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花园二》

2019-09-24

  
教学目标:
   1、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2、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如何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
   3、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小组内介绍清楚这种动物的外貌体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4、阅读《螳螂的启示》,认识连续观察日记,知道这种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
   5、通过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连续观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中的句子训练:
   1、通过第一组句子,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1)轻声读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呢?(意思完全相同)
    (2)再默读句子,想想两个句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适时总结:
      ①标点不同:一个用问号,一个用句号;
      ②部分词语不同;
      ③朗读时的语气不同;
      ④表达的效果不同,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要更强烈一些。
    (3)师小结:第一句叫反问句,第二句是把第一句变换一种说法改为了陈述句。两句的意思完全相同,但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一些,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着写一写。
   2、通过第二组句子,尝试改写。
    (1)审清题目。提示:我们在改写时要注意什么?(①不能改变原句意思;②标点要正确使用;③不丢字,不写错别字。)
    (2)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拨订正。其中,变为反问句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意思保持不变,通顺即可。反问词可用“怎么”、“怎么能”、“难道”等。
  (二)“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
   1、指名朗读导语。
   2、默读丫丫的阅读日记,边读边想一想:丫丫的这则阅读日记中都记录了哪些内容?
   3、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1)读了什么?(自己感兴趣,印象深的一篇课文、某个段落,或几篇课文进行对比阅读都可以)
    (2)读后产生了哪些问题?
    (3)思考后寻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即深入阅读后,揣摩到的写作手法。
   4、想想丫丫这样做阅读日记,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好处吗?
    (1)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做及时记录,可以为今后的复习提供材料;
    (2)能将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作更细致的揣摩,便于自己积累、掌握各种写作手法,今后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培养自己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并通过自己反复品读和思考寻求答案;
    (4)坚持进行练笔,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5、想想你在学习过本单元后,哪些阅读的内容让你最有收获或最感兴趣,不妨也照着丫丫的样子,写一则阅读日记吧。
   6、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视。
   7、指名朗读日记。师生共同评价,适时修改。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