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拓展三》教案

2023-08-18

《回顾,拓展三》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把自己喜爱的科普读物带来与同学共享。

  教学重点:

  用表格式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在课外阅读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二、阅读交流要求

  1.交流自己通过阅读说明性文章增长的见识。

  2.用单元小结列表的方式,总结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进行交流。

  三、回忆课内外阅读过的说明文。

  四、汇报、填表

  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你学会了写什么?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些有关说明文的文章,继续体会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一、学习日积月累《四时之风》

  1.通过读日积月累有关句子解决生字词,方法:

  (1)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2)讲解这首诗的格式特点。

  四句为一节,全诗共四节,中间空开为一节的标志。

  (3)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4)指名读,正音。

  (5)全班齐读。

  2.理解诗意

  (1)小组讨论。

  (2)汇报。

  3.指导感情朗读

  4.指导背诵

  二、推荐科普名著

  1.师简谈《森林报》。

  2.师推荐其他科普读物。

  3.课堂分小组阅读科普读物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四时之风》。

  2.阅读科普名著。

  七、小结

  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回顾,拓展三》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回顾本组课文,找出其中的重点语句进行交流,以及从中受到教育。

  (2)回顾其他方面的学习收获。

  (3)读背名言、谚语,引导学生做一个坚强、努力的生活有心人。

  (4)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摘抄、读背、交流几个步骤交流学习所得。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这些名言中蕴含的哲理。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从成语故事中得到的体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重难点:

  1.读背名言、谚语

  2. 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课题

  在生活中有时一件小事、一幅漫画、一次活动、一张照片、甚至一句话都会使人获得启示。本组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篇课文都通过一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讲出了作者受到的启发。这些句子给我们的生活又带来了哪些启示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

  二、明确交流要求

  1. 阅读交流平台,谈谈要求。

  2. 和同学交流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到的类似语句。

  三、 回顾课文,选择供交流的课文,分组交流。

  1. 选择一篇印象深或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要内容以及所得到的启示。

  2. 按所选课不同,分小组交流。

  3. 各自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交流重点词句给自己的启示。

  4. 联系生活实际,再次谈体会。

  四、 布置作业:

  摘抄重点句段,并写写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第二课时

  一、 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初读这些名言警句,注意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1)指名读,及时正音,再自由读。

  (2)了解这些名言警句的含义。

  (3)小组比赛读,说说发现了什么?

  2. 练读

  学生熟练的朗读名言警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3.背诵

  三、学习成语故事

  1.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3.了解寓意。

  4.作业。

  背诵名言警句;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四、 小结

《回顾,拓展三》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积累谚语。

  3、推荐课外读物。

  【课前准备】

  1、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

  2、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争辩”运用过的。

  3、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书目,安排同学提前了解相关书籍,给自身喜欢的书籍写一段广告词、一份推荐书或简介。

  【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1、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进行一场知识大比拼!

  怎么比拼呢?请浏览一下课本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局部内容。

  2、教师宣布比拼方式与方法。积累警句多的为“收藏家”,朗诵用情的为“朗诵家”,理由说得充沛的为“演说家”。

  二、课堂比拼

  1、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断:

  讨论分享程序:朗读精彩片断→分析精彩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分享精彩片断一──环境描写。

  ⑴ 指名读来自课文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⑵ 同学自告奋勇读来自课外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再评价、补充。

  ⑶ 再推荐一名同学读自身习作中的精彩片断→自我剖析→说明分享理由。

  同学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教师小结:同学们不只能用心用情地读,能充沛地表达自身的分享理由,还能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真是厉害!希望各位继续努力,各显神通,争取成为班级中真正的收藏家、朗诵家、演讲家。预祝本次大比拼,人人有所得!

  同桌分享自身收集的环境描写的精彩片断。

  2、分享精彩片断二──心理活动描写:

  ⑴ 组内分享,注意倾听与评判。

  ⑵ 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班级分享,教师积极参与各小组,搜索“最佳分享者”。

  ⑶ 几名同学向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⑷ 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关注同学的倾听习惯、评价措辞、补充的方法。

  民主评选第一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并用热烈掌声表示祝贺与鼓励。教师示例:

  ①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侧面烘托出桑娜对家人的热爱。)

  ②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身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标明桑娜非常善良,宁愿自身吃苦也要协助他人的品质。)

  ③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表示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时那种兴奋的心情,暗示“我”对拉好琴充溢了信心。)

  3、比拼二:读悟警句:

  ⑴ 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朗读成诵:

  ① 同学自选日积月累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向全班作深入浅出的解释,如同学都举手表示懂了,此生即为本轮演讲家的竞争对手。

