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一组》练习题

2023-07-14

《人物描写一组》练习题 篇1

  一、读拼音,写词语。

  jīng shén dǒu sǒu     pò zhàn     bān dòng     gū dōng

  (                )(       )(        )(       )

  jiàn shēng     zhí zi    láng zhōng    bǐ bǐ jiē shì 

  (          ) (      )(         ) (            )

  liǎn shēng bǐng qì     xí fu     fēng sāo      zǔ zōng

  (                 ) (     ) (         ) (        )

  kě lián     shǒu pà    huī huáng    miáo tiáo   biāo zhì

  (       ) (       ) (        ) (        )(        )

  diǎ liang   qì pài    shǒu jí yǎn kuài   bǎng dà  yāo yuán

  (        )(       )(                )(                )

  fàng dàn wú lǐ    zhuǎn bēi wéi xǐ

  (             )(                )

  二、选字组词。

  摔  蟀  率    (    )打  (    )跟头   蟋(    )

  效(    )  税(    )

  挠  浇  烧    (    )头  (    )水  燃(    )

  (    )杯  (    )花  阻(    )

  戴  带  代     爱(    ) (    )路  代(    )

  (    )数  (    )领  (    )花

  偏  遍  篇    (    )爱  (    )旁  (    )地

  (    )章  (    )目  普(    )

  三、近义词

  慌忙——        打量——        标致——        破绽——

  欺负——        纳罕——        恍若——        随便——

  惯手——        明白——        一向——      

  四、反义词

  慌忙——        标致——        精神抖擞——      

  五、仿照例子写词语。

  例:转(悲)为(喜)

  转(    )为(    )  转(    )为(    )  转(    )为(    )

  六、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三(    )两(    )    三(    )两(    )    三(    )两(    )

  三(    )五(    )    三(    )五(    )     三(    )六(    )

  三(   )六(  )  三(   )六(  )  三(   )九(  )

  七、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1.《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片段,主要通过人物       和       的描写,突出了小嘎子机敏、有智谋、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

  2.《临死前的严监生》的片段,把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是因为作者运用了人物         和          的描写。

  3.《“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片段,主要通过人物         、          和

  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伶牙利齿、张狂放肆、八面玲珑、炫耀权势的贵夫人形象。

  八、阅读《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回答问题。

  1.找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找出文中表示摔跤动作的词语,并写下来。                                                              

  3.小嘎子和小胖墩摔跤时采用了什么战术?他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战术?

  4.小嘎子和小胖墩儿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九、阅读《临死前的严监生》,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越发(        )    插口(        )  记念(        )  登时(        )

  2.把描写严监生动作的语句摘抄下来。

  3.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什么?

  4.你认为严监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人物描写一组》练习题 篇2

  (一)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一、先读读下面词语再抄写。

  嘎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  摔跤__________   __________

  抖擞 __________   __________  破绽__________   __________

  欺负 __________   __________  叉腰__________   __________

  单褂 __________   __________  趁势__________   __________

  扳动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咕咚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给带点字选择意思,在括号里画“√”。

  1.对起阵来(①阵地  ②一段时间)

  2.手疾眼快(①疾病  ②痛苦 ③急速)

  3.使巧招(①招手  ②引来 ③办法)

  三、读句子,回答问题。

  1.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从这段话中,我读出小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

  从这句话中,我看到小胖墩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课文,回答问题。

  1.小嘎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表现出了小嘎子性格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临死前的严监生

  一、组词语。

  监(   )  梭(    ) 喉(    )  郎(   )

  蓝(    ) 棱(    )  猴(   )  朗(    )

  废(   )  瞪(    ) 曾(    )  莫(   )

  费(   )  登(    ) 增(    )  漠(   )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不相干(g1ng3n)      两茎灯芯(j@ng j9ng)

  一日重似一日(s@sh@)  挑掉一茎(ti1oti3o)

  三、写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

  推——(    )  沉——(    )  硬——(    )  慌忙——(    )

  仰——(    )  重——(    )  伸——(    )  浪费——(    )

  四、读课文,回答问题。

  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他临死前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把最能表现他性格特点的语句抄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欢喜——(    )  趁势——(    )  身量——(    )

  标致——(    )  打扮——(    )  有名——(    )

  三、读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缨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漏,丹唇未启笑先闻。

  1.这段外貌描写写的是《    》中(    )。

  2.从外貌的描写中,我读出她(         )。

  四、读下面两段话,想想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1.这段话是王熙凤在_____________面前夸_____________的话。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王熙凤_____________。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在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3.从这段语言中,我看出王熙凤在贾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

  一、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三个不同人物形象。

  小嘎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监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熙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我学习了在描写人物的的时候,可以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_____________来写,还可以通过典型的情景、细节来表现人物特点。

  三、按要求摘抄课文或课外书中的语句。

  1.描写人物外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人物神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人物语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本单元后自己最大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二、

  1.① 2.③  3.③

  三、

  1.动作灵活、想用巧招取胜。

  2.很结实,有劲。

  四、

  1.聪明、顽皮

  2.动作

  (二)临死前的严监生

  一、

  监(监督)  梭(梭子)  喉(喉咙)  郎(牛郎)

  蓝(湛蓝)  棱(棱角)  猴(猴王)  朗(晴朗)

  废(废除)  瞪(瞪眼)  曾(曾经)  莫(莫非)

  费(费用)  登(攀登)  增(增援)  漠(沙漠)

  二、

  不相干(g1n) 两茎灯芯(j9ng) 一日重似一日(s@) 挑掉一茎(ti3o)

  三、

  推——(拉)  沉——(浮)  硬——(软)  慌忙——(镇静)

  仰——(俯)  重——(轻)  伸——(缩)  浪费——(节约)

  (三)“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

  媳妇  辉煌 苗条  风骚  打量 标致  气派  祖宗 可怜  放诞无礼  敛声屏气

  二、

  欢喜——(高兴)  趁势——(趁机)  身量——(身段)

  标致——(标准)  打扮——(装扮)  有名——(著名)

  三、

  1.红楼梦 王熙凤

  2.服饰打扮很华贵,在贾府有地位。

  四、

  1.贾母 林黛玉 

  2.阿谀奉承  面面俱到  圆滑之至

  3.很有地位,得势。

《人物描写一组》练习题 篇3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ò zhàn    ɡū dōnɡ   zhí zi   chuān suō   lánɡ zhōnɡ  

  (     ) (     ) (     )(       ) (       )

  xí fù   huī huánɡ  miáo tiɑo   fēnɡ sāo  dǎ liɑnɡ

  (    ) (     )    (     )  (     ) (     )

  biāo zhì   qì pài    zǔ zonɡ   kě lián

  (     ) (      ) (     )  (     )

  shǒu jí yǎn kuài   jīnɡ shen dóu sǒu    liǎn shēnɡ bǐnɡ qì

  (              ) (              ) (                )

  fànɡ dàn wú lǐ   zhuǎn bēi wéi xǐ

  (            )(              )

  二、填字成词。

  手(  )眼快     精神(  )(  )

  仰(  )朝天      三(  )两(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是吗?”小胖墩儿(   )起来,立刻(   )两步,一闪身(   )了单褂儿,(   )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在括号里填写的都是描写的词。从这段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了小胖墩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话是写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__。从第二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1)动作 虽胖但动作灵活、有经验(2)屋里的环境 咽气前的表现 非常吝啬

《人物描写一组》练习题 篇4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下面是关于《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借鉴!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一

  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搜集课外资料,丰满人物形象。

  在上课前,我就让学生读了《儒林外史》的第五回,使他们对原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严监生原名严致和,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粮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对于这样一个人,本应该丰衣足食,但是平日里,他“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肉店里买四个钱的哄哄他就是了”。他这样拼命地节制一切费用,终于营养不良而染了疾。即使生病以后,仍旧“每晚算帐,直算到三更”,病得吃不下饭,还要在“家前屋后走走”,看守他的财产。卧床不起了,还一心“想着田上要收早稻,打发了管庄的仆人下乡去,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病入膏肓时,还“舍不得银子吃人参”。这种对财物的过分爱惜,该用不用,足可见其吝啬。在教学感悟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时,通过补充严监生的背景资料,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细读文本,抓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学习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时候,我抓住文中“两根指头”这一细节,让学生感悟、思考:严监生的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伸着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么多人猜测,却没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他不住地摇头,“那是怎样的摇头?”

