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教学设计

2023-03-15

《信任》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热情好客、木栅栏”等一些词语的读音;通过查字典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重点和难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借助字典,读通课文。

  2、查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

  3、根据课文内容,将公路边的“桃子——自采——三里路”这块告示的内容,用几句话简明地写清楚。

  一、导入新课,反馈预习。

  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公路边“桃子——自采——三里路”的内容。

  出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3、根据提示,介绍桃子。

  (1)出示词语:丰实、又香又甜、沁人心脾、馋涎欲滴

  (读词、随机正音、理解“沁、涎”的意思。)

  (2)以“钻进果林,”为开头,用上这些词语向大家介绍果园里的桃子。

  4、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1)在三里路外的那个桃园里,游客们除了能自己采摘到又香又甜的桃子,还能得到什么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最能概括地解答这一问题的一小节。

  (2)出示课文最后一节,指导朗读。(随机正音:不禁jīn;木栅zhà栏)

  (3)启发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随机板书:信任?喜悦?)(副板书:久久地注视?朴实而纯洁?)

  二、理清线索,复述“一次摘桃经历”。

  1、快速默读课文2~7节,划出描写狗的活动的语句。

  2、交流出示有关语句,随机正音:欢吠(fèi);撒(sā)腿;沉甸甸(diān)

  3、引读有关语句,随机板书:迎宾、入林、返回、道别。

  4、师生配合朗读2~7节。

  根据提示,复述摘桃经历。(小组内交流,指名复述)

  三、解疑释疑,深入感悟。

  1、默读描写狗的4句话,划出有关词语,说说小狗给你留下的印象。

  2、再读这4句话,体会小狗的热情好客。

  (1)自读,引读。

  (2)小组讨论:从小狗的热情好客中你体会到什么?

  (果园的主人以狗待客,是因为他充分信任每一位前来摘桃的游客。)

  3、默读2~7节,找一找还有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果园主人给予游客的信任?

  (1)交流,出示:

  ①“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②我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

  (2)联系课题,交流感悟。

  (教师适时点拨:结合第②句话说说我为什么能够得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4、小结:如果说果园主人以狗待客的巧妙安排以及纸条上那温馨的话语,给前来摘桃的客人以充分的信任。那么,“我”信守诚信,如数付款的诚实行为,则是我能够感受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的关键所在。(板书:如数付款)

  5、引读最后一节。

  四、语言实践,内化感悟。

  “我”为什么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这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根据提示,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感受展开想象。

  提示:我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任》教学设计 篇2

  今天,我读了《信任》这篇文章后,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和“丈夫”在红箭头的指引下去果林采果子的故事,使“我”感到人与人之间彼此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信任,是架设在人心的桥梁,是沟通人心的纽带,是震荡感情之波的琴弦。信任就像大树上的果实,是那么的饱满可口。信任就是一艘海上的船,帮你渡过重洋。

  记得有一次,我去一个农家乐玩。吃了饭后,我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不小心我把手给划伤了。当时又没有找到妈妈。于是我自己跑到诊所。护士阿姨帮我清洗了伤口,贴上了“邦迪”,对我说:“小朋友,2元钱。”我一摸口袋,没有钱。于是就对护士说:“阿姨,我身上没有带钱,我去找我妈妈,再把钱给你送来,你看行吗?”阿姨说:“行。”听到这句话,我心中感到一种轻松的感觉。这是护士阿姨对我的信任。我马上找到了妈妈,把钱给护士阿姨送了去,并向她说了声:“谢谢!”

  信任,这两个千斤重的字在我们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人与人相处需要信任,商人与商人之间需要互相信任,更别说同学与朋友之间了。如果人们彼此间失去了信任,给自己的心灵上了一把沉重的铁锁,那么,这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社会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会是一个死气沉沉的世界。那时候,世间的一切都将变得陌生。没有了信任,我们买的食物能吃吗?买的房屋能住吗?买的其他东西能用吗?说的话能使他人相信吗?

  信任是一门学问,你要去细细地品味它、认识它、接触它,信任是一种美德,信任的第一步是由自己走出,它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第一步。互相信任,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做一个自己快乐也给别人送去快乐的人。让我们互相信任吧!只有在大家互相信任之下才能尝到被信任的喜悦!

  指导教师黄淑芝

《信任》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积累“沁人心脾、馋涎欲滴、幽默、朴实而真诚”等好词佳句。

  2、学习课文,感受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美好情感。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公路边的告示不仅把人们引向果林,采摘到丰富的果实,也使人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2、学习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信任”一词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流利。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告示”的有关词句,思考:文章叙述的内容和告示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

  四、作业

  学生抄写生字,并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体会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公路边的告示不仅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那么公路边的告示把人们引向了什么地方呢?

  1、学生自读课文,寻求答案。

  2、指名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从情节上看,告示把人们引向果园,让人们自己动手采摘果实;实质上,告示把人们引向了互相信任的崇高境界,在那里,人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二、理解“在那儿,我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一句的含义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

  2、指名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深入体会,从一字一句中感受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美好品质。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三、文中桃园的主人一直没有出现,却写了狗和猫,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你能想象一下,这个神秘的桃园主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拓展阅读《珍珠鸟》一文,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学生体会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

《信任》教学设计 篇4

  一、由课题导入

  师提前板书“信任”二字。

  上课:

  师:同学们肯定认识这二个字,它读什么呢?

  生:信任。

  师:(这节课同学们肯定会有精彩的表现,老师信任你们。)老师信任同学们这节课肯定会有精彩的表现。你知道信任的意思吗?

  (生若不会老师再举一例子

  师:老师再举一个例子:我非常信任王博魁同学,有什么事我爱托付给他。)

  生:相信。

  师:对,相信而敢于托付。课文围绕着“信任”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想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那就需要用心地读课文,下面同学们以自己喜欢方式读课文,试着概括出课文的内容?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全聚精会神地读书,老师都不忍打断。为了进一步地熟悉课文,给同学们更多的考虑时间,咱们抽同学朗读课文,一并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谁来读一、二自然段?同学们都勇敢地举起手来,老师佩服你们。你来读。其它同学注意听好,听后给予评价。

  谁来读三、四自然段?将自己的朗读水平展示一下。

  谁来读五、六自然段?

  剩下的三个自然段机会让给谁呢?老师看出来了你最迫切想读书这一部分,机会就让给你吧。

  师:以上同学们读得不错,咱们来交流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

  师:对,课文写了“我”和丈夫到一个无人看管的桃林,自己摘桃子,自己付钱的故事。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看看能不能概括出来。

  生:快速浏览概括。

  师:同学们肯定能概括出来,谁来交流一下?

