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 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
3、感悟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险情(朗诵第一自然段),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画面。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展开新课
(一)、感受“大堤抢险”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最让你震撼的语句,在相应的句子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体会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精神。)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导读:四百多名解放军官兵以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大堤,这一幅幅场景打动了我们,更撩拨起作者的灵感。看,这句工整、巧妙的对联写得多好啊,让我们共同用心去感受。
3、补充资料,加深感受:
课件出示抗洪口号。
生读一读,联系前文加深感受。
4、小结填空
通过九江赛城湖大堤惊心动魄的抢险画面,你认为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教师板书: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学生在交流中补充板书。
5、这样的人民子弟兵真的不得不让人敬佩,就让我们再来用心地朗读,感受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师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认识“铮铮铁汉”
1、认识过渡段:
“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这句话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2、在你的眼中铮铮铁汉应该是怎样的人?
3、速读文章第四自然段,看看这个铮铮铁汉是谁,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他是一个铮铮铁汉?
4、全班交流,朗读体会。
5、指导朗读。(抓住黄晓文的语言、动作加深体会。)
6、拓展:你还了解哪些在98抗洪中涌现出的英雄?
7、回归主题: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三)、学习“营救群众”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五自然段,看看战士们的身影都出现在什么地方?
2、从这个“……”中,你能读懂些什么?
3、指导背诵:课件出示,学生填空。
4、学生比赛背诵。
5、回归主题: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拓展延伸
此时此刻,你想对我们的子弟兵说些什么?
课堂总结
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播放音乐及画面,学生齐诵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大江保卫战
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阳城县吉利希望小学 邢宽明
在这次远程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上了《大江保卫战》这课。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我展示的是第二课时。主要教学目的是要通过对具体语言环境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充分感受子弟兵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不顾个人安危的大无畏精神。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读中求解,读中求悟”,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大江保卫战》这课讲的是1998年长江沿岸由于连日普降暴雨,遭受洪水侵袭,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奔赴灾区抗洪抢险的事。而抗洪抢险对学生而言,应该说比较陌生、遥远,学生没有情感体验。教学这课怎么激发学生的情感?怎样通过文章具体的语言文字唤起学生内心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这是我教学这课的主要目的。但怎样在教学中层层深入,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有感而发呢?
一、 采取不同方式教学,激发学生内心体验。
教学第二自然段(大堤抢险)时,我在“过程与方法”上,注重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采取自主学习、交流等方式,通过自学、互助,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品读,划出感受较深的语句,并说出自己的内心体验。“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注重突出语文的工具性,注意在品词、品句上训练语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在教学黄晓文事迹时,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表现黄晓文争分夺秒抢时间的关键词,通过自己反复地读,去感悟,去体味黄晓文的英雄形象。并结合自己收集来的资料,丰富了“铮铮铁汉”的英雄形象。通过相互交流,既进行了口语表达的训练,又拓展了课外知识。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救援群众)时,采取抓中心句“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的方式,先通过读,说说自己的感悟,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前后课文的内容,具体说说人民子弟兵是怎样不顾个人安危,抗洪抢险的,学生边说边读,边读边悟,具体生动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把握,也使学生内心的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受到震撼。
二、多媒体课件的适时播放,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也为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但怎样适时播放,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98年抗洪,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先播放了一段洪水泛滥,子弟兵奋不顾身抗洪抢险的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从感官上去体味子弟兵的英勇和无畏,然后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最后,伴随着感人的图片,一曲感人之深,颂扬抗洪英雄的歌曲《为了谁》,在学生与文本交融、激昂的情绪中骤然响起,让积淀学生内心的情感喷薄而出。这首歌既唱出了学生的心声,也唱出了学生对子弟兵的无限敬意。
当然,通过教学,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1、学生从读中感悟,在交流时语言表述不够精炼、简洁。需要平时多加强训练,注意口语表达。
2 时间关系,对于第五自然段的讲读、品味,还不够细化。这一段有许多排比句,包含的内容很多,值得说的话题也很多。如何合理安排,需要好好想想……
以上,是我教学《大江保卫战》的反思,不成熟的想法与观点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
大江保卫战 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日夜兼程”、“鏖战”“铭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
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到:“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2、是呀,1998年夏天,几十万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齐读课题)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
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4、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大家一起看!(播放视频)
二、初步感知
1、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书上怎么写洪水的呢?请大家读课文第1自然段。
从中你能读懂些什么?
(雨大、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
2、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
指名读、评价(紧张吗?再紧张些!)
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
是呀,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接到命令的解放军战士能白天赶路,夜晚停下来歇息吗?(不能!)
