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这首歌唱的是谁回归我们祖国母亲的怀抱?(澳门)
师:还有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的又是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香港)
师: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中国台湾)
师:今天,我们就穿过时光的隧道,回到六十二年前在中国台湾的乡村小学共同上……(板书课题: 难忘的一课)
(二)介绍背景
中国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里,日本对中国台湾进行着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人权侵略。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中国台湾收复后的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试着解决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
a、 找出课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用“----”画出来。
b、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c、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详写的?
(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出现了三次。)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四)围绕主线,体会情感
师:课文详写了师生学习的情景以及到小礼堂参观这两部分,我们下面就重点来学习这些内容。来体会体会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的用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总共出现了三次。
师:我们一起走进文中看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部分。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师:“为什么这位老师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别着急回答,我们现在每个人拿起笔来,写一写这句话。
师:你写的时候是不是一笔一画写的? 是不是认真写的? 那么你吃力吗?
师:为什么中国台湾的老师却吃力呢?谁来谈谈。
(因为中国台湾老师以前是学日文的,她没有学过中文,可能刚学不久,写起字来十分吃力。不像我们写起来这么轻松,因为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字了。可中国台湾老师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所以写起字来十分的吃力,但是很认真。)
师:听了他的发言,你理解了吗?还有没有要给她讲解的?解释一下,既然这么吃力,她为什么一笔一画,非常认真的写。
(因为她写这几个字时,包含着她自己的感情,一种爱国之情,所以她要一笔一画,非常的认真。)
师:经过他的补充,相信你们对这个问题又有了一定的认识。还想说吗?
(日本人统治中国台湾50年了,中国台湾人民深受日本人的压治,现在好不容易学中文了,所以刚开始学习时很吃力。回想起1937年一1945年日本人对中国人民的杀、掠、抢,尤其是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可以想象,占领中国台湾50年里,中国台湾人民的苦难之深。日本经济侵略,人权侵略,也进行文化侵略,逼着他们学日文。50年,现在终于“光复”了,他们的心里非常激动!虽然吃力,但他们是那样认真。现在明白了?)
师:写完这句话后,老师又是如何教自己的学生读的?(他先用闽南话,然后又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样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师: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时是那么严肃认真?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中国台湾刚刚光复,而且老师也刚刚学习中文,很认真,严肃能看出她很爱自己的祖国。如果他们读的时候,不是很认真,当儿戏似的,可见他们不是发自内心的。如果他们读这句话很认真,更加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