  生:……

  师:对。第一自然段写了“我”看到告示,决定去看个究竟。师相机板书:告示、究竟那么二至八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同学们快速浏览概括。

  生:快速浏览概括。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概括出来了,你来说。

  生:……

  师:对。二至八自然段写了“我”和丈夫采摘桃子、付钱的过程。师相机板书:采摘、付钱。剩下的最后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

  师:人与人之间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师相机板书:信任、被信任。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师:本文先写了“我”看到告示决定去看个究竟,那你能找出描写“告示”的有关词句吗?

  生:……告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师:你知道这个告示的意思吗?

  生:在三里路以外有桃子可以自己采摘

  师:再找找有没有描写告示的词句。不妨从第二自然段找找。

  生:

  师:公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它把人们引向什么样的地方?

  生:引向果园,让人们自己动手采摘果实。

  师:还引向什么的地方?若生不能回答,师继续引导:不知道不要紧,老师相信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同学们的再读书肯定会弄明白的。同学们请看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个告示实质上还把人们引向什么样的地方?

  生:

  师:对。实质上,这个告示还把人们引向了互相信任的崇高境界。-师相机板书:互相信任。

  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我”为什么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这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根据提示,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出示:我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呢?这样的地方很多,同学们不妨先看一下第三自然段。

  生找并交流。

  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师:对从这木桌的留言(桌子上的纸条)知道桃园主人信任摘桃人。这部分老师出了填空,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填上?同学们先看书记,待会咱们不看书看能不填上?

  同学们只要集中精力一会就记上来了。谁来试试?

  生试。

  师:你的记忆力真好。还有第六自然段的什么内容知道互相信任?谁来读第六自然段,咱们边读边思考。

  生读第六自然段

  师:谁来说?

  生: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

  师:对,无人看管的钱箱。这也体现了互相信任。

  (若有时间可继续进行以下内容若无时间可放在第二课时

  师:除了从木桌上的留言和无人看管的钱箱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还有什么也可以看出?生若不知道老师可提醒,从桃园主人的狗和猫的描写能不能看出来呢?同学们们不妨先找一找描写狗的词句。

  狗为我们领路,它把我们领到什么地方?

  生: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

  师:这部分里有三个好词,是哪三个?

  生: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

  师:同学们能说出它们的意思吗?

  生交流。

  师:狗是怎样召呼客人的?

  生:等待到来、撒腿引路、带回原地、热情道别

  师:狗猫训练有素,热情好客,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再还有什么呢?想想告示牌有没有体现互相信任?

  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体现在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地来到桃园,木桌上的留言和无人看管的钱箱,以及桃园主人的狗、猫训练有素、热情好客、善解人意。

  课文中桃园主人没有出现,却写了狗和猫,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生:

  师:课文中桃园主人没有出现,却写了狗和猫,它们训练有素、热情好客、善解人意。这恰恰体现了桃园主人的热情好客,与人为善良对别人的信任,从侧面烘托了主人的形象。这叫侧面描写。)

  四、拓展延伸,激情发散,表达感悟:

  师:看着这美好的桃园,想着未曾谋面的桃园主人,回味着这次奇特的采摘经历,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小组内交流。

  师:请同学们敞开心扉,集体交流。

  生:

  师小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那就让我们沐浴着信任的阳光,在生活中给予信任,享受到无比的喜悦、享受真诚带给我们的幸福吧!

《信任》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紧扣文题,探寻文脉,感悟文意。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体验文本,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活生活积累,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美好品质,明白真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也使学生从文中感受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2、细读课文,理解本文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

  1、齐读课题。读一遍。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

  再来读一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美国作家盖尔布莱克的脚步,一起去一片桃林,去感受信任和被信任带给我们的美好吧!

  二、走进桃林,感受真诚与信任:

  1、打开课本37页,自由地,放声地朗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得不顺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次,读顺了再往下读。读完后,请来谈一谈桃林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无人看管,猫狗等)

  在作者的眼里,那又是个怎样的地方?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直接地表达了她的感受。(1`)

  [出示]: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一个朴实而又真诚的地方。

  (1)齐读。

  (2)在作者的眼里,那个桃林是个朴实而又真诚的地方。你觉得这个地方的主人会是个怎样的人?(热情、周到、朴实、真诚……)[板书:朴实 真诚]

  好,让我们回到课文,用心默读课文1—8自然段,看看哪些词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主人的热情、周到、朴实和真诚的?一边读,一边拿起笔来划一划句子,标一标词语,简单地写一写批注。

  (3)学生默读,找句子,批注。(4`)

  2、汇报交流:

  a、告示板:(2`)

  大红漆,黄色板,桃子—自采—三里路。你能不能结合具体的词语来谈一谈。(出示课件:告示板,这块告示板给你什么感觉?)

  黄色的桃子,红色的箭头。(告示的设计很醒目,很清楚,主人生怕顾客找不到地方,想得非常周到。)

  每当转弯,红箭头出现。(主人细心,周到)

  b、纸条: 5`)

  (1)出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生谈自己的发现。

  这句话给我们传递了很多信息,自己再用心读一读,看看哪个词语又跳入了你的眼帘,让你有所体会?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压着一张纸条。(这是一张留言条,你们通常会给谁留言?从这张只是随意地压在篮子底下的留言条来看,你发现了什么?主人把客人当成朋友和亲人,值得他信任。)

  朋友,欢迎您。

  尽管自己采。(来,给“尽管”换个词,只管。)

  (来这里的客人不必考虑别的,就像到了很熟悉的地方一样,放心自由地去采摘吧。主人非常真诚,朴实,充分给予客人信任。不让客人心里有一点点的不舒服)

  然后把钱放到箱子里。

  (主人不担心人们摘了桃子不付钱,也不担心大家多摘了桃子少给钱,也不担心会有人把无人看管毫无防护措施的钱箱抱走,充分信任客人会主动自觉地付钱。)

  (2)[是啊,一张纸条,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主人的真诚,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任啊!好,谁来替主人读一下纸条上的话表达出这份信任之情?请先自己练一练。指名读。

  c、动物:猫和狗。

  (1)、小狗引路。(狗在我们身边跳跃欢吠,然后撒腿向前跑去。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呢。)

  [平时一提到果园中的狗,我们会马上想到它的作用是(看守果园,防止人破坏果园,偷果子。而这里呢?相比之下,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猫看守钱箱。

  你看出了什么?(猫已习以为常,不怕生人,狗常被用来看家护院,本来见了生人就狂吠,但在主人的训练下,变得如此乖巧,如此娴熟地引导这些陌生人完成采摘。大花猫也旁若无人地躺在钱箱旁边,对于前来付钱的人们如此信任。主人是多么热情好客,把猫狗训练得如此热情。主人相信客人会自觉付钱,会做一个值得他信任的人。)

  d、[自始至终,桃园的主人都没有出现,但我们从那块显眼的告示板,那些醒目的红箭头,那片果林,那张木桌上的留言条,那些热情的猫和狗,这一切细节中,感受到了他的真诚、善良、对顾客的信任,这种借助其它事物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就叫做——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这也正是本文的独特之处。

  三、感受被信任的喜悦:

  3、[假如是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得到这样的真诚的对待和信任,你会是什么心情?(欢愉,喜悦)作者呢?你又是从哪儿感受到作者的喜悦?你从哪感受到摘桃人的喜悦,你就读哪些语句]

  (1)狗的欢吠。[连狗的叫声听来都是欢乐的啊!]

