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少年王冕》

2023-08-04

我读《少年王冕》 篇1

  少年具体是几岁?课文中的王冕是从几岁写到几岁?从课题,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抓住文章的脉络。课文讲了王冕七岁时、十岁、十三四岁、十七八岁发生的事。根椐这几个时间段,就可以把课文分四段。

  写人物总要表现人物的品质。读完课文,主人公王冕的孝敬母亲、刻苦学习的形象就浮现出来。另一个次要人物母亲,课文着重表现出为生活所迫,母亲的无奈,对儿子的关心疼爱无不从小细节中流露出来。再次的人物秦家从课文中不能明显的感受到他的同情和爱护,但从原著中我们一下就能看出。

  孝敬母亲主要从这些语句体会到:

  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这句话中有个矛盾处,前“闷得慌”后“带书读”,可见王冕帮人家放牛,心里是真得快活吗?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从而体会出王冕的孝顺,体谅母亲的心,小小年纪可真懂事啊。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陪伴母亲”是怕母亲晚上一个人在家很孤单,而遇到好吃的东西是总舍不得吃,“舍不得”说明他也很想吃,但为了让母亲能尝尝这些东西,宁可自己不吃,体现他的孝顺。

  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王冕深深明白母亲养大自己的不易与艰苦,当有钱时,还是记挂着孝敬母亲。

  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王冕不仅从饮食上关心母亲,在生活上更是照顾好母亲,让母亲在美景中散散心,得到心灵的愉悦。

  这些语句中,第一句是难点,其它几句学生一读就懂得。

  刻苦学习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一、放牛读书,二、立志学画。

  重点语句:

  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这一自然段有两个“舍不得”,但它们的目地不同。这个舍不得是为了买书,从而体会王冕刻苦读书。课文只写在放牛时挤出时间看书,还可以拓展举例在什么时候,王冕怎么看书。那么王冕勤奋读书的形象就更丰满了。

  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三个月后,能画得那么好,靠的是什么?是勤奋,是坚持。想象在这三个月之间,他是怎样刻苦画画的?

  这两件事立志学画是文章的重点。它们的连接点是这一句:“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读书让他得到美的熏陶,“古人说,人在画图中。”读书增长智慧建立自信心,“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读书让他明白坚持不懈的道理。所以他能从起初画得不好,坚持到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读书为画画奠基。

  课文中的另一个特点,景色的描写非常优美,颜色的相互映衬,用词的准确美妙,“镶、透、洗”显得那么可爱。自然的美让王冕震憾了,令他蒙生出自己画的想法。这一段景色的描写直接诱使王冕拿起笔画画。

我读《少年王冕》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07

  少年王冕

  教学目标: 

  1、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 

  2、技能: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教学对策: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板书“王冕”,介绍人物。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名人,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他的名字,(师板书:王冕)

  注意“冕”的写法。

  你了解这个人物吗?他是一个成就很高的诗人,为后世留下了300多首好诗;他更是一个成就很高的画家,尤其以画梅花著称,他研究过兵法,剑术,还练习过篆刻,他是元朝那个时代的“全才”!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少年时代是什么样度过的呢?你想了解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本133页讲述了王冕少年时代的故事,自由地放声朗读,要求:根据课后的注音,自学生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字典;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的朗读情况。

  王冕  孝敬  贴补  明媚  晶莹  荷花  争先恐后

  课文很长,选择其中一个比较难读的自然段,看谁既能将字音读准,又能将课文读流利、读通顺。

  3.谁能从这些词中,选择一些词简单地说说故事的内容?

  4.的确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写了王冕的两件事,(板书:辍学放牛、学画荷花)

  请同学们再次小声地读一读全文,这两件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5.2—4自然段写“放牛”这件事。5—6自然段写学画荷花的事。

  三、品读课文第一件事。抓住关键语句,感悟王冕的“孝顺”

  古代有位文学家朱熹曾提到“煮书”这个词,您明白他的意思吗?(读熟、品味)

  1.默读2—4自然段,也就是从第一件事中,你觉得王冕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关键词句中品味出来的,你体会到的,请将具体的语句画下来,并在书旁边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你觉得从第一件事中,王冕是个怎样的孩子?(生板书:孝顺、好学、爱读书……)

  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可以感受到,请大家先读一读这具体的句子,再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2.

  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俗话说,“言为心声”。一般说来,嘴里说的,就是心里想的。但是,有时候,嘴里说的,又并不是心里想的,需要我们仔细分辨。

  3. 是不是他真的觉得在学堂里闷得慌,谈谈你的看法。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读母亲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再读王冕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自己先练习读一读,读出王冕的懂事,孝顺。指名读,师生同读对话。

  4.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从哪里看出王冕孝敬母亲呢?你能读出王冕孝敬母亲吗?

