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教案

2023-07-22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日夜兼程”、“鏖战”“铭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

  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到:“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2、是呀,1998年夏天,几十万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齐读课题)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

  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4、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大家一起看!(播放视频)

  二、初步感知

  1、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书上怎么写洪水的呢?请大家读课文第1自然段。

  从中你能读懂些什么?

  (雨大、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

  2、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

  指名读、评价(紧张吗?再紧张些!)

  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

  是呀,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接到命令的解放军战士能白天赶路,夜晚停下来歇息吗?(不能!)

  他们必须“日夜兼程”(理解这个词语),为了快速奔赴目的地。

  3、洪水肆虐,灾情万分危急:房屋、村庄、家园……转眼一片汪洋,问苍天,谁来锁住这暴怒的巨龙?问大地,谁来拯救百姓于危难之中?他们来了,他们就是――

  生:解放军!

  生:人们子弟兵!

  师:(引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

  生:“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们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4、在这场气壮山河、惊心动魄的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你知道文中重点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5自然段,用准确而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大堤抢险、铮铮铁汉、勇救群众)

  5、谁愿意来读一读这感人的一幕幕吗?

  (两名同学站起来,有板有眼地配合,轮流读第二节。)

  师:他们两人一起读的这个句子,气势要是更大些就更好了。我们一起来加把劲儿!

  生:(齐读)“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生:(二人接着配合读文,读完之后,他们的精彩配合博大了大家的掌声。)

  师:配合地比二人歌手“羽·泉”还有默契!

  〔出示网络下载资料:官兵们一到九江,便直奔4~5号闸决口,冒着酷暑连续奋战6昼夜。全团人人手上打起血泡、磨破手指,7人被砸掉指甲,780多人烂裆,290多人烂脚,420多人嘴唇溃烂,56人次中暑晕倒,但官兵们轻伤不下火线,有6人被担架抬到九江驻军医院,醒后拔掉针头,沿途问路找船赶回20公里外的大堤。〕

  因为他们知道,大堤上有一场鏖战。(理解“鏖战”。)

  6、分别读第三、第四小节

  脚被铁钉扎了,一定很疼!咱班级有谁有过同样的经历吗?

  生:(前排一男生站起来)

  师:你的脚曾经也被铁钉扎了?

  生:是大头针。

  师:那也很疼。你想想,被扎了以后,还要去扛沙包,赤脚在稀泥里奔跑……

  不妨想像一下当时的情形,假如当时你也在现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连长苍白的脸。

  师:你的感受呢?

  生:有点儿痛心。

  师:那么,我们就来读书,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师:不知道那只受伤的脚在稀泥里走了多久,也不知道鲜血流了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里有很多。这些事情都是为了“保住大堤”,7、在下面的一节“勇救群众”这部分里,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甚至催人泪下的故事。(读第五小节)

  师:百闻不如一见,感谢新闻记者、战地记者拍摄了这么一组珍贵的镜头,这些都是真实的画面。

  〔课件:一组解放军在洪流中救助灾民和打桩抢险的照片,配乐《为了谁》〕

  师:谁最美?谁最累?他们满腔热血,他们青春无悔!看了这些感人的场面,再去读读这段文字,能不能体会到什么?观察你的表情,就能猜想到你在读的时候感情是什么样的。

  生:(放声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师:〔播放音乐《为了谁》,动情地说〕9年过去了,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也早已平息,但我们不会忘记那一切。大江也不会忘记……

  生:(齐读最后一节)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们子弟兵。(理解“铭记”)

  大江当然不会忘记,因为大江见证了惊涛骇浪中的惊心动魄的那一幕幕,见证了那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齐读课题)

  三、复习字词

  出示生字词:

  日夜兼程   崩塌     鏖战   惊心动魄     劈波斩浪   铭记

  1、齐读

  2、你能用其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查找《大江保卫战》中战士们的英勇事迹,下节课交流

  板书:

  大江保卫战

  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附件1:大江保卫战.ppt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2

  22 大江保卫战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同时板书:大江保卫战)二、学习课文,朗读领悟述感动在抗洪抢险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涌现出了多少感人事迹啊!课文主要写了三个典型的事迹,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吗?(①保大堤 ②抗洪灾 ③救灾民)(一)学习事迹之一:保大堤1.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那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2)全班交流。①“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来回穿梭……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引读:子弟兵为了保住大堤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为了行走快捷,索性……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也……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试读、指名读。②“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顿时……出现了……”从这儿可看出什么?部队官兵一听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赶到,救援速度多快呀!让我们一起读!③“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人墙”子弟兵面临的困难是狂风、暴雨、巨浪,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多乐观的子弟兵啊!让我们一起高喊……2.出示:(齐读)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补充介绍:抗洪背后的真实事迹真是了不起的英雄啊!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他们都是——铮铮铁汉!(引说词语)(二)学习事迹之二:抗洪灾1.在抗洪抢险的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里,又涌现出多少英雄人物啊!请看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的铁汉本色。2.学生自读,并找出最能体现他的铁汉本色的句子。指导朗读。3.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类似黄晓文的英雄又何尝一个呢?资料补充:烈士李向群的英雄事迹(三)学习事迹之三:救灾民(把第5自然段改写成诗的形式,显示)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安造院,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1.从诗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齐读诗)2.他们这样做到底为了谁?3.听歌曲《为了谁》。从歌中找到答案了吗?三.小结结文,激情言语抒情怀1.在这场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里,人民子弟兵不但保卫江堤,还勇救遇险的群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人。2.谁更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3.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    

  3、感悟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险情(朗诵第一自然段),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画面。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展开新课

  (一)、感受“大堤抢险”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最让你震撼的语句,在相应的句子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体会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精神。)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导读:四百多名解放军官兵以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大堤,这一幅幅场景打动了我们,更撩拨起作者的灵感。看,这句工整、巧妙的对联写得多好啊,让我们共同用心去感受。

  3、补充资料,加深感受:

  课件出示抗洪口号

  生读一读,联系前文加深感受。

  4、小结填空

  通过九江赛城湖大堤惊心动魄的抢险画面,你认为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教师板书: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学生在交流中补充板书。

  5、这样的人民子弟兵真的不得不让人敬佩,就让我们再来用心地朗读,感受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师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认识“铮铮铁汉”

  1、认识过渡段:

  “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这句话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2、在你的眼中铮铮铁汉应该是怎样的人?

  3、速读文章第四自然段,看看这个铮铮铁汉是谁,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他是一个铮铮铁汉?

  4、全班交流,朗读体会。

  5、指导朗读。(抓住黄晓文的语言、动作加深体会。)

  6、拓展:你还了解哪些在98抗洪中涌现出的英雄?

  7、回归主题: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三)、学习“营救群众”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五自然段,看看战士们的身影都出现在什么地方?

  2、从这个“……”中,你能读懂些什么?

  3、指导背诵:课件出示,学生填空。

  4、学生比赛背诵。

  5、回归主题: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拓展延伸

  此时此刻,你想对我们的子弟兵说些什么?

  课堂总结

  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播放音乐及画面,学生齐诵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大江保卫战

  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阳城县吉利希望小学 邢宽明

  在这次远程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上了《大江保卫战》这课。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我展示的是第二课时。主要教学目的是要通过对具体语言环境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充分感受子弟兵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不顾个人安危的大无畏精神。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读中求解,读中求悟”,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大江保卫战》这课讲的是1998年长江沿岸由于连日普降暴雨,遭受洪水侵袭,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奔赴灾区抗洪抢险的事。而抗洪抢险对学生而言,应该说比较陌生、遥远,学生没有情感体验。教学这课怎么激发学生的情感?怎样通过文章具体的语言文字唤起学生内心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这是我教学这课的主要目的。但怎样在教学中层层深入,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有感而发呢?

  一、 采取不同方式教学,激发学生内心体验。

  教学第二自然段(大堤抢险)时,我在“过程与方法”上,注重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采取自主学习、交流等方式,通过自学、互助,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品读,划出感受较深的语句,并说出自己的内心体验。“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注重突出语文的工具性,注意在品词、品句上训练语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在教学黄晓文事迹时,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表现黄晓文争分夺秒抢时间的关键词,通过自己反复地读,去感悟,去体味黄晓文的英雄形象。并结合自己收集来的资料,丰富了“铮铮铁汉”的英雄形象。通过相互交流,既进行了口语表达的训练,又拓展了课外知识。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救援群众)时,采取抓中心句“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的方式,先通过读,说说自己的感悟,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前后课文的内容,具体说说人民子弟兵是怎样不顾个人安危,抗洪抢险的,学生边说边读,边读边悟,具体生动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把握,也使学生内心的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受到震撼。

  二、多媒体课件的适时播放,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也为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但怎样适时播放,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98年抗洪,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先播放了一段洪水泛滥,子弟兵奋不顾身抗洪抢险的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从感官上去体味子弟兵的英勇和无畏,然后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最后,伴随着感人的图片,一曲感人之深,颂扬抗洪英雄的歌曲《为了谁》,在学生与文本交融、激昂的情绪中骤然响起,让积淀学生内心的情感喷薄而出。这首歌既唱出了学生的心声,也唱出了学生对子弟兵的无限敬意。

  当然,通过教学,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1、学生从读中感悟,在交流时语言表述不够精炼、简洁。需要平时多加强训练,注意口语表达。

  2 时间关系,对于第五自然段的讲读、品味,还不够细化。这一段有许多排比句,包含的内容很多,值得说的话题也很多。如何合理安排,需要好好想想……

  以上,是我教学《大江保卫战》的反思,不成熟的想法与观点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4

  22 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习生字新词,会用“惊心动魄”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课前准备:

  1、歌曲《为了谁》 

  2、收集抗洪抢险的有关感人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通过朗读短句训练,感受长江遇特大洪水时万分危急的形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为了谁》,进入情景

  2、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理解自己不懂的字词

  (1)字词:兼 嶙 峋 虐 坠 烁

  (2)词义:

  a、日夜兼程

  b、惊心动魄

  c、铮铮铁汉

  d、摇摇欲坠

  e、劈波斩浪

  f、嶙峋

  2、思考分段,理清脉络

  第一段(1)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0)部队官兵在与恶浪的决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了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三段

  1、范读第一段

  2、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灾情危急,奔赴战场)

  3、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语句。

  4、第一层的句子较多地使用了短句,词组,感叹号,为什么?并指导朗读。

  (1)连用“!”醒目地表示水情的异常严重和情况的十万火急。

  (2)短句、词组等形式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交代了背景,把读者一下子就带入了那非常情况之中。

  (3)朗读时声调要高亢,语速要加快。

  5、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出英雄气概。

  四、指导书写。

  1、肩:“月”的首笔为竖,而不是撇。

  2、嶙:右下部不是“牛”

  3、坠:上部的“人”要写得开些。

  五、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lin xun  kuai jie  xiong yong  ri ye jian cheng

  (    ) (    ) (     ) (        )

  shi ji   bao nu    shan shuo  pi bo zhan lang

  (    ) (    ) (     ) (        )

  2、在文中摘抄含有“惊心动魄”和“闪烁”的句子,并各造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大江保卫战》。

  上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这堂课我们就围绕两个重点,去感受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去领略人民救星的崇高精神!(板书:铮铮铁汉人民救星)【第一课时已经将所有的问题归结为两个重点,第二课时开始重新提出两个问题,也明确提出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描写了人民解放军保大堤、救群众的感人场面。(默读课文,汇报)【总体把握人民解放军保大堤、救群众的感人场景。】

  小结:课文的2-5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场景。

  2、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1998年7月27日凌晨两点,当我们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时,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灾情就是命令,四百多名官兵迅速赶到现场。他们是如何与洪水决战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并且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感动,并试着把它读好。(出示第2自然段)

  (2)、找到令你感动的句子了吗?愿意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交流感受。)

  【第二自然段描写了人民子弟兵不畏危险、奋勇救堤的感人场景。此段中对战士们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得极为传神,读来格外惊心动魄。让学生们品读这段,为的是充分感受战士们的献身精神。】

  a、官兵们……保住大堤!

