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

2019-08-01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无私而真诚的爱;感悟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2、从读中感悟,从对比中体会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

  3、在创设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恰当地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

  1、师述:

    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30万人受到伤害。那是怎样的灾难哪?地震太可怕了!震后的废墟更危险,因为那里随时可能发生。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废墟的事。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2、(引读)在混乱中(读第2节)。

  3、读议:

    此刻,父亲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父亲的话吗?(极度悲痛,撕心裂肺地喊叫声)

  4、读中体会重点句:

    (引读)跪在地上大哭一阵后,他猛地想起……(点击句子1)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你读懂这句话了吗?好!我来把前半句改一下,你们说后半句,谁来试一试?

   ⑴ 阿曼达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很苦恼──

     (父亲和阿曼达在一起商量如何解决。)

   ⑵ 阿曼达在和同学踢足球,腿骨折了,疼得直流眼泪──

     (父亲带着阿曼达去医院,帮助他恢复健康!)

   ⑶ 对!说得真好!大家说说,现在阿曼达被压在废墟下,生死未卜──

     (父亲想办法找到他。)

  5、小结:

    对!如果他还活着,父亲一定要马上见到他,看他是否受了伤;万一死了,也一定要见到他!这就叫──(再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4~24自然段,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⑴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的爱是多么伟大。

    ② 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 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④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⑵ 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们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 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难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② 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③ 指导读:

      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他们心中似有千言万语,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吧。请大家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