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桥《滥竽充数》岳阳课堂实录

2023-09-05

张康桥《滥竽充数》岳阳课堂实录 篇1

  执教人:张康桥《滥竽充数》

  地点:岳阳七中礼堂

  班级:民院附小五年级81班

  主持人介绍:

  教学记录:

  师:我上课的教材除了人教版还有江苏教材,以及北师大教材,我重组了一下。

  同学们听了我刚才说话有什么感想?

  生:就是南郭为什么要混进来吹竽?

  师:我学一下你说话,为什么……(用湖南话说)请你再说一遍,说普通话

  生:为什么南郭要混进来吹竽?

  师:怎么还是让我想起毛泽东啊?好,现在我们先认识一下

  生:您是张康桥老师

  师:怎么知道?

  生:上面的名字.

  师:很聪明,你很聪明,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兰方

  师:很好,兰花的兰,芳香的芳?

  生:方向的方

  师:有意思现在我们来作游戏,请大家读成语,能够读的举手会读一个的举手.

  生:视死如归

  师:这是湖南的,我们用北京话读.

  生:视死如归.

  师:我听到岳阳话也蛮有味的,现在请你们用岳阳话读一下上面的成语,可以拍桌子,可以跺脚,预备~起!

  ……

  师:我猜想岳阳话是这样读的……预备……起!

  (学生用普通话读成语)

  有学生把履读为覆,

  师:岳阳话是不是把履读成覆?

  师:下面清大家站起来,一边跺脚一边读,会吧?象唱歌抓节奏

  (学生朗读)

  师:等等,拍着桌子一起读,预备……起!

  好玩不?不好玩?你知道这些成语都来自于哪里?

  生:韩非子,上面写了的

  师:你真会找,韩非子是谁?他真名是韩非,创造了很多成语,上面这些都是,后人统计,有三百多个成语都是他创造的,厉害吧?今天来学习他创造的一个成语,谁来读?

  生:滥竽充数

  师:滥竽充数,非常准确,再请一位同学来..

  生: 强调了滥

  生:强调了充数

  师:你强调了充,你想到了什么?

  生:缺了一个,补一个,就是充

  师:简洁一点

  生:就是凑数

  师:他是怎么凑数的呢?三个部分,请同学边听边想,想什么呢?我从中有什么收获,或者有什么问题?大家有谁愿意说一下?

  生:齐宣王使人吹竽……

  师:处(三声)士,读得真好,我问一下,为什么读好(4),我们平时读的三声,

  生:好(3)是好的,好(4)是喜好

  师:请同学来翻译一下.

  生:翻译文章……

  师:你读得非常流利,我同样问一个问题,腮帮在哪里?都很好,第三部分

  生:朗读,……

  师: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我听的时候没有听到逗号,也没有听到句话,战国时期有没有逗号?怎么让大家感觉到?

  生:再次朗读

  师:你读的非常准确,同学们有没有看到课文哪里不对啊?

  生:有一个地方是一次又一次.

  师:你观察真细,有什么感想有什么问题随便谈谈

  生:廪食以数百人什么意思?

  师:很好,还有什么问题?读完了有什么感想?

  生:什么是俸禄?(岳阳话)

  师:跟我一起读这个词,俸禄

  生:我觉得人没有真正的本事是没有用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如果没有,迟早会被人看穿

  师:很好,就这样。随便谈,还有不同的感想与问题吗?

  生:我觉得南郭先生是浑水摸鱼,他没有本事,在齐威王面前是浑水摸鱼

  师:你用了一个成语,很好!

  生:好排场的人,失去总是很多,有一天他会发现,自己看重的人是没有用的人

  生:我知道俸禄就是相当于现在的薪水工资

  师:很好,也可以解答问题

  生:为什么南郭吹竽齐宣王会很高兴

  生:我看过书,说刚好299人的时候差一个人,南郭先生就混进来了

  生:也许齐威王认为多一个人就多一个面子,他好排场面子

  生:补能靠别人,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创造奇迹

  师:很好,还有吗?没有了?都没有了?好,那我们来看,我们刚才的问题,梳理一下,大家认为人应该有真本事,还有两个问题,俸禄已经解决了还有,廪食是什么意思?

  生:食就是食物,我看了后面,这个就是给予俸禄的,工资

  师:跟粮食有什么关系?

  生:古代发薪水是给粮食,后来才有了现金现银

  师:为她鼓掌,知识真渊博

  师:现在来看看这些文字有什么区别?

  生:有相同的       

  师:有没有不同的。

  生:第一是,第二是,第三是把故事讲出来

  师:刚才有同学说是有了299个人,于是南郭先生进来了,现在我们看看是不是呢?南郭先生是怎么混进来的呢?

  生:廪食以数百人……

  师:第二段呢?

  生:……

  师:第三部分呢?怎么写的?

