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克隆》作业设计 篇1
一、看拼音,写词语。
sì yǎng xiào lǜ jià jiē lì rú yòu rén xì jūn jiā chù shǔ tiáo
( ) ( ) ( ) ( ) ( ) ( ) ( ) ( )
二、给加点字注音。
雌性 濒临灭绝 卓有成效 克隆 一模一样
三、比一比,再组词。
殖( ) 例( ) 饲( ) 薯( )
植( ) 列( ) 伺( ) 署( )
四、修改病句。
1、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2、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相结合,可以大大增加饲养效率。
3、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4、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两年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五、读句子,选择合适的一项填空,填序号。
1、蝴蝶____花丛,____树林,____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
a 穿过 越过 飞过 b 飞过 穿过 越过
2、红军老爷爷满怀_____ 向我们讲述了红军四团在夺取泸定桥与敌人进行______ 战斗的经过。听完故事,同学们的心情非常______ 。在英雄精神的_______ 下,大家表示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a激烈 激动 激情 激励
b激情 激烈 激动 激励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_____________ 的结合,才能 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种繁殖叫有性繁殖。与之不同的是,无性繁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称________ 。
2、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年,______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只克隆羊,名字叫 _______.
4.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在医学上,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奇的克隆》作业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文章内容,正确的说出克隆技术“神奇”在哪里;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克隆技术的神奇,理解“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和“科学是一柄双刃剑”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畅想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阅读相关话题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唤醒记忆
昨天我们学习了《神奇的克隆》这篇课文,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述了哪几个与克隆有关的内容?
(过渡):克隆技术神奇在哪里?这节课继续讨论。
二、内外结合体会神奇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克隆技术神奇在哪里?
交流,板书。
(培育优良品种、家畜;挽救濒危物种;制造人体器官)
2、课文最后一节
克隆技术的诱人前景,你了解到了哪些?
补充资料:(见幻灯片一)
小结:克隆技术已经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幻灯片二)
(1)培养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
(2)生产转基因动物;
(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
(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
齐读课文最后一节,进一步激发情感。
三、辩证看待克隆技术
在克隆技术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出示文字资料一:(幻灯片三)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读了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发现?
另外,世界上许多有分量的科学家开始纷纷表示多这项技术发展的担忧。你知道他们担忧什么吗?
2、出示文字资料二:
(幻灯片四)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你是怎么理解“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这句话的?
3、出示文字资料三:(语文练习册)
默读,思考:“科学是一柄双刃剑”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联系实际。
4、小结:尽管克隆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尽管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向我们展示着它诱人的前景。但是人类一定要合理使用新技术,不能让新技术最终伤害我们人类自己。
四、讨论神话开头好处
自由读第一节,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概括。(浅显易懂,接近学生、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外延伸完成作业
假如我会克隆
要求:1、想法要奇妙。2、想法要有益人类。
板书设计:
7、神奇的克隆
培育优良品种、家畜;
挽救濒危物种;
制造人体器官
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科学是一柄双刃剑。
《神奇的克隆》作业设计 篇3
这是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全文共9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这是一篇说明性科普文章,介绍有关克隆技术的科学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我认为教学本文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自然界的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及克隆的前景——师生互动,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布置练习题,搜集相关信息,进一步扩大知识面。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首先分步揭题,激发阅读兴趣,板书克隆,提问什么叫做克隆?然后写“神奇的”三个字。其次是初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接着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读课文,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大意,练习归纳要点,理解课文说明顺序。最后是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1、学习第一段,默读第一、二自然段。
思考:什么叫做克隆?
讨论后归纳说明方法。a、举例子;b、下定义。
2、学习第二段。
学生自读然后讨论,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讲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么方法?
展开讨论后得出。a、分类别,b、举例子。
3、学习第三段。
想一想,这一段是怎样讲“神奇的克隆技术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的?
4、回顾课文,归纳总结。
《神奇的克隆》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根据课文的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设计。
《神奇的克隆》作业设计 篇4
课题: 8、神奇的克隆 第2课时
评析与修改
教学
目标
基础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克隆技术的一般常识。
发展
目标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难点
预测
引导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助学预案
交流有关克隆的报导。
教
学
过
程
教学
活动
教 学 内 容
评析与修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
导入
一、复习。
讲述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上堂课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1、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听写生词。
师生互动
讨论后,教者归纳说明方法。a、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根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b、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2、学习第二段。
归纳说明方法。
相互交流。
自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讨论: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讲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归类:a、分类别。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类来介绍。 b、举例子。植物的克隆就举了柳树、马铃薯、仙人掌等为例。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3、学习第三段。
(2)讨论后形成下列板书: a、总说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b、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c、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 d、概括克隆技术展示诱人前景。
(3)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显得条理清楚。
四、回顾全文,归纳总结。你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各自反复朗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是怎样讲“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它诱人的前景”的?1、《克隆之谜》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采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克隆之谜》重点介绍了关于克隆技术方面的知识,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等。)
板书
设计
无性繁殖
克隆之谜
造福人类
作业
设计
1、说说克隆这项技术奇妙在哪里,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2、关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类”,你还了解哪些?
