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2023-09-18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篇1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陶校长的演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走进教室,我问学生:“同学们想不想成为优秀的学生?”学生们立刻回答道:“想!”我当即让学生们讨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呢?”学生争相回答。有的说:“要认真刻苦。”有的说:“不懂的地方要问。”还有的说:“要好好学习各门课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下面让我们听听陶校长是怎么说的吧。”

  我请学生阅读《陶校长的演讲》,让学生说说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读书后很快回答:“讲了每天四问。”学生找到了“四问”,文章的段落也就很清晰了,学生很容易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陶校长为什么要问这“四问”?怎样才能在这四个方面取得进步?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前准备和经验不足,我将“四问”这一整块拆零为一个个单一的问题去讲,使整个整体感知部分显得零乱,没有条理,自然也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在随后的合作探究和角色表演两个环节里,我分别提出了“陶校长为什么要大家每天问这四个问题呢?这四个问题对我们学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和“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你哪一问作的比较好?”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加深对“每天四问”的理解。起来回答的学生都答的很不错,但由于我没有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使得教学气氛并不活跃。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存在上述不足外,还有另外的不足。比如对教材的挖掘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讲解的不够深入;此外,还有我的教态不够亲切,使用的语言不恰当,不符合儿童的语言要求,并且语调过于平缓,讲课的激情不足。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陶校长的演讲》一课,他们并不特别感兴趣。细细品读课文后,我感觉到仅仅把课文当成“演讲稿”来教还不足以发挥出课文的“例子”的价值,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还未达到最大化。因为这篇课文还可以当作说明性文体来教,你们看,陶先生的每一“问”不都讲了三层意思吗?第一层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了“问什么”;第二层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为什么要问”;第三层提出了“怎么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可谓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如果真正能读懂读透,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每天四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若学生真能每天这样问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一定能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在教学第一问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两个“离不开”,并结合桑兰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事例,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总结出陶校长每一问都按照“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层次进行演讲,由扶到放,分组合作学习第二、三、四问。采用听华罗庚故事“以勤奋为起点”、请班干部谈协助班主任老师做工作也是一种学习。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提高认识,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专心致志、坚忍不拔,要刻苦勤奋、乐于进取,要踏实认真、一丝不苟,争做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良好品德修养、个人人格健全、真诚不虚伪的人。“每天四问”是陶行知希望我们养成的好习惯,但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又各有各的区别,能否也让学生着眼于更细小、更具体的事情来写一写“每天问”,比如说“今天我读书了吗?读了多少?有什么收获。”等等。于是,我又试着激发学生每天有第五问,甚至第六问,把它以小练笔的形式写在小作文上,从而不断地鞭策、鼓励自己,让自己真正成为新世纪的合格接班人。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陶校长的演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走进教室,我问学生:“同学们想不想成为优秀的学生?”学生们立刻回答道:“想!”我当即让学生们讨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呢?”学生争相回答。有的说:“要认真刻苦。”有的说:“不懂的地方要问。”还有的说:“要好好学习各门课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下面让我们听听陶校长是怎么说的吧。”

  我请学生阅读《陶校长的演讲》,让学生说说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读书后很快回答:“讲了每天四问。”学生找到了“四问”,文章的段落也就很清晰了,学生很容易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陶校长为什么要问这“四问”?怎样才能在这四个方面取得进步?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前准备和经验不足,我将“四问”这一整块拆零为一个个单一的问题去讲,使整个整体感知部分显得零乱,没有条理,自然也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在随后的合作探究和角色表演两个环节里,我分别提出了“陶校长为什么要大家每天问这四个问题呢?这四个问题对我们学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和“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你哪一问作的比较好?”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加深对“每天四问”的理解。起来回答的学生都答的很不错,但由于我没有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使得教学气氛并不活跃。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存在上述不足外,还有另外的不足。比如对教材的挖掘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讲解的不够深入;此外,还有我的教态不够亲切,使用的语言不恰当,不符合儿童的语言要求,并且语调过于平缓,讲课的激情不足。

  以上就是我对《陶教授的演讲》这一课的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努力学习,改正不足,争取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象陶校长说的那样,取得“长足的进步”!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篇2

  《陶校长的演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走进教室,我问学生:“同学们想不想成为优秀的学生?”学生们立刻回答道:“想!”我当即让学生们讨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呢?”学生争相回答。有的说:“要认真刻苦。”有的说:“不懂的地方要问。”还有的说:“要好好学习各门课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下面让我们听听陶校长是怎么说的吧。”

  我请学生阅读《陶校长的演讲》,让学生说说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读书后很快回答:“讲了每天四问。”学生找到了“四问”,文章的段落也就很清晰了,学生很容易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陶校长为什么要问这“四问”?怎样才能在这四个方面取得进步?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前准备和经验不足,我将“四问”这一整块拆零为一个个单一的问题去讲,使整个整体感知部分显得零乱,没有条理,自然也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在随后的合作探究和角色表演两个环节里,我分别提出了“陶校长为什么要大家每天问这四个问题呢?这四个问题对我们学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和“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你哪一问作的比较好?”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加深对“每天四问”的理解。起来回答的学生都答的很不错,但由于我没有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使得教学气氛并不活跃。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存在上述不足外,还有另外的不足。比如对教材的挖掘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讲解的不够深入;此外,还有我的教态不够亲切,使用的语言不恰当,不符合儿童的语言要求,并且语调过于平缓,讲课的激情不足。