  “面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怎样?”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的急切,心急火燎。

  “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什么呢?”让学生体会严监生从失望到绝望的心情。

  “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方法。

  在对文本有了深刻理解后,我问学生:“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很多学生都说他吝啬、爱财如命,也有学生说他是勤俭持家、是节约。为了让学生真正把握人物形象,我先让他们理解吝啬和节约各是什么意思?吝啬是指过分爱惜自己的钱财,当用的不用。而节约是指节省,不浪费的意思,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然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并根据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他当时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严监生把一根灯草看得比生命、亲情、财产都重要,这就是吝啬。其实,对于这一人物的理解,也许不同的人去读,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阅读教学中要强调多元解读,强调独特感受和体验,但是任何作品的价值都有一个主流解读。主流解读是大多数读者的理解和体验,也是我们解读作品、理解作品的基础。所以,老师还要起到一个良好的主导作用。另外,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学习本文作者的写作方法,用细致的动作、神态来描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让学生学以致用。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二

  《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是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的:《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在教学时,我不急于求成,先复习一下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或某种思想品质。我用了三个课时,每一片课文用一个课时,每课抓住一个训练的重点。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着重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学习。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并划出来,先自己体会,然后交流汇报。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不仅把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词语都找出来了,而且理解得也很透彻。再让学生个别读、集体读这些句子,更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效果非常好。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着重抓住人物的外貌、穿着、语言的描写来学习。采用小组的形式,先划出相关的句子,再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还会有较大的争议,通过同学们的探讨,该搜理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挖掘出来了。

《人物描写一组》练习题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一、紧扣主题,激趣导入

  1.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不少作家笔下的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咆哮的洪水中舍小家顾大家的党支部书记,在长征路上为照顾小战士而牺牲的老班长……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特点,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板书课题:22人物描写一组)

  2.激趣导入:你们看过《小兵张嘎》吗?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谈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嘎与胖墩儿摔跤比赛的情景。     (板书课题: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读题,注意“嘎”读 ɡǎ。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明确要求。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如果遇到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查字典。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正音:

  精神抖擞(sǒu) 裆(dānɡ)  挠(náo) 拽(zhuài)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4.师:谁能说说课文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研读“嘎子”,体会特点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景,并勾画出文章中描写小嘎子摔跤时动作的词句,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想一想从这些词句中可以体现小嘎子的什么特点。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1)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读句子,说一说小嘎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和同伴讨论讨论。

  生1:我从小嘎子摔跤时“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可以看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特点。

  生2:小嘎子摔跤时有自己的战术,他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想巧胜对手。

  ◆想象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画面,读出当时的情景。

  ◆评价学生的朗读。

  (2) 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

  ◆读句子,找出描写摔跤时的动作的词。

  生1:作者用了“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词,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摔跤的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

  ◆指导学生边读并配上动作体会。

  ◆评价学生的朗读。

  3.总结学习方法。

  师:我们在学习时通过入情入境地阅读,并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特点,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景,这种“读——品——想”的方法对同学们读懂课文会有很大帮助。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灵活运用。

  四、对比阅读,感受形象

  1.小嘎子是与胖墩儿在比赛摔跤,作者不光生动地刻画了小嘎子的特点,还描写了的动作、语言,特点鲜明。用“­­____”标出描写胖墩儿动作的词,并细细体会。

  2.运用刚刚的“读——品——想”的学习方法品读重点词句。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从“跳、退、闪、叉着腰”的动作可以看出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能手。)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小嘎子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小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

  五、情境朗读,再现“摔跤”

  1.对照课文中的语句,把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场面表演出来。

  2.分组表演,全班评价。

  3.有感情地朗读。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过渡:通过刚才精彩的表演和会心的朗读,我想,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一定活在同学们的心中。那么,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小嘎子和小小胖墩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的小嘎子           ____________的小胖墩儿

  (关于小嘎子,可填聪明、活泼、顽皮等等;关于小胖墩儿,可填沉稳、憨厚、老实等等。) 

  2.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 

  3.总结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两个人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小嘎子活泼,调皮,小胖墩儿沉稳,憨厚,只要读过这段文字,相信对这两个人物就会过目不忘。那么,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用了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反馈:

  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七、迁移阅读,读写练习(作业) 

  1.拓展阅读《小兵张嘎》 

  2.读写迁移练习:写一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第二、第三回合。 

  板书设计:            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 

  活泼调皮   沉稳憨厚

  第二课时(临死前的严监生)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在前段时间,老师又一次阅读了《儒林外史》这部古典名著。有哪位同学也读过这本书吗?(师生简单交流读后感受)

  2.补充介绍《儒林外史》的相关资料。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片段,就是选自《儒林外史》。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利用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正音。严监(jiān)生   诸亲六眷(juàn)   两茎(jīnɡ)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学生自读思考,互相交流读后感受。(短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三、纵向比较,感悟“吝啬”

  1. 观察课文插图,找出课文中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反复读一读,并揣摩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学生读读、想想、议议。

  3.品读重点语句。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学生反复读句子,揣摩人物内心,思考:他可能说什么?心理又会想些什么呢?

  ◆师范读课文,生想象当时画面,并交流感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突出“总”“伸”等重点词语。

  师:这时的严监生已奄奄一息,可这时他却总不得断气,为的是什么呢?他伸着两个指头,为的又是什么呢?

  生1:严监生已奄奄一息,可这时他却总不得断气,为的是并不重要的两茎灯草;他伸着两个指头,为的还是并不重要的两茎灯草。

  生2:如果他能说出话的话,那么他会直接说出来。

  生3:从这一系列动作中,我能体会到他是多么吝啬。

  4.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展开想象,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5.过渡:当见到严监生这一异常举动时,大侄子、二侄子、奶妈都来猜问他的心思,最后还是赵氏了解他的心思,一语中的,严监生这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6.纵向比较,联系旁人语言,对比严监生临死前一系列手指头及摇头的变化,填写表格。

  旁人语言

  手指的变化

  摇头的变化

  与大侄子的交流

  与二侄子的交流

  与奶妈的交流

  与赵氏的交流

  7.默读课文,小组讨论,填写表格,并说说从这些词语的变化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严监生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8.体会人物心理。分角色练习朗读,注意读出心理变化。

  四、总结升华,体会写法

  《临死前的严监生》虽然只有短短三百多字,但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一个吝啬鬼的形象,作家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特别是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拓展阅读,积累运用(作业)

  1. 拓展阅读《儒林外史》或《守财奴》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

  2.摘录写人文章中传神刻画人物动作、神态的语句,读一读,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守财奴

  两个手指            两茎灯草 

  第三课时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课前交流,阅读铺垫 

  1.交流《红楼梦》的有关资料。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塑造几百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节选自这本古典文学名著。本文介绍的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

  2.出示十二金钗中王熙凤的判语: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说的是谁呢?(王熙凤)

  3.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三个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揭题,板书)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指导读书方法:读书要细心,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要求读得准确、流利;不动笔墨不读书,将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名读读课文正音。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精读课文,探究性格

  过渡:王熙凤,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那么,王熙凤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语句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呢?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认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反复读一读,细细品味,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以下教学分三块,分别从语言、外貌、动作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变序进行。)

  1.外貌描写──美丽尊贵

  (1)学生找出描写外貌的语句,读一读。

  (2)观察插图,找一找谁是王熙凤。

  (3)点名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因为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牲进行描写。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抓住特征写。)

  (4)指导学生朗读。

  2.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语言学家”之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她的说话艺术。

  (1)学生默读,勾画有关语句,教师相机课件展示。

  (2)“言为心声”,透过人物语言,我们可以探究她的内心深处,可以感受到她的性格。学生自由读句子,交流读后感受。

  ◆“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

  生1:文章一开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她给林黛玉留下了“放诞无礼”的印象。然而这“放诞无礼”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由此也可以看出她性格放纵,不拘小节。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生2:她见黛玉时先是恭维──因为她知道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丰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

  生3:而且她还考虑到身边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顾此失彼。她真是八面玲珑,圆滑之至。

  生4:王熙凤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

  ◆“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生5:她的一颗心始终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呢。更可以看出其虚伪、善于见风使舵的性格。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生6:她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

  (3)总结:王熙凤逢场作戏,善于阿谀奉承,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3.动作描写──圆滑

  (1)让学生找出有关王熙凤的动作描写。

  (2)从“携、送、拭泪、拉”这些动作的描写中,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把这些动作加进刚才的对话中,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片段。》

  四、朗读全文,体会特点。

  1.小组赛读课文。

  2.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课文通过两个方面的描写,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一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从正面凸显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二是从侧面(林黛玉和贾母对王熙凤的感觉和评价)很好地配合了正面描写,与那些正面描写共同完成对王熙凤性格特征的刻画。

  3.总结全文。

  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作业)

  1.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红楼梦》有关章节。如《宝黛相会》、《香菱学诗》等。

  2.迁移小练笔: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板书设计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察言观色    机变逢迎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人物描写一组》练习题 篇6

  22、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叉”,能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鲜明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心理、语言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鲜明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心理、语言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想想,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指名)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因为这些人物特点鲜明,所以让我们印象深刻。今天我们将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看看作家又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2、人物描写一组(齐读课题)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齐读课题)

  2、认识这两个人物吗?小嘎子就是电影《小兵张嘎》里的主人公。《小兵张嘎》是崔嵬导演根据作家徐光耀的作品改编的。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小嘎子由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八路军战士的过程。然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电影中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看看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课件出示)

  3、谁能说说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回顾交流,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引入本组内容。然后播放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电影片段,以增强学生的亲身感受,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不仅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人物形象,也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原著中对这个情景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呢?请大家打开书到p13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也可以联系刚才看到的影片来理解课文。

  2、下面,我想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出示)

  鹐架       破绽      咕咚

  合了裆    扳不动    冷绊子

  精神抖擞          手疾眼快

  ①认识吗?先自由读一读。

  ②谁来读?

