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学实录

2019-03-30
一、导入定向,引起需求;
  师:同学们,大家都见过“碑”(板书碑),但你有没有见过“丰碑”?(板书:丰碑)
  生:没有。
  师:丰碑与一般的碑不一样,只有高高地耸立的碑,才称得上是丰碑。
  (生齐读《丰碑》课题)
  师:自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丰碑是指谁?你从哪和句话里看出?
  (生读课文)
  师:我请个同学先说。
  生:课文里的丰碑是指一位冻僵的老战士,是军需处长。
  生:这丰碑是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变成的。
  师:不是变成的,是位冻僵的老战士被大雪覆盖发以后,才隆起的座碑。这并不是用石头砌成的,那么你能说它是高高地耸立吗?(不能)
  (评:破题入手,创设诱因,直奔中心,在“碑”-“丰碑”-“谁是丰碑”-“为什么称丰碑”的教学思路中,由表及里,激起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师:对啊!那为什么课文的课题是“丰碑”?同学们,要想理解好这层意思,就得好好读课文。带着这个问题,仔仔细细再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感情。先读一、二、三节,你想想这三节主要讲什么?
  生:写当时环境,非常恶劣。
  师: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这是一个恶劣的环境?
  生:我从“冰天雪地、飞雪、冰坨、狂风”看出来的。
  师: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当时的天气怎样?生:可以看出当时很冷。
  师:冷到什么程度?生:把水都冻成冰坨了。师:“冰坨”就是一整块的冰块。再加上狂风呢?狂风还嗥叫呢?
  生:冷极了。
  师:在第一节中“装备”指什么?
  生:“装备”是指生产上、军需上必需的东西。
  师:这支红军队伍的装备具体指什么?
  生:部队所需的枪支弹药、棉衣、食物等。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的图像,说说你怎样理解“装备很差”。
  生:战士们戴着单帽,穿着单鞋。生:战士们吃的少,穿的也单薄。
  生:战士们的武器弹药也不足。
  师:连狂风都要征服这支队伍,可见其装备太差了。(手指屏幕)这支队伍在挺进。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顶着鹅毛大雪,一步一步艰难的前进,前进的途中出现了什么困难?
  生:有“伤号”是已经出现的困难。师:具体说说可能出现的困难。
  生:“可能两天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
  师:这个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生:这是举例的省略。
  师:也就是说还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在等待着这支队伍。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还将遇到哪些困难?生:可能缺少药品。
  生:可能会遇到敌人的袭击。
  (评: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师:同学们想象的很合理,可能太多了,前进的途中困难重重,红军所面临的非常严峻的,正因如此,将军非常担心、非常忧虑,那么,在困难面前,我们的将军是怎样做的呢?
  生:将军把马让给了伤号。
  生:将军帅队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师:以上这些说明了什么?
  生:将军关心爱护战士。
  生:将军非常勇敢。
  师:在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我们的将军英勇无畏,这支队伍在前面前进过程中又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师:谁来解释“军需队”?生:部队中提供给的机构。
  师:军需处长呢?生:军需处的主要负责人。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