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草房子》这本书,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2、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3、通过部分事例,让学生对桑桑这一故事主角有初步的认识,并对他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主人公——桑桑,并对他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由对桑桑命运的关注而产生阅读《草房子》一书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草房子》书、印发《草房子》片段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有人说,童年像一首诗,纯净、甜美;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我说,童年是一支歌谣,天真、童趣。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童谣。
2、课件出示:
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煮粥,
爸爸睡在摇篮里,没有奶吃向我哭,
记得外公娶外婆,我在轿前放爆竹。
①谁来读一读?听了这首童谣,你有什么感受?
②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读。这首有趣的童谣是老师从一个小男孩那儿学来的,他叫桑桑。你们知道他出自哪?
2、根据回答,板书“草房子”
你想象中的草房子会是什么样子的?
3、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看看几十年前北方油麻地的草房子,看看那里的草房子会是怎样的。
出示: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很宽敞。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
①指名学生配乐朗读。
②这样的草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看图)在这美丽的草房子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人,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草房子。
二、介绍读新书方法,了解故事梗概。
1、当我们要读一本新书时,你会先看这本书的哪些部分呢?(封面、内容提要和目录)
2、看封面。课件出示《草房子》的封面。
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
①曹文轩
②出示文字: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在这桑桑和他的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将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草房子……
3、翻开封面,想较快了解这本书讲了什么,可以怎么做?
看提要。
课件出示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
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了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学生快速浏览内容提要,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4、看目录。通过看目录,我们可以把书读薄了。
(1)课件出示目录:
第一章 秃鹤
第二章 纸月
第三章 白雀(一)
第四章 艾地
第五章 红门(一)
第六章 细马
第七章 白雀(二)
第八章 红门(二)
第九章 药寮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目录,了解这本书有哪些故事。
(3)这本书的目录非常有意思,都是采用人名或地名为目录。猜一猜,哪些是用人名命名的?
(4)展示书中的几幅人物插图,猜猜,那个光头的男孩叫什么?根据老师的提示再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纸月,一个温柔、乖巧而且学习成绩很好的女孩子。
秃鹤,他原名陆鹤,因为是个秃子,被同学们称为秃鹤。
桑桑,一个调皮有很勇敢地男孩。
杜小康,油麻地最英俊的男孩,经历了家门的败落,又坚强扛起家庭重担,也被成为油麻地将来最有出息的孩子。
师:油麻地因为有了他们,而上演了一幕幕有声有色、耐人寻味的悲喜剧。
三、认识两个人物
(一)认识“秃鹤”
1、交流关于 “秃鹤”的故事。
(1)知道为什么人们喊陆鹤叫秃鹤吗?
(2)书中有段文字把秃鹤的脑袋写绝了。
(3)课件出示: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
带着想象去读,一个活生生的秃鹤会站在你面前。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4)这样的一颗脑袋会给秃鹤带来什么呢?
师:这一切给秃鹤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他不断用自己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尊严。
(5)后来书中出现这样一句话。(出示: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师:知道这个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是谁吗?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就在书中。
(一)认识“桑桑”
(1)师:书中第一主人公叫桑桑,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让我们快速浏览关于桑桑的两个片断。想想每个片段写了桑桑做的什么事?结果又怎样?
