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学案设计

2023-01-05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学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破绽、侄儿、穿梭、郎中、媳妇、辉煌、风骚、打量、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帕、严监生、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理解带点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体会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三个人物的鲜明特点。

  3.学习并运用抓住语言、动作、外貌、心理刻画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第一课时(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学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书写难字:擞、绽、扳

  2.读通读顺课文,抓住题目,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自读课文,勾画小嘎子与胖墩儿摔跤的动作、心理,思考批注,小嘎子是一个(     )的人。

  4.自读课文,勾画胖墩儿的动作,思考批注,小胖墩儿是一个(    )的人。

  5.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为什么?作者用了(          )的写作方法刻画人物特点。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抓住人物动作、心理研读“小嘎子”,体会人物特点。

  动作:站、围、蹦、抓、揪、推、拉、拽、顶、扳

  心理: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总想使巧招、下冷拌子;不跟他一*一搂;想用脚腕子去钩他腿

  (争强好胜、机敏顽皮、富有心计)

  三、抓住人物行动研读“小胖墩儿”,体会人物特点。

  站、塌、合、转、抓、挠、揪、别、推

  (沉稳、憨厚老实、以实力胜对手)

  四、对比阅读人物小嘎子、小胖墩儿,体会作者写作特点

  小嘎子小胖墩儿

  作者把小嘎子,小胖墩儿进行对比描写,用小胖墩儿的沉稳,老实反衬小嘎子的争强好胜、富有心计、机敏顽皮。

  练习提纲

  1.选读喜欢的语句、语段。

  读写迁移练习:

  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第二、三回合

  五、转换移,训练运用

  第二课时(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

  学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书写难字:监、侄、郎。

  2.读通读顺课文,说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读课文,勾画严监生的行动描写及旁人语言描写,思考批注,严监生是一个(       )的吝啬鬼、守财奴。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归纳主要内容。

  二、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行动及旁人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1.填表,体会人物特点

  旁人语言

  严监生动作

  手指头的变化

  摇头的变化

  大侄子语言

  伸出两个指头

  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语言

  越发指头紧了

  狠狠摇了几摇

  奶妈语言

  指着不动

  闭眼摇头

  赵氏语言

  点一点头

  2.讨论写法的精妙

  从手指、摇头的变化描写突出焦急与吝啬的加剧,突出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3.指导读出人物特点。

  练习提纲

  1.摘录人物描写传神语句。

  2.阅读迁移练习:同步阅读303页《小萝卜头》《大地主泼留希金》《守财奴弥留之际》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第三课时(学习《“风辣子”初见林黛玉》)

  学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书写难字

  2.读通读顺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3.自读课文,勾画王熙凤的外貌、语言,思考批注,王熙凤是一个(    )的人。

  4.讨论: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5.赛读课文,看谁能读出人物性格特点。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二、细读探讨人物特点

  1.外貌

  头上戴着……;项下……;裙边……身上……。一双丹凤三角眼……

  (风骚妩媚、笑里藏刀、刁钻、狡黠)

  2.语言

  (1)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口齿伶俐、阿谀奉承)

  (2)……我一见了妹妹,一人都在他身上了……竟忘记了老祖宗……(见风使舵)

  (3)……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

  (使权弄势,炫耀特权)

  三、回读全文,体会写作特点

  运用了正侧面描写。肖像描写与语言描写正面突出王熙凤的特点;林黛玉的思忖、纳闷与贾母对王熙凤戏谑谈笑的评价,侧面烘托了王熙凤的特点。

  四、指导读出人物性格特点。

  练习提纲

  1.摘录人物外貌,语言的精美句三处。

  2.同步迁移练习:同步阅读299页《孔乙已》《周朴园》《翠翠》

  五、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学案设计 篇2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一、在源远流长的文学长河中,众多的作家就像雕塑大师一样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我们熟悉的羽扇纶巾、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神通广大、除恶扬善的孙悟空等等,想一想你读过的书中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二、1、写小嘎子板书

  2、简介《小兵张嘎》

  一提起嘎子可以说是脍炙人口,他是作家徐光耀小说中的主人公,小说描写了嘎子成长为八路军战士的过程。今天我们就近距离认识一下嘎子。

  三、分析短文、读短文

  1、迅速浏览短文,看看短文讲了一件事?并想想嘎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谁来说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觉得嘎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精神抖擞—— 动作 说明什么——信心十足

  他为什么这么有信心呢?——战术的选择对自己有利

  猴儿——灵活  敏捷   对比    动转不灵——弱点

  欺负——淘气   轻敌

  仿佛——暂时   骄傲

  四、总结写法

  1、短文寥寥百字就把一个活灵活现的小嘎子呈现在了读者面前,那么作者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进行描写才写得这么生动、鲜活呢?

  2、文章除了写嘎子还描写了另一个人物——胖墩,写嘎子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胖墩呢?——衬托,红花也要绿叶配,胖墩的憨厚更加衬托出嘎子的机灵。

  3、正像同学们说的,文章描写最多的是嘎子的动作,通过准确的动作描写,同时配合细致的心理变化的描写,使我们感到嘎子仿佛就活灵活现地站在我们眼前,可见作者的写作功力。

  下面我们就穿越时光隧道回到我国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去认识另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一、结合课后注释,阅读短文,读通短文。

  二、你对短文的哪个情景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三、体会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

  四、你最欣赏作者的什么写法?

  1、全文没有严监生的一句话,只通过他的神态和细微的动作传神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2、夸张、讽刺的手法

  五、总结全文

  1、介绍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同学们太有鉴赏力,老师也很有同感,但老师更欣赏这篇短文对人物的表现手法——那就是讽刺与夸张,这种写法就像放大镜一样,把严监生的吝啬放大处理,这样更能突出他的守财奴的这个特点。而这种表现手法,是严监生选自的《儒林外史》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作家吴敬梓用夸张与讽刺的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例如掠夺他人财产,专靠欺诈哄骗饱食终日的严监生的哥哥严贡生,在严监生死后他的哥哥严贡生巧立名目的霸占了他的财产,还有被科举制度害得中举后疯痴癫狂的范进等等。

  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范进中举》的片段,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欣赏一下,再次感受作者吴敬梓对人物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学案设计 篇3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下面是关于《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借鉴!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一

  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搜集课外资料,丰满人物形象。

  在上课前,我就让学生读了《儒林外史》的第五回,使他们对原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严监生原名严致和,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粮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对于这样一个人,本应该丰衣足食,但是平日里,他“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肉店里买四个钱的哄哄他就是了”。他这样拼命地节制一切费用,终于营养不良而染了疾。即使生病以后,仍旧“每晚算帐,直算到三更”,病得吃不下饭,还要在“家前屋后走走”,看守他的财产。卧床不起了,还一心“想着田上要收早稻,打发了管庄的仆人下乡去,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病入膏肓时,还“舍不得银子吃人参”。这种对财物的过分爱惜,该用不用,足可见其吝啬。在教学感悟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时,通过补充严监生的背景资料,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细读文本,抓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学习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时候,我抓住文中“两根指头”这一细节,让学生感悟、思考:严监生的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伸着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么多人猜测,却没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他不住地摇头,“那是怎样的摇头?”

