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教案 篇1
目标:
1.欣赏散文诗,唤起已有经验,萌生创作的愿望。
2.通过拟人化的表现,再现雨水落在各种物体上往下流的情景。
准备:
1.幼儿观察雨水落在各种物体上.往下流的情景。
2.水彩笔,蜡琶,画纸,范画。
过程:
一、回顾已有经验
1.前几天我们在雨中散步时,看见雨水都落在什么地方了?它们落在这些东西上以后又怎么样了?(树叶上、屋顶上、雨伞上等。)
2.是呀,小雨点多可爱呀。它们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
玩耍。你们喜欢小雨点吗?
二、欣赏作品
1.滴答,滴答……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玩耍。小雨点跳到屋顶上,跳到树叶上,跳到我的伞上。哎呀,小雨点把屋顶当成了滑梯,把树叶当成了滑梯,把我的雨伞也当成了滑梯,一个个争着往下滑。滴答,滴答……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2.小雨点把什么当成了滑梯?它们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
3.小雨点还会把什么也当成滑梯(车窗、雨衣、花瓣等),请模仿诗歌里面的话来说一说。
三、想像绘画
1.出示范画,引导幼儿看看小雨点把什么当成了滑梯,讨论应该先画背景还是先画小雨点。
2.鼓励幼儿根据想像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
3.引导幼儿尝试模仿诗歌中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水》 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清澈的湖水》是二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二篇课文。这一组课文紧紧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颖别致,贴近儿童生活。《清澈的湖水》和这一组的专题很符合,它写的是小女孩小洁宁可长时间地把面包纸攥在手里,也不愿弄脏那“清澈的湖水”。这点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洁美好的心灵。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件,让学生明白:其实保护环境很简单,就在我们举手投足之间。既然我们的举手之劳能保护环境,使其不受破坏,我们就应该好好保护我们周边的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再现图画、读议深化主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环境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2.渗透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学习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小洁心灵的美好,培养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教学难点
朗读中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体会自然美和行为美的和谐。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清澈的湖水》。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老师来自美丽的五莲,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还有享誉全国的五莲山、九仙山,你去过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还到过哪里,谈谈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通过谈话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一、“风景”导入,激发美
1.欣赏风景:……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几处优美的景色。
师随课件激情导入:这是一湾清澈的湖水,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一切美不胜收,让人仿佛走进美丽的画卷之中。
2.揭示课题:孩子们,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清澈的湖水。
3、板书《清澈的湖水》并强调澈的读法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自由读文。师:孩子们风景美,文字更美,咱们来美美地读读这篇课文。如果遇到了不认识的生字,我们可以请教书下的大苹果、大树叶,开始吧!
2.大家都读得很认真。在读书中,你发现哪个字比较难读呢?(学生汇报)
3、教师用课件展示本课含有,同桌合作认识词语。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各种形式检查学生认识字的词语情况,教师正音。
5.把生字从词语中跳出,(课件展示)小老师领读后检查认读情况。
6.指名分段朗读全文。师:什么都难不倒我们的小朋友,看生字又回到课文中去了,相信你们能把它读好。
7、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师生共同评价。
三、品读课文,欣赏美
1.通过读课文我们已经知道小洁随爸爸妈妈坐小船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课文,请听清要求要求:
(1)请你画出描写风景优美的句子,并美美地读几遍。
(2)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把自己的体会跟别人一起分享。
2.读后反馈:课文里写了哪些美丽的风景?
预设1:山石奇特
出示句子: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
(1)为什么喜欢,美在哪里。2生读出你感受到的美。
(2)指导朗读。山石像展翅欲飞的雄鹰,像正要跳起的青蛙,像正在赛跑的石龟石兔,多有趣呀!谁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山石多有趣、奇特?(指名读)
师:这些山石有趣,老师能把它们读得动起来,你们相信吗?(师范读)
师:谁敢跟老师挑战呢?(指名读)
师:小朋友简直把山石读活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齐读)
(3)引导学生从插图上找出像青蛙、雄鹰、石龟的山石。这里把山石写成了一个个小动物,是多么可爱逼真啊!老师还找到了一些山石,大家给它起个名字并练习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课件展示)
(4)说话训练。
这边的山石像 ,那边的山石像 。(生反馈)
这样的山石还有很多呢,这么多的山石一下子涌入你的眼帘,你会有怎样的感觉?随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景美
(5)师: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呢,谁想把找到的好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
预设2:湖水平静
出示句子: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湖水清澈、平静、明亮。请读出你感受到的美。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让我们一同感受这美丽的湖水。
师配乐旁白(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这时,你荡舟湖上,与湖水贴得那么近,湖水是那么的清,清得你可以看到湖底的沙石。而天上的蓝天、白云又如此的清晰。
3)想象说话。现在出现在你脑海里是怎样一幅画面?(生自由说。)
4)此情此景小洁的感觉是怎样的?(指名读)
5)课件演示:变幻的山峦
6)看着湖水,小洁为什么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7)用你喜欢的方式把湖水的“美”表达出来。听着你的朗读老师觉得湖水的美令人陶醉。还想交流哪句?
