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吴蓉梅
一、教材简介。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学和做(2)》。《学和做⑵》活动主题是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以“节约用水”为话题展开学习、调查、研究,贴近学生生活,很有价值。
主题活动由五个板块构成:
小小调查。设计提供了几个调查项目,引导学生任选其一进行调查,并提示用文字或图表等形式反映调查结果。
谈节水,学成语。设计从节水谈起,引导学生牢记节水古训,积累关于“水”的成语。
介绍节水小窍门。设计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节水案例,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节水小窍门。
编写公益广告。设计列举了几则节水公益广告范例,引导学生学着试编。
大家来抢答。设计以知识竞赛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节水知识,自觉遵守节水公约,创造节水方法,培养节水好习惯。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学和做(2)节约用水》它以话题形式,介绍水的相关知识,提示探究路径,激励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并不缺水的地区,他们对于水的可贵缺乏深刻的认识。基于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制作了《节约用水》的专题学习网站,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多角度地进行知识拓展,加深对“水是生命之源”这句话的理解,从而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为他们养成良好的节水的习惯奠定基础。
教材内容丰富,延伸至课外,我将其进行了有机的重组,将侧重于做的“小小调查”、“介绍节水小窍门”、“编写公益广告”结合在一起。本课时教学的内容,就是这三部分内容的整合。
(二)教学理念
对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我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强调自主。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机结合中,培养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能力和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
2、突出综合。本设计沟通了听说读写,沟通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沟通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解决“节水”问题,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注重体验。设计以“调查”等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注重过程体验。
4、鼓励创新。富有弹性的“小调查”,充满情趣的“节水小窍门”,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探究、实践、创造。
基于以上认识,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尝试在网络环境中解读文本,能借助网络资源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水知道的浪费和污染的危害。
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深刻认识节约用水的意义、方法,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的道理,参与节约用水的社会活动。
3、学做社会调查,学写公益广告,提高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本课时的教学主要分为:引出话题、了解水资源的匮乏、汇报家庭用水情况、节水创造财富、创作节水广告词、总结提出希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七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