  5.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王冕真是一个---------------的孩子。

  四、总结全文,欣赏王冕的终身成就。

  王冕不仅是个孝顺的孩子,爱读书的孩子,还是一个画荷花的高手。从一个家境贫寒的放牛娃,刻苦好学,竟然成了“画荷花的高手”,少年王冕的成功,真是富有传奇色彩!在这里老师又一句对联来总结这堂课:放牛娃学画荷花变画家,贫苦人敬孝父母成孝子.横批就是:少年王冕

  你知道中年王冕吗?想知道老年王冕吗?老师建议大家去看名著《儒林外史》!开篇第一回写的就是王冕。读了以后,你会王冕这个人物有更多的了解。

  查找更多相关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第一范文m.diyifanwen.com

我读《少年王冕》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5

  一、看拼音,写词语。

  dān wù jīng yíng   tiē  bǔ  qīng cuìyù dī  

  (       ) (          ) (        ) (               

  )

  gé  bì xiào  jìng  qiān guà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       ) (          ) (        ) (            

  )

  二、结合课文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1、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给人家放牛,王冕却说:“我在学堂里也闷

  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他真的嫌在学堂里学习枯燥无味,不想读书?你的看法呢?

  2、文中哪些语句深切地写出王冕对读书的喜爱之情:             

  3、从文中对王冕的描绘中,我们发现王冕是个          、        

  的人。

  4、课文选自《          》第一回,作者         。课文讲述了少年

  王冕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        。他又善于观察                

  ,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赞扬了王冕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练习。

  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    ,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

  ,          。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           镶着  

  。阳光             ,照得             。山上        ,

  ;山下            ,         。树枝像                   

  ,绿得

  。湖里有十来枝      ,花苞上              ,荷叶上

  水珠             

  ,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道‘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

  1、这段话是按照            顺序写的。

  2、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3、看到这样的美景,王冕想到古人说的“人在画图中”,你读了以后,

  想到哪一句古诗来形容呢?                                      

  四、成语积累。

  1、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           、           、           、

  。

  2、表现优美风景的          、          、           、       

  。

  3、表现热爱祖国的          、          、           、       

  。

  4、描写场面的          、          、           、         

  。

  五、读一读,背一背。

  墨  梅(·王 冕)              白  梅(·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冰雪林中著此身,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同桃李混芳尘。

  不要人夸颜色好,             忽然一夜清香发,

  只留清气满乾坤。             散作乾坤万里春。

  六、苏东坡称赞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和文中人在画图中的意思相近,请写出一首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                   。

  ,                   。

  查找更多相关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第一范文m.diyifanwen.com

我读《少年王冕》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王冕退学放牛的事,感受王冕对母亲的孝顺。

  2、想象王冕买书、读书和刻苦学画的过程,感受他的勤奋、执着。

  3、欣赏文中的一段美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词语:耽误、晶莹、贴补、高手、孝敬、明媚、牵挂、隔壁。

  2、课文主要写了王冕少年时的哪些故事?(板书:退学读书、刻苦学画)

  二、感受王冕的孝顺。

  1、少年王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读课文,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就把它划下来,在旁边写一点你的感受。

  2、先来交流王冕退学放牛的这件事。引出句子:“王冕说:……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3、王冕是不是真的讨厌学校,不想去读书了吗?从何看出?

  4、关注王冕母亲的话。王冕母亲说的这句话时,告诉小王冕什么了?

  (1)“耽误”是什么意思?母亲为什么说不是我要耽误你?

  (2)“年成不好”意味着什么?“这几年的年成不好”又意味着什么?(引:一个没有丈夫的女人,她的日子有多么苦,没有人能想象得出。更何况连老天爷都不帮助她!)这句话只有七个字,却却包含了多少的辛酸和无奈啊!谁来读读这七个字?

  (3)“这点钱”和“这些钱”有什么区别?(母亲白天在田里辛勤劳动,晚上还要做针线活。可是能挣到的钱实在太少了!不要说供小王冕读书,甚至连饭也快吃不饱了!)读这句话。

  (4)去掉“实在”这个词行不行?(一个女人只能用她柔弱的肩膀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她真的是无能为力了!)读。

  (5)王冕母亲的话不长,但却字字含泪,句句辛酸。

  5、再读小王冕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引读:

  (1)小王冕听着母亲的话,仿佛看到了家庭中遭受天灾,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艰难!所以他说——

  (2)小王冕想到了母亲的无可奈何,他决心为母亲分忧,所以面对母亲的愧疚,他只能露出快活的笑容说——

  6、王冕的母亲也并不是狠心要儿子回家来挣钱,她也实在是无可奈何。课文第二小节为我们画出了一幅撕心裂肺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母子俩的对话。(分角色读)

  7、读了这段话,小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8、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也写出了王冕的孝顺懂事?

  (1)舍不得。(要知道放牛娃的王冕这年才十岁,正是长身体的年龄,他需要营养,可是他却把这仅有的一点腌鱼腊肉给了母亲!)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2)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一开始,王冕挣的钱也并不多,可他想到的却是母亲,母亲!他从来没有忘记年轻守寡的母亲为他付出的一切!他要用自己的一切来回报母亲。)读。

  三、交流:王冕勤学刻苦。

  1、“舍不得”

  (第1个是舍不得,是孝顺,第2个舍不得是对读书的渴望,十一二岁的小孩,是多么渴望读书啊!)齐读这句话。

  2、引出第5节的最后一句“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读出王冕的决心?

  3、王冕为什么会下如此大的决心呢?

  4、看图。这幅图中最美的是什么?

  (1)书上是怎么描写荷花的?你能把这份美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吗?

  (2)把荷花放到青山绿水中,会显得更加美丽。你能把这份美告诉大家吗?读。

  (3)小结:原来不是生活中没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平常的事物都会呈现出美来。

  2、我们都被这美景感动了,王冕也不禁看得入了迷。他说(引读。)随后转念又想:(引读。)

  3、交流:“起初画得不好……买他的画。”谈谈感受。

  4、王冕最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你知道什么叫高手吗?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个高手?