  ②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根据同学实际,难理解的名句进行趣味性操练:同桌互说。

  ③ 至少背诵5句中的2句,指名背诵胜利者为本轮朗诵家竞争的实力派选手。

  “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轻易向他人许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假如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意思是不真诚就不能打动他人。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一起遵循的准则;真诚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意思是答应给他人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与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

  ⑵ 朗读课外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① 小组长负责:

  比比本小组谁收集的名言警句最多,并记录姓名、条数报学习委员,由班长宣布本轮的收藏家,宣布前请老师鉴定。

  ② 同桌互谈自身收集的名言警句,向小组长推荐优秀者。

  ③ 小组长负责:竞选本组最佳名言警句朗诵家。

  ④ 各小组最佳朗诵家竞选班级朗诵家,朗诵前由小组长说明推荐理由。

  ⑤ 全班参与评选。

  ⑶ 民主选举第二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

  4、比拼三:推荐优秀书籍:

  ⑴ 自由朗读“课外书屋”中对《绿山墙的安妮》一书的介绍。

  ⑵ 通过谈话提问,了解同学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对文中提和的《根鸟》、《窗边的小豆豆》、《小海蒂》的熟知程度。

  ⑶ 知识大比拼──课外书屋中,你认为哪本书最值得推荐?我们来发扮演说,说出你的理由。看谁勇敢;看谁最幽默;看谁的书最有吸引力;看谁的书最值得看!

  ① 发扮演说要有称谓,有开场白,有结束语;还要注意声音响亮,富有感情;态度自然大方。

  老师传授秘诀:设置悬念;用自身的话讲而不是读。

  ② 自练。

  ③ 自荐,上台推荐书籍。

  ④ 同学举手上台挑战擂主。

  ⑤ 评价两位选手,确定新擂主。

  ⑥ 鼓励同学挑战新擂主,再作分析与评价。

  ⑦ 根据小组交流,推荐新的挑战者,发生新擂主。

  ⑧ 推荐本轮演讲家、收藏家、朗诵家候选人名单。

  ⑨ 对当选者表示祝贺。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回顾,拓展三》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

  教学过程

  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的尽可能都填上.)

  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除了课文中的,在其他的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你还能找到吗?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你还发现什么好方法了吗?试着填一填.

  说明的方法

  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除了用表格的方式小结单元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日积月累

  读读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

  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和你的同桌说说.

  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课外书屋

  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

《回顾,拓展三》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积累谚语。

  3、推荐课外读物。

  【课前准备】

  1、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

  2、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争辩”运用过的。

  3、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书目,安排同学提前了解相关书籍,给自身喜欢的书籍写一段广告词、一份推荐书或简介。

  【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1、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进行一场知识大比拼!

  怎么比拼呢?请浏览一下课本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局部内容。

  2、教师宣布比拼方式与方法。积累警句多的为“收藏家”,朗诵用情的为“朗诵家”,理由说得充沛的为“演说家”。

  二、课堂比拼

  1、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断:

  讨论分享程序:朗读精彩片断→分析精彩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分享精彩片断一──环境描写。

  ⑴指名读来自课文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⑵同学自告奋勇读来自课外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其他同学再评价、补充。

  ⑶再推荐一名同学读自身习作中的精彩片断→自我剖析→说明分享理由。

  同学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教师小结:同学们不只能用心用情地读,能充沛地表达自身的分享理由,还能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真是厉害!希望各位继续努力,各显神通,争取成为班级中真正的收藏家、朗诵家、演讲家。预祝本次大比拼,人人有所得!

  同桌分享自身收集的环境描写的精彩片断。

  2、分享精彩片断二──心理活动描写:

  ⑴组内分享,注意倾听与评判。

  ⑵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班级分享,教师积极参与各小组,搜索“最佳分享者”。

  ⑶几名同学向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⑷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关注同学的倾听习惯、评价措辞、补充的方法。

  民主评选第一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并用热烈掌声表示祝贺与鼓励。教师示例:

  ①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侧面烘托出桑娜对家人的热爱。)

  ②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身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标明桑娜非常善良,宁愿自身吃苦也要协助他人的品质。)

  ③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表示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时那种兴奋的心情,暗示“我”对拉好琴充溢了信心。)

  3、比拼二:读悟警句:

  ⑴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朗读成诵:

  ①同学自选日积月累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向全班作深入浅出的解释,如同学都举手表示懂了,此生即为本轮演讲家的竞争对手。

  ②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根据同学实际,难理解的名句进行趣味性操练:同桌互说。

  ③至少背诵5句中的2句,指名背诵胜利者为本轮朗诵家竞争的实力派选手。

  “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轻易向他人许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假如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意思是不真诚就不能打动他人。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一起遵循的准则;真诚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意思是答应给他人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与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

  ⑵朗读课外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①小组长负责:

