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重点词句,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
突破措施:
1.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并使朗读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2.借助多媒体课件。
3.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相结合,开拓视野,辅助教学。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教具准备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在大海中永生》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预习内容:(大屏幕显示)
一、我会读
民族 爱戴 崭新 呜咽 波翻浪涌
篇章 痛悼 海疆 属于 奔腾不息
二、我知道
本文是一篇通讯,按照 → → 的线索组织材料,表达了人民对 的怀念之情。
三、我会填
海疆 爱戴 呜咽 奔腾不息
崭新 痛悼 超越 波翻浪涌
<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专机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忠心( )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这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 )历史的伟人,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篇章,大海( ),( )伟人的离去。( )的浪花会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 ),送往澳门、香港、祖国宝岛台湾,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因为邓小平爷爷的影响( )时代,( )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我们忠心( )的邓小平爷爷在( )的大海中永生。
四、我的疑惑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在大海中永生》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理解重点词句,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
二、合作探究(大屏幕显示)
1.自读课文,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画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或是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一下各自画的句子并说说原因,然后有感情朗读并互相评价。
三、学生交流汇报
集体交流反馈。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适当予以评价,用饱含深情的话语再次将学生带到课文的情景中。
1.如喜欢第三小节:
学生讲述喜欢原因。
我先表扬这位同学会品读课文,进而激发学生:“让我们怀着和这位同学一样的心情,有感情的品读这一节。
*第三自然段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你能发现吗?(四个“也许”)
这样的句式就叫做排比句。是作者运用的一种排比的修辞手法。
*你们从这四个也许中知道了什么?(由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爷爷的骨灰送往的去向)
谁来通过朗读来送一送邓小平爷爷的骨灰?指名读。小组读。
*这一段除了有四个“也许”这一特别的地方,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请你找找看,连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
也许的后面用了省略号,我们从中可以知道些什么呢?(那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爷爷的骨灰送往全世界)
*这“也许”后面的内容,在顺序上能不能颠倒?为什么?(万里海疆、澳门香港、祖国宝岛台湾、三个大洋,地域渐次增大,暗示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影响深远)
*你们知道邓爷爷的哪些丰功伟绩?试着说一说。(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老师也想说,请看。
*所以说 “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问:这一句你想怎样读,说说你的理由?(“也”字后面的意思及情感要比前面的强烈。)学生朗读体会。
不仅……也……造句
*指导感情朗读整段。
2.又如第二小节:
学生讲述喜欢原因。
*让我们去看一下当时的情景。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我们从中看到人们的心情是?( “痛悼”)读句。
*我们所看到的大海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巨浪翻滚,哗哗作响)
大海一般都是风平浪静的,而这时却是巨浪翻滚,哗哗作响,就好象是大海也在怎样?(呜咽)是啊,仿佛大海也在哭泣,不忍邓爷爷离去……
此情此景真是难以忘怀呀!正如文中第四小节所说:——“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指导朗读。指读,齐读。
3. 如五、六自然段:
生讲述喜欢原因。
(“水天一色”是说骨灰、鲜花和海水化为一体,伟人和大海融为一体。
“仿佛听到”说明伟人不仅形象不灭,他的话语也永远萦绕人们耳旁。)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的博大胸怀及他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指导读句。读段。
4.现场朗诵会。
练习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同桌背诵或小组背诵。(可配上动作)
四、课文总结
再次出示邓爷爷的画像,激情谈话:通过同学们刚才情真意切的朗诵,表达了大家对邓爷爷的无尽思念和永远的爱。万千话语,万千情思,说不尽邓爷爷的丰功伟绩,道不完对邓爷爷的怀念之情。邓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结合课题——在大海中永生,你最想对邓爷爷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五、课外延伸,抒发情感
近几年来中国发生的大事、喜事接连不断,整个国家的面貌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在这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里,你是否想画一幅画或写一首诗或写一封信表达出对祖国的美好祝愿,作为送给邓爷爷的礼物呢?那就下课以后行动吧!
《在大海中永生》课堂检测(大屏幕显示)
一、看拼音写汉字。
wū yè zhǎn jiāng shǔ
( ) ( ) 新 海( ) ( )于
二、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非常新。 ( )
2.低声哭泣。 ( )
3.指海水翻起,波浪急速流淌。 ( )
4.形容水与天交融成为一体,没有界限。 (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海 ,寒风 , 伟人的离去……”作者赋予大海、寒风人的感情,表达了
。
2.“鲜花拌着骨灰”只告诉我们 ,而“鲜花伴着骨灰”不仅说明了鲜花和骨灰一起撒向大海,更传达了
。
布置作业
做到三个“一”:
①我一个邓爷爷的故事。
②背一首怀念邓爷爷的诗。
③唱一首歌颂邓爷爷的歌。
板书设计
飞向大海
撒向大海 永远的缅怀
大海中永生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 篇2
教学目标: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2——4节。
4、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体会人民对他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
2.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永生在人们心中。
教具准备:电视录像设备,投影片,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谈话: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话是值得记忆或回味的。它们或是一种力量,或是一份感动;或是一种启迪,或是一份震撼。在这篇课文中,就有邓小平的这样一句值得记忆与回味的话。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诵,找出这句话。
1、生听课文朗诵(播放萦绕着悲伤背景音乐的朗诵),找出文中邓小平爷爷的一句话。
情感分析:——“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表达了邓小平爷爷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不舍和留恋,邓小平爷爷永远记在人们的心中。
2、出示这句话,诵读这句话,加深情感体会。
(二)引出“送”
过渡:就是这样一位中国人民的儿子,在1997年的春天,与他深情地爱着的祖国和人民永别了。
1、播放录象:万众送别邓小平。
2、出示画面:银色的专机在空中盘旋。配乐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让我们拿起书,伴随着音乐去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们跟随这架银色的专机,去送一送这位伟人。(板书:送)
生诵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你能体会到此时送别人群的心情吗?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情感分析:“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即表达了邓小平爷爷对离去的不舍,又表达了人们对邓小平爷爷的不舍和留恋。
(2)是啊,伟人的离去,九州儿女怎能不悲,怎能不痛?女生起立,把第二自然段再读一读。
女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痛悼伟人的离去……,一个省略号,诉不尽的是人们绵绵的思念。
3、观看邓小平的音容笑貌,学生结合搜集到的课外资料交流:此时此刻,我又看到,又想到,又听到…认识邓小平爷爷一生的功绩。
(多媒体播放邓小平的音容笑貌,老师根据画面旁白:此时此刻,人们仿佛又看到他在革命年代的勃勃英姿;又看到了他那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人们又听到了他那铿锵的话语;人们又想到他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富裕;人们又感受到他亲切的如同自己家的一位老人。)你们呢?你又看到,又听到,又想到了什么?根据你搜集到的课外资料,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过渡:这一幕幕出现在我们眼前,哪些成语立即鲜明地跳到了你的眼前?