  (1)争先恐后地买他的画。

  (2)竟拿钱来买。

  5、这些年里,王冕就这样勤奋刻苦地学画荷花,想象一下,他是怎么取得成功的呢?

  (1)早上,王冕牵着牛出门了,来到七泖湖边……

  (2)有一天,放牛的小伙伴来到正在画画的王冕身边……

  (3)画着画着,纸用完了,毛笔用秃了,颜料用没有,可攒的钱还不够买这些东西……

  (4)想象说话。

  (5)交流。

  6、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总结

  长大后的王冕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会告诉我们这一切,而且,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范进中举。相信你读了后会对古代的人和事有更多的了解。

我读《少年王冕》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1

  《少年王冕》的教学随想

  费云芬 发表

  第一课时,朗读考试,根据花名册上的顺序,逐一朗读课文,一般五个孩子为一组,比较后集体评出最高分。这种方式,既是对孩子本学期的朗读能力的一种考核,更让他们懂得怎么样去朗读才能感动自己,感染别人!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人才,这些小家伙,上课很少主动站起来读,以至于听到他们的声音让我感到陌生,但他们读得真有情啊,特别是谭梦圆,把母亲和王冕这两个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可是,为什么她从不主动站起来读书呢?还有一些孩子比我有偏见,对那些一直表现不错的孩子他们总是毫不吝啬自己的高分,我就纳闷,他们怎么这么小就喜欢用老眼光看人呢?我可不是这样啊,我每天都在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呢。虽然读了整整一节课,大家都觉得很不过瘾呢,最后留的课作是写写你这节课认识的王冕,把书上的空白处填满!

  第二课时,选出你喜欢的一段读读,读完能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孩子们有的选一句,有的选一段,几乎课文的每一句话都给他们读到了,也谈了他们的感悟!这些孩子,现在真的很能读,很能说了。我也越来越觉得我们是默契的,是相互能激发灵感的朋友了。课上,我完全摒弃了大段的分析,只是给每位发言的孩子做出及时的点评,或鼓励,或赞叹,或质疑,课堂的时间已真正还给孩子们了,他们时而大声地朗读,抒发他们对王冕的钦佩,羡慕和赞叹;时而他们慷慨论述自己对王冕的解读和认识;时而他们凝思,提笔写下自己对王冕的倾诉!课堂一下子变得安静了许多,笔下的话语也不只是停留在表层的孝顺,懂事,他们已站在道德和责任的高度认识王冕。我惊叹他们对《论语》的领悟!我也庆幸我让他们早早地接近经典!

  查找更多相关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查找更多相关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第一范文m.diyifanwen.com

我读《少年王冕》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初步解读王冕。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

  教学准备:课前查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介绍背景

  1、(多媒体出示课件)读《墨梅》引出作者,师板书:王冕,生书空。(指名结合导学单介绍王冕,师相机补充)

  (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

  2、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这位有名人物,走进他的少年时代——(师补全课题):少年王冕(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通过导学单的引导预习,自认为可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同学请举手。

  2、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请同学们捧起书大声自由地读读,努力读正确。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1)大屏幕出示生字,生自读。

  冕 腌 攒 耽 秦 莹 媚 载 (强调“秦载”的书写)

  (2)大屏幕出示生词:让学生精神饱满地读词

  耽误 晶莹 贴补 高手 孝敬 明媚 牵挂 隔壁

  闷得慌 青翠欲滴 争先恐后 葱茏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指名说,师相机评价)

  4、把字词送入文中,自由默读课文,对照导学单,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5、交流,师板书:

  七岁   幼年丧父  家境贫寒

  十岁   辍学放牛  不忘读书

  十四岁  立志学画  日益成才

  十七八岁 不再放牛  自力更生 

  三、再读课文,走近王冕

  1.指名分小节读文,思考: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王冕?

  2、交流,生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等)

  四、课时小结:

  王冕不仅是个孝顺的孩子,爱读书的孩子,还是一个画荷花的高手。本节课我们主要理清了文章思路,下节课我们将一起继续领略王冕的人格魅力!如果同学们想了解中年王冕,老年王冕,老师建议大家去看名著《儒林外史》!

  五、练习书写生字

  1、完成课后描红。(强调写字姿势)

  2、写习字册。

  六、作业布置:

  1、练写生字、生词。

  2、课外阅读《儒林外史》。

  板书设计:

  七岁   幼年丧父   家境贫寒

  十岁   辍学放牛   不忘读书

  十四岁  立志学画   目益成才

  十七八岁 不再放牛   自力更生

我读《少年王冕》 篇7

  24少年王冕(第一课时 )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4、感受雨后美景。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

  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

  吴敬梓: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师: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6、交流,疏通。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王冕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2、交流:

  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   可见文中写了王冕哪几个年龄段?

  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四(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

  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

  2、交流:

  3、齐读课文。

  五、品读第五段中美丽的景色

  1、王冕学画终有所成,是什么让他想到画荷花的呢?文中哪一段告诉了我们?