  生:有个南郭先生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加入乐队,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其实他不会吹竽,于是只好……充数

  师:看看屏幕上三句话,你有什么收获和问题?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生:所以他没有发现南郭先生是滥竽充数

  生:齐宣王只要有人就行了,不管谁吹

  生:因为人太多了

  生:一共三百人,他不可能看出谁没有,而且南郭装出样子,所以人家看不出他吹还是没吹

  师:怎么装的?你做给大家看看,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做他的样子怎么吹的?你们说说南郭先生的眼神是怎么样的?

  生:很慌张,很怕被发现,因为这是欺君之罪

  生:也许很陶醉,这样装得更像

  师:他们有的说慌张,有的说陶醉,你赞成什么?

  生:我两个都赞成……

  师:我没有听清楚,那个再重复一遍吗?

  生:忘记了

  生:开始是慌张的但是后来发现装了这么久没有人发现,所以就装得很陶醉了

  师:后来是怎么样呢?

  生:肯定是很平静的因为越慌张就越显出他的假

  师:由这个呢想到什么词?

  生:镇定自若

  师:装得镇定自若,还有什么

  生:装模作样

  师:老师问了,他不会吹竽,他怎么进来的?

  生:混进来的

  (第一范文网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充数)

  师:怎么混法?

  生:就是拿过学生先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参加吹竽队

  生:就对齐宣王说自己很会吹竽

  师:他不会但是他说自己会。猜想他现在说些什么?

  生:肯定是说一些奉承话

  师:现在我是齐宣王,你是南郭,怎么说?我才相信

  生:大王,我乃小生南郭,学竽已数十年,闻大王雅兴,想……愿大王就当体验生活,听听小声吹竽

  师:那么你怎吹?咱这可是皇家乐队

  生:小生在深山里学吹竽已经数十年

  师:为什么在深山里面呢?

  生:清净自若,无人打扰

  师:很好,编入皇家乐队!

  师:还有什么办法?

  生:还可以买通吹竽队里面的人来帮助他

  师:为什么

  生:向齐宣王请求

  师:向齐宣王请求还有买通,都是……你想对南郭先生说什么?

  生:我觉得还是不要买通比较好

  师:为什么

  生:如果要他现场表演怎么办呢?

  师:不管怎么做,都是有一个词,怎么说?

  生:滥竽充数

  生:鱼目混珠

  生:自欺欺人

  生:以假乱真

  师:真好,其实这些以假乱真鱼目混珠不懂装懂都是滥竽充数,但是我们看一看,这三段话有什么区别?

  生:一段比一段详细

  师:详细在哪里?举例说说

  生:比如说第二段首先说有个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也混进来,第三段还说了他师怎么混进来的

  师:一个混字,你有什么感想?

  生:表现了他装腔作势的样子,第二段就讲他装的样子

  师:那你觉得哪个好?

  生:第三节,因为很相信,描写形象

  生:第二节我觉得好些,因为写得简单

  师:……

  生:读课文

  师:哪里说他装呢?如果说古文的好的话,我觉得第一个最简洁,但是文章没有说他不会吹竽,你说他到底会不会吹竽

  生:第一段已经引申出他不会吹竽,后来齐宣王死了,他会吹也就不用逃了

  生:第三段说了,他是装腔作势。

  师:第二和第三都是根据第一个故事改编的,为什么就改编得不会吹竽呢?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生:他应该是不会

  生:也许会一点,但是不能吹好,所以后来逃跑

  师:你的意思是以次充好。但是为什么要改编成不会吹竽呢?我们大家有什么收获?

  生:滥竽充数就说说表面得人,就算骗了别人也骗补不了自己

  我觉得第一句说得不够清楚,

  师:其实,第二第三个故事都是根据第一个改编得,他们可以改编,我们也可以,只要我们想象

  生:丰富合理

  师:怎么丰富合理?

  生:……

  师:想象一下,他会怎么逃?

  生:狼狈逃走之前,可能会跟缗王写一封信。所以他连夜会给缗王写一封信。

  师:写什么呢?写信的目的是为自己开。信怎样写呢?

  生:大王,因家中有事,望回家探望。

  师:很好地理由

  生:有可能会骗兵士,比如说自己要上厕所,就会慢慢地逃回家

  生:我想他会说自己生病了,说病只有家乡的郎中可以治疗

  师:对谁说?

  生:乐队的队长说

  生:我改一下,因为乡下的医生并不比城里的好,所以我觉得他应该说乡下空气好

  生:他逃跑,因为欺骗了齐宣王,所以瑉王也派人追杀他

  生:他编好计划的,准备了衣服,骗侍卫说自己要出去爱买东西,所以狼狈回家

  师:你相对南郭先生说什么

  生:自食其果

  生: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师:为什么齐宣王被骗,南郭先生成功?

  生:因为皇宫的待遇很高

  生:可能是南郭先生演技特别好

  师:我们来看看文章第一局话

  生:读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师:为什么滥竽充数成功?

  生:因为有三百人还有齐宣王可能也喜欢别人奉承自己

  师:对,为什么要三百人呢?

