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

2023-07-13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陶校长的演讲》,是陶行知先生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方式构段,十分整饬。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性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4、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演讲的特点,并能自己演讲。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演讲的特点,并能自己演讲。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的演讲课文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释疑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提出疑问:陶校长是谁?  

  教师补充介绍陶行知的生平。(出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听听陶校长的演讲,提出要求:说说听了演讲的感受,了解什么是演讲。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小结。  

  二、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要求学生仔细读文:准字、顺句、通文。  

  2、解决本课生字词,解释词语。  

  3、师:陶校长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讲这些内容?  

  4、课文是分哪几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板书。  

  5、根据这4点,说说课文是分几部分来写的?  

  6、引导学生在了解段意的基础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总结全文,回顾演讲特点,完成作业。  

  1、教师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再强调。  

  2、布置作业,当堂完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成为习惯。  

  2、掌握演讲技巧,进行演讲比赛。  

  教学过程:  

  一、继续感悟课文,学习演讲。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知道了演讲。“演讲”是什么?  

  2、谁知道陶校长的演讲重点想告诉大家什么?是哪“四问”?(板书)  

  3.那么陶校长是怎样把这些问题说清楚的呢?这“四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问。  

  (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4)坚忍不拔——  

  这“四问”紧密相连,我们人的健康犹如大树的根部,是大树的生命之本;学问就像雨水和阳光,促使大树健壮;  

  二、整体把握,感悟文意  

  1、陶校长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  

  2、交流:健康第一 健康是生命之本 健康堡垒  

  3、陶校长是如何把这些观点说清楚的呢?请大家再次领会,注意带点的字词,  

  投影出示: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4、陶校长的演讲层次分明:先讲问什么,再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问,接着谈了  

  应该怎么做?(板书)  

  三、举一反三,继续学文.  

  1、你能自己去读读陶校长的以下“三问”,完成表格吗?  

  2、交流讨论  

  (1)问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3)应该怎样做?  

  3、点拨关键处。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而大树不光要吸取养料,还能给人们遮风挡雨,净化环境,就想我们人需要工作的责任感。那么道德呢?  

  4、思考:这四问的顺序能否调换呢?  

  5、学了这“四问”,你有什么想法?  

  四、比赛演讲,发展能力。  

  1、这是一篇演讲稿,你觉得它与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通俗易懂,口头话的语言)。  

  2、那么在演讲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3、那我们下面就来进行一个小小演讲赛,看看谁时我们班的小小演讲家。  

  (1)学生自由训练  

  (2)四人小组比赛,推荐出一位优秀学生  

  (3)全班比赛交流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问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问——应该怎样做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成为习惯。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用心聆听陶行知校长的演讲。你对陶行知有哪些了解呢?(《双手和大脑》,他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全心全意办教育,他对待学生、对待教育可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2、课前同学们已经把遍陶校长的演讲稿读了很多遍了,谁知道陶校长的演讲重点想告诉大家什么?是哪“四问”?(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陶校长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他今天要谈“每天四问”,结尾又总结了每天要哪四问,这样的写法叫做(首尾呼应)那么陶校长是怎样把这些问题说清楚的呢?这“四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问。(二)学习第一问1、陶校长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2、交流: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垒3、陶校长是如何把这些观点说清楚的呢?请大家再次领会,注意带点的字词,黑板出示: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否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不这样的话),也就是作者从两方面来说明了“健康是生命”之本。从两个“离不开”你知道了什么?站在校长的立场,陶行知还提出了希望,理解“健康堡垒“。5、陶校长的演讲层次分明:先讲问什么,再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问,接着谈了应该怎么做?(板书)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1、你能自己去读读陶校长的以下“三问”,完成表格吗?

  问什么 为什么问 怎么做 健康 生命之本 持久的锻炼 + 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 学问 前进动力的源泉 专心致志坚韧不拔 工作 培养责任感 认真 道德 人的根本 公德 + 私德

  2、交流讨论(1)问什么?(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3)应该怎样做?3、点拨关键处。(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4)坚忍不拔——这“四问”紧密相连,我们人的健康犹如大树的根部,是大树的生命之本;学问就像雨水和阳光,促使大树健壮;而大树不光要吸取养料,还能给人们遮风挡雨,净化环境,就想我们人需要工作的责任感。那么道德呢?4、学了这“四问”,你有什么想法?四、这是一篇演讲稿,你觉得它与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通俗易懂,口头话的语言)。那么在演讲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真实性(贴近生活,将真话),鼓动性(感情强烈),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或提出希望。))你能选择某一方面的内容,加上自己的学习感悟,把它演讲出来吗?

