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

2023-07-24

火把节 篇1

  4 火把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3、初步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热情。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

  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小组交流预习内容。

  三、巩固练习,检测预习。

  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

  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

  2、形近字:

  寨矫跤

  赛娇狡

  塞骄

  寒

  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

  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

  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

  5、理解词语。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五、找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彝家人的热情的句子朗读并体会一下。

  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要求: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小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落实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2、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的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火把节,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气氛吧!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听写词语,积累词语。

  3、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字词题。

  4、思考书后第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内容,感受火把节热烈的场面和彝家人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3、体会彝家人的优良品德。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彝家的火把节,去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以及火把节的来历和纪念意义。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彝家人为了火把节都做了哪些准备?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为你……”

  a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和对火把节的盼望)

  b指导朗读:热情、盼望、兴奋地。

  2、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在小组内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场面、情景?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a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准备节日的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b出示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

  3、默读文章第三部分,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哪些品质?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表现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4、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

  “来吧,……”

  (这个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个句子反复出现,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的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有一种回环之美。

  四、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知道了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五、补充课外知识:彝族火把节的传说。(见教案p35)

  板书设计:

  1、穿上节日的盛装,热情准备节日的饭菜。【不惧恶

  2、斗牛。势力

  火把节3、摔跤勇敢坚强

  4、点燃火把不屈不挠】

  5、围着篝火跳舞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题。

  2、预习第五课。

  教学反思

火把节 篇2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该民族乐器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的中阮。

  3、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快情景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傣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能跟着哼唱几遍,以后有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联想和相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乐器的.音色。

  (1)初听乐曲。随教师学唱主题a,要求能初步记住。

  (2)复听主题a。

  (3)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a、b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3、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

  (1)简介塔克族及鹰笛、手鼓。

  (2)初听乐曲。

  (3)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边用“x.”的节奏型为这一主题伴奏。

  (4)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持手鼓实践,部分学生模仿击手鼓的动作。

  (5)教师奏主题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

  (6)复听乐曲。

  4、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能专心投入的欣赏音乐,学习用手鼓的为音乐伴奏。

火把节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课文重点:第二、三部分;朗读训练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的四次反复,朗读全文的时候,要在这四句话的引领下读出节奏,从火把节的精心准备,到火把节的盛况展现,再到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加强读写结合点:写一段庆祝节日时的场面描写。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

  三课时预习提纲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满山遍野不约而同人声鼎沸兴高采烈日上三竿不屈不挠企盼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比一比谁写得正确又美观。

  4.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矫健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

  5.概括课文内容。

  6.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2)第1—4自然段:为了欢度火把节,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批注。(3)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最喜欢哪一个?在课本上写写自己的感受。(4)说说火把节的来历,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你想到了什么?

  7.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或询问长辈、朋友等方式,收集火把节的相关资料,更多地了解彝族的这一传统节日。

  8.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成果展示

  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

  2、形近字:寨矫跤赛娇狡塞骄寒

  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

  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

  5、理解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四、读句子

  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彝家人的热情的句子朗读并体会一下。

  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要求: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五、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彝家人为了火把节都做了哪些准备?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为你” A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和对火把节的盼望)B指导朗读:热情、盼望、兴奋地。

  2、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在小组内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场面、情景?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A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准备节日的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B出示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

  3、默读文章第三部分,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哪些品质?(彝族火把节的来历。表现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4、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来吧,”(这个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个句子反复出现,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的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有一种回环之美。

  六、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知道了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板书设计

  1、穿上节日的盛装,热情准备节日的饭菜。不惧恶势力

  2、斗牛。火把节

  3、摔跤勇敢坚强

  4、点燃火把不屈不挠

火把节 篇4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掌握“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等词语,积累“激情四溢”等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我要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要把课文读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蒿枝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犄角嫉妒蝗虫淫威盛典篝火熊熊杀鸡宰羊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

  不约而同兴高采烈人声鼎沸满山遍野日上三竿

  (1)、我要写正确这些生字词。(提醒:“寨、嫉、毡、宰”等字要重点记!)

  (2)、我要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3)、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提示: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近义词、造句等方法。)

  嫉妒:盛典:

  矫健:人声鼎沸:

  日上三竿:满山遍野:

  (4)、画出其它还不懂的词查字典理解。

  2、默读课文,我要思考: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什么?(课文主要内容和段意完成在书本上。)

  (2)、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还有哪些疑惑需要解答?