  ③我们一起读读,一个两遍。

  3、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需要我们注意,让我们一起读读。(课件出示)“叉腰 ” “一叉一搂”

  3、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的同学边听边用笔划出文中描写小嘎子的语句。(出示:小嘎子)

  【设计意图】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结合刚才看过的影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检查反馈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并正音。最后指名读文,找出文中描写小嘎子的语句。循序渐进,直入重点。

  三、读懂课文,再现形象。

  1、谁来读读你找到哪句?

  ①“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儿,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③“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分析出小嘎子:机灵、富于心计的性格特点。

  2、面对这样一个不仅在体型上占优势,而且也是个摔跤能手的对手,为什么小嘎子还敢于挑战?这也说明了小嘎子争强好胜的一面。

  课文读到此,一个机灵、富于心计、争强好胜的男孩形象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文中有许多对嘎子进行直接描写的语句,这叫——正面描写。(板:正面)像通过描写胖墩来凸显嘎子特点的语句,就叫——侧面描写。(板:侧面)

  好,下面让我们把课文完整地读一读,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的语言风格。

  【设计意图】逐字逐句的引导学生品味小嘎子的个性特点,了解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塑造这一形象的。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在分析课文的同时总结出描写人物的方法,也为下一步的写作夯实基础。

  四、观察图片,训练写作。

  1、学习课文是为了指导写作。接下来,请大家看一组照片。(课件出示)

  认识吗?这是刘翔在世锦赛男子110栏比赛中的精彩瞬间。

  ①看,这是刘翔起跑的一瞬间。从他的肢体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他强大的爆发力,飞跃而出,像一支离弦的箭。)

  ②这是刘翔在跨栏。注意看他的眼神(两眼炯炯地盯住前方)他的腿怎样?(高高跃起,几乎成了一条直线。)

  ③这是他又一次跨栏,我们可以用“腾空而起,空中飞跃”来形容他此时的动作,简直成了“飞人”。

  ④这张是他到达终点的瞬间。他的头为什么会转向一边?他在看什么?

  他看到自己领先了对手,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⑤这就是冠军的风采。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激动。他张大嘴吧在呐喊、高呼,两只手臂张开,高高举起的食指在向世界宣布——他是第一。

  那此时他的教练、背后的观众、电视机前的家人们会有什么反应呢?(欢呼、兴奋地鼓掌、尖叫)这也从侧面说明刘翔刷新了纪录,创造了奇迹。

  ⑥他高高举起五星红旗。

  这就是刘翔夺冠的精彩瞬间,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的观察和描述将这个精彩瞬间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作时请大家抓住刘翔的动作、外貌、心理、语言、神态等细节进行描写,可以对刘翔进行正面的描写,也可以通过观众的反映、周围的气氛从侧面烘托刘翔的精彩表现。

  2、自由写作。

  3、谁来读读?能给你的片段加个题目吗?

  没写好的同学课后继续完成,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这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这6张照片从刘翔起跑到跨栏至冲刺,直到最后夺冠,连成他精彩的赛场表现。先引导学生一张一张有侧重点地观察、描述,给学生一些语言,让他们在写作时有话可说。

  在孩子写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同时也有意识地观察哪些孩子写得较生动、有趣。然后请他们读一读自己的片段,请大家评一评。评的过程中其他孩子一定会明白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也了解了怎样才能写好这个片段。

  板书设计:

  22、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动作

  正面

  外貌

  侧面

  心理

  语言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叉”,能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鲜明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心理、语言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鲜明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心理、语言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想想,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指名)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因为这些人物特点鲜明,所以让我们印象深刻。今天我们将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看看作家又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2、人物描写一组(齐读课题)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齐读课题)

  2、认识这两个人物吗?小嘎子就是电影《小兵张嘎》里的主人公。《小兵张嘎》是崔嵬导演根据作家徐光耀的作品改编的。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小嘎子由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八路军战士的过程。然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电影中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看看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课件出示)

  3、谁能说说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回顾交流,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引入本组内容。然后播放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电影片段,以增强学生的亲身感受,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不仅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人物形象,也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原著中对这个情景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呢?请大家打开书到p13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也可以联系刚才看到的影片来理解课文。

  2、下面,我想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出示)

  鹐架       破绽      咕咚

  合了裆    扳不动    冷绊子

  精神抖擞          手疾眼快

  ①认识吗?先自由读一读。

  ②谁来读?

  ③我们一起读读,一个两遍。

  3、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需要我们注意,让我们一起读读。(课件出示)“叉腰 ” “一叉一搂”

  3、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的同学边听边用笔划出文中描写小嘎子的语句。(出示:小嘎子)

  【设计意图】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结合刚才看过的影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检查反馈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并正音。最后指名读文,找出文中描写小嘎子的语句。循序渐进,直入重点。

  三、读懂课文,再现形象。

  1、谁来读读你找到哪句?

  ①“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儿,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③“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分析出小嘎子:机灵、富于心计的性格特点。

  2、面对这样一个不仅在体型上占优势,而且也是个摔跤能手的对手,为什么小嘎子还敢于挑战?这也说明了小嘎子争强好胜的一面。

  课文读到此,一个机灵、富于心计、争强好胜的男孩形象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文中有许多对嘎子进行直接描写的语句,这叫——正面描写。(板:正面)像通过描写胖墩来凸显嘎子特点的语句,就叫——侧面描写。(板:侧面)

  好,下面让我们把课文完整地读一读,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的语言风格。

  【设计意图】逐字逐句的引导学生品味小嘎子的个性特点,了解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塑造这一形象的。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在分析课文的同时总结出描写人物的方法,也为下一步的写作夯实基础。

  四、观察图片,训练写作。

  1、学习课文是为了指导写作。接下来,请大家看一组照片。(课件出示)

  认识吗?这是刘翔在世锦赛男子110栏比赛中的精彩瞬间。

  ①看,这是刘翔起跑的一瞬间。从他的肢体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他强大的爆发力,飞跃而出,像一支离弦的箭。)

  ②这是刘翔在跨栏。注意看他的眼神(两眼炯炯地盯住前方)他的腿怎样?(高高跃起,几乎成了一条直线。)

  ③这是他又一次跨栏,我们可以用“腾空而起,空中飞跃”来形容他此时的动作,简直成了“飞人”。

  ④这张是他到达终点的瞬间。他的头为什么会转向一边?他在看什么?

  他看到自己领先了对手,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⑤这就是冠军的风采。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激动。他张大嘴吧在呐喊、高呼,两只手臂张开,高高举起的食指在向世界宣布——他是第一。

  那此时他的教练、背后的观众、电视机前的家人们会有什么反应呢?(欢呼、兴奋地鼓掌、尖叫)这也从侧面说明刘翔刷新了纪录,创造了奇迹。

  ⑥他高高举起五星红旗。

  这就是刘翔夺冠的精彩瞬间,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的观察和描述将这个精彩瞬间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作时请大家抓住刘翔的动作、外貌、心理、语言、神态等细节进行描写,可以对刘翔进行正面的描写,也可以通过观众的反映、周围的气氛从侧面烘托刘翔的精彩表现。

  2、自由写作。

  3、谁来读读?能给你的片段加个题目吗?

  没写好的同学课后继续完成,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这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这6张照片从刘翔起跑到跨栏至冲刺,直到最后夺冠,连成他精彩的赛场表现。先引导学生一张一张有侧重点地观察、描述,给学生一些语言,让他们在写作时有话可说。

  在孩子写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同时也有意识地观察哪些孩子写得较生动、有趣。然后请他们读一读自己的片段,请大家评一评。评的过程中其他孩子一定会明白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也了解了怎样才能写好这个片段。

  板书设计:

  22、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动作

  正面

  外貌

  侧面

  心理

  语言

  【设计理念】《人物描写一组》它要求学生能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的形象,并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益处。通过本科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运用通过动作、语言、外貌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设计理念】《人物描写一组》它要求学生能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的形象,并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益处。通过本科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运用通过动作、语言、外貌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人物描写一组》练习题 篇7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感受小嘎子、胖墩儿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三、感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初步学习描写人物。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初步学习描写人物。

  课前准备:预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阅读有关的背景资料。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这些课文吗?它们都成功地描写了一些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人物描写的代表作。

  2、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3、过渡:这课书一共有三个片段,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个:《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二、初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观看电影。

  小嘎子和胖墩儿是怎样摔跤的?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吧!请欣赏电影《小兵张嘎》选段。(课件播放电影)

  2、教师范读课文,提问。

  看完电影,还有点意犹未尽吧!小嘎子和胖墩儿的摔跤比赛精彩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写得非常的精彩,请翻开书,先听老师读一遍吧。边听边想:课文写了谁?写了什么事?