预设3:小鱼活泼
出示句子: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1)为什么喜欢?(板书:小鱼)
2)想象说话。大家感受到小鱼多有趣呀!你想对小鱼说些什么呢?
3)指导朗读。看谁把小鱼读得最活泼、最可爱?
师:哪条小鱼想来试试?(指名读)所有的小鱼一起来吧!(齐读)
3.小组间讨论:这样的景色给了小洁怎样的感受?
4.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5.奇特山石,清澈的湖水,可爱的小鱼,面对这美丽的风景,你想说些什么呢?是呀!这么美的风景,谁不喜欢呢?让我们再一次动情地读课题吧!(再次齐读课题)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洁心灵美
1、小洁喜欢这美丽的景色吗,请孩子们认真读3-5自然段,把描写小洁的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和小组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找到的句子,教师出示一下几处句子,再读谈从这几句话中你觉得小洁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洁看得入了神。她吃完面包,刚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却被湖里美丽的景象吸引住了。
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
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
船靠岸了,小洁手里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她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
3、学生交流,教师板书:”人美”,
教师照板书总结全文:小洁的心灵如同这湖水一样美,正是因为有了小洁这样的好孩子,所以我们的环境才如此的美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象小洁那样做个爱护环境的好孩子。
五.拓展作业,延伸美
1.我能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熟。
2.开展“弯弯腰,拾起一片废纸”活动。
板书设计:
《清澈的湖水》
景美 人美
《水》 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矿泉水,牛奶,池塘水、有色饮料等(粘的液体),透明玻璃、毛玻璃。分辨演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
教学活动建议
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本课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归纳认识事物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及其属类——液体的特征,并采用竞赛活动的形式巩固学生对液体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矿泉水。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
板书各种感官的名称。
引入课题板书:观察水。
二、用感官观察水
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现在,请两个同学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记在同一张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
学生实验,师巡视。
汇报观察结果。师选择性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等相关的学生用语。
三、再用感官,应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同学们运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很多水的一些秘密,你想发现更多的水的秘密吗?
出示牛奶,有色饮料等,它们与水一样吗?只要比一比就能发现水的更多秘密。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请大家拿出牛奶、有色饮料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出示玻璃、毛玻璃等,它们与水一样吗?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透明)
请大家拿出玻璃、毛玻璃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
没有气味的东西。)
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更多的水知识。再比一次,同样是水,矿泉水和池塘的水有什么不同?(认识周围的水环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况。)
四、区分常见液体中的水
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大家试试看。
出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学生上讲台找一找,说说理由。 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
五、拓展
实验探究水滴大小与流动快慢的关系。
分别将1滴、2滴、3滴、4滴、5滴水滴在塑料盘的同一“起跑线”上,慢慢倾斜塑料盘到一定角度,看看哪种水滴跑得快?
观察实验并思考:
为什么要等到滴完再掀动塑料盘?为什么要滴在同一“起跑线”上?
五、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我们用到了哪些自身上的器官?怎样研究水的?
人身上的器官真奇妙,我们应爱护自己的身体。
六.安全教育
有关水的事故的教育
《水》 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水对人体的作用以及有关喝水的一些知识。
2、懂得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少喝饮料多喝水。
3、初步了解并养成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仪、水、饮料等,有关什么时候喝水的图片,A、B字母卡等
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知道人体需要水。
①教师提问:我们喝的水到哪里去了?
②通过观察实物投影知道人体的各个部位都有水。
2、知道水对人体的一些作用
①引导提问:我们人体各个部位都需要水,假如我们不喝水会怎么样呢? ②幼儿交流表述。
③教师小结水对人体的作用。
3、了解有关喝水的一些知识
①了解人一天大概要喝的水量。
②提问:那我们什么时候应该喝水?
③师:并不是什么水都可以喝,那什么水我们不能喝?
④懂得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少喝饮料多喝水
师:有的小朋友在平时生活中喜欢喝这些饮料(出示可乐、娃哈哈、奶茶等)平时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多喝饮料还是多喝水?
4、游戏巩固,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幼儿玩 A、B竞猜游戏
①早上起来我们应该:(A)喝一杯水 ( B)喝一杯饮料
②平时我们应该这样做:(A)只是口渴要喝水 (B)不渴也要喝水
③我们人身上什么地方有水:(A)各个部分都有水(B)就血液里有水
④下的雨水:(A)是可以喝的(B)不能喝
5、拓展活动:给植物浇水
师:生活中除了人要喝水,动物、植物也要喝水,但它们也应该喝适量的水。幼儿给植物浇水,活动结束。
《水》 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用途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2、知道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进一步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1、幼了解水在生活中的各种用途,以及水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的关系。
2、让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观察记录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不当行为,并与家长一起商讨一些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物质材料准备:
1、多媒体宣传片:地球的“渴”望。
2、生活用水图片以及展板。
3、游戏情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引出水的用途。
1、播放水滴的声音,引出话题。
——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打开幻灯片)
——你们的耳朵真灵,一下子就听出了水流动的声音。
2、讨论人类、动植物与水的密切关系。
——请你仔细想一想我们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
小结:水的用途可真大,我们人类离开了水会活不下去,动物、植物也离不开水。
3、如果没有了水会怎么样?