  (2)我们沉浸在采摘果实的欢愉中。[沉浸的仅仅是采摘果实的欢愉中吗?]

  (3)丈夫幽默地回答猫也许会数钱。[这种无人在一旁看管的摘桃、付钱方式,让人觉得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心情轻松愉悦,连话语都多了几分幽默]

  4、[桃子是有价的,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是无价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也是无价的,采摘完桃子,我们的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

  [出示]: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纸条,是因为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我久久地回味着那个朴实而真诚的地方,是因为,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我久久地回想着那位未曾谋面的主人,是因为,是他的真诚,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齐读。

  四、思考“信任”,理解信任的真谛:

  为什么作者说这是一个“朴实而真诚”的地方?(因为他的主人真心实意,坦诚相待,给予了我们一份真挚的信任)

  小结:信任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它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只有大家都真诚相待,都信守诚信原则,才能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五、写下感受,让信任延续:(音乐响起)

  1、看着这充满美好的桃林,想着未曾谋面的桃林主人,回味这次奇特的采摘经历,此时此刻,你的心间是不是激起了层层浪花?此时此刻,你的心间是不是激起了层层浪花?那就拿起你手中的笔,也留个条吧。可以留给桃园的主人,也可以留给后来的顾客,告诉他们你的真实感受好吗?

  2、学生写留言,交流。

  3、小结:

  我想大家现在和作者一样,深深地喜欢上了这片桃林。在这样一个地方,在这样一种情形下,相信谁都会自觉地去做一个值得他人信任的人啊。其实只要我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事 ,真心实意,以诚相待,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变成这片桃林,一个朴实而真诚的地方。因为,我们相信——

  [出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齐读)

《信任》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使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地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质,也使学生从文中感受被人信任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从而感悟信任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告示质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暖花开,人们都愿意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有一对夫妇在郊外路边发现了这样一则告示(师出示),看了这则告示你有什么疑惑吗?(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到:真的有桃子吗?桃子真的可以自己采吗?桃园真的距离路边三里路吗?)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疑问,想不想去看个究竟?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信任》,一起来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生词认读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想:课文中都写到了谁?谁留给你的印象最深?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桃园主人客人)

  三、细读解疑品读感悟

  1、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份信任,会让同学们对桃园主人印象如此深刻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6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表现了桃园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画出相关句子,多读几遍。

  2、将找到的句子以小组为单位,读给小伙伴听听,再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学生可能谈到以下句子:

  ﹡“桃子——自采——三里路”

  ﹡“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我们发现路边有条大黄狗,它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哩。”

  “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这一只大花猫。”

  <1>﹡、“桃子——自采——三里路”

  只有这一则告示吗?(学生交流其他几则告示)

  教师小结:可见告示引路是一切信任的开始。(板书:告示引路)

  <2>﹡、引导学生重点感悟:“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⑴、桃园主人以什么方式传递着自己的信任?(板书:纸条留言)

  ⑵、自己读读这则留言,看看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①“尽管”一词你怎样理解?怎样做才是“尽管自己采”从中感受到什么?(板书:自采)

  ②“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与我们平日的购物有什么不同?从这些不同中你又能读出点什么?(板书:自付)

  ⑶、同学们,如果此时你们看到这样一则留言,心情怎样?那么可想而知“我”和丈夫的心情了。为什么我们都会都有这样的心情呢?

  ⑷、指导朗读。练读,指读。

  (5)、大家看完这张纸条后,现在最想干什么?看来同学们的想法又与“我”和丈夫的想法不谋而合了,那还等什么,去亲自体验一下吧,自己来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①、能不能告诉大家读完后有什么感觉?

  ②、将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吧!学生练读、指名读

  ③、引导学生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沉浸”的意思。

  “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你能表演一下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沁人心脾”吧!现在再来读读这个词,你理解了吗?“我”和丈夫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馋涎欲滴”是什么意思?

  “沉浸”你怎样理解?沉浸在哪儿?仅仅是沉浸在亲手采摘果实的欢愉中吗?

  ④、理解了这些词语,再来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我们发现路边有条大黄狗,它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哩。”

  “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这一只大花猫。”

  (学生交流其中任意一句)课文中写到猫啊、狗啊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大家找出来自己读读。它们做的这些本来都应该是谁做的?而现在主人却让猫狗代替他来招待客人,同学们主人也太没有礼貌了吧?

  教师小结:主人让猫狗替他招待客人,是因为他充分信任每一位前来采摘的客人。(板书:猫狗待客)

  四、点明中心升华感情

  1、这次桃园之行,给“我”和丈夫深深的触动,所以当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时,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桌子和那道木栅栏。我为什么不禁回头,又为什么久久地注视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贴“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2、教师引读。

  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是因为,在那儿,我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我久久地注视着那张桌子和那道木栅栏,还是因为,在那儿,我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我久久地注视着那个朴实而又真诚地地方,更是因为,在那儿,我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3、此时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这则告示,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4、课堂小结:它不仅仅把人们引领到果园,更重要的是把人们引向了互相尊重的崇高境界,使人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五、板书设计

  信任

  桃园主人    客人

  告示引路

  纸条留言

  自采自付

  猫狗待客

  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选择共享原因:

  1、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在解决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次读文、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既强化了对课文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采取了质疑读、边读边想、自读、领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3、大胆取舍,删繁就简。本课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抓住了文章的重点部分1—6自然段中表现了桃园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的句子,进行细细的研读,从而抓紧了学生的关注点,做到重点突出。

《信任》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热情好客、木栅栏”等一些词语的读音;通过查字典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谈信任(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同桌互检。

  2、读通句子,小组齐读全文。

  3、多种方式(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根据字面理解),理解词语。

  4、默读课文,概括大意。(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叙述?