  体会“全然不顾”、“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只有一个念头”等词句。

  小结:战士们肩上扛的是沉重的沙包,脚下是泥水,还夹杂着嶙峋的片石,可是这些并不能阻挡战士们前进的脚步,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引读)大堤,保住大堤!保住大堤就意味着保住了无数人的生命,所以尽管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但是他们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再次引读)大堤,保住大堤!

  b、战士们……加油!

  体会:这是战士们在面对洪水、面对挑战时所体现出的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男生读)

  c、一个个……伤痕累累。

  体会“奋然”、“伤痕累累”、“鏖战”等词句。

  小结:战士们毫不畏惧,高声喊着口号,奋然跳入水中,没有犹豫,没有胆怯,用生命之躯作为屏障去阻挡肆虐的洪水!可怕的洪水冲垮了堤坝,冲毁了房屋,却冲不倒战士们誓死护堤的信念!女同学一起来读好这几句。(女生读)多么英勇的战士啊!可是,(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伤痕累累)【通过重点句的品读,加上教师适时的概括描述,更深更细致地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为理解“铮铮铁汉”打好基础。】

  (3)这段话是人民子弟兵与洪水进行大决战的情景,这惊心动魄的抗洪场面,作者用了这样一幅对联进行了高度概括。(出示对联)一起来读好它。(齐读)【对联是对抗洪场景的大概括。】

  (4)让我们再次却感受一下当时那紧张而又刺激的情景。(多媒体播放抗洪片断)【事情发生在98年,如今的学生当时是尚未懂事的孩童,因此书上的描写学生们只能抽象理解,播放当时片断能让学生们仿佛回到当年的场景,加深感性认识,从而对人民解放军产生崇敬之情。】

  (5)凭着钢铁般的意志,战士们以铮铮铁骨保住了大堤。在那鏖战的几个小时里,战士们付出了多少代价?从那累累的伤痕里,我们读到的是官兵们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怀着对他们的敬佩之情一起来读好这段话。(齐读全段)【通过充分的感情铺垫,学生们此时读起来已然是充满了对官兵们的敬意。】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曾经有战士说:“站着是一根伫立的桩,倒下是拦洪的沙袋”。与洪魔英勇搏斗的子弟兵们早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解放军某部连长黄晓文就是其中的一位。

  (1)、(出示第四自然段)谁来深情地读一读黄晓文的故事?(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是面的描写,第四自然段树立一个典型人物,品读他的故事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抗洪的战士们顽强不屈的精神。】

  (2)、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们谈体会可将战士们的勇敢精神内化到自己的情感之中。】

  (3)、同学们都被黄晓文的勇敢和奋不顾身所感动,课文中哪儿可以看出他很勇敢呢?(一系列的动作和“二话没说”、“三下两下”等词语体现出时间的紧迫,动作的迅速,黄晓文的奋不顾身,相机指导朗读)

  (4)、是啊,他知道,大堤随时都会坍塌,也许,一分钟的松懈就会使无数房屋被冲毁;一秒钟的休息就会使无数人的生命被夺去。所以当团长要派人去找随队军医时,黄晓文大声说——(引读)“来不及了!”说着,——(引读)……爬上了大堤。【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不仅体现了黄晓文的铁汉精神,也体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

  (5)、为了保住大堤,制服洪魔,我们的子弟兵们献出的何止是鲜血,更有他们年轻的生命!(播放抗洪战士牺牲的片断)【抗洪过程中感人的事太多太多,一些战士们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播放此片断能更深刻的打动人心。】

  (6)、小结:又是一个年轻的战士倒下了,他就是李向群,年仅20岁的李向群,在与洪魔的斗争中,他永远地长眠在抗洪大堤上!无论是久经考验的将军,还是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李向群那样,发出了“人在堤在,人不在堤也得在”的誓言,他们奋不顾身保大堤的英雄壮举,显示出我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板书:奋不顾身保大堤)【圆满小结第一个问题,所有的人民子弟兵都具备了整整铁汉的英雄本色。】

  4、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不仅是保大堤、制洪魔的战斗惊心动魄,解放军官兵们在滔滔洪水中救出被困群众的场面也同样震撼人心。

  (1)、(出示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交流:你读懂了些什么呢?【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是教师跟学生共同品读,第四自然段基本放手让学生来讲故事体会,到了第五自然段自然而然地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谈理解,循序渐进,不但能锻炼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更能体现学习上学生的主体性。】

  a、汹涌的激流中……摇摇晃晃的电杆。

  (抓住三个“飞向”,体会人民子弟兵抢救群众的急切心情。男生齐读。)

  b、在安造垸……希望

  (理解省略号,解放军还救出了无数的群众。女生齐读)

  小结:是啊,人民子弟兵们救出的何止是周运兰和小江珊两个人,他们把老大娘背出了危险的房屋,他们把小木船送给了无家可归的母女,他们把救生衣让给了在洪水中苦苦挣扎的人民群众。他们把生的希望送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种舍生忘死救群众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板书:舍生忘死救群众)

  c、哪里……闪烁

  (理解“红五星”、“迷彩服”等就是指子弟兵,哪里有危险,他们救出现在哪里)

  小结:只要有洪水、有危险的地方就会有我们人民子弟兵的身影。正如小江珊奶奶所说的那样:“孩子,只要你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穿迷彩服的人,你就向他求救,他一定会来救你的。”在江珊奶奶的眼中,在所有人民群众的眼中,解放军战士就是他们的大救星!(全班齐读)【圆满小结第二个问题,人民解放军救出了无数的群众,他们是人民群众的大救星。】

  (3)、让我们充满激情地朗读这段话,把这些人民救星们牢牢地记在心里。(齐读全段)

  5、引读第六自然段。

  为了保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子弟兵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冲向哪里,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呢?(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热爱人民)【为课前归纳的两个问题进行总结,引出人民子弟兵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加深对战士们的崇敬之情。】

  总结:是的,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怀着对人民的热爱,战士们用铮铮铁骨、血肉之躯打胜了这场——大江保卫战,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永久的丰碑。作为这场大决战的见证者,大江,永远铭记着——(引读)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引读)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三、拓展阅读。【这首诗歌雄浑大气,概括了人民解放军的奉献精神,更体现了人民对解放军的感激、敬仰之情,最后的朗读把勇敢无畏、坚定执着深深铭刻在心里。】

  1、出示诗歌:

  让高高的防汛纪念碑化作大笔,把胜利的捷报写上浩瀚的楚天;

  让巍巍长江大桥化作巨琴,奏响英雄曲,迎接抗洪将士光荣凯旋!

  今天,当我们即将合上98抗洪这部煌煌大书,

  我们已经把生命的奋斗和思考一起留给了历史。

  以抗洪的名义,我们将何难不克,何功不遂。

  以抗洪的名义,忘记98就意味着背叛!

  当后世子孙肃然按下历史的放音键,听到98抗洪惊天动地的呐喊时,我们,将不会羞愧,因为我们尽到了这一代人的责任!

  2、齐读。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写一首讴歌抗洪战士的诗。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5

  22  大江保卫战

  教材分析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第10册的课文,这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本文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3、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对战士们精神品质的感悟、理解,体会军民鱼水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初读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生字,理解日夜兼程、惊心动魄等词。

  2、学习课文1、2小节,感受抗洪形势的万分危急,感受保卫大堤的惊心动魄。

  3、阅读感悟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节。

  一、导入、解题

  1、导入,板书课题。

  2、解题      大江:长江   为何保卫大江?

  3、学习目标: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抗洪第一线,来感受子弟兵是怎样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保卫大江、保卫大江两岸的人民。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2、选择2、5小节个别检查朗读。

  3、把三行词语横向联系起来,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刻画了哪几个典型事例?

  三、感悟灾情万分危急 

  1、默读课文,抗洪抢险的形势怎样?你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表达吗?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①体现危急之一——千里江堤危在旦夕

  想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千里江堤”的画面,再读,看视频体会。

  ②体现危急之二——中下游地区全线告急

  2、谁比这洪水更急?阅读这句话,从哪里看出来?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四、感悟保大堤的惊心动魄

  1、范读这小节,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画出最使你感到惊心动魄的词语或句子,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3、集体交流:

  (1)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①生围绕词语句子谈体会,并通过朗读表达个人感悟。

  ②多么坚定不移的信念啊!你体会到什么?

  (2)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①生围绕这句话谈体会,重点引导反复读好战士们的语言,体会出无畏和自信乐观。

  ②沉重的沙包挡不住洪水,为什么战士们的血肉之躯却能挡住?

  ③多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啊!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4、看着如此奋不顾身的战士,听着如此震撼人心的口号,让我们用一句对联来概括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

  五、小结延伸

  1、看视频画面,为了谁?

  2、这堂课,我们在赛城湖大堤上目睹了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的群体形象,实际上,在抢险救灾的过程中,还有更多感人的个人事迹,留待我们下面再去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3-6小节,感受黄晓文铮铮铁铁汉形象,感受子弟兵救助群众的鱼水深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4、掌握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倒入。

  二、感悟黄小文铮铮铁汉的本色

  1、自读感悟黄小文的铮铮铁汉本色。

  (1)连长黄晓文遇到了什么新的情况?圈画文中的动词,把他们联系起来说一说。

  (2)从哪些方面刻画出黄晓文是铮铮铁汉?