  生:喜欢排场,好大喜功

  师:还有啊?

  生:讨一个吉利数字。

  师:你想对齐宣王说什么呢?

  生:不应该这样好排场好面子

  生:不应以为自己是大王就好面子

  生:齐宣王不应该这样就相信别人

  师:如果你是齐宣王觉得应该怎么做?应该让东郭先生吹一遍

  师:让南郭先生吹,还有?

  生:可以找一个吹竽吹得比较好得,自娱自乐更好

  师:怎么做才能没有南郭先生呢?

  生:郑渊洁说当官就应该当老百姓的孙子,为老百姓做的实事

  生:要改掉这些习惯,认真地管好自己的国家

  师:问题是怎么管理才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吗?怎样改掉这个习惯呢?还有就是如果你是南郭先生的同事,你会怎么做,才会不出现这样的问题?

  生;我不会告诉齐宣王……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贪官很多都好大喜功

  师:还有呢?

  生:因为他就是好排场

  生:我会给南郭先生一些银子就叫他回家

  生:我会教他吹竽

  生:我会想方设法让他掉进自己设定的陷阱中

  生:我会告诉齐宣王,让齐宣王处置他,他不能一错再错

  生:我也会告诉,说出真相,使其得到惩罚,这种人就应该严惩,但是我不太喜欢杀生,所以会为他求情生,给钱让他回家……

  师:我也有一些感想,在屏幕上……保持沉默是你的权利,说出真相也是你的权利,不说出自己人说还是不产,但我们都应该以说出真相的人保持足够的尊敬。

  ……

  师:我们试着改一个地方,你们觉得怎样是合理的。如想象一下,他会怎样逃走,怎么样狼狈地逃走……

  师:下课!

张康桥《滥竽充数》岳阳课堂实录 篇2

  作者:沈小伟    文章来源:马小在线    

  人物:齐宣王[齐缗(min)王]、南郭先生、大臣二人、乐队8人。

  第一场

  大殿上

  (解说:从前,齐国有个大王叫齐宣王,他特别喜欢听吹竽,这天早朝,他们又议论起组建吹竽队的事。)

  大臣甲:大王,我们齐国乃是当今第一强国,我们的竽队应该是天下第一!

  大臣乙:对。我建议组建一支百人大乐队,以显我大国之风采。

  大臣甲:不,一百人太少了,最少也得二百人!

  大臣乙: 要这么说,二百人也不足以显示我齐国之强大,我看,应该再加50人,二百五,多么强大的阵容,多么……

  齐宣王:(很生气)什么二百五,太不像话了! 来人那,宣本王旨意,立即组建一支三百人的竽队,以显我大国之威。

  众人齐(磕头):大王圣明!

  (画外音:大王有旨,为显我大齐风采,立即组建三百人吹竽队,有此才能者快来报名啊,待遇从优,名额有限,来晚了可没有卖后悔药的呀!)

  南郭先生上,边走边叨咕:我的名字叫南郭 ,好吃懒作不干活,听说大王要建竽队,这可是个大好活。那位说了,您会吹竽吗?要说吹竽我不会,拍马吹嘘(嘿)还差不多。不过人多容易混,滥竽充数我有辙!怎么个混法,那我可不告诉你……

  (拿出竽,往竽眼里塞东西。)

  (画外音:您还别说,南郭先生还真有办法,这往竽眼里塞的是什么东西呀?)

  南郭:嘿!这是谁呀,怎么都给我说出去啦

  抱着竽见大臣甲(鞠躬):大人好!

  大臣甲(傲慢的):干什么呀?

  南郭:我想参加吹竽队,您看……啊(递上银子)

  大臣甲 :啊( )…… 啊( )……哈哈哈,行啊行啊,(很神秘的)您一定吹得棒极了,是吗?

  南郭:那当然了!(南郭先生走下)

  大臣甲:(洋洋得意的)谁来不是来呀。(回转身)启禀大王,三百人乐队已招齐,请大王御览。

  齐宣王:(高兴的)好,好,马上召见!本王要立即听他们演奏!

  (乐队九人上,南郭居中)大臣甲:奏乐!(音乐起)(一声尖利的声音,十分刺耳)(众人停,只有南郭仍在装腔作势的吹奏。)

  齐宣王:(大怒)什么人,吹出如此刺耳的声音,还不给我拿下!

  大臣乙(抓住南郭的脖领)大王,就是他!他用这样的声音刺伤您的龙耳,真是罪该万死!

  齐宣王:哼,好大的胆子,推出去,杀!(众人齐):大王圣明!

  南郭(浑身发抖):大……大……大王,小民冤……冤……冤……冤枉!

  大臣甲:你欺君枉上,罪该万死,还有什么冤枉的!快推出去,杀!

  齐宣王:慢,让他说,看他还能说什么!

