作素材)

  2、我们可以把自己对母亲的感谢用诗歌、一段文章表达出来,回家读给妈妈听,好吗?

  3、写一写

  (将自己所学的内容结合生活事例形成自己的知识,通过文章展现出来)

  五、文章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

  2、你最喜欢谁写的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把作品读给大家听:一、可以让好的作品让大家欣赏;二、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取长补短。评评:可以让大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板书设计

  用目光倾听

  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用真诚的心去倾听

  与人交往要真诚。

《用目光倾听》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篇13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整体体会诗歌蕴含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明确写作目的:与人交往要真诚。

  3、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及用韵的特点。

  4、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学习重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紧扣题目,节节深入表达主题的。

  2、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及诗歌所展现的真诚,培养学生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

  倾听(qīng  qǐng )   窗子(chuāng  cuāng)  胜似(shì  sì)

  真诚(chéng  céng)  灿烂(càn  chàn )

  2、结合课文内容,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伴随   真诚    倾听    灿烂     千言万语    传送     照耀

  你觉得还有哪些词不易理解,请你指出写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3、认真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本文作者用第      人称的方式朴实地叙述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感受,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倾听”的意思是            ;用“目光倾听”就是在与别人交流,听别人      的时候,要          。因为“交流最需要的是       ”,只有“              ”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诚意。因为“真诚的目光胜似          ,目光传送的是             。

  本诗是一首十四行诗,它是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在用韵上的特点是:第一行押:     韵  ,第二行押     韵,第三行押     韵,第四行押      韵, 一节一换韵。

  (2)请你读读诗歌,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你把它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3)同学们,我们回想一下平时母亲对我们的关爱,找出课文中妈妈对“你”说的最平常的话是什么?妈妈为什么这么说呢?让你学会了什么?

  (4)听别人说话,要望着对方?这句话平常吗?都有谁说过这样的话?为什么要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呢?请你读读第二、三小节?把相关语句画出来。

  (5)我们一齐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6)找出文中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找出各是那一句?你能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

  (7)你经常用目光倾听别人说话吗?别人用目光倾听你的说话吗?

  请你将自己所学的内容结合生活具体事例,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8)你觉得与人交往还需要什么?

  4、了解“金波”的作品

  1、金波,祖籍      他的儿童诗集有     、      、       、等,儿童散文集      、       、        。

  二、学习、研讨

  1、导入(略)

  2、检查交流“预习、导学”。

  3、通过对本首诗的学习,已读懂哪些问题,将你的体会与同学交流。(包括已解决的问题)

  4、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对所有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集中引导解决)

  5、通过师生互动,解决疑难问题。

  三、拓展、延伸

《用目光倾听》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篇14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意思。

  2、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3.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紧扣题目,节节深入表达主题,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课前准备:

  师生:网络查询“金波”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板题质疑、认识作者

  1、同学们,看板书:倾听,是什么意思?通常情况下,我们听他人说话,用什么听?生答后师补充板书:用目光,你怎么理解用目光倾听?你还有什么疑问?生提问,师梳理:带着“怎样用目光倾听?”和“为什么用目光倾听?”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学习金波爷爷的抒情诗歌:用目光倾听。

  2、生交流作者的资料,师课件出示金波的照片及资料,适当补充。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过渡:今天,我们有幸拜读这位作家的作品,希望同学们用心读,有喜人的收获。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诗歌,检查朗读情况,学生评价,纠正个别字音。

  3、再读全诗,标出节数,说说诗歌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和他人交流时,要用目光倾听)

  三、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诗,找找:哪一句写怎样用目光倾听?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怎么理解这一句?(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不仅用耳朵,还要用眼睛倾听。)

  师:从哪里发现的?引出诗歌的第一节。

  (3) 课件出示: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师引导体会:请同学们读这句,想想“最”可否去掉?为什么?学生谈理由。这真是句平常的话吗?从哪看出来?引出“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长大,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往。”课件出示该句,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妈妈教会他这一交往之道的感激之情。

  (4)指导朗读,读出妈妈的轻声细语,亲切温柔和作者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过渡:是啊,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使作者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往。可是,为什么听别人说话时要望着对方呢?找出相关语句,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

  2、学习第二、三节。

  (1)学生默读诗歌,找句子,写体会。

  (2)重点交流:

  ①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课件出示)

  师:你怎么理解”真诚”一词?你认为与人交流时,怎么做才能表示我们的真诚呢?用目光倾听还能体现出我们的什么?