  “面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怎样?”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的急切,心急火燎。

  “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什么呢?”让学生体会严监生从失望到绝望的心情。

  “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方法。

  在对文本有了深刻理解后,我问学生:“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很多学生都说他吝啬、爱财如命,也有学生说他是勤俭持家、是节约。为了让学生真正把握人物形象,我先让他们理解吝啬和节约各是什么意思?吝啬是指过分爱惜自己的钱财,当用的不用。而节约是指节省,不浪费的意思,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然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并根据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他当时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严监生把一根灯草看得比生命、亲情、财产都重要,这就是吝啬。其实,对于这一人物的理解,也许不同的人去读,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阅读教学中要强调多元解读,强调独特感受和体验,但是任何作品的价值都有一个主流解读。主流解读是大多数读者的理解和体验,也是我们解读作品、理解作品的基础。所以,老师还要起到一个良好的主导作用。另外,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学习本文作者的写作方法,用细致的动作、神态来描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让学生学以致用。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二

  《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是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的:《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在教学时,我不急于求成,先复习一下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或某种思想品质。我用了三个课时,每一片课文用一个课时,每课抓住一个训练的重点。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着重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学习。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并划出来,先自己体会,然后交流汇报。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不仅把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词语都找出来了,而且理解得也很透彻。再让学生个别读、集体读这些句子,更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效果非常好。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着重抓住人物的外貌、穿着、语言的描写来学习。采用小组的形式,先划出相关的句子,再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还会有较大的争议,通过同学们的探讨,该搜理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挖掘出来了。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学案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作演示,联系上下文及阅读注释等方法,理解"虎势儿,公鸡鹐架,精神抖擞,破绽,郎中,诸亲六眷,越发"等词的意思.

  2.在动作演示,比较及反复朗读等方法的帮助下,感悟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3.在讨论与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小说写作的特点,感受人物的形象,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在动作演示,比较及反复朗读等方法的帮助下,感悟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和《临死前的严监生》两篇文章,体会人物描写方法之动作描写的运用与作用.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主人公

  1.复习导入

  直接揭示课题,回顾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随机板书.

  2.讲解小说的特点:

  以曲折涤荡的情节,塑造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是其重要特点.

  3.由小标题及其出处,揭示主人公,稍作介绍并板书.请生书空.

  二,直面小嘎子

  1.初读,读通.

  2.指读,正音.

  3.请生说说这个片断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塑造小嘎子

  4.师:摔跤自然少不了你推我挡的动作!但摔跤更少不了策略!可是文章中却没有写清楚小嘎子是怎么想的.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划一划小嘎子的动作,并写一写当时他可能是怎么想的.写完后,四人组讨论讨论.

  5.交流.

  重点理解:

  虎势儿中的勇猛,公鸡鹐架的谨慎,精神抖擞的自信,巧招冷绊子中的机智

  请生说清小嘎子的心理想法,反复读文中句子,读出韵味.

  6.动作描写能把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再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想你们一定看到了他俩摔跤时的样子.请两生上台演示,生配读.

  7.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嘎子

  只可惜,他碰到了胖墩儿这个摔跤——惯手.理解"惯手".

  三,直面严监生

  1.我们认识了一个勇猛机智又调皮的小嘎子,再让我们来了解了解另一个人物——严监生.

  2.这个片断的标题是——

  补充标题.

  课文中哪里写了严监生的临死

  交流.随机提炼出词语:奄奄一息,无药可救,回天无力,行将就木……

  3.对于小嘎子的动作描写是丰富的,可是对严监生,作家吴敬梓却写得极简单,主要只关注了他身体两个部位的动作.请学生再自读文章,找一找.

  生答,板书:头 手

  4.文中几次写到了他的头和手的动作 请生划下来.

  出示表格.请生读文自填.

  次序

  头

  手

  心理

  1把头摇了两三摇

  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2他把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越发指得紧了

  3把眼闭着摇头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4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

  5.交流.

  6.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学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引导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课前准备

  观看电影《小兵张嘎》电视《红楼梦》《儒林外史》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摇曳多姿、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那么作者是如何写出他们的风采的?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人物描写一组》。

  二.提炼写法

  (一)总结文本写法。

  1.思考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有哪几位

  小嘎子、严监生和王熙凤。(电脑出示三个人物头像)

  2.回顾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描写方法。

  ⑴小嘎子给人的印象是顽皮机敏、争强好胜,永不服输。(学生边说教师边点击鼠标,链接到小嘎子页面)作者抓住了小嘎子的动作、心理来写的,还运用了不少修辞方法。

  ⑵指读《临死前的严监生》,思考《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性格特点及描写方法。

  严监生非常吝啬贪财,是个要钱不要命的人。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写的,尤其是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的细节。

  ⑶指读《林黛玉初见凤辣子》,思考王熙凤性格特点及描写方法。

  王熙凤很泼辣很张狂,这从对林黛玉和贾母的侧面描写可以体现出来;说话见风使舵,这从作者正面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来。

  (二)知识迁移,归纳课外文章写作特点。

  1.进行中国古典名著的片断阅读,强化训练所学方法。(教师课前给学生印发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四个人物片断描写让学生熟读),课前同学们已经熟读了这四个名著片断,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个最感兴趣的人物,说说他的性格特点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2.学生讨论,汇报。(汇报时教师结合多媒体呈现相应的能体现人物特点的画面。)

  汇报曹操人物特点,短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写出了他的生性多疑和礼贤下士。

  汇报林黛玉这个人物,做着抓住林黛玉临死前的语言和动作、神态,写出了她的体弱多病和孤苦伶仃。

  (三)游戏拓展,反向强化写法。

  以《水浒传》中的人物描写为谜面,猜出谜底是《水浒传》中的哪些人物。

  电脑出示:只见人丛里那个黑大汉,轮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

  人物:李逵。

  引导归纳人物写法:从人物的外貌和动作,还有斧头,都是李逵的特点。

  电脑出示“道:‘有何难哉!’便拈弓搭箭,纵马向前,望着影中只一箭,不端不正,恰好把那碗红灯射将下来。”

  人物:花荣。

  引导归纳人物写法:从动作和语言上可以看出箭术高超的人物特点。

  电脑出示:“听了大惊道:‘这三十馀岁的正是陆虞侯!那泼贱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见我,只教他骨肉为泥!’”

  林冲。从人物的语言上可以看出这人和陆虞侯有深仇大恨,写出了情节上的特点。

  (四)引导学生总结写人文章的写法

  1.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2.细致地写,恰当地使用比喻、反问、设问等修辞方法。

  3.可以适当通过别人的心理、语言描写,反映所写人物的特点。

  三.课堂练笔

  (一)运用所学人物描写进行片断习作,师随机指导。

  1.出示习作要求:“在人生的旅途中,有许多人陪伴我们慢慢长大,父母、老师、同学……这些人很值得我们记录下来。请运用恰当的人物描写方法,写出你最想记录的一个人。写出他(她)的特点,字数150字左右。”

  2.学生进行片断习作,师随机指导。

  3.习作汇报,学生评价。

  注意结合课堂总结的写人文章的写法、人物特点、语言词句等多角度进行评价,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四.拓展欣赏

  教师出示自己的习作,标示人物描写的地方,配乐诵读,生欣赏。

  “终于,我从沈阳回来,拖着疲惫的身躯。一进家门,便看见父亲迎在那里,好像一直等着我似的。他不说话,两眼直盯着我,从头顶一直打量到脚上。我正要嘲笑他的大惊小怪,他似乎已经察觉,立刻扭转头,大踏步地走进厨房里,片刻之后,便接二连三地唤我吃饭。饭罢,父亲照例坐在沙发上看报,我在一旁和他闲谈。困倦袭来,我忍不住将脑袋靠在他的肩头。父亲的肩头微微一颤,却没有动。我从小就恼恨他没有文学作品中的父亲那高大魁梧的身材,更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威望和财富。可是,这一刻,他的肩头就像粗壮的老树,供疲倦归来的我贪婪地依靠;像一座山,托着我跋涉求索的希望。家,此刻就挑在父亲的肩头上。

  翌日清晨,我醒来时,正睡在我那张无比宽敞、温暖又舒适的大床上。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学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子、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结识了顾全大局的蔺相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舍己为人的老班长,他们鲜明的性格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读了这个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课题:  

  人物描写一组

  2、不错,我们第一次接触这样编排的课文,感觉挺新鲜吧。这三个片段分别选自我国古代和现代小说,都是文学描写的代表作。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一下这组课文讲了几个故事片段。

  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个字音:

  “监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监”读四声。

  二、学习第一个片段

  1、我们来看第一个片段:

  先读读导读提示,然后再读片段。想想这个片段写了谁,写了他的什么事情?把句子读通顺,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2、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什么?