  以上就是我对《陶教授的演讲》这一课的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努力学习,改正不足,争取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象陶校长说的那样,取得“长足的进步”!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篇3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在学生充分预读课文的基础上,共花2课时初步完成教学。因为本文语言朴实,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因而理解上不存在难度。不过我感觉课上下来这一群孩子显点有点游离于课堂文本之外,尽管我极力地引导,真诚地鼓励,尽力地创设,努力地还原,课堂气氛还是那么说不出来的不对劲,学生被动者多。

  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是在同事们的建议中得到的启发,所以,预设与生成不在同一轨道。

  1、请学生朗读时,我采用谁愿意代替陶校长给我们演讲第几问。

  2、在教学结构相似的四问时,以第一问为例,精读指导,汇制表格,试图采用学法迁移,扶放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面的三问表格。

  3、在引导精读第一问,聆听第一问时,我问怎样才有健康的身体?学生很快就找到句子。我又问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是关键词?学生大多能找到自觉持久与科学合理,再读时基本能很好地处理表达语句。我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联系媒体谈谈,比如哪些不合理的生活和作息会导致什么?偏食,挑食,贪吃油炸及荤味这样的生活习惯产生了一个个小胖墩,不仅影响体形,也会给身体带来健康负担影响等等。在此基础上再读这句话时就不用老师再生硬地强调,学生自然地动情地激动地表达出来,真是读中见悟。

  《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在学生充分预读课文的基础上,共花2课时初步完成教学。因为本文语言朴实,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因而理解上不存在难度。不过我感觉课上下来这一群孩子显点有点游离于课堂文本之外,尽管我极力地引导,真诚地鼓励,尽力地创设,努力地还原,课堂气氛还是那么说不出来的不对劲,学生被动者多。

  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是在同事们的建议中得到的启发,所以,预设与生成不在同一轨道。

  1、请学生朗读时,我采用谁愿意代替陶校长给我们演讲第几问。

  2、在教学结构相似的四问时,以第一问为例,精读指导,汇制表格,试图采用学法迁移,扶放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面的三问表格。

  3、在引导精读第一问,聆听第一问时,我问怎样才有健康的身体?学生很快就找到句子。我又问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是关键词?学生大多能找到自觉持久与科学合理,再读时基本能很好地处理表达语句。我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联系媒体谈谈,比如哪些不合理的生活和作息会导致什么?偏食,挑食,贪吃油炸及荤味这样的生活习惯产生了一个个小胖墩,不仅影响体形,也会给身体带来健康负担影响等等。在此基础上再读这句话时就不用老师再生硬地强调,学生自然地动情地激动地表达出来,真是读中见悟。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在学生反复朗读这篇文章,清楚这篇文章的内容后[课文内容其实不复杂,孩子读那么几遍,就会知道这篇文章写得是什么,假如我们仍然停留在这种分析上,分析来分析去,孩子们肯定讨厌这篇说理文的],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陶校长的演讲》这篇文章已经读了多遍了,内容都知道,有好多同学也能够背下来,并且能学着陶校长那样演讲起来了。下面,我想换一种方式思考这篇文章。

  师:我想请同学们当评委,为陶校长的演讲打分,打任何一个分数都要说出理由,最高分是100分。请同学们听配乐演讲。

  [以苏教版教材提供的配乐朗诵作为素材]

  [同学们认真听着、想着、在给陶校长打分]

  师:你们一定要用好自己心中的标准来打分,给多少分都要学出自己给分的理由。

  [学生思考了几分钟后,有学生举手]

  生1:我给陶校长的演讲打100分。这篇文章太精彩,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明白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健康、学问、工作、首先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生2:我也给陶校长的演讲打100分。因为每一问都那么好,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生3:我同样给陶校长的演讲打100分。因为这是陶校长给他的学生讲的,他的学生肯定说这四问好,否则我们就不会学这篇文章的了。

  生4:我也给陶校长的演讲打100分。因为从第一问到第四问,每一问都那么震撼人心。

  …………

  [说到这儿,大家都是满分。当时的我,想到孩子看来已经理解这篇文章,事实上我在备课中想到这一方法,也没有想到什么特殊的分数。所以听到同学们这些表白,自然内心十分高兴,原因很简单,孩子们懂得了这篇文章所表达的东西。所以,我准备说……]

  师:同学们说得真——[我刚刚要说,一位同学举起来了手(一位女生,叫熊一威)]你想给陶校长打多少分呢?

  生:我想给陶校长的演讲打99分。

  师:(我笑着说)你为什么这么吝啬,舍不得把那1分给陶校长呢?

  生:我应该给陶校长打个100分,也应该给他打个100分。不过我要试验几个月,每天问问自己,如果真进步了,我就把这1分给陶校长,如果我一点进步都没有,说明陶校长的演讲不管用,到时那99分也不能给。

  [听到这儿,我感觉到这个孩子真的用心学这篇文章了。全班同学听完所说,自动给她鼓掌]

  师:(非常激动)你说得真好,我们都应该加入到这个四问中来,从今天开始就问,几个月后再来给陶校长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