4、交流成语。让学生把一些恰当的词语写黑板上。
过渡:此时,你对这句话又有什么新的理解?(出示句子: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洒向无垠的大海。大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5、再读第二自然段,(配乐男生诵读,全班诵读),谈谈此刻的情感体会。
情感分析:““伴”字的运用充满人性化,鲜花伴骨灰表达了人们对邓小平爷爷的尊敬和爱戴。”;“大海呜咽”“浪花痛悼”表达出了对邓小平爷爷的离去,人民不舍,天地同悲的情感。
(三)“送”中“颂”
1、以多种形式读第三自然段。
(1)今天,这位伟人与大海同在了。拿起书,我们配乐诵读第三自然段。(引读)
(2)自己再轻声地把这段多读几遍,伴着奔腾不息的浪花去送别伟人。(学生轻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3)让我们这样来送别伟人。每一小组读一句话。最后一句全班一起读。(分组读这段。)
情感分析:“也许......也许......也许......也许”四个也许的排比句随着地域的大小的推进,讲情感推向更高一层,即表达了邓小平爷爷影响力大,又表达出了世界各地对邓小平爷爷的不舍和依恋。
2、写
过渡:奔腾不息的浪花把伟人的骨灰送往世界各地,此时万里海疆的人们、港澳同胞、中国台湾人民、大洋彼岸的人们也在送别邓小平。他们会说些什么呢?选择一处写一句话。写完之后,大声地、动情地读一读。生写,师巡视。自由表达自我的情感。
3、对照朗读。
过渡:这是在送伟人,但又仅仅是送别吗?不,这是在颂伟人。(板书:颂)让我们再来歌颂伟人吧!
(出示句子: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情感分析:表达了人们对邓小平爷爷的尊敬和爱戴。
全班齐读。
(四)提升情感。
过渡:引读过渡:飞机在高空盘旋,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时近中午,专机——透过舷窗望去——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一直引读到最后第二段)
飞机在向大海告别,你们也向这位伟人告别吧!
1.集体诵读4、5、6、7、自然段体会人们告别邓小平爷爷的不舍。
情感分析:“水天一色,波翻浪涌。”说明了骨灰与大号融合在一起,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得到永生。
再诵读“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此情此景中再次感悟这句话的情感。
2.用自己的话向伟人告别,自由表达。
过渡:让我们一起向邓小平爷爷告别吧!
3.诵读最后一段,并深情地读课题。
过渡:看老师板书,你们在心里默默地说。(板书:在大海中永生)
一起深情地读课题。
情感分析:结尾总结全文,点明标题。
(五)总结升华
邓小平爷爷虽然逝世了,但他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他永生在人们的心中。这也正是课题的意义。
学生讨论总结课文中心思想。
板书设计:
23.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低低地缓缓地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呜咽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水天一色,波翻浪涌 告别大海:与……同在
在大海中永生
作业设计:
1、语文练习册上的23课练习。
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
3、背诵课文。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 篇3
一、音乐导入,提示课题
1、课前首先让我们一起重温一首熟悉的歌曲,注意用心灵去倾听、去感触。(播放《春天的故事》)
2、以前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它歌颂了谁吗?(邓小平)
3、出示邓小平画面,简介邓小平生平。
4、揭题、读题。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却悄然闭上了眼睛,离我们而去了。他的离去是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今天,让我们再一起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板书课题:在大海中永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请同学们放声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巡视,指导)
2、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能根据教师提示补充小标题吗?
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
三、精读品味,深入感悟
a、细品第一部分
1、让我们先回首到1997年3月2日上午,飞机离开我们飞向大海的那令人心碎时刻。再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当时人们是怎样的心情,你又有何感受?
2、读书交流,引导感悟。
(1)、谁愿意来读读自己最想读的句子?并谈谈感受。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精读体会。第一句扣住关键词“低低地”、“缓缓地”,领会人们当时的不舍与悲痛。对第三句中“崭新历史”、“最后一个篇章”,老师适当点拔说明,以增进学生对邓小平的了解,进一步感悟其伟大。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读出内心的感受。通过朗读展现当时情境。
b、细读第二部分
1、让我们再看看当时首都各界群众送别邓小平的感人场面,(多媒体播放当时情景),可无论人们怎样振臂呼喊,无论人们怎样挥手挽留,这位为国家和人民奋斗一生的人,一位受亿万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无比崇敬的人,都将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带着沉痛齐读第二自然段。
2、想象补白,加深体验。
悲痛的不仅仅是人们,苍天也为之动容,大海也为之哭泣。涛声中你是否听到大海在哭诉些什么呢?
千言万语都可以汇成一句——小平爷爷,您别走!让我们再次把感受溶入我们的声音,齐读第二段。
3、我们不禁要问,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呀,你准备把他的骨灰送往哪里呢?分组读第三自然段四个“也许”句子。(师提炼出“万里海疆”、“澳门、香港”、“祖国宝岛台湾”、“三大洋”)
4、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些什么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5、根据学生回答,老师适时在每个“也许”分句后补充如下资料:
第一个分句后补充:小平回眸应笑慰。他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处处气象万千,后继有人,大有希望。
第二个分句后补充:小平回眸应笑慰。他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即将成为现实。香港回归即在眼前,澳门回归也指日可待。
第三个分句后补充:小平回眸应笑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他也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骨肉同胞终有一天会团圆。
第四个分句后补充:小平回眸应笑慰。海外侨胞为祖国在改革开放中腾飞而骄傲;各国政要和人民盛赞小平:“二十世纪罕见的杰出人物”、“本世纪公认的世界级领袖”、“邓小平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6、引导学生理解感悟骨灰分别送往不同地方是暗含小平同志影响之大,影响之深远。
7、指导朗读。(把原文与补充进的材料溶入一起,师生合作读或学生合作读)
8、出示世界各国政要对小平同志的高度评价语。指导齐读。
9、读着各国元首的评价,你为拥有这样的伟人自豪吗?为拥有这样的伟人振奋吗?对这样的伟人敬仰吗?带上你的感受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10、就是他带领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了,就是他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
可是,他走了!让我们再深情唤一声:出示:“小平爷爷,您走好!”(生读)。让我们再遥遥地祝愿他:小平爷爷,您走好!(生读)
c、细读第三部分
1、“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时近中午,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让我们再看看(引读看的内容),再听听(引读听的内容)
2、重点理解感悟“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句。
(1)邓小平爷爷走了,可是他的话语却永远萦绕在我们耳边,永远回荡在我们心田,让我们铭记——(齐读上句)
(2)透过这句朴素的话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小平爷爷的拳拳爱国之心,强烈的爱国爱民精神,博大的胸襟……)
(3)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四、揭示主题,升华感情
1、他走了,什么也没有留下,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自己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他走了,他离我们而去,他真的走了吗?
