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灯和鲨鱼》

2022-12-05

《吊灯和鲨鱼》 篇1

  作者:宗阳春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90 

  一.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2.学会本课七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规律往往隐藏在重复现象之中。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规律往往隐藏在重复现象之中。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并利用这种规律。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

  (一)揭题,导入  。

  1.读题。

  2.质疑:吊灯和鲨鱼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    读通课文,把生字字音读正确。

  (2)    想一想:课文讲了两个什么故事?分别在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这两个故事。

  2.学生自学,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后,完成练习:因为伽利略(                                 ),回到家里,他(                               ),从而,他发现了(               ),所以,几十年后,荷兰的一位物理学家(                                    )。

  2.出示句子,比较:发现与发明的区别

  (1)    伽利略发现了摆动的等时性原理。

  (2)    荷兰物理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摆钟。

  3.学生自己做实验,体会摆动的等时性原理。

  (四)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海上救生圈与救生衣都要涂上橙黄色?

  2.生讨论交流。

  (五)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了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

  2.在生活中,你注意过这些现象吗?

  (六)   总结全文。

《吊灯和鲨鱼》 篇2

  教学要求

  读懂课文,受到启示:只要留心观察自然,就可能发现规律,进而能有所发现、创造。

  重难点、关键

  读懂伽俐略如何从吊灯的不停摆动中得到启示和研制防御鲨鱼袭击器具的事例中受到教育和启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新课。

  l. 板书课题。读题。

  2. 吊灯是一种用具,鲨鱼是一种动物,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二、自学课文

  1. 自读课文,思考:

  (1) 课文分别讲了关于吊灯和鲨鱼的什么故事?

  (2) 通过这两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2.检查自学的情况

  (1)指读课文正音。

  (2)区别“发明”和“发现”。

  (3)检查自学思考题的情况。(可指导学生用现成的材料做实验,体会“摆动的等时性的原理。)

  三、总结全文。

  l. 联系实际说说平时有没有注意到周围生活中的周期重演现象,并能举出一些例子。

  2. 学习文章写作特色。(前后呼应,总分总的结构。)

  四、布置作业 。

《吊灯和鲨鱼》 篇3

  之二

  何文杰

  一.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2.学会本课七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规律往往隐藏在重复现象之中。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规律往往隐藏在重复现象之中。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并利用这种规律。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

  (一)揭题,导入  。

  1.读题。

  2.质疑:吊灯和鲨鱼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把生字字音读正确。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两个什么故事?分别在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这两个故事。

  2.学生自学,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后,完成练习:因为伽利略,回到家里,他,从而,他发现了,所以,几十年后,荷兰的一位物理学家。

  2.出示句子,比较:发现与发明的区别

  (1)伽利略发现了摆动的等时性原理。

  (2)荷兰物理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摆钟。

  3.学生自己做实验,体会摆动的等时性原理。

  (四)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海上救生圈与救生衣都要涂上橙黄色?

  2.生讨论交流。

  (五)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了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

  2.在生活中,你注意过这些现象吗?

  (六)总结全文。

《吊灯和鲨鱼》 篇4

  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读懂课文,受到启示:只要留心观察自然,就可能发现规律,进而能有所发现、创造。

  重难点、关键

  读懂伽俐略如何从吊灯的不停摆动中得到启示和研制防御鲨鱼袭击器具的事例中受到教育和启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新课。

  l. 板书课题。读题。

  2. 吊灯是一种用具,鲨鱼是一种动物,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二、自学课文

  1. 自读课文,思考:

  (1) 课文分别讲了关于吊灯和鲨鱼的什么故事?

  (2) 通过这两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2.检查自学的情况

  (1)指读课文正音。

  (2)区别“发明”和“发现”。

  (3)检查自学思考题的情况。(可指导学生用现成的材料做实验,体会“摆动的等时性的原理。)

  三、总结全文。

  l. 联系实际说说平时有没有注意到周围生活中的周期重演现象,并能举出一些例子。

  2. 学习文章写作特色。(前后呼应,总分总的结构。)

  四、布置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