反思
与
重组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神奇的克隆》作业设计 篇5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说过《西游记》里的孙大圣常常在危急时刻拔下自己的一把毫毛,然后吹一口气,就能变出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孙大圣的这个本领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就是他能快速地克隆自己。
2、同学们还记得克隆到底是什么吗?(指名回答)
3、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感受这“神奇的克隆”。(板书课题)
二、研读事例
1、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克隆,课文特别举了几个例子,分别是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师相机板书)
2、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3~5自然段,待会儿请几位同学来为你们介绍。(生自由读)
3、首先,来看植物。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哪些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生介绍)
4、除了文中介绍的这些植物,你还知道其它先天会克隆的植物吗?
(生表述,师相机指导、点评)
5、那么低等生物又是如何克隆的呢?课文中举了什么例子?
(指读第4自然段)
6、植物和低等生物的克隆本领先天具备,但是高等动物却不一样,他们的克隆相对更难,科学家们几经研究才有所成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指读每5自然段)
7、听完这一段的叙述后,你了解了什么?(生自由发表意见)
三、感受神奇
1、既然科学家们花费了这么多心血研究克隆,那么克隆到底能为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你能找到吗?(指名回答)
(板书:造福人类)
2、(自由阅读课文第6~8自然段)
想想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或有自己的看法,边读边在书上做笔记。
3、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四、展望前景
1、课文中只列举出了现在已知的一些克隆技术,但是关于克隆,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它的魅力是诱人的,它的前景是无限广阔的。
(板书:省略号、前景诱人)
2、最后就让我们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吧!
(出示小黑板)
异想天开: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_____……
五、板书
《神奇的克隆》
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造福人类 前景诱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难点:理清作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如文字资料等。
《神奇的克隆》作业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板书: 奇妙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话 动物 植物 低等生物
↓
“多利” 诞生 了不起 爱科学
↓
造福人类 食物 畜牧 生态 医学 学科学
↓
诱人前景
《神奇的克隆》作业设计 篇7
课题
8神奇的克隆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教师
冯琪
学习
内容
第41页----第43页
学习
目标
1、借助课文语言文字,感受克隆技术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课前
准备
学案卡
学
习
过
程
一、知识链接:
1、上节课,我们读了《神奇的克隆》这篇文章,还记得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那些方面的克隆知识吗?(植物、细菌、高等动物等的克隆)(集体交流)
2、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感受克隆技术的神奇。
二、设问自学:
1、自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什么是克隆?
2、默读第二段,说说这部分介绍了那些克隆技术?神奇在哪?
植物的克隆:柳树、马铃薯、仙人掌;
单细胞生物:细菌
高等动物:克隆羊“多利”
3、在这一段中,课文用了什么方法介绍“克隆”?(举例子)
三、交流释疑:
自读课文,说说克隆技术对人类有哪些意义。
四、巩固提升:(先独立完成,然后二人小组交流)
1、课文从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等方面说明了克隆技术的奇妙。
2、世间上第一只克隆羊叫“___________”是_________国科学家在___________年克隆出来的。
3、《神奇的克隆》 重点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 ,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拓展延伸:(全班交流)
神奇的克隆技术成果,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好处。假如你也学会了克隆,你最想克隆什么?它会是什么样的?能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好处?
板书
设计
神奇的克隆
培育粮食、蔬菜、家畜新品种
挽救濒危动物 造福人类
培植人体皮肤、器官
教学
反思
《神奇的克隆》作业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说明文的基本策略,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的顺序介绍克隆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2.了解什么是克隆,体会克隆的神奇。初步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及意义,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1~4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概括得出:神话中的克隆、高等动物的克隆、植物的克隆、单细胞微生物的克隆。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做“分类别”。
(3)高等动物是如何克隆的呢?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相机指导说明方法:下定义。
(4)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5)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第一只克隆羊的诞生时间、名字的来由。“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3)这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
3.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默读课文6~8,独自思考: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
(2)小组交流讨论各自思考结果。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从学生回答中提示出句型:“……可以……也可以……还可以”来引导学生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保护生态方面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4.学习第九自然段:
(1)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体会“诱人”一词的含义,想想它有哪些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可以将自己从资料上了解到的知识介绍给本组成员听。)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神奇的克隆
造福人类 无性繁殖
诱人前景
《神奇的克隆》作业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教学重难点:感受克隆的奇妙。
我的学习过程
预习板块:
1、自读《奇妙的克隆》,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3、通过查字典读准下面生字新词
4、文中有哪些词语很难理解呢?画出来查查字典,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5、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
6、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7、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描红、临写。
赏析板块: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1-4小节的有关介绍,分别用一句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
默读第一自然段:联系孙悟空说说什么是克隆?