2、指名说。(引导学生理解他人,虽然去世了,可他的思想、精神、业绩将永存。)
3、(过渡)他走了……他没走,他的思想,他的风范,他的业绩,他的英名将永载史册,他走了,带着深深地眷恋,离开了这块他曾经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热土,但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英名,他的风范将永垂不朽。……他没走,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4、让我们再遥遥地呼唤他:小平爷爷,您没走!
让我们再深情地呼唤他:小平爷爷,您没走!
5、(过渡:如同一朵浪花,他从故乡的山溪流入嘉陵江,长江,然后穿云雾过三峡,奔腾而下,经过九曲十八折,最终汇入浩翰的大海。)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回归课题,首尾照应
一个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不朽的名字,在大海中永生,让我们再齐声呼唤他——邓—小—平!(音乐《春天的故事》随之响起)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重点词句,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感受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具准备:电视录像设备,投影片,资料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主要生词。
教学目标:初步感知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点击鼠标,屏幕出现邓小平的画像]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2、指名学生介绍
3、小组内阅读邓小平的有关资料。[师分发给小组资料]
二、揭示课题,解题
1、请同学们看段录像。[播放小平骨灰撒落大海的录像]
2、板书课题:23、在大海中永生
3、解题:
(1)“永生”,你是怎么想的?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
1、带着刚才的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2、小组学习,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划出难理解的词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自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写的是什么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按顺序给课文分段。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4、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感知全文。
(1)了解邓爷爷生前的伟大功绩,听着课文录音,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请同学们好好的想一想。
[1]小组内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班级交流汇报
(2)师归纳总结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
[未解决的问题: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3)这节课我们自己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了,但这几个问题还未解决,同学们说该怎么办?请同学们说一说。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
2、课后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以解决遗留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从三个问题入手,细读全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重点句,感受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以及人民对他的深厚感情。
教学进程:
一、谈话直入主题,引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大海中永生》,通过阅读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上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些我们运用课前学习的资料,通过读书、讨论已经当堂解决了。有些我们感到还需要在课后带着这些问题,再去寻找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是哪几个问题呢?
指名说说,师相机出示:
[共三个问题: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好!让我们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这几个个问题自己是怎样理解的,然后和周围几个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查阅资料。
1、教师深入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同时参与讨论。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邓小平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查阅资料回答)
过渡:是啊,邓爷爷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影响超越国界。他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多了不起的事呢?我们来读读他的这句话,体会体会。
解决第二个问题。
[点击鼠标,屏幕显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1)学生自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邓爷爷的这句话,好好体会邓爷爷对祖国对人民深切的爱。
3、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回到那揪人心腑的1997年3月2日,去送别敬爱的邓爷爷。
4、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问题
(1)观看录像,代替讲读。[点击鼠标,播放录像片断:邓爷爷的骨灰正撒向大海(第二节内容)]
(2)指导朗读第一节
飞机飞向大海,带着全国人民无限的哀思、缅怀。深爱着祖国和人民的邓爷爷离我们远去了,多么令人悲痛!让我们各自读第一段,想想怎么读才能把我们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学生各自认真读第一段,随意的发挥想象去读,可大声读,可小声读,也可站着读。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师适时指导。
(3)指导朗读第三节
过渡:读了第二节,我们是不是好像也来到了大海,也在目送伟人离去?
此时此刻,我们又会想些什么?你是不是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各自读读课文的第三节,好好想想。对“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这句话,你现在又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读一读课文,小组里互相交流。
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4)指名说一说。
这一段饱含激情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深远影响。这段话想读读吗?怎么读呢?
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读得真好,老师听了深受感染,也想放声读读这一段,表达对邓爷爷的热爱和怀念,行吗?
师放声读,并渐渐转为背诵。
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让我们把邓爷爷的慈容笑貌、丰功伟绩永远记在心里。
集体朗读。(能背的试着背)
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现在大家都理解了吗?[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谁讲给大家听?
学生同桌思考讨论。
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进行小结。
三、回顾全文,加深印象。
本文一定有你最为感动、最觉动情的地方,请你选择一处,反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1、学生认真读自己选择的句段。
2、指名朗读,鼓励学生试着诵读。
读得很感人!老师还发现有些同学读的时候很少看书,看来,他们已经把这些语句记在心里了,课后请大家把全文连起来再读读,试着背诵。在读读背背的过程中,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新的问题,好好想想,并写下来,好吗?
板书设计:
23、在大海中永生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随时记下读背读课文中的新体会、新问题。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 篇5
教学要求: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邓小平爷爷的照片)
师: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
师: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邓小平爷爷)
(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解题:
(1)师:“永生”是什么意思?
(2)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崭新呜咽痛悼海疆超越属于
澳门舷窗震撼爱戴奔流不息波翻浪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
B、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3、指导难读的小节: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估计学生对第1、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
(1)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b、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2)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b、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
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
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
2、师:(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舱:舟字旁的一横应该是一提崭:上小下大
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咽:左窄右宽
悼:右下的十字的竖上短下长超:走字上的短竖上长下短,一撇要长
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应该一样
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
3、学生在书P126上的描红。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23、在大海中永生
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2——4节。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体会人民对他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
3、上节课同学们还提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为什么还能‘永生’呢?这节课上我们就把这些问题都消灭了。
二、精读感悟
(一)、细读第1段:
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
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
(1)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
(2)听录音。
(3)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3、师:“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5、谁来试着背诵这一节?