  3、了解了片段的主要意思,如果要正确地朗读,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4、你们就像小老师一样带着大家学习,这些词语的确要读准确。老师也找了几个,我们看屏幕。谁来读?

  5、好,读课文时有没有原来不懂现在懂了,或是到现在还不懂的内容,请提出来。

  (随机理解:请同学们看屏幕,“走马灯”是一种供玩赏的灯,它是把彩纸剪成各种形象,贴在灯里特制的轮子上,点燃了灯里的蜡烛,上升的热空气使轮子转动起来,纸剪的图案也随着绕圈儿。)

  6、同学们,词语能读正确了,不懂的地方也解决了,相信你们再读这个片段的时候一定能读得更好。认真读一读,想想小嘎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边读书边思考,然后和小伙伴交流交流。

  7、全班交流,点拨引导,指导朗读。

  8、在这个片段里,胖墩儿也是个可爱的孩子。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9、是啊,胖墩儿和小嘎子之所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源于作家成功的描写。你们有同感吗?

  10、作者抓住了他们的动作及心理描写,一个机灵的嘎小子和一个憨厚老实的小胖墩儿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作家徐光耀的这部小说《小兵张嘎》早就被搬上银幕啦,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摔跤的场面吧。

  (播放电影片段。)

  三、品读第二个片段

  1、好,我们来看第二个片段。这个片段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想一想我们学习第一个片段的方法,先怎么读?

  2、善于总结方法才能更好的学习。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3、严监生是一个大地主,拥有十多万两银子,这么一个有钱人爱财胜过生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看看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对这个片段的写法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把重要的句子画一画,然后和同伴交流交流。

  5、全班交流,点拨引导,指导朗读。

  6、就是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茎灯草,使得严监生耿耿于怀,难以断气。一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点击出示句子。)这些突出严监生性格特点的语句随着事情的发展写得生动传神,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7、严监生此时气息奄奄,已经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了。当大侄子、二侄子、奶妈都没有猜中他的心思时,他该有多着急啊!同学们能猜测一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

  8、大家体会得很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分角色再来读读这个片段。

  9、短短的三百多个字就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特点的?

  10、你说得多精彩呀!并不是说写人就必须把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一一写全,而是根据需要抓住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进行细致地描写,就能突出人物的特点,抓住读者的心。你们说对吗?

  四、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片段,深刻感受了一老一小的人物形象,相信大家从中体会出了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课余,同学们可以把这两个片段再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品读第三个片段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片段,结识了三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小嘎子、胖墩儿和严监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最后一个片段,这个片段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这个片段既难读,又不好理解。

  2、先自己试着读读这个片段,想想写了谁,写了她的什么事?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没关系,能读多少就读多少,一会儿老师来帮忙。

  3、老师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在尽全力尝试着读好这个片段。先来说说主要写了什么吧。

  4、为了正确朗读这个片段,我们来互相提醒一下注意什么?

  5、还有一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词语。)

  6、预设学生在读描写“王熙凤打扮”那部分文学时有困难。

  这部分读起来确实有难度,老师也是反复读了多遍才读顺口的。那咱们就重点练习读好这部分,我读一句请同学们跟我读一句,这样可以吗?

  7、怎么样?感觉没那么难了吧。请同学们把这部分再反复多读几遍。

  8、谁有勇气来读一读?

  9、“髻”就是盘在头顶或是脑后的一种发式,“钗”是别在髻上的一种首饰。

  对呀。虽然我们只零零星星地读了其中的一点儿内容,却并不影响我们通过读整段文字对王熙凤这个人的一种强烈的感觉,是不是?

  没错,这通身的打扮显示了她的华贵。同学们,最难读的部分我们已经攻克它了,相信你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会读得更好。可以出声读,可以默读,还可以浏览,看看王熙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读读、想想、画画,和伙伴交流交流。

  10、王熙凤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老师想听一听,在你们这十几岁的孩子眼里,她是个怎样的人呢?大家各抒己见吧。

  (相机理解“嫡亲”。)

  11、一个王熙凤,被大家读出了这么多内容。我们来一睹这“凤辣子”的风采吧。

  (播放电影《红楼梦》中王熙凤初见黛玉的录像片段。)

  12、看了录像,再来读这个片段一定会有新的感受。请同学们把这个片段再来完整地读一读,感受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肖像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布置下节课任务

  下节课我们要进行三个片段的对比阅读,体会它们在描写人物上的异同;还要写写生字,交流我们曾经读过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中,哪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布置作业

  大家对王熙凤这个人物评头品足,各抒己见,所以说她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嘛!她的种种表现和她处事待人的八面玲珑与她生活的环境密不可分。要想走进她,了解她,利用课余时间可以去读一读原著《红楼梦》。

  《人物描写一组》是本册教材的一大特色,我也是头一次接触和教学,这组描写编排得很有特色,也很必要,它要求学生能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的形象,并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益处。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是教学本课的重难点,因此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通读课文

  首先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说说以前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课外读物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一说是怎样描写的。

  二、默读课文,畅谈感受

  默读课文,寻找印象深刻的段落,多读几遍。 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如: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言行的感受,可以说说课文的语言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

  三、深入研读,感受人物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深入阅读短文,并在短文中找出特别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画下来,反复朗读。然后,再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你所阅读的短文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四、创设情境,尝试描写

  回忆生活中影响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断。

  依此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学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从课文的词句中感受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等鲜明的人物性格,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生活经验还原人物形象,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课文中找到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细心揣摩,体会这些词句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尝试写一段人物描写。

  3、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句子。

  课前准备

  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通读课文

  1、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说说以前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课外读物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是怎样描写的。

  2、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二、默读课文,畅谈感受

  1、默读课文,寻找印象深刻的段落,多读几遍。

  2、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1)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比如:小嘎子很机灵;凤辣子很泼辣;严监生很吝啬……

  (2)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言行的感受,比如:严监生临时前“伸着两个指头”这个动作,课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严监生的吝啬……

  (3)可以说说课文的语言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比如:“凤辣子”这个名字很能反映她的性格……

  三、深入研读,感受人物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深入阅读短文,在阅读中尝试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在短文中找出特别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画下来,反复朗读。

  (2)你所阅读的短文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标注在相应的文字边上。

  (3)想象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2、研究同一篇短文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相互讨论切磋研读成果。

  第二课时

  一、课堂交流,分享成果

  (1)交流《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学习情况。

  ①小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她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上风。”——可以看出小嘎子的机灵和“狡猾”。

  ……

  ②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2)交流《临时前的严监生》的学习情况。

  ①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总部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越发指得紧了。”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

  ——从这个简单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严监生人都将死,仍恐费了灯油,是多么吝啬。

  ……

  ②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3)交流《“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学习情况。

  ①“凤辣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认未到而声先至,其他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唯有她“放诞无礼”,活脱脱的泼辣相。

  ……

  ②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二、反思形象,感悟写法

  1、快速阅读三篇短文,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注。

  2、交流讨论,学生只有发言,讲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师可随机点拨。

  点拨的要点:

  (1)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如: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单的“狡猾”等。

  (2)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特定的情境相结合,突出了人物形象。如: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凤辣子”在众人面前风风火火的语言,都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典型。如:“凤辣子”一下子转悲为喜时,一前一后说的话,就是典型的人物语言;严监生那伸着的两个指头等。

  三、创设情境,尝试描写

  (1)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有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要典型。

  (2)回忆生活中影响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断。

  (3)讲评学生描写的片断,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点。

  四、作业

  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性格的句子。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学案设计 篇8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这组课文用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下面是我对《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反思。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22课,包括《临死前的严监生》、《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和《“凤辣子” 初见林黛玉》三个片段。这组课文用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下面是我对《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反思。