  南郭:大王圣明!大王容禀。刚才小人正在吹竽,忽见大王头上紫气东来,祥云缭绕,小人知道这是上天的旨意,预示着我们齐国繁荣昌盛,预示着大王万寿无疆,小人看了,内心无比激动,再也无法控制对大王的无上敬仰之情,所以才吹奏出如此高亢嘹亮的乐音,以示对大王的无限祝福,祝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齐宣王:(疑惑的)果真如此吗?

  南郭:大王您二目放光,明察秋毫,小人怎敢欺骗大王呢?

  齐宣王:量你也不敢!

  南郭:(指着大臣甲)可是他,竟然同着大王的面,诋毁大王,灭我齐国国运,损我大王威名,小人蒙冤事小,大王威名受损事大,此人不杀,上天不容,上天不容啊!

  齐宣王:大胆贼子!竟敢欺骗本王,犯上作乱,来人那,推出去,杀!

  大臣甲:小人冤枉,小人冤枉,小人冤枉!

  齐宣王:南郭先生,心怀本王,忠信可嘉,赏绸缎十匹,升为竽队队长!

  众人齐:大王圣明!

  南郭(转身指挥竽队,得意洋洋)奏乐!

  音乐起,南郭回到队中,装腔作势的吹竽。齐王大声喊好!

  解说)从此,南郭先生步步高升,成了齐宣王眼中的大红人,可是,几年之后,齐宣王死了,它的儿子齐缗王当了齐国的大王,这天,齐缗王召见南郭先生,

  南郭:大王找我有什么事吗?哦,我明白了,您一定是想组建一支更强大的乐队,这是完全应该的,以您的威望,建一支四百人、不,五百人的乐队,那才合适呢。我马上就去……

  齐缗王:不,我不喜欢合奏,我喜欢听独奏!

  南郭:*吃惊的)啊!您,您,您喜欢 ……独,独奏?啊!独奏好啊,独奏清新、悦耳,独奏最能体现我们齐国的和平、安宁,您真是圣明之君啊!我,我马上就去叫人……

  齐缗王:不必了,你不是竽队第一高手吗?你吹给我听就可以了。

  南郭:啊,我,我,我不行啊……

  齐缗王:什么?你不行!你怎么了?啊!

  南郭:(吓的坐在地上)我,我,我……

  齐缗王:你不是挺能吹的吗?吹!

  南郭:(哆哆嗦嗦的)我,我,我,吹……(抱起竽吹起来)(音乐起,堵塞物纷纷飞出落下)(众人大笑)

  齐王大怒:啊!你这是吹竽吗?(众人安静)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滥竽充数,欺骗先王,还敢邀功请赏,实在可恶! 来人哪,推出去,杀!

  南郭:大王,您是圣明之君,明察秋毫,小人冤枉,小人冤枉!……

  齐缗王:哼,你欺骗先王在前,戏弄本王在后,你还有什么冤枉的?来人,杀!

  (面向大家):南郭不学无术,欺上瞒下,死有余辜,希望大家不要学他,我们要实事求是,齐心协力,把齐国的事情办好!

  (众人齐)大王圣明!大王圣明!

张康桥《滥竽充数》岳阳课堂实录 篇3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能读通古文,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对应的古文。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能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懂得做人要有真才实学。

  教学设想: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使学生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练习题的拓展延伸,使学生掌握滥竽充数的几种意思,从而把课文学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掩耳盗铃》,谁说说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

  2、师:什么叫寓言?

  3、师:列举你们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4、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篇《滥竽充数》

  (师板书课题: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检查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的要求)

  2、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3、理解词语“竽眼儿”。

  4、再次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读,学生思考课文中都讲了谁,他们有什么喜好?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理解词语“排场”)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男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南郭先生是怎样吹竽的?

  2、看图,图中哪位先生是南郭先生,你们觉得他的样子可笑在哪?

  (不会吹、装腔作势、照样子学、作假)

  3、随机问: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4、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还要装腔作势的混在队里充数?(女生读课文)

  5、你们想象一下是什么样的待遇?

  6、一个不会吹竽的人,却能得到很高的待遇,而且还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这是为什么?

  (会作假、在三百人的乐队里、齐宣王选拔人才时制度不严格)

  7、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能永久的混下去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男生读课文。

  2、南郭先生为什么混不下去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南郭先生很会作假,又能获得高待遇为什么还要偷偷地溜走?

  2、理解词语“只好”。

  3、你能把“偷偷”换个词吗?