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
(5)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节:
(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
(2)师:a“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d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
(5)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
(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a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b师:超越时代指的什么?
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
c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d指名读,组织评议。
e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e再次齐读。
f用“不仅……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
(7)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齐读第二段。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三、作业
1、语文练习册上的23课练习。
2、用“不仅……也……”造句。
3、背诵并默写1——4节。
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低低地缓缓地(悲痛不舍)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呜咽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歌颂)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5——7节。
3、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A、上节课我们学习哪两部分,大家回想一下,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B、那架专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
C、“低低地,缓缓地”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D、大家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录象)
E、配乐齐背第一段。
2、师:A、飞机飞到了祖国的辽阔大海,去完成小平爷爷最后的遗愿,把骨灰……(生齐说:撒向大海)
B、播放骨灰撒大海的录象。
C、小平爷爷还是随着奔腾不息的浪花离去了,而浪花会帮助小平爷爷完成他未了的心愿,把他带到他生前希望去的地方。也许……(引读第3节)
D、起立齐背2、3小节。
3、小平爷爷的遗愿以已经完成了,人们也要……(生:告别大海)
二、精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议。
2、师:“水天一色”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指什么?
3、师:“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
A、听到什么了?
B、体会一下小平爷爷说这句话时的心情,谁来试着读?
C、为什么说是“仿佛听到”?
D、请同学读这段话“从那……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4、有感情地齐读5、6两节。
5、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
师:A、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
B、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
C、“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D、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
E、播放录象,师总结。
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7、齐读全文。
三、情感延伸:(投影小平爷爷的照片)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师:今年是小平爷爷诞辰100周年,同学们有什么美好的祝愿想送给他吗?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7节。
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
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丰功伟绩
飞向大海:低低地缓缓地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呜咽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告别大海:与……同在
在大海中永生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 篇6
(1)学生自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邓爷爷的这句话,好好体会邓爷爷对祖国对
人民深切的爱
(4)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回到那揪人心腑的1997年3月2日,去送别敬爱的邓爷爷。
3 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问题
观看录像,代替讲读。[点击鼠标,播放录像片断:邓爷爷的骨灰正撒向大海
(第二节内容)]
指导朗读第一节
[1] 飞机飞向大海,[2] 带着全国人民无限的哀思、缅怀。深爱着祖国和人民的邓爷爷离我们
远去了,多么令人悲痛!让我们各自读第一段,想想怎么读才能把我们的这种感情表
达出来?
[3] 学生各自认真读第一段,[4] 随意的发挥想象去读,[5] 可大声读,[6] 可小声读,[7] 也可站着读。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8] 学生朗读,[9] 师适时指[10] 导。
指导朗读第三节
过渡:读了第二节,我们是不是好像也来到了大海,也在目送伟人离去?
[11] 此时此刻,[12] 我们又会想些什么?你是不[13] 是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各自读读
课文的第三节,好好想想。对“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这句话,你现
在又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读一读课文,小组里互相交流。
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指名说一说。
[14] 这一段饱含文字,[15] 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深远影响。
这段话想读读吗?怎么读呢?
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读得真好,老师听了深受感染,也想放声读读这一段,表达对邓爷爷的热爱和怀念,
行吗?
师放声读,并渐渐转为背诵。
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让我们把邓爷爷的慈容笑貌、丰功伟绩永远记在心里。
集体朗读。(能背的试着背)
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现在大家都理解了吗?[点击鼠标,屏幕
显示: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谁讲给大家听?
[16] 学生同[17] 桌思考讨论。
[18] 自由发言,[19] 谈谈自己的理解。
[20] 师进行小结。
评析: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教学片断中,教师能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读,齐读,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要是在以前,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在此教学片断中,教师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内涵。请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想,达到语言内容,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有机融合。
读悟表达,释放学生的主体功能。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悟了就演,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总之,这是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读促悟的阅读课,教师的作用只是架桥铺路,点拨启导,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非常活跃,撞击出课堂教学的生命火花
常州市平冈小学 俞春梅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 篇7
一、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13《在大海中永生》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课文,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
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四、课前准备:
学生自主学习邓小平同志的事迹、课件制作。
五、教学过程:
㈠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上一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一篇扣人心弦、荡人心魄的通讯,题目是——《在大海中永生》。 谁在大海中得到永生?你知道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搜集资料。(板书:邓小平)
学生交流:他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构想的缔造者。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祖国和人民等。
师:1997年2月19日,敬爱的邓爷爷因病在北京逝世。他的离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现在,让我们重新走近这位历史伟人。让我们回1997年3月2日,去亲眼目睹那感人的一幕吧!
㈡深读探究,精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轻轻地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第一段。
你是怎样读 “低低的、缓缓的”?载着小平爷爷骨灰的飞机飞向大海干什么?(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师小结:邓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看录象2分钟,体会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
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读好“低低的,缓缓的”。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 学习第二段:
过渡:“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大海” 。谁来读读第二小节,这里为什么用“伴”不用“拌”?小平爷爷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大海,大海也像人一样“呜咽”。你知道“呜咽”是什么意思?呜咽就是低声哭泣。
师:那为什么大海在呜咽呢?
因为邓小平爷爷离开我们了;因为大海也舍不得邓爷爷离去。
大海在呜咽,寒风痛悼,天地同悲,谁来读一读这一节?指名读
师:你的朗读流露出一种既悲痛又不舍的感情。谁再来读一读?指名又一生。 师:真是江河动情,天地同悲呀,男生齐读。
师:大海呜咽,寒风痛悼,这是我们心情的真实写照啊!女生齐读。
(2)学习第三段:
过渡:看到鲜花伴着骨灰撒向大海,作者想到了什么? 默读第三自然段。
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往哪些地方呢?(出示排比句后,先让学生回答骨灰去向——万里海疆、澳门、香港、祖国宝岛台湾、三个大洋……再介绍总设计师的改革开放的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一国两制”的深远影响。)
a万里海疆:看《伟人照片》栏目中的《怀念小平》录象2分钟
b澳门、香港:《永远的小平》中(七)录象3分钟
c祖国宝岛台湾:师述
d师过渡:邓小平的逝世震惊世界,外国友人盛赞邓爷爷是20世纪最后25年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人物,史诗般的英雄,受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三个大洋:《伟人故事》中的《丰碑》中的(二)3分钟
师问:排比句四个地方能否对换?