  (3)课文“奔”为什么换成了“爬”?省略号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选择语言动作句子,诵读体会。

  2、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读出赞美、敬佩之情。

  3、小结这两小节的写法。

  (点面结合、面上是群体场面的描写,点上是细节的刻画。能够全面具体地反映人物形态。)

  三、感悟人民子弟兵救助群众的鱼水深情。

  1、 听教师朗读第五节,自主学习,圈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语。

  2、 反复朗读,感悟体会。

  3、 读后交流:

  (1)重点句1:汹涌的激流中,……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

  ①读三个“飞向”,体会人民子弟兵抢救群众的急切心情,

  ②读“漂动的树梢、灭顶的房屋、摇摇欲坠的电杆”体会战士们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的品质。

  (2)重点句2:在安造垸,……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①从两组数字里你读懂了什么?

  ②省略号的意思是什么?课件补充。

  (3)重点句3:“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①面对危险,他们怎么做?

  ②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4)重点句4:“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①什么是大救星?

  ②这句话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什么感情?

  4、 把3、4两句结合起来,你能体会的到什么?(军民鱼水情)

  5、 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出你的感受。

  四、扩展升华。

  1、战斗是惨烈的,这里虽然没有炮火硝烟,但这里同样有生命的付出。为了保住大堤,

  制服洪魔,我们的子弟兵们献出的何止是鲜血,更有他们年轻的生命!出示牺牲的抗洪将士照片。你想对子弟兵们说些什么?

  2、播放《为了谁》片段,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

  3、齐读第六小节。

  五、背诵第五自然段。

  六、作业设计

  课后搜集抗洪英雄事迹,组织故事会。

  附板书:

  万分危急

  大江保卫战       惊心动魄(面)       军民鱼水情

  铮铮铁汉(点)

  救助群众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子弟兵的大无畏精神。

  三、教学准备:

  (1)vcd光盘

  (2)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大江保卫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读课题。

  3.过学习,大江保卫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气壮山河 惊心动魄 过渡:你的概括能力真强!我们先随记者去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去亲身体验当时的情景。

  (二)第2节

  1.节中有一句很特殊的话概括了本节的内容,请找出来。

  2.句话讲是什么内容? 师引导:点与面的关系

  3.本节中找出能体现这副对联内容的句子 生找、画、读 全班交流 点拨:狂风、暴雨、巨浪只能阻挡战士们前进的步伐,为什么这里却说为他们呐喊、助威、加油呢? 师总结:同学们感受的深刻,读得也投入,正如对联所说 齐读 师:官兵们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护大堤奋不顾身的大无谓精神无不让人钦佩。我们有必要再来完整的读一读这一节,加深感受。

  4.读第二节。

  (三)学习第3、4两节。

  过渡: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分开一部分同学演黄晓文接受采访,一部分当记者进行采访 演黄晓文的同学自由读课文,当记者的拟订采访提纲(以三题为宜) 分别活动 指名表演:一个记者,一个黄晓文。 师总结,过渡: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了救护受灾群众的战斗中去。

  (四)习第5节。

  1.做批注

  2.全班交流

  3.抓住省略号交流搜集的有关抗洪抢险的人和事 4.齐读全节 是啊!(师范背)“哪里有洪水,哪里……,……看到了大救星。”同学们想不想把这感人至深的语句永远铭记在脑海中呢? 练背——指名背——齐背。 过渡: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人民的心声,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

  (五)观看vcd

  让我们听一听人民的心声,看一看人民子弟兵英勇抗洪的生动场景。

  四、教学结束:

  作业: 《给抗洪战士》的一封信。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三、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四、主要板书

  大堤抢险(面) 英雄

  大江保卫战 铁汉本色(点) ↓

  勇救群众(面) 铭记

  五、作业 设计、安排

  课内 抄写词语 造句 摘抄排比句,体会句子 谈谈你学习课文的收获

  课外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五节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感知、理清思路、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1、师述: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请听——《为了谁》。

  2、过渡: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3、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

  4、教师简介背景

  5、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归纳整理出几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嶙峋、肆虐、惊心动魄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简述段意

  第一段(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一段

  1、范读,思考: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

  概括归纳:一、灾情危急,二、奔赴战场

  2、圈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词语、标点,读一读并体会。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以及三个“!”。

  3、指导朗读。

  4、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一读。

  “日夜兼程”、“挺进”

  5、指导朗读,体会子弟兵们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6、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内容。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媒体播放灾情,渲染气氛),说说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1)默读。

  (2)交流概括。 大堤抢险

  (3)板书小标题 铁汉本色

  勇救群众

  2、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

  (1)听录音、看插图、画句子,“——”画战士们是怎样做的,“~~”画战士们是怎样想的。

  ①交流所画的句子

  ②逐句交流、体会、朗读。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

  (2)看媒体播放战士们抢险的场面,身临其境地体会战士们的心情。

  (3)把你想到的用笔写下来,在交流。

  (4)指导朗读,面对险情,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事例之二:铁汉本色

  师过渡:如果第一层写的是子弟兵的群体形象,那么第二层就是特写个体形象,黄晓文的事迹。(媒体播放黄晓文的人物形象)

  (1)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2)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准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黄晓文的事迹,先同桌说,再集体交流。

  (4)体会“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动人的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5)课前搜集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事迹?

  (6)再次朗读这句话。

  (7)齐读第四节。

  4、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1)轻声读第五节,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①同桌先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

  ②再集体交流。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2)体会了这么多,那么在你们心目中,子弟兵们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用笔把他们写下来。再交流。

  (3)朗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4)齐读这一节。 铭记

  5、总结,引读第六节,板书 ↓

  英雄

  6、有一首歌《为了谁》,唱的就是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让我们一起再来聆听,永远记住这群英雄,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感悟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学习抓关键词、读句子、想画面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中,体会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对联引入:

  (1)课前准备读古诗。由此引入师:听到了大家这悦耳的的读书声,老师不由得想起了明朝顾宪成这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示)一起来读读。

  (2)、引出文中的对联。课文中也有一幅对联(出示)指名读,再齐读。师:仅仅改了几个字,但是在我们的耳边响起的还是琅琅的读书声吗?(不是)  而是——?  

  2、观看洪灾片段:

  师;是呀,风声雨声涛声又把我们带到了1998年的夏天,此时的长江早已失去了它往日的面目,大家看——(放录像洪灾片段)

  3、交流观后感受。

  4、预想决堤后果。

  师:是呀,长江洪水泛滥。而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是我国工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整个平原区地面高度又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数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两岸的江堤来抵挡洪水。 万一大江决堤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5、感情渲染,个性化读课题

  师:此时此刻,与洪水抢时间,保卫大堤,就是最迫在眉睫的任务。所以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来了,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读题:大江保卫战);他们将与洪魔进行殊死的搏斗,进行了一场的惊心动魄(读题:大江保卫战)。

  二、学习大堤抢险

  1、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场保卫战,来到抗洪抢险的第一线,打开书本118页,把镜头对向“保大堤”这一部分,(板书保大堤)。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在保大堤中,哪个句子最令你感动,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生自由读书。

  3、交流:(相机教学)扣住“铮铮铁汉”进行教学。

  预设a、“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救援神速)

  你怎么体会到的?扣住“顿时”体会。指导朗读(略教)

  预设b、“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体会奋不顾身)出示句子。扣住“全然不顾”进行教学。

  引导:全然不顾什么意思?   他们不顾的是什么?  ( 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同学们,脚趾被片石割破了,痛吗?如果是你,会怎样?(哭、叫、停下……)那他们哭了吗?(没有)叫了吗?(没有) 停了吗?(没有)他们有的还是这样的态度——全然不顾 (生接)

  大家看看,他们还不顾些什么?

  (1)、沉重的沙包     师:是呀!这沙包足足有百来斤重,把战士们肩膀压得又红又肿,皮磨了一层又一层,但他们还是——全然不顾。(生接)

  (2)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师:任泥巴裹满裤腿,任堤坝又黏又滑,他们摔到了又爬起,爬起了又摔倒,但他们还是——全然不顾。(生接)

  (3师:肩扛沉重的沙包,他们全然不顾;在泥水中来回穿梭,他们全然不顾;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总之,什么困难他们都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心中只顾着——(“大堤,保住大堤”生接)。只有这个信念——(“大堤,保住大堤” 生接)。这样奋不顾身的人民子弟兵用课文的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铮铮铁汉)板书。这样的铁汉怎么不令人感动?什么也不说,把你的感动读出来!

  预设c“狂风卷着巨浪……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体会(无畏乐观)(”扣住奋然、血肉之躯、口号进行教学)

  引导。(1)、师:你感受到了什么?怎么感受到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读)

  (2)、师:奋然怎么讲?  狂风的呼啸,暴雨的侵袭,巨浪的拍打,可怕吗?但战士们怕吗? 听,在他们的口号里,  只把狂风当作——(     ),只把暴雨当作——(     ),只把巨浪当作——(     )。这是何等的——乐观和无畏呀!  

  来,谁把这豪气冲天、大无畏的口号读一读,(生读)。一个人的力量还比较单薄,让我们一齐为他们呐喊助威,给予他们力量和勇气,(生齐读)。有了我们的加油,战士们勇气倍增,看,他们——引读“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这句话。

  (3)入情入境读该句。

  师:隔岸观火,不如来个身临其境,现在我们自己就是战士,一起亲身体验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第一排的战士们起立、准备。师:狂风卷巨浪,……我们高声喊道——生接读——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师:可是一道人墙还太单薄,挡不住这汹涌的洪水,有一排战士站起来,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他们高声喊道——生接读;

  师:两道人墙还是抵挡不住疯狂的洪魔呀!后面的战士全都站起来了,加入了队伍,他们高声喊道——生接读。

  (3)、就这样,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的人墙,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这样英勇无畏的子弟兵,才叫做——(铮铮铁汉)

  (4)扣住“几个小时”进行体会

  师:同学们,几个小时,虽然不长,但这 每一个小时里的60分钟、3600秒中,战士们都在与肆虐的洪魔作殊死的搏斗呀!大家透过这几个小时,结合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播放抢险片段。

  5、朗读对联:这样惊天动地的壮举,这样惊心动魄的鏖战,一幅对联进行了高度概括。出示对联齐读。

  6、再次引入“铮铮铁汉”。

  师;是呀!在风声雨声涛声中,我们看到了是一个个——(铮铮铁汉)

  在雨水汗水血水里,我们看到了还是一个个——(铮铮铁汉)