  (使学生明确:交流时,看着别人,认真地倾听是一种尊重和礼貌,要让对方感觉到我们的诚恳和真心,这样的交流才是心与心的交流,进而使学生认识到:与人交流时,真诚非常重要。)相机板书:交流 真诚

  举例认识真诚的重要: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和他人交流,回想下,有没有过:你说话的时候,别人很认真地听,而且还望着你的经历,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感觉?那有没有过:你和他人交流时,虽然他在听你说话,但是他左顾右盼,或者还在做自己的事情的经历,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感觉。

  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经历,你明白了什么?(交流最需要真诚)齐读诗句。

  师: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沟通和了解,而交流、沟通、了解,最需要、最重要又必不可少的是真诚,希望同学们一定记住:交流要带着一颗真诚的心。

  师:作者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不仅用耳朵,而且用目光去倾听。他牢牢记住了妈妈的那句话: (学生读: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2)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师:真诚的目光有这么大的魅力吗?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抓“千言万语、温暖的春天”体会)

  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引导学生谈自己用目光倾听时,从对方的眼睛里感觉到他人发自内心想对我们说的话及当时的感觉。)

  (谈一个事例,读一遍诗句。)

  师:用目光倾听,让我们感觉到了他人对我们的关心、爱护、鼓励、期待、这种感觉让我们如沐春风,倍感温暖,幸福,仿佛步入阳光灿烂的春天。可见,真诚的目光在交流中多么重要啊!

  (再读: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师:俗话说的好,眼睛是心灵的窗子。作者始终记着妈妈的那句话,所以,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呢?(他为妈妈教会他与人交流时要真诚而自豪。)

  (指名读,读出自豪,得意的感情。)

  (朗读第二、三节,范读,指名读,配乐读。)

  小结:作者的眼睛是纯净的,他能用真诚的目光去打动别人。多亏了妈妈教育他的那句话,你们记得吗?

  (学生读)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师:这句话伴随着作者长大,教会了他很多很多东西,到底教会了他什么呢?

  (指名回答:如何与别人交往,如何生活,尊重别人,真诚待人。)

  师:从妈妈这句最平常的话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妈妈的爱,伟大的母爱。)

  4、学习第四节。

  师:是啊,生活中还有许多道理值得我们去揣摩,但真诚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妈妈用她那真诚的目光,教会了我用目光去倾听,用真诚去与人交往。

  集体读第四节:妈妈一句话教会我生活,她真诚的目光至今仍照耀着我。(读出感激。)

  现在你读懂妈妈那句最平常的话里饱含的感情了吗?(对孩子的爱,作者感激妈妈,其实就是赞美伟大的母爱)

  四,总结:

  让我们共同聆听妈妈的教诲,用真诚的目光去交流心灵,让人与人在真诚的目光里更亲近,让情与情在真诚的目光里地久天长。请大家带着对妈妈的感激和对伟大母爱的赞美之情在音乐声中齐声朗读诗歌《用目光倾听》。

  (配乐,全班齐读。)

  (全班背诵)

  五、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与人交流,那么,除了用目光倾听以外,还用什么方式能表示我们的真诚?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3、写写你对真诚的认识,指名板书,再交流。

  4、老师推荐诗歌,(课件出示)学生在音乐声中读、悟真诚的重要。

  真诚

  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

  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得美丽;

  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有了真诚,就有了朋友的关怀;

  有了真诚,就有了同事的信任;

  有了真诚,就有家人的支持。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甘泉滋润;

  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

  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抚慰;

  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

  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心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把钥匙去打开啊!

  生活在真诚中,会如沐春风。既如此,何不真诚走一生?

  板书: 用目光倾听

  听别人说话 你要望着对方

  交流 真诚

《用目光倾听》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篇1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并从母亲的教诲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续学习《用目光倾听》,我们平时都是用耳朵倾听,金波爷爷怎么说用目光倾听呢?咱们去读读诗歌,相信你就会明白了。

  二、精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分小节读文,思考:“用目光倾听”的意思?

  学生汇报:听别人说话,要望着对方,或者说,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不仅用耳朵,还要用眼睛。

  师:从哪里发现的?引出诗歌的第一节。

  课件: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指导朗读,读出妈妈的轻声细语,亲切温柔。)

  师:抓重点词:最平常

  师:是啊,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能让作者铭记在心。为什么听别人说话时要望着对方呢?自由读读诗歌的2-3节,画出相关语句,在空白处简单写写你的体会。

  重点交流:

  (1)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明确:看着别人,认真地倾听是一种尊重和礼貌.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恳和真心,这样的交流才是心与心的交流,要想别人和你成为朋友,喜欢和你交往,就要让别人觉得你是真诚的。

  举反例:平时大家都经常交流说话,如果你说话的时候,别人很认真地听,而且还会望着你,你会怎样?虽然他在听你说话,但是他左顾右盼,或者还在做自己的事情,你又会怎样呢?可见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一定要真诚, 相信你一定记住了交流要带有一颗真诚的心。)

  师:作者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不仅用-----耳朵,也用-----目光去倾听。

  他牢牢记住了妈妈的那句话----

  (学生读)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2)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师:真诚的目光有这么大的魅力吗?(抓千言万语、温暖的春天体会)

  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谁曾经用目光和你交流过呢?