二、观看国家干旱地区现状短片,感受水的宝贵性,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
——现在,我们国家有些地方已经严重缺水,那里的人们连喝水都很困难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讨论干旱地区没有水的危害。
——你在短片中看到了什么?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是啊,那儿的河流干了,鱼儿都死了;那儿的田地干了,庄稼没有了;那儿的小朋友可怜得只能在水沟里舀水喝!看到这些,真是让人心痛啊!
三、案例判断,落实节约用水行为。
1、每人一张生活用水场景图,判断行为的正误。
——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图片中画的是什么?这样做对吗?
2、个别幼儿展示并小结。
——谁愿意来说一说。
——是啊,很多时候我们用水可以重复利用、还要省着点用,最重要的是不能随便玩水,这样浪费就更大了。
四、游戏“小水滴旅行记”,巩固节约用水的方法。
结合多媒体师幼情景游戏:你们听:嘀嗒!嘀嗒!小水滴从水管里流出来,一个个跳进水盆里,在水盆里自由地玩耍、自由地跳舞(为了不浪费,谁也不愿意跳出水盆);你们看,来了一个大苹果,水滴们快给苹果洗一洗吧;又来了一串大葡萄,一颗颗都要洗干净哦,最后冲干净;水果都洗干净了,水滴还能干什么呢?要不来拖地板吧!要所有的水滴一起来哦,这边拖拖、那边拖拖、来回拖拖;地板也拖干净了,小水滴还能干什么呢?还能浇花呢!你们看,那里有很多小花,请每个小水滴都去浇一朵小花,并学小花的动作。
——小水滴的旅行结束了,坐下来吧!这次旅行感觉如何?
——原来节约用水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
五、宣传海报: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你们看,谢老师还做了一个节约用水的海报——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这个即将干涸的地球需要你们每个人想办法来拯救他。请每个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更多节约用水的好办法?来拯救地球,并把节约用水的办法告诉更多的人。
《水》 教案 篇6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2o=== 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水》 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了解家乡有关水的发展变化的历史。
感受水与家乡人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搜集关于水的用途的照片或图片。
1.谈话引题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家乡人的生产和生活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人们对水的利用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教科书P46——47的文字、照片和图片。
“从家乡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在饮水、用水方面发生了几个方面的`变化,请你们说一说我们家乡人水的变化情况。”
2.阅读讨论
请学生阅读和欣赏P48的文字和照片,边看边思考,如何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变得越来越宝贵了”这句话。(工厂多了,需要的水更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卫生条件好了,洗澡、洗衣都比过去次数多了:人口多了生活用水也多了……)
3.全班讨论
“为什么现在总在提倡要节约用水?”
帮助学生明确,水是生命之源,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水,水的储量是有限的,而人类对于水的需求又是无限的,所以,水是宝贵的资源,应该节约用水。
教师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运用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4.课堂小结
从我们了解的关于水的故事中,不难体会到家乡水的变化历史,认识到水对家乡人的重要。现在我们油水不过去方便了许多,饮用水质量比过去大大提高了,但要时时考虑到水是可利用的有限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节约用水对每一个家乡人、对全人类都是十分重要的。
《水》 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初步知道盐溶入水后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鸡蛋浮起来
2、懂得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操作
3、初步养成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贴上标记的烧杯两个,一次性杯子,鸡蛋每人一个;
2、糖、盐、味精、水、小脸盆毛巾。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出示鸡蛋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啊?”
二、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1、鸡蛋在清水中的沉浮
师“鸡蛋放在水中会怎么样啊 ?是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呢?”
引导幼儿猜测并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示沉浮结果:站表示浮,坐表示沉。
2、变魔术“鸡蛋浮起来了”
教师出示一份水,放入鸡蛋,鸡蛋浮起来了。
师“猜猜为什么鸡蛋放入这杯水中会浮起来呢”
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
师:“其实,这杯水有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里面放了一样东西,你们猜放了什么啊?
三、讨论解释原因:鸡蛋沉浮的秘密
1、幼儿以分组的形式,观察实验过程中,教师放了什么?放了几勺?
2、教师演示实验过程
(1)水中放入盐,慢慢加
(2)进行搅拌(让盐溶入水中后才能增加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浮力定义:将泡沫板放入水中,用手按下去,与水和泡沫板相抵抗的力)
(3)放入鸡蛋,观察鸡蛋的沉浮
3、幼儿回答观察结果
师:刚才老师放了什么东西进去呢?你们看到了吗?