他们必须“日夜兼程”(理解这个词语),为了快速奔赴目的地。
3、洪水肆虐,灾情万分危急:房屋、村庄、家园……转眼一片汪洋,问苍天,谁来锁住这暴怒的巨龙?问大地,谁来拯救百姓于危难之中?他们来了,他们就是――
生:解放军!
生:人们子弟兵!
师:(引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
生:“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们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4、在这场气壮山河、惊心动魄的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你知道文中重点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5自然段,用准确而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大堤抢险、铮铮铁汉、勇救群众)
5、谁愿意来读一读这感人的一幕幕吗?
(两名同学站起来,有板有眼地配合,轮流读第二节。)
师:他们两人一起读的这个句子,气势要是更大些就更好了。我们一起来加把劲儿!
生:(齐读)“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生:(二人接着配合读文,读完之后,他们的精彩配合博大了大家的掌声。)
师:配合地比二人歌手“羽·泉”还有默契!
〔出示网络下载资料:官兵们一到九江,便直奔4~5号闸决口,冒着酷暑连续奋战6昼夜。全团人人手上打起血泡、磨破手指,7人被砸掉指甲,780多人烂裆,290多人烂脚,420多人嘴唇溃烂,56人次中暑晕倒,但官兵们轻伤不下火线,有6人被担架抬到九江驻军医院,醒后拔掉针头,沿途问路找船赶回20公里外的大堤。〕
因为他们知道,大堤上有一场鏖战。(理解“鏖战”。)
6、分别读第三、第四小节
脚被铁钉扎了,一定很疼!咱班级有谁有过同样的经历吗?
生:(前排一男生站起来)
师:你的脚曾经也被铁钉扎了?
生:是大头针。
师:那也很疼。你想想,被扎了以后,还要去扛沙包,赤脚在稀泥里奔跑……
不妨想像一下当时的情形,假如当时你也在现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连长苍白的脸。
师:你的感受呢?
生:有点儿痛心。
师:那么,我们就来读书,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师:不知道那只受伤的脚在稀泥里走了多久,也不知道鲜血流了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里有很多。这些事情都是为了“保住大堤”,7、在下面的一节“勇救群众”这部分里,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甚至催人泪下的故事。(读第五小节)
师:百闻不如一见,感谢新闻记者、战地记者拍摄了这么一组珍贵的镜头,这些都是真实的画面。
〔课件:一组解放军在洪流中救助灾民和打桩抢险的照片,配乐《为了谁》〕
师:谁最美?谁最累?他们满腔热血,他们青春无悔!看了这些感人的场面,再去读读这段文字,能不能体会到什么?观察你的表情,就能猜想到你在读的时候感情是什么样的。
生:(放声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师:〔播放音乐《为了谁》,动情地说〕9年过去了,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也早已平息,但我们不会忘记那一切。大江也不会忘记……
生:(齐读最后一节)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们子弟兵。(理解“铭记”)
大江当然不会忘记,因为大江见证了惊涛骇浪中的惊心动魄的那一幕幕,见证了那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齐读课题)
三、复习字词
出示生字词:
日夜兼程 崩塌 鏖战 惊心动魄 劈波斩浪 铭记
1、齐读
2、你能用其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查找《大江保卫战》中战士们的英勇事迹,下节课交流
板书:
大江保卫战
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附件1:大江保卫战.ppt
大江保卫战 教案 篇3
22 大江保卫战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同时板书:大江保卫战)二、学习课文,朗读领悟述感动在抗洪抢险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涌现出了多少感人事迹啊!课文主要写了三个典型的事迹,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吗?(①保大堤 ②抗洪灾 ③救灾民)(一)学习事迹之一:保大堤1.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那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2)全班交流。①“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来回穿梭……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引读:子弟兵为了保住大堤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为了行走快捷,索性……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也……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试读、指名读。②“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顿时……出现了……”从这儿可看出什么?部队官兵一听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赶到,救援速度多快呀!让我们一起读!③“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人墙”子弟兵面临的困难是狂风、暴雨、巨浪,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多乐观的子弟兵啊!让我们一起高喊……2.出示:(齐读)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补充介绍:抗洪背后的真实事迹真是了不起的英雄啊!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他们都是——铮铮铁汉!(引说词语)(二)学习事迹之二:抗洪灾1.在抗洪抢险的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里,又涌现出多少英雄人物啊!请看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的铁汉本色。2.学生自读,并找出最能体现他的铁汉本色的句子。指导朗读。3.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类似黄晓文的英雄又何尝一个呢?资料补充:烈士李向群的英雄事迹(三)学习事迹之三:救灾民(把第5自然段改写成诗的形式,显示)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安造院,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1.从诗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齐读诗)2.他们这样做到底为了谁?3.听歌曲《为了谁》。从歌中找到答案了吗?三.小结结文,激情言语抒情怀1.在这场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里,人民子弟兵不但保卫江堤,还勇救遇险的群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人。2.谁更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3.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大江保卫战 教案 篇4
22 大江保卫战
教材分析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第10册的课文,这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本文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3、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对战士们精神品质的感悟、理解,体会军民鱼水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初读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生字,理解日夜兼程、惊心动魄等词。
2、学习课文1、2小节,感受抗洪形势的万分危急,感受保卫大堤的惊心动魄。
3、阅读感悟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节。
一、导入、解题
1、导入,板书课题。
2、解题 大江:长江 为何保卫大江?
