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1.教师配乐朗诵改编诗《故乡》。
2.学生谈谈从诗中感受到的思乡之情。
3.引出课题《小桥流水人家》,齐读课题,问:在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4.配乐欣赏江南小景图片,跟随作者一同走近心中的小桥流水人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2)边读边划出直接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
2.检查读书情况:
a 读生字新词,发现两组词语的特点:
清澈见底的小溪 依依多情的杨柳
潺潺地环绕 随风飘动
细细的流泉 柔软的柳枝
粼粼的波纹 婀娜的舞姿
灌溉田园 清洗衣物 采摘茶叶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b 谈谈读了课文后的初步感受。
c 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语句,读一读。
三、研读课文,情感体验:
1.出示: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思考:“那段日子”指的是什么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概括出:
溪中捉鱼虾
事 桥上送野花 (趣) 找出描写这些趣事的语句,品读感受。
茶山摘茶叶
【重点感悟】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学生体会说话:流水把野花送到了远方,也把( )送到了远方。
指导朗读:
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
结合板书:事----趣。
3.师:文中除了这些童年时代发生的趣事,还有哪些给作者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引导学生概括出:
景 小溪 垂柳 水鸟 老家 村庄 (美)
4.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家乡的景的呢?请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a 【重点品读】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师:想象自己喜欢的画面,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一个词语形容自己的内心感受。
师生合作配乐朗诵改编诗:
师:家乡的景色如诗如画,
生:怎能不叫人如醉如痴?
师:我陶醉了,
生:陶醉于(潺潺环绕的溪流);
师:我陶醉了,
生:陶醉于(垂柳婀娜的舞姿);
师:我陶醉了,
生:陶醉于(水鸟悦耳的唱和);
师:在那段日子里,那美好的印象,
生: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b 作者的老家与我们的最大不同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还那么喜欢呢?谈谈理由。指导朗读。
c 村庄的人们----勤劳、互助。从“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看出。
四、小结课文,学习写法:
1.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景物和事情的描写来表达的。
读课文中相关语句。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平淡,更真实,更感人。
3.小结写法:
?通过描写美景来表达爱的情感。
?直接抒发对家乡的爱、怀念。
?通过回忆有趣的往事来表达情感。
五、课外延伸,学生练笔:
1.范文引路(学生平时的日记):
昨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乡下舅公家玩。我可喜欢乡下了,最想去田里走走,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蹦蹦跳跳走在田间小路上。田里的蔬菜可真多呀!有绿绿的毛豆、饱胀的玉米、紫色的茄子、苗条的丝瓜、还有金黄金黄的水稻……走在田间,我喜欢小草轻轻拍打我的双脚,野花亲吻我的小手,清风抚摸我的小脸蛋……
还想和爸爸一起开心地在小河边玩打水漂的游戏。爸爸玩打水漂可是一流的高手,他捡起一片碎石片,使劲一扔,“嗖”的一下飞出去,在水中就能打出了五、六个水漂,真厉害!可我学了好久还打不出一个水漂来。爸爸说:“这就是乡下孩子的乐趣,我小时候经常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小河边玩这种游戏。”
噢,原来乡下孩子也有着我们城里孩子不同的乐趣!
2.找出文中写景、写事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练笔:每个人都有自己怀念的故地,或城市,或农村,请你也用学到的方法,选取一处美景,或一件趣事,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吧!