  (3)、初读课文,我的感受是

  二、合作探究

  1、互相检查书写情况和词语理解情况,互读生字词。

  2、在组内有感情地朗读读自己喜欢的小故事,组内互听互评。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交流读书后的感受和对思考题的理解。

  三、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tóu pà pī zhān shuāi jiāo huáng chóng

  jí dù bù qǖ bù náo qīnɡ chè jī qíng sì yì

  2、多音字组词。

  zā( ) bēn() shuài() shèng()

  扎zhā( )奔率盛

  zhá( ) bèn() lǜ() chéng()

  3、比一比,再组词。

  蒿矫蝗毡粘熊

  嵩娇煌沾贴能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海洋的双眼的歌声

  的公牛的篝火的舞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色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族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快乐的心情和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默读5—10自然段,想:描写了火把节的哪些场面?按什么顺序写的?(用“﹏”标出表示顺序的词语。给每个场面拟小标题)

  2、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课文哪些语段能体现出“盛典”的特点?(提示:标画出体现特点的词句,读一读,在句段旁写感受。)

  3、作者几次邀请大家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你从哪里能体会到彝族人民的“盛情”?(提示:标画出体现特点的词句,读一读,在句段旁写感受。)

  二、合作学习

  1、感悟理解火把节“盛典”的“盛”:选取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场面,

  读读语段,抓关键词句,想象当时的画面,谈感受。

  2、感悟理解火把节“盛典”的“典”:“典”是一种郑重举行的仪式。火把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读读12自然段关于“火把节的传说”,说说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到彝族人民的什么美德?

  3、感悟理解火把节“盛典”的“盛情”:你从哪里能体会到彝族人民的“盛情”?(抓几次的邀请,抓关键词句谈感受。)

  4、我喜欢火把节的场面。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感受表达出来。

  5、视频欣赏——火把节。

  三、汇报展示

  小组按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四、达标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的笛子;姑娘们来了,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篝火着,着,

  着,着……火光照红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火把节是我们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缩句)

  (2)、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缩句)

  (3)、(造句)……不约而同……

  3、拓展延伸:本文的场面描写很有特色,请你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

火把节 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

  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3、初步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热情。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

  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小组交流预习内容。

  三、巩固练习,检测预习。

  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

  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

  2、形近字:

  寨矫跤

  赛娇狡

  塞骄

  寒

  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

  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

  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

  5、理解词语。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五、找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彝家人的热情的句子朗读并体会一下。

  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要求: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小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落实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2、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的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火把节,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气氛吧!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听写词语,积累词语。

  3、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字词题。

  4、思考书后第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内容,感受火把节热烈的场面和彝家人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3、体会彝家人的优良品德。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彝家的火把节,去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以及火把节的来历和纪念意义。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彝家人为了火把节都做了哪些准备?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为你……”

  a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和对火把节的盼望)

  b指导朗读:热情、盼望、兴奋地。

  2、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在小组内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场面、情景?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a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准备节日的`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b出示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

  3、默读文章第三部分,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哪些品质?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表现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4、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

  “来吧,……”

  (这个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个句子反复出现,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的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有一种回环之美。

  四、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知道了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五、补充课外知识:彝族火把节的传说。(见教案p35)

  板书设计:

  1、穿上节日的盛装,热情准备节日的饭菜。【不惧恶

  2、斗牛。势力

  火把节3、摔跤勇敢坚强

  4、点燃火把不屈不挠】

  5、围着篝火跳舞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题。

  2、预习第五课。

  教学反思:

火把节 篇6

  好看的彝族头饰教案适用于火把节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掌握“剪、粘、拼”的技能,初步了解彝族头饰的来历,认识个别词组“彝族、哈帕”,感受“七月火把节”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彝族头饰的来历,认识个别词组“彝族、哈帕”。

  2、掌握“剪、粘、拼”的技能。

  3、感受“七月火把节”的快乐。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准备

  1、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挂历、半圆形挂历、剪刀、皱纹纸,分别与该班男孩人数相符合。

  2、长方形哈帕、辫子与女孩人数相符合,装饰哈帕的布花若干。

  3、简短情景导入课题的课件一套。

  4、先会跳彝族的“七月火把节”。

  活动过程

  1、听“树叶”音乐进教室。

  老师:今天,彝族的同胞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七月火把节,想去吗?现在我们跟着音乐进教室先做一下准备”。

  2、听简短故事导入课题,知道彝人为什么要戴帽子。

  师:①看老师今天像哪个民族的人?幼:(彝族)老师胸前贴有彝族二字,川页便教认汉字“彝族”。

  ②从哪里看出我的扮像彝族?