4、引导幼儿通过味觉器官寻找原因
请幼儿尝一尝放下去的东西是什么?(盐)
5、进一步深化问题
师:加了几勺盐后鸡蛋浮起来了,少加或多加行不行?
实验结论:盐溶入水中后,水变的越来越浓,就增加了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了
四、幼儿操作实验
1、探索鸡蛋的沉浮
幼儿根据指示,自主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学会操作
2、了解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3、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发现鸡蛋在其他液体中(如糖水)的沉浮现象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活动前,做了大量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定要用温水做实验,让盐溶入水中,冷水只能让少量盐溶化
2、在实验中,生蛋熟蛋都可以,实验结果没有多大影响,但不能使用咸蛋,因为在淡水中也能漂浮
3、活动第四环节中教师要提供一个篮子,并放入毛巾,以便幼儿放入淡水中的鸡蛋拿出放入篮子,再在水中添加自己认为的东西,以免鸡蛋滚落地上后发生碎裂等情况。
《水》 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探索影子的秘密。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屏幕一个、幻灯机一台、手电筒一个。
2.幼儿操作的手偶玩具若干。
3.小故事一个,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探索影子
1.导入语: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和影子做游戏,但是影子有许多秘密,咱们把他找出来好不好?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鼓励幼儿用身体的各部位和影子做游戏)
2.幼儿自由地和影子做游戏,积极探索影子的秘密(教师观察幼儿的探索情况,并有目的地与幼儿交流。)
3.讨论:影子的秘密
提问:
① 你是怎样和影子玩的,发现了什么?
② 影子会变吗?它是怎样变的?
教师小结幼儿的发现。
知识点:影子会动,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影子会变,随着与光源距离的长短而变化。
(二)游戏:猜影子
玩法:
1.教师请两个特征比较明显的幼儿藏在屏幕后面,请其他幼儿分别猜猜他们是谁?
提问:请问他是谁?你怎么知道?
2.请两名特征不明显的幼儿藏起来,增加游戏难度,引起幼儿兴趣。
知识点:影子的特征与物体有关。
(三)利用游戏进行表演:激发幼儿对影子探索的欲望。
1.教师用手影给幼儿讲故事,请幼儿欣赏。
a.幼儿对着影子自由地表演手影。
b.请幼儿换用手偶结合音乐进一步感知影子的有趣现象,当幼儿兴致较高时,教师忽然将灯关掉,引导幼儿观察光和影子的关系。
2.提问:影子哪去了?为什么没有影子呢?
(打开灯进一步提问)有灯光了,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影子?
知识点:影子、物体、光线三者密切相连,缺一即形不成影子。
《水》 教案 篇10
活动来源:
幼儿园新建了沙池,我带领小朋友到沙池去玩,小朋友们玩得都很开心。忽然,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悄悄地到一边的水池去玩。有的拿小碗当做小船,在水面上划来划去,有的小朋友拿水泼在自己的手臂上,说“好凉快”,还有的小朋友拿矿泉水瓶子装满水,倒来倒去。看到孩子们那么喜欢水,加上天气渐渐的热了,我们决定开展新的主题活动“我们的朋友——水”。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水的基本特征,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离不开水。
2,激发幼儿乐于亲近水,接触水,热爱干净水环境的美好愿望。并能关注周围的水环境。
3,鼓励幼儿发动身边的人一起积极参加各项水的游戏和试验。
家长参与:
1,在生活中寻找节约用水的方法,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和孩子一起做有关水的小试验和小游戏,发展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
活动方案:
活动一 儿歌《水》
目的:
1,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知道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水。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准备:根据儿歌内容准备相关的图片
过程:
1,完整的欣赏儿歌《水》
小小的水是泪水,大大的水是海水,
跳舞的水是喷泉,健康的水是汗水,
浑浑的水是泥水,静静的水是湖水,
甜甜的水西瓜水,喷涌的水自来水。
观察图片并讨论,图片上有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
2,看图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学习儿歌。
3,学习编儿歌,并引发幼儿思考,你还看到什么样的水?他们是什么水?
4,小结,结束。
活动记录:幼儿很喜欢这首关于水的儿歌,并大声的念儿歌。在创编儿歌的过程中,还启发幼儿仿编内容组合成一首新儿歌。例如:“甜甜的水是苹果水,苦苦的水是药水,香香的水是香水,我擦的水是宝宝金水,晚上我喝的是牛奶水,最怕医生吊盐水。”
活动二 生活游戏:喝水
目标:
1 让幼儿了解不喝水的危害。
2 引导幼儿知道排队接水,不拥挤。
准备:水杯人手一个、饮用水、画有裂嘴唇的图片。
过程:
1 集体饮水前,教师出示画裂口嘴唇的图片,并讲故事《小嘴唇裂口了》。讨论:口渴了怎么办?要怎样接水?一次要喝多少水才够?
