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拓展五》教学建议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2022-12-24

《回顾·拓展五》教学建议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1

  本次“回顾·拓展”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项内容。

  【交流平台】

  这次交流平台的重点是“名著中的人物”。前面已述,让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从而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这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交流平台”紧扣这一教学目标,在学生具体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回顾、总结所感所悟。指导学生交流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把人物形象说生动。课文作者把人物形象写得很生动,学生说时,要尽可能说生动,千万不要仅用几个孤零零的词语概括一下就算了。二是要适时小结和拓展。指导学生感受本组几篇课文的魅力,这还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要以本组的几篇课文为引子,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众多的名著中,通过交流,学生能认识到我国有众多的名著,这些名著有着无穷的魅力,这些名著都值得读一读。

  教材安排了与古代名著相关的六句歇后语,其目的在于通过积累,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的底蕴,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和收集歇后语的兴趣。教学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读读这几个歇后语,再让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这几个歇后语背后的典故,也可开展看谁说的歇后语又多又好的竞赛活动,交流并展示学生平时摘抄的歇后语。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歇后语运用的语言环境,试着用一用,感受歇后语的作用。最后进行拓展练习,鼓励学生继续收集歇后语。

  【日积月累】

  1、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东汉末年,朝廷里宦官势力越来越大,加上京城洛阳一带的自然灾害,天下百姓流离失所,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灵帝在位第十七年,河北巨鹿县的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领导的农民头裹黄巾,举行起义(黄巾起义)。灵帝知道后很惊慌,发诏书召集军兵,讨伐起义军。幽州涿县有一位英雄,名叫刘备,他是汉朝皇室的后代。因父亲早亡,家道衰落,他和母亲以卖鞋织席为生。刘备来县城卖鞋,正看招兵告示,有身材魁梧、满脸胡须的人与他搭话。那人自我介绍叫张飞,平时以杀猪卖酒为生,喜欢结交天下英雄豪杰,他说看刘备也是位为国担忧的好汉,很想结识他。刘备听了很高兴,于是相约去喝酒,在酒馆又结识浪迹天涯多年,正准备去投军的关羽,看到关羽威风凛凛的样子,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当下,三位豪杰来到张飞家。张飞田庄的后面有一处桃园,景色很美。三位英雄相见恨晚,把酒畅饮之后,决定在此园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准备同心协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一同对苍天发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报效国家,保护百姓。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愿同年同月死。若背义忘恩,则天地不容”。此后,三人情同手足,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后人将刘关张桃园结义称为生死之交。

  2、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诸葛亮草船借箭归来,周瑜十分佩服,他和诸葛亮协议谋划攻打曹营。周瑜先让黄盖用“苦肉计”骗得曹操的信任,庞统又用“连环计”,使曹操把他的大船用铁索链连在一起。周瑜着急而病,诸葛亮用纸笔写下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凭借自己的天文知识,预计三天后有东南风,而且越刮越大。周瑜安排黄盖打前阵,暗地里为黄盖准备了二十条轻船,船内装满干柴和芦苇,上面再铺一层硫磺,最外层用黑布盖严,船头插着青龙旗作为投曹的暗号。当曹操发现有诈时,已经来不及了,黄盖将刀一挥,火船如箭,借着风势冲进曹军水寨。曹军的大船被铁链连着,无法移动,曹操在陆上的营地也被大火包围,曹操大败。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诸葛亮得胜的重要原因是巧用了天时,故有“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之说。

  3、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刘备进西川之后,孙权召集谋士,商议如何收回荆州。诸葛亮派人告诉关羽,坚决不许归还城池。鲁肃给孙权献计,请关羽赴宴,如果不答应,就杀了他。关羽看到邀请说:“既然是鲁肃请我,我明天一定去。”第二天,关羽只带了几个人,单刀赴会。鲁肃了解关羽,知道他会来,于是埋伏好各路人马。宴会上,鲁肃一再要求归还荆州,关羽说:“这是国家大事,今天的宴席上咱不谈。”台下的周仓大吼:“天下土地,谁有仁有德归谁,怎么就偏得给你们。”关羽见周仓发怒,上前夺了他的刀,假意训斥道:“这是国家大事,你有什么资格在这说话,快退下。”周仓明白了关羽的意思,趁机来到江边,招呼接应关羽的人马。关羽右手提着大刀,左手拽住鲁肃,装醉对鲁肃说:“你今天请我赴宴,不要提荆州,我醉了,说不好会伤朋友,我先回荆州,再好好商量。”鲁肃吓坏了,被关羽扯到江边,埋伏的官兵担心伤到鲁肃,也不敢轻举妄动,眼睁睁地望着关羽乘船而去。这就是关公赴会──单刀直入的故事。

