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领悟文章表达的特点。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读促悟,加深理解。
3、情感目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德育目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资料
老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在地球上某个角落,曾经有一个人类奇迹。它的名字叫 。 ---雨果”
它的名字叫 。(板书:圆明园)说“曾经”是因为 。(板书:毁灭,注意笔顺。)
为什么大作家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人类奇迹”?圆明园到底又是被谁毁灭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寻找答案吧!
二、讲授新课
(一)“人类奇迹”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对圆明园价值高度概括的三句话,并找出一个过渡句,因为它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作者是从两方面来介绍圆明园的。
2、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
(1)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找出过渡句后板书小结:建筑宏伟、珍贵文物)
3、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2、3自然段)
(1)指读第2自然段
①感知圆明园规模宏大。(出示圆明园整体示意图,用熟知的建筑或场地类比一下;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②圆明园的布局(“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课件演示)
(2)齐读第三自然段
①找一找作者介绍的不同风格的景观有哪些?(生汇报,师板书。)
②仅仅只有这么多吗?(使学生明确: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
③圆明园的景点依据什么建造的?
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课件展示平湖秋月,雷锋夕照,安澜园,狮子林)
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西洋景观
在这风格各不相同的建筑之中漫步,你会有什么感受?作者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朗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④配乐指读,感受、想象。
欣赏了圆明建筑,让我们再去看看这宏伟的建筑里的珍贵文物吧!
4、圆明文物(第5自然段)
①出示文物图片。(学生判断其价值,再强调其在圆明园珍宝中的微不足道。)
②齐读课文,了解圆明园文物究竟有多少?。
③为什么把圆明园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学生汇报,师引导小结:收藏时间久;种类多。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