  (通过再读课文,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即顺序。)

  2、明确课文记叙的人称,是以第一人称“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所见、所闻。

  3、再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告示”的相关内容,想想告示仅仅只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美国的一位作家曾这样说过:“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信任》这篇文章有了哪些了解?还有什么疑问吗? 我们今天继续来品读这篇文章。

  二、学习3—7节,理解“主人怎样信任客人”

  (一)师:读读3—7节,找出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句子。

  1、学生读句子。

  2、课件出示填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几只竹篮,篮下一张纸条,上面:“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自己采,然后把钱箱子里。祝您愉快!”(动词的运用要力求准确生动)

  3、给“尽管”换词,理解词意。(尽管——只管)

  4、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a.把“我们”当作朋友;

  b 让“我们”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

  c 信任“我们”。

  (二)抓住小狗热情好客的句子,体会“主人怎样信任客人”

  1、师:“我们”一到桃园就从这张纸条上感受到了主人对“我们”的信任,还有哪地方也能体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呢?

  生回答。

  2、再次快速默读3——7节,划出小狗招呼客人的句子。

  3、师生合作读好这些句子。边读边用词组概括小狗是怎样招呼客人的。

  课件:等待到来 撒腿领路。

  带回原地 热情道别。

  (三)人物猜想

  师:桃园里一个人也没有,只有小动物在代替主人招呼客人而忙碌,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吗?从它们的动作、神态,你能猜出桃园主人是个怎样的人?

  生

  师小结:老师今天要送你们一把习作金钥匙,大家在以后的习作中可以尝试着运用。

  三、以读代讲进一步学习2——6节,理解“我们信任主人”,体验“被信任的喜悦”。

  正是主人处处与人为善,相信每一位客人的美好品质,使客人们感受到了被信任的喜悦,那么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客人被信任的喜悦呢?

  1、请同学们从3—6自然段中画出来读一读,并在旁边做一做批注谈谈你是如何体会的?

  2、全班交流(画的句子 、齐读句子、谈体会)

  当我们来到屋前看到主人的纸条,就已经感受到了被信任的愉悦,在被信任的同时,我们也给予了对方信任,于是跟着小狗钻进果林,只见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随机理解“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的意思。

  正因为有彼此的信任,“我们”才能感受到亲手摘桃的愉悦——(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先生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

  当我们摘完桃子,不忘纸条上的托付,尽管一旁没人,钱箱旁只躺着——一只大花猫,我们却守信地如数付钱。看着大花猫,我对丈夫开玩笑说——“你认为它会数钱吗?”丈夫也淘气地回答——“也许会学会的。”这种无人在一旁看管的摘桃、付钱方式,让人感到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心情轻松愉悦,连话语中也多了几分幽默。板书:“我们”如数付钱]

  3、小结:信任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它是相互的。信任更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只有大家都真诚相待,都信守诚信原则,才能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板书: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愉悦。

  四、品读结尾

  1、当我们满带着喜悦,上了车,这时又有一辆车朝这儿驶来,你认为他们又将在这儿收获些什么呢?

  2、齐读第8自然段(相信来到果园的人都将收获同样的喜悦——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3、师范读第9自然段、生齐读。

  4、课后的第一个问题,它把人们引向了什么地方:引向果园,让人们自己动手采摘果实,更把人们引向了互相信任的崇高境界。

  五、畅谈体会

  师:请你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读文后的感想。

  六、佳作推荐

  师:在同步拓展阅读中还有一些佳作,请同学们回去看看,做一做读书笔记

《信任》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热情好客、木栅栏”等一些词语的读音;通过查字典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重点和难点】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谈信任(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同桌互检

  2、读通句子,小组齐读全文

  3、多种方式(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根据字面理解),理解词语

  4、默读课文,概括大意(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叙述?

  (通过再读课文,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即顺序。)

  2、明确课文记叙的人称,是以第一人称“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所见、所闻。

  3、再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告示”的相关内容,想想告示仅仅只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吗?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做读书笔记和摘抄笔记并思考课后两个问题

  一、导入新课

  师:美国的一位作家曾这样说过:“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信任》这篇文章有了哪些了解?还有什么疑问吗? 我们今天继续来品读这篇文章.   

  二、学习3—7节,理解“主人怎样信任客人”

  (一)师:读读3—7节,找出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句子。    

  1、学生读句子。

  2、课件出示填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几只竹篮,篮下一张纸条,上面:“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自己采,然后把钱箱子里。祝您愉快!”(动词的运用要力求准确生动)

  3、给“尽管”换词,理解词意。(尽管——只管)

  4、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a.把“我们”当作朋友;b 让“我们”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c 信任“我们”

  (二)抓住小狗热情好客的句子,体会“主人怎样信任客人”

  1、师:“我们”一到桃园就从这张纸条上感受到了主人对“我们”的信任,还有哪地方也能体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呢?

  生回答

  2、再次快速默读3——7节,划出小狗招呼客人的句子。

  3、师生合作读好这些句子。边读边用词组概括小狗是怎样招呼客人的。

  课件:等待到来       撒腿领路

  带回原地       热情道别

  (三)人物猜想       

  1、师:桃园里一个人也没有,只有小动物在代替主人招呼客人而忙碌,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吗?从它们的动作、神态,你能猜出桃园主人是个怎样的人?

  生:

  师小结:老师今天要送你们一把习作金钥匙,大家在以后的习作中可以尝试着运用。

  三.以读代讲进一步学习2——6节,理解“我们信任主人”,体验“被信任的喜悦”

  (一)正是主人处处与人为善,相信每一位客人的美好品质,使客人们感受到了被信任的喜悦,那么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客人被信任的喜悦呢?

  1、请同学们从3—6自然段中画出来读一读,并在旁边做一做批注谈谈你是如何体会的?

  2、全班交流(画的句子 、齐读句子、谈体会)

  [当我们来到屋前看到主人的纸条,就已经感受到了被信任的愉悦,在被信任的同时,我们也给予了对方信任,于是跟着小狗钻进果林,只见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随机理解“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的意思。

  正因为有彼此的信任,“我们”才能感受到亲手摘桃的愉悦——(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先生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

  当我们摘完桃子,不忘纸条上的托付,尽管一旁没人,钱箱旁只躺着——一只大花猫,我们却守信地如数付钱。看着大花猫,我对丈夫开玩笑说——“你认为它会数钱吗?”丈夫也淘气地回答——“也许会学会的。”这种无人在一旁看管的摘桃、付钱方式,让人感到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心情轻松愉悦,连话语中也多了几分幽默。板书:“我们”如数付钱]

  3.小结:信任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它是相互的。信任更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只有大家都真诚相待,都信守诚信原则,才能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板书: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愉悦

  四.品读结尾

  1.当我们满带着喜悦,上了车,这时又有一辆车朝这儿驶来,你认为他们又将在这儿收获些什么呢?