  《人物描写一组》这课有三个描写人物的片段,教学时我抓住了每个细节描写的侧重点进行教学。第一个片段是抓住了小嘎子和胖墩的动作描写,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对于这些动作的体会,我分别请几对同学上台表演课本剧,请同学从动作神态这方面去评审这几对同学的表演,加强了对“站、围、蹦、转、推、拉、拽、顶板”等动作的理解。

  第二个片段抓住了严监生的神态动作描写,我让学生画严监生摇头的动作和伸手指的动作来体会作者所刻画的爱财胜过爱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第三个片段抓住了凤辣子的语言神态描写。这一课既是课文也可以作为指导写作的范文。我在教学时读写结合,在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后,对学生进行了细节描写的写作练习。在教学这课时,第三个片段中对凤辣子的外貌描写,有许多词是不常用的,学生对这些词不理解,也读不通顺,于是我采取了领读的方式,在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练读,然后挑读,并引导学生简单地理解了句子。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王熙凤这个人物,我将从《红楼梦》中截取的片段播放给学生看,图文结合,更好地帮助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人物的,除了让学生理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外,体会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外,一个很重要的训练重点是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在教学22课《人物描写一组》时着重点就放在体会描写人物方法上。

  《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是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的:《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在教学时,我不急于求成,先复习一下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或某种思想品质。我用了三个课时,每一片课文用一个课时,每课抓住一个训练的重点。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着重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学习。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并划出来,先自己体会,然后交流汇报。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不仅把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词语都找出来了,而且理解得也很透彻。再让学生个别读、集体读这些句子,更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效果非常好。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着重抓住人物的外貌、穿着、语言的描写来学习。采用小组的形式,先划出相关的句子,再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还会有较大的争议,通过同学们的探讨,该搜理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挖掘出来了。

  《临死前的盐碱声》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教学时,我采用完全让学生自己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读完课文后,自己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在书上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批注,绝大部分同学写得差不多的时候,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后再在全班作汇报。

  通过这些方式的学习,同学们对人物描写的方法,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也更清楚地体会到了写人的文章应该如何去写,写人的文章与写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学生应该比以前清楚一些了,比较好地达到了学习和运用的效果。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

  当我们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样的、零散的。因此,梳理问题,以纽带性问题贯穿课堂成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处理得好与坏,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扎扎实实地完成预定目标。教学中,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对于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互相答疑解难;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归类,梳理出能够统领本课学习的纽带性问题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人物描写一组》时,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很多问题,……这么多问题,先解决哪个问题呢?如果学生每提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课堂教学将失去语文学科的特色,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出本文的纽带性问题“这是一条怎样的路?老吕是怎样的一个人?”并引导学生围绕此问题读文,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解决纽带性问题的过程中,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

  我县今年围绕“24字教学模式”在全县中小学中广泛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活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积极投身于课改的浪潮之中,不断的总结与反思。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加有序、有效的展开,在我校第二轮的校本研训活动中,我选择《人物描写一组》作为我的研究课在全校公开教学。虽然课前已经经过精心的设计,但还是在忐忑不安中,我上完了这节课。在大家的点评中,坚定了我采用合作学习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信心;同时,我发现了很多地方值得推敲,也发现了自己平时做的不到位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有了互相的学习和交流,才会有进步。《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 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对3个片段的阅读,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二是从中体会作家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写人的方法。另外,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觉得做的最成功的是: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时,我采用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按座位分成三个大组,分别自主学习三个人物描写。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请第一组同学重点分析“小嘎子”形象;第二组重点分析“严监生”形象;第三组同学重点分析“王熙凤”形象,自主学习完后,请各组学生上黑板板书“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他写得不完整之处本组成员可以上来补充,词语不要重复,看哪组分析得最全面,这时每组不甘落后,几乎每位同学都想到黑板上来写上几笔。第一轮学习任务是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时黑板上出现这样的内容:小嘎子灵活机智自以为是颇有心计  顽皮好斗;严监生爱财如命吝啬爱惜东西节约守财奴刻薄;王熙凤  阿谀奉承  见风使舵  做事招摇  爱打扮伶牙俐齿。

  这是我又进一步引用了竞争机制,让每组同学在课文中找出从那些地方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找出语句描写来读一读。如果你读的部分和你分析的人物特点有不相符之处,就会让小组失分。通过学生读课文中相关语句,加恭恭敬敬a以分析,小嘎子的“好斗”没得到认同,严监生的“爱惜东西、节约”没得到认同,王熙凤的特点概括的最恰当,没有争议。最后第三小组获胜。这次合作,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人物特点分析到位,尤其是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颇有难度,但通过合作与竞争,恰恰是分析得最到位最透彻的。

  在与大家的交流中,我感到自己在语文教学上还应该从细处,从深度上下功夫。比如,多音字的教学。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读音,最多只是把多音字不同读音分别组词区分一下,加深印象。而通过刘老师的点评,我觉得自己恰恰把最应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丢掉了。随着学生语文能力的逐渐提高,应该学会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的读音。比如“*”这个字一共有四个读音,在本文中,这个字在同一句话中出现两次,两次的读音却不一样。教学时,如果我能把这个字的不同读音和相对应的意思出示出来,让学生结合课文环境选择正确的读音,相信学生一定能选择对,而且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感悟。

  其次,我发现课堂上孩子们说得还是挺好的,预习作业也准备得很充分,但是我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想让学生说透,容量很大,所以时间不够,本来,在交流完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后,我想和学生一起总结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总结完之后顺势组织一个习作游戏“你写我来猜”,让学生挑选身边的同学和老师,抓住他的性格特点进行片断描写,最后让大家来猜猜他写的是谁,评选出“最佳表达奖”和“最佳观察奖”。但是由于我没有考虑到时间的问题,所以最后学生最精彩的写作没有呈现在这个课堂,非常遗憾。

  还有一点遗憾的是,课堂上没有指导学生朗读,学生的朗读不够到位。

  从这节课中,我发现了自己以后在备课时,要多点考虑到容量和时间的问题,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和碰撞,以产生新的学习知识。总之,一次上课,一次收获;一次交流,一次提高。在与大家的不断学习中,我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相信在不断的磨炼中,我也会不断成长起来。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学案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特别是描写王熙凤外貌的一段,读通顺、掌握朗读技巧,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探究、交流、自主学习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亲近名著,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感受三个人物形象,重点体会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

  2、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三、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四、教学设计

  (一) 画面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学生运动会中跳高比赛的图片。这样熟悉的画面、动作,应该怎样用文字生动形象地描写人物的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人物描写一组,学习作者是怎样写人物的。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切入重点片段

  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前蓝色文本框里的阅读提示,看哪一个同学最先理清人物描写一组中描写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

  师:这些人物形象都很吸引眼球,但这个“凤辣子”已经等不及了,迫不及待的要出来和大家见面,就让我们先去会会她吧,看看她到底辣不辣?

  (三) 品读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1、请同学们借助文中拼音和课文下的注释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思考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将这地方做上记号。

  2、师:这个片断是古白话文读起来有点绕口,同学们在读书时有没有碰到不好读的地方,让我们来相互提醒一下吧!(第一段中间部分)

  师:这一段都是在写王熙凤的穿着打扮,指导学生先读头上戴了攒珠髻,绾着挂珠钗,项下戴着璎珞圈,裙边系着玫瑰佩,身上穿着窄裉袄,外罩银鼠褂,下罩洋绉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自上而下描写了王熙凤的穿戴。再读中间修饰这些服饰颜色、材质等的词语,最后连起来读,在修饰词前后注意停顿。

  3、这段华丽的衣着打扮描写,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

  4、刚才我们是从王熙凤的衣着描写上体会她是个怎么样的人,现在同学们来看看她出场时说了哪些话,看视频,注意听她说话的声音和语气,然后评价一下。授课时学生说出哪句就品读哪句。

  (1)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着:“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师:她来迟了,还未露面就放声大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生怕别人不知道吗?体现她什么性格。

  (2)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师:林黛玉,听了凤辣子这话,你心情怎么样啊?