师:他那大海一样的性格,大海一样的胸怀,大海一样的业绩,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烙印。这位世纪老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定格在我们的心田,小平同志的伟绩、风范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再来读这一部分,感觉一定不一样。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一生读)
师:“万里海疆”,“澳门、香港”,“祖国宝岛台湾”,“三大洋”,你读得越来越响亮,你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小平爷爷的影响越来越大。
师:谁再来读一读?
师: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的时候,祖国人民会说些什么?当浪花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的时候,澳门、香港会怎么说?当骨灰被送往祖国宝岛台湾、三大洋的时候,台湾同胞、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众又有什么话想对邓爷爷说呢?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师:小平爷爷的伟大思想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一齐来读一读第三小节。
⑤指导背诵排比句。
师:是啊,邓小平光彩照人的一生,与时代紧紧相联,与大海有着不解之缘,他漫长的征程,最终汇入浩瀚的大海,同时昭示着一个真理:“敢向时代潮头立,沧海一粟也永恒。”
出示:网络课文背诵第三节提示
“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让我们齐读第四节,永远记住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他的光辉形象吧!
1、 学习第三段。
师生接读第五、第六节:专机盘旋,水天一色,波浪翻滚。骨灰、鲜花和海水化为一体,伟人和大海融为一体。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出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谁来读?网络课件上放配乐《春天的故事》
师评价: 你的朗读让我们听出了邓爷爷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爱。谁再读一读?
师评价:多么博大的胸怀,多么深沉的爱!还有谁想读?
师:小平爷爷深情地爱着祖国和人民。他鞠躬尽瘁,日理万机,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生前留下遗嘱,捐献眼角膜给失明的人,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这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多么珍贵的遗产啊!他那震撼人心的话,显示了邓爷爷多么博大的胸怀,道出了与祖国、与人民的血肉关系。
学习第七节,齐读第七节
师: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与蓝天同在,与长城同在,你还能说吗?(出示:邓爷爷与____同在。)
讨论、理解“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这句话的含义。
师:言为心声,此情此景,人们由衷地发出: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了!
讨论、理解“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这句话的含义。
(板书:在大海中永生)
(三)资源开发,课文拓展:
师:邓爷爷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浮现在我们眼前,他震撼人心的话语永远回响在我们耳边,同学们,你有什么话想对九泉之下的邓爷爷说呢?
先看相关连接,《伟人生平》、《伟人故事》、《伟人照片》、《相关连接》,再请你在《与你对话》栏目中回复你想对邓爷爷说的话;或写写邓爷爷给你留下的印象。
万千话语,万千情思,说不尽邓爷爷的丰功伟绩,道不完对邓爷爷的怀念之情。邓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四)布置作业,网上交流。
1、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 继续完成《与你对话》栏目2题完成网上交流。
3、 课后搜集一个邓小平故事发到《与你对话》栏目。
附板书:
邓小平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13在大海中永生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运用网络资源,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网络资源,在探究中理解,在理解上朗读。扣住一个“情”字,引领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课文,与书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释放探究之后的情感蓄积,升华对语言的感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cai课件,了解学生资料搜集情况。学生:搜集有关邓小平的资料,并尝试自我处理。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所必备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在大海中永生》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引进语文教学的课堂,用信息技术手段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借助网络资源,在探究中理解,在理解上朗读。扣住一个“情”字,引领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课文,与书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释放探究之后的情感蓄积,升华对语言的感悟。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学科的有机整合。多媒体,网络,与语文教学同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课文是——请读课题——
2、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禁不住要问?
(预设:“永生”什么意思?谁在大海中永生?为什么在大海中永生?)
3、初步解疑。
“永生”什么意思?谁在大海中永生?
4、课件出示邓小平像。
这就是我们的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说他在大海中永生?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二、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伟人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汇报交流,初步理解邓小平的精神和人民对他的颂扬之情。
课件出示语句:
1)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点击“伟人”下加着重号)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3、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伟人?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这一问,越发激起了学生强烈的了解和探究伟人一生的欲望,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期待。
三、借助网络,逐步走近伟人
1、邓小平爷爷为他所爱的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哪些伟大贡献?请同学们打开“纪念邓小平爷爷”网页,走进邓小平爷爷的“光辉一生”,注意:一边浏览资料,一边体会:你感受最深的是小平爷爷的哪方面贡献?
2、学生上网查阅有关邓小平的资料,了解邓小平的生平,感悟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精神。
3、借助网络资源,交流汇报。
4、小结。
课件:随着教师的话语,逐张显示不同时期的邓小平照片。
是他,率领刘、邓大军南征北战,推动解放进程,实现祖国大陆完全大解放,他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
是他,带领全国人民改革开放,探索强国富民之路,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是他,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才会顺利回归祖国的怀抱!他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
是他,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使中国走向了世界,世界也走进了中国!他真是一位伟大的外交家、世界公民!
5、引读重点语句。
(1)引读邓小平的话。
(2)引读——“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
四、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1、过渡:就是这样的一位伟人,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
2、观看录象:医院终别情景、万人追悼大会、长安街万众送别等情景。
3、过渡:小平爷爷要走了,绵绵哀思化泪流。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也送邓小平爷爷最后一程吧。
五、潜心研读,深入理解伟人
(一)范读铺垫,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师配乐诵读课文第1、2自然段。
课件同步演示课文内容。
2、过渡:伟人要离去,滔滔海水在呜咽。同学们,大海也会有我们人的情怀?我们人的思想吗?
(二)借助资源,精读感悟课文第3、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轻生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刚才网页中小平爷爷的伟大贡献,边读边体会:你认为大海懂得人民的心,懂得小平爷爷的心吗?
课件出示课文第4段文字。
2、汇报交流,想象延伸。
根据学生回答,随即安排引读和拓展:
(1)学生汇报第一个“也许”,教师引导描述万里海疆对邓小平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学生汇报第二、三个“也许”。
1)观看录象:香港回归的精彩瞬间和邓小平想到香港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心声。
2)教师引导描述。
(3)学生汇报第四个“也许”,教师引导描述。
(4)理解省略号,学生仿照句式想象描述。
就这些地方吗?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还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哪里?