  五、总结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 篇3

  2、陶校长的演讲(1) 主备人:刘洪梅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课 课时数:1 (2011-8-22至2012-2-5上学期)备课时间:2011-8-31上课时间:2011-09-0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4个,理解有关新词。

  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成为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有关新词,了解演讲的特点。

  难点:学演讲,学自励

  三、教法学法: 教法:读书指导法

  学法:朗读感悟法  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 课件 五、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

  原名文睿,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

  2、听演讲(录音范读)

  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

  一、揭示课题

  孩儿们,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个渴望进步的人,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呢?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会详细地告诉你。

  揭题:(撕掉26、陶校长的演讲演讲上的纸)

  介绍陶套行知: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创办了“晓庄”、“育才”等一批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一代代人,创作了一部部教育著作,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不朽的贡献。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

  1、谈演讲的特点

  (1) 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

  (2) 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3) 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问正音(2)划标题

  一、导入新课

  1、理解“演讲”。

  (1)板书“演”,说说写“演”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用“演”组词,适时写上“讲”。

  (2)说说演讲是怎么一会事,“演”什么意思。

  (在群众集会或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事理,发表见解。出示卡片“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3)老师演讲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发表了什么见解,明白何为演讲。

  2、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板贴小小演讲家标志)

  请一学生说说现在能作个演讲吗?从而明白作演讲首先要有话要讲,然后向大家提供一篇演讲稿,打开课本。

  二、感知演讲稿

  1、自读课文,想想作者跟同学们谈了些什么。(板书:读)

  2、交流讨论,从中明确文章的愦巍?

  (1)演讲稿共几个自然段。

  (2)齐读第一自然段,明确演讲的中心话题。(板书:四问)

  (3)分别指名读2——6自然段,明确各段演讲中心。

  (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三、觳槌醵晾硭悸?

  1、出词正音

  2、按四部分抽个读,点评后四人组分别读,并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3)填充概括段意

  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

  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争取在取得。

  4、引读全文

  5、质疑留疑

  四、学字词

  1、认生字、抢答:

  比喻难以攻破的事物严格督促使进步

  来源比喻向往的境界

  给人带来幸福进展迅速

  形容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2、归类写

  左右:演锻稳

  3、比较组词

  陶   炼   彼

  葡   练   履

  4、抄词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陶校长的演讲

  否则 锻炼 堡垒 鞭策 承担 执勤 源泉 激励 六、教后反思: 《陶校长的演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在引入课文时,我是直接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演讲的特点,如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己看课题,对课题进行提问:“陶校长的演讲,是给谁听的?”“陶校长的演讲精彩吗?”“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个演讲?”等等,然后通过读课文,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效果可能更好。其次,教师在让学生读课文时,要求应该更明确、更细化,让学生带着要求读课文,在每一次读课文之后,都能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而让学生去解决的这些问题,也应该更有层次,难度要有坡度。比如,让学生第一遍读书时,我是要求学生讲课文读流利、读准确,这样虽然也是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书的,但是要求却不够细化、明确。应该教会学生先将书后的生字读一读,再去读课文,如果在读课文时,又忘了个别生字的读音,则要将这个字的读音在课文里标注出来,读的不流利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而在后来检查学生读生字情况时,我是指名几个学生读生字,这样显得比较单调,难度没有层次,其实,只要小小的变动,就让这个训练生动起来了。在第一个学生读过以后,第二个学生就可以倒着顺序读,然后打乱顺序读。

  在这节课中,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但是我一定会记住这些不足,并且改正这些不足,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做的更好。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 篇4

  一

  1、(出示《人有两个宝》)同学们还记得这首小儿歌吗?读一读。还记得这首儿歌是谁

  写的吗?