  三、学习黄晓文的事迹

  1、过渡引入:在这些铮铮铁汉中,我们把镜头拉近,拉近,目光凝聚在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这位硬汉的身上。请同学们轻声读第4自然段,看看从哪个词、哪句话感受到他的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多读几遍,读出你的感悟。

  2、生自读感悟

  3、交流 

  你从哪个词,哪句话体会到黄晓文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的。

  a、从言上:“来不及了”。

  引导。师  :体会人物的品质,我们是要听其言、观其行,你抓住了其言来体会,很好。来不及了?到医院可能来不及了,可团长找的是随队军医,就在大堤上,但黄晓文却大声说(   )。为什么要说来不及了?师:你已能从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他的内心,你的想法就是黄晓文的想法所以他大声的说——(生读来不及了)这是一枚铁钉扎进脚里,多疼呀!他也要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忍住疼痛,所以,他暗暗地对自己说——生读来不及了。时间不等人,他又果断地说——生读来不及了。师顺势引导“行‘上进行体会

  b、从行上:猛地把铁钉一拔……。哪个词让你感动?(扣住“一咬牙”、“二话不说”进行教学)

  指导朗读:撕心裂肺的疼痛他忍住了,我们的心却在痛,谁来读。    这真是一位铮铮铁汉呀。

  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他的脚还在流血,泥水中,可能还有铁钉,还有碎石,可他全然不顾,心中只有(  )。把你的感动放进去,读出来。

  风声雨声涛声中,雨水汗水血水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一位——铮铮铁汉。

  4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又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又有多少这样的铮铮铁汉呀。

  (1)出示资料伴随《为了谁》音乐:看,这是一位年仅二十岁,军龄20个月的战士。在危急关头,他勇敢地冲向抗洪第一线,扛起了沉重的沙包。就在他努力地将两袋泥沙拖上堤岸时,突然口吐鲜血,一头扑倒在大堤上,就再也没有起来了。他就是抗洪英雄李向群。

  (2)通过收集资料,同学们还知道其他抗洪英雄的名字吗?把他们深情的呼唤出来吧。

  师;英雄太多太多了,他们站着是一根伫立的桩,倒下是拦洪的沙袋,无论是久经沙场的将军,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一样,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誓死保卫江堤。什么都不用说,一个词——铮铮铁汉(齐读)

  (3)、感情渲染齐读最后一句:这样的英雄,这样的铁汉,作为这场洪灾的见证者——大江。又怎能忘记呢?所以,我们会激动的说——出示最后一句话“大江,永远铭记……”,齐读。

  四、学习勇救群众

  1、师过渡: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了救护受灾群众的战斗中去。让我们有把镜头对准“救灾民”这里来。请大家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在这里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又有哪个句子最使你感动?

  2、生自渎感受。(板书:救护群众)

  3、交流

  (1)“战士们的冲锋舟……以生的希望……”(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a 、扣住三个“飞向”体会战士们的迫不及待。指导朗读。

  b、“在——他们——”。师:冲锋舟飞向——飞向——飞向——,大家看,还飞向哪儿呢?引读第二句。师:在……,他们……出示:“在——,他们——————”师:同学们洪灾来临,到处都是灾民,大家想想,战士们还在哪里怎样救灾民呢?请你用这样的句式联系说说

  (2)然后由学生的想象引读句子。“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师:总之一句话,引读:不管在哪里,只要哪里有洪水——(生接)哪里就有军旗飘扬;

  哪里有危险——(生接)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所以说滔滔的洪水中,群众——(生接)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3、总结过渡:洪水到哪里战士们就飞向哪里,我们的子弟兵舍生忘死地保卫人民,人们怎能不由衷地赞颂“是他们大救星”!板书——舍生忘死、人民救星。让我们再一起一起深情朗读这句话吧。“哪里……就……”、“看到……,看到……”

  4、这样的子弟兵,这样的大救星,灾区的人民又怎能忘怀?所以他们会这样由衷地说,出示最后一句,把大江该为我们,二读这句话。作为中国人,面对这样的人民子弟兵有怎敢忘怀呢?让我们深情的说——把大江该为每个中国人,三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回顾板书,边述边画,使板书形成对联。师:这场大江保卫战,我们看到了——生接读板书,看到了——生接读板书。

  2、这场大江保卫战,人民子弟兵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这场大江保卫战,中国人民诠释了什么是众志成城;这场大江保卫战,中国人民告诉了大家——“面对灾难,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出示)(齐读)时过五年,我们国家碰上了可怕的非典,但中国人民战胜了它;时过十年,2008的春天,我们国家遭遇了百年难遇的雪灾,但中国人民还是战胜了它。(边说边出示图片)所以最后,我们不得不自豪的大声说———出示句子“面对灾难,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齐读。

  板书:

  大江保卫战

  人                      铮

  民                      铮

  救                      铁  

  星                      汉

  舍                      奋

  生                      不

  忘                      顾

  死                      身

  救                      保

  灾                      大

  民                      堤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9

  在上《大江保卫战》前夕,我试着在网上去找有关解放军战士与洪水作战的录像,没想到,居然被我找到了别的老师剪辑好的《大江保卫战》的录像。

  点下了“播放”,我便看到了一组组令人感动的镜头,再配上《为了谁》这首曲子,我的眼中当时就噙满泪花。好啊!真好的视频!我不能错过这次让学生感动的机会!我要让这段视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我就思考,究竟在什么时候插入这个视频起到的效果最显著呢?这篇文章中的第五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而且是描述了战士们如何拯救群众的,与视频的内容较符合,就放这里吧,感情到位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到学生对这一段文字的记忆呢。

  课堂上,我从战士们抢险保堤过渡到拯救群众,在让他们自由读完第五自然段后,我对他们说:“读完了这一段,战士们的身影一定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夏天。”接着,我放出了那段视频。孩子们望着片中的解放军战士,沉默了,被他们大无畏的精神所震撼。视频结束后,在我一句“片中,哪一个镜头感动了你?”之后,孩子们各抒己见起来。他们看到了组成人墙的战士们浸泡在水中,他们看到了肩头抗着麻袋的战士们,身上泥泞不堪,他们看到了为了让群众脱险,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跳入水中……其中有个孩子的发言我极其欣赏,她说:“每个解放军都有他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不定他的家乡也在遭受着洪水的袭击,可是他并没有选择回去照顾自己的父母双亲,而是选择留在了这里,因为在这些战士心中,国家的财产,老百姓的生命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带着这样的感情,孩子连读了两遍第五自然段,感情一遍比一遍到位,有的女孩子甚至用纸巾拭擦着眼角。这一课就在孩子们的朗读中结束了。

  1998年的夏天确实是个难忘的夏天,在那个时候,班上的孩子也就四、五岁大,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娃娃。今天的这一课,我希望他们能明白,课文中的这些战士们才是这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0

  作者:陈滢    转贴自:南京炼油厂小学    点击数:288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十四

  第二课时

  南京炼油厂小学陈滢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

  2. 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手段及辅助活动]: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1998年由于连日来的大暴雨,洪水泛滥,长江沿岸的许多地方都发生了险情。昨天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已经了解到,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奔赴灾区,和当地的群众一起,共同打响了大江保卫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指名回答课文第二段(2-4自然段)主要写了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哪几个典型事迹?

  教师随机板书大堤抢险(或保卫大堤)

  黄晓文

  勇救群众(或救助群众)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或保护大堤)

  下面先让我们通过录像,看一下大堤抢险中的一些真实的场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子弟兵的英勇和无畏,一起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渎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句子你感受比较深,用笔划下

  ①小组交流,相互补充

  ②全班交流、体会、指导朗读。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体会到子弟兵把人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不顾危险)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狂风卷着……堤岸(体会环境恶劣,险情严峻,大堤随时都有被冲垮的危险)

  ☆“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体会英勇顽强,可用哪些成语:临危不惧、奋不顾身、舍己救人、舍身忘死……)

  ☆战士们高声喊:“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电脑出示句子(体会到乐观精神、大无畏英雄气概)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体会战斗艰苦,持续时间较长,战士付出血的代价)

  (2)抓对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解放军官兵的英勇和无畏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好像看到……

  (在恶劣环境,奋力抢险;看到顶着风雨,跳入巨浪滔天的洪水中用身躯筑成人墙;看到战士肩扛沉重的沙袋来回穿梭在堤坝上的情景……)

  满怀激情朗读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从大家的朗读中,我的心也受到了震撼。其实在这次抗洪抢险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他们生动的事迹。我们书上就介绍了这么一位抗洪英雄他叫“黄晓文”

  让我们认真读课文3-4自然段,共同走进黄晓文高尚的内心世界

  2、学习事迹之二:黄晓文事迹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黄晓文的什么事迹?

  (2)你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哪些词可以看出他在抢时间?指导朗读

  (3)其实在抗洪前线像黄晓文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你从哪里能读出来?

  (……)(在那几十个……有多少……事迹啊!)

  (4)交流自己查找的相关事迹

  (5)放录像(有关李向群资料)这位年轻的战士,他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凝固在大堤上。他用生命谱写了人生的壮丽篇章,他就是为民献身、舍生忘死的李向群。其实在抗洪前线,像李向群、黄晓文……这样的抗洪英雄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课文中那个词最能突出他们的形象。板书:铮铮铁汉

  (6)指导读好第三自然段(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敬佩之情齐读)

  3、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1)请速读第五节,把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自己多读几遍

  ①同桌先交流,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②再集体交流。(可联系文中的句子谈)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能否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也许你有更深刻感受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三、师总结,引读第三段

  是啊,多么可爱的战士,为了保住大堤,为了救援群众,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他们舍生忘死冲在最前面,真是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不愧为人民子弟兵。有一首歌《为了谁》,唱的就是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永远记住这群英雄,

  ☆听录音看图片

  1、齐读最后一段

  四、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大堤抢险

  李向群

  [板书设计]:     9.大江保卫战  黄晓文

  铮铮铁汉  永远铭记

  ……

  永救群众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1

  作者:梅垛中心小学 朱志林    转贴自:梅垛中心小学    点击数:156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江保卫战》。(生:齐读课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战士们主要做了哪两个方面的事情?

  生回答,师板书:大堤抢险、勇救群众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小节,谁来读读,把我们带进那暴雨成灾的1998年的夏天。

  指名读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师范读:“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你能读得更急一些吗?)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师: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同学们肯定感受到了当时灾情的万分危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齐读一遍,一起感受一下那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生齐读)

  二、学习2—4自然段

  师: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涌现了无数的感人肺腑的场面,我们先来看一看九江赛城湖大堤上抢险的场面。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哪一个词最能表现出当时大堤抢险场面的惊险。找到了,用笔圈出来。(生浏览找词,师巡视。)

  师:你说说,你找的哪个词?