  比比本小组谁收集的名言警句最多,并记录姓名、条数报学习委员,由班长宣布本轮的收藏家,宣布前请老师鉴定。

  ②同桌互谈自身收集的名言警句,向小组长推荐优秀者。

  ③小组长负责:竞选本组最佳名言警句朗诵家。

  ④各小组最佳朗诵家竞选班级朗诵家,朗诵前由小组长说明推荐理由。

  ⑤全班参与评选。

  ⑶民主选举第二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

  4、比拼三:推荐优秀书籍:

  ⑴自由朗读“课外书屋”中对《绿山墙的安妮》一书的介绍。

  ⑵通过谈话提问,了解同学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对文中提和的《根鸟》、《窗边的小豆豆》、《小海蒂》的熟知程度。

  ⑶知识大比拼──课外书屋中,你认为哪本书最值得推荐?我们来发扮演说,说出你的理由。看谁勇敢;看谁最幽默;看谁的书最有吸引力;看谁的书最值得看!

  ①发扮演说要有称谓,有开场白,有结束语;还要注意声音响亮,富有感情;态度自然大方。

  老师传授秘诀:设置悬念;用自身的话讲而不是读。

  ②自练。

  ③自荐,上台推荐书籍。

  ④同学举手上台挑战擂主。

  ⑤ 评价两位选手,确定新擂主。

  ⑥鼓励同学挑战新擂主,再作分析与评价。

  ⑦根据小组交流,推荐新的挑战者,发生新擂主。

  ⑧推荐本轮演讲家、收藏家、朗诵家候选人名单。

  ⑨对当选者表示祝贺。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拓展链接】

  《根鸟》是著名作家、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继《草房子》、《红瓦》以后新近推出的一部长篇。一个名叫根鸟的少年从神秘的白鹰脚上绑着的布条得知某个女孩掉入峡谷的消息,又受到梦的指引看见了那个“静静地开满了百合花的峡谷”和“清纯如水,独立在银杏树下待救的女孩”紫烟。萌动的心再也抑制不住诱惑,十四岁的少年毅然分别了父亲和家乡,带着陌生的向往,踏上了寻梦的旅途。一路上,他见识了各种各样善恶不同的人,经历了种种快乐幸福或是难堪痛苦的事情,不知不觉地,少年在实际与梦幻的交织错位中生长起来。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保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小朋友,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只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回顾,拓展三》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交流学了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和感受,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同别人交流。

  2、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3、启发学生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形式多样的语文交流每天都在进行。精炼得当的语言,机智巧妙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语言,各具特点。本组课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呢?为什么?

  2、自由组合,各小组畅所欲言。

  3、集体交流心得:

  我们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把话说得简练,得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别人沟通。

  4、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

  5、阅读《请客》,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对联,说说读“回文联”“数字联”“叠字联”“顶针联”时的发现。

  2、阅读资料《对联》。

  3、学生自由交流,欣赏平时积累的对联。

  4、教师补充:

  雪映梅花梅映雪

  莺宜柳絮柳宜莺

  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

  花甲重开 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 内多一个春秋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三、展示台

  1、组织一次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特长的班会。

  2、让学生自由讨论班会的形式,老师适时加以补充。

  3、形式尽量多样,相声,快板,演讲,讲故事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四、师生共同总结

《回顾,拓展三》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①学习用列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②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的尽可能填上。)

  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除了课文中的,在其他的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你还能找到吗?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你还发现什么好方法了吗?/soft/试着填一填。

  说明的方法

  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除了用表格的方式小结单元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article/

  二、日积月累

  ①读读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

  ②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面面?和你的同桌说说。

  ③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三、课外书屋

  ①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②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

  ③建立一个科普读物图书角,把自己喜欢的科普读物与同学交流。

《回顾,拓展三》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

  a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 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回顾,拓展三》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填写表格、交流感受中,总结、巩固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

  2.自读《四时之风》,大概知道诗句的意思,了解四时之风的各自特点,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3.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阅读、积累、运用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去神奇的宫殿探秘,如何?(播放神奇宫殿的多媒体画面)我们先来做一下准备吧!

  二、补充能量——教学“交流平台”

  1.导言: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对说明文这一文体进行了初步的学习,懂得要把一个事物说得清晰、明白,就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当安排说明顺序及正确使用说明方法。我想先向同学们了解一下,有哪些常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今天,我们来一个竞赛,看看哪一个组的同学学得最扎实,用得最灵活。

  2.出示竞赛规则:(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活动。(2)从所给段落中找出说明的方法。共设三大板块,其中第一、二板块为抢答题,第三板块为必答题,必答题以抽签的形式决定题号或顺序。(3)每答对一题得10分,按总分高低评出前三名,给予奖励。(4)要积极抢答,对别组的答案给予正确补充的,亦可适当加分。