材料一:
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的。桑桑想到了自己有个好住处,而他的鸽子却没有——他的许多鸽子还只能钻墙洞过夜或孵小鸽子,他心里就起了怜悯,决心要改善鸽子们的住处。当那天父亲与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他们几个,将家中的碗柜里的碗碟之类的东西统统收拾出来扔在墙角里,然后将这个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像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让阿恕与朱小鼓他们一起动手,用锯子与斧头对它大加改造。四条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那碗柜本有四层,但每一层都大而无当。桑桑就让阿恕从家里偷来几块板子,将每一层分成了三档。桑桑算了一下,一层三户“人家”,四层共能安排十二户“人家”,觉得自己为鸽子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心里觉得很高尚,自己被自己感动了。当太阳落下,霞光染红草房子时,这个大鸽笼已在他和阿恕他们的数次努力之后,稳稳地挂在了墙上。晚上,母亲望着一个残废的碗柜,高高地挂在西墙上成了鸽子们的新家时,将桑桑拖到家中,关起门来一顿结结实实的揍。
材料二:
桑桑不长记性,仅仅相隔十几天,他又旧病复发。那天,他在河边玩耍,见有渔船在河上用网打鱼,每一网都能打出鱼虾来,就在心里希望自己也有一张网。但家里却并无一张网。桑桑心里痒痒的,觉得自己非有一张网不可。他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一眼看到了支在父母大床上的蚊帐。这明明是蚊帐,但在桑桑的眼中,它却分明是一张很不错的网。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然后找来一把剪子,三下五除二地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网,然后又叫来阿恕他们,用竹竿做成网架,撑了一条放鸭的小船,到河上打鱼去了。河两岸的人都到河边上来看,问:“桑桑,那网是用什么做成的?”桑桑回答:“用蚊帐。”桑桑心里想:我不用蚊帐又能用什么呢?两岸的人都乐。女教师温幼菊担忧地说:“桑桑,你又要挨打了。”桑桑突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在两岸那么多有趣的目光注视下,他却还是很兴奋地沉浸在打鱼的快乐与冲动里。中午,母亲见到竹篮里有两三斤鱼虾,问:“哪来的鱼虾?”桑桑说:“是我打的。”“你打的?”“我打的。”“你用什么打的?”“我就这么打的呗。”母亲忙着要做饭,没心思去仔细考查。中午,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着鱼虾,吃着吃着,母亲又起了疑心:“桑桑,你用什么打来的鱼虾?”桑桑借着嘴里正吃着一只大红虾,故意吱吱唔唔地说不清。但母亲放下筷子不吃,等他将那只虾吃完了,又问:“到底用什么打来的鱼虾?”桑桑一手托着饭碗,一手抓着筷子,想离开桌子,但母亲用不可违抗的口气说:“你先别走。你说,你用什么打的鱼虾?”桑桑退到了墙角里。小妹妹柳柳坐在椅子上,一边有滋有味地嚼着虾,一边高兴地不住地摆动着双腿,一边朝桑桑看着:“哥哥用网打的鱼。”母亲问:“他哪来的网?”柳柳说:“用蚊帐做的呗。”母亲放下手中的碗筷,走到房间里去。过不多一会,母亲又走了出来,对着拔腿已跑的桑桑的后背骂了一声。但母亲并没有追打。晚上,桑桑回来后,母亲也没有打他。母亲对他的惩罚是:将他的蚊帐摘掉了。而摘掉蚊帐的结果是:他被蚊子叮得浑身上下到处是红包,左眼红肿得发亮。
(2)交流:桑桑分别做了什么?换回的是什么?
(3)读这些故事时,如果你在头脑中放电影,你会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4)炎热的夏天到了,我们看桑桑又做了什么?(出示桑桑大热天里穿棉衣戴棉帽的图片) 师描述,他穿着爸爸的厚棉袄,手拿着风车,嘴里喊着这首童谣,吸引了一大群孩子的注意力。让我们一起喊着桑桑喊着的歌谣,想象桑桑当时的样子。
(5)看完了三个片段,你觉得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
(6)在六年级时,可爱的桑桑却长成了这个模样。
出示:桑桑清瘦得出奇:两条腿细得麻秆一般,胸脯上是一根根分明的肋骨,眼窝深深,眼睛大得怕人。
a自由读,想象桑桑的样子。
b交流: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桑桑?
(7)活泼可爱的桑桑怎么会变成这样呢?老师读到这一部分时,心里有一种浓浓的哀伤,还有一份深深地担忧,但奇怪的是还有一种淡淡的、暖暖的温馨。那最后等待桑桑的是可怕的死亡,还是病痛之后的重生呢?
四、结束语
在书的封底上有这样一句话,出示:
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曹文轩
哪一个字跳入了你的眼睛?
老师读了这本书,被书中永恒的人性之美感动了,被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爱感动了。我们只有走进《草房子》的时候才会发现书中更多的美,让我们带着感动去读《草房子》,与油麻地的孩子们一同享受成长,这将会是你最美的收获!