  幼儿指到头上所戴头饰,老师将其取下,认识“哈帕”二字,头饰上贴有。

  ③彝族人最喜欢顶“哈帕”或者戴帽子,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简短故事略)

  ④那么,我们要参加他们的“七月火把节’’看来还得先做帽子戴上才行,对吗? 3、老师为男孩女孩各自准备了不同的操作材料,现在我们利用这些东西装饰“哈帕’’和做“帽子’’行吗?

  ①女孩子利用小布花装饰这块长方形的“哈帕”,自己想像,可以用小花拼成不同的图形,如:房子、大树、不同的字或是对称美等。注意:提示小布花后面贴的双面胶揭下来后纸片放进篮子里。

  ②男孩子怎样将长方形的挂历纸条变成圆形,幼儿示范,如何把半圆形的挂历纸变成“圆锥体”,幼儿示范再把二者粘合在一起,最后用剪刀剪出波浪形纸条拧紧插入锥洞里,注意书机的使用方法。

  4、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①指导不太会的幼儿。

  ②让其想像更丰富。

  5 、戴上头饰跳“七月火把节”。

  ①先欣赏碟子里的小朋友跳。

  ②师幼一起表演跳。

  结束语

  今天,我们参加了彝族的七月火把节,高兴吗?我们还学会了做他们的头饰,回去教家里人做,和他们一起走进彝族的七月火把节。听(树叶)第二段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少数民族是幼儿需要了解的,而在了解过程中,他们往往又对民族服饰、头饰、手饰极感兴趣,抓住这一特点,我设计了此活动,让他们去做喜欢的事,从而丰富其联想性、活动幼儿手指灵活性。

火把节 篇7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火把节》

  教学目标

  1.固歌曲《采花》,能完整准确且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2.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音乐、视唱乐曲主题、分析音乐作品,感受彝族音乐文化的特点,认识彝族的传统节日及文化。

  3.了解作曲家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刻画少数民族风情的表现方式。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了解彝族音乐文化特点。

  2.了解具有民族特色音乐的现代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西南地区,学唱了四川民歌《采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伴奏一同来演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印象)

  二、欣赏《火把节》

  1.展示云南的人文景观图片,说说:这是我国那个地域风貌?那里有我们国家哪个少数民族?他们最重大的节日是什么?

  教师讲述有关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重点介绍音乐及舞蹈方面,了解云南地区民族音乐特点。可结合讲故事的方式重点介绍“火把节”的来历。

  (设计意图:在故事讲述中使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聆听音乐《火把节》,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想象下它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介绍有关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相关知识。

火把节 篇8

  活动目标:

  1、学跳集体舞,感受音乐的温馨意境。

  2、进一步感受彝族人民在火把节的欢乐心情。

  准备工作:

  《忙碌的火把节》的磁带;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制的火炬。

  活动或建议:

  (1)在“忙碌火把节”的音乐中,孩子们拿着自制的火把自由起舞,感受音乐的热烈气氛。

  (2)学习群舞《忙碌的火把节》。

  1、学习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小步、小步。

  2、学习舞蹈的基本团队变化。

  (3)开展动作创造活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4)表演集体舞《忙碌的火把节》,体验跳舞的快乐心情。

  环境创建:

  在教室周围贴上彝族火把节的图片,把孩子们自制的火把贴在教室的.墙上。

  生命渗透

  日常生活中玩各种游戏,比如“对歌”“斗牛”。

  家庭渗透: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更多火把节的故事和知识。

  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基本掌握了彝族火把节的相关知识,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社会阅历,还培养了孩子们对少数民族的感情,加深了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火把节 篇9

  教学目标

  1、扎实的歌曲《采花》才能是一首完整、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欣赏音乐火把节。通过听音乐、视唱练耳、分析音乐作品,感受彝族音乐文化的特点,了解彝族传统节日和文化。

  3、了解作曲家如何运用现代创作手法描绘民族风情的表达。

  教学困难

  1、欣赏音乐火把节,通过聆听,了解彝族音乐文化的特点。

  2、了解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音乐创作技法。

  教学过程

  第一,审核和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西南,学会了唱四川民歌《采花》。学生们被邀请在老师的伴奏下唱这首歌。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这首歌的印象)

  第二,享受火把节

  1、展示一张云南的文化景观图,说:这是中国的哪个地区?我国有哪个少数民族?他们最重要的节日是什么?