  2.齐读第8自然段(相信来到果园的人都将收获同样的喜悦——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3、师范读第9自然段、生齐读。

  4、课后的第一个问题,它把人们引向了什么地方:引向果园,让人们自己动手采摘果实,更把人们引向了互相信任的崇高境界。

  五、畅谈体会

  师:请你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读文后的感想。

  六、佳作推荐

  师:在同步拓展阅读中还有一些佳作,请同学们回去看看,最好做一做读书笔记。

《信任》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等一些词语的读音;通过查字典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重点: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去果园摘过水果吗?都摘果哪些水果?有什么收获呢?

  2.美国作家盖尔.布兰克也去果园摘过桃子,想知道他特别的经历和感受吗?咱们一起来学习《信任》这篇课文吧。

  3.板书课题,齐读。

  4.揭题:“信任”什么意思?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那么双方是怎样信任的?信任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呢?相信通过学习,你会找到答案的。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婆家 树荫 跳跃 欢吠 沁人心脾 根深叶茂 馋涎欲滴

  小心翼翼 蹦蹦跳跳 掏钱包 沉甸甸

  6.指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这次采摘桃子,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默读课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2.仔细读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画出有关的语句,写简单的批注。

  先自己找,再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告示牌

  a.课件出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b.告示牌上只写了七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它把人们引向什么地方?

  c.三里之外真的有桃林吗?作者夫妇找到果园,采摘到了桃子吗?

  (2)木桌上的留言

  课件出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a. 纸条上哪些词最能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尽管”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b.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c.从这张纸条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热情,有礼貌,信任客人,友好……)

  d.让我们以主人的语气,把这张纸条读一读。

  e.假如你就是作者,你看到这段留言的时候,心情怎样?为什么?

  (3)自采桃子。

  a.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钻进桃林,亲自体验一下自采桃子的乐趣?

  (放有关桃林的图片)看到这些桃子,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干什么呢?

  b.现在默读第五自然段,看一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沁,渗入。本课指桃子芳香的气味让人感到非常舒适。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馋涎欲滴”是什么意思?涎,口水。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你感受到了吗?)

  c.课文为什么要写果实的长势呢?我们从中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d.师:正因为彼此的信任,我们才能感受到亲手摘桃的愉悦。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从哪里还能感受到桃园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呢?

  (4)无人看管的钱箱

  “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师:瞧,主人不担心人们摘了桃子不付钱,不担心大家多摘了桃子少给钱,也不担心有人会把无人看管的钱箱抱走,充分的尊重信任客人,让客人感受到受人尊重的喜悦。

  3.文章中多次提到狗和猫,找到有关句子,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到了什么?

  a、从狗对客人的行为,我们联想到什么?

  (主人是多么的热情好客,把大黄狗训练的如此盛情,为我们领路。大花猫也旁若无人的躺在钱箱旁。)

  师:果园的主人虽然没有出现,但处处与人为善,相信每一位客人。课文通过对狗和猫动作、神态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的美好品质。

  四、整体回顾,感情升华。

  1. 师:这次桃园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被信任的喜悦,所以,当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时,我不禁回头……学生接读

  2. 作者为什么不禁回头,为什么久久注视着?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份留恋与不舍呢?

  4.课件出示:

  公路边的告示把人们引向了……,让人们采摘到……;还把人们引向……的境界,让人们感受到……。

  五、拓展延伸

  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像绵绵的细雨洒落我们的心底,滋润我们的心田。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会怎样告诉家人由信任带来的有趣的摘桃经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设计:

  信任

  桃子 —— 自 采 —— 三里路

  迎客领路 亲手摘桃 如数付款 愉悦返程

  《信任》一课自评

  《信任》一课上完后,我感觉有收获也有遗憾。首先,对于本节课的思路自己还比较满意。我紧紧抓住文章的中心句,问学生:这次采摘桃子,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中心句“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人信任的喜悦。”再从中心句切入,让学生找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画出有关的语句,写简单的批注。其次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深入理解,让学生在文中体会语言文字的意义,品味感悟桃林主人对客人的信任。最后让学生感受作者被信任的喜悦。其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深入理解,应该是一个重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除了引导学生从纸条、猫、狗、红色的箭头等这些侧面描写中去感受主人的信任之外;从“沉甸甸”“小心翼翼”等词中去体会“我们”在收获果实的同时,也收获了主人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在珍视亲手采摘的果实的同时,更珍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还在自己付款一环节让学生猜测桃林主人是怎么想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走进人物内心,从而更深刻地感受主人的信任之情。通过三次整体阅读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人物情感已有了基本感知,我还要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走进生活,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总的来看整节课上,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且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出了自己的体会,悟出了文中的含义,最终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信任》教学设计 篇10

  掌握好阅读理解的技巧和解题策略是每位学子在高中阶段必须学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在语文考试中得高分的关键。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信任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信任

  淅淅沥沥的雨,没完没了地下着,真烦人。最后一门课终于考完了,同学们都有说有笑地回去了。只有我一个人留在教室里,想到刚才考场上发生的事情,心里堵堵的。唉!我该不该向老师说清楚呢?

  “时间不多了,请抓紧时间,作好交卷的准备。”监考老师一面巡视着全班,一面提醒我们。在剩下最后五分钟时,我正抓紧时间检查考卷上有没有错误,忽然,右边传来一个很轻的声音:

  “喂,第二张卷子的最后一题怎么做?”

  我扭着一看,右边并排的一位男生正缩着脑袋在问我。“这……”我不知如何是好。给他看吧,被老师发现了可不是闹着玩的,不给他看吧,他肯定对我有意见。

  看到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他有些急了:“快点呀,拜托了,拜托了!”

  望着他焦急的神情,我不由地想:算了,还是给他吧,就这一次。我小心翼翼地把卷向他那边挪了挪。蓦地,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难道这就叫帮助同学吗?这是啊!想到这里,我又迅速把卷挪了回来,朝他摇了摇头。他显得又失望又生气,朝我狠狠地翻了个白眼。我没有理会他,抬起了头,正巧和老师的目光碰在一起,我不安起来,老师一定看见了我刚才的动作,以为我在呢!

  铃声响了,我和同学们都交了卷。交完卷后,我总觉得老师还在用严厉的目光不信任地盯着我,心里总觉得别别扭扭的。我想去办公室向老师说明,可又怕老师不相信我说的话。

  对,不管怎样,我要去向老师说明。我把眼光从窗外迷蒙的雨景中收了回来,定了定神,离开教室,来到老师办公室门前。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沉稳地喊了声:“报告!”