五、推荐作品:
桑桑和小伙伴们在《草房子》里等着你们呢!曹文轩叔叔的纯美小说系列中还有很多精彩的作品,每一部都能震撼我们的心灵,它们也等着你们去阅读呢!
课件出示推荐书目:《野风车》、《青铜葵花》、《红瓦黑瓦》、《山羊不吃天堂草》、《没有角的牛》、《古老的围墙》、《根鸟》等等。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段话:《等你》
等你
带着渴望,
带着梦想,
带着追寻,
走到书里来。
这里有世间最迷人的景致,
这里有人间最动人的情感,
这里有最好的朋友,
在书中等你。
【板书】
《草房子》
阅读方法 秃鹤 桑桑
看封面 读文字 敢想敢做
︳ ︳
看目录 想画面 异想天开
︳ ︳
读提要 悟感受 善良勇敢
《草房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设计理念】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认为:阅读是读者个性化和社会化行为统一的过程。所谓“缘文会友”不单指与作者会友,还指与其他读者会友。开展“班级读书会”,通过学生群体间的“合作性阅读”来达到阅读学习共同的目标指向,明确的阅读分工和互补的阅读心得交流这样一个状态,才能真正落实“缘文会友”的理念。欲将在读书课中渗透对学生的美育和德育内容,使孩子们有更深层的收获。
【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对生命的诠释。
【教学准备】
1、学生阅读《草房子》,完成小作文。
2、以书友队为单位设计共同讨论的话题,再由老师进行综合。
3、每个书友队选择书中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完成一段文字描述。
4、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猜猜看”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一起细细地品读了一本好书——《草房子》。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座诗情画意的草房子!(配乐朗诵)
师:此时,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草房子。(出示课件:“猜猜看”)首先请3个书友队派代表选出书中一些精彩的关于少年儿童形象的文字描述,让大家一起来猜猜看他读的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谁。
【如何让孩子们尽快地进入谈话交流的氛围之中显得尤为重要。其实这个游戏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尽快进入谈话的情境中来,激发孩子们交流对话的欲望。】
二、“心心相印“(人物篇)
1、在这座美丽的草房子里,生活着一批可爱的人。说说你认识了谁?
2、你最喜欢他们中的哪一位呢?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桑桑
(1) 举例说说桑桑的调皮捣蛋、异想天开。
(2) 交流到“桑桑夏天穿棉衣”这一部分时,随机引导学生再次重温这个画面。
(3) 有没有从他的身上找到你自己的影子?是怎样的?来说说!其他同学呢?你们是不是在他的身上也看到了我们班某位同学的身影呢?
(4) 桑桑很调皮又贪玩,可是他却赢得了油麻地人及我们所有人的喜爱,这又是为什么呢?
(善良、热心、有爱心、仗义、坚强……)
(5) 龙老师想推荐两段话请大家再来读一读。
1、272页:桑桑坚持上学,并背起纸月送给他的书包。他想远方的纸月会看到他背这个书包上学的。他记着母亲转述给他的纸月的话——“很多年很多年”。他在心里暗暗争取着,绝不让纸月失望。
2.274页:桑桑的药奇苦。那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但是当他在椅子上坐定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丝恐怖感。他望者那碗棕色的苦药,耳畔响着的是温幼菊的那首无词歌。此时此刻,他把喝药看成了一件悲壮而优美的事情。
自己读读这两段话,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杜小康
(1) 很多同学喜欢杜小康,但是龙老师觉得好象用“喜欢”一词来表达我们对杜小康的情感还不够,我已经深深地被他感动,他让我钦佩!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坚强)
(2) 快速的浏览小说中〈〈红门二〉〉这个章节,找出最让你震撼的画面。
(3) 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最让你感动的画面,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4) 重点交流“杜小康在学校门口摆摊”的画面。 p242页
a. 学生自由谈感受。
b. 小结:是的,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已经够让大家钦佩,我想一个人最可怕的敌人是自己,而杜小康战胜了自己。
秃鹤
(1) 有没有人喜欢最被大家瞧不起的秃鹤?文中有一段把秃鹤的外貌描写得特别传神的话,谁带我们去读读?
(2) 指描写秃鹤外貌的一段话:
读完教师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的眼前是不是立刻显出了这么一个地地道道的光头形象呢?看我们的大文学家曹文轩的语言是多么的幽默诙谐啊!