3、学习目标: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抗洪第一线,来感受子弟兵是怎样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保卫大江、保卫大江两岸的人民。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2、选择2、5小节个别检查朗读。
3、把三行词语横向联系起来,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刻画了哪几个典型事例?
三、感悟灾情万分危急
1、默读课文,抗洪抢险的形势怎样?你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表达吗?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①体现危急之一——千里江堤危在旦夕
想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千里江堤”的画面,再读,看视频体会。
②体现危急之二——中下游地区全线告急
2、谁比这洪水更急?阅读这句话,从哪里看出来?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四、感悟保大堤的惊心动魄
1、范读这小节,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画出最使你感到惊心动魄的词语或句子,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3、集体交流:
(1)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①生围绕词语句子谈体会,并通过朗读表达个人感悟。
②多么坚定不移的信念啊!你体会到什么?
(2)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①生围绕这句话谈体会,重点引导反复读好战士们的语言,体会出无畏和自信乐观。
②沉重的沙包挡不住洪水,为什么战士们的血肉之躯却能挡住?
③多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啊!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4、看着如此奋不顾身的战士,听着如此震撼人心的口号,让我们用一句对联来概括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
五、小结延伸
1、看视频画面,为了谁?
2、这堂课,我们在赛城湖大堤上目睹了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的群体形象,实际上,在抢险救灾的过程中,还有更多感人的个人事迹,留待我们下面再去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3-6小节,感受黄晓文铮铮铁铁汉形象,感受子弟兵救助群众的鱼水深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4、掌握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倒入。
二、感悟黄小文铮铮铁汉的本色
1、自读感悟黄小文的铮铮铁汉本色。
(1)连长黄晓文遇到了什么新的情况?圈画文中的动词,把他们联系起来说一说。
(2)从哪些方面刻画出黄晓文是铮铮铁汉?
(3)课文“奔”为什么换成了“爬”?省略号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选择语言动作句子,诵读体会。
2、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读出赞美、敬佩之情。
3、小结这两小节的写法。
(点面结合、面上是群体场面的描写,点上是细节的刻画。能够全面具体地反映人物形态。)
三、感悟人民子弟兵救助群众的鱼水深情。
1、 听教师朗读第五节,自主学习,圈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语。
2、 反复朗读,感悟体会。
3、 读后交流:
(1)重点句1:汹涌的激流中,……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
①读三个“飞向”,体会人民子弟兵抢救群众的急切心情,
②读“漂动的树梢、灭顶的房屋、摇摇欲坠的电杆”体会战士们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的品质。
(2)重点句2:在安造垸,……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①从两组数字里你读懂了什么?
②省略号的意思是什么?课件补充。
(3)重点句3:“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①面对危险,他们怎么做?
②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4)重点句4:“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①什么是大救星?
②这句话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什么感情?
4、 把3、4两句结合起来,你能体会的到什么?(军民鱼水情)
5、 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出你的感受。
四、扩展升华。
1、战斗是惨烈的,这里虽然没有炮火硝烟,但这里同样有生命的付出。为了保住大堤,
制服洪魔,我们的子弟兵们献出的何止是鲜血,更有他们年轻的生命!出示牺牲的抗洪将士照片。你想对子弟兵们说些什么?