2 老师和个别幼儿表演排队接水,引导幼儿分组喝水时不拥挤。接完水后,双手拿水杯回座位,防止水洒到地上。
3 幼儿分组接水饮。
4 为幼儿制作喝水记录表,提醒幼儿喝水之后在记录表里做个记号。鼓励幼儿多喝水。
活动三:科学活动——水娃娃的魔术
活动目标:
1、 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里,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 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3、 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对科学实验有兴趣。
准备:
1、 一杯糖水,标记指示图,磁铁板一块
2、 装有温开水的饮水桶 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盘,小勺、水杯人手一个,盖布四块。
过程:
一、 观察活动,引入课题。教师出示一杯白糖水,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提问:水为什么会是甜的?
二、实验活动:水娃娃的魔术。观察桌上的材料,说说都有些什么?
—-提出操作要求:
1、只能选择一种饮料粉进行冲调。
2、先在小杯子里放入饮料粉,再到饮水桶里接温水,不能接的太满。
3、使用过的物品要放回原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比较、探讨“饮料粉”到哪儿去了。(帮助幼儿理解“溶化”,并引导幼儿发现:怎样才能使饮料粉溶化的方法。)
三、品尝活动。引导幼儿说说调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放入了什么饮料粉制成的。
四、再次冲调饮料。教师提出要求:1、选择另一种材料进行冲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冲调。
3,协助幼儿进行操作。
五、延伸活动。讨论:你还喝过哪些味道的水?水除了能使糖、奶粉、果珍粉溶化,还能使什么溶化?
活动四:好玩的冰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理解冰的特性,体验冰块给人带来的清凉感受。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冰受热后会融化的特点。
3、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在家里亲自制作的冰块若干,温水每组各一杯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自由玩冰块,并说出玩冰块的感受。幼儿自由玩冰块,并说说“玩了冰块后手里感觉怎么样?”小结:冰握在手里的感觉是又冷又滑。
二、 你在什么时候见过冰?
三、 冰是怎样做成的?(小朋友把水装在杯子里,把杯子放在冰箱里,杯子里的水就变成了冰块。)
四、 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五、 教师请大家想办法,做实验。
1, 摸摸水,又摸摸冰块,说说不同的感受。
2, 将冰放在水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丰富词汇:融化)
3,观察讨论:冰在水里怎么样了?等大家从户外玩回来,冰块呢?教师小结:冰块遇到热就会融化了。
活动五 亲子活动沉与浮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和试验,发现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鼓励幼儿用标记把自己观察到的试验结果记录下来。
3,引导家长和幼儿在家用水来开展小试验。
活动准备:塑料瓶子 泡沫塑料 报纸 剪刀 树叶 金属小碗 石头 记录纸
活动过程:(略)
活动记录附后
活动六 小试验小鱼要喝干净的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干净的水是大家都需要的。
2,培养幼儿初步的关注周围水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小鱼缸两个 小鱼若干条
活动过程:
一, 给小鱼找个家。老师出示小鱼:“我们班上新来了几个朋友,它们是谁呀?你们欢迎它们吗?大家给小鱼安个家好不好?”
二, 教师拿出两个鱼缸,一个装是干净的井水,一个装脏的泥水。讨论:“小鱼会喜欢哪个家呢?”
三, 将小鱼分别放入不同的鱼缸,让幼儿观察小鱼的反应。(为了照顾幼儿的感受,注意不要让小鱼死掉)提问:在干净水里的小鱼怎么了?在脏水里的小鱼呢?它们谁舒服呢?为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水呢?为什么?
四, 总结:大家都喜欢干净的水,不管是小鱼还是小朋友,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水源,不要把大家用的水弄脏。
活动延伸;将小鱼放在自然角里,让小朋友去照顾它,体验照顾小动物的乐趣。
活动七 关注剑江河
讨论:我们为什么要把水龙头关紧?如果看到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我们应该怎么办?
活动八 故事《小水滴的旅行》
活动目的:
1,通过童话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2,鼓励幼儿尝试练习看图讲述故事的内容。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小水滴的旅行》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给幼儿讲述故事《小水滴的旅行》。
二,欣赏图片,小水滴从哪里来》它路过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小水滴旅行时的感受如何?最后它是用什么方法回到小溪的`怀抱的?
三, 引导幼儿用自己看图编讲故事。
四, 连线操作,用箭头表示小水滴旅行中经历几种形态的变化过程。
活动延伸,将图片贴在语言区里,供幼儿练习看图讲述用。
活动九 小试验:小水滴不见了?
活动目的:
1,通过试验,让幼儿观察水会蒸发的现象。学习词汇“蒸发”
2,结合故事《小水滴的旅行》,让幼儿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活动准备:做有标记的玻璃杯子 湿衣服 纸
活动过程:
一 ,教师将装有水的水壶放在电磁炉上烧开,让幼儿观察水壶口冒出的水蒸气,过了一会,让幼儿观察,水壶里的水变了没有?为什么会变少?水壶里的水到那里去了?