  出示:一阵大雨过后……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2、(1)指名学生将这一段话读一遍,问:你们喜欢这段话吗?为什么?小组讨论。

  (2)生交流:(大致从颜色、词语、顺序等方面感受景物的美,启发学生写文章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3)让我们闭眼想象,谁能用优美的朗读将大家带到这美的境界里。

  3、雨后的景色实在美丽!夏季,植物正值旺盛的生长期,色彩斑斓,生机无限,加上阳光的映照和雨水的冲洗,越发多彩多姿!让我们再来读读大自然这本书。

  4、小结过渡:真的,好美的自然之景,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王冕为什么能够发现如此美丽的景色?

  5、是啊,处处留心皆学问。王冕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观察、热爱学习的孩子。雨后的美景就象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王冕也想到了古人所说的              ,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地感动了王冕,他多么想把这些荷花画下来,可惜          ,自信又好学的王冕随后转念又想           ,因此热爱学习的他立志学画荷花。

  五、布置作业

  1、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生词。

  3、朗读课文。

  4、背诵第五自然段。

  少年王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通过品读感悟重点词句,学习王冕的学习精神和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冕》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文中描绘的雨后的景色实在美丽!还记得吗?“一阵大雨过后……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文中不仅有美丽的景色,还有动人的情感。今天让我们走近少年王冕,去感受他的优秀品质。

  2、说到王冕,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历史名人传》中的一句话。

  出示:王冕堪称儒林楷模,学者榜样。

  生读。

  3、为什么王冕堪称儒林楷模,学者榜样呢?让我们聚焦于王冕的少年时期。少年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作者抓住了王冕哪些年龄段的生活来写的?

  (七岁  十岁  十三四岁  十七八岁)

  二、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作者按时间顺序选取了少年王冕的几个生活片断,告诉我们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2——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十岁的王冕是个怎样的孩子?抓住关键的词句圈圈画画,写写体会。

  (一)出示第二节

  1、王冕的话

  (1)交流:(我从王冕的话中我感受到了王冕是一个善解人意,体贴母亲的人。因为……)

  (2)如果学生说不到位)教师点拨:王冕真的不想在学堂里继续读书了吗?

  (3)过渡a :是呀,王冕在十岁时就懂得体谅母亲的难处了,母亲对他说了什么呢?让我们来读读母亲的话。

  (我从王冕的话中感受到王冕是一个不但孝敬母亲而且喜欢读书的人。)过渡b:是呀,王冕年纪虽小却多么懂事,母亲对他说了什么呢?让我们来读读母亲的话。

  2、母亲的话(读)

  (1)从母亲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抓住关键词来说说。

  (2)交流:(从“年成不好”体会到家庭的贫困;从“实在”体会到母亲的无可奈何。)

  (3)指导朗读:一位母亲独自拉扯儿子长大,日子有多么苦,没有人能想像得出,她只能用她柔弱的肩膀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她真的是无能为力了!

  a  你能读好母亲的话吗?自己练练。

  b  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你读出了母亲的这份无奈!

  你的朗读中饱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歉疚!

  c  齐读。

  3、你们听懂了王冕母亲的话,作为儿子的王冕岂能不懂呢?听着母亲的这番话,王冕会想些什么呢?交流

  4、所以王冕说…..引读——(王冕的话)王冕为了不让母亲为难,还故意装得那么轻松,这是一个多么善解人意、孝顺懂事的孩子呀!谁来读好这段话?

  5、过渡:第2小节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王冕是个孝顺懂事的孩子,第2至4小节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感受到了?继续交流。

  (二)第4小节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1、学生谈(王冕很孝敬母亲,因为……)

  2、腌鱼腊肉对家庭贫困的王冕来说是—— (  美味佳肴 山珍海味)

  3、王冕拿到这些,他是怎么想的? (就是要孝敬母亲;这是多么好的美食啊,我应该孝敬母亲)

  4、师引读: “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5、这段中除了王冕的孝顺,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勤奋好学)

  6、是呀,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瞧,他看得多认真呀!他从《三字经》读到《百家姓》,从《诗经》读到《论语》,从书中他知道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明白了百事孝为先。

  小结:十岁的王冕真的堪称儒林楷模,学者榜样。让我们齐声赞美王冕,引读第四节。

  三、学习五六自然段。

  1、过渡: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2、出示:自由读第五六自然段。你此时看到了怎样的王冕?用刚才读课文,写批注的方法走近十三四岁的少年王冕。

  3、学生自学。

  4、交流:

  (一) 句段一: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1)生说

  (2)师评:是呀,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冕坚信任何事情都能学会,他的自信让我们佩服,你能读好它吗?试读——指读——齐读。

  (二)句段二: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乡里人见他画得好,竟拿钱来买。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

  (1)生说

  (2)师评:从起初画得不好到后来大有长进,王冕用了仅仅三个月的时间,那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月,想象一下,他是怎么取得成功的呢?