  老师讲述云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以音乐舞蹈为主,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你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关注火把节的起源。

  (设计意图:在讲故事中让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听音乐火把节,边听边思考:这首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想象一下它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可以自由回答。

  3、教师介绍交响组曲《云南印石》的相关知识。

火把节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5、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6、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盲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词词卡片。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具准备:火把节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⒈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⒉学生在文中画出。

  ⒊集体交流

  ⒋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导读地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⒈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图片或演示文稿)

  ⒉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⒊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⒋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

  ⒌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⒈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⒉指名说说这个拟说。

  ⒊小组内交流。

  ⒋集体交流。

  ⒌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⒍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文段。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火把节 篇11

  有益的经验: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知道“火把节”的来源,过节的时间,节日的风俗等等。

  内容与分析:

  彝族人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彝族人十分重要的一个节日,其隆重程度不次于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在活动中,应着重让幼儿了解“火把节”的来源、节日的风俗等。并用几种感知感受彝族人的快乐心情与“火把节”的热烈气氛。

  教学过程或建议:

  活动一:科学《七月“火把节”》

  活动目的:

  1、通过各种感知去了解七月“火把节”的相关知识,懂得“火把节”的由来、风俗习惯等等。

  2、在活动中感受“火把节”的热闹气氛,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彝族“火把节”的相关图片或录像

  活动过程或建议:

  (一)教师扮演“导游”让幼儿坐上“旅游大篷车”进行“中华民族风情旅游”,引出主题。

  (二)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的相关知识。

  提问:1、图上的人们是哪个少数民族?

  2、他们在做什么?

  3、你知道他们在过什么节日吗?

  小结:这是彝族人特有的节日叫做“火把节”,一般在七月举行,到了那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扎火把,天一黑就到一个空旷的地方把大家的火把堆在一起,点起熊熊大火,然后彝族人便围着火堆载歌载舞,庆祝节日。 (三)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由来。

  教师

  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英雄战天魔》

  (四)体验彝族 “火把节”的热闹气氛。

  1、游戏:《对歌》

  2、游戏:《摔交》

  3、制作:《火把》

  活动二:音乐《热闹的火把节》

  活动目标:

  1、学习跳集体舞,感受音乐的热烈情绪。

  2、进一步感受“火把节”中彝族人的欢快心情。

  活动准备:

  《热闹的火把节》的磁带;人手各一个自制火把。

  活动过程或建议:

  (一)、在《热闹的火把节》的音乐声中,孩子们手拿自制的火把自由的跳舞,感受音乐的热烈气氛。

  (二)、学习集体舞《热闹的`火把节》。

  1、学习彝族舞的基本动作:小跳步、踏点步。

  2、学习舞蹈的基本队行变化。

  (三)、进行动作创编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四)、表演集体舞《热闹的火把节》,体验舞蹈的快乐情绪。

  环境创设:

  在教室四周贴上彝族“火把节”的相关图片,并将孩子自制的火把贴于教室的墙上。

  生活渗透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游戏,如:《对歌》、《斗牛》等。

  家庭渗透:

  家长可以多给幼儿讲一些有关“火把节”的故事与知识。

  活动评价:

  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基本掌握了彝族“火把节”的相关的知识,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社会经验,并且也培养了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加深了认识。

火把节 篇12

  教学内容: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和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该民族乐器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的中阮。

  3、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快情景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傣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能跟着哼唱几遍,以后有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联想和相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乐器的音色。

  (1)初听乐曲。随教师学唱主题a,要求能初步记住。

  (2)复听主题a。

  (3)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a、b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3、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

  (1)简介塔克族及鹰笛、手鼓。

  (2)初听乐曲。

  (3)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边用“x.”的节奏型为这一主题伴奏。

  (4)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持手鼓实践,部分学生模仿击手鼓的动作。

  (5)教师奏主题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

  (6)复听乐曲。

  4、小结:

  教学反思:学生能专心投入的欣赏音乐,学习用手鼓的为音乐伴奏。

火把节 篇13

  4    火把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掌握“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等词语,积累“激情四溢”等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我要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要把课文读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蒿枝  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犄角   嫉妒  蝗虫  淫威    盛典  篝火   熊熊    杀鸡宰羊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不约而同    兴高采烈   人声鼎沸     满山遍野      日上三竿

  (1)、我要写正确这些生字词。(提醒:“寨、嫉、毡、宰”等字要重点记!)        