观察挂在室外的湿毛巾,经过一个晚上,为什么会干了?毛巾里的水呢?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水会蒸发的现象,并学习词汇“蒸发”。
结合故事《小水滴的旅行》,让幼儿了解水的循环过程。知道水会蒸发到空中,变成云,云里的小水滴越来越多,就会下雨。地面上的水经过太阳晒干,又蒸发到空中,水就是这样不断的循环的。
活动十 参观水厂
活动来源:一天,我在给小朋友们做“水蒸气”的试验,孩子们看到水通过加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又凝结成小水滴,都很好奇。后来,我问孩子:“我们用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好多孩子都回答“是从天上来的”。我认为孩子们没有错,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够了解我们用的水是从水库和水厂生产出来的,于是,我们就开展了“参观水库和水厂”的活动。由于孩子们太小,到水库去有一定的危险性,于是,我们决定邀请家长和我们一起参加活动,也让家长和孩子们一同接受有关水的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活动,让孩子了解生活用水的来源,初步了解水库的重要性,建立幼儿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2,提醒幼儿和家长在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自觉参加到节水行动中去。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与水库和水厂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取得工作人员的配合。
2,与家委会的家长商量,讨论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注意事项。
3,向家长说明活动的目的和具体时间,鼓励家长带孩子参加。
活动过程:
一, 家长带着孩子于周六上午在幼儿园操场集合。。
教师向家长说明车辆的安排和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二, 大家乘车到茶园水库
1, 观看茶园水库的简介,并请水库的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参观时要注意的问题。
2, 参观水库的全貌后讨论:
水库为什么叫茶园水库?
水库有什么作用?
水库的水都流到哪里去了?
人们可以在水库里游泳吗?为什么?
3, 幼儿和家长照相留念。
三, 参观水厂。
1, 水厂的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参观时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2, 大家参观水的处理过程
首先看到水的消毒池,然后是沉淀池,最后流到过滤池。
工作人员操作过滤网,请大家观看水从沙网过滤后变得清亮的过程。
最后,大家拿水库的水和水厂的水做比较,发现经过加工的水变得干净了很多。
3, 大家自由参观,拍照。
4, 讨论:
水厂的水是怎么变得清亮的?
如果没有水,我们会怎么样?
你有什么节约用水的好方法?
5, 布置作业
请小朋友把今天看到的水库和水厂画下来,让爸爸和妈妈帮你们把你们的感受说出来,作为我们的“环保日记”。
活动十一 绘画我看到的水厂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将自己参观到的景象画下来。
2,鼓励幼儿能大胆讲述自己的画。
活动准备:绘画纸 蜡笔 参观活动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们到水厂和水库去参观,你们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引导幼儿描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二,鼓励幼儿将自己看到的景象画下来。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幼儿给予帮助,绘画活动中提醒幼儿要坐端正的画,不能趴在桌子上画。
四, 幼儿绘画结束后,教师将幼儿对自己作品的描述记录下来。并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分享。
活动用水调查
目的:
1,用水调查,引起家庭对水的关注。
2,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家庭用水调查表(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对家庭用水的情况进行调查,将家庭中用水的情况记录下来。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你的家庭里哪些行为是节约用水的?那些行为是浪费水的?
三,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将自己的节水行动运用到实际中去。
活动延伸:在各班盥洗室里贴上节水标志,提醒幼儿注意节约用水。
活动认识节水标志
活动过程:
1,出示节水标志,说说在标志上看到了什么?
标志上方的弧线代表着自来水管和水龙头,从水龙头滴下一滴水,被一只伸出的手掌小心地接住。标记巧妙的利用“接”和“节”的谐音,形象而生动地将“节水”之意寓于其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像对待掌上明珠一样珍惜每一滴水。
2,鼓励幼儿将节水标志画下来,并向大家宣传节水的必要。
活动谈话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活动目的:培养幼儿爱水的情感和节水意识。
通过幼儿的自身感受,让幼儿知道水和我们的密切关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活动准备:活动前关上水阀 收藏水桶 准备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户外活动后回到教室,幼儿出汗、口渴、手脏了,问:现在你们最想干什么?
2,小朋友到盥洗室洗手,发现水管里没有水,口渴了,水桶里没有水。入厕后没有水冲洗,味道很臭。
引导幼儿感受没有水带来的不方便。
3,引导幼儿观看沙漠缺水、池塘干涸、土地干裂、植物枯萎等照片,感受缺水带来的干旱景象。
4,讨论:我们每天都要喝水、盥洗、洗衣、做饭,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水。如果有一天,家里、幼儿园以及所有的地方都没有水,会怎么样?
《水》 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知道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水是没有味道的。
3、知道要多喝白开水。
环境创设每人一杯白开水
活动过程
1、进行活动前组织幼儿到操场进行体育活动,使幼儿感到口渴,回到教室后稳定情绪,然后开始进行此活动。
①"小朋友,你们在操场活动后,现在有什么感觉,需要什么?"