  3.比赛过程。(1)准备:自由读一读“交流平台”,明确练习要求。简要复习本组课文,填写书上的表格。(2)比赛开始,出示竞赛题目:

  第一板块:①你读过哪些说明性文章?至少说出六篇。②从这些文章中,你学到了哪些说明方法?③给不同的说明方法各举出一个例子。④你觉得用上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第二板块:读下面的句子,说出每个句子用上了哪些说明方法。①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还显得很宽敞。②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③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④人脑的形状很像一个核桃仁,它拥有大约一百亿个神经细胞,与银河系中星星的数目大致相同。脑的平均重量男子为1380克,女子为1250克……占据全脑的70%,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第三板块:按要求口头进行说明,字数不得超过100字。①下定义(衣服);②举例子(可以照影子的);③打比方(书);④作诠释(水中筷子变弯);⑤列数字(粉笔盒);⑥作比较(铅笔与水笔);⑦分类别(鞋子)。

  4.统计分数,奖励获得前三名的小组并小结。

  三、快乐出发——教学“日积月累”    ’

  1.激趣导人。

  积蓄了力量,我们就快乐出发吧。对了,沿途还有别样的景致让我们去欣赏呢,可要记住哦。(点击课件,播放《快乐老家》旋律,并出示课本中的《四时之风》内容。)

  2.学习诗句。

  (1)开放性理解语言。

  ①轻声读诗句,尤其要注意“煦”“裾”“熏”“飕”“斋”等字的读音。

  ②你喜欢这些诗句吗?为什么?请你们把这些诗句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同桌互评互赏。

  ③选取其中一首,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④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有味道。

  (2)自主性积累语言。

  师:这么好、这么美的诗句,想想看,怎样才能背得快、记得牢?

  生:这里的每一首诗的诗句都是一幅画面,我想用一边想象一边背诗的方法来记。

  生:我发现这四首诗中,第一句的前两个字分别写的是“春风”“夏风”“秋风”“冬风”,记住这些规律就好背多了。

  生:我发现每首诗里都写了表现不同季节特征的景物或内容。如第一首写了“解冻”和“耕种”;第二首写了“池塘”“荷香”;第三首写了“秋雨”和“落叶”;第四首写了“掩窗”和“鸟雀潜藏”。记住了这些内容,背起来就容易多了。

  生:我们想两个人一组,互相接背,在游戏中背,这既好玩,又记得快。

  师:那就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吧。

  师:你们还学过哪些描写四季风的词语或诗句?试着写出来,看谁写得多。(指名上台书写)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和诗词吧。

  (3)创造性运用语言。

  师:刚才读了也背了这些诗句,你们能用不同的形式,把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和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吗?

  生:我想像播音员一样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

  生:我想把它们编成一个童话故事。

  生:我想选一首诗改写成一篇小散文。

  生:我想把它画成两幅图,给课文做插图。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妙。

  想法一样的同学可以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共同合作,相互交流,遇到什么疑难可以请老师帮忙。

  四、精彩十分——教学“课外书屋”

  1.导语过渡。

  一路上,我们欣赏了《四季之风》,现在,神奇宫殿终于到了!(出现多媒体动画片)它神奇在哪里呢?同学们还是自己去体验一番吧1

  2.布置阅读文章。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故事发生,森林王国里同样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发生。这里有几篇有趣的文章,大家想看吗?(发放印有《森林报》中的某个片段内容的材料若干篇)请大家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重点读一读,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下阅读感受,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选读文章,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

  你看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和人物?有什么疑问?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4.拓展阅读。

  (1)这些故事读来的确有意思。其实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就藏在神奇宫殿中。你听——(多媒体出现《森林报》封面的动漫画面及声音:“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森林报》。大家可别误会,我不是报纸,而是一本书,是前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维·比安基写的,你们刚才看的故事就是从我这里来的。还有更神奇、有趣的故事等着你呢,快来吧!”)

  (2)像《森林报》这样的科普读物还有很多,“课外书屋”中就介绍了好几种。读一读,看看它们叫什么。你读过吗?你还读过或知道哪些科普读物,介绍介绍。

  (3)学生自读“课外书屋”后,自由发言,互相推荐、介绍。

  5.探讨阅读方法。

  (1)经验介绍。请有经验的学生介绍课外阅读的好方法,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

  (2)提出建议。师生围绕“该如何读整本书、读科普名著”展开讨论,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如建立班级科普图书角,组织科普朗诵会、故事会、班级读书会、知识竞赛,出科普墙报、手抄报,做读书笔记或剪贴,进行影视主题活动、专题性辩论和读书展评,开展“读科普知识,做生活主人”的游戏及制作、实验活动,参观科技馆等。

  五、课堂总结

  神奇宫殿真是名不虚传,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快乐。同学们,让我们多读课外书,读好书,给自己插上知识的翅膀,飞向令人神往的大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