  4、教师小结:像南郭先生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只能混得了一时,却混不了一世。当真相暴露时,他只好夹着尾巴偷偷地溜走。

  5、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6、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揭示课题,理解寓意

  1、理解“滥竽充数”

  2、用“滥竽充数”造句。

  3、全班齐读。

  五、拓展练习,升华寓意

  1、我会说。

  2、我会提。

  3、我会选。

  六、了解出处,古今对照

  1、寓言学懂了,你们知道他出自哪吗?(介绍韩非子)

  2、我们这节课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自己试着读一读。

  3、跟着教师读,学生找相应的段落。

  4、教师读,学生找相应的段落,然后指名读。

  七、布置作业,发挥想象

  南郭先生偷偷溜走后会怎样?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齐宣王      爱听合奏  混

  南郭先生

  (没有本领)

  齐闵王      爱听独奏  溜

张康桥《滥竽充数》岳阳课堂实录 篇4

  〔设计思想〕:

  1.立足本文,抓重点词句,通过对课文前后描术的对比理解寓意。

  2.超越文本,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充分展示成语故事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其魅力,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会用“总是”等词语造句。

  3.运用查成语词典和联系课文等方法,理解“滥竽充数”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小黑板、词语卡片、练习纸(印有故事原文和拓展阅读片断)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智能回音

  1.做游戏

  2.引出课题

  二、初读故事,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容易错的词,相机理解。

  3.齐读全文,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有哪些?

  (板书: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涽王)

  三、深入阅读,明白道理。

  (一)探讨“滥竽充数”的意思。

  1. 联系课后t5,交流“滥竽充数”在成语词典中的解释。

  2. 默读全文,看看文中哪几句话说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划下来,并读一读。

  1)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① 你读懂了什么?

  ② 联系这句话理解“滥竽充数”。

  ③ 指导朗读。

  2) 出示:“每当演奏时.........样子”。

  ① 师范读,生想象。

  ② 生表演,理解南郭先生的装模做样,并指导朗读。

  (二)了解“滥竽充数”的不同结果。

  师:在齐宣王和齐涽王时期,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一样吗?

  1) 齐宣王时,“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指导朗读)

  2) 齐涽王时,逃走了。

  3) 学生质疑。

  (三)同样的“滥竽充数”,为什么前后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1. 出示:a.(齐宣王)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b.可是(齐涽王)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2. 比较一下,从哪里可以看出两位君王的爱好截然不同?

  3. 分析南郭先生的心理,从而获得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四)总结“滥竽充数”的寓意。

  1.师范读古文。

  2.自由读,对照注释,自己尝试读懂。

  3.学生用现代的语言说说文言文的内容。

  五、选择性作业

  阅读:《鱼目混珠》

  写作:《南郭先生下岗后》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常态课,没有多媒体的介入,教者希望通过深入地阅读、冷静地分析,使文章的内在道理得以明晰。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通过精读阶段的三读(一读,探讨“滥竽充数”的意思;二读,了解“滥竽充数”的不同结果;三读,理解同样的“滥竽充数”,为什么前后会有极大差别。),逐渐走入了故事的情境,走近了故事的人物,懂得了蕴含在故事中的道理。同时,教学《成语故事》的课堂上更多成语的交流,文言文的引入,都使这节课更具有文学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进一步学习古典文学充满向往和期待。

  附:〔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④以

  数百人。宣王死,涽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① 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② 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③ 廪:粮食仓库。

  ④ 食(sì):供养,拿东西给人吃。

  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张康桥《滥竽充数》岳阳课堂实录 篇5

  执教:江苏省潭阳实验小学  张康桥

  教学理念:1、游戏就是课堂,课堂也是游戏!

  2、建构每个儿童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想写的话;反对齐读,提倡自由读书,读出自己的味道与态度,把书读到脸上!读到心里!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1、(出示课题)学生书空写一写。

  2、师讲解:滥竽充数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寓言故事,你们还学过哪些成语故事?都有什么样的特点?(生反馈)

  3、讲述寓言故事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

  1、生自由读文。

  2、指明读文。将文章原有的一个自然段分成两个自然段来读,并讲明理由。

  3、同桌交流“鼓着腮帮”、“俸禄”二词的意思,理解故事中的“鼓着腮帮”和“俸禄”。

  4、小组讨论:还能将此故事分成几个自然段来读?为什么?(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学生读书时尽量不要齐读,要读出自己独特的味道来。

  5、多媒体出示课文段落,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理解:战国七雄

  师: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说说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1:南郭先生很聪明,因为他本来“紧张、害怕”却要装着不紧张、不害怕。

  生2:我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装腔作势的人。

  生3:是一个混水摸鱼的坏蛋!

  生4:装模作样

  6、师再次指导学生读书

  要求:把书读到脸上、读到心里,读出自己的味道与态度

  7、师:孩子们,你们想对南郭先生说点什么吗?(学生自由反馈)

  生1:我想对南郭先生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自己要有真本事才行。

  生2:我想对南郭先生说,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生3:我首先很佩服他,因为他很聪明;但是我还是要劝他多学点东西。

  生4:我想对南郭先生说,做人要厚道。(师相机指导理解“厚道”一词)

  三、拓展学习

  生用自己的话改编自己心中的《滥竽充数》。

张康桥《滥竽充数》岳阳课堂实录 篇6

  一、习作要求

  以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原文,抓住重点内容,侧重人物心理,展开自由想象,把原文扩写成四百字以上的文章,做到语言通顺、具体生动,题目自拟。

  二、教学方法

  1、学法到写法的迁移。

  2、由说到写,说写结合,连段成。

  三、教学准备

  1、阅读,研读原文。

  2、课件(从上下载的《滥竽充数》故事的动画片。

  六、教学过程

  (一)感知内容情境激趣

  1、教师话语导入:《滥竽充数》是一则流传千年的故事,大家一定很有兴趣再次来回味,谁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者复述课文?学生朗读与复述课文。

  2、看课件《滥竽充数》的故事

  (二)比较赏析领悟方法

  1、讨论动画解说词比较课文内容更为详细的地方?