课件在“祖国的万里海疆、澳门香港、祖国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下加着重号,点击“……”红色。
3、小结。
引读本段最后一句。
4、观看录象:联合国悼念邓小平片段。
(三)品读课文第5、6自然段,升华情感
1、过渡:就是这样的一位世界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了。
2、引读。
教师课件出示第5、6自然段,点击文字“震撼人心”以及邓小平的话逐个为红色显示。
3、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否也如大海一样波翻浪涌?在你心中涌动着哪些情感?
4、交流讨论。
5、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1)抓住“盘旋”指导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深切怀念。
(2)抓住“震撼人心”指导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和爱戴。
6、指名读,评读,赏读。
(四)以读代讲,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掀起高潮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1、第一次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小平爷爷,您慢走,请听我们对您深切的思念,愿您——
2、第二次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邓小平爷爷虽然走了,但他的丰功伟绩我们不会忘,他的不朽精神我们不会忘。小平爷爷,您慢走,请听我们对您崇高的敬仰,您会——
3、第三次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邓小平爷爷走了,带着他的未了心愿走了。但改革开放事业后继有人,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指日可待。相信我们吧,我们会努力,努力实现您心中的夙愿。小平爷爷,您一路走好!您必定——
六、倾诉胸臆、铭记伟人
1、借助网络,献花留言。
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伟业传千古,鲜花敬伟人。此时此刻,我们身边没有鲜花,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准备用什么来表达对伟人的怀念、敬仰之情呢?请再次打开“纪念邓小平爷爷”网页,走进 “献花留言”,选择你喜欢的花献给邓爷爷,在留言栏中写下心中的话。2、学生动手在练习本上写。
3、视频投影展示交流汇报。
4、结语:时间真是短暂哪,对小平爷爷的绵绵哀思,我们想说也说不尽;对小平爷爷的无限敬仰,我们想写也写不完。千言万语汇成两句话——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5、总结、点题。
小平爷爷,您永远活在祖国和人民心中!
课件: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
七、课外作业(任选一题)
1、 课外阅读《邓小平的故事》,举办主题故事会。
2、 制作纪念邓小平爷爷的电子板报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 篇9
师:小平爷爷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大海,在鲜花撒入大海的那一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一生读。)
师:大海呜咽………邓小平爷爷的去世很多人都非常悲痛,就连大海也呜咽了。
师:呜咽什么意思?
生:呜咽就是低声哭泣。
师:大海为什么呜咽呢?
生:因为邓小平爷爷离开我们了,很难过。
生:因为大海也舍不得邓爷爷离去。
师:“痛悼”又是什么意思?
生:沉痛悼念。
师:大海真的会呜咽吗?寒风真的会痛悼吗?这里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呢?
生:作者借用了大海和风来写出了人们心里很悲痛,这是一种拟人手法。
师:是呀,人们痛悼伟人,悲恸不已,所以听到寒风卷着浪花,哗哗作响,便感到大海也在低声哭泣,听到寒风的呼啸声,便感到寒风也在沉痛悼念我们伟大的邓小平爷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生闭上眼睛想象)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节?(指名)
(一生读。)
师:你的朗读流露出一种既悲痛又不舍的感情。谁再来读一读?(指名)
(又一生读。)
师:真是江河动情,天地同悲呀,男生一齐读。
(男生齐读)
师:大海呜咽,寒风痛悼,这是我们心情的真实写照啊!女生一齐读。
(女生齐读)
评析:
这小节内容在课文中虽然比较简短,但对于营造课堂气氛,奠定学习本课的感情基调却非常重要,把握得好,就能将学生的身心引领到文本中去,感受到伟人离去时人们的悲伤情绪。这个片断中的第一个问题,正是通过文本将孩子们的感情初步调动起来,抓住关键词“呜咽”和“痛悼”感受天地同悲的哀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想像,就能有效地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到文本中,融入到人们情感中,为学习后文铺垫感情基础。另外,这一段文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教学中也要作恰当的引导,在这个片断中,也体现了这点,只是还略显仓促,如果再多些人发言,回答再全面些,可能学生对这种表达方式会了解得更多,印象会更深刻。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 篇10
教学要求: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4、理解重点词句,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深情回顾,揭示课题
1.板书读课题 :在大海中永生
2.1997年2月19日,一位老人与世长辞,他就是邓小平爷爷。(出示课件一)1997年3月2日,11时25分,专机飞至1800米高空。强忍着悲痛,81岁的邓小平爷爷的夫人卓玲眼含热泪,用颤巍巍的双手捧起邓小平同志的骨灰久久不忍松开。她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小平同志的名字,许久才将骨灰和五彩缤纷的花瓣缓缓撒向大海。
一代伟人从此永别人世,课文会怎样描写这感人的一幕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自由读读2——4自然段。
二.入情品悟,缅怀丰功伟绩
1.这三节讲了什么?(生:骨灰撒入大海)
品读第二自然段。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大海,在鲜花撒入大海的那一刻,我们仿佛听到什么声音 ?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一生读)
出示课件二: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师:那为什么大海在呜咽呢?借大海呜咽,寒风痛悼来表达人们此刻对邓小平爷爷的无限哀思。
生读
师评:真可谓,天地也为之动容。
?朗读,闭上你们的眼睛想像一下这样的情景。指名读。
评价:你的朗读流露出一种既悲痛又不舍。男生齐读
评价:真是江河动情,天地同悲。
大海呜咽,寒风痛悼。板书:痛悼
这是此刻人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3品读第三段
师: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哪里呢?
默读第三自然段,边想,画出表示地点的词。
读后交流: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万里海疆,澳门香港,祖国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读了这段话,你们还发现了什么?(预设:用了四个“也许”,,四个“奔腾不息”,句式一样等)教师相机出示这四个分句。板书:也许
出示课件三: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接着感受排比句的句型特点。仔细读这四句话,边读边想这几句话在表现形式、内容上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读、思、讨论等感悟到内容层层递进)四句话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不能,因为这几句话是体现地域在不断扩大,影响不断深远)。指名读
④再读。读着,读着哪个词跃入你的眼帘?(奔腾不息)“奔腾不息”怎么理解?让学生看着插图用手描画一遍奔腾不息的浪花,感受奔腾不息的意思。我们能给奔腾不息换个词吗?{永不停息,滔滔不绝,奔流不息}同学们,我们也能用奔腾不息说句话吗?