4.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展示。
六、板书设计:
8*小桥流水人家
景 小溪 垂柳 水鸟 老家 村庄 (美)
小桥流水人家 溪中捉鱼虾
(一辈子难以忘记) 事 桥上送野花 (趣)
茶山摘茶叶
教学反思:
这是一次组内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时间紧迫,难免有许多纰漏。
这篇课文作者用一种很特别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对曾经生活过的故地的一种怀恋,优美的语言风格和很直接的描写方式,很容易让人亲近与向往。如果教学效果好的话,很容易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设出适合孩子学习的语言环境,尽量试图还原小桥流水人家的唯美情调。比如古色古香的配乐和插图,还有课前的一首自己改编的《故乡》,还是让课堂增色不少,上下来最满意的片段就是师生合作朗诵第一自然段的环节,可以感觉到学生的确被打动了,陶醉了,自己的情感也得到了抒发。
毕竟课堂的遗憾永远是存在的。首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张化万老师提出的有关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来审视这堂课的话:
1. 学习相关阅读方法,粗知课文大意,了解写了什么。
2.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充足时空,练习略读浏览,谈有什么感受。
3. 把哪些印象特别深的圈圈划划谢谢,重概括重筛选。
存在的问题是:
首先,定位不够准确。因此课堂上我讲的内容过多,有关写“景”和写“事”的这两大部分内容,平均用力,导致后面时间不够用,练笔不充分。在课堂上还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文章的大意。在学生还没有理清思路就开讲,无疑是违反了略读教学的原则的,也不利于整体教学的推进,所以上起来有点琐碎。
其次,不够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应该说在课前预习还是挺充分的,学生的读基本是没有太大问题。但在课堂上却反映不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痕迹,这个最我最遗憾的事情。没有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比如:在学习描写几件趣事的环节,过于缠绕不清,花了很多代价才让学生归纳出:溪中捉鱼虾、桥上送野花、茶山摘茶叶。如果告知学生方法的话,可能效果更好,不必一个一个问题逐一解决。
再次,在具体玩味课文精彩语段的时候,方法还不够多,只是以谈感受为主,并不能完全让学生真正进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当中。从一个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当我问:同学们,既然作者的家与我们的相比有如此不同,简陋,甚至破旧,可作者为什么还是那么喜欢呢?学生说了很多理由,不错。后来我又加了一句:一个人喜欢自己的家需要理由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不要理由,有的说要理由,还有的说我不喜欢。这下可好,不知是自己口误还是,对文本没有理解,或者自己还未完全走进那种情境当中,学生的回答让我不知所措了。这是一大败笔。因此,在品读文本时,在让学生感悟文本时,教师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情感体验,并设计好问题,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也能自然地进入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去。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潺、婀、粼、涸、缀、螃、蟹”八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盘点”中有关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2、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古筝配乐。
4、收集江南水乡的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江南水乡的课件,配以神秘园中的音乐。学生观看后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2、看到了什么景物?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3、想一想:这个题目是引用了哪首古诗中的句子.
课件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古筝配乐。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4、导题:这是一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想一想作者描写了故乡的那些景致?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小组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中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 ”,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溪,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想象文章中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家乡的景致的?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请你自读批画,有感受的地方做做标注。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景致。
2、生自学,教师巡视。
3、小组内互助交流。教师随机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4、全班互相交流,合作探究:
(1)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这句话写了……表达了作者……
点拨: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描写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教师点拨:小溪两岸的柳树是那么美,那么自然,那么小溪有么特点?村民与小溪有什么关系呢?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作者先以自己家为例,写出自己的卧室光线暗、地面潮湿的特点;有些了父亲的书房,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由东向南两面靠窗可以看到优美的景色。)
教师点拨:作者在写自己家时运用了什么手法农家卧室、书房的不同特点?(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2)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美,那么自然。)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对故乡的无比热爱和怀念。)
(3)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课文。
四、回顾全文,体会表达方法
师:本文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抓住了故乡景致的特点:小桥、流水、人家,在描写这三方面景致是又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将景物写具体,从中渗透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1、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3、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这种表达方法。
五、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1、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3、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六、拓展学习
1、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2、结合本课学习内容和写作方法,以“阳光、沙滩、海浪 为题。”写一两段话,描写家乡景致的特点,表达你对家乡的感情。
板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
那么美,那么自然
“我”热爱,“我”思念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篇3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写作者对家乡的小溪、小桥和人家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选择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家乡景致的,感受作者文笔的细腻;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在认真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在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时,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通过感悟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受到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有条件的教师可以播放江南水乡的vcd,配以神秘园中的音乐,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让学生的小桥流水人家有一个感性上的认识]
[师朗诵白居易《忆江南》的句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目的是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即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积累,又传授给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象作者描写了故乡的那些景致?[目的是理清文章内容]
2、小组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文章中容易读错的字音,以及描写了那些景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找出教学切入点]
3、大组交流
文章描写了故乡的三处景致
1)小溪(1、2自然段)
2)小桥(3、4自然段)
3)人家(5、6自然段)
三、深入理解,学习写法,感受思想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家乡的景致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自读批画,有感受的地方做做标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小组交流
4、大组汇报
1)小溪[注意:此处的生词比较多,教师可在学生汇报理解之前,让学生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带拼音的生字,将生字的学习有机的和文章结合在一起]
小溪的特点:清澈见底,终年环绕村庄。
小溪两边的柳树,美、自然。[指导朗读,此处语速适中,语调要轻快]
村民和小溪的关系;孩子们在小溪里嬉戏。[朗读指导,读出捉鱼时的童趣]
[通过对故乡景致和童年玩耍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小桥
木桥、石桥[不作为重点,学生点到即可]
3)人家
作者先以自己家为例,写了自己的卧室,光线暗、地面潮湿的特点;又写了父亲的书房,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由东南两面达窗可以看到优美的景色。[指导朗读从窗中看到的景象。“清晨”、“夏天”注意读出层次感]
文章最后一段略写了村里其他人家的生活。通过“深深”、“印象”、“一辈子”这些词看出故乡在作者心中的位置。表达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四、回顾全文,学习写法
[学生总结本文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抓住了故乡景致的特点:小桥、流水、人家,在描写着三方面景致时又抓住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将景物写具体的,从中渗透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拓展学习
[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实现读写结合。如以“阳光、沙滩、海浪”为题,写一两段话,描写家乡景致的特点,表达你对家乡的感情]
……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
2当你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你能联想到什么?