2、播放《为了谁》片段,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
3、齐读第六小节。
五、背诵第五自然段。
六、作业设计
课后搜集抗洪英雄事迹,组织故事会。
附板书:
万分危急
大江保卫战 惊心动魄(面) 军民鱼水情
铮铮铁汉(点)
救助群众
大江保卫战 教案 篇5
22 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习生字新词,会用“惊心动魄”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课前准备:
1、歌曲《为了谁》
2、收集抗洪抢险的有关感人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通过朗读短句训练,感受长江遇特大洪水时万分危急的形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为了谁》,进入情景
2、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理解自己不懂的字词
(1)字词:兼 嶙 峋 虐 坠 烁
(2)词义:
a、日夜兼程
b、惊心动魄
c、铮铮铁汉
d、摇摇欲坠
e、劈波斩浪
f、嶙峋
2、思考分段,理清脉络
第一段(1)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0)部队官兵在与恶浪的决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了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三段
1、范读第一段
2、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灾情危急,奔赴战场)
3、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语句。
4、第一层的句子较多地使用了短句,词组,感叹号,为什么?并指导朗读。
(1)连用“!”醒目地表示水情的异常严重和情况的十万火急。
(2)短句、词组等形式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交代了背景,把读者一下子就带入了那非常情况之中。
(3)朗读时声调要高亢,语速要加快。
5、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出英雄气概。
四、指导书写。
1、肩:“月”的首笔为竖,而不是撇。
2、嶙:右下部不是“牛”
3、坠:上部的“人”要写得开些。
五、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lin xun kuai jie xiong yong ri ye jian cheng
( ) ( ) ( ) ( )
shi ji bao nu shan shuo pi bo zhan lang
( ) ( ) ( ) ( )
2、在文中摘抄含有“惊心动魄”和“闪烁”的句子,并各造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大江保卫战》。
上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这堂课我们就围绕两个重点,去感受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去领略人民救星的崇高精神!(板书:铮铮铁汉人民救星)【第一课时已经将所有的问题归结为两个重点,第二课时开始重新提出两个问题,也明确提出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描写了人民解放军保大堤、救群众的感人场面。(默读课文,汇报)【总体把握人民解放军保大堤、救群众的感人场景。】
小结:课文的2-5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场景。
2、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1998年7月27日凌晨两点,当我们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时,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灾情就是命令,四百多名官兵迅速赶到现场。他们是如何与洪水决战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并且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感动,并试着把它读好。(出示第2自然段)
(2)、找到令你感动的句子了吗?愿意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交流感受。)
【第二自然段描写了人民子弟兵不畏危险、奋勇救堤的感人场景。此段中对战士们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得极为传神,读来格外惊心动魄。让学生们品读这段,为的是充分感受战士们的献身精神。】
a、官兵们……保住大堤!
体会“全然不顾”、“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只有一个念头”等词句。
小结:战士们肩上扛的是沉重的沙包,脚下是泥水,还夹杂着嶙峋的片石,可是这些并不能阻挡战士们前进的脚步,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引读)大堤,保住大堤!保住大堤就意味着保住了无数人的生命,所以尽管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但是他们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再次引读)大堤,保住大堤!
b、战士们……加油!
体会:这是战士们在面对洪水、面对挑战时所体现出的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男生读)
c、一个个……伤痕累累。
体会“奋然”、“伤痕累累”、“鏖战”等词句。
小结:战士们毫不畏惧,高声喊着口号,奋然跳入水中,没有犹豫,没有胆怯,用生命之躯作为屏障去阻挡肆虐的洪水!可怕的洪水冲垮了堤坝,冲毁了房屋,却冲不倒战士们誓死护堤的信念!女同学一起来读好这几句。(女生读)多么英勇的战士啊!可是,(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伤痕累累)【通过重点句的品读,加上教师适时的概括描述,更深更细致地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为理解“铮铮铁汉”打好基础。】
(3)这段话是人民子弟兵与洪水进行大决战的情景,这惊心动魄的抗洪场面,作者用了这样一幅对联进行了高度概括。(出示对联)一起来读好它。(齐读)【对联是对抗洪场景的大概括。】
(4)让我们再次却感受一下当时那紧张而又刺激的情景。(多媒体播放抗洪片断)【事情发生在98年,如今的学生当时是尚未懂事的孩童,因此书上的描写学生们只能抽象理解,播放当时片断能让学生们仿佛回到当年的场景,加深感性认识,从而对人民解放军产生崇敬之情。】