  出示:起初画得不好,可王冕不 ________________,他每天来到池塘边刻苦练习。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 ___________ ,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a、先写写,然后指名说。

  b、师小结:观察细致,使王冕对荷花的颜色,形态了如指掌;对荷花的喜爱,使王冕赋予了荷花生机和活力;不懈的努力,提高了王冕表现荷花的能力。

  c、荷花的美让我们陶醉,王冕的勤奋值得我们学习,谁能读好这段话?试读——指读——齐读。

  四、过渡:王冕画的画越来越好,他完全可以在家陪伴母亲,让母亲放心了。引读最后一节。

  五、总结

  少年的王冕,他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热爱生活,正因为如此,王冕长大后成了一位成就很高的诗人,为后世留下了300多首好诗,尤其以画梅著称: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他研究过兵法,也研究过剑术,还练习过篆刻。他真的是一个全才,让我们告诉所有人:王冕堪称儒林楷模,学者榜样。

  六、作业:

  王冕是《儒林外史》之第一人,打开《儒林外史》,你会更真切地认识到一位儒林楷模,学者榜样。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儒林外史》这一本书。

  板书:      

  少年王冕

  孝敬母亲

  勤奋好学

我读《少年王冕》 篇8

  《少年王冕》这篇课文讲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如何孝敬寡母、学画荷花的故事,表心了王冕刻苦学习的顽强意志和好学精神。通过学习课文,要让学生体会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的道理。本课按时间线索记叙了王冕七岁父亲去世*母亲读书,家境贫寒,十岁替人放牛,却仍不忘读书学习;十三四岁边放牛边学画;十七八岁终成“画荷花的高手”,离开秦家,在家绘画读书,仍不忘小径母亲的故事。赞美了王冕勤奋学习,孝敬母亲的美好品质。

  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设计理念是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味语言本身所包含的预期、节奏、句式、格调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之精妙,感悟文字所蕴涵的情感,理解文章的内在意韵。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深刻的感悟。

  课文的五六自然段是全问的重点,这样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语感。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学生在读书时脑海里浮现出生动活泼的形象画面,可以深刻领会语言所表达的意境学生有了良好的再现语言表象的能力,才能在朗读中有较好的语感。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感知语言文字、准确而迅速地在脑海里呈现有关画面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像,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

  拓展练习设计理念基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作业的设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应用语言,内化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

  因本人课堂驾驭能力有限,时间没有掌握好,结果没能在一课时内完成,成了残缺的一课,让听课老师觉得无趣,自己觉得无颜,空留遗憾!

我读《少年王冕》 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02

  语文课题研究课:《少年王冕》 执教:蔡淳之

  提交人:蔡淳之 

  课文:

  少年王冕

  王冕(miǎn)是元末明初人,他的家乡在今天的浙江诸暨(jì)。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

  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dān)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zhèng)的这点钱,实在供(gōng)不起你读书。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第二天一早,母亲便同王冕来到隔壁秦家。秦家人牵出一头水牛来,交给王冕,指着门外说:“离这不远不是七泖(mǎo)湖,湖边的草地上有几十棵合抱粗的垂杨柳,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喝水。我每天供你两顿饭,早上再给你两个钱买点心吃,只是做事要勤快些。”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热泪回去了。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yān)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zǎn)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fàn)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不知不觉三四个年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自此以后,王冕就把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些颜料,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乡里人见他画得好,竟拿钱来买。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地来买他的画。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根据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有关回目改写。

  教学设计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常州市北港中心小学    蔡淳之

  教学目标:

  1.            通过理解王冕退学放牛的事,感受王冕对母亲的孝顺。

  2.            想象王冕买书、读书和刻苦学画的过程,感受他的勤奋、执着。

  3.            欣赏文中的一段美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词语:耽误、晶莹、贴补、高手、孝敬、明媚、牵挂、隔壁。

  2.课文主要写了王冕少年时的哪些故事?(板书:退学读书、刻苦学画)

  二、感受王冕的孝顺。

  1.少年王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读课文,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就把它划下来,在旁边写一点你的感受。

  2.先来交流王冕退学放牛的这件事。引出句子:“王冕说:……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3.王冕是不是真的讨厌学校,不想去读书了吗?从何看出?

  4.关注王冕母亲的话。王冕母亲说的这句话时,告诉小王冕什么了?

  (1)    “耽误”是什么意思?母亲为什么说不是我要耽误你?

  (2)   

  “年成不好”意味着什么?“这几年的年成不好”又意味着什么?(引:一个没有丈夫的女人,她的日子有多么苦,没有人能想象得出。更何况连老天爷都不帮助她!)这句话只有七个字,却却包含了多少的辛酸和无奈啊!谁来读读这七个字?

  (3)   

  “这点钱”和“这些钱”有什么区别?(母亲白天在田里辛勤劳动,晚上还要做针线活。可是能挣到的钱实在太少了!不要说供小王冕读书,甚至连饭也快吃不饱了!)读这句话。

  (4)   

  去掉“实在”这个词行不行?(一个女人只能用她柔弱的肩膀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她真的是无能为力了!)读。

  (5)    王冕母亲的话不长,但却字字含泪,句句辛酸。

  5.再读小王冕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引读:

  (1)    小王冕听着母亲的话,仿佛看到了家庭中遭受天灾,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艰难!所以他说——

  (2)    小王冕想到了母亲的无可奈何,他决心为母亲分忧,所以面对母亲的愧疚,他只能露出快活的笑容说——

  6.王冕的母亲也并不是狠心要儿子回家来挣钱,她也实在是无可奈何。课文第二小节为我们画出了一幅撕心裂肺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母子俩的对话。(分角色读)

  7.读了这段话,小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8.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也写出了王冕的孝顺懂事?