3、你能把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背给大家听吗?让我们一起读,体会一下作者所表达的思乡的情感。
4、师:小桥流水人家通常用它指代江南水乡。作者以诗句作题目,更能显示家乡的美好可爱,更富有诗情画意。
5、检查课前预习生字情况。
6、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富有诗情画意,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一说,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课文主要描写了家乡小桥、流水的美好景色和人们的太平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2、 分段落:
课文题为“小桥流水人家”那么文章哪些段落在写到了小桥?哪些段落写到了流水?写人家的又是哪几小节呢?
生默读课文,指名回答。(1、2流水,3、4小桥,5、6人家)
三、细读品味
过渡:小桥流水的恬静和居民的祥和生活都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使作者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1、默读课文:在作者所回忆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中,哪一部分的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细细品读一下你所欣赏的段落,谈谈你欣赏的理由。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2、生自读自悟,交流反馈,随带段落的朗读。
第一小节(详解):随机理解“潺潺”、“婀娜”、“粼粼”等词语。从声音、姿态、动作等方面来表现流水的美。
(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第二小节(略解):感受到作者欢快的情绪,男生齐读。
第三小节(略解):
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第四小节: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生我养我的老家给了我多少美好的回忆呢?让我们再来回读前面的这些印在我脑海深处的情景吧。读1-4小节。
第五小节:
“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3、情感体会:
师:小溪、小桥、老宅这些景物是那么普通,可我们通过作者的文字,却能感受到它们所富有的无限生机和活力,都显得那么可爱。在作者的表达中,我们能捕捉到他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热爱家乡,怀念家乡。)
师: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吗?(直抒胸臆-相关的句子;间接表达-景色描写中体会)
4、配乐朗读: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带着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浓浓的思乡情怀,随着音乐走进这美丽的乡村。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积累运用
过渡:作者用清丽淡雅的文字,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风俗图。
1、在作者的语言表达中,你欣赏哪些优美的好词佳句?先读一读,再摘抄在读书摘记中。
2、交流反馈:指名学生板书,交流。
3、拓展:美丽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定给大家流下深刻的印象,请大家课后也留心自己的家乡,说一说,写一写故乡的美景或童年的趣事。
板书设计: 8小桥流水人家
爱思念 美景:小溪 杨柳 小桥
(间接抒情 趣事:捉鱼虾蟹 丢野花 摘茶叶 赏野花野菊
直接抒情) 人家:太平生活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元曲。
出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师配乐范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请你也来读读这首元曲。自读,全班齐读。
3、师介绍《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小令描绘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秋日黄昏行旅的图景,表现了游子悲秋怀乡、难以言喻的惆怅心情。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4、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以曲中的句子为题“小桥流水人家”。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呢?是和这首元散曲给我们的感觉一样萧瑟、悲凉吗?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一说,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课文主要描写了家乡小桥、流水的美好景色和人们的太平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2、 分段落:
课文题为“小桥流水人家”那么文章哪些段落在写到了小桥?哪些段落写到了流水?写人家的又是哪几小节呢?
生默读课文,指名回答。(1、2流水,3、4小桥,5、6人家)
三、细读品味
过渡:小桥流水的恬静和居民的祥和生活都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使作者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1、默读课文:在作者所回忆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中,哪一部分的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细细品读一下你所欣赏的段落,谈谈你欣赏的理由。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2、生自读自悟,交流反馈,随带段落的朗读。
第一小节(详解):随机理解“潺潺”、“婀娜”、“粼粼”等词语。从声音、姿态、动作等方面来表现流水的美。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板书:潺潺的流水 婀娜的舞姿 粼粼的波纹
第二小节(略解):感受到作者欢快的情绪,男生齐读。
第三小节(略解):
“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第四小节:
“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生我养我的老家给了我多少美好的回忆呢?让我们再来回读前面的这些印在我脑海深处的情景吧。读1-4小节。
第五小节:
“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3、情感体会:
师:小溪、小桥、老宅这些景物是那么普通,可我们通过作者的文字,却能感受到它们所富有的无限生机和活力,都显得那么可爱。在作者的表达中,我们能捕捉到他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热爱家乡,怀念家乡。)
师: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吗?(直抒胸臆-相关的句子;间接表达-景色描写中体会)
4、配乐朗读: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带着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浓浓的思乡情怀,随着音乐走进这美丽的乡村。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生齐读课文。
四、积累运用
过渡:作者用清丽淡雅的文字,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风俗图。
1、在作者的语言表达中,你欣赏哪些优美的好词佳句?先读一读,再摘抄在读书摘记中。
2、交流反馈:指名学生板书,交流。
3、运用:你能用上积累的好词填空吗?