  生:惊心动魄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板书:惊心动魄

  师:“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学生无人举手)

  师指板书,边说边用箭头标示:“惊心动魄”就是“惊动心魄”。

  师:心是——

  生:心灵

  师:魄是——

  生:魂魄,人的灵魂

  生:惊心动魄就是使人的心灵震惊,灵魂受到震撼。

  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二小节,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看看哪些句子最让你惊心动魄,用笔画下来。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受,体会。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生默读、思考、批注,师巡视。)

  师:都读好了,谁来说说,哪儿最让你惊心动魄。(指名)你先读句子,如果你读出了你内心的惊心动魄,你的回答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

  生: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师:战士们肩上可是一百多斤的沙包,读得再沉重点。)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师:索性是什么意思?生:干脆。师:你再读读,干脆点!)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师:读得真好。战士们“扛沙包”这部分让你惊心动魄,是吗?

  生:是的。

  师:你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读了这些句子惊心动魄?

  生:战士们为了行走方便快捷,干脆把鞋子脱了,赤脚奔跑,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也全然不顾。

  师:你再读读,读出你的惊心动魄。

  师:就这句话还有谁有话要说吗?指名说。

  师:你是怎样理解“穿梭”的。这里穿梭形容什么?

  生:形容跑的速度很快。

  师:嶙峋是什么意思?(生无语)嶙峋的片石是什么意思?割破了脚趾的片石,是什么片石?

  生:锋利的片石。

  师: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奔跑,他们苦不苦,累不累?

  生:苦!累!

  师:你们惊心动魄吗?(生:惊心动魄)更让人惊心动魄的是战士们为了行走方便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也全然不顾。

  师:嶙峋的片石把战士们的双脚割得鲜血淋漓,可他们全然不顾,课文中就给我们介绍了一位为保住大堤全然不顾的铮铮铁汉,他是谁呀?一起说。(生:黄晓文)谁来读读黄晓文的感人事迹。(在读的过程中,指导读好故事。)

  师:(指名)听了这个故事,你能告诉大家此时你心里的感受吗?

  生:感动。

  师:你的表情也告诉我们,此时你很感动,能说说为什么吗?

  师:同学们,铁钉扎进脚底,嶙峋的片石把脚割得鲜血淋漓,难道他们就不疼了吗?(生:“疼!”)战士们和我们一样,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也有知觉。可他们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大堤,保住大堤!” )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动、我们的震撼再读读这几句话。再一次感受一下我们顽强的战士、英勇的战士。(生齐读)

  师:(静静地走到一生面前。 )我想请你说说你读了第二节哪个部分觉得惊心动魄。

  生:“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师:你的朗读已经让我们惊心动魄了。说说你的惊心动魄。

  生:战士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师:这墙是砖头砌的吗?是沙包垒的吗?

  生:是战士们的血肉之躯筑成的。

  师: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阻挡肆虐的洪水,你惊心动魄吗?

  生:惊心动魄!

  师:“奋然”可以换个什么词?

  生:奋不顾身。

  师:战士们有生命的危险吗?

  生:有 !

  师:你怎么认为的?

  生:(师:当时情况怎样?)“狂风卷着巨浪,猛烈的撕扯堤岸。”说明当时雨大、风狂、浪大。人跳下去很可能被洪水冲走,被巨浪吞没。

  师、生:战士们奋然跳入水中,也许这一跳,就会被急流冲走 ;也许这一跳就会被巨浪吞没 ;也许这一跳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 ;再也不能回到自己温馨的家里了;也许这一跳,孩子失去了父亲;也许这一跳,母亲再也见不到自己心爱的儿子了……

  师:但是战士们义无反顾,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因为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大堤,保住大堤!)

  师:他们顾的大堤,他们心中装的是大堤后面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师:就这句话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无语)

  师范读:战士们高声喊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师:狂风、暴雨、巨浪会为战士们呐喊、助威、加油吗?(学生自由说,冻到位)

  师:面对肆虐的洪水,战士们这一声声高喊,喊出的到底是什么?

  生:战士们的坚强、不怕牺牲。

  生:面对困难、危险的勇敢无畏。

  生:喊出的是战士们对困难的蔑视。

  生:乐观精神。

  师:面对洪水,战士们随时都可能失去自己的生命,但他们仍然如此的乐观,难道不让人惊心动魄吗?大家一齐读读这句话,读出战士们的壮志豪情,读出他们的英雄气概。(生齐读。)

  师:还有吗?还有谁来说说你心中的惊心动魄?

  生:“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官兵们浑身上下的累累伤痕让我惊心动魄。

  师:“鏖战”是什么意思?猜猜看。(生无语)

  师: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鏖战就是激烈的战斗,残酷的战斗。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这是一场鏖战?

  生:从战士们浑身上下的累累伤痕。

  生:从官兵们被割得鲜血淋漓的双脚。

  生:从黄连长被铁钉扎伤后又爬上大堤。

  ……

  师: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谁来读读这句话,用你的感动,感染我们每一个人。(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心在颤抖,你读得太令人感动了,大家一齐读读。(生齐读)

  师:官兵们大堤抢险的场面惊心动魄,作者写得惊心动魄,你们体会到了惊心动魄,能不能读出你的惊心动魄?(生:能!)先练练,马上我请人读。(生练读后,指名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四、学习第五小节

  师:面对肆虐的洪水,战士除了保护大堤,还要抢救遇险的人民群众。(谁来读读第五小节)

  生:“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飘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

  师:这句话连用了三个“飞向”,战士们驾驶的是冲锋舟,是船,假如用“驶向”不是更恰当吗?

  生:速度快,所以用飞向。

  师:有道理。

  师:你说说看。(指名,生无语。)

  师:被困的群众危险吗?

  生:危险。

  师:他们身陷险境,心里急不急?

  生:急!

  师:但此时有人比他们更急,他们是谁呀?

  生:战士们。

  师:是的,此时时间意味着生命。用哪个词更好?

  生:飞向。

  师:你再读读第一句话。

  师:谁来读的比他更急!(生读)

  师:谁接着读?

  生: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师:句子比较长,要注意停顿。“……”省略了什么?

  生:战士们救人的事例太多了。

  师:谁接着读?

  生:“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大救星。”

  师:从这两句话中你读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生:战士们勇敢,面对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生:为抢救群众不畏艰险,舍生忘死。

  生:人民群众信任战士们。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战士们的勇敢,读出人民群众的信任。(指名读)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这样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人民会忘记他们吗?(指名读)

  师:“铭记”是什么意思?板书:铭记

  生:记住。

  师:“铭”是什么意思?

  生:铭刻。

  师:铭刻在哪里?

  生:铭刻在心里。

  师:铭刻在心,能忘记吗?

  生:不能。

  师:铭记就是永远不会忘记。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小江珊,你会永远铭记着——

  生:我会永远铭记:1998年的夏天,我在洪水中等待了近九个小时,是人民子弟兵救了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师:你就是周运兰老师,你会永远铭记着——

  生:我会永远铭记:1998年的夏天,我在灭顶的房屋上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是人民子弟兵冒着生命危险挽救我的生命。

  师:同学们,我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永远铭记——

  生:我会永远铭记着:在九江赛城湖的大堤上,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也全然不顾。

  生:我会永远铭记:“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生:我会永远铭记:黄晓文脚被铁钉扎伤,他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又忍着剧痛爬上大堤。

  ……

  师:是的,没有谁会忘记,也不能忘记。大家齐读最后一小节,让这些铮铮铁汉——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生齐读,下课。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46

  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的几点想法

  武进区戴溪小学   吴宏伟

  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第8课《大江保卫战》是一篇通讯稿,事件背景是1998年夏天发生在九江抗洪前线的真人真事。备课时,每读一遍文章,我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是战士们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精神感动了我,是浓浓的军民鱼水深情感动了我,是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壮志豪情感动了我。

  教学本文有一定难度,因为本文所描写的场景学生们前所未见,怎样让他们读懂文本、体验文章作者所饱含的情感?教学本文时,我体现了下面几点想法:

  1、一条主线

  既然它是一篇通讯稿,我就以记者采访作为教学的主线,这样不仅把文本内容全部串联起来,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一下子就可以把学生带到抗洪救灾的第一线,从而更及时地进入到文本所描述的场景中去。

  2、两个目的

  本文的教学我贯彻两个目的,一是抓住文本中描述精彩的段落、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二是学习作者选材典型、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三种设计

  三个片段就是三个典型的事例,有描写英雄群体的,也有描写英雄个体的。针对不同的内容,我的设计也不一样。第一部分“大堤抢险”,我就抓住“鏖战”一词来理解文本内涵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第二部分“铁汉本色”,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模拟采访,让黄晓文这个英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更加完整;第三部分“勇救群众”,让孩子们搜集资料,充实对文本的理解。

  4、满腔深情

  要想让文章打动学生的心,教师必须入情入境。整堂课,我的情感一直是高昂的,让孩子们感觉到,大家一直处在抗洪第一线,这样才能让他们迸发出激情。除此以外,“鏖战”一词资料的补充,说话训练“敬爱的解放军叔叔,我想对你们说____”,祖海的歌曲《为了谁》等细节,都为学生的情感升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想:深入的预设是精彩第一范文的前提和保证,也是语文课教学的最终目标。虽然这个过程充满艰辛,但捧着沉甸甸的收获,喜悦是不可言表的,并且更能激发再创佳绩的豪情和自信。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2、3、4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阅读赏析,理解和感悟含义较为深刻的字、词、句。

  3、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课前播放视频《为了谁》。

  一 导入新课:

  1  课前同学们听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2  歌中唱到:“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3  师感情朗诵第一自然段,揭示课题。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形势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誓死保卫着大堤。(板书:保卫大堤)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让你心灵受到震撼的句子,写出你的感悟,多读几次体会一下。

  2  交流:

  哪些句子让你的心灵受到震撼感动?为什么?

  学生补充,教师随时指导朗读。相机出示图片、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生活中手不小心被划破,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伤口都会钻到心里疼,我们的战士们被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这种疼,这种痛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大啊,可我们的战士们却——(全然不顾)。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奋不顾身)

  他们不顾的仅仅是片石割破了脚趾吗?想象一下,他们还会受到怎样的伤痛?