  4、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字元直,本姓单,名福,后改名为徐庶。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汉末颍川一代名士。归曹后,在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这时刘表已亡,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率军民二十多万人南撤。在曹军追及到当阳长坂坡时,刘备寡不敌众,大败而逃,辎重全失。徐庶的母亲也不幸被曹军掳获,并被曹操派人伪造其母书信召其去许都,徐庶得知此讯,痛不欲生,含泪向刘备辞行。他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本打算与将军共图王霸大业,耿耿此心,唯天可表。不幸老母被掳,方寸已乱,即使我留在将军身边也无济于事,请将军允许我辞别,北上侍养老母!”刘备虽然舍不得让徐庶离开自己,但他知道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不忍看其母子分离,更怕万一徐母被害,自己会落下离人骨肉的罪名,只好同徐庶挥泪而别。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才华和谋略,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5、梁山泊军师──吴(无)用:

  吴用,天机星智多星,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书。使用两条铜链。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被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去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其姓名吴用,谐音为无用。

  6、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孙猴子即《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孙悟空学会了七十二变,在与师父到西天取经途中,变化多端,战胜了一个个困难,降服了一个个妖魔。因他高超的会变的本领,后人便言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课外书屋】

  内容是要求学生读读《西游记》原著,这一要求直接反映了本组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拟定阅读计划,并分阶段开展阅读指导和阅读交流,使课外阅读能够落实。若没有条件,教师可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跟学生讲讲“西游记”的故事。

《回顾·拓展五》教学建议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2

  a案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小组抽测,听写词语(四人一组,组长任选其中15个词语抽测组员,进行听写)。

  二、交流平台

  1.交流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回顾本组的四篇课文及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学习收获。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六年来你在学习中走过的每一步,感受一定会很多,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

  读一读“交流平台”中的提示。

  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

  1.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2.交流:

  你知道哪个成语的意思,说一说。

   你不懂哪个成语的意思,提出来。

  3.根据意思分类

  再读这些成语,你会发现其中有些成语的意思相近或反映了同一个内容,找找看。(例:第一行的四个成语都是关于“目标坚定、不懈努力”方面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是关于团结协作方面的;“革故鼎新、标新立异”是关于创新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关于“掌握规律、化难为易”方面的等。)

  4.选择其中一两个成语练习说话。

  5.抄写背诵

  四、成语故事

  1.自由阅读成语故事《舍本逐末》,说一说这则成语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短文,交流读后受到的启示,说说“舍本逐末”的含义。

  3.同桌交换阅读搜集到的成语故事,说说成语的含义。

  (内蒙古包头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吴秀玲)

  b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本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外学习的感受

  1.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二)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三)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成语大意。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成语意思,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朗读。

  4.交流成语意思。

  5.练习背诵。

  6.交流课外收集成语。

  7.齐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默记心头。

  三、成语故事

  1.谈话导入。

  2.交流从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

  3.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自学成语故事《舍本求末》。

  4.交流读后感受。

  5.教师小结,并推荐课外成语故事。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教研与培训中心 侯文华 )

《回顾·拓展五》教学建议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3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方法。

  3、积累鲁迅的名言。

  4、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谈;可以讲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越自我。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却暗含着更深的意义。那么本组课文中有哪些类似的句子,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些句子的?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时代背景。

  展开丰富联想。

  ……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运用我们总结的这些体会句子的方法去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日积月累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千夫:众多的人。

  孺子:小孩子。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空耗:白白地消耗。

  无异:没有不同;等同。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流。

  (山东潍坊外国语学校王淑兰山东安丘实验小学王晓丽)

《回顾·拓展五》教学建议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4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印象中的鲁迅,交流理解句子深刻的含义的方法。

  2.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感悟大文豪的精神写照。

  3.感受语文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整理、搜集鲁迅的名言警句。

  2.趣味对联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提取资料,交流印象

  1.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有了一些了解。让我们来谈一谈自己心中的鲁迅。

  2.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中的事例谈一谈。

  3.你在阅读鲁迅作品之后,有怎样的体会和感受?

  联系课文,总结方法

  1.在文章中多数句子一看就懂,但有的句子含着深层的意思,需要认真体会。

  2.列举含义深刻的句子,小组交流怎样体会句子的含义。

  3.全班回顾学习方法,共同交流。

  4.师生共同小结:“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基本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还可以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5.师:希望同学们把习得的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1.自读句子,发现特征: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2.全班齐读,读通顺、流利。

  3.自读句子,体会其中的含义,并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自己对名言警句的理解。教师给予帮助。

  5.自由朗读,力争背诵。

  6.检查背诵,全班齐背(不能背诵的可以读)。

  7.你还搜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名言警句呢?全班交流?

  8.你从这些名言警句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趣味语文

  1.学生自由熟读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你从这个故事中,砍刀了一个怎样的少年鲁迅?

  3.这个故事的趣味性体现在哪里?

  4.你还知道哪些内容类似的趣味语文故事呢?请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