  3、学生反馈。

  4、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小嘎子、胖墩儿是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5、小组交流。

  小嘎子、胖墩儿是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请在书本上写一写,把有关的句子画一画。然后分小组交流,看谁写得最多。

  6、全班交流展示。

  大家一起玩个游戏好吗?小嘎子、胖墩儿都各有特点,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出来写一个。要求答案不能跟别人的相同。(学生板书)

  7、读句子,再次感受人物形象。

  真是各有见解!课文很多句子都能突出人物的特点,你最喜欢哪句?请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1、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描写人物有很多的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等,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描写人物时主要用了什么方法?

  2、反馈、小结。

  课文没有面面俱到地写,而是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描写,这也是课文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地方!

  3、 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课件出示句子)

  这是什么描写呢?你能把这里表示动作的词语都找出来吗?这些动作反映了人物怎样的特点呢?

  a、“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着腰说,“来吧,是一*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b、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一搂。

  c、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d、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e、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

  f、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4、课堂演练,直观感受。

  哎呀,这里的动词用得这么好,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吧!请两位同学扮演一下,来个摔跤比赛好吗?(请两位学生表演)

  四、引导交流,初步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1、游戏拓展,反向强化写法。(以人物描写为谜面猜谜)

  大家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跟大家玩个猜谜语的游戏吧。请看谜面猜出是哪个人物。(出示谜语)

  a、他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武松)

  你能看出这是什么描写吗?(动作描写)对,揪、提、打几个动作使一个武功高强的武松呼之欲出。

  b、他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

  动作描写和语言的描写结合,充分地表现出老汉内心的坚定。

  c、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就皱紧眉头哽咽下去。(老班长)

  几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让读者跟“我”的感受紧紧地拉到了一起。

  2、教师小结。

  这些动作描写得多么的细致啊!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使人物的形象呼之欲出。这点真值得我们学习呀!

  3、创设情境,尝试描述。

  纸上谈兵还不够,现在让老师表演一个节目,让大家感受一下,好吗?老师有个侄女儿,住在乡下,放假了,想到我家玩一玩,我想,有直达的车,就让她自己坐车来。我这边到车站接人,左等右等车还没来,原来车中途坏了,晚点了一个小时。那时等得我呀,是焦急如焚!我把这个情节演一演吧!

  a、请一位学生协助表演情节。

  (各站一方、停车、看表、掂脚张望、走来走去)“哎呀,怎么搞的,这车怎么还没来呀?”

  (看表、掂脚张望、走来走去、跺拳)“哎呀,真是急死人了。”

  (突然想起)“不会在路上出什么事吧?”

  (打电话)“哥吗?玲玲几点上的车呀?车号是多少呀?没没事的,我在车站呢!”(跺拳)“哎呀,怎么办呀!”

  (眼睛一亮)“咦,车!车!”(挥手)“玲玲!玲玲!”

  (向她跑去。)“哎呀,终于看到你了!没事吧?”(摸头)

  b、引导学生描述。

  能看出我这个姑姑有什么特点吗?(很爱侄女儿)如果请你描写姑姑,你会抓住什么写呢?能详细地说说吗?

  动作方面:停车、不停地看表、掂脚张望、走来走去、跺拳、打电话、挥手、跑、摸头

  语言方面:不停地叹气、打电话、看到车时叫喊,记得我说了什么话吗?哎呀,怎么搞的,这车怎么还没来呀?哎呀,真是急死人了。不会在路上出什么事吧?哎呀,怎么办呀!咦,车!车!玲玲!玲玲!哎呀,终于看到你了!没事吧?

  心理方面:你能想到我心里想些什么吗?担心是路上出了事。心里会有很多的假设。

  神态方面:神态不断变化,开始比较放松,后来,眉头皱得越来越紧。见到侄女时喜出望外。

  五、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刚才同学们说得真是太好了,如果大家觉得不够的话,还可以借助你们丰富的想象力,尽量地把人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加具体。其实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的题材,就算扫地、洗碗、洗衣服这样的细节也可以突出人物的特点。但是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平时除了要多观察,还要多练笔,多积累,写作时才会下笔如有神啊。

  课后,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人物,观察半小时,然后试着描写他的一个活动片段。

《人物描写一组》练习题 篇8

  一、回忆有趣    第一次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认识我吗?   (幽默)认识了我,让我们再来认认几位朋友。

  出示:1.我来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萧红)

  这玩水的是谁啊?你过去玩过吗?  很有趣,是吧?

  2.骆驼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林海音)

  这是谁?有趣吗?哪儿感到有趣?哦,动作挺有趣。

  二、名字有趣

  1.这两位你认识吗?他们是谁啊?

  小嘎子,和胖墩儿。  (出示图片)

  师:(都认识,(板书:小嘎子,和胖墩儿)

  跟他们打声招呼——小嘎子,胖墩儿(读清儿化音)

  2.从名字看。

  大伙儿为啥把他们的名字取成小嘎子,胖墩儿呢?

  你很善于观察,小嘎子的意思就是小调皮鬼。这名字也挺有趣,名如其人!)

  3.一天,这调皮鬼小嘎子和胖乎乎的胖墩儿,他们为了争彼此都很喜欢的一把“小木头手枪”,决定来一场摔跤比赛。(板书补全课题,读)

  4.我们看,从动作灵巧上看,谁的胜算大?(板书:技巧型)从身材上看,谁的胜算大些?(重量级)

  5. 那谁会赢得这场比赛呢?(vs)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请大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过程有趣

  1.词语检查

  这篇课文儿化音比较多,谁来读一读。

  单褂儿    虎势儿   牛劲儿     

  公鸡鹐(qiān)架   塌腰合裆(dāng)  推拉拽顶   三抓两挠

  (这一组写的是摔跤的——动作)

  2.理清过程

  比赛最后谁赢了?

  a.技巧型小嘎子输了。我们来看摔跤的整个过程,请你默读这段话,根据下面的小标题,用短竖分成三部分:

  鹐架对阵→捕捉战机→揪住激战

  b.我们请三位同学分别来读这三个部分。

  师:摔跤比赛开始了,他们作好准备,对起阵来?(生读)

  接着,小嘎子和胖墩儿都全神贯注地捕捉下手的战机?(生读)

  最后,他俩揪在一起,激战起来?(生读)

  c.有趣吗?作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摔跤的过程写清楚写有趣的。

  四、招法有趣

  比赛中小嘎子与胖墩儿彼此用了哪些招术来一争高下的呢?我们先来看“捕捉战机”部分。

  出示: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一)概括动词

  1.概括小嘎子的动词

  (1)请圈出小嘎子的动作。

  交流:围、蹦来蹦去。

  (2)自己读一读写嘎子的这句话,把他的动作读出来。

  指名读。(蹦来蹦去读出来,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读出来)

  (3)大家可以发现这两个动作是合在一起的,我们姑且把他们合起来,组成小嘎子的第一招:围着猴蹦法 

  小嘎子           vs         胖墩儿

  回合

  招术

  招术

  捕捉

  战机

  围着猴蹦法

  揪住激战

  牛劲立地术

  钩腿功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嘎子是怎样出第一招的,起初,一起读——

  2.概括胖墩儿的动词

  (1)胖墩儿也跟着出招了,请大家自己圈出小胖墩儿的动作,然后通过朗读把这些动作读出来。     指名读。

  (2)胖墩儿的动作也是连续的合在一起,那么你能概括一下他出的第一招吗?请填在作业纸对应的地方。    塌腰合裆鼓眼法。

  交流。(不错,你把胖墩儿动作组合起来了,非常全面,也很形象。)

  (3)胖墩儿出招了,读——

  (二)品味动词

  1.动词改变

  (1)交换动词。

  双方这一招下来,谁赢了?(旗鼓相当,不相上下。)既然是分不出输赢,那我们把他们的招法交换一下,让他们出对方的招术,也应该一样吧。

  出示: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2)比较不一样:大家笑了,自己读一读,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小嘎子和胖墩儿?

  (3)话说回来,他们出得了对方的招术吗?

  (4)现在再请你自己读读课文中描写,你的眼前浮现出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是如何模样的?

  出示: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交流,请你用朗读描摹出来。请带着感受读一读。

  2.小结。

  看来这些有趣的动词、招术应该符合人物的特点来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小嘎子和胖墩儿描摹出来。

  五、激战有趣

  (一)概括动词。

  1.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激战开始了。谁来读——

  出示:这样一来,小胖墩儿可上了当:小嘎子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胖墩已经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嘎子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

  2.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段话中仍然运用了许多动词,请快速圈出来。

  3.交流:

  (1)嘎子的动作有——推拉拽顶、扳、钩,摔

  点明:推拉拽顶这是连续动作。

  (2)胖墩儿的动作有——别、推。

  点明:别和推应该也是连续动作。

  4.接下去请自己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可以想象这些动作,有些动作也可以自己做一做。

  5.请你联系课文,借助这些动作,自己概括一下小嘎子和胖墩儿各自又使出了哪些招术。完成表格。

  回合

  招术

  招术

  捕捉

  战机

  围着猴蹦法

  揪住激战

  牛劲立地术

  钩腿功

  进行交流,并讲讲自己概括的招术好在哪里?