  战士们对这种疼痛为什么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保住大堤就是保住了(人民的生命财产),这个念头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了。让我们一起读读他们的心声。

  齐读:大堤,保住大堤!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a  从这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b  那呼啸的狂风随时会把人墙吹散,那滔天的巨浪随时会把战士们吞没?但我们的子弟兵并没有害怕,把他们看作是在呐喊、加油、助威,把他们作为了前进的动力,多么乐观的子弟兵啊!让我们一起高声喊到:……。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a  从这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b  那呼啸的狂风随时会把人墙吹散,那滔天的巨浪随时会把战士们吞没?但我们的子弟兵并没有害怕,把他们看作是在呐喊、加油、助威,把他们作为了前进的动力,多么乐观的子弟兵啊!让我们一起高声喊到:……。

  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读出来?

  c  战士们不仅喊出了革命的口号,还立下了革命的誓言。

  ppt出示:

  倒下是袋拦洪的沙!

  水不退、人不撤,誓与大堤共存亡!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ppt出示图片:

  这就是我们的子弟兵,他们身上的皮被晒掉了,没有流泪,继续奔跑在抗洪的最前线!誓死保卫大堤!

  经过几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ppt出示:“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就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现在你们感受到了吗?

  三 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在这场可歌可泣的战斗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事迹,黄晓文就是其中一个,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黄晓文是一个铮铮铁汉?

  2、交流:从文中觉出黄晓文是个什么样的人?(意志坚强)从哪里看出来了?

  3、ppt出示句子:

  谁来读一读?我们来看黄晓文的动作,找一找?

  从这些动词我们体会到什么?(黄晓文压根没把自己的伤放在心上。)

  4、谁再来读一读。

  5、指名一生上前演一演。一起读。

  6、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呀?

  相机ppt出示:高建成  李向群照片

  四  比较2、4自然段的写法,指导写话。

  1  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看看这两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  学生观察比较交流。

  3  师小结:

  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人物众多的群体场面,这是一种面的描写。

  第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晓文一个人的行动,这是点的描写。

  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表现了全体解放军官兵奋力抢险的感人场面,又展示了典型形象奋勇拼搏的动人场景,全面而深刻地表现了人民子弟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4  下面我们来看那场战斗中的另一个英雄人物的事迹,注意观察他的动作。

  播放视频:胡指导员拖麻包堵管涌的镜头。

  (先播放一遍,让学生感知,后再播放一遍,引导学生注意动作,师适当解说)

  五、总结课文。

  总结: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人与自然的搏斗。这里没有泪水,只有汗水。这里没有柔躯,只有铁骨。在这场战斗中,我人民子弟兵除了保卫大堤还担负着抢救灾区群众的重要任务,我们下节课学习。

  六、布置作业。

  1、选择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段,尽情地朗读并摘抄,

  2、给在抗洪中牺牲的解放军叔叔写一段你最想说的话。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63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指导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普降暴雨、大暴雨,长江水位猛涨,洪水泛滥,长江沿岸许多地方的堤岸发生险情。有些地方洪水冲垮堤岸,将堤内的房屋冲毁,树木冲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紧张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奔赴灾区,和当地的群众一起,投入到抢险救灾的“战斗”中。在这场“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课文《大江保卫战》向我们介绍了当时的有关情况。

  文章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的歌颂了战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现了子弟兵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文章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98年夏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长江保卫战。

  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写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官兵奋勇向前,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

  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赞扬人民子弟兵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段落欣赏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入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欣赏】

  九江赛城湖大堤的抢险救灾真实惊心动魄!子弟兵奋勇向前,谱写了一曲豪迈的英雄赞歌。第一句交代什么时候发生了怎样的险情。“凌晨两点”,黎明还未来临呢!此时,大堤发生塌陷,是何等危险!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是解放军战士挺身而出,担负起保卫大堤的重任。随着之队长的一声令下,战士们投入到抢险护堤的战斗中。你看,他们肩上是沉重的沙包,脚下是泥水,还夹杂着嶙峋的片石,但战士们并没有将这些困难放在心上,他们来回穿梭,有的甚至为了跑快而赤脚,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甘于奉献、不怕艰难呢?是心中的信念——保住大堤!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正因为如此,战士们才会不顾被片石割破脚趾,才会不顾狂风暴雨的袭击,才会不顾巨浪的威胁。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这是多么恶劣而充满艰险的环境啊!可战士们却毫不畏惧,高声喊着口号,奋然跳入水中,没有犹豫,没有胆怯,用生命之躯作为屏障去阻挡肆虐的洪水。读到这儿,你的心中是否生起崇高的敬意呢?为战士们这样忘我无私的精神而感动?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官兵们以铮铮铁骨保住了大堤。在那鏖战的几个小时里,战士们付出了多少?从那累累的伤痕里,我们读到的是官兵们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入耳;

  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则对联可谓是对官兵们抢险救灾情景的俄高度概括。上联主要从听觉的角度反映环境的恶劣,下联主要写官兵们的付出,言简而意赅。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欣赏】

  这部分虽然写得较为概括,但把子弟兵对人民群众的一片赤诚表现得感人至深。第一句连用三个“飞向”的句式,构成排比,向我们展示出战士们奋勇救人的英姿。洪水袭来,水流湍急,在树梢、在房顶、在电杆上,随处可见等待救援的群众。漩涡出没,水情危急,但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战士们与汹涌的急流展开了搏斗,驾驶小舟劈波斩浪,把希望送到每个需要救援的群众身上。这样的队伍,怎能不使群众感到安全有了保障呢?难怪在他们眼里,军人就是大救星了。这大救星三个字中包含了人民群众的感动和对子弟兵们的无比感激!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

  用典型事例表现文章主旨

  读了《大江保卫战》,什么地方最令我们感动呢?课文中描写色九江赛城湖大堤抢险的场景和黄晓文连长的感人事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开头给我们交代了大江保卫战的背景,营造出形势万分危急的氛围,点明一场大江保卫战正在打响!读了这一部分,我们期待着下文会介绍些什么呢?一定是这场保卫战是如何打响的,这个过程中发生了那些惊心动魄的事情。

  事实上,文章接下来就向我们重点介绍了九江赛城湖抢险的情况。四百多名官兵在狂风暴雨之中,在滔滔巨浪面前为了保住大堤,他们呐喊着,在泥水里来回穿梭。为了抢速度,有的脱掉了累赘的鞋子,赤脚飞奔,即使脚被片石割破也全然不顾。为了保住大堤,他们还跳进了水中,以生命之躯组成了人墙以阻挡肆虐的洪水……这部分内容虽然没有具体写哪一位官兵,但是这一部分的描述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群体,一支队伍的战斗精神和他们心中的信念,感受到他们为了人民誓保大堤的情怀。我们可以发现这部分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全文的主旨是很切近的,像这样能够充分体现文章主旨的事例,我们称之为典型事例。文章第2自然段是通过解放军群体的事迹来作为典型事例,而文章第4自然段则是通过这个群体中的一员的事迹来作为典型事例,让读者对抢险救灾中的官兵们的英雄气概有了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从黄晓文的一系列动作中,反映出官兵们钢铁般的意志,使读者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典型事例在文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其具体而翔实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使读者在感动的同时领悟到文章的主旨。

  那么,我们在习作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意思去选择最能表现主旨的材料;其次,在习作过程中要对这些材料进行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本文是一篇通讯报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交代得很清楚,所选的事例典型而突出,富有时代气息。你能从最近的报纸上也找到一篇内容较翔实的通讯报道吗?

  2、请注意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部分——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

  像这样句式相似的三个几三个以上的句子是排比句,你能从文章中再找两个例子吗?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

  【教学准备】

  投影

  【拟定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尤其在各种困难面前,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记得1998年的夏天,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长堤。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长江堤上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画面,亲自去看一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大江保卫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看到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为什么叫“战”?战斗的经过怎样?)

  2、带着问题读课文。

  要求:⑴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标出难读的地方。

  三、学习本课生字

  1、根据课后生字表的注音,学生自学生字读音。

  投影出示:

  日夜兼程 肩膀 肆虐 闪烁

  摇摇欲坠 嶙峋 铁钉

  2、指名读,随读随纠。

  注意:虐n< 嶙l n

  3、学生自由练习,同位互相检查。

  4、再指名读。

  5、全班齐读。

  四、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

  2、生提出难读的地方,师指导朗读,学生反复练读。

  a、暴雨,大暴雨,一场接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b、战士们高声喊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

  加油!”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再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c、再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蒎洲弯,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五、感知课文大意

  1、整体通读课文。

  2、思考: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六、指导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2、提出难写的字。

  3、指导书写。

  4、学生描红、临写。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抗洪抢险地光荣事迹,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品位,理解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帮助别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1998年那次抗洪抢险的激烈与危险。这节课我们就与战士们一起,参加到这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中。

  二、精读指导

  第一部分(1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1节。

  思考: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从哪句看出来?

  ⑴ 1998年的夏天,长江发大水,很多地方受害了。

  ①投影出示,全班齐读。

  ②自读,找出体现水大、猛的词,并划下来。

  (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暴怒,疯狂,撕咬)

  ③通过划下的词语,想象长江洪水泛滥的场面,练习朗读。

  ⑵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① 学生齐读。

  ② 学生自由读,找出体现“气壮山河”的词语,并划下来。

  (万分危急,几十万,几百万,日夜兼程)

  ③指名读。

  第二部分(2--5节)

  1、导入: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战士们的表现如何,自由朗读课文2--5节,想想,每节都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思考。

  3、具体分析

  第一层(2节)

  ⑴ 提示语:2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怎么办呢?

  ⑵ 指名读本节。。

  ⑶ 重点片段练习。

  ⑷ 如果当时你就是其中一员,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第二层(3、4节)

  ⑴ 导语:面对当时肆虐得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得本色。尤其是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更是令人佩服。

  ⑵ 学生自学第3、4节,划出体现黄晓文不怕苦得精神的句子,标出黄晓文动作的词。

  ⑶ 检查自学情况。

  ⑷ 根据课文内容,自由组合,练习表演这段。

  ⑸ 指名表演。

  ⑹ 齐读最后一句。

  第三 层(5节)

  ⑴ 导语:是呀,i在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里,像黄晓文这样不顾个人安危的战士数也数不清,激流中,到处是战士们勇救群众的情景。

  ⑵ 指名读本节。

  思考:本节表现了什么?重点写了哪些事例?

  ⑶ 教师详细介绍解救周运兰老师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感情。

  ⑷ 学生自由练读,注意声调变化。

  ⑸ 学生赛读,可试背。

  第三部分(6节)

  1、齐读本节。

  2、自读,思考:说说这节的意思。

  3、交流:1998年夏天的那场灾难,已印在了人民的心中,为抗洪而牺牲的人民子弟兵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4、再齐读,将自己的感情完全释放出来。

  三、片段欣赏

  1、文中多处使人感动流泪,找处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练习朗读。

  2、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最使你感动的地方。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第6周4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练、有感情地背诵第5节。

  2、学会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交流会:介绍自己了解的抗洪英雄的光荣事迹。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第5节

  1、学生自渎,思考:怎样将本节分为三层?

