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黄鹤楼送别 教案

2019-06-01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长亭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b 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
你们说得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
2.读词理解:饯行、伫立、凌空、远眺、按捺不住,脍炙人口
你理解了哪些词?
3.看图理解:飞檐凌空、俯临长江
4.指名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一二句话概括一下)
6.选一段你读得最好的读给同桌听,相互点评。
7.读了这篇课文,你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通过诗文对照、图文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等形式朗读体味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
2.分组合作表演李白与孟浩然话别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导入
(一)课前音乐:《烟花三月》  ( 课件:首页)
静静地聆听,你听出什么来了?
(二)读诵《送别诗》,导入课文,渲染气氛。
1.师: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送别的诗,我们来读读这些诗,你熟悉吗?(课件播放画面。)
2.师: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内心的伤感,有踏歌相送,有折柳相送,有把酒相送。是啊,不一样的送别,但是萦绕在心头的离愁却是一样的。今天,就让我跟随李白,登上高高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大诗人孟浩然吧。
3.指名读题《黄鹤楼送别》。
4.师点拨:黄鹤楼是他们友谊的见证,两位诗人曾在这里谈诗篇,谈人生,现在,朋友即将远去,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想想应该怎样读题,再读题。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