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活动六》说课稿

2019-05-05
一、 说教材
本课题是北师大第九册语文关于水实践活动项目。
1、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好语文就要重视实践的功能,而实践,就是带领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在生活中寻找语文的素材。学生学好了语文,也才能更好的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我设计了本次语文课内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再回到课堂。新大纲也提出来:“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生动活泼开展访问、调查等活动。”
2、德育教育目标 :
学会赞美、亲近、了解和珍惜水,了解和热爱珍惜水。培养学生能够与人沟通、善于交流,乐于戌人合作学习,并且在学习中解决遇到的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3、教学目标:
   1、开展综合活动,学会赞美、亲近、了解和珍惜水。
   2、通过搜集赞美词,调查等方式来了解和热爱珍惜水。
   3 、通过对水的感情,学会珍惜水。
   4、培养学生能够与人沟通、善于交流,乐于戌人合作学习,并且在学习中解决遇到的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时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学生自选出来的采访对象也最具感染力。因此,我在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讨论法
这主要用于第一课时的采访前的准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前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组合。通过学生的讨论,组合成四大组分别是赞美水、亲近水、了解水、珍惜水。
三、说学法
农村学生的有利之处在于有较为广阔深厚的邻里关系,这是本次活动的优势,但社交能力和其他语文综合能力却需要教师较多的鼓励和安排。
1、实践法
最早提出“教育基于行动”的是西方教育家杜威,主动到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就能解决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的问题。学生应该掌握这种方法,而且要接受这种理念。
2、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不仅仅在课堂上应合作探讨,在采访的过程当中也要求学生要有合作探究精神,一方面群体采访要分工合作,各显其能,一方面又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然后进行挖掘探究大人物的思想品质。收集关于水的古诗、诗歌;收集与水亲近的事例;调查人们使用水的情况等。
3、交流法
在交流会上,学生应善于在对话中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把他内心独到的感受表达出来。新课程最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
四、 说程序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景,课件欣赏:各种水的美景。
  三、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水的语句。
   1、古诗中的:如“唯见长江天际流”、“秋水共长天一色”……
   2、诗歌中的:如“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洪湖水浪打浪……”
   3、现代诗文的:如“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徐志摩的“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划!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