  2、指名回答(总——分——总)

  3、按照所分层次自由背诵。

  4、指名试背。

  5、全班齐背。

  6、再指名背。

  二、学习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1、体会词语的意思(闪烁:一亮一闪;惊心动魄:场面宏大,让人担心,心惊胆战)

  2、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词语的用法。

  3、说说这两个词语能用再什么方面?(闪烁:星星、泪水、露珠、灯光;惊心动魄:战斗、电影)

  4、自由造句,教师相机指导。

  5、指名读,修改。

  三、交流会

  1、课外,大家也收集了不少有关抗洪战士的光荣事迹,有的不顾个人安危,受了伤,还有的为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请将你所收集的事迹讲给大家听。

  2、到台前介绍。

  3、谈感受:听了这么多英雄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四、布置作业

  课文中,“哪里有……哪里就有……;哪里有……哪里就有……”请根据这句话仿造一句。

  【板书】

  大江保卫战

  1998年夏天   长江

  赤脚

  洪水   赛城湖          惊心动魄

  人墙

  扛、奔、说、咬、拔、扯、捆

  大江保卫战   黄晓文

  转、背、跑、爬……

  飞向……飞向……飞向……

  激流中      在安造垸……在蒎洲湾……

  哪里……哪里……哪里……哪里……

  教材分析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第12册的课文,这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本文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1、2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日夜兼程”、“鏖战”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歌曲《为了谁》的录音带、解放军官兵抢险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

  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道:“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2、是呀,1998年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出示课题)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

  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4、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大家一起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大江滚滚)的录象

  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精炼、深刻的成语如颗颗珍珠熠熠闪光。学生多读、多记、多说,对他们的语言发展大有好处。我们应鼓励学生多积累。]

  书上怎么写洪水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

  2、交流: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1)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雨大、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

  (2)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

  指名读、评价(紧张吗?再紧张些!)

  (3)现在,假如你是一位播音员,你该怎样向全国观众播送长江险情呢?指名再读(先跟观众打招呼)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理解、鉴赏。这儿,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语感。]

  3、引读:

  (1)是呀,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读准:日夜兼程

  (2)你能想象一下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的情景吗?先说给同桌听听,再说给大家听

  (3)指导读:子弟兵为了战胜洪水,保卫长江,他们日夜兼程,让我们读出子弟兵迎战洪水的英雄气概。(齐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大江保卫战)

  (4)过渡:在这场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动人事迹,请大家读读2—5自然段,看看文中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

  学生读课文,概括: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先回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看抢险录象)

  看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欣赏具体、形象、可感的录像,他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九江大堤。学生思维被激活了,话匣子打开了。]

  2、是呀,子弟兵为了抗洪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那么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体会一下

  (2)与小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感动的原因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他们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合作意识。]

  (3)全班交流

  [通过班内交流,使他们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目的。]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来回穿梭……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从“穿梭”“奔跑”“全然不顾”等词中,你又能体会出些什么?(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引读:子弟兵为了保住大堤,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为了行走快捷,索性……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也……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试读、指名读

  [先谈感受,再读课文,释放情感,符合“以人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的语文学科个性]

  *四百多名官兵问讯赶到……顿时……出现了

  (加点)从这儿可看出什么?

  部队官兵一听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赶到,救援速度多快呀!让我们一起读!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人墙。

  子弟兵面临的困难是狂风、暴雨、巨浪,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多乐观的子弟兵呀!让我们一起高喊……

  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官兵们……

  这场激烈地战斗就叫“鏖战”(出示、读准)

  3、学到这儿,我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读读这句话联系上文,与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

  指名回答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就是讲的“暴雨,大暴雨……撕咬着千里江堤”(引导学生回到上文齐读)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子弟兵们为了保住大堤,流汗流血,不顾个人的安危。(齐读句子)

  4、刚才我们领略了九江赛城湖大堤上动人的一幕,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子弟兵的敬佩之情吧!(齐读)

  5、此时此刻,你们面对可敬可爱的子弟兵,想说些什么?

  面对肆虐的洪水,又想说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写后交流)

  6、最后再让我们回到那首动听的歌(播放《为了谁》)一起跟着唱起来。

  四、作业

  发生在九江大堤上的动人故事有很多,课后请大家搜集一下有关的动人故事和图片,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点评

  语文学习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形象性,学语文重在感受、体验,在读书中感受、体会、接受熏陶、感染。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功能充分发挥,他们自行读文、自主感悟、自由讨论,适合了学生的差异性,发挥了学生相互启发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在精神上得到不同的满足。

  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评价同学的发言、朗读,评价教师的讲解、答复,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也有利与从评价中了解学生。

  教材简析:

  《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作为教师或许对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还可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激起心中的情感。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针对本文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通过阅读加深感悟”的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难点:

  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感知、理清思路、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述: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请听——《为了谁》。

  2、过渡: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3、板书课题:

  大江保卫战

  4、教师简介背景

  5、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归纳整理出几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简述段意

  第一段(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一段

  1、范读,思考: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

  概括归纳:一、灾情危急,二、奔赴战场

  2、圈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词语、标点,读一读并体会。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以及三个“!”。

  3、指导朗读。

  4、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一读。

  “日夜兼程”、“挺进”

  5、指导朗读,体会子弟兵们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6、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内容。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媒体播放灾情,渲染气氛),说说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1)默读。

  (2)交流概括。

  (3)板书小标题:

  大堤抢险

  铁汉本色

  勇救群众

  2、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

  (1)听录音、看插图、画句子,“——”画战士们是怎样做的,“~~”画战士们是怎样想的。

  ①交流所画的句子

  ②逐句交流、体会、朗读。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

  (2)看媒体播放战士们抢险的场面,身临其境地体会战士们的心情。

  (3)把你想到的用笔写下来,在交流。

  (4)指导朗读,面对险情,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事例之二:铁汉本色

  师过渡:如果第一层写的是子弟兵的群体形象,那么第二层就是特写个体形象,黄晓文的事迹。(媒体播放黄晓文的人物形象)

  (1)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2)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准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黄晓文的事迹,先同桌说,再集体交流。

  (4)体会“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动人的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5)课前搜集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事迹?

  (6)再次朗读这句话。

  (7)齐读第四节。

  4、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1)轻声读第五节,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①同桌先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

  ②再集体交流。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2)体会了这么多,那么在你们心目中,子弟兵们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用笔把他们写下来。再交流。

  (3)朗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4)齐读这一节。

  5、总结,引读第六节,板书 铭记

  ↓

  英雄

  6、有一首歌《为了谁》,唱的就是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让我们一起再来聆听,永远记住这群英雄,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三、回顾全文

  1、概述全文的思想内容。

  2、课文中哪些句段令你感动,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说话训练

  1、以“当长江大堤遇险时”领起说一段话。

  2、1998年洪涝灾害后,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五节

  2、摘抄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板书:

  大堤抢险(面)  铭记

  大江保卫战 铁汉本色(点)   ↓

  勇救群众(面)  英雄

  教学要求:

  一、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二、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阅读赏析,理解和感悟含义较为深刻的字、词、句。

  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幻灯片、纪录片《挥师三江》的剪辑带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巧引疑问

  1、播放歌曲《为了谁》,引出课题,简介背景。

  2、板书课题,将“战”字写大些,引导学生围绕“战”字提出问题。

  二、由疑促读,整体感知

  1、小结学生的问题,引导自读课文。

  ①按“为什么战――怎样战――战的结果”将课文分为三段。

  ②读准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

  2、交流沟通。

  3、指名分自然朗读,正音。

  三、学习第一段

  1、范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联系文中的句子,引导朗读感悟表现形势危急和子弟兵英勇气慨的词句。

  3、指导朗读。

  4、你读出了什么或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教师指导书写。

  2、师生一同查找有关1998年抗洪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切入课文

  1、学生、教师分别介绍所查找的资料。

  2、小结资料内容,切入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主要介绍了哪几个场景?

  2、引导概括。

  (①拼命保堤②铮铮铁汉③群众救星)

  3、学习场景一:拼命保堤

  ①看幻灯图片,用自己的话想像图意。

  ②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哪些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朗读感悟表现战士们奋不顾身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的词句。

  ④指导朗读,联系课文内容突出语速和音高的变化。

  4、学习场景二:铮铮铁汉

  过渡读:师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向大家叙述铮铮铁汉的事迹。

  ②引导画出文中的动词。

  ③指导朗读黄晓文被钉子扎伤的句子。(重读动词)

  5、学习场景三:群众救星

  过渡读:师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

  ①默读,思考:还有哪些感人的事迹?

  ②回忆所查的资料,补充省略号的内容。

  ③战士们是怎样去营救的?引导朗读文中的话。

  ④洪水到哪里战士们就飞向哪里,面对如此英勇的战士,人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深情朗读“哪里……就……”、“看到……,看到……”

  ⑤指导朗读。

  三、小结

  1、师激情概括,切入第三段。

  2、朗读第6自然段。

  四、作业

  1、选取一个或几个场景,写一篇读后感。

  2、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师生有感情地背诵第5自然段。

  二、观看纪录片《挥师三江》的剪辑带。

  三、回顾影片和全文

  1、影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述说感动的理由。

  2、文中哪些段落在影片里出现过,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文中或影片中的一个场景,编演小课本剧

  2、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4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五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

  【教学准备】

  投影

  【拟定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尤其在各种困难面前,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记得1998年的夏天,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长堤。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长江堤上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画面,亲自去看一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大江保卫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看到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为什么叫“战”?战斗的经过怎样?)

  2、带着问题读课文。

  要求:⑴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标出难读的地方。

  三、学习本课生字

  1、根据课后生字表的注音,学生自学生字读音。

  投影出示:

  日夜兼程 肩膀 肆虐 闪烁

  摇摇欲坠 嶙峋 铁钉

  2、指名读,随读随纠。

  注意:虐n< 嶙l n

  3、学生自由练习,同位互相检查。

  4、再指名读。

  5、全班齐读。

  四、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

  2、生提出难读的地方,师指导朗读,学生反复练读。

  a、暴雨,大暴雨,一场接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b、战士们高声喊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

  加油!”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再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c、再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蒎洲弯,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五、感知课文大意

  1、整体通读课文。

  2、思考: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六、指导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2、提出难写的字。

  3、指导书写。

  4、学生描红、临写。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抗洪抢险地光荣事迹,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品位,理解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帮助别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1998年那次抗洪抢险的激烈与危险。这节课我们就与战士们一起,参加到这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中。

  二、精读指导

  第一部分(1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1节。

  思考: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从哪句看出来?