  (1)当揪在一起的时候,小嘎子使出了浑身解数,用了一招——

  (推拉拽顶连环术、连环扳功)你自己觉得你这一招概括的如何?其他同学还有不一样的概括吗?

  大家觉得那一招概括的更形象有趣些?

  但胖墩儿呢?用了牛劲立地术,稳如泰山,一动也不动。

  (2)于是小嘎子急了,采用钩腿功,未曾料到胖墩儿使出的竟然是——

  (一别二推功),你的呢?都概括得不错。

  (讲讲自己概括的招术好在哪里?)

  最后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输了!

  小结:同学们概括的招术形象而有趣!

  6.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二)比较动词。

  1.这样读还不能最好地再现这一比赛场景,这样吧,让我们再把镜头拉到小嘎子和胖墩儿捕捉战机的那一幕。谁来读——

  出示: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2.我们知道揪在一起激战的场景与捕捉战机这两个场景同样运用了动词,一定的招术,但是你感觉,在动作上有着怎样的差别呢?

  出示:这样一来,小胖墩儿可上了当:小嘎子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胖墩已经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嘎子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

  3.请你自己拿起书,把两段话反复比较着去读一读,去发现发现。

  4.交流发现:动作更快了,更有力了。你出一招,他马上出一招。彼此交锋更多了。

  你是从哪些词语发现的?

  你还有怎样的发现?

  心情更急切了,哪些动词可以感受到?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小嘎子?

  5.怎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比赛更激烈了。

  (三)朗读再现

  1.原来如此啊,比赛更激烈了作者就运用上了更快更有力的动词。那该怎样读才能呈现出这段有趣而激烈的场面呢?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

  2.此时大家一定很想亲眼目睹这精彩的一幕吧,好,那我们就来看看电视剧中他们摔跤的场面。

  3.带着刚才的画面,让我们一起读,一起来呈现这段有趣激烈的场景吧。

  4.我们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运用动词除了要符合人物特点,还应该考虑不同的场景。

  六、学运动词

  课文《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一个片段。书上写道,小嘎子第一次比赛摔跤失败了,是满脸的不服气,一身的不服输。于是就有了第二次摔跤的比赛。

  出示:

  小嘎子和胖墩儿第二次比赛摔跤片段:

  “咱们三盘两胜。”小嘎子又羞又急地说。“又三盘两胜啦!好,三盘就三盘!”只见小胖墩儿挺挺胳膊,乘着一股盛气,又骑马式当中一站。满头燥热的小嘎子,等不得胖墩儿站稳,突袭似的(    )上去就是一腿,把小胖墩儿扫了个趔趄(liè qie),可是没有倒。小嘎子紧接着又一(    ),搂住脖子就按。不料胖墩儿一哈腰,(    )住了他的两肋……

  1.填动词。

  接下去就要考考大家了,拿出作业纸,请你根据提供的片段,试着来填填其中的三个动词。

  2.交流:只要自己觉得恰当就行。

  第一词语关注“突袭似的”、 第一词语关注“又”。

  3.想不想看看原文是怎么写的?对照一下你填对了几个?你认为哪个词较恰当?

  4.那么技巧型与重量级第二次摔跤最终谁赢了呢?欲知结局如何,且读《小兵张嘎》。

  板书设计: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技巧型   vs    重量级                过程清楚

  围着猴蹦法         (……)            符合人物

  ( ……  )        (……)            符合场景

《人物描写一组》练习题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小胖墩儿、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从单元学习目标入手,引入新课

  1、在这一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不少作家笔下的人物——顾全大局的蔺相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咆哮的洪水中舍小家顾大家的老支书、在长征路上为照顾小战士饥饿而死的老班长……这些有着鲜明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金老师要带你们走进第七组课文,这组课文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一篇精读课《人物描写一组》和两篇略读课《刷子李》、《金钱的魔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读单元导语部分,谁能说一说导语中对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怎样要求的?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本组的第一篇课文(板书:22、人物描写一组)让我们一边来结识新朋友,一边完成这些目标,好吗?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发现?

  “一组”“人物”“描写”……3个片段。这三个片段分别选自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和古典文学名著,预习了的同学应该知道是哪三个片段,谁说说?(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个片段。

  二、和嘎子交朋友

  1、大家都听过“小兵张嘎”这个人吧,前一阵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这部电视剧,它是根据作家徐光耀的同名儿童小说改篇的,小嘎子就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嘎子”在北方话中指的是那种活泼可爱、淘气、调皮捣蛋但是又不让人讨厌的小男孩,好,现在请打开书,让我们和小嘎子交个朋友吧。

  2、读书,要求:先读导语提示的部分,再读片段,想想这个片段写了谁 ?写了他的什么事?把句子读通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汇报:写了小嘎子、胖墩他们比赛摔跤这一情景,连起来就是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

  4、找生字: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正确地进行朗读,就要读准字音对吗?你有哪些字的字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看,你们就像小老师一样,能带着大家学习了,老师把这节课需要同学们掌握的词语挑了出来,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可以抓紧时间记记带点字的写法(书空)

  手疾眼快   精神抖擞破绽 咕咚 膀大腰粗 扳不动

  5、好了,现在还有没有预习时不懂现在懂了的内容,或者现在还不懂的内容,你可以提出来。

  走马灯 虎势儿惯手精神抖擞

  6、同学们,词语能读准确了,不懂的地方也解决了,相信你们再读这个片段的时候一定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得有声有色。那么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想:小嘎子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可以在书上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全班交流

  出示重点句:

  (1)小嘎子在家里跟谁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己不跟他一*一搂。(选择了“随便摔”,体现聪明而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反过来,从这里能不能看出小胖墩是个怎样的孩子?(沉稳、憨厚、诚实、老实)

  7、为什么他们俩能给我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老师觉得这源于作家成功的描写。

  (1)首先,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有哪些动作?这些动作描写有什么好处?

  站、围、蹦、转、揪、推、拉、担、拽、顶、扳

  文中对这些描写极为细致,从不同的方面对摔跤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2)另外,在细致描写当中,作者还穿插了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理描写。

  (比如小黑板上的第2句,刚想用脚去勾他的腿)又从另一侧面丰富了这一人物性格。

  (3)这一段中还有语言描写。而且非常简单,因为在这一片段中这不是主要描写方法。

  小结:动作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让我们感受他们仿佛就在我们面前,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4)那么,我们就用它来作一个练习。同学们都经历过拔河比赛吧,我们就写拔河比赛吧。我们就写在拔河比赛中最的突出特点的人,他可以是主力,也可以是队伍中最前面的或最后面的那个人,等等谁都可以,老师起个头:

  “拔河比赛——”

  “是吗?”同学们高兴得------------(谁来接)。

  把你们刚才描述的写下来就是一篇非常好的小作文了,你们还觉得作文难写吗?

  三、认识吝啬鬼

  1、交完了好朋友,老师再领大家去认识一个人,他是世界文学史上有名的四大吝啬鬼之一——严监生,他的形象来自于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打开书,想想我们学习第一个片段的方法,先怎么读?

  读课文——讲一个事   找生字——提个醒解词语——多懂点画句子——找特点描写方法——要用上它。

  你们可真是善于总结方法的好孩子。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小组进行,组长负责安排学习记录,那我们开始吧。

  2、同学们对字音,词义还有不懂的吗?再读课文,画出文中最能体现严监生性特点的句子。

  老师觉得这一片段中有一外最绝妙的描写,出示重点句: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

  这样一位拥有十多万银子、家财万贯的大地主——严监生已经奄奄一息了,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了,但他仍难以咽气。同学们看插图,只因心里还有一件事放心不下,于是他伸出两个手指,什么事呢?

  这时大侄子走上前问­­­­­­­­­­­­­­­­­­­­­­­­­­­­­­­­­——(生答)你们看严监生——(动作神态用线画出来)

  这时二侄子走上来问——(生答)你们看严监生——(画)

  这时奶妈插了句   ——(生答)再看严监生————(画)

  他们都没有猜中严监生的心思,他们着不着急啊,而严监生呢,他更着急了,说又不能说,死了还不甘心,

  这时他的妻子赵氏明白了,揩了揩眼泪走过来说——(生答),我们看这严监生吧——(画)

  哎呀呀,原来如此!他可真是吝啬啊,这里面蕴涵着浓浓的讽刺意味,能将一个死亡的场面看得发笑,这就是讽刺小说的魅力!

  4、短短三百多个字就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这个吝啬鬼的形象了,这同样源于作家成功的描写,仅仅一个“伸”的动作把临死前的严监生刻画得如此逼真,动作和神态(板书)这样的描写不在多而在精,不在全而在细,你看严监生死前这个“伸”的动作写得如此细致,真是入木三分啊。这就是细节描写,我们在写写人的文章时并不是非要把动作、神态、语言等一一部分写全,只要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抓住其中一两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刻画就能突出人物的特点,抓住读者的心,你们说对吧?在我们的生活中小卖店售货员,坐车抢座位的同学、放学后批改作业的老师的背影都可以把他们每一个细节的动作写一写,再琢磨琢磨他们的心思,体现出他们的特点,写出来一定很不错,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咱们就练习到这,课后把每个片段写到日记本里。

  四、课后延伸,激发阅读期待

  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多读书,多读读这样优秀的作品,老师从学校的图书馆借来了《小兵张嘎》《儒林外史》《四大名著》等书目,下周我们来开个读书交流会,让读书作为我们师生的共同的习惯吧!下课!