  师:贾母啊,她说你的外孙女儿真标致,像你的嫡亲孙女一样,你听了这话,心情怎么样?

  师:一句话,外孙女高兴了,亲孙女高兴了,贾母也高兴了,这真是“一赞三颂”啊,厉害不厉害?

  (3)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师:很多人说王熙凤是个语言学家,你看短短一段话,50多个字,却关心到了林黛玉的方方面面。女生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师:听了这样一番话,林黛玉能不感动吗?可她一连问了这么多,黛玉回答没有呢?让你们看看课文后面的原文: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师:是啊,同学们,如果王熙凤真的想知道答案,她在说这一段话时,至少一个地方应该停一停。那王熙凤问这么多却并不想知道答案,她说这些话是什么目的啊!(讨好贾母,炫耀自己的权力。)

  (4)“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师:王熙凤真的忘记老祖宗了吗?(时时想着老祖宗)

  (四) 学生自读自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

  学生自学第一、二个片断,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边读边感悟,找出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词句。

  1、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动作

  小嘎子:精神抖擞、蹦来蹦去、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占上风。

  胖墩:踏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沉着稳重。

  两个人摔的过程:推拉拽顶,扳,钩,别,推,摔了个仰面朝天。

  作者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使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的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

  2、临死前的严监生

  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他的病一天天加重,总不得断气,亲人们都围在他的病床前,他是什么样子?(伸着两个指头)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众人们猜测他的心思,几次猜不中他是什么反映?(不同程度的摇头)

  这个片断作者就是抓住了两个指头和摇头的细节变化,把严监生吝啬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五)习作练习

  1、出示课前导入的图片,请学生用2~3句话描写跳高的小男孩。

  2、点几个学生展示一下,学生点评。

  3、师总结。

  五、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

  凤辣子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小嘎子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严监生 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学案设计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课文通过两个方面的描写,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一是从正面对王熙凤的描写,二是从侧面对王熙凤的描写。作者写王熙凤的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小说人物性格特征分析的方法;

  2.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小说中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3.运用所学到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及赏析小说。

  三、教学重点运用比较方法分析王熙凤出场前后描写及人物性格特征。

  三、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出场及具体语言行动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语

  鲁迅先生曾称颂道:“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使传统的思想和写法打破了。”《红楼梦》这部不朽的著作,不仅给我们留下了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还留下了一条栩栩如生的人物事廊,塑造了许多不朽的人物典型。其中作者运用多种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人物,且对众多人物的写法绝不雷同。《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描写人物技法尤为高超,王熙凤出场的文字尤其脍炙人口,细节描写也极为精彩。

  (二)快速阅读课文,欣赏电视相关情节

  1.认真快速阅读课文有关王熙凤的描写,比较分析王熙凤出场前后的描写有什么特点?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

  (说明:按王熙凤图象进入影片欣赏,然后返回此页。)

  2.然后结合课文的描写去欣赏电视情节,认真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

  (三)讨论问题

  1.联系电视剧和课本的内容讨论:课文通过哪些描写来刻画王熙凤这个人物?(直击重点,探究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以及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

  2.小组讨论读文,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3.小组汇报

  (1).正面描写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一语末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一句话,就把王熙凤性格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张狂放肆,表现了出来;同时还可以看出她在贾府里的特殊地位。

  王熙凤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举止言谈中表现得很充分。“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丰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怎么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最后又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她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

  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2).侧面描写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

  林黛玉和贾母对王熙凤的感觉和评价则从侧面很好地配合了正面描写,与那些正面描写共同完成对王熙凤性格特征的刻画。

  (3).外貌描写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丹唇未启笑先闻。”

  作品具体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容貌,在服饰方面,选取头饰、裙饰和服饰三个要点,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既使读者看出了一位贵族少妇的尊贵,也在珠光宝气之中露出了她的俗气;在容貌方面,则着重写她的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外貌所指的内容很广,如容貌、神态、衣饰、风度等等。外貌写得好,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描写人物外貌易犯的一个毛病是“面面俱到”,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头发、衣着等样样都写。

  (4).语言描写

  找出语言描写的句子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描写人物语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人物语言要有个性。这是语言描写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所谓语言有个性,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二、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语言要简洁明了。在进行语言描写时,语言要简洁。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写一大堆的废话,让"人物"说个没完。语言拖泥带水,没话找话。

  4.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王熙凤:泼辣、善于逢迎、乖巧圆滑、阴险狡诈(板书)

  (四)方法归纳:

  人物的描写主要从正面描写及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

  正面描写有: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文中的正面描写主要运用了“工笔”的手法。其中写人物是用工笔或是用写意,主要根据人物塑造的需要来选择。

  侧面描写:主要有烘托、铺垫、渲染、对比、欲扬先抑等手法。

  总之人物要塑造得典型,具性格鲜明,就要运用多种手法,多角度地对人物进行刻画。

  (说明:按“工笔”或“写意”进入这两种手法的介绍,然后按“工笔”或“写意”继续进行各种手法的文学与绘画的例子的比较分析。)

  在这里拓展介绍“工笔”及“写意”两种手法,介绍其定义、举例子,并用工笔画、写意画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手法的理解。

  (五)朗读巩固,再次激起学习兴趣

  1.再观看电视片段,感受情境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电视,感受一下这个泼辣、圆滑的王熙凤。(课件点击观看)

  2.学生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3.汇报朗读

  (六)拓展练习:

  1.口头作文:

  仔细观察王熙凤出场的电视剧中“贾母调侃王熙凤”的情节,众人都笑得前仰后合,唯有一人(刑夫人)显出不同的表情,请口述这个人物当时的心理,并分析为什么?

  (按“电视欣赏”回到王熙凤的影片欣赏到出现邢夫人处按鼠标停止,解决口头作文的素材。然后再按“课后作业”进入课后作业。)

  2.课外作业:

  王熙凤这一典型形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人,假如这样,请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设情景,写一篇想象作文。

  题目:邂逅王熙凤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学案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一、紧扣主题,激趣导入

  1.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不少作家笔下的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咆哮的洪水中舍小家顾大家的党支部书记,在长征路上为照顾小战士而牺牲的老班长……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特点,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板书课题:22人物描写一组)

  2.激趣导入:你们看过《小兵张嘎》吗?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谈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嘎与胖墩儿摔跤比赛的情景。     (板书课题: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读题,注意“嘎”读 ɡǎ。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明确要求。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如果遇到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查字典。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正音:

  精神抖擞(sǒu) 裆(dānɡ)  挠(náo) 拽(zhuài)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4.师:谁能说说课文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研读“嘎子”,体会特点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景,并勾画出文章中描写小嘎子摔跤时动作的词句,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想一想从这些词句中可以体现小嘎子的什么特点。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1)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读句子,说一说小嘎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和同伴讨论讨论。

  生1:我从小嘎子摔跤时“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可以看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特点。

  生2:小嘎子摔跤时有自己的战术,他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想巧胜对手。

  ◆想象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画面,读出当时的情景。

  ◆评价学生的朗读。

  (2) 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

  ◆读句子,找出描写摔跤时的动作的词。

  生1:作者用了“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词,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摔跤的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

  ◆指导学生边读并配上动作体会。

  ◆评价学生的朗读。

  3.总结学习方法。

  师:我们在学习时通过入情入境地阅读,并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特点,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景,这种“读——品——想”的方法对同学们读懂课文会有很大帮助。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灵活运用。

  四、对比阅读,感受形象

  1.小嘎子是与胖墩儿在比赛摔跤,作者不光生动地刻画了小嘎子的特点,还描写了的动作、语言,特点鲜明。用“­­____”标出描写胖墩儿动作的词,并细细体会。

  2.运用刚刚的“读——品——想”的学习方法品读重点词句。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从“跳、退、闪、叉着腰”的动作可以看出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能手。)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小嘎子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小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