  ⑴ 1998年的夏天,长江发大水,很多地方受害了。

  ①投影出示,全班齐读。

  ②自读,找出体现水大、猛的词,并划下来。

  (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暴怒,疯狂,撕咬)

  ③通过划下的词语,想象长江洪水泛滥的场面,练习朗读。

  ⑵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① 学生齐读。

  ② 学生自由读,找出体现“气壮山河”的词语,并划下来。

  (万分危急,几十万,几百万,日夜兼程)

  ③指名读。

  第二部分(2--5节)

  1、导入: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战士们的表现如何,自由朗读课文2--5节,想想,每节都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思考。

  3、具体分析

  第一层(2节)

  ⑴ 提示语:2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怎么办呢?

  ⑵ 指名读本节。。

  ⑶ 重点片段练习。

  ⑷ 如果当时你就是其中一员,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第二层(3、4节)

  ⑴ 导语:面对当时肆虐得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得本色。尤其是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更是令人佩服。

  ⑵ 学生自学第3、4节,划出体现黄晓文不怕苦得精神的句子,标出黄晓文动作的词。

  ⑶ 检查自学情况。

  ⑷ 根据课文内容,自由组合,练习表演这段。

  ⑸ 指名表演。

  ⑹ 齐读最后一句。

  第三 层(5节)

  ⑴ 导语:是呀,i在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里,像黄晓文这样不顾个人安危的战士数也数不清,激流中,到处是战士们勇救群众的情景。

  ⑵ 指名读本节。

  思考:本节表现了什么?重点写了哪些事例?

  ⑶ 教师详细介绍解救周运兰老师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感情。

  ⑷ 学生自由练读,注意声调变化。

  ⑸ 学生赛读,可试背。

  第三部分(6节)

  1、齐读本节。

  2、自读,思考:说说这节的意思。

  3、交流:1998年夏天的那场灾难,已印在了人民的心中,为抗洪而牺牲的人民子弟兵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4、再齐读,将自己的感情完全释放出来。

  三、片段欣赏

  1、文中多处使人感动流泪,找处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练习朗读。

  2、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最使你感动的地方。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第6周4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练、有感情地背诵第5节。

  2、学会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交流会:介绍自己了解的抗洪英雄的光荣事迹。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第5节

  1、学生自渎,思考:怎样将本节分为三层?

  2、指名回答(总——分——总)

  3、按照所分层次自由背诵。

  4、指名试背。

  5、全班齐背。

  6、再指名背。

  二、学习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1、体会词语的意思(闪烁:一亮一闪;惊心动魄:场面宏大,让人担心,心惊胆战)

  2、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词语的用法。

  3、说说这两个词语能用再什么方面?(闪烁:星星、泪水、露珠、灯光;惊心动魄:战斗、电影)

  4、自由造句,教师相机指导。

  5、指名读,修改。

  三、交流会

  1、课外,大家也收集了不少有关抗洪战士的光荣事迹,有的不顾个人安危,受了伤,还有的为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请将你所收集的事迹讲给大家听。

  2、到台前介绍。

  3、谈感受:听了这么多英雄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四、布置作业

  课文中,“哪里有……哪里就有……;哪里有……哪里就有……”请根据这句话仿造一句。

  【板书】

  大江保卫战

  1998年夏天   长江

  赤脚

  洪水   赛城湖          惊心动魄

  人墙

  扛、奔、说、咬、拔、扯、捆

  大江保卫战   黄晓文

  转、背、跑、爬……

  飞向……飞向……飞向……

  激流中      在安造垸……在蒎洲湾……

  哪里……哪里……哪里……哪里……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7

  一、教材解读:

  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人民群众的财产乃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危急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大江保卫战》一文主要赞颂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们在到处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样忘我地保卫大江、救助人民群众的事,讴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全然不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再现了他们光辉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情深。

  战,即战斗。将抗洪抢险比成战斗,可见灾情的严重性和斗争的紧迫性,它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的莫大关心,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把握课文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理解,感受课文采用的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灾中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既全面有真实生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其他有关的视频材料。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第一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述: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请听——《为了谁》。(利用电脑播放歌曲)

  2、过渡: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3、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

  读题,解题,质疑:

  战,即战斗。

  课文什么比成战斗?(把抗洪抢险比成战斗。)

  将抗洪抢险比成战斗,说明什么?(灾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4、教师简介背景

  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人民群众的财产乃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危急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读课文:

  同学们,你觉得,你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想知道什么?

  (交流: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进行必要的归纳。)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通过划一划,注一注等方式,把它记录下来,留待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教师巡视)

  3、检查自由读课文后的效果。

  (1)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正音。

  (2)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 交流初读的感受,收获。(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三、再读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按照为“什么战——怎样战——战斗的结果”这样的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组织交流,教师点评归纳。

  (第一段(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四、学习第一段

  1、 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的第一段。

  2、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交流,并找出重点的词语句子,读一读。

  灾情危急:“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以及三个“!”

  奔赴战场:日夜兼程,挺进

  3、指导朗读。读出情况的危急,读出子弟兵们英勇无畏,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指名朗读,评点,再读,齐读。一定要指导学生用一字一顿的重音,把三个“!”读出来。)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品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内容,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第一段(媒体播放灾情,渲染气氛),说说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一)、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

  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1)默读。

  (2)交流概括。

  大堤抢险

  (3)板书:    铮铮铁汉(典型人物)

  勇救群众

  (二)品读课文——大堤抢险-

  1、幻灯片出示抢险的图片,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述的,哪些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

  3、学生谈自己感动的内容,指导朗读,感悟表现战士们奋不顾身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的词句。

  出示

  (1)“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

  朗读,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2)“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3)“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4)“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朗读,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

  4、小结过度:

  这一层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描绘了子弟兵的群体形象,体现了全体官兵为了保卫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来,课文又是从哪个角度去描写的呢?

  (三)品读课文——铮铮铁汉

  1、学生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

  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讨论,结合学生的交流,出示:

  “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好好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

  3、齐声朗读——

  “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4、谈谈自己的感受。——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动人的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四)品读课文:勇救群众

  1、过渡: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师:还有哪些感人的事迹,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指导朗读,理解,背诵——

  (1)“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

  抓住三个“飞向”引导学生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2)“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抓住四个“哪里”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师,他们真是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啊。所以——

  (3)“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抓住“看到了……看到了……就像看到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如此令人感动的情景,如此感人的文字,我们能背出来吗?

  (五)小结: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英勇的子弟兵是怎样不惜一切抗洪抢险的。

  播放视频《大江保卫战》

  三、导读课文最后一段。

  学生齐声朗读。

  四、总结全文,作业

  1、回全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述说感动的理由。

  2、摘抄排比句,体会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节。

  板书设计:

  大堤抢险(面)

  大江保卫战  铮铮铁汉(点)

  勇救群众(面)

  英雄 铭记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82

  “为了谁”——《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周日阳光灿烂,一早给儿子理了发,中午和老妈一块儿帮儿子洗了澡,等他睡了后就直奔到学校备课——《大江保卫战》,晚上等儿子进入梦乡后,星星已在天上唱起了歌,这时才又将思路梳理了一遍,当脑袋挨着枕头的时候却怎么也睡不着了。朦朦胧胧醒来,耳边依旧萦绕着那支歌—《为了谁》。今天课总算暂时上完了,可反思不能停下,就先将自己的初步设计框架发上来,稍后再做消化吧。每天总这么忙忙忙,无论如何得找个空隙让自己舒展一下,松松筋骨嘛。

  设计思路:围绕“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能提一个问题,看到一个画面,听着一支歌曲,给人民子弟兵写一句话,成就一个诗意的课堂。

  一、一个问题

  1、看老师写课题:大江保卫战,有什么疑问?看课题,围绕“战”,你能提什么问题?

  (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战斗?)为什么战?—— 怎样战?—— 战的结果?

  2、出示生字词,自读——请一生领读

  3、把生字带到文中,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思考:读晚课文,能解决哪一个问题?

  为什么战?  出示第1节,哪些词语让我们体会到灾情的危急?

  战的结果?  出示图片——第6小节 “铭记”?

  二、一幅画面

  1、默读课文,你能看到哪些感人的画面,相信一定有词或句子牵动你的心,画下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2、研读文本,抓语言文字理解。

  三、一支歌曲

  1、有一首歌,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首歌就是为这场不动枪炮、不见硝烟的战斗而作。一起来听。(ppt打出字幕)

  2、“你是谁”?

  “为了谁”?

  3、出示第6小节 再读“铭记”

  四、一句话

  1、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选取一句有感情朗读(配乐)

  五、一首诗

  1、(布置)写一句话,将组成一首诗

  【反思】

  1、第一课时课时特点不够突显。

  2、“怎样战”挖掘不够到位。

  【对策】

  在构思这课的教学方案时,就隐约觉得如果两课时连上可能会更流畅些,听了众老师的随感,深受启发,想尝试连上两课时,等待修改中。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9

  ★ 学什么

  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5自然段;学习人民子弟兵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 怎样学

  一 读文悟情

  轻声、有感情地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日积月累

  1认真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然后把词语抄下来。

  2文中的排比句非常有气势,把它抄在下面吧。

  ★ 测一测

  一语音世界( 看拼音写词语)

  líng chén  bēn téng bù xī  rì yù jiān chéng

  (      )(            )(              )

  bēng tā xuè ròu zhī qū  pī bō zhǎn làng

  (    )(          )(            )

  二 词语精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巨龙                  (            )的关头

  (            )的电杆                  (            )的沙包

  (            )的本色                  (            )的大决战

  (            )地撕咬                  (            )地撕扯

  三 能力广角(选择关联词填空)

  只要-------就-------          既然--------就---------      只有-------才----------

  无论-------都-------          哪怕--------也----------    因为--------所以--------

  1、你------------知道错了,----------------应该改正。

  2、---------------困难再大,我们-----------要完成任务。

  3、---------------经常运动和训练,-------------能使身体强壮起来。

  4、---------------把这道题中的条件弄清出,这题----------不难做了。

  四 课文传真。                 

  1、《大江保卫战》是按_________的顺序写的,反映了人民子弟兵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风声雨声涛声,________;雨水汗水血水,__________。”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_______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这里的诗句是仿照__

  代__写的“风声雨声读书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___________,飞向_____________,飞向______________,飞向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战

  士们是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他们表现非常英勇。

  4、“哪里有_____,哪里就有___________;哪里有_____,哪里就有___________。”反映了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死的危

  险留给自己的大无畏精神。

  “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_______,看到了_______,就像看到了__

  ______________。”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军民鱼水之情。

  ★ 再提高

  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子弟兵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