《人物描写一组》练习题 篇10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作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读重点语句感受人物的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学习重、难点: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1、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2、自制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结识了——顾全大局的蔺相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咆哮的洪水中舍小家顾大家的党支部书记,在长征路上为照顾小战士饥饿而死的老班长……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人物描写一组》,再来继续感受人物鲜活的形象,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这组课文分别选自我国古代和现代小说,都是人物描写的代表作。浏览课文:写了几个片段?(3个)哪3个?(......)二、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1、自由朗读课文质疑:这个片段写了谁?(板书:小嘎子、胖墩儿)谁提出了做什么? 为什么要提出摔跤? 2、再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描写小嘎子和胖墩儿的句子.a、(课件展示)抓住人物动作、心理研读“小嘎子”,体会人物特点。有感情的朗读句子,体会小嘎子是个怎样的人?(聪明、活泼、争强好胜、机敏顽皮、富有心计)作者抓住了小嘎子的哪些描写?(动作、心理等)b、课件展示   (描写小胖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句子,体会小胖墩是个怎样的人?(沉稳、憨厚老实、以实力胜对手)作者抓住了胖墩儿的哪些描写?(动作、语言等)师: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为什么?小嘎子和小胖墩聪明、沉稳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个片段。三、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1、老师介绍当代历史背景2、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情况。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板书:严监生) 2、品读感悟“吝啬”

  a、出示:  语段一: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语段二: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语段三: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语段四: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语段五: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师:读一读,体会作者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严监生吝啬的人物形象?(板书:动作、神态)b、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行动及旁人语言,体会人物特点。填表,体会人物特点

  旁人 严监生 手指头的变化 摇头的变化 大侄子 伸出两个指头 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 越发指得紧了 狠狠摇了几摇 奶 妈 指着不动 闭眼摇头 赵 氏 把手垂下 点一点头

  c、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剧与吝啬)师小结:作者抓住了严监生的动作和神态把一个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今天我们了解了3个人物的不同的形象,作者都运用了动作描写来刻画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四、拓展    1、回忆生活中影响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断。 2、了解《红楼梦》,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你觉得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    动作、心理     聪明

  小胖墩    动作、语言     沉稳

  严监生    动作、神态      吝啬

  反思:

  《人物描写一组》这课有三个描写人物的片段,我着重从前两个片段进行分析、讲解。这组课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教学时我抓住了每个细节描写的侧重点进行教学。第一个片段抓住了小嘎子和胖墩的动作、心理、语言描写,重点对“站、围、蹦、扳、推、拉、拽、顶”等动作的理解。从而体会到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到小嘎子“顽皮、聪明、争强好胜、富有心计”,小胖墩儿“沉稳、憨厚老实”的性格特点。

  第二个片段抓住了严监生的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学习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时候,我抓住文中“两根指头”这一细节,让学生感悟、思考:严监生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伸着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么多人猜测,却没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他不住地摇头,“那是怎样的摇头?”“面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怎样?”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的急切,心急如焚。“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什么呢?”让学生体会严监生从失望到绝望的心情。“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第三个片段让学生先了解《红楼梦》,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说说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

  这堂课,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理想,学生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回过头看看自己设计的教案没有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确保课堂教学的高质量。

《人物描写一组》练习题 篇11

  一、回忆有趣    第一次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认识我吗?   (幽默)认识了我,让我们再来认认几位朋友。

  出示:1.我来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萧红)

  这玩水的是谁啊?你过去玩过吗?  很有趣,是吧?

  2.骆驼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林海音)

  这是谁?有趣吗?哪儿感到有趣?哦,动作挺有趣。

  二、名字有趣

  1.这两位你认识吗?他们是谁啊?

  小嘎子,和胖墩儿。  (出示图片)

  师:(都认识,(板书:小嘎子,和胖墩儿)

  跟他们打声招呼——小嘎子,胖墩儿(读清儿化音)

  2.从名字看。

  大伙儿为啥把他们的名字取成小嘎子,胖墩儿呢?

  你很善于观察,小嘎子的意思就是小调皮鬼。这名字也挺有趣,名如其人!)

  3.一天,这调皮鬼小嘎子和胖乎乎的胖墩儿,他们为了争彼此都很喜欢的一把“小木头手枪”,决定来一场摔跤比赛。(板书补全课题,读)

  4.我们看,从动作灵巧上看,谁的胜算大?(板书:技巧型)从身材上看,谁的胜算大些?(重量级)

  5. 那谁会赢得这场比赛呢?(vs)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请大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过程有趣

  1.词语检查

  这篇课文儿化音比较多,谁来读一读。

  单褂儿    虎势儿   牛劲儿     

  公鸡鹐(qiān)架   塌腰合裆(dāng)  推拉拽顶   三抓两挠

  (这一组写的是摔跤的——动作)

  2.理清过程

  比赛最后谁赢了?

  a.技巧型小嘎子输了。我们来看摔跤的整个过程,请你默读这段话,根据下面的小标题,用短竖分成三部分:

  鹐架对阵→捕捉战机→揪住激战

  b.我们请三位同学分别来读这三个部分。

  师:摔跤比赛开始了,他们作好准备,对起阵来?(生读)

  接着,小嘎子和胖墩儿都全神贯注地捕捉下手的战机?(生读)

  最后,他俩揪在一起,激战起来?(生读)

  c.有趣吗?作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摔跤的过程写清楚写有趣的。

  四、招法有趣

  比赛中小嘎子与胖墩儿彼此用了哪些招术来一争高下的呢?我们先来看“捕捉战机”部分。

  出示: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一)概括动词

  1.概括小嘎子的动词

  (1)请圈出小嘎子的动作。

  交流:围、蹦来蹦去。

  (2)自己读一读写嘎子的这句话,把他的动作读出来。

  指名读。(蹦来蹦去读出来,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读出来)

  (3)大家可以发现这两个动作是合在一起的,我们姑且把他们合起来,组成小嘎子的第一招:围着猴蹦法 

  小嘎子           vs         胖墩儿

  回合

  招术

  招术

  捕捉

  战机

  围着猴蹦法

  揪住激战

  牛劲立地术

  钩腿功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嘎子是怎样出第一招的,起初,一起读——

  2.概括胖墩儿的动词

  (1)胖墩儿也跟着出招了,请大家自己圈出小胖墩儿的动作,然后通过朗读把这些动作读出来。     指名读。

  (2)胖墩儿的动作也是连续的合在一起,那么你能概括一下他出的第一招吗?请填在作业纸对应的地方。    塌腰合裆鼓眼法。

  交流。(不错,你把胖墩儿动作组合起来了,非常全面,也很形象。)

  (3)胖墩儿出招了,读——

  (二)品味动词

  1.动词改变

  (1)交换动词。

  双方这一招下来,谁赢了?(旗鼓相当,不相上下。)既然是分不出输赢,那我们把他们的招法交换一下,让他们出对方的招术,也应该一样吧。

  出示: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2)比较不一样:大家笑了,自己读一读,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小嘎子和胖墩儿?

  (3)话说回来,他们出得了对方的招术吗?

  (4)现在再请你自己读读课文中描写,你的眼前浮现出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是如何模样的?

  出示: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交流,请你用朗读描摹出来。请带着感受读一读。

  2.小结。

  看来这些有趣的动词、招术应该符合人物的特点来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小嘎子和胖墩儿描摹出来。

  五、激战有趣

  (一)概括动词。

  1.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激战开始了。谁来读——

  出示:这样一来,小胖墩儿可上了当:小嘎子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胖墩已经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嘎子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

  2.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段话中仍然运用了许多动词,请快速圈出来。

  3.交流:

  (1)嘎子的动作有——推拉拽顶、扳、钩,摔

  点明:推拉拽顶这是连续动作。

  (2)胖墩儿的动作有——别、推。

  点明:别和推应该也是连续动作。

  4.接下去请自己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可以想象这些动作,有些动作也可以自己做一做。

  5.请你联系课文,借助这些动作,自己概括一下小嘎子和胖墩儿各自又使出了哪些招术。完成表格。

  回合

  招术

  招术

  捕捉

  战机

  围着猴蹦法

  揪住激战

  牛劲立地术

  钩腿功

  进行交流,并讲讲自己概括的招术好在哪里?

  (1)当揪在一起的时候,小嘎子使出了浑身解数,用了一招——

  (推拉拽顶连环术、连环扳功)你自己觉得你这一招概括的如何?其他同学还有不一样的概括吗?

  大家觉得那一招概括的更形象有趣些?

  但胖墩儿呢?用了牛劲立地术,稳如泰山,一动也不动。

  (2)于是小嘎子急了,采用钩腿功,未曾料到胖墩儿使出的竟然是——

  (一别二推功),你的呢?都概括得不错。

  (讲讲自己概括的招术好在哪里?)