  五、情境朗读,再现“摔跤”

  1.对照课文中的语句,把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场面表演出来。

  2.分组表演,全班评价。

  3.有感情地朗读。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过渡:通过刚才精彩的表演和会心的朗读,我想,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一定活在同学们的心中。那么,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小嘎子和小小胖墩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的小嘎子           ____________的小胖墩儿

  (关于小嘎子,可填聪明、活泼、顽皮等等;关于小胖墩儿,可填沉稳、憨厚、老实等等。) 

  2.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 

  3.总结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两个人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小嘎子活泼,调皮,小胖墩儿沉稳,憨厚,只要读过这段文字,相信对这两个人物就会过目不忘。那么,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用了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反馈:

  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七、迁移阅读,读写练习(作业) 

  1.拓展阅读《小兵张嘎》 

  2.读写迁移练习:写一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第二、第三回合。 

  板书设计:            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 

  活泼调皮   沉稳憨厚

  第二课时(临死前的严监生)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在前段时间,老师又一次阅读了《儒林外史》这部古典名著。有哪位同学也读过这本书吗?(师生简单交流读后感受)

  2.补充介绍《儒林外史》的相关资料。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片段,就是选自《儒林外史》。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利用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正音。严监(jiān)生   诸亲六眷(juàn)   两茎(jīnɡ)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学生自读思考,互相交流读后感受。(短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三、纵向比较,感悟“吝啬”

  1. 观察课文插图,找出课文中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反复读一读,并揣摩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学生读读、想想、议议。

  3.品读重点语句。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学生反复读句子,揣摩人物内心,思考:他可能说什么?心理又会想些什么呢?

  ◆师范读课文,生想象当时画面,并交流感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突出“总”“伸”等重点词语。

  师:这时的严监生已奄奄一息,可这时他却总不得断气,为的是什么呢?他伸着两个指头,为的又是什么呢?

  生1:严监生已奄奄一息,可这时他却总不得断气,为的是并不重要的两茎灯草;他伸着两个指头,为的还是并不重要的两茎灯草。

  生2:如果他能说出话的话,那么他会直接说出来。

  生3:从这一系列动作中,我能体会到他是多么吝啬。

  4.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展开想象,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5.过渡:当见到严监生这一异常举动时,大侄子、二侄子、奶妈都来猜问他的心思,最后还是赵氏了解他的心思,一语中的,严监生这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6.纵向比较,联系旁人语言,对比严监生临死前一系列手指头及摇头的变化,填写表格。

  旁人语言

  手指的变化

  摇头的变化

  与大侄子的交流

  与二侄子的交流

  与奶妈的交流

  与赵氏的交流

  7.默读课文,小组讨论,填写表格,并说说从这些词语的变化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严监生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8.体会人物心理。分角色练习朗读,注意读出心理变化。

  四、总结升华,体会写法

  《临死前的严监生》虽然只有短短三百多字,但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一个吝啬鬼的形象,作家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特别是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拓展阅读,积累运用(作业)

  1. 拓展阅读《儒林外史》或《守财奴》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

  2.摘录写人文章中传神刻画人物动作、神态的语句,读一读,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守财奴

  两个手指            两茎灯草 

  第三课时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课前交流,阅读铺垫 

  1.交流《红楼梦》的有关资料。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塑造几百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节选自这本古典文学名著。本文介绍的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

  2.出示十二金钗中王熙凤的判语: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说的是谁呢?(王熙凤)

  3.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三个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揭题,板书)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指导读书方法:读书要细心,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要求读得准确、流利;不动笔墨不读书,将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名读读课文正音。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精读课文,探究性格

  过渡:王熙凤,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那么,王熙凤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语句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呢?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认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反复读一读,细细品味,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以下教学分三块,分别从语言、外貌、动作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变序进行。)

  1.外貌描写──美丽尊贵

  (1)学生找出描写外貌的语句,读一读。

  (2)观察插图,找一找谁是王熙凤。

  (3)点名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因为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牲进行描写。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抓住特征写。)

  (4)指导学生朗读。

  2.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语言学家”之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她的说话艺术。

  (1)学生默读,勾画有关语句,教师相机课件展示。

  (2)“言为心声”,透过人物语言,我们可以探究她的内心深处,可以感受到她的性格。学生自由读句子,交流读后感受。

  ◆“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

  生1:文章一开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她给林黛玉留下了“放诞无礼”的印象。然而这“放诞无礼”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由此也可以看出她性格放纵,不拘小节。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生2:她见黛玉时先是恭维──因为她知道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丰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

  生3:而且她还考虑到身边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顾此失彼。她真是八面玲珑,圆滑之至。

  生4:王熙凤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

  ◆“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生5:她的一颗心始终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呢。更可以看出其虚伪、善于见风使舵的性格。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生6:她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

  (3)总结:王熙凤逢场作戏,善于阿谀奉承,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3.动作描写──圆滑

  (1)让学生找出有关王熙凤的动作描写。

  (2)从“携、送、拭泪、拉”这些动作的描写中,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把这些动作加进刚才的对话中,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片段。》

  四、朗读全文,体会特点。

  1.小组赛读课文。

  2.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课文通过两个方面的描写,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一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从正面凸显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二是从侧面(林黛玉和贾母对王熙凤的感觉和评价)很好地配合了正面描写,与那些正面描写共同完成对王熙凤性格特征的刻画。

  3.总结全文。

  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作业)

  1.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红楼梦》有关章节。如《宝黛相会》、《香菱学诗》等。

  2.迁移小练笔: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板书设计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察言观色    机变逢迎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学案设计 篇12

  【字词荟萃】

  1.看拼音,写词语。

  chuān suō      pò zhàn       shǒu pà       

  (          )   (          )   (          )  

  shōu liǎn      fēnɡ sāo      zǔ   zōnɡ       

  (          )   (          )   (          ) 

  2. 比一比,再组词。

  搂(     )    倒(    )    皆(    )    怜(    )

  擞(     )    侄(    )    替(    )    伶(    )

  3.填字成词。

  手(   )眼快    精神(   )(   ) 

  仰(   )朝天    三(   )两(   )

  【句段集锦】

  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                       (    )

  (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    )

  【课文链接】

  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是吗?”小胖墩儿(    )起来,立刻(    )两步,一闪身    (    )了单褂儿,(   )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在括号里填写的都是描写         的词。从这段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了小胖墩儿                                。

  (2)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描写             ,第二句话是写

  。从第二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                     。                              

  【课外延伸】

  1.阅读:

  涩涩的香布袋

  一个普通小女孩的形象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虽然事隔多年,但抹也抹不去。

  那是“十一”长假的第三天,我们旅游的景点是林州市石板岩村的王相岩。在下山的路上,导游阿姨告诉我们: “这儿的孩子正在放秋假,他们所谓的秋假其实就是回家帮助家长干活。”同时,她也向我们介绍了这里的三大特产——花椒、山楂、核桃。因此,我们特别留心石梯两旁的杂货。

  突然,我的眼前一亮,一个卖香布袋的小女孩吸引了我。她穿着一件大红色外套,脑后随意地扎着一个辫儿,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过往的行人。她见我们走了过去,就对我们说:“买一个香布袋吧,能驱邪气,保平安。”妈妈摸了摸香布袋,问她:“这是你妈妈缝好,让你来卖的?”“妈妈没让我做,这是我自己做的。”“那你这香布袋里面装的是什么?”她说:“是我上山采来的治腰酸背痛的中药。”“你看这孩子的手多巧啊!”妈妈一边点头一边称赞到。我问她:“你也在放秋假吧!”她摇摇头说:“我没有上学。”“没上学?”我追问道:“你今年多大了?”“9岁了。”我急着问:“那你怎么还没上学?”她怯怯地说:“我家里没钱。”原来,她是一个因家里穷而上不起学的失学儿童,与她同龄的孩子已经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了。看着她亲手缝制的五颜六色的香布袋,我和妈妈挑选了一个。她卖5角钱一个,妈妈掏了5元钱递给她,她说:“太多了,我找不开。”妈妈一边拉我离开,一边说: “不用找了,不用找了。”我回头向她招手说:“再见!”同时心里默默地祝福她,祝她早日跨入学校大门。