  “进来。”监考老师正坐在办公桌前翻阅刚才收上来的考卷。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她身边。

  “有事吗?”老师抬起头,微笑地看着我,脸上的皱纹清楚可见。“是不是考卷上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一边说,一边放下手中的考卷。

  “不,不是,我……”我支支吾吾,不知该怎么开口。“没关系,说吧。”老师和蔼地说。

  “是这样的,我刚才没有。”看着老师慈祥的面容,我心里轻松多了,于是鼓起了勇气说。

  “噢。”老师放好了考卷,还是微笑地看着我。“刚才在考场上,我确实看见你做了些别的动作,但你终于战胜了你自己。你做得对,我相信你是遵守考场纪律的。”

  听了这些话,我顿时惊住了。怎么?是我多虑了,原来,不是老师不信任我,而是我不信任老师。我觉得自己开始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多么愚蠢。我欣喜地望着老师,感到这位以前一直让我觉得十分古板的老师一下子变得那么和蔼可亲。我与老师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很近了。

  “好了,回去吃饭吧。你看,雨又下大了。”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轻轻地说。

  我这才回过神儿来,向老师微微地鞠了个躬,转身退出了办公室。

  雨越下越大,我撑着伞,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在被雨水冲得格外明净的石子路上。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格外愉快,因为我今天有两个巨大的收获:其一,我战胜了自己,没有帮人;其二,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师生之间的信任是相到的。

  雨啊,真好!

  1、选文记叙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选文开头写“淅淅沥沥的雨,没完没了地下着,真烦人”,结局写“雨啊,真好”,这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3、开头的“雨烦人”和结局的“雨真好”是什么原因?(4分)

  4、短文中加横线的“你终于战胜了你自己”在文中指什么内容?用原文回答。(4分)

  5、文中结尾处“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格外愉快”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4分)

  6、结尾一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对表现全文思想内容起什么作用?(4分)

  7、选文以“信任”为题该怎样理解?(4分)

  信任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插叙

  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3.情绪不好;我的心情格外愉快。

  4.没有帮人。

  5.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写出了“我”心理上的进一步成熟。

  6.抒情、议论、点明中心(突出中心)

  7.师生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信任。

《信任》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质;初步感受本文“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是怎样理解“信任” 的?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与信任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美国有一对夫妇,每次在回婆家的路上,都会看到一个告示,(课件出示告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从这个告示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夫妇俩也感到非常有趣,随着告示的指引,来到了一片桃林(课件出示桃林的图片)。

  ①、看到这片桃林,你有什么感受?

  ②、让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

  课件出示: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

  A、这部分里有三个好词,是哪三个?(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

  B、同学们能说出它们的意思吗?

  C、带着这种感觉朗读这句话。

  2、看到这样的桃子,同学们想去摘吗?让我们跟随布兰克夫妇俩一起去摘桃子。请同学们快速轻声读课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这次摘桃子之旅,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用“——”勾画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句子,做适当批注: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课件出示:“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①、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②、“尽管”可以换成什么词?这个词语体现了什么?

  ③、从这张纸条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

  ④、让我们以主人的语气,把这张纸条读一读。

  ⑤、假如你就是作者,你看到这段留言的时候,心情怎样?为什么?

  (2)、课件出示: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你认为它会数钱吗?”我对丈夫说。“也许会学会的。”先生幽默地回答。

  ①、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②、感情朗读。

  (3)、抓住小狗热情好客的句子,体会“主人信任客人”。

  ①、假如,你家的小狗看见陌生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②、桃园中的小狗看见陌生人是什么反应?跳跃欢吠”是什么意思?

  ③、从“跳跃欢吠”可以看出什么?

  ④、感情朗读。

  (4)、小结,学习写法。

  ①、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②、介绍侧面描写。

  4、这只是一次简单的摘桃之旅吗?我除了收获桃子之外,还收获了什么?(课件出示:在那儿,我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5、此时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这则告示,课件出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这个告示把我们引到了哪里?

  小结:它不仅仅把人们引领到果园,更重要的是把人们引向了互相尊重的崇高境界,使人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四、拓展延伸,激情发散。

  1、课件出示:“读完一篇课文,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和受到的启发等收获写下来,就是心得笔记。心得笔记最重要的是写真情实感。”

  读了课文以后,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请将你的感受写下来。

  2、交流。

  3、谈话总结全文。

《信任》教学设计 篇12

  《信任》一课上完后,感觉有收获也有遗憾。首先,对于本节课的思路自己还比较满意。我主要采用了三进桃林的办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一进桃林让学生从整体入手,初步感受桃林的特点---充满信任。二进桃林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深入理解,让学生在文中体会语言文字的意义,品味感悟桃林主人对客人的信任。三进桃林感受作者被信任的喜悦。其中二进桃林应该是一个重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除了引导学生从纸条、猫、狗这些侧面描写中去感受主人的信任之外,还在自己付款一环节让学生猜测桃林主人是怎么想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走进人物内心,从而更深刻地感受主人的信任之情。通过三进桃林学生对文章内容、人物情感已有了基本感知,但仅限于此还不够,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走进生活,到生活中去感受去寻找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在信任的左右两边填词,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用一句话概括对信任的理解等来加深学生对信任的认识。最后,通过宣布无人监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对自己的尊重。这其实是将本课的学习延伸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将思想转化为行为的机会。

  总的来看整节课上,学生是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学生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出了自己的体会,悟出了文中的含义,最终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不少的遗憾,如侧面描写介绍不够清楚,通过课后调查学生发现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侧面描写,所以在后续指导中应补充一些侧面描写的典型例子,或者让学生尝试进行一次侧面描写的小练笔,以便对侧面描写有更全面的认识。另外,忽视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给学生的思考空间过少等,这些我都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改正。

《信任》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等一些词语的读音;通过查字典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借助字典,读通课文。

  2、理解词语:沁人心脾、馋涎欲滴、根深叶茂

  3、思考:“信任”什么意思?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理清脉络

  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

  1)“信任”什么意思?(相信而敢于托付。)

  2)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3、小结:桃园主人信任客人;客人信任主人,双方互相信任。

  板书:信任

  桃园主人客人

  4.双方是怎样信任?信任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一起学习课文。

  二、学习2——6节,理解“主人怎样信任客人”

  1、读读2——6节,找出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一句句子。(第2节第3句句子)

  (1)学生读句子。

  (2)出示填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几只竹篮,篮下一张纸条,上面:“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自己采,然后把钱箱子里,祝您愉快!”