(5)凭着钢铁般的意志,战士们以铮铮铁骨保住了大堤。在那鏖战的几个小时里,战士们付出了多少代价?从那累累的伤痕里,我们读到的是官兵们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怀着对他们的敬佩之情一起来读好这段话。(齐读全段)【通过充分的感情铺垫,学生们此时读起来已然是充满了对官兵们的敬意。】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曾经有战士说:“站着是一根伫立的桩,倒下是拦洪的沙袋”。与洪魔英勇搏斗的子弟兵们早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解放军某部连长黄晓文就是其中的一位。
(1)、(出示第四自然段)谁来深情地读一读黄晓文的故事?(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是面的描写,第四自然段树立一个典型人物,品读他的故事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抗洪的战士们顽强不屈的精神。】
(2)、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们谈体会可将战士们的勇敢精神内化到自己的情感之中。】
(3)、同学们都被黄晓文的勇敢和奋不顾身所感动,课文中哪儿可以看出他很勇敢呢?(一系列的动作和“二话没说”、“三下两下”等词语体现出时间的紧迫,动作的迅速,黄晓文的奋不顾身,相机指导朗读)
(4)、是啊,他知道,大堤随时都会坍塌,也许,一分钟的松懈就会使无数房屋被冲毁;一秒钟的休息就会使无数人的生命被夺去。所以当团长要派人去找随队军医时,黄晓文大声说——(引读)“来不及了!”说着,——(引读)……爬上了大堤。【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不仅体现了黄晓文的铁汉精神,也体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
(5)、为了保住大堤,制服洪魔,我们的子弟兵们献出的何止是鲜血,更有他们年轻的生命!(播放抗洪战士牺牲的片断)【抗洪过程中感人的事太多太多,一些战士们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播放此片断能更深刻的打动人心。】
(6)、小结:又是一个年轻的战士倒下了,他就是李向群,年仅20岁的李向群,在与洪魔的斗争中,他永远地长眠在抗洪大堤上!无论是久经考验的将军,还是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李向群那样,发出了“人在堤在,人不在堤也得在”的誓言,他们奋不顾身保大堤的英雄壮举,显示出我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板书:奋不顾身保大堤)【圆满小结第一个问题,所有的人民子弟兵都具备了整整铁汉的英雄本色。】
4、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不仅是保大堤、制洪魔的战斗惊心动魄,解放军官兵们在滔滔洪水中救出被困群众的场面也同样震撼人心。
(1)、(出示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交流:你读懂了些什么呢?【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是教师跟学生共同品读,第四自然段基本放手让学生来讲故事体会,到了第五自然段自然而然地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谈理解,循序渐进,不但能锻炼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更能体现学习上学生的主体性。】
a、汹涌的激流中……摇摇晃晃的电杆。
(抓住三个“飞向”,体会人民子弟兵抢救群众的急切心情。男生齐读。)
b、在安造垸……希望
(理解省略号,解放军还救出了无数的群众。女生齐读)
小结:是啊,人民子弟兵们救出的何止是周运兰和小江珊两个人,他们把老大娘背出了危险的房屋,他们把小木船送给了无家可归的母女,他们把救生衣让给了在洪水中苦苦挣扎的人民群众。他们把生的希望送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种舍生忘死救群众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板书:舍生忘死救群众)
c、哪里……闪烁
(理解“红五星”、“迷彩服”等就是指子弟兵,哪里有危险,他们救出现在哪里)
小结:只要有洪水、有危险的地方就会有我们人民子弟兵的身影。正如小江珊奶奶所说的那样:“孩子,只要你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穿迷彩服的人,你就向他求救,他一定会来救你的。”在江珊奶奶的眼中,在所有人民群众的眼中,解放军战士就是他们的大救星!(全班齐读)【圆满小结第二个问题,人民解放军救出了无数的群众,他们是人民群众的大救星。】
(3)、让我们充满激情地朗读这段话,把这些人民救星们牢牢地记在心里。(齐读全段)
5、引读第六自然段。
为了保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子弟兵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冲向哪里,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呢?(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热爱人民)【为课前归纳的两个问题进行总结,引出人民子弟兵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加深对战士们的崇敬之情。】
总结:是的,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怀着对人民的热爱,战士们用铮铮铁骨、血肉之躯打胜了这场——大江保卫战,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永久的丰碑。作为这场大决战的见证者,大江,永远铭记着——(引读)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引读)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三、拓展阅读。【这首诗歌雄浑大气,概括了人民解放军的奉献精神,更体现了人民对解放军的感激、敬仰之情,最后的朗读把勇敢无畏、坚定执着深深铭刻在心里。】
1、出示诗歌:
让高高的防汛纪念碑化作大笔,把胜利的捷报写上浩瀚的楚天;
让巍巍长江大桥化作巨琴,奏响英雄曲,迎接抗洪将士光荣凯旋!
今天,当我们即将合上98抗洪这部煌煌大书,
我们已经把生命的奋斗和思考一起留给了历史。
以抗洪的名义,我们将何难不克,何功不遂。
以抗洪的名义,忘记98就意味着背叛!
当后世子孙肃然按下历史的放音键,听到98抗洪惊天动地的呐喊时,我们,将不会羞愧,因为我们尽到了这一代人的责任!
2、齐读。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写一首讴歌抗洪战士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