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有什么区别?小组交流,汇报。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低等生物的克隆。
2. 读读第五自然段:讨论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
3、克隆技术得到发展,它是怎样造福人类的呢?
优良品种
生态方面
医药方面
4、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
拓展板块:
1938年,汉斯·斯皮曼建议用成年的细胞核植入卵子的办法进行哺乳动物克隆(提出设想)
1962年,约翰·格登宣布他用一个成年细胞克隆出一只蝌蚪(爪蟾),从而引发了关于克隆的第一轮辩论
1984年,斯蒂恩·威拉德森用胚胎细胞克隆出一只羊。这是第一例得到证实的克隆哺乳动物
1995年,第一个用成年哺乳动物细胞克隆出的个体----克隆羊多利出世了
2000年,美国科学家用无性繁殖技术成功地克隆出一只猴子"泰特拉" ,这意味着克隆人本身已没有技术障碍
2001年,美、意科学家联手展开克隆人的工作
运用板块
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正方:
反方:
反馈板块:
1.看拼音写汉字
kè lóng fán zhí xiān tiān jià jiē hōng dòng
( ) ( ) ( )( ) ( )
jiā chù sì yǎng xiào lǜ xìjūn yòu rén ( )( )( )( ) ( )
2.读课文,把词语补充完整。
( )( )关头 一( )一( )
繁殖( )( ) 一分( )( )
( )( )成效 品质( )( )
濒危( )( ) 免( )( )运
积累板块
1、记一组描写科学技术的名言:
2、写话。
克隆人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后的生活,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神奇的克隆》作业设计 篇10
一、导入
1、师:我爸爸是一位爱侍弄花草树木的人,每当现在这个季节,常见我爸把一种树接到另一种树上,我好奇的问爸爸在干什么,他总是喜滋滋地告诉我:“我在嫁接树林呢!”还看见过他在秋季把桂花树、石榴树的树枝埋到泥土下,第二年春季就把这些压过的枝条移到另一处栽种。我常问爸爸这又是在干什么,他总乐呵呵地说:“我这叫压条。”今天人们给它用了一个新的科学名词叫……(生齐答:克隆!)知道老师今天与大家学习哪篇课文吗?
2、板书课题:7、神奇的克隆,生齐读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
(1)指名分段读文,达到读通读顺;
(2)指名板演“薯”、“率”,检查对生字的识记(其他同学描红生字,加强识记效果)。
3、默读课文:要求:画出不懂或有疑问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试着自己解决,如自己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
4、归纳汇总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联系读文、生活,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点内容:(1)什么是“克隆”?(2)、“克隆”实验成功;(3)、克隆造福人类。]
2、通读全文,思考:克隆“神奇”在哪里?(从高等动物、植物、单细胞微生物及克隆在医学上的运用引导学生全面回答此问题。)
(师小结本节内容,过渡下一环节)
四、布置作业
1、描红、临写课后生字每字两遍;
1、继续熟读全文,课外查找有关克隆的资料,试着完成课外第3题;
2、任何一项科技发明都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能人类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查找有关资料,思考克隆会对人类造成哪些不利影响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三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理解本课重点词句,知道什么是“克隆”(以上为教学重点);
4、知道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此为教学难点)。
时间安排:第一课时。
《神奇的克隆》作业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①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②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③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④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⑤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⑥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⑦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②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3、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①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②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七)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八)教学结束
作文: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读课文。
《神奇的克隆》作业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与学生谈论很熟悉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是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但被今天的科学家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
板书课题,克隆。
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2、你们从课题中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有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
3、交流:
(1) 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 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顺序是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 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四、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1、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克隆的“神奇”?
2、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重大意义?(小组讨论解答)
五、理解感悟第三段(6-9)
默读6-9自然段讨论并解答
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
六、作业:收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8.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 无性繁殖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神奇
神奇的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
教材分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