⑤好,让我们跟随“奔腾不息”的浪花一起去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阅读链接:(课件出示四,五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改革开放”图文资料。由于现在的学生对邓小平爷爷的了解较少,因此在这时课件出示“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的图文资料),接着让学生浏览资料。
⑥ 让我们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文中直接写邓小平爷爷影响大的语句。教师相机引出: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出示课件六 国际友人对邓小平爷爷的评价。
(麦克纳马拉 世界银行前行长)
邓小平知识渊博,富有远见,他清楚他想让中国走向何方。
(索尔萨 芬兰前首相)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邓小平即使不能被誉为中国唯一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国最杰出的领袖之一。因此,他也是世界最具历史意义的领导人物之一。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对邓小平说:“像您这样的伟人才是真正无法战胜的,您是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家。”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
⑦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⑧ 教师引读:是呀,奔腾不息的浪花把他的思想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奔腾不息的浪花把他的丰功伟绩送往祖国的澳门香港;奔腾不息的浪花把他的精神送往祖国的宝岛台湾;奔腾不息的浪花把他的崇高品格送往祖国的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强化排比句式应用)
⑨ (想像补白)出示课件八
师:作者用了排比句,描写他的影响之大。
师:请自由读,体会。
生自由读。
指名读。
分句分小组读。
配音个别读。
师:读得非常入情,
学生写话练习:
祖国人民会说:
港澳同胞会说:
台湾同胞会说:
世界人民会说:
⑩ 回归整体
是呀,邓小平爷爷的影响之大,超越了时空。让我们再饱含深情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课件九 然后采用叠读法(第一组读第一句,一、二组读第二句;一、二、三组读第三句;一、二、三、四组读第四句。师生合作读最后一段)这种朗读法一句比一句声势浩大,再次将学生的感情推向高潮。
品读第四自然段
?师:专机盘旋,水天一色,波浪翻滚。骨灰、鲜花和海水化为一体,伟人和大海融为一体。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出示课件十:“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生读
?师:这是邓爷爷对祖国人民的满腔热爱。(生读)
师引读: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香港澳门蓬勃发展,同胞骨肉团聚,人们仿佛听到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生读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幸福的笑声中,人们仿佛听到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邓小平爷爷生前留下遗嘱,捐献眼角膜给失明的人,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们仿佛听到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5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小平爷爷已与大海融为一体,他走了,他真的走了吗?
出示课件11: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
?师:你还能说吗?(出示:邓爷爷与 同在)
生说
?师:一句话,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师:在课题旁边恭恭敬敬写上邓小平爷爷的名字。让我们深情祝愿: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三.入情诵读,升华情感
1、师:览尽天华阅此景,花开花落念故人。让我们怀着对邓小平爷爷的思念与敬佩齐读课文,将这篇文章送给远在天国的他!
2、(配乐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完成练笔修改完善,读邓小平爷爷的故事,准备故事比赛。
板书:
13 在大海中永生
呜咽 也许……
送 颂 也许……
痛悼 也许……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 篇11
掩卷深思《在大海中永生》,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篇记叙了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中华民族历史的邓小平爷爷去世后,将他的骨灰撒向大海的文章。在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无不痛悼伟人的离去。
“飞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低沉而富有韵味的话语,我仿佛看见了中国十几亿人民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无论是在电视机前,还是在现场凝望着专机,回想着邓小平爷爷所做的一切,向他静静地默哀、致敬。
而令我最颇有感触的是那句:“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万里海疆、澳门、香港、祖国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表面上看,是平淡无味儿,而细细一想,不禁引人深思。万里海疆,不正是体现了邓小平爷爷为了扶贫济世,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希望工程,让更多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走出大山,努力学习,成为祖国新一代的雄鹰;亲手把上海从以前脏乱不堪,变成现在在世界上都鼎鼎有名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更多精英不断从那里涌现出来。澳门、香港、中国台湾,本是祖国母亲的孩子,却被帝国主义掠走,邓小平爷爷将它们收回,就算是中国台湾,也提出了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正是把中国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高瞻远瞩思想,而不是像过去的封建王朝闭关自守,才有了中国至今20多年的飞速发展吗?
一幕幕丰功伟绩,令世人赞叹不已。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4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
转载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一、以歌引路,创设氛围。
1、同学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是歌唱哪位伟人?(邓小平)为什么要歌唱他呢?
2、你还知道伟人的什么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师叙述:是啊!就是他提出了中国要改革开放,才使我们摆脱了贫穷,走向了富裕生活的道路
,正是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才使香港、澳门的问题得以解决。然而,就是这么一
位伟人,还没等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1997年2月19日却离我们而去。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在大海中永生》。
二、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板书:飞机飞向大海、骨灰撒入大海、在
大海中永生)
师导语: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1997年3月2日,去送别我们敬爱的邓爷爷吧!(播放录象)
三、抓疑扣情,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录象配解说):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
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大海。
1、同学们,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小节,想想这一小节写了什么?
师导语:同学们,我们衷心爱戴的邓爷爷他临终留下了遗愿。
2、请大家再次默读第一小节,想想哪些词语、句子深深地触动着你的心啊!
3、交流
(1)出示句子与词语:抓住“缓缓地低低地”品读。
从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舍不得伟人的离去,伟人也舍不得离开他热爱的人民与
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大地)
(2)“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
篇章。”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重点理解“崭新历史”和“最后一个篇章”)
4、指导朗读
深爱着祖国和人民的邓爷爷离我们远去了,多么令人悲痛!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节吧!
(二)学习第二段: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
转载
过度语:飞机已经飞向大海,带着全国人民无限的哀思、缅怀,我们敬爱的邓爷爷将离我们而去
了,将去完成邓爷爷的最后一个篇章。
1、教师深情朗读2——4小节。
2、同学们,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悲痛)
3、请大家看课文,文中哪儿正是写出了与你们一样的心情?(学生看书用笔划出来,教师巡视)
(1)出示: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a、能告诉我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这浪滔翻滚的大海好象在低声哭泣着,在涛声中,你听到大海好象在说些什么?
4、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我们体会到的感情。
师:是呀,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亲人缓缓地将骨灰和花瓣撒入大海(看录象)
5、浪花会把骨灰送往哪里呢?请同学们读第三小节,并划出表示地方的词语。
6、出示句子、交流划出的词语。(就这些地方吗?——理解省略号)
(1)作者为什么会想到浪花把邓爷爷的骨灰送往这么多地方呢?