②给每位幼儿倒满一杯凉开水,让幼儿喝,喝完水后,
提问:"水是什么味道的?"
2、知道自来水的来源。
①我们喝的水、用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向幼儿介绍自来水的净水过程:"江河里的水不清洁,不能直接饮用,自来水厂将江河里的水抽上来进行加工、净化、消毒,变成自来水,通过自来水管道输送到各个地方,我们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就会哗哗地流出来。"
3、讨论自来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①"你们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自来水来干什么?"
(让幼儿自由讨论)
②让幼儿讲出自来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如:我们人要喝水,要洗衣服、洗菜、洗米做饭、洗手、拖地、冲厕,没有了水,我们就没有水喝,就会口渴,没有了水就没办法做饭,没办法拖地,没水冲厕,就会很臭等。
4、让幼儿讲讲应如何节约用水。
"水的用处那么多,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5、教育幼儿多喝开水。
"多喝水对人体有好处,我们应多喝开水,少喝饮料,因为饮料含有大量糖份,多喝会影响身体健康,对牙齿也不好。"
总结分享:
请幼儿讲讲还有哪些生物离不开水。
活动反思
《水》 教案 篇12
一、课文说明
水是地球上重要的物体,跟人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又是儿童比较熟悉的东西。本课选取作为研究材料,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的基本物理性质,并为认识其他物体打下基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的好材料。课文要求学生观察的颜色、透明与否、气味、味道,比较木块、石块和的不同,然后综合认识的基本物理性质,在这一认识过程中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也就是获得了认识物体的一些科学方法。本课与《小轮》、《的用途》构成本册的教学单元;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系列。认识某种物体,就要解它的一些基本性质,并且能根据这些性质,把它从其他物体中辨认出来。本课就是以这种思路编写的。
本课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认识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课文中第一、二、三图是让学生比较木块、石块和有什么不同,进而认识是液体,第四图是指导学生通过用眼看,认识是无色透明的,第五图是指导学生用鼻闻,认识是没有气味的,第六图是指导学生用舌尝,认识是没有味道的。最后让学生将以上的对的各种认识综合在一起,得出“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这个科学结论,并把结论填写在课文中的横线上。
第二部分是的基本物理性质的应用,又是认识物体的进一步深入。根据已知物体的基本性质,把它从其他物体中辨认出来。在直接利用感觉器官辨别物体时,一般应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要随便尝。关于“液体”这个概念,课文中是通过“像这样会流动”的明显特征给出的。相对于“液体”,是以“不会流动”作为固体的特征。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会用这两个词描述物体的形态,不要求回答“什么叫固体”或“什么叫液体”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认识的基本物理性质所获得的认识能力,应该能够迁移去认识其他物体,从而自己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木块,石块,一杯清,筷子,白色粉笔。每组一套:汽油、牛奶、醋、酱油、酒精各多半试管,筷子一支。学生准备:铅笔。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要用到。早晨起床后,洗脸、刷牙要用,做早饭、午饭、晚饭要用。此外在一天中还要喝等等。可是,你们知道是什么样的物体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指导学生认识是什么样的物体1.认识是液体出示:木块、石块、清。
谈话:木块、石块和有什么不同?能像木块、石块这样直接放在桌上吗?让我来试试看(将倒在桌上,流到地上)。和木块、石块有什么不一样?
讲述:我们通过比较的方法,知道了是会流动的,木块、石块是不会流动的。像这样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板书:液体)。像木块、石块这样不会流动的物体叫做固体(板书:固体)。
2.认识没有颜色
出示:一杯清。
提问:大家观察讲桌上杯里的或你们桌上杯里的是什么颜色的?
出示:白色粉笔。
提问:这粉笔是什么颜色的?
是什么颜色的?
板书:没有颜色。
小结:通过和粉笔的比较,使我们知道了是没有颜色的。
3.认识透明
谈话:你们把铅笔放入杯里,我把筷子放入杯里,你们会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是怎样的?
板书:透明。
4.认识没有气味
谈话:谁知道是什么气味的?大家可以闻一闻。不过,在闻的时候,不要直接凑近杯子,应离远些,用手在杯口上方把气体搧到鼻子方向来闻。今后无论闻什么物体的气味都要这样做。这是为了避免吸入很多有毒的气体,危害我们的健康。
提问:谁来说一说有什么气味?
板书:没有气味。
5.认识没有味道
谈话:谁知道是什么味道的?大家可以尝一尝。不过,尝味道时,一定要用干净的筷子或玻璃棒蘸上一点来尝。在尝其他物体时也一定要按这种科学方法去尝,千万不要随便地用手去蘸,也不要直接用舌尝,以防中毒。
提问:大家尝了以后,有什么味道?
板书:没有味道。
6.总结
提问:通过把与木块、石块相比较,我们知道了是液体,又分别做了上面这些观察,现在谁能综合起来说一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小结: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巩固、应用
谈话:我们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了是什么样的物体。现在我要看看哪些同学学习得最好。在每组的桌上都放有几种液体,请你们辨认一下哪支试管里装的是?