  (1)   

  舍不得。(要知道放牛娃的王冕这年才十岁,正是长身体的年龄,他需要营养,可是他却把这仅有的一点腌鱼腊肉给了母亲!)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2)   

  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一开始,王冕挣的钱也并不多,可他想到的却是母亲,母亲!他从来没有忘记年轻守寡的母亲为他付出的一切!他要用自己的一切来回报母亲。)读。

  四、交流:王冕勤学刻苦。

  1.“舍不得”

  (第1个是舍不得,是孝顺,第2个舍不得是对读书的渴望,十一二岁的小孩,是多么渴望读书啊!)齐读这句话。

  2.引出第5节的最后一句“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读出王冕的决心?

  3.王冕为什么会下如此大的决心呢?

  4.看图。这幅图中最美的是什么?

  (1)    书上是怎么描写荷花的?你能把这份美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吗?

  (2)    把荷花放到青山绿水中,会显得更加美丽。你能把这份美告诉大家吗?读。

  (3)    小结:原来不是生活中没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平常的事物都会呈现出美来。

  2.我们都被这美景感动了,王冕也不禁看得入了迷。他说(引读。)随后转念又想:(引读。)

  3.交流:“起初画得不好……买他的画。”谈谈感受。

  4.王冕最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你知道什么叫高手吗?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个高手?

  (1)    争先恐后地买他的画。

  (2)    竟拿钱来买。

  5.这些年里,王冕就这样勤奋刻苦地学画荷花,想象一下,他是怎么取得成功的呢?

  (1)    早上,王冕牵着牛出门了,来到七泖湖边……

  (2)    有一天,放牛的小伙伴来到正在画画的王冕身边……

  (3)    画着画着,纸用完了,毛笔用秃了,颜料用没有,可攒的钱还不够买这些东西……

  (4)    想象说话。

  (5)    交流。

  6.齐读第六自然段。

  五、总结

  长大后的王冕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会告诉我们这一切,而且,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范进中举。相信你读了后会对古代的人和事有更多的了解。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把目光落在了少年王冕的孝顺上。一天晚上,我反反复复地读了课文的第二小节(王冕的母亲关于让王冕退学放牛的对话),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开始觉得没有什么奇怪,但读到后来,每个字都催人泪下:一年的“年成不好”,也许会饿肚子,但“几年”的“年成不好”,那又意味着什么呢?不是要流离失所,外出乞讨了吗?更何况,这是一个寡妇人家,没有男人,一个女人柔弱的肩膀要承担多少的重担,而且还是在那种乱世,没有人能想得出!“只”字也让我想到,一个女人能挣的钱实在是太少了!“这点钱”如果不注意,学生会把它读成“这些钱”,虽然只有一个字的差别,但表达的效果实在大相径庭!最后一个“只好”特别地表现出了王冕母亲的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我自己被感动了,但在课堂上,学生似乎没有被感动,也许学生的认识没有这么深刻,也许学生的经历没有这么丰富,但作为教师,我们怎么办才可以让我们的课堂达到这种水乳交融、天衣无缝的效果呢?请大家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谢谢!

  评课:

  起点:

  蔡老师对教材钻研得比较深刻,特别是感受王冕孝顺的语句时,能引导学生抓住“这几年年成不好”等语句来让学生理解。并比较“这点钱”和“这些钱”的不同。扎扎实实地做语言文字的训练。

  随风:

  我也刚刚上过这一课,集体备课下的教学流程也差不多,但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效果还是相差了不少,为什么?不得不审视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地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现,是否我的教学过程真的是为了自己的学生的发展。

  同时影响自己教学效果的可能还有自己的基本素养,对课的调控能力、自己的文化底蕴,都决定着自己的教学实施!

  关注自己的学生,积极自己的教学状态,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果做好了,那么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就能大大地提高了!

  lcd:

  1.对于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目标定位,是否可以这样来概括:母亲的难受(心酸)和无可奈何,作为教师评价学生发言的主线和归宿点,将母亲的形象更深入到学生的头脑中,从而更加顺利地展开对王冕孝顺的理解。

  2.写景一段的处理可以借鉴感悟第二自然段的做法,教师自己准备一段感人而优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的发言,触动学生朗读的情感。

  溺水的鱼:

  朗读是教师教语文、学生学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不仅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发展语言、陶冶情操。蔡老师在朗读方法的指导上功夫颇深,佩服!

  沁乐:

  抓住“舍不得”、“积攒”等重点词语,让学生认真细致地“咬文嚼字”,从语言文字中感悟王冕买书的不易,从而认识到王冕是个好学的少年。

  抓住重点段落,紧扣关键词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揣摩中,领悟人物性格特点。这样既是提高了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主人公的优良品质的熏陶。

  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学习,学生已沉淀的饱满的感情都迫不及待想于表达,那么,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的鼓励学生说说对王冕这个人物的认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其影响,情感上达到一个顶峰。

  查找更多相关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第一范文m.diyifanwen.com

我读《少年王冕》 篇10

  教学要求:

  1、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揣摩,感受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德和刻苦勤奋的精神。

  2、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读少年王冕的故事。课文从王冕从七岁一直讲到他十七八岁,在这十余年里详细讲述的只有两件事。还记得吗?

  2、指名交流:1、王冕十岁时去放牛。2、王冕十三四岁开始学画。

  二、精读课文2——4段

  1、这节课我们就先读王冕放牛的故事。课本打开到p33,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王冕放牛的故事让你觉得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交流:你觉得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可能交流到:孝顺、爱读书、勤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读书要思考,思考得有依据,请大家再次浏览这部分内容,划出相关词句。

  5、出示:

  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①你为什么划这句?除了孝顺,你还看到了什么?