  2、投影解说词文字:“……当时,有个叫南郭的人,家境贫寒,又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活,壮着胆子冒充吹竽高手,要求参加齐宣王的竽乐队,齐宣王不加考核,就让他参加了竽乐队,从此……”以上片段与原文“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做比较,说说有什么感受?

  3、南郭为什么进竽乐队,以及怎样进的乐队?想象其他可能的起因和成因。(答案体现开放多样性)

  4、讨论南郭进乐队,原文中哪一个动词概括得最确切?

  5、教学:“混”字最为确切,围绕“中心词”“混”字,通过自由想象,把南郭进竽乐队的原因(第一次心理活动)和过程讲述得很明确、丰满了。同学们围绕“滥竽充数”成因——“混”写片段,要求注重心理描写。

  6、课堂独立,然后交流,激励。

  (三)方法迁移,以点及面

  1、师话语导入:找到中心词

  确定扩写点,大家写出了南郭充数的多个原因,请大家以小组展开学习,思考原文中还可以找到哪些类似“混”的中心词,可以作为扩写点?

  2、生小组读文讨论,教师引导。

  3、:“装”字写出了“滥竽充数”的过程,“逃”字,它写出了“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扩写点装逃

  4、说词说句练习。说含有“装”字的词语,结合情境语言“画画”南郭吹竽的形象?

  5、想象合奏时,齐宣王、吹竽者的“众生相”?想象南郭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候,南郭此时的心理?(第二次心理活动)

  6、说词说句练习。围绕“逃”来说几个成语?教师引导,学生描摹南郭逃跑的神情、动作形象,揣摩南郭逃跑的心理?(第三次心理活动)

  7、选择“滥竽充数”的过程——“装”,或者“滥竽充数”的结果——“逃”为题,写一个片段。

  8、交流片段“装”,交流片段“逃”各一、二例。教师学生相机点评。

  (四)升华联接成

  1、再次说说南郭人物的特点,成语“滥竽充数”的寓意。(答案体现开放)

  2、同学对南郭献上几句劝告的忠言?生。过渡语:大家的“警世名言”暂时不作交流,留把它点睛之笔,写在这次习作中。

  师提出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连段成,前后照应全文。

张康桥《滥竽充数》岳阳课堂实录 篇7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上语文课。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想看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动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滥竽充数的故事。

  板书:滥竽充数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目的意思

  结合我们刚才看到的动画片,谁能说说你理解了这个词语中的哪个字?哪个字还不懂?你来说一说。我知道了充数就是凑数的意思。老师告诉你们竽是一种簧管乐器,上面有小孔。谁知道滥是什么意思?看来同学们不知道,那我们就利用手中的字典查一查。谁能说一说?滥是与实际不符,在本课引申为蒙混。谁能把整个词语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你来说一说。不会吹竽还冒充会吹在队伍里凑数。

  三、初读课文

  1.师范读

  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整个词语的意思,那你们想不想走进课文看一看南郭先生到底是怎样滥竽充数的。下面钱同学们把书打开听老师读课文,注意一定要挺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然后圈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

  3.检查生字

  好,同学们都读完了。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识字情况。竽,它是一个形声字,吹竽。出示“腮”和“腔”。谁认识这两个字? “月”字旁加“思”字念“腮”,“腮帮”。“月”字旁加“空”字念“腔”,“口腔”。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部首啊?对,“月”字旁。以前我们也学习过许多“月”字旁的字,知道“月”字旁的字都和人体器官有关,像“肝”、“胆”、“脾”、“胰”、“肾”等,都是“月”字旁。这个字念什么?“混”你是怎么记住它的?三点水加“昆”字念“混”,“蒙混”好,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四、理解课文

  同学们对生字掌握的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想想课文里写了哪几个人物?谁能说一说?有齐宣王、齐湣王、南郭先生。