课件(一组图片):师描述:万里海疆,那里有许多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瞧,这就是改革开放后
崛起的深圳,但是邓爷爷却看不到了;这是改革后的老城市上海,夜晚,灯火辉煌。这是属于中国国
土的香港,邓爷爷却没有等到它回归的哪一天……作者希望浪花把骨灰送往这么多地方,就是有什么
心愿?(让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让他看看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大地)
(2)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里的四个“也许”(加组读)
师:同学们这里的四个“也许”随着地域的渐增、渐远,就是说:邓小平的影响(引读)……现
在理解这句话吗?
(3)的确是呀,邓爷爷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伟大的,看这是他在:(联合国讲坛上的演讲;与英国
首相会谈)。教师简单介绍。
7、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请各自练读这一段;
8、能背诵的站起来背诵第三小节。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学习:“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时近中午,完成了邓爷爷遗愿的专机盘旋着向大海
告别。在那隆隆的飞机声中,在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
2、出示句子: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师:是呀,邓爷爷把自己看作中国人民的儿子,他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博大;邓小平爷爷爱
自己的祖国,就像儿子爱自己母亲一样深情。邓爷爷的这句话,读着震撼人心。
a、谁能试着读一读?
b、能给老师一次机会吗?老师也想读一读。范读。
c、学生再练读,指名朗读。评议。
5、邓小平爷爷深情地爱着祖国和人民。同样,人民也深深地爱戴邓小平爷爷。
(1)、引读:与大海同在,……
(2)、与大海同在,与人民同在的是什么?(精神)
(3)、师小结:浪花奔腾不息,海水永不枯竭,我们敬爱的邓爷爷的光辉形象,他的丰功伟绩,
永不磨灭,永垂不朽。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一起朗读第7小节。
三、总结朗读,升华体验。
1、邓爷爷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丰功伟绩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让我们再次朗读第7
小节,把你们对邓小平爷爷深深怀念之情,衷心爱戴之意融进你们的朗读声中。
2、学到这儿,你有什么心理话要说?
3、那就让我们在课外做到:找一个邓爷爷的故事,唱一首歌颂邓爷爷的歌、背一首怀念邓爷爷的
诗。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
转载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 篇13
课前准备:教室中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歌颂的谁吗?
师:对,是一代伟人邓小平爷爷。(板书:邓小平)(投影出示小平各个时代的图片)谁来说一下你所知道的有关邓小平爷爷的资料?然而就在,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却悄然闭上了眼睛,离我们而去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高山低头,大海呜咽,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让我们带着对伟人的深深怀念之情一起来学习课文——《在大海中永生》(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学贵质疑,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相机做标注)
师:同学们在读书时遇到疑问可以像老师一样做标注,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以后就都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师:下面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可以认真听,可以默读,也可以轻声跟读。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师:谁能用几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大海)
2、生自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师:故土难离,邓小平爷爷多想再看一眼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啊,首都的人们又是多想再看一眼那令人爱戴的小平主席啊。但此刻飞机即将载着邓爷爷的骨灰?谁能有感情的读一下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师: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们体会到了人们当时是怎样的感情?你是通过那些词语体会到的。(投影: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
(板书:悲痛不舍)
师:谁来用悲痛、不舍的感情来读一下这一段。
师:请同学们自己用这种感情朗读第一段。
师:当飞机到达大海后,邓爷爷的骨灰去了哪里?(板书:撒向大海)
2、学习2—6自然段
师: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出示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2-6自然段。
(投影:1、默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那些句子最让你感动?
把让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互相交流一下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小平爷爷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大海,在鲜花撒入大海的那一刻,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a、(投影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师:谁来评一下这位同学读得怎样?
师: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师:呜咽是什么意思?(低声地哭)
师:寒风此刻怎么样?
师:痛悼是什么意思?(沉痛悼念)
师:大海真的会呜咽吗?寒风真的会痛悼吗?
生:作者是用大海和寒风来写人民很悲痛。
拓展
师:大海呜咽,寒风哭泣,你仿佛听到了他们在说什么?
师:你们都表达了自己对邓爷爷的不舍之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读出这种悲痛而不舍的感情。
b、师:大海呜咽,寒风痛悼,这是人们心情的真实写照啊。奔腾不息的
师:大海呜咽,寒风痛悼,这是我们心情的真实写照啊!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哪里呢?骨灰所到的地方都暗含着邓爷爷所做的贡献,你能不能结合老师所提供的资料来说一说?
(学生自读,自由讨论)
生:我从“祖国宝岛台湾”想到了邓小平爷爷和美国总统谈判,让美国总统也承认了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指名读)
生:我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联想到邓爷爷是一位热爱和平的老人,他出访过许多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师:他还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说(出示投影最后一句话)
师: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这些地方的时候,祖国人民会说些什么?
师:邓小平光彩照人的一生,与时代紧紧相联,与大海有着不解之缘,他漫长的征程,最终汇入浩瀚的大海,同时昭示着一个真理:“敢向时代潮头立,沧海一粟也永恒。”全国人民希望再看邓爷爷一眼,香港、中国台湾、澳门的同胞希望再看邓爷爷一眼,全世界人民都想再看邓爷爷一眼,人们是多么舍不得邓爷爷的离去呀?其实邓爷爷又怎么舍得离开他的祖国和人民。
(出示邓爷爷说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指名读)
师:你学得这句话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
生:自豪和深情。
(指名读,齐读)
师:从祖国的怀抱到澳门、香港;到中国台湾、到全世界,多少年来,邓爷爷穿梭在祖国的每一个城市,忙碌于世界各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课件出示: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指名读)
师:你是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来读的?
生:自豪。
师:你为什么觉得自豪。
生:我为中国有这样一位伟人而感到骄傲。
(齐读)
师:小平爷爷的伟大思想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让我们把这一段话牢牢地记在心里吧。
(齐背第三小节)
配乐
师:邓爷爷的骨灰越飘越远,他已与大海融为一体,他的丰功伟绩,他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将
师:引读: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投影: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与________________同在,与______________,与……)
师:他将被历史铭记,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四、
师:千言万语说不尽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万语千言道不完对邓小平爷爷的怀念之情,请同学们带着崇敬、爱戴、怀念、和不舍的感情再一次朗读课文。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