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柳》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第 22 课
二、 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左公柳》这篇课文虽为第二篇课文,由于第一篇是《古诗三首》,以文章面目出现的,这却是第一篇。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英雄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文本中阅读的基调偏于情感。
学情分析:
1、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
2、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处在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这时他们强烈的要求自主、独立、成功。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将整体感知,字词的理解,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完成。给学生一个立足点,给他足够的体验。
3、 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和教师辅助介绍的方式将这些背景资料呈现给学生。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3、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阅读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过程与方法:
运用朗读法、批注法等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三、【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 读通课文,标注感受或疑问。
2、 搜集有关左宗棠的资料。
(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前预习,为新课的学习打下铺垫。)
(一) 导入:
1、 课件出示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生读,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用来言志的对联吗?)
2、 课件出示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师:这是王震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你们知道是用来歌赞谁的吗?)
3、 他就是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左宗棠。
4、 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来了解他的赤子情怀。板书课题并齐读。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用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对左公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给左公赋予厚重的文化色彩,丰富了学生的积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
    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