  板书:齐宣王、齐湣王、南郭先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宣王和齐湣王都爱听吹竽,他们在听吹竽时的方式有所不同,那齐宣王在听吹竽时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找同学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谁能回答,齐宣王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板书:三百人齐吹。从“三百人”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对,人很多。“常常”又怎么理解呢?常常是经常这样,很少改变。齐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他是一个爱讲排场的人,所以我们在读这一段时就要把齐宣王讲排场的气势读出来。谁能试着读一下。正是由于齐宣王爱讲排场,又很少改变听竽方式,才给了南郭先生参加吹竽队的机会。但他根本不会吹竽,他又是怎样蒙混过去的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谁能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南郭先生看到这个机会就请求参加吹竽队,这个机会指的是什么?指的是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吹竽,吹不吹听不出来。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目的是什么呢?因为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谁知道待遇是什么?指钱或金银珠宝。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一幅插图,你能不能看出那个是南郭先生?这个是,为什么呢?因为他鼓着腮帮在那装腔作势。出示重点句子,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同学们把这句话齐读一下。看看这句话里有哪些动词,有“吹”、“鼓”、“捂”、“混”。那鼓着腮帮是什么样的,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下。很好,谁知道“竽眼儿”是什么?竽上面的小孔。“装腔作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故意做样子给别人看。谁能到前边来表演一下南郭先生吹竽时的样子?其他同学给他配上朗读。下面男生齐读一遍,女生齐读一遍,全体齐读一遍,再一次体会一下南郭先生吹竽时的样子,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南郭先生的表现吗?“混”。

  3.学习第一自然段

  但是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他还能不能再混下去了呢?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谁能读一下这一段,好,齐湣王和齐宣王相比有什么不同,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的吹给他听。

  板书:一一吹

  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他该怎么办呢?

  4.学习最好一段

  请同学们齐读一遍,他最后怎么了?偷偷地逃走了。

  板书:逃

  那他为什么要逃走呢?因为齐湣王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而他又根本不会吹竽,所以才逃走的,所以我们在读时应该把这种灰溜溜的感觉读出来。

  五、拓展

  1.此时此刻,你想对南郭先生说点什么?(南郭先生,你不要再骗人了,这样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南郭先生,你还是早点学些真本领吧)

  2.假如南郭先生在逃跑时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说些什么?老师请同学们到前边来表演一下。(哎,南郭,你上哪呀?哎!我得赶紧走,齐湣王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吹给他听,实话告诉你我根本不会吹竽,再不走就没命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六、总结寓意

  这两名同学表演的非常好,同学们想一下,南郭先生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因为他没有真才实学,没有真才实学行不行啊?不行。谁能说说这个寓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板书: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七、想象

  南郭先生逃跑以后,他会怎样呢?

  1.南郭先生从吹竽队走了以后,靠着自己平时积攒的一些钱做起了买卖,赚了很多钱。他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上学,让他能学到真本领。

  2.他回到家后整天好吃懒做,最后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都离他而去了。

  3.南郭先生回家后,请了一位老师教他吹竽,不久他就学会了,又到吹竽队里去学习,并且他还是吹竽队里吹的最好的呢。

  4.南郭先生逃跑后被齐湣王发现,齐湣王很生气,就下令抓捕他。

  八、通读全文

  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下面老师找同学把整篇课文读一遍。

  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我觉得我以后再学习中应该扎扎实实的,我以前在认字时有一个两个字认不下来,我就不认了,我以后不会那样了。)(老师让我们写作文,我写不出来,也不动脑去想,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认真思考。

  九、全课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我们要认真辨别,千万不要上当受骗。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扎扎实实,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学会真本领,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十、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张康桥《滥竽充数》岳阳课堂实录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

  2、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导入:同学们,你能说几个喜欢的成语吗?(学生交流)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其中一些成语还有着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成语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简单说说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2、解释成语。(课件随机出示)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老师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刻道理。(以小组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齐宣王喜欢怎样吹竽?

  齐湣王喜欢怎样吹竽?

  不同喜好

  结果

  说明了什么

  道理?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4、南郭先生就是钻这个空子来参加吹竽队的,当初他看到这个告示会怎么想呢?

  5、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充数的, 而又不被发现?

  出示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6、指导朗读。

  师:正是这样,让南郭先生在齐宣王的乐队里混了一次又一次,但他混得了一时,混得了一世吗?结果怎样?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7、南郭先生听到一个个吹竽的消息时,简直吓呆了,吓得怎样?

  8、谁来说说这个成语故事给你的启示?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列举生活中“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寻找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张康桥《滥竽充数》岳阳课堂实录 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8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

  2、借助拼音,全班齐读。

  (二)、通读全文

  1、请同学们各自放开声音朗读课文。

  2、还想读吗?不想读的同学听别人读,想读的同学请举手,举手的同学请站起来读,其他的同学可以随时加入。

  3、默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

  4、师板书

  (口述: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后来齐湣王继位,他怕败露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三)、精读课文,感知寓言

  1、是什么原因让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呢?

  a、“每逢吹竽……混在队里充数”

  ①、理解“装腔作势”。②、他为什么要装腔作势?又是怎样装腔作势的?

  ③、播放课件。④、咱们也来演一演双簧。⑤、指导朗读。

  b、“讲排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排场?②、指导朗读。③、你想对齐宣王说什么?

  2、指导背诵

  老师这儿有一、二自然段的动画片,只是还未配音,谁愿意为它配音?(既然是配音,就得根据画面变化来朗读,可不能光盯着书本读!)

  3、南郭先生凭着“装腔作势”钻了齐宣王讲排场的空子,混过了一次又一次,下场如何呢?(播放课件)    4、看屏幕,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此时的样子吗?