  ②听话听音,我们想读懂王冕的话,就必须先来读读母亲的话,谁来读?指名读,心里什么感受?

  ③王冕听得出母亲的不舍、无奈、心酸吗?你觉得王冕是不是真的不想去学堂读书了?

  指名讨论

  ④一开始我和大家一样,也认为王冕是在安慰母亲,宽母亲的心,他并不是真的不想去读书。后来我读着读着,发现王冕可能是真的不想去学堂了。你读出来了吗?

  这三年来,他亲眼目睹了母亲——

  这么懂事的王冕心里可能会想?

  6、王冕的孝顺、爱读书不仅仅从他的话里可以读出来,更表现在他的上。你有没有划下这段内容?

  7、指名交流,出示:

  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这段话里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舍不得吃,那是为了母亲;舍不得花,那是为了书。让我们怀着敬意,读一读这段内容。

  三、精读课文5、6自然段。

  过渡:从十岁起,王冕就开始了他边放牛,边读书的生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大家想想看,你觉得他都明白了哪些道理?

  2、指名交流。(孝顺、正直、努力……)

  3、我想,这几年生活的磨炼,孝顺、读书、勤奋肯定已成为了他的人生信条。请大家默读课文5、6自然段王冕学画的故事,从这段故事里你又从哪里看到了王冕的勤奋?

  4、交流,出示:

  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你为什么划这句话?

  为什么三个月后,他就能把荷花画得栩栩如生?

  课文里写了他是如何学画的吗?但我们可以发挥想象,他是怎样学画的呢?

  5、出示:

  白天放牛时,               。晚上刚到家,                。已经是夜深人静了,                            。

  同桌两人讨论一下,把屏幕上的内容说完整,说生动?

  指名交流

  6、王冕学画的故事里,除了他刻苦自励的精神令人难忘,还有段精彩的环境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谁来读?

  出示:

  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①你觉得这儿的景色怎么样?

  首先它美在色彩。你都看到了哪些颜色?

  ②这么丰富的色彩,瞬间呈现在你眼前,这就是大自然的杰作,自己美美地读读这段话。

  ③颜色丰富,但繁而不乱,美得特别有层次,首先写了“天空中”,然后呢?

  按着这样的顺序,我们在读的时候,头脑里要依次呈现出那样的画面。自己试着边读边想象。

  ④指名配乐朗读。

  7、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一篇文章要讲十余年的故事,所以作者采用了详略结合的方法,只详细讲了两件事,却花了近百字写这段美景,为什么?

  a、这是王冕学画的一个契机。看不到如此美景,他就不会成为一个画家。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

  我们可以试着跳出课文来看王冕,能不能联系他的人生经历来想想?

  b、这样的美景可是出现在“一阵大雨过后”,俗话说,“风雨之后见彩虹”(预示着王冕历经磨砺后,必将迎来成功的那一天,就如这雨后美景一样。)

  这一池暴雨后的荷花,不仅是王冕学画的契机,而且还王冕的人生写照。所以清末大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听老师读这段话。我们应当努力透过这段景物,去看王冕这个人物。

  指名读

  8、让我们把这段美景连同王冕这个人物一起记在我们的心里。

  自由背诵。集体试背。

  四、拓展延伸

  这就是少年王冕的故事,他孝顺、爱读书、还勤奋。这篇课文改编自《儒林外史》,我们一起来看书里的这样一段文字,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终日闭户读书。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遇著(着)花明柳媚的时节,乘一辆牛车载了母亲,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著(着)鞭子,口里唱著(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著(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

  ——《儒林外史》第一回

  从这段文字里,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那不是天真,那是他看不惯当时的世道,他不入流俗、淡泊名利。在《儒林外史》里王冕是仅有的几个读书不为功名利禄的人之一。他把他的淡泊、清高也融进了画作、诗篇里,为后人所敬仰。同样,在这段文字里,我们也看到了他对母亲的孝顺。)

  要想认识一个更为全面的王冕,那大家可以去读《儒林外史》第一回。

  《少年王冕》教后记(展示)

  这篇课文介绍王冕少年时代孝顺母亲、自学画画的故事。课文内容不难理解,故事性很强,学生很感兴趣。本文思路清晰,叙事清楚,先介绍王冕辍学替人家放牛,还安慰母亲“在学校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还能带几本书去读”,话虽然说得轻巧,但母亲心里却很难过。母亲的心情学生是无法理解的,这是一个现代富足生活条件下的学生不能体会的问题,而王冕却以轻快的语气安慰母亲,这就是他孝顺母亲的具体表现。我让学生找出王冕勤奋好学和王冕自学画画的段落,勾画相关的句子,仔细读,感悟,一个勤奋好学的王冕呈现在眼前。王冕勤奋好学、尊敬长辈的品质也给学生留下了烙印,对比自己现在的学习条件,学生更应该懂得要刻苦学习。

我读《少年王冕》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能正确区分多音字“载”、“闷”、“供”。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感悟王冕的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

  一、导入揭题

  1、转眼间,就已经是数九隆冬的季节了,万物萧瑟,真怀念春天的鸟语花香。说到春天,很喜欢那些开的姹紫嫣红的鲜花。它们的芬芳,它们的娇艳我都很喜欢。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儿吗,能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花?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呢?