  最后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输了!

  小结:同学们概括的招术形象而有趣!

  6.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二)比较动词。

  1.这样读还不能最好地再现这一比赛场景,这样吧,让我们再把镜头拉到小嘎子和胖墩儿捕捉战机的那一幕。谁来读——

  出示: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2.我们知道揪在一起激战的场景与捕捉战机这两个场景同样运用了动词,一定的招术,但是你感觉,在动作上有着怎样的差别呢?

  出示:这样一来,小胖墩儿可上了当:小嘎子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胖墩已经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嘎子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

  3.请你自己拿起书,把两段话反复比较着去读一读,去发现发现。

  4.交流发现:动作更快了,更有力了。你出一招,他马上出一招。彼此交锋更多了。

  你是从哪些词语发现的?

  你还有怎样的发现?

  心情更急切了,哪些动词可以感受到?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小嘎子?

  5.怎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比赛更激烈了。

  (三)朗读再现

  1.原来如此啊,比赛更激烈了作者就运用上了更快更有力的动词。那该怎样读才能呈现出这段有趣而激烈的场面呢?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

  2.此时大家一定很想亲眼目睹这精彩的一幕吧,好,那我们就来看看电视剧中他们摔跤的场面。

  3.带着刚才的画面,让我们一起读,一起来呈现这段有趣激烈的场景吧。

  4.我们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运用动词除了要符合人物特点,还应该考虑不同的场景。

  六、学运动词

  课文《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一个片段。书上写道,小嘎子第一次比赛摔跤失败了,是满脸的不服气,一身的不服输。于是就有了第二次摔跤的比赛。

  出示:

  小嘎子和胖墩儿第二次比赛摔跤片段:

  “咱们三盘两胜。”小嘎子又羞又急地说。“又三盘两胜啦!好,三盘就三盘!”只见小胖墩儿挺挺胳膊,乘着一股盛气,又骑马式当中一站。满头燥热的小嘎子,等不得胖墩儿站稳,突袭似的(    )上去就是一腿,把小胖墩儿扫了个趔趄(liè qie),可是没有倒。小嘎子紧接着又一(   ),搂住脖子就按。不料胖墩儿一哈腰,(    )住了他的两肋……

  1.填动词。

  接下去就要考考大家了,拿出作业纸,请你根据提供的片段,试着来填填其中的三个动词。

  2.交流:只要自己觉得恰当就行。

  第一词语关注“突袭似的”、 第一词语关注“又”。

  3.想不想看看原文是怎么写的?对照一下你填对了几个?你认为哪个词较恰当?

  4.那么技巧型与重量级第二次摔跤最终谁赢了呢?欲知结局如何,且读《小兵张嘎》。

  板书设计: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技巧型   vs    重量级                过程清楚

  围着猴蹦法         (……)            符合人物

  ( ……  )        (……)            符合场景

《人物描写一组》练习题 篇12

  一、概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 本课是第六单元“作家笔下的人”中的一篇精读课文,需3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本课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和王熙凤三个人物形象。3个片段都是写人的经典之作,但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都不尽相同。

  ·学生通过本课的阅读学习可以感受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并从中体会作家一些写人的方法,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能自己查字典解决。

  (2)会写“擞、媳、骚、敛”等14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能够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彩语段。

  (5)能通过阅读感受到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6)能通过阅读、抓重点语句品味及讨论交流,学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阅读中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在从质疑到答疑的过程中体验理解词句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学交流、表达反馈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合作交流和讨论,体验资料搜集和合理选择运用的方法。

  (4)能够积极主动表述自己的阅读体会,在与他人交换意见的过程中体验到表达的方法;

  (4)能够悉心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于阅读理解有不同的感悟乐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5)能够借鉴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语段,学写一段话描写人物,体验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到三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在头脑中浮现出人物鲜活的形象。

  (2)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都是10岁左右的儿童,思维较活跃,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兴趣。

  2、学生进入高年级,抽象思维能力开始逐步发展,生活空间进一步扩大,听说读写能力也进一步提高。

  3、学生有一定的协作能力,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许。

  4、学生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接受,而且好奇心很强,图文音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能够更有效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兴趣。

  5、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能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感受到文章传递的思想,同时有阅读优秀作品的欲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创设情境教学策略: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多媒体再现课文情境和音乐渲染等对教学有利的因素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领悟。

  2、示范—模仿教学策略:对课文中一些重点句(如第一片段中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长句、难读的句子(如第三片段中描写人物服饰的部分),教师应先进行范读,进行重点指导,再让学生试着练习朗读。

  3、以读促悟策略:通过学生的多次朗读,去感受人物的性格,体会作家的写作方法。

  4、讨论策略、协作策略和情境角色扮演策略:师生共同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探讨人物性格特点,同桌或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融入到课文的语境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物形象。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课件(包括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片断、一些图片、文本材料)

  3、学生准备:课前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新课。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板书),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朋友。(读题,注意“嘎”读ɡǎ)

  2、交流对小嘎子和伤作品、作者的了解。

  [课件演示作品简介,学生看后交流]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听课文朗读,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播放课文朗读]

  2.导语: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查查字典。(学生自读)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播放生字词对照检查]

  4.说说课文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研读课文,再现形象

  1.导语:尽管我们只是初步读了课文,但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还是可以看出,小嘎子和胖墩儿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再次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要把每个词、每句话都读懂、读明白。然后同桌或者上下桌两位同学,可以试着把小嘎子和胖墩儿的摔跤表演出来。(学生读书、表演)

  2.导语:现在我们请一对同学当演员,上台来扮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把他们摔跤的动作过程演出来。其他的同学就当导演,在底下仔细观看,对照课文的词句,看看他们是不是准确地把两个人物的每一个动作和摔跤的经过都表演出来。

  3.演员演戏,导演说戏。“演员”表演结束,及时组织“导演”评价指导。指出表演准确和不准确的地方。如果有指导和评价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要提醒“导演”。教师要特别注意下面这些地方,“演员”是否表演出来,是否遗漏,“导演”指导评价是否到位:

  四、深入品读,感悟形象

  1.导语: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我们来看看电影中与课文相关的片段,看看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和你脑海里的形象是否一致。[播放课文情景片段]

  2.自由朗读,指名朗读。现在,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两个人物,在大脑中活现出他们的形象来。

  3.导语:通过起先精彩的表演和现在会心的朗读,我想,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一定活在同学们的心中。那么,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小嘎子和小小胖墩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胖墩儿

  (关于小嘎子,可以填上聪明、活泼、调皮、顽皮、灵活等等;关于小胖墩儿,可以填上沉稳、憨厚、诚实、老实等等。)

  4.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

  5.导语: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两个人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小嘎子活泼,调皮,小胖墩儿沉稳,憨厚,只要读过这段文字,相信对这两个人物就会过目不忘。那么,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用了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反馈: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五、总结课文,布置拓展性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课外阅读《小兵张嘎》或看看影视作品。

  第二课时(临死前的严监生)

  一、课前交流,阅读铺垫

  1.交流《儒林外史》及作者相关资料。[播放作品简介]

  2.教师小结。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听课文朗读,了解感知课文内容。[播放课文朗读]

  2. 初读课文。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同学们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

  4.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学生自读思考。

  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三、纵向联系,感悟“吝啬”

  根据学生回答梳理:

  与大侄子的交流:伸出两个指头       把头摇了两三摇

  与二侄子的交流:越发指得紧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与奶妈的交流: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把眼闭着摇头

  与赵氏的交流:   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

  1.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2、课文情景再现,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印象。

  3.练习朗读,要读出心理的变化。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有条件的同学阅读《守财奴》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

  第三课时(“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激趣导入,交流对作品的了解。

  1.交流《红楼梦》的了解。

  2.[播放课文简介]看后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

  3.教师补充。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注意读音,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2、对初读课文进行指导。

  ①读书要细心,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②遇到不理解的生词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画下来留作讨论。

  ③不动笔墨不读书,将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对中间较难的段落进行示范,教读。

  3.再读课文,思考: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三、深入读文,探究性格

  导语:王熙凤,是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的儿子贾琏的妻子,贾母二儿子贾政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那么,王熙凤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下教学分三块,分别从语言、外貌、动作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变序进行。在每一块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出同类描写,进行分析比较,体会描写方法的作用,以便掌握描写方法。

  (一)外貌描写──珠光宝气,漂亮。

  (1)同学们先读读外貌描写的文字,再看课文插图,感受人物的外貌。

  (2)为什么要描写 王熙凤的外貌?(因为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牲进行描写。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抓住特征写。)

  (3)指导学生朗读。

  (二)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语言学家”之称,下面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她的说话艺术。

  1.“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

  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

  3.“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该打,该打!”