  2、对于陶行知先生我们并不陌生,三年级时曾学过一篇课文叫《放飞蜻蜓》,回想这篇课文,谁来说说你印象中的陶行知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3、简介陶行知: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职。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到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创办了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并亲自担任校长。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自勉勉人。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他逝世时,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他学识丰富,人格高尚,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民教师的楷模。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4、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陶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陶校长在这次演讲中讲了什么?注意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二

  1、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知道陶校长讲了什么的请举手。

  2、(出示词语:锻炼、堡垒、私德、既然、激励、鞭策、否则、承担、值勤、源泉)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听写词语,同桌互批。

  4、交流陶校长讲了什么,(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讲到哪一“问”就让学生读哪一“问”。相机正音。

  三

  1、请同学们默读这“四问”,细细品味,陶校长是如何讲清每一问的,每一问都讲了几方面的内容。

  (三点内容:第一点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了“问什么”;第二点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为什么要问”;第三点提出了“怎么做”。)

  2、陶校长说话多有条理,让人听了很清楚。我们说话、作文时也要做到言之有序。(黑板旁板书:言之有序)

  3、再请同学们读读这“四问”,思考一个问题:陶校长为什么要谈这四个问题?两点提示:一是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二是扣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想。

  4、交流要点:

  (1)健康:a、“生命之本”的意思。b、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会是怎样的情景,从而加深体会健康的身体是多么重要。

  (2)学问:抓住“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理解,比如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3)工作:抓住“……培养责任心……锻炼办事能力……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引导学生谈谈对这句的理解(立大志,做小事;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4)道德:a、“做人的根本”。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理解。比如,高科技犯罪(电脑黑客)。b、用“即使……也……”说一句话。

  总结:陶校长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告诉我们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说得非常有道理,让人听了非常信服,这叫言之有理。(黑板旁板书:言之有理)

  5、我国另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斯霞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出示)请你来联系陶校长的“每天四问”说说斯霞老师这句话的意思。

  6、相信同学们都不愿意做次品、废品、危险品!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去做呢?陶校长也告诉了我们,请你再读读课文说一说。

  重点点拨第四问中“公德”、“私德”、“真人”,了解它们的含义,其中“真人”可联系陶行知简介中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来理解。

  6、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想一想陶先生为什么要做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感想。(顺势处理完最后一节,板书:激励  鞭策   长足进步)

  7、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每日四问”,同学们受益匪浅,下面咱们完整地读读这“每日四问”,好好体会体会。

  四

  1、简介演讲和演讲稿。演讲就是在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演讲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和鼓动性。演讲要注意礼仪,结束时一般要有祝语。演讲的内容要贴近生活,必须讲真话,带有强烈感情。演讲稿是演讲的文稿,在正文前要有称呼,语言要通俗易懂,层次要清楚。

  2、下面我想请同学们也来当一回演讲家,就来演讲这篇课文。演讲一般来说是不看稿子的,所以,同学们要能复述出这篇课文。谁来提醒大家有什么小窍门。(a、每一问的开头都一样b、每一问都讲了相似的三点内容)

  3、好,下面请大家利用这个小窍门自由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注意演讲要有感情哦!

  4、学生准备——指名复述——师生共评。

  五

  陶校长的每一“问”都讲了三点内容,第一点自问自答说出了“问什么”;第二点写了“为什么要问”;第三点提出了“怎么做”。如此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校长演讲稿的写法,也写一写“每日×问”,要求联系自己的实际问题,先向自己提问,然后说说为什么要问,最后说说该如何改进。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一、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

  二、学会生字,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理解“演讲”。

  (1)板书“演”,说说写“演”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用“演”组词,适时写上“讲”。

  (2)说说演讲是怎么一会事,“演”什么意思。

  (在群众集会或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事理,发表见解。出示卡片“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3)老师演讲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发表了什么见解,明白何为演讲。

  2、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板贴小小演讲家标志)

  请一学生说说现在能作个演讲吗?从而明白作演讲首先要有话要讲,然后向大家提供一篇演讲稿,打开课本。

  二、感知演讲稿

  1、自读课文,想想作者跟同学们谈了些什么。(板书:读)

  2、交流讨论,从中明确文章的层次。

  (1)演讲稿共几个自然段。

  (2)齐读第一自然段,明确演讲的中心话题。(板书:四问)

  (3)分别指名读2——6自然段,明确各段演讲中心。

  (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三、感悟演讲内容,学习演讲

  (一)学习演讲“问健康”部分

  1、理清层次

  (1)假如让你来讲健康问题,你会从哪几方面来讲?