  (谈一个事例,读一次。)

  师:虽然他们此时都没有说话,但是他们的眼神分明告诉你,他是关心你的,爱护你的,心疼你的,鼓励你的.这种感觉让你如沐春风,心里甜滋滋的,仿佛从你的心底深处都能开出一朵小花来,无声的语言更能打动你的心啊。

  (再读,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师:真诚的目光作用可真大啊,有句俗话说的好,眼睛是心灵的窗子.作者始终记着妈妈的那句话,所以,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

  (指名读,读出自豪,得意的感觉)

  (朗读第三节,范读、配合读、配乐)

  师:我的眼睛是纯净的,我能用真诚的目光去打动别人.多亏了妈妈时刻教育我的那句话.你们记得吗?

  (学生读)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师:这句话伴随着作者长大,教会了他很多很多东西.到底教会了他什么呢?

  (指名回答:如何与别人交往,如何生活,尊重别人,真诚待人。)

  师:是啊,生活中还有许多道理值得我们去揣摩,但真诚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妈妈用她那真诚的目光教会了我用目光去倾听。

  你会读吗?

  (指名读:妈妈一句话教会我生活,她真诚的目光至今仍照耀着我。)(读出感激。)

  师:让我们共同聆听妈妈的教诲,用真诚的目光去交流心灵,让人与人在目光里更亲近,让情与情在目光里地久天长。

  (配乐、全班齐读。)(全班背诵)

  三、拓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与人交流,老师这儿有一首诗歌送给大家

  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

  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得美丽;

  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有了真诚,就有了朋友的关怀;

  有了真诚,就有了同事的信任;

  有了真诚,就有家人的支持。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甘泉滋润;

  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

  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抚慰;

  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

  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心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把钥匙去打开啊!

  生活在真诚中,会坐如春风。既如此,何不真诚走一生?

《用目光倾听》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篇16

  教材分析:

  《用目光倾听》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儿童诗,它分为四节,用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并进行词语和佳句的积累。

  3.培养学生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

  4.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及思维拓展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诗歌,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和钢琴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课题。

  2.由课题说一说“倾听”的意思并在书中做批注。

  3.课题质疑。〖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倾听”的含义后,针对课文题目提出自己的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并勾画出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汇报自己选出的词语和句子,教师进行评价和引导。

  3.课件出示:倾听、窗子、胜似,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

  三、读中感悟。

  1.学生范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本课体裁为儿童诗。

  2.读中思考“怎样用目光倾听?”(学生在书中做勾画记录并回答,或者是用自己的话的来回答)由此学习第一小节,其中出示词语替换。(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替换“平常”)[词语替换有助于学生词语之间的运用,也是提高写作的一种方法,从而理解课文。]

  3.学习第二小节,感悟:“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①词语替换真诚。②用真诚的语气读“真诚“这个词并用它造句。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在次环节中学生相互评价从实际生活出发体会与人交往要真诚。

  4.教师范读第三小节,学生在读中感知“我的窗子”指什么?“目光传送了什么”?

  5.学生配乐朗读第三小节,感受“目光”传送的是真诚,友情等。让学生体会到与人交往要拥有真诚、善意、信任等这些像春天一样温暖人心的宝贵东西,进一步说明“用目光倾听”的重要性。

  6.提出妈妈真诚的目光指的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妈妈真诚的教育一直影响着作者,教会他怎样生活,同时也教会我们大家怎样生活,所以我们也应该真诚的对待父母。

  7.感知本课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在写作上恰当的运用这种方法会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

  8.配乐整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味体会诗歌中蕴藏的感情基因。在此安排“想对老师说些什么?”一环节,从实际出发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理解真诚的与人交往,会拥有更多的朋友,会使生活丰富多彩,人生道路也会越走越宽阔。

  9.同桌之间交流在课中的收获从而总结课文,体现“用目光倾听”,及真诚相待的场面。

  五、拓展延伸。

  1.课内拓展,诗歌欣赏:

  《失信于人最孤独》

  世上寂寞并不可怕,

  离开亲人也不可怕,

  身处寒冷更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别人给你砌起“高墙”.

  不信任的目光,

  不信任的举动,

  不信任的语言,

  不信任的冷漠

  人生最不能承受的是遭受冷眼的落寞.

  要取信于人,首先要做让别人信任的事情.

  辐射本诗歌,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真诚”的含义加深理解,学生在诗中体会“要取信于人,首先要做让别人信任的事情.”

  2.课后作业。

  ①积累优美词句。

  ②用你手中的笔真诚地赞美别人,真诚地感激别人,真诚地劝告别人等,从中选一个话题写一段话或写一首小诗。

  点评:

  本节教学设计具体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渗透对学生阅读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二、教学设计抓住语文的内涵,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将识字、朗读、表达、评价和写作有机的融合,实现了教学的整体推进。抓住文章主题,将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自然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三、教师根据课文的主题,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朗读的基础上,辐射了一篇与课文主题相似的诗歌,在学生初步朗读感知中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