  4.“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也只管告诉我。”

  (三)动作描写──圆滑

  (1)让学生找出有关王熙凤的动作描写。

  (2)从“携、送、拭泪、拉”这些动作的描写中,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把这些动作加进刚才的对话中再读一读。

  四、情景再现,练习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相关视频片段]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2、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抽小组展示。

  五、总结与拓展

  1、总结三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课件演示总结方法]

  2、你还读过哪些优秀人物描写片段?[课件出示拓展内容让学生了解]

  六、布置作业:

  1、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红楼梦》有关章节或其它优秀作品。

  2、练习人物片段描写,写写身边的人。

  [板书设计]

  22、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动作、心理描写

  临死前的严监生            爱财如命、守财奴    外貌、语言描写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放诞无礼、阿谀奉承    正面、侧面描写

  [教学流程图]

  课件   人物简介

  开 始

  谈话导入第一片段,了解背景

  讨论交流

  课件   生字词

  课件   视频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习生字词

  感悟人物形象

  边听边想感知内容

  学习生字词

  合作交流人物性格

  课件   课文朗读

  在朗读中体会

  总结概括

  课件   作品简介

  谈话导入第二片段,了解背景

  交流资料

  课件   生字词

  课件   视频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习生字词

  感悟人物形象

  学习生字词

  合作交流人物性格

  课件   课文朗读

  在朗读中体会

  总结概括

  课件   背景简介

  谈话导入第三片段,了解背景

  讨论交流

  课件   生字词

  课件   视频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习生字词,会读重点片断

  感悟人物形象

  读生字词和重点段

  合作交流人物性格

  课件   课文朗读

  在朗读中体会

  总结概括

  了解课文内容

  在听读中感悟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件  描写方法

  讨论人物描写的方法

  结   束

  总结概括

  课内拓展

  课件  拓展内容

  学习如何描写人物

  图例: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中的自我评价

  一:上课态度

  1、对学习任务的投入与完成情况:

  2、与原先的课相比,我在这一堂课中,发生了改变的是:

  3、在学习态度上,我希望多加努力的方面是:

  二:上课的收获

  1、有关课文内容的学习,我有所收获的是: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的思想情感发生变化的是: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学习内容(小说、散文、诗歌等)的学习的方式方法的变化是:

  三:内省和建议

  1、在课堂学习中,需要改进的几点是:

  2、我可能需要更多帮助的地方是:

  成绩:对自己所付努力的评价(  )(10分)

  成绩:对自己所作成效的评价(  )(10分)

  最终成绩:(  )(以上两项成绩的平均)

  八、帮助和总结

  实践后的反思

  这篇课文选编的三个片段都是写人的经典之作,为了使学生对这三个人物形象有更深的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更多的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文字、音视频资料,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还能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视频片段,使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人物形象,让人物形象从课本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的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的信息量和视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为课文的学习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有关《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及其它们的作者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拓宽了学生的信息量和视野,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为课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播放课文相关的音视频片段,使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了人物形象,让人物形象从课本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的记忆,教学效果很好。

《人物描写一组》练习题 篇13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这组课文用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下面是我对《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反思。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22课,包括《临死前的严监生》、《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和《“凤辣子” 初见林黛玉》三个片段。这组课文用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下面是我对《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反思。

  《人物描写一组》这课有三个描写人物的片段,教学时我抓住了每个细节描写的侧重点进行教学。第一个片段是抓住了小嘎子和胖墩的动作描写,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对于这些动作的体会,我分别请几对同学上台表演课本剧,请同学从动作神态这方面去评审这几对同学的表演,加强了对“站、围、蹦、转、推、拉、拽、顶板”等动作的理解。

  第二个片段抓住了严监生的神态动作描写,我让学生画严监生摇头的动作和伸手指的动作来体会作者所刻画的爱财胜过爱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第三个片段抓住了凤辣子的语言神态描写。这一课既是课文也可以作为指导写作的范文。我在教学时读写结合,在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后,对学生进行了细节描写的写作练习。在教学这课时,第三个片段中对凤辣子的外貌描写,有许多词是不常用的,学生对这些词不理解,也读不通顺,于是我采取了领读的方式,在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练读,然后挑读,并引导学生简单地理解了句子。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王熙凤这个人物,我将从《红楼梦》中截取的片段播放给学生看,图文结合,更好地帮助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人物的,除了让学生理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外,体会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外,一个很重要的训练重点是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在教学22课《人物描写一组》时着重点就放在体会描写人物方法上。

  《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是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的:《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在教学时,我不急于求成,先复习一下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或某种思想品质。我用了三个课时,每一片课文用一个课时,每课抓住一个训练的重点。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着重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学习。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并划出来,先自己体会,然后交流汇报。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不仅把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词语都找出来了,而且理解得也很透彻。再让学生个别读、集体读这些句子,更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效果非常好。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着重抓住人物的外貌、穿着、语言的描写来学习。采用小组的形式,先划出相关的句子,再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还会有较大的争议,通过同学们的探讨,该搜理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挖掘出来了。

  《临死前的盐碱声》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教学时,我采用完全让学生自己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读完课文后,自己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在书上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批注,绝大部分同学写得差不多的时候,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后再在全班作汇报。

  通过这些方式的学习,同学们对人物描写的方法,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也更清楚地体会到了写人的文章应该如何去写,写人的文章与写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学生应该比以前清楚一些了,比较好地达到了学习和运用的效果。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

  当我们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样的、零散的。因此,梳理问题,以纽带性问题贯穿课堂成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处理得好与坏,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扎扎实实地完成预定目标。教学中,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对于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互相答疑解难;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归类,梳理出能够统领本课学习的纽带性问题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人物描写一组》时,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很多问题,……这么多问题,先解决哪个问题呢?如果学生每提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课堂教学将失去语文学科的特色,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出本文的纽带性问题“这是一条怎样的路?老吕是怎样的一个人?”并引导学生围绕此问题读文,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解决纽带性问题的过程中,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

  我县今年围绕“24字教学模式”在全县中小学中广泛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活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积极投身于课改的浪潮之中,不断的总结与反思。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加有序、有效的展开,在我校第二轮的校本研训活动中,我选择《人物描写一组》作为我的研究课在全校公开教学。虽然课前已经经过精心的设计,但还是在忐忑不安中,我上完了这节课。在大家的点评中,坚定了我采用合作学习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信心;同时,我发现了很多地方值得推敲,也发现了自己平时做的不到位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有了互相的学习和交流,才会有进步。《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 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对3个片段的阅读,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二是从中体会作家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写人的方法。另外,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觉得做的最成功的是: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时,我采用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按座位分成三个大组,分别自主学习三个人物描写。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请第一组同学重点分析“小嘎子”形象;第二组重点分析“严监生”形象;第三组同学重点分析“王熙凤”形象,自主学习完后,请各组学生上黑板板书“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他写得不完整之处本组成员可以上来补充,词语不要重复,看哪组分析得最全面,这时每组不甘落后,几乎每位同学都想到黑板上来写上几笔。第一轮学习任务是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时黑板上出现这样的内容:小嘎子灵活机智自以为是颇有心计  顽皮好斗;严监生爱财如命吝啬爱惜东西节约守财奴刻薄;王熙凤  阿谀奉承  见风使舵  做事招摇  爱打扮伶牙俐齿。

  这是我又进一步引用了竞争机制,让每组同学在课文中找出从那些地方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找出语句描写来读一读。如果你读的部分和你分析的人物特点有不相符之处,就会让小组失分。通过学生读课文中相关语句,加恭恭敬敬a以分析,小嘎子的“好斗”没得到认同,严监生的“爱惜东西、节约”没得到认同,王熙凤的特点概括的最恰当,没有争议。最后第三小组获胜。这次合作,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人物特点分析到位,尤其是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颇有难度,但通过合作与竞争,恰恰是分析得最到位最透彻的。

  在与大家的交流中,我感到自己在语文教学上还应该从细处,从深度上下功夫。比如,多音字的教学。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读音,最多只是把多音字不同读音分别组词区分一下,加深印象。而通过刘老师的点评,我觉得自己恰恰把最应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丢掉了。随着学生语文能力的逐渐提高,应该学会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的读音。比如“*”这个字一共有四个读音,在本文中,这个字在同一句话中出现两次,两次的读音却不一样。教学时,如果我能把这个字的不同读音和相对应的意思出示出来,让学生结合课文环境选择正确的读音,相信学生一定能选择对,而且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感悟。

  其次,我发现课堂上孩子们说得还是挺好的,预习作业也准备得很充分,但是我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想让学生说透,容量很大,所以时间不够,本来,在交流完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后,我想和学生一起总结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总结完之后顺势组织一个习作游戏“你写我来猜”,让学生挑选身边的同学和老师,抓住他的性格特点进行片断描写,最后让大家来猜猜他写的是谁,评选出“最佳表达奖”和“最佳观察奖”。但是由于我没有考虑到时间的问题,所以最后学生最精彩的写作没有呈现在这个课堂,非常遗憾。

  还有一点遗憾的是,课堂上没有指导学生朗读,学生的朗读不够到位。

  从这节课中,我发现了自己以后在备课时,要多点考虑到容量和时间的问题,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和碰撞,以产生新的学习知识。总之,一次上课,一次收获;一次交流,一次提高。在与大家的不断学习中,我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相信在不断的磨炼中,我也会不断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