家乡( )的小溪,溪边( )的杨柳,站在柳枝上唱着( )歌声的小鸟,构成了一幅多么( )( )的画面!( )( )( )的乡村太平生活,让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4、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八课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认识“潺 婀 粼 涸 缀 螃 蟹”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潺潺、点缀、浮现、螃蟹、干涸、潮湿”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时,领悟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和哪些表达方式来表达思乡之情。
3.情感与态度感悟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受到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四.教学课时:1个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播放一段江南水乡的vcd,配以大自然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对小桥流水人家有个感性认识。
师: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江南给你怎样的感觉啊?
生:美,赏心悦目。。。
师:江南的景色是不是这样美呢?让我们随着作者谢冰莹一起去她的故乡,看
她故乡的小桥,流水,人家。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及文旨。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作者要表达的思乡感情。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课文哪里可以看的出?
生: 思念,热爱家乡的感情。从课文的这就几句话可以看的出:我爱我的老家
那是我出的地方。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像,我一辈
子也不忘记。
2.跳读课文。
师:通过前几篇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古往今来,人们思乡之情都是一样的
但怀念寄的对象却因人而异,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怀念?请同
学们在文中划出并与你的同桌交流讨论。
生:家乡的景色,家乡的生活。小桥流水人家
师:想一想,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生:风景美,人欢快,充满爱。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详讲第一与第二自然段(流水)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的小溪是怎样的美。(重点讲)
师:什么样的小溪?(指名说)
生:清澈见底
师:多美的小溪,谁来读读。(指名读)
师:什么样的垂柳?(指名说)
生:婀娜
师:婀娜的垂柳是什么样的?指名说。(用书中的句子)
师:垂柳好象一位少女跳着轻盈,柔美的舞蹈是那么赏心悦目,好,全班来读读这句话。
师:什么样的波纹?(指名说)
生:粼粼的波纹
(播放一张关于“粼粼的波纹”图片,加深学生对自然景的认识)
师: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呀!引读:“当水鸟……”
师: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第二自然段,概括出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生:主要写了村民和小溪的关系;孩子们在小溪里嬉戏。
(老师总结:作者想起了故乡的小溪,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从而思念起故乡来了,可见作者一直怀念着家乡、深爱着家乡)
2.第三与第四自然段略讲。(小桥)
师:快速阅读这两个自然段,概括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生:主要描写了作者在故乡的小桥的趣事。
3.精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思乡,爱乡之情。(人家)
(请一名学生阅读第五自然段老师读最后一段)
师:这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思念家乡,热爱家乡之情。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名回答)
生:“我爱我的老家”“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老师总结:这些词看出故乡在作者心中的位置。表达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四)指导学生领悟全文用人、事、景、物表达方法
1.直接描写景与物“流水”(第一自然段)
(1)小溪潺潺柳枝婀娜波光粼粼(描写景物)
(2)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拟人)
2.直接描写“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1)我的家→(舒适 温馨)描写介绍
(2)村民生活→(恬淡 闲适)概括介绍
3.间接描写有趣的往事
(1)抓鱼、虾、蟹
(2)丢野花
(3)摘茶叶
(4)赏野花
七.回归整体,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老师总结: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学生看板书回答)。但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生:思念家乡,热爱家乡之情。
师:好了,我们走完了谢冰莹的家乡,现在就让我们来走进同学们的家乡。现
请每个同学把你的家乡的美景或趣事介绍给你周围的同学,然后请同学告诉
师,你的家乡是怎样的。
(通过此活动的讨论,加深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关注与热爱)
八.作业设计:抄写“婀娜、舞姿、粼粼、波纹、潺潺、点缀、浮现、螃蟹、
干涸、潮湿” 三遍。
九.板书设计:
景美:小溪 垂柳 波纹 小桥 茶山 野花 野菌
趣事:捉鱼.虾.螃蟹
仍野花让它顺水漂流
摘茶叶,赏野花
人家:生活安定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