  回到家,我仔细地端详着香布袋,才发现上面绣的“桃花洞纪念”5个字中,有两个字的笔画都少了一笔。我想:一定是哪个上过学的小伙伴帮她写的字,她在绣字时,因不识字而漏绣了。看着这香布袋,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也有些苦涩。我把它挂在书桌前,让它来激励我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建造更多的希望小学,让全国像她一样的孩子都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读书。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重——(    )       宽敞——(    )

  (2)为什么“看着这香布袋,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也有些苦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让你对小女孩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练笔:

  请你运用准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写你一个小伙伴活动的场景,要刻画出人物的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字词荟萃】

  1.穿梭、破绽、手帕、收敛、风骚、祖宗

  2.搂(搂抱)    倒(倒水)    皆(皆大欢喜)    怜(可怜)

  擞(抖擞)    侄(侄子)    替(替代 )       伶(伶俐)

  3.手(疾)眼快    精神(抖)(擞) 

  仰(面)朝天    三(抓)两(挠)

  【句段集锦】

  (1)立马

  (2)漂亮

  【课文链接】

  (1)跳;退后;脱;叉;动作;虽胖但动作灵活、有经验

  (2)屋里的环境、严监生咽气前的表现、严监生非常吝啬

  【课外延伸】

  1.阅读:

  (1)轻快、狭窄

  (2)因为一个9岁的孩子不能像同龄孩子一样上学读书,“我”的心里很难 过、很无奈。

  (3) 略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学案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感受小嘎子、胖墩儿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三、感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初步学习描写人物。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初步学习描写人物。

  课前准备:预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阅读有关的背景资料。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这些课文吗?它们都成功地描写了一些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人物描写的代表作。

  2、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3、过渡:这课书一共有三个片段,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个:《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二、初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观看电影。

  小嘎子和胖墩儿是怎样摔跤的?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吧!请欣赏电影《小兵张嘎》选段。(课件播放电影)

  2、教师范读课文,提问。

  看完电影,还有点意犹未尽吧!小嘎子和胖墩儿的摔跤比赛精彩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写得非常的精彩,请翻开书,先听老师读一遍吧。边听边想:课文写了谁?写了什么事?

  3、学生反馈。

  4、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小嘎子、胖墩儿是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5、小组交流。

  小嘎子、胖墩儿是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请在书本上写一写,把有关的句子画一画。然后分小组交流,看谁写得最多。

  6、全班交流展示。

  大家一起玩个游戏好吗?小嘎子、胖墩儿都各有特点,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出来写一个。要求答案不能跟别人的相同。(学生板书)

  7、读句子,再次感受人物形象。

  真是各有见解!课文很多句子都能突出人物的特点,你最喜欢哪句?请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1、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描写人物有很多的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等,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描写人物时主要用了什么方法?

  2、反馈、小结。

  课文没有面面俱到地写,而是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描写,这也是课文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地方!

  3、 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课件出示句子)

  这是什么描写呢?你能把这里表示动作的词语都找出来吗?这些动作反映了人物怎样的特点呢?

  a、“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着腰说,“来吧,是一*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b、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一搂。

  c、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d、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e、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

  f、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4、课堂演练,直观感受。

  哎呀,这里的动词用得这么好,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吧!请两位同学扮演一下,来个摔跤比赛好吗?(请两位学生表演)

  四、引导交流,初步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1、游戏拓展,反向强化写法。(以人物描写为谜面猜谜)

  大家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跟大家玩个猜谜语的游戏吧。请看谜面猜出是哪个人物。(出示谜语)

  a、他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武松)

  你能看出这是什么描写吗?(动作描写)对,揪、提、打几个动作使一个武功高强的武松呼之欲出。

  b、他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

  动作描写和语言的描写结合,充分地表现出老汉内心的坚定。

  c、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就皱紧眉头哽咽下去。(老班长)

  几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让读者跟“我”的感受紧紧地拉到了一起。

  2、教师小结。

  这些动作描写得多么的细致啊!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使人物的形象呼之欲出。这点真值得我们学习呀!

  3、创设情境,尝试描述。

  纸上谈兵还不够,现在让老师表演一个节目,让大家感受一下,好吗?老师有个侄女儿,住在乡下,放假了,想到我家玩一玩,我想,有直达的车,就让她自己坐车来。我这边到车站接人,左等右等车还没来,原来车中途坏了,晚点了一个小时。那时等得我呀,是焦急如焚!我把这个情节演一演吧!

  a、请一位学生协助表演情节。

  (各站一方、停车、看表、掂脚张望、走来走去)“哎呀,怎么搞的,这车怎么还没来呀?”

  (看表、掂脚张望、走来走去、跺拳)“哎呀,真是急死人了。”

  (突然想起)“不会在路上出什么事吧?”

  (打电话)“哥吗?玲玲几点上的车呀?车号是多少呀?没没事的,我在车站呢!”(跺拳)“哎呀,怎么办呀!”

  (眼睛一亮)“咦,车!车!”(挥手)“玲玲!玲玲!”

  (向她跑去。)“哎呀,终于看到你了!没事吧?”(摸头)

  b、引导学生描述。

  能看出我这个姑姑有什么特点吗?(很爱侄女儿)如果请你描写姑姑,你会抓住什么写呢?能详细地说说吗?

  动作方面:停车、不停地看表、掂脚张望、走来走去、跺拳、打电话、挥手、跑、摸头

  语言方面:不停地叹气、打电话、看到车时叫喊,记得我说了什么话吗?哎呀,怎么搞的,这车怎么还没来呀?哎呀,真是急死人了。不会在路上出什么事吧?哎呀,怎么办呀!咦,车!车!玲玲!玲玲!哎呀,终于看到你了!没事吧?

  心理方面:你能想到我心里想些什么吗?担心是路上出了事。心里会有很多的假设。

  神态方面:神态不断变化,开始比较放松,后来,眉头皱得越来越紧。见到侄女时喜出望外。

  五、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刚才同学们说得真是太好了,如果大家觉得不够的话,还可以借助你们丰富的想象力,尽量地把人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加具体。其实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的题材,就算扫地、洗碗、洗衣服这样的细节也可以突出人物的特点。但是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平时除了要多观察,还要多练笔,多积累,写作时才会下笔如有神啊。

  课后,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人物,观察半小时,然后试着描写他的一个活动片段。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学案设计 篇14

  一、读拼音,写词语。

  jīng shén dǒu sǒu     pò zhàn     bān dòng     gū dōng

  (                )(       )(        )(       )

  jiàn shēng     zhí zi    láng zhōng    bǐ bǐ jiē shì 

  (          ) (      )(         ) (            )

  liǎn shēng bǐng qì     xí fu     fēng sāo      zǔ zōng

  (                 ) (     ) (         ) (        )

  kě lián     shǒu pà    huī huáng    miáo tiáo   biāo zhì

  (       ) (       ) (        ) (        )(        )

  diǎ liang   qì pài    shǒu jí yǎn kuài   bǎng dà  yāo yuán

  (        )(       )(                )(                )

  fàng dàn wú lǐ    zhuǎn bēi wéi xǐ

  (             )(                )

  二、选字组词。

  摔  蟀  率    (    )打  (    )跟头   蟋(    )

  效(    )  税(    )

  挠  浇  烧    (    )头  (    )水  燃(    )

  (    )杯  (    )花  阻(    )

  戴  带  代     爱(    ) (    )路  代(    )