  5、此时,他会又想些什么呢?    6、指导朗读。

  7、看着这位狼狈而逃的南郭先生,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呢?小组讨论,然后写在黑板上,大声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听。    8、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话?

  9、用屏幕上的句式说一说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尽量用上黑板上用得好的词句。

  10、《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在我们的生活中用途广泛,看看屏幕上的句子,你会使用今天你们刚学到的成语吗?

  11、南郭先生就这样偷偷地逃走了,他逃走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续编这个故事。可以讲故事,可以画连环画,可以表演。

  六、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混           逃

  (学生板书)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充数)

张康桥《滥竽充数》岳阳课堂实录 篇10

  之一

  作者:南安市洪濑中心小学 陈秋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听竽者 喜欢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结果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教师适机指导朗读。

  4、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真才实学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课后延伸。

  1、师:这会我可为南郭先生担心起来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题目:南郭先生下岗后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听。

  3、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告诉大家。

张康桥《滥竽充数》岳阳课堂实录 篇11

  寓言是一种短小简炼但又寓意深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篇幅短小,语言通俗,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滥竽充数》就是一则寓言故事,告诉大家: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课堂练笔,以想象为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伊始我以《滥竽充数》的动画资料入手,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大胆的对这则寓言故事进行质疑问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并寻找文中创新点,让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不失时机地进行课堂练笔,从而加深对寓意的理解。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性练笔,训练他们的想象力。

  (一)以想象为点,进行课堂练笔

  本文内容虽短,但如能仔细去推敲,就能发现文中有许多处细节余味无穷,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我根据教材设计了四个环节让学生去想象,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舒展个性。

  想象一:南郭先生是如何在吹竽队里充数的?

  学生根据书中的描写想象南郭先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吹竽的样子,并进行表演。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主要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主人公的深入了解。

  想象二:当南郭先生知道齐闵王听竽的特点后,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这一环节的想象主要是针对人物心理活动和动作的描述,让学生通过

  文中的内容,从不同角度来揣摩南郭先生当时的心理,引导学生对寓言寓意的理解。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欺骗是不行的。

  (二)从故事的结局入手,进行课外延伸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学完这篇文章,学生们的心中对南郭先生这种不学无术、招摇撞骗深感厌恶。南郭先生是韩非子创造的一个艺术形象,当南郭先生逃离皇宫后,他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他的命运又会是如何呢?我请同学们以《南郭先生下岗后》为题,写一篇短文。这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对全文的一个延续,也是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所说或所写的素材非常广泛,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创作的欲望。

  现在语文教学中课堂练笔日益受重视,这也是阅读教学改革的必然,它所强调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等正代表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教师如能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把握好课堂练笔时机,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一定能开辟课堂练笔的新天地!

张康桥《滥竽充数》岳阳课堂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是*不住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成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谁能随口说出几个?

  学生说后教师叙述(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有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2.读题:成语故事三则 就是什么?成语故事三个,成语故事三篇

  3.谁能来读读这三则成语故事的题目?

  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其中的第二则: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请同学们回到课本中,快速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说的是滥竽充数的意思。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齐读句子。

  你能结合这个句子来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吗?

  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竽”

  滥竽:吹不成调的竽。(结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说)

  充数:凑数。

  说整个词的意思。

  三、理解课文

  师口述出示的句子,板书:混

  1.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

  让学生谈:(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现?

  打听情况: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感到有机可乘 (外部环境)

  跟随别人一起 蒙混进去 可谈谈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 (本人心术不正)

  (2)混的情况: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学生做做样子,用词来形容:装模作样 装腔作势

  还会有什么表现?

  (3)混的结果: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理解: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时间很长,

  2.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和别人拿一样多俸禄的南郭先生当时肯定很 ,你能用这种语气读好这一部分吗?

  3.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请读读下文,用一个字来说说?(生读、交流后板书“逃”)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这样幸福吗?他最后怎样?(板书“逃”))

  对于这个“逃”,读了文章,你有话要说吗?

  (1)逃的原因: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外部环境不适合“混”了)

  其他人为何没“逃”呢?

  (2)想象逃之前会有些什么表现?会想些什么?

  4.“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导行为

  1.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指名说

  生活中:假冒违劣商品 害人还影响声誉

  校园里: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害人又害已

  师说明:一个学生不好影响的是他自己和一个班级,一个班级不好影响的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不好影响的是整个教育和社会的声誉,社会不好影响的是整个国家。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那么我们应怎样做?

  3.理解“滥竽充数”的另一种用法

  出示句子:李强擅长打乒乓球,当大家推选他参加区乒乓球队时,他说:“我只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表示自谦)

  五、齐读课文

  过渡: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受到了启发教育,南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齐来读好这则故事,我想这一回再也不会有滥竽充数的人了。

  六、拓展延伸

  师:结合我们这堂课,你能让滥竽充数这则故事的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吗?

  扩写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让故事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