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深明事理、柔肠百转的母亲和有勇气接受磨练的儿子这两个形象。并通过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感受到母亲对儿子深沉、广阔的爱,并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
3.发现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表情、动作等描写间接揭示人物心理和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4.通过补白文本的方法,理解母亲虽经受内心煎熬,仍旧坚持锻炼儿子的良苦用心。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母爱,并树立独立面对生活的信心。
(二)教学流程:
一、直接入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学会看病》。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正音、释词(按图索骥)。
2.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
3.有没有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
预设:句子1:“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句子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预设:孩子们提不出不懂的问题。那么我们先来读读母亲与儿子的对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细读人物对话,感受母亲的矛盾。
(出示对话):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
“正是。”
1.自读对话,把对话读通顺。
2.一次分角色读对话,评价:很通顺,也很准确。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儿子?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生1:依赖母亲的儿子。
师:从哪儿看出他特别依赖母亲的呢?
生:……
师:你又读出了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生2:严格的母亲/狠心的母亲/为儿子着想的母亲。
3.二次分角色读对话。
4.品悟内心活动感受其坚定。
师:儿子已经比我高了,但对我仍旧是这样依赖,此时,母亲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是呀,必须让儿子学会看病,一定要让他学会看病,让我们感受到母亲要锻炼儿子的坚定决心(板书:坚定)。你们真是读懂了母亲的内心。
5.齐读母亲对心活动的语句。
6.三次分角色读对话,读出儿子的依赖,母亲的坚定。
学生评价。
7.品读“……”,感受母亲内心的矛盾。
(1)这位同学读出了母亲的坚定,让我们感受到母亲要锻炼儿子的决心。但,美玉也会有瑕疵,我给你提一个小小的意见行吗?
(2)(出示句子):“假如……你找不到我呢?”“那我就……找我爸。”这两句好像没有注意到标点处的停顿。再请你读一读好不好?
(3)指名读句子:我们先来看第二句,如果把它改成“那我就找我爸。”好不好呢?为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