  (3)给“尽管”换词,理解词意。(尽管——只管)

  (4)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A.把“我们”当作朋友;B 让“我们”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C 信任“我们”

  板书:让客人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

  2.抓住小狗热情好客的句子,体会“主人怎样信任客人”

  (1)过渡:“我们”一到桃园就感受到了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偌大一个果园不见主人踪影,是热情好客的小狗代替主人招呼客人。板书:小狗热情好客

  (2)快速默读读2——7节,划出小狗招呼客人的句子。

  (3)师生合作读好这些句子。(读准“吠”的读音,理解“吠”的适用范围)

  (4)用词组概括小狗是怎样招呼客人的。

  板书:等待到来

  撒腿领路

  带回原地

  热情道别

  (5)借助词组连起来说说小狗是怎样代主人招呼客人的。

  3.通过复述,进一步体会“桃园主人信任客人”。

  (1)桃园里只有小动物在代替主人招呼客人而忙碌,这是为什么?

  (体现主人充分相信每一位客人,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举动让人感到充满温暖和人情味。)

  (2)将“纸条上的内容”与“小狗的热情好客”连起来复述,体会“桃园主人信任客人”。

  三.以读代讲进一步学习2——6节,理解“我们信任主人”,体验“被信任的喜悦”

  1.当我们来到屋前看到主人的纸条,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被信任的愉悦,在被信任的同时,我们也给予了对方信任,我们跟着小狗——(钻进果林,只见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随机理解“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的意思。

  2.正因为有彼此的信任,“我们”才能感受到亲手摘桃的愉悦——(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先生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

  3.当我们摘完桃子,不忘纸条上的托付,尽管一旁没人,钱箱旁只躺着——一只大花猫,我们却守信地如数付钱。看着大花猫,我对丈夫开玩笑说——“你认为它会数钱吗?”丈夫也淘气地回答——“也许会学会的。”这种无人在一旁看管的摘桃、付钱方式,让人感到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心情轻松愉悦,连话语中也多了几分幽默。板书:“我们”如数付钱

  4.小结:信任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它是相互的。信任更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只有大家都真诚相待,都信守诚信原则,才能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板书: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信任的愉悦

  四.创设情境,复述事情

  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会怎样告诉家人由信任带来的有趣的摘桃经历?借助板书复述事情。

  五.学习第8节,

  1.齐读

  2.“我”为什么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这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根据提示,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出示:我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任》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质;初步感受本文“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是怎样理解“信任” 的?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与信任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美国有一对夫妇,每次在回婆家的路上,都会看到一个告示,(课件出示告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从这个告示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夫妇俩也感到非常有趣,随着告示的指引,来到了一片桃林(课件出示桃林的图片)。

  ①、看到这片桃林,你有什么感受?

  ②、让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

  课件出示: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

  A、这部分里有三个好词,是哪三个?(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

  B、同学们能说出它们的意思吗?

  C、带着这种感觉朗读这句话。

  2、看到这样的桃子,同学们想去摘吗?让我们跟随布兰克夫妇俩一起去摘桃子。请同学们快速轻声读课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这次摘桃子之旅,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用“——”勾画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句子,做适当批注: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课件出示:“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①、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②、“尽管”可以换成什么词?这个词语体现了什么?

  ③、从这张纸条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

  ④、让我们以主人的语气,把这张纸条读一读。

  ⑤、假如你就是作者,你看到这段留言的时候,心情怎样?为什么?

  (2)、课件出示: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你认为它会数钱吗?”我对丈夫说。“也许会学会的。”先生幽默地回答。

  ①、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②、感情朗读。

  (3)、抓住小狗热情好客的句子,体会“主人信任客人”。

  ①、假如,你家的小狗看见陌生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②、桃园中的小狗看见陌生人是什么反应?跳跃欢吠”是什么意思?

  ③、从“跳跃欢吠”可以看出什么?

  ④、感情朗读。

  (4)、小结,学习写法。

  ①、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②、介绍侧面描写。

  4、这只是一次简单的摘桃之旅吗?我除了收获桃子之外,还收获了什么?(课件出示:在那儿,我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5、此时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这则告示,课件出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这个告示把我们引到了哪里?

  小结:它不仅仅把人们引领到果园,更重要的是把人们引向了互相尊重的崇高境界,使人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四、拓展延伸,激情发散。

  1、课件出示:“读完一篇课文,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和受到的启发等收获写下来,就是心得笔记。心得笔记最重要的是写真情实感。”

  读了课文以后,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请将你的感受写下来。

  2、交流。

  3、谈话总结全文。

《信任》教学设计 篇15

  现在由我对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信任》进行说课.

  《信任》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述的.从整体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初识信任、揭示课题——感受信任、明确大意——品味信任、感悟细节——传递信任、升华情感。

  第一环节:初识信任、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2、揭示课题。

  首先,我出示 “路边的告示”,这既是文中指引旅行者的路标,又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的线索。学生观察后,出示问题:这个告示,告诉了我们了什么?看后,你有什么想法?我对于学生的回答有这样的预设.

  这种导入的设计意图在于:好奇心能产生求知欲,求知欲能带来对问题探究的进攻力。因此,有效利用课文中的线索,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燃起学生学习的渴望和热情。从而顺势揭示课题。(件)

  第二环节:感受信任、明确大意

  1、夯实基础,理解字词。

  2、整体感知,概括大意。

  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出示要求。在检查学生字词学习情况时,我将重点放在四字词语上,目的是:

  1、既检查了学生的生字、新词,又为课后学生完成“日积月累”做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2、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三环节:品味信任、感悟细节

  1、默读课文,直奔中心。

  2、分工合作,深入探究。

  3、汇报交流,展示提升。

  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在哪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人信任的喜悦。”意图是:

  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

  2、在理解课文之前,先为文章把脉,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脉络,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细节理清思路。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之情?

  在此采用“合作探究法”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

  对于这一学习过程,我又这样的预设:

  (1)从简明、准确、及时的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地来到桃园。能够体现出我们对桃园主人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同时也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层次

  (2)从木桌上的留言,尤其是一些词语,如:“每篮”在计量单位上的模糊,可以体现桃园主人对于每篮桃子的多少,不斤斤计较;“尽管”、 “自己采”说明桃园主人不监视顾客在桃园里的行为;“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更体现了桃园主人对于顾客的极大的信任……

  此处也是指导朗读的重点,在学生谈感受的同时,引导学生带着体会到的,被信任的感觉,感情读文。

  为了使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出桃园主人,对于来买桃子的客人的信任以及对于金钱的淡薄,我又采用“情境教学法”来辅助教学。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这样丰实的果子,闻到这样沁人心脾的香味,是否会有馋涎欲滴的感觉呢?你会怎样采桃子?”