  (2)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讲的?也可同座交流。(在”读”字上加圈)

  (3)交流讨论,投影文字灯片。(问健康: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提出希望)

  2、理解“健康第一”的观点

  (1)现在你觉得能演讲好“问健康”这部分内容了吗?如果不行,就再读读(“读”字上加圈),抓重点句子,不太理解的地方读读想想,体会一下作者的见解是什么,想说明什么。

  (2)交流讨论

  a、“有,进步了多少?”(应该有进步,还应该争取大进步。)

  b、“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本,事情的根本,最重要的,生命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健康。让学生谈谈对“寻求幸福”的理解,然后抓“有了……才有……”体会健康的重要性,是一切的根本。

  c、“否则”是进一步肯定健康的重要。(“否则”:不这样的话。)

  d、“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要有健康的身体要从两方面去做。让学生说说是怎么锻炼的,猜猜“锻炼”为什么是金字旁,火字旁?投影画面明白锻炼本意,明白锻炼要吃得了苦,经受得住考验。举例说说对“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的理解。

  e、说说对“健康堡垒”的理解。(“堡垒”,从字形上猜是什么东西,然后看图片)

  3、练习演讲

  (1)各自练习演讲这部分。

  (2)指名演讲,学生评议。

  (3)指导感染性演讲

  a、了解作者

  (1)看画像,说说是谁。板书“陶”说说去“阝”加“艹”是什么字,加“氵”是什么字,学生描红“陶”,课题板书完整。

  (2)介绍演讲稿写作背景。(画像旁投影文字)

  陶行知:中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于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6年在重庆北碚创办育才学校。皖南事变后,重庆政治黑暗,物价飞涨,育才学校受到特务威胁和经济断绝的严重困难。全体师生在陶行知带领下,团结一致,开荒生产,一日两餐稀饭,度过艰难时期。陶行知关心学生德智体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作了著名的“每天四问”的演讲,启发学生鼓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学做“真人”。

  b、进一步了解演讲特点

  读了作者介绍是不是对演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明白演讲不仅仅说明事理,发表见解,还在于说动听众,让人受启发,所以演讲还要有感染力。出示卡片:感染听众受到启发)

  c、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染力地演讲,可利用重音、停顿、语气、手势等帮助表明自己的见解。

  d、指名演讲第二段,评出小演讲家,然后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4、小结过渡: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演讲要有个中心话题,围绕中心准备好从几个方面展开讲述,并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语气、语调、重音等,还可加上适当的手势,尽可能地感染听众,让听众受到启发。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学着演讲第三自然段。(明确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一读再读。)

  (二)学习演讲“问学问”部分

  1、四人小组学习,边学边讨论这部分的中心话题是什么?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陶校长想要告诉听众什么?然后练习演讲,可动动笔动动手,有问题可举手。

  2、交流讨论

  (1)中心话题是“学问”,层次: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

  (2)指名说说这部分演讲要注意些什么,那些地方很重要。

  (3)结合同学发言,师出示文字灯片,添加符号。

  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才能……。

  (强调有学问的重要性,结合生活体验讲;在学生演讲时指导停顿及重音。)

  要……就要专心致志,就要……坚韧不拔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举例说说怎么做就是“专心致志”,“坚韧不拔”,“钻进去”,“展开来”。怎么做要读得有力,让人觉得必须这么做。)

  3、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4、指名演讲

  (二)小结

  1、让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

  2、这堂课我们从这篇演讲稿中进一步明白了健康、学问的重要,受到了感染,得到了启发;知道了什么是“演讲”,也初步学会了演讲,这都得感谢——“陶校长的演讲”。

  四、作业

  1、从第二、第三自然段中挑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抄下来,然后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可举例谈自己的认识。

  2、用一读再读的方法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练习演讲。

  板书:

  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  生命之本

  四问 学问  前进活力源泉

  工作  也是学习

  道德  做人的根本

  卡片:否则、堡垒、锻炼坚韧不拔彼岸

  第二教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复习

  1、读词语

  生命之本 否则 锻炼 健康 堡垒

  源泉 造福社会 专心致志 坚韧不拔 彼岸

  2、说说这篇演讲稿中陶校长共跟大家讲了哪几个问题。

  3、用上上述两组词,演讲“问健康”和“问学问”部分。

  二、继续感悟课文学习演讲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演讲是要说明事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感染听众,使他们受到启发,说说你怎样来演讲好“问工作”和“问道德”部分。

  板书:  讲什么

  读 从哪些方面讲

  边读边想体会见解

  2、自读自悟4、5自然段,练习演讲。

  分工学习课文,1——4组同学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问工作”部分;5——8组同学重点学“问道德”部分,也可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边读边想,也可和同桌讨论讨论。

  3、交流读悟收获指导演讲

  学生可以用演讲来表示自己对该部分的理解,讲后其他学生可向他提些问题;也可自己谈想说明些什么,然后评议是否能当小小演讲家。

  (1)“问工作”部分

  a、层次:问什么——为什么要问

  b、重点句:“这些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

  举例说说班级中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学;鼓励同学们都来承担学校工作,班级工作,锻炼能力,培养责任心。

  c、指导演讲重点句。

  (2)“问道德”部分

  a、层次:问什么——为什么要问——要学做真人

  b、举例说明“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真人”是什么样的人?(真诚,不虚伪的人。)这样的人在“公德”和“私德”上会有些什么表现?(在公共场所会怎样,中午吃饭了会怎样,课间活动不小心被人推了一下怎么办等。)

  c、指导演讲重点句。

  (3)练习有感情地演讲4、5自然段。

  a、各自准备,看词语有感情地演讲。

  词语:工作好坏很大影响承担责任心办事能力基础重要的学习

  做人的根本即使稳定发展讲究真人

  b、指名演讲,组织评议,任命“小小演讲家”称号。

  4、学习第6自然段。

  同学们对这篇讲稿领会得很好,讲得也很好,那陶校长为什么要我们每天四问呢?我们来读读最后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从陶校长的结束语中明白了些什么,还有些什们不懂的。

  三、实践拓展

  1、陶行知先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大的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演讲,要求我们做到每天四问,以次来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其实,我们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除了这四问,我们还可以问些什么?(最近视力有没有提高;课堂发言有没有进步;文明守纪做得怎么样等)

  2、每位同学向自己提一个问题,仿照陶校长演讲的层次有条理地说一说。

  ╳ ╳有没有提高——

  有,提高了多少;没有,是什么原因——

  怎么看待这问题,以后准备怎么做。

  四、布置作业

  1、仿照课文某一问的写法,向自己提一个问题,有条理地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2、建议在班队活动时召开一次演讲会,演讲内容可搜集合适的演讲稿,也可自己写、合作写。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

  1 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26课《陶校长的演讲》,是陶行知先生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方式构段,十分整饬。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性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其中“韧”字只识不写),理解生词;

  2 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课文;

  3 情感目标:

  a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课文,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b 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

  3 教学重点: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

  4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间的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精神,基于脑科学研究的新突破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打算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学法指导”这一核心,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读,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想象,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为此,我打算从师生两方面做好如下准备:

  师:小黑板、投影片、录音带《双手和大脑》。

  生:搜集陶行知的有关资料(用以扩大预习范围,降低难点、激发兴趣、了解背景)。

  三、教学程序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揭题板书后,首先在由弱渐强的《双手和大脑》乐曲声中简介陶行知,可以达到消除情绪性学习障碍的目的。

  “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首先产生那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词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演讲的特点和演讲稿的格式。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中查字典、剖形探义,掌握生字词。

  以上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

  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扣“问”展开,结合学法指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1 细读悟理

  (1)整体理层次:做到思之有序。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a 提供自学材料;b 个人尝试练习;c 小组交流反馈。

  根据重难点和第一课时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材料:

  自读“四问”,分组学习,利用列表理清层次后,再抓关键词朗读体会。

  问什么为什么问(结合希望)你将怎样做

  (2)研读悟学法:读中解惑悟情。这部分采取教、扶、放的方式,也可分为三个层次:a 导读“问身体”;b 导学“问学问”;c 自学三四问。

  a 导读“问身体”:

  a 交流“问什么”,指导读好问句。

  b 抓关联词,解决“为什么问”。具体方法:先出示没有关联词的句子,学生填词悟理后,再适当引导:要想实现崇高的理想,必需(怎么办)----------------,否则(会怎样)-----------------。

  c 结合陶校长的“希望”,说说“你将怎样做”,变被动的接受为主观上的积极探索。

  d 指导朗读。

  e 总结学法:据问题,找句子。

  读句子,划词语。

  读词句,悟情理。

  b 导学“问学问”:

  a 尝试自学;

  b 交流反馈:1 读好问句;2 找关联词,体会“为什么问”;3 结合陶校长的希望,讨论“你将怎样做”并适当拓展延伸:除了课文上说的,你还有哪些好方法使自己的学问进步?

  c 强化迁移:1 读出自己的体会;2 再次强化总结学习方法。

  c 自学三四问:

  a 按同样的方法自学三、四问,作标记准备提出不懂的问题。

  b 组织交流:点播关键词,练习课后练习4,谈谈内容,读读课文。

  2 精读悟情

  a 任选一问,读出自己的体会。可以说,可以演,可以读,也可以背,使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b 组织复述其他“三问”。

  以上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可以利用第六小节总结“四问”,帮助学生体会“演讲”的感情,并且利用演讲等方式,指导读出这种亲切、关切、爱护和充满鼓动性感情的语句。接着,帮助学生从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一步总结:谁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然后,进行迁移性训练:根据文中“四问”,以某一天为例作出回答。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为此,可以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篇课文:你认为自己这几节课学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继续搜集有关陶行知的资料,准备召开“我眼中的陶行知”知识交流会。

  五、板书:

  总之,我力图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做到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分析让学生讲,道理让学生悟,学法让学生去总结,最终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创造。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 篇7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达到正确和熟练,了解演讲的特点。

  2、学会生字词,练习写正确,写好字。

  3、弄清文章层次,知道“每天四问”的内容。

  学习重点:

  课文讲了哪些内容,是分几方面来谈的。

  学习难点:

  演讲稿的特点。

  教学准备:有关陶行知的课件资料,生字词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作为一名学生,大家都渴望进步,但是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呢?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会详细地告诉你。

  2、板书:陶校长的演讲

  3、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估计:陶校长是谁?演讲是怎么回事?给谁演讲?内容是什么?)

  4、介绍陶行知:(出示课件)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创办了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并亲自担任校长。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自勉勉人。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他学识丰富,人格高尚,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民教师的楷模。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双手和大脑》,就是他写的,一起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想到做不到;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手脑都能用,才会有创造。” 三年级第六册里也有写他的一篇课文,是《放飞蜻蜓》。

  这篇演讲稿是陶行知关心学生德智体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为同学们做的“每天四问”的演讲,以启发学生鼓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学做“真人”。

  二、初读课文

  出示问题:文章中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是分哪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作好记号。

  2、回答上面的问题:(陶校长主要谈的是“每天四问”,分别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谈每天有没有进步这个问题。)

  3、讨论理解演讲的特点。

  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演讲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和鼓动性。演讲的内容贴近生活,讲的是真话。演讲中带有强烈的感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4、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出示词语:否则、锻炼、堡垒、私德、需要、激励、鞭策)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三、再读课文,弄请层次

  1、找6位同学分别读课文,其他同学用心听,思考每一段写了什么?

  2、归纳层次:(三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第1自然段提出演讲的内容是“每天四问”。(总)

  第2—5自然段让学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理”四个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分)

  第6自然段希望同学们 “每天四问”,激励和鞭策自己进步。(总)

  3、自由读课文

  4、逐段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锻和策 弄清结构,尤其注意“策”字的写法。

  2、教师示范。

  3、学生练习。

  板书:       

  2、陶校长的演讲

  每天四问 : 健康、学问、工作、道理

  教学反思:学生了解演讲的特点,知道“每天四问”的内容,教学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