  2、有一位画家,他很喜欢梅花,不仅因为它的美,他的香,更是因为它的高洁。他还写下了许多有关梅花的诗句:(多媒体出示)

  墨         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白        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3、他就是——(王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叫------ 少年王冕  

  王冕气节崇高,是一个杰出人才,那么,他的少年时代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王冕的少年时代,感受他的成长历程。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拿起书认真地读课文。听清楚自读要求:(1)把课文读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词语读准确.(2)至少把课文读两遍(3)边读边想少年王冕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学习生字新词

  耽误  明媚  腌鱼腊肉诸暨  晶莹   秦家

  葱茏  积攒  孝敬  

  (过渡:词语会读了,相信读课文一定难不倒你们,课文有一共有七个自然段,我们请七位同学来开火车读一读课文,看看谁既正确又流利。)

  3、分小节朗读课文

  第1小节:解决多音字“供”。

  第2小节:解决多音字“闷”

  (1)闷:闷(men):1、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

  2、不吭声、不声张。如:闷声不响。

  闷(men):心情不舒畅,心烦。如:闷闷不乐;闷得慌。

  第7小节:注意“载”的读音。载(zai):1、表示“年”的意思。如:一年半载;千载难逢。                         2、表示“记载、刊登”的意思。

  载(zai):1、表示“装载”的意思。

  2、表示“又”的意思。如:载歌载舞。

  4、王冕的少年时代是艰辛而又坎坷的,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全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王冕哪几个年龄段里发生的故事,找出有关年龄的词。

  交流:   板书: 七岁    十岁    十三四岁     十七八岁

  根据这四个年龄段,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四段,请同学们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一(1)、二(2-4)、三(5-6)、四(7)

  5、这四个年龄段中,哪个年龄段的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你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并想一想,这个段落主要写了什么?

  (过度:刚才你们读书的时候,老师听了几位同学的朗读,他们都读的有声有色,现在谁来说说哪个年龄段的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主要写了什么呢?)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小标题:家境贫寒)

  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小标题:给秦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学画荷花) 

  四(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自学成才)

  6、看一看黑板,其实,把这几部分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请同学们对照着黑板,同桌练习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等会我们来交流。

  7、同学们,课文读到这里,你们觉得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  孝敬母亲    勤奋好学 )

  三、总结:

  同学们很会读书,读得不仅认真而且仔细,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感受他的优秀品质——孝敬长辈和勤奋好学。

我读《少年王冕》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通过品读自悟重点词句,学习王冕身上的优良品质。

  4.学习描写人物故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人物故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这是篇人物故事,说说课文是抓住那几个片段来写王冕的?

  七岁 靠母读书 十岁 弃学放牛

  十三四岁 励志学画 十七八岁 日益成才

  二、导入新课

  通读全文,少年王冕的故事就像电影一样在我们眼前闪过,但其中的特写镜头又深深地扎根在我们脑海中,你们说说是哪些镜头?

  三、 细读镜头一:弃学放牛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这一段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样的王冕?

  2.讨论交流:出示有关王冕的句子

  (1)懂事,王冕真的觉得很闷吗?怎么说母亲就相信啦?

  (2)弃学之后的王冕是什么样的?

  (3)这么受王冕孝顺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呢?生找出有关母亲的句子。

  (4)你能当好这位伟大的母亲吗?

  3.王冕、母亲的形象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作者主要抓住了什么描写?(语言、动作、神情)

  4.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作者抓住了什么描写?写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5.总结并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描写,就可以将人物的形象再现,我们读好这些句子,就能真正的走进人物的内心。

  四、细读镜头二: 励志学画

  1.哪位同学能用你的声音能再现镜头?

  2.思考:从这个镜头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王冕?

  3.生讨论:

  (勤奋、爱观察、有毅力)找出相关语句说明观点。

  4.正因为王冕有一双爱观察的眼睛,他发现了生活的美。(出示雨后美景)

  (1)指名读。

  (2)欣赏美景。

  (3)指导朗读。

  这些景在王冕眼里是鲜活的,你认为呢?(强调镶、透、照、洗)

  这些景让王冕有了学画的念头,出示句子,这句话什么意思?王冕学画成功了吗?

  王冕为什么会成功?(出示句子: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他明白了什么道理?

  5.这儿的美景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王冕学画的原因吗?读课文也要联系课外知识。今天老师就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课外资料。

  (1)《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全书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封建社会热衷功名富贵的极端虚伪的读书人的形象。小说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在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王冕是作者在批判儒林败类之前树立的一个正面人物形象,是作者最喜欢的人物。

  (2)王冕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一个“有意思”的人。他画荷花,“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因为他自己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余杰

  五、学习其他段落。

  1. 设问:人物形象已经清楚,是不是文章可以斩头去尾,省去其他片段?少年时光是短暂的,但也是漫长的,如果事事必写,不加剪裁,必然会杂乱无章,所以作者巧妙地给予安排,有详有略,过渡自然。

  2.让我们请几个同学完整地将王冕的故事读给大家听。

  六、作业。

  1.背熟第5自然段。

  2.搜寻《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故事读一读。

  3.写话练习,人物故事

  板书设计: 语言、动作刻画

  勤奋好学

  少年王冕 环境描写衬托

  孝顺母亲

  有详有略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