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的片段教学案例及反思

2019-05-05

[案例]
    师: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师:书上有一幅插图,请你把图和课文对照着读,体会课文是如何描写图意的。
    生: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生:贾岛太专心了,全然不顾长安街上的行人。
    师:请你说说贾岛吟哦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是什么意思?
    生:鸟儿在池塘边的树上栖宿,和尚(诗人)夜访好友,在月下推开友人家的大门。
    师:你是如何理解诗句的?
    生:课文第二自然段已经展现了这样的画面。
    师:你能联系上文来理解,真是一个好方法。
    师:根据图文,各自练习演一演贾岛斟酌诗句的情景,要求用动作、语言等表现贾岛的内心。
    生:(各自练习)
    (一位学生上台演):他低着头,来回走动,口中低声地念着诗句,但语速很快,而且只念了一遍。反复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动作也较快。

    (台下的小导演们纷纷提出意见)
     生: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地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地思考,应该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念“推”和“敲”。
     生:他的动作也需要改进,因为贾岛在思考,所以做“推”和“敲”的动作时应慢慢地,反复做。
     生:我也提一个意见,贾岛思考时肯定聚精会神,不会东张西望。
     师:小导演的意见都很中肯,再请一个同学来演一演。
     (第二位学生上台演)他的表演很到位,演得很成功,看着他那有趣的模样,台下的同学不禁窃笑起来。
     师:你们就是长安街上的行人,你们为什么笑呢?
     生:我看到他在大街上自言自语,感到很好笑。

     生:他一边骑着毛驴,一边还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看起来非常好笑。
     生:他只顾想着自己的事儿,浑然不觉是在热闹的长安街上。
     师问表演的学生:贾岛,你没有觉察到大街上的人们在笑你吗?
     生:没有,我正在思考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师:你们看,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是多么认真啊!
         ……
     师:既然连大诗人韩愈都觉得用“敲”好,贾岛也认同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韩愈认为用“敲”好的理由。
    ( 生齐读)
     师:这里,韩愈从三方面来说用“敲”好的理由。几百年来,“推敲”的故事广泛流传。至今,人们还在争论到底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大家再认真想一想:真的是“敲”好吗?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能不能也谈谈你的看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