  学生的回答不外乎有这两种情况:1、认为没有人看管自己就可以随便糟蹋桃园,在园内吃桃子、上桃树,多摘桃子少给钱,甚至不给钱,欺负小动物等等。2、按照纸条上写的去做。

  然后引导孩子们评一评这两种行为的是非对错,总结出:第一种做法是不道德的行为,不值得人们再去尊重与信任,反到让人觉得厌恶。而第二种则是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他能够赢得人们的尊重与信任,大家都喜欢这样的人,这样的人也能从中感受到被信任的喜悦。

  这种教法设计,就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想“我会怎样?”,然后通过集体的评议,达到共识,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3)我将桃园中小动物的图片截取下来,让学生谈一谈:这些小动物的表现能够说明什么?

  从课文对狗和猫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可见他们在主人的调教下训练有素,果园的主人虽然没有出现,但处处与人为善,相信每一位客人的美好品质,通过对猫和狗的描写充分地展示出来。在此也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侧面描写”烘托了主人的形象。

  为了使学生对“侧面描写”这一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更大的突破——学会运用这样一种写作手法,我设计了仿写练习:

  师生一起看图,理解画意。教师提出描写要求,确定侧面描写对象,让学生课上练说,课后仿写。

  练习后,告诉学生:侧面描写能够丰富描写的手段,并且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增添语言的魅力。我们在作文时应有意识的运用它,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最后,教师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谈一谈:公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它把人们引向了什么样的地方?

  从情节上看,这个告示把人们引向果园,让人们自己动手采摘果实;实质上,它将人们引向了互相信任的崇高境界。

  第四环节:传递信任、升华情感。

  1、深入思考。

  2、以歌传情。

  人们对于事物的深层次理解经常要经历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表层理解——深层理解——评价性理解

  本环节,我想使学生在深层理解课文内容之上,在学生“道德灵魂升华”上再敲重锤。设计了一个讨论话题:什么是真正的信任?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在此处,学生可以将自己课前收集的关于信任的名言警句与大家交流,还可以利用媒体资源说一说小品《看玻璃》代给大家的启示。以及社会上一些骗取人们信任的不道德行为,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

  然后,教师播放《真诚的美丽》这首歌曲,出示一组关于信任的图片,同时升华主题。

  “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你有义务去信任另一个人,除非你能证实那个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权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证实不值得那个人信任。

  最后总结:那就让我们在生活中给予信任、收获喜悦、享受真诚带给我们的幸福吧!

  板书设计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本篇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于教法的实施和学法的落实。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信任》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读熟课文

  2、教师准备:备写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信任。

  导入语:我写一个词,相信大家都认识。(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

  2、说说对信任的理解。

  (1)信任是什么呢?你能说说你身边与信任有关的经历吗?(学生自由谈,请4位学生说)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读课题。

  (3)同学们,很巧,有一位美国作家,盖尔布兰克,也有过一次和信任有关的经历,今天,让我们随着盖尔布兰克一起感悟、体会信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课文都预习了吗?请同学们自由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待会儿我们请同学来读读。

  2、指明读课文,正字音。

  这篇课文有九个自然段,我们请九个同学来读,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漏字、错字。

  3、读生字,记字形。

  (1)谁来把这些生字读给大家听?一个人读五个。(请四个同学度)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仔细听他是否读准了字音。

  (2)全班齐读生字,声音由小到大读,每个字读三遍,边读边记字形。

  (3)这一课的生字都不容易写,也不容易记,谁来提醒大家,并且告诉大家好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4)齐读生字,,一个字读三遍,边读边记字形,特别是那些不容易写的字。

  4、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扎实,现在请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故事的?

  (2)对,时间顺序。

  课文先写(“我在去婆家的路上,每次都看到一个告示,终于决定去看个究竟。)接着写(我和丈夫采摘桃子的过程),最后写(付钱的过程)。

  5、画出有关“告示”的句子。

  (1)是啊,整个故事都是因为一块儿告示牌引起的,这告示告示牌上到底写了什么,它是怎样把我们引入桃园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告示”的句子。

  (2)画完了的同学请举手,请你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3)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时,,就这样,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告示,我和丈夫终于到达了桃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期待下节课的精彩!

《信任》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联系实际体会人与人之间信任和被信任的快乐。

  3、体会小狗小猫在课文中的作用,学习课文的习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联系实际体会人与人之间信任和被信任的快乐。

  2、体会小狗小猫在课文中的作用,学习课文的习作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自制路标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件,设问引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在路边发现了一块路牌,今天我把它带进了课堂。出示路牌并齐读“桃子——自采——三里路”。

  2、设问:根据你的理解,路牌将把我们引到什么地方去?(板书:桃园)

  3、你到过龙泉吃桃子吗?说说你的经历。

  二、学习课文重点内容,体会人与人之间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1、默读课文3——6自然段,看看文中的“我们”和现实中的我们有哪些不同的经历,并用“_____”勾画出来。(强调读书习惯)

  2、讨论自己的发现。

  3、汇报:(1)纸条留言

  a、自读留言,看留言有哪些内容,应该用这样的语气读;(热情)

  b、指导朗读;

  c、从纸条留言看出桃园主人的什么品质?(热情、对客人的信任)

  (2)小狗带路

  a 找出与小狗有关的句子 ,理解“跳跃欢吠”;

  b、在果园里我们的心情怎样?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

  c、指导朗读这一部分,体会快乐;

  d、从这里你体会到桃园主人什么样的品质?(热情、周到、能干)

  (3)小猫收钱

  a 看插图读相关句子,理解“你认为它(小猫)会数钱吗?” 、“也许它会学会的”这两句话,懂得回报信任;

  b读相关内容,体会小猫的可爱,主人的细致周到;

  三  总结,升华:

  在桃园一翻不平常的经历,让“我”又怎样的感受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我有怎样的感受 ?

  2、“我”为什么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这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

  3、再次出示路牌,大家现在清楚知道这块路牌把我们带到哪里了吗?

  4、小结:人与人多一份真诚,少一份(  );多一份关爱,少一份(  );多一份理解,少一份(  );多一份信任,少一份(  )。新任别人是一种快乐,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信任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它是相互的。信任更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只有大家都真诚相待,都信守诚信原则,才能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同学们,愿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多多体会到这种快乐和幸福!

  四  回顾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1 、根据板书回答:桃园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怎样知道的?

  2、填空:课文中的桃园主人从未露面,我们却能从热情洋溢的纸条留言感受到他(      )、(      );从小狗小猫的乖巧懂事,体会到他(        )、(        )的美好品质,这种写作方法叫做侧面描写。

  五  作业:对下列场面或人物进行侧面描写

  1  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2  一次令人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

  3  一位严爱有加的妈妈;

  作业指导:先请学生说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再指导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