  (2)、我要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3)、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提示: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近义词、造句等方法。)

  嫉妒:                           盛典:                                     

  矫健:                           人声鼎沸:                                   

  日上三竿:                        满山遍野:                                 

  (4)、画出其它还不懂的词查字典理解。

  2、默读课文,我要思考: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什么?(课文主要内容和段意完成在书本上。)

  (2)、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还有哪些疑惑需要解答?

  (3)、初读课文,我的感受是                                                       

  二、合作探究

  1、互相检查书写情况和词语理解情况,互读生字词。

  2、在组内有感情地朗读读自己喜欢的小故事,组内互听互评。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交流读书后的感受和对思考题的理解。

  三、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tóu  pà      pī  zhān    shuāi jiāo    huáng chóng

  (      )   (       )  (       )   (        )

  jí  dù      bù qǖ bù náo   qīnɡ  chè    jī qíng sì yì

  (      )   (         )  (      )  (            )

  2、多音字组词。

  zā(        )       bēn(      )      shuài(      )       shèng(      )

  扎  zhā(       )   奔                 率                 盛 

  zhá(       )       bèn(      )        lǜ(      )        chéng(      )

  3、比一比,再组词。

  蒿(     )  矫(     )  蝗(     )    毡(     )  粘(     )  熊(     )

  嵩(     )  娇(     )  煌(     )    沾(     )  贴(     )  能(     )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海洋   (         )的双眼   (         )的歌声

  (         )的公牛   (         )的篝火   (         )的舞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色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族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快乐的心情和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默读5—10自然段,想:描写了火把节的哪些场面?按什么顺序写的?(用“﹏”标出表示顺序的词语。给每个场面拟小标题)

  、             、             、             、                

  2、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课文哪些语段能体现出“盛典”的特点?(提示:标画出体现特点的词句,读一读,在句段旁写感受。)

  3、作者几次邀请大家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你从哪里能体会到彝族人民的“盛情”?(提示:标画出体现特点的词句,读一读,在句段旁写感受。)

  二、合作学习

  1、感悟理解火把节“盛典”的“盛”:选取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场面, 

  读读语段,抓关键词句,想象当时的画面,谈感受。

  2、感悟理解火把节“盛典”的“典”:“典”是一种郑重举行的仪式。火把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读读12自然段关于“火把节的传说”,说说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到彝族人民的什么美德?

  3、感悟理解火把节“盛典”的“盛情”: 你从哪里能体会到彝族人民的“盛情”?(抓几次的邀请,抓关键词句谈感受。)

  4、我喜欢火把节的             场面。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感受表达出来。

  5、视频欣赏——火把节。

  三、汇报展示

  小组按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四、达标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的             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             的笛子;姑娘们来了,               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篝火       着,       着,

  着,       着……火光照红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火把节是我们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缩句)

  (2)、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缩句)

  (3)、(造句)……不约而同……                                                           

  3、拓展延伸:本文的场面描写很有特色,请你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   

  五、本课小结:

火把节 篇1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

  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脉络结构。

  3、初步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热情。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

  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小组交流预习内容。

  三、巩固练习,检测预习。

  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

  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

  2、形近字:

  寨矫跤

  赛娇狡

  塞骄

  寒

  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

  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

  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

  5、理解词语。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五、找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彝家人的热情的句子朗读并体会一下。

  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要求: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小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落实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2、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的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火把节,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气氛吧!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听写词语,积累词语。

  3、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字词题。

  4、思考书后第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内容,感受火把节热烈的场面和彝家人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3、体会彝家人的优良品德。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彝家的火把节,去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以及火把节的来历和纪念意义。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彝家人为了火把节都做了哪些准备?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为你……”

  A、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和对火把节的盼望)

  B、指导朗读:热情、盼望、兴奋地。

  2、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在小组内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场面、情景?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A、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准备节日的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B、出示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

  3、默读第三部分,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哪些品质?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表现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4、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

  “来吧,……”

  (这个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个句子反复出现,使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的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的首尾结构有一种回环之美。

  四、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知道了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五、补充课外知识: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题。

  2、预习第五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