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受和经验。
2.课堂上,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3.再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4.回顾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教学准备:
文字资料、投影片、录音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 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4. 学习1-2自然段,初步体会母亲细致入微、深沉无私的爱。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2.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3.在体验中读,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初步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教学难点:
在体验中读,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初步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并出示《合欢树》中的片段,请同学们默读,然后交流:你读到了什么?
2.互动交流。
3.史铁生还有许多作品都是涉及对母爱的赞美与怀念的,如《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秋天的怀念》也是其中影响深远的一篇。
4.(板书:秋天的怀念)读题,再将语序调过来读一读,说说感觉有什么不同?(怀念的秋天是景色;秋天的怀念是感情)
5.那么,《秋天的怀念》到底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赶快读书学文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
1.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
2. 默读,思考:课文几次写了秋天里看菊花的故事?这些故事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感情呢?(指名说)
3. 是一般情况下,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吗?浏览课文后,概括地说一说。(不是)原因如下:
①第1自然段中描绘的我的情况:我双腿瘫痪,暴怒无常,生命绝望。
②第2自然段中介绍的母亲的情况:母亲肝病严重,生命将息。
4. 所以,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这样的母爱更——(艰辛、深沉、无私、伟大)
5. 那么,在这么一个笼罩着哀伤、凄婉氛围的背景下,母亲又是怎样关爱我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继续学文,细细品味。
三、精读,理解感悟。
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第一次看菊花为什么没去成?(结合课后练习4)
2.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她的哪些言行让人感动?(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读、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