(3)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顶着这么一颗打了蜡一般亮的光头确实挺让人接受不了的。但是在第一章最后一句话是这么写的:“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海,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联系前面的内容谈自己对秃鹤的认识)
(4) 是的,尽管一开始秃鹤在这个集体里面没有任何的温暖,很多人都在嘲笑他,把他当做一个玩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用自己的一份特长,为油麻地小学争得了荣誉!最后,让大家都接受了他。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战胜自我的勇者,就是一个最英俊的少年。来,一起读这句话。(配乐朗读)
【孩子们任由自己的思绪在书页中徜徉。阅读使孩子们的心变得沉静、柔软,他们无拘无束地与书中的人物、阅读的同伴进行着“心心相印”的交流。细细聆听,你会发现,这些针对书中人物进行的闲聊,让孩子们的思想在激荡、在碰撞,一个互补的阅读交流状态就在这不经意的“说来听听”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不但加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三、“真情告白”(感悟篇)
1、刚才我们每一个人都和书中的人物有了心心相印的对话,同学们都有了心心相印的交流。我记得有同学在小作文本上这样写道:读了这本书,我似乎也和这些同学一样,一同成长,一同成熟。我想读完这本书以后,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感悟,对你今后的道路、对你们现在有着一些启示。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真情告白”(出示)谈一谈,你读了这本书以后,对你最大的感悟和启发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感悟。
3、学生把自己的感悟浓缩成一句话写下来。
师:现在请你把自己的感悟浓缩成一句话写下来。
4、学生交流自己的人生格言。
师:请4个同学上台来展示。
【读了一本书,孩子们觉得自己也似乎与书中的人物一样,一同成长,一同成熟。他们流露出了对人物不平凡的经历背后的诸多人生感悟,因而完全沉浸在曹文轩所营造的温馨的精神殿堂中。如此丰厚的人生感悟,也许是一个人用一生也无法体验得到的,但是我们的孩子却能在阅读中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一本有形的书,却创造出无限大的阅读时空,这不得不说——最是书香能致远。】
四、精彩回放(朗读篇)
1、大家的感悟是非常多的。我想我们每一个人还沉浸在《草房子》为我们营造的这个温馨的村庄里呢!这本书中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曹文轩为我们描述了很多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而且描写得非常细腻,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三个版块:“精彩回放”(出示)在这么多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段落里面,把你认为最精彩的,读给我们听听。
2、学生自由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和着音乐读给大家听,并适时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配乐)
【在美美的音乐所烘托出的是幽怨的又是倔强的、是温情的又是充满希冀的氛围中,孩子们将书中大段的人物心理描写进行了“精彩回放”。我和大家一一回味着人物的心路历程,心也随之激动着、感动着……】
五、“推而广之”(推介篇)
1、师:我想,此刻我们已经全身进地、完完全全地沉浸在了曹文轩的〈〈草房子〉〉里了,因为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东西太多太多。同学们回去之后,可以再细细地去读这本书,再一次的阅读说不定还会给你带来更多、更深的感受。同学们,好书如美酒,是越品越醇,越品越香的,让我们从这座〈〈草房子〉〉开始真正进行的阅读旅途。
2、推荐曹文轩的其他作品
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除了〈〈草房子〉〉以外,还有〈〈青铜葵花〉〉〈〈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黑瓦〉〉等,让我们一起徜徉在麦场主曹文轩的麦田里,感受他的清新与纯美把!(出示课件)
【让成人了解孩子,让孩子学会感动。这就是我们向别人推介的初衷。】
教学反思:
《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她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曹文轩以优美的文笔,写了离我们已远去的小学生活,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并不简单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未必经历过,但无疑我们都能体悟得到,那种发生在还未长大却向往长大的少男少女之间的纯真故事,有许多茫然,但也是必然。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经历,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悲怆,残疾少年秃鹤对尊严的坚守等等,在这所其实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扑朔迷离地上演,给人撼人心魄之感,有时甚至催人泪下。
学生们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朗读,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正是因为在美的环境的熏陶中自然生成的,美美的语句、亮丽的图片、动听的音效,使整个课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 推荐阅读:
- 草房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