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3

2019-12-2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粼粼、波纹、印象、潺潺”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张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遐想

  师:(播放大自然的音响效果)你的眼前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指名说。)

  师:是啊,这声音让我们浮想联翩,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谢冰莹一起去她的故乡,看看她故乡的小桥,流水,人家。

  (教师板书课题。)

  谁能读读课题,读了课题你发现什么?

  (生说。)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齐读生词。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三处景物?

    想一想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给你的感受或留下了什么印象?

  4、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美、乐、爱”。

  5、快速浏览全文,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呢?划出相关词语。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

    美:
   
   ⑴ 第一自然段:

     (出示文字。)

     句1:什么样的小溪?(出示词卡“小溪”)指名说。

     师:多美的小溪,谁来读读。

     句2:什么样的垂柳?(出示词卡“垂柳”)指名说。

     师:婀娜的垂柳是什么样的?指名说。(用书中的句子)

     师:垂柳好象一位少女跳着轻盈,柔美的舞蹈是那么赏心悦目,谁能读读这句话?

     (学生指名读,齐读,教师也可以范读。)

     句3:什么样的波纹?(出示词卡“波纹”。)

     听声音理解“潺潺的小溪”看画面理解“粼粼的波纹”。

     师: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呀!引读:“当水鸟……”

   ⑵ 第四自然段第三句:

     “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黄色的野菌。”教师给予肯定,不必多讲。

   ⑶ 第五自然段第五、六、七句:

     出示“清晨,可以看到……依依多情的杨柳。”

     师:可以说“婀娜多姿的垂柳”,还可以说什么样的垂柳?(生指名说。)作者两次说到柳树这是为什么?(生指名说。)

     师:“柳”谐音“留”,古人送别多以拂柳相送,暗含挽留之意,从此“柳”便多了思念和牵挂的意义,让我们欣赏有关杨柳的诗句。

     (出示有关诗句: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生自由读诗句。

     师:作者对家乡的景色久久难以忘怀,不仅仅是给了她美的享受,更给了她无穷的乐趣,谁来说说你感受到的快乐。

    乐:

   ⑴ 第二自然段。(略讲)

   ⑵ 第三自然段第二句:(略讲)

     师:作者仅仅是描写家乡的美景,讲述童年的故事吗?她更想表达的是对故乡浓浓的爱。在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呢?小组讨论,交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