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诺贝尔》教学实录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诺贝尔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章第一段,主要给我们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二、【学习第二段】
1、想一想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2、谁来具体地说说他分别发明了什么炸药。
3、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呢,请你到文中找一找。
4、谁来读一读?
【投影第4小节】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5、你能不能用为了什么他要发明炸药这样的句式概括地说一说呢?
【投影】:为了什么他要发明炸药?
生:为了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他发明了炸药。
6、诺贝尔小小年纪就知道关心劳动者,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动机是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与同情,
他在他的理想中也是这么说的:“【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7、齐读。师(大声的读一读,读出他的心声)(他要为谁发挥自己的作用?再来一遍,读)
板书:读了他的理想我们知道了,他发明炸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类,为了科学
过渡:【投影课文5至9小节详细的描写了他发明炸药的经历,请同学们默读,划出让你感动的词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开始边读边划边写。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画是我们读文章的一种好的方法。)
1、同学们哪些词句让你感动?
【第6小节】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2、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令你感动?板书:毫不气馁
3、在什么情况下诺贝尔“毫不气馁”?
老师告诉大家:(1864年9月3日的这场事故,不仅实验室化为灰烬,而且4个助手全部遇难,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而诺贝尔的父亲,也由于这次巨大的打击,不久就去世了。)
3、你想说什么?(是呀,确实很让人同情)
4、在失去这么多亲人、朋友的情况下他会怎么想?
(很伤心,很痛苦,他会想,哥哥为科学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父亲也残废了,我更要继承他们未尽的事业,完成他们的心愿。我应当化悲痛为力量,更好的工作。)
5、虽然在这次实验中他失去弟弟,助手,父亲也炸残废,但诺贝尔仍然坚持要做下去,这就是――毫不气馁
谁能把毫不气馁的诺贝尔读出来?谁来试一试?(决心真大;丝毫不气馁;失去再多你仍然充满信心;字字如重锤敲击着我们的心灵;字字带血,字字带泪)
指名读、齐读。
6、是什么让诺贝尔在付出家破人亡的代价后依然毫不气馁?
那是因为他的心中装着他的理想:他的理想就是――大声读【“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7、过渡: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读出了诺贝尔毫不气馁的精神品质?
【第7小节】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1、这句话里你关注到哪些词?(“四个年头几百次”)
a、从四个年头你知道了什么?
四个年头是多少天?算一算!(一千四百多天,时间长)
他每一天都在与什么打交道?(早期的炸药极其危险,稍有不慎就会爆炸,与死神打交道,他的父亲、弟弟就是血的教训)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