提问:
哪个组先汇报一下?
你们组是怎么辨认出来的?
有不同的意见没有?
说一说其他几个瓶子里的物体是什么样的?(分别让学生回答)
讲述:今天大家在辨认时,是按照“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要随便去尝。
总结:今天我们首先是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是液体,然后用眼、鼻、舌三种感觉器官分别去观察的各种物理性质,最后把所观察的结果综合起来,就认识了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今后还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认识其他物体。
五、课后小记
《水》 教案 篇13
一、谈话导入。
1、 板书:水
看到这个字眼,你的第一感觉或者联想是什么?
2、有位作家叫马朝虎,他写下了儿时记忆里的水。这水带给他怎样的特别感受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读正确。遇到生字,先看看生字表,再读准字音。
(2)读通顺。遇到长句子,反复多读几遍,不读破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共有几小节?
2、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吗?敢和老师比一比吗?
第一小节、第二小节、第三小节各请一名学生,第四至第六小节老师读。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试着在水的前面填一个字来概括我们所读部分的内容。
3、学生副板书:
缺水、盼水、惜水、爱水
三、感受缺水之苦。
4、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让你觉得震惊的字词下面做上记号,待会儿来谈谈你的感受。
a “一个村子的人”、 “一处很小的泉眼”:可以想象取水人之多,水源之少。
b “十公里以外”:相当于从学校走到狼山,一来一回,取水多么辛苦啊!
c“排上一个小时”:取水的人多,等待的时间就长。
同学们,等水要一个小时,来回的路上要走上两三个小时,这样算来,一个人半天的工夫就只能取回两桶水,水多么来之不易啊!
d“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取水远、取水难、半天的工夫才能取回一担水。这稀少、奇缺的东西当然是最珍贵的了。
e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在这里,在这个严重缺水的地方,水比酒更珍贵,更受村民青睐。
5、 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珍贵的水,这就是作者儿时对水的苦涩记忆。读到了这些,看到了这些,我们都明白了,为什么作者会说——出示:(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我们都明白了,为什么作者会说——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我们也明白了,为什么——出示:(请我喝酒,不如……成了村里人说的最多的话)
6、视频《涛涛的梦想》。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这缺水的日子,你最想用哪个字?
7、板书:缺水之苦
8、那么作者是不是在下面的文章里也具体描写这种缺水之苦呢?
四、体会浴水之乐。
1、作者没有写缺水的苦涩,却写了什么呢?
板书:浴水之乐
2、 他们洗澡的方式和我们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天”浴、“勺”浴
3、让我们再细细地读一读这“天”浴和“勺”浴的场景,想一想他们的感受。
出示: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拦——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4、这“天”浴的时刻,大家是怎样的感受?板书:痛快
5、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痛快表现出来吗?
6、引导评价:有没有把痛快之感表现出来?
评价后再读,再评,再读。
7、这雨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它突然不期而至,犹如喜从天降,我们怎能不欢呼雀跃?这雨说不定即刻就止,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怎能不匆匆奔出?让我们读出那份喜悦,读出那份急切来。
8、“天”浴是那样痛快,“勺”浴同样舒服快乐。请你默读4-5小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语句或者关键词语中读出了这样的感受?在空白处加上批注。
出示: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9、交流。
①倒抽一口气,你能做给大家看一看吗?什么时候,你才这样倒抽一口气?现在作者四兄弟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动作呢?这就是对水的渴盼。
②水从头浇倒脚的感觉,写得特别细腻、真切,身体的每个部分、每个毛孔都需要水的滋润,都在享受着水的亲吻与抚摸。
10、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水还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水吗?
水,是最珍贵的东西。
水,是生命的象征。
水,是幸福的源泉。
水,是痛快、舒服的感受。
11、出示三段话。
同学们,读着这三段文字,想象着“天”浴、“勺”浴的场景。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读着读着,我却读出了异样的感受。你们再默默地读,想想老师这异样的感受是什么呢?
12、是的,读文章就要这样反反复复地读,默默地想。缺水的日子很苦,作者却没有过多的描写,反而细腻地刻画了浴水的欢乐,这是为什么呢?
以乐来反衬苦。
13、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仅仅是缺水的苦涩吗?
缺水的生活很苦,可是人们依然热爱生活,渴望幸福和快乐。
14、只有缺水之苦才知道浴水之乐,而浴水之乐又反衬缺水之苦。这苦乐之水,在告诉我们:水,是最珍贵的东西。我们怎能不珍惜呢?少倒半杯水,拧紧水龙头,就可以带给缺水地区孩子一份欢笑;捐赠一元钱,建造一口水窖,就可以改变缺水地区孩子的生活。同学们,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
板书:
水
最珍贵
缺水之苦 浴水之乐
(学生副板书) (学生副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