  (    )数  (    )领  (    )花

  偏  遍  篇    (    )爱  (    )旁  (    )地

  (    )章  (    )目  普(    )

  三、近义词

  慌忙——        打量——        标致——        破绽——

  欺负——        纳罕——        恍若——        随便——

  惯手——        明白——        一向——      

  四、反义词

  慌忙——        标致——        精神抖擞——      

  五、仿照例子写词语。

  例:转(悲)为(喜)

  转(    )为(    )  转(    )为(    )  转(    )为(    )

  六、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三(    )两(    )    三(    )两(    )    三(    )两(    )

  三(    )五(    )    三(    )五(    )     三(    )六(    )

  三(   )六(  )  三(   )六(  )  三(   )九(  )

  七、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1.《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片段,主要通过人物       和       的描写,突出了小嘎子机敏、有智谋、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

  2.《临死前的严监生》的片段,把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是因为作者运用了人物         和          的描写。

  3.《“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片段,主要通过人物         、          和

  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伶牙利齿、张狂放肆、八面玲珑、炫耀权势的贵夫人形象。

  八、阅读《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回答问题。

  1.找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找出文中表示摔跤动作的词语,并写下来。                                                              

  3.小嘎子和小胖墩摔跤时采用了什么战术?他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战术?

  4.小嘎子和小胖墩儿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九、阅读《临死前的严监生》,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越发(        )    插口(        )  记念(        )  登时(        )

  2.把描写严监生动作的语句摘抄下来。

  3.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什么?

  4.你认为严监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学案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

  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与思想】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拓展与延伸】围绕单元专题安排课外阅读的内容。

  【重、难点突破】感受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这册学的有关写人的文章,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你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写法才把人物描写的如此生动形象的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三个个性分明的人物,看看作者是用了怎样神奇的笔法来描写的吧。

  二、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1、你们看过《小兵张嘎》这部电影吗?里面的嘎子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啊!现在我们就一起重温他摔跤时的“嘎”劲吧。

  2、学生自学课文,找出描写嘎子的内容,说说嘎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提示:重点抓住嘎子的动作、心理来体会。

  小嘎子是个个性鲜明的男孩子。他“从不单凭力气”跟人硬拼,而是“一向仗着”自己“眼疾手快”,所以,这次跟胖墩儿摔跤,“自然不跟他一*一搂”,而选择了适合自己特长的“随便摔”的方式。从一开始对摔跤方式的选择,就可见这个顽皮的小男孩富有心计。起初,他依据自己和胖墩儿的体形差异,找准对方的弱点,“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采取了围着对手“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的战术。在摔跤中,当小嘎子处于劣势时,他便积极开动脑筋,“推拉拽顶”,想出了各种办法。就是在他与胖墩儿酣战到最后时,他还是“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整个摔跤过程都不见小嘎子的蛮干硬拼硬斗,处处可见他的机灵、敏捷、有智谋。另外,从他时时想把对手打败,又不难看出他争强好胜的一面。

  3、你知道作者是用了什么写法才写得这么生动的吗?

  提示:重点理解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如:

  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

  在这当中,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去勾他的腿”,这些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显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

  板书设计:

  动作:机敏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心理:顽皮、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三、学习《临死的严监生》

  1、先读课文前面的简介,然后结合注释读懂课文内容。

  2、课文写了严监生的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抓住了严监生临死前的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动作——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3、你知道这种写人的方法是什么吗?

  提示:细节,这是一种最能刻画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它包括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是从细微之处表现人物本质的一种方法,是非常实用的。

  板书设计:

  细节:两根手指——两茎灯草

  临死前的严监生 形象:守财奴

  效果: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四学习《“辣妹子”初见林黛玉》

  运用学习前两个片段的方法,学习本片段。

  提示:本片段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外貌和动作进行了刻画,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深刻地描绘出了“辣妹子”的人物特点。让学生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板书设计: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貌似爽朗、热情,实则张狂放肆

  凤  辣  子      着装:头饰、裙饰和服饰  尊贵而俗气

  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容貌:眼、眉、面、唇  美丽外表下隐藏刁钻和狡黠

  语言(内心):热情、炫耀、关切   阿谀圆滑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学案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3、体会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4、利用学会的写作方法进行片断描写训练。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2、利用学会的写作方法进行片断描写训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预习·导读〕

  1、查找课外资料,了解作者。

  徐光耀 生于1925年8月,河北雄县人,1947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1953年毕业于中央文学讲习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1958年,创作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小兵张嘎》。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及同名电影1980年分别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创作一等奖,2000年出版的个人回忆录《昨夜西风凋碧树》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回忆起《小兵张嘎》的创作,徐光耀感慨万千:“我把平生所见所闻、所知所得的‘嘎人嘎事’,尽力搜寻,桌上放张纸,想起一点记一点,忆起一条记一条,大嘎子、小嘎子、新嘎子、老嘎子,尽都蹦蹦跳跳,奔涌而至。由于我不喜欢自己的老实刻板,从幼年便把嘎子当做楷模,注意多,观察多,交往多,‘嘎相’储藏也相对较多,尤其抗日时那些嘎不溜丢的小八路们,竟伴着硝烟战火,笑眯眯地争先赶来。不多几天,那具有情节功能的嘎人嘎事,竟拉成一个长长的单子。我把单子从头细看,加以去粗取精、编排调整,一个嘎眉嘎眼的嘎子形象,便站在眼前了。”

  2、自学生字词,给下列带点字加上正确的读音,多读几遍。

  抖(   )    破(   )     倒(   )    声屏气(   ) 

  3、借助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小嘎子:                           精神抖擞:                                   

  手疾眼快:                         膀大腰圆:                                  敛声屏气:                         放诞无礼:                                  转悲为喜:                         破绽:                                      穿梭:                             郎中:                                     

  4、读文,说说小嘎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将体会以读书卡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文中语句

  描写方法

  我的感受

  1、

  2、

  3、

  〔研读·赏析〕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1、回顾交流:畅谈自己所读过的书、看过的影视作品中,哪个人物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板书课题 《人物描写一组》

  师:从题目中你了解了什么?(这一课由几个片断组成,都是描写人物的)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课中描写人物的方法,还要学习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片断描写。

  二、复习词语,理解词意

  1、出示一组词语,指名读

  裤裆        侄子        风骚        手帕        携手

  手疾眼快    精神抖擞    膀大腰粗    敛声屏气    放诞无礼    转悲为喜

  2、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

  三、概读课文,初识形象

  多媒体出示:

  这篇文章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分别选自哪本小说?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

  《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选自     作者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     作者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     作者   

  四、品读《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1、释题:小嘎子——活泼可爱又调皮的小男孩。

  2、大家自由读课文,想想这个片断讲了什么事?

  3、默读课文,思考:嘎子为了赢得比赛,都用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

  导读提示:(多媒体出示)

  (1)边读边画出描写小嘎子摔跤的动词“△”;

  (2)边读边想象他俩摔跤的情景(同桌交流);

  (3)同桌两人交流一下,这些动词用得好不好?好在哪?

  4、生画,师巡视。

  5、全班反馈。(板书:放、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钩、摔)

  6、指名同学上台表演俩人摔跤,全班畅谈:演得如何?演员交流表演心得。(均结合课文评说)

  7、总结:作者运用一系列准确有序的动作词进行描写,结合心理活动,把一个机灵顽皮的小嘎子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可见动作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为了写好嘎子,作者煞费苦心,结合作者资料,了解成功塑造人物的方法。(板书:善于观察、注意积累、描写得当)

  〔拓展·延伸〕

  1、播放《小兵张嘎》影片中另一个精彩片段,指导仿写。

  2、出示要求:

  ①仔细欣赏精彩片段;

  ②描写片断时用上不同的动词;

  ③尝试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可选择项)

  3、播放片段。

  4、生写,师巡视

  5、评价学生习作

  〔作业布置〕

  回家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并给片断加上开头、结尾,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