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读课题。
师:这是一首著名的曲子,谁创作的?关于阿炳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师:同学们对阿炳还有什么了解的?(学生课前查阅了资料,回答非常精彩)
小结:《二泉映月》是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
二、听
那么,同学们想听吗?你准备怎么听?
生:用心倾听。
板书:听
播放乐曲
听着悠扬的二胡曲,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音乐声渐轻,伴随着音乐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苦难  悲哀 凄凉 抗争 怀念
这位苦难的艺人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的名曲呢?打开书本用心地去读。
三、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词语: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指名读词语。学生横向读。
老师问:还可以怎么读?
生答:竖着读
(理由)
生答:这些四字词语有规律的安排。1、描写月光的2、是描写阿炳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3、描写乐曲旋律的。
★这些词语的选择安排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
师:月光那么美谁来读读?
齐读
师:这些词语中有不理解的吗?
(做学生的有不理解的很正常,我要感谢你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生:为什么说月光似水?
生回答。
师评点。
生:恬静激荡是一组反义词,怎么摆一起了呢?
生答:乐曲有的部分恬静,有的是高昂激荡。
师:这样体现的了乐曲的丰富、丰满。
生:静影沉璧是什么意思?
师:猜猜看,猜对了要表扬,猜不对也要表扬。
生:月亮的倒影在水里,像一块璧玉。
师:这玉看上去怎样?
生:光洁圆润……
师:一起美美地读读。
生:卖艺度日,他攒一点点钱怎么就度日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留到学习课文时再了解,好吗?
3、 默读课文,找出带有“听”的句子,并把它画出来。
学生交流:指名读有关句子
读第二小节
师:听泉声的时候,师父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小阿炳: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生齐声答:什么声音也没听到。
师:师父接着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会听到什么?
生:“奇妙的声音”
师:奇妙是什么意思?
生:神奇、美妙
师:啊,还能从流水中听到神奇美妙的声音,小阿炳多么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啊,像师父所说的那样听到奇妙的声音。一年过去了,二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十多年过去了,小阿炳长成了大阿炳。
指名读第三小节。
齐读: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师:谁来读第四小节?
指名读
阿炳来到二泉边,听到了什么?
齐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