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一文教学设想及教后随感 

三国演义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理解本课重点词语,积累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学会用“非……不可”、“不是……也不是……而是……”造句。
  2.能按情节的发展给课文分段。学习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合并起来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3.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种策略不仅能用于战争,也能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点:运用段意合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预习:
  一、自学词语,读通课文,标小节序号;
  二、完成书面练习:
  1.写出“惯”与“率”的笔顺。
  2.读准下列各字:
    火硝 拴住 东汉 末年 率领
  3.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未(  ) 住(  ) 滔(  ) 幔(  ) 硫(  )
    末(  ) 肚(  ) 恐(  ) 漫(  ) 流(  )
  4.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自不量力( ) 投降( ) 无心应战( ) 穿着( )
    测量( )   降级( ) 应该( )   着火( )
  5.解释词语:
    调兵遣将:调:调动。谴:派遣。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自不量力: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毫不防备:毫:一点儿。一点儿也没有做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
    不计其数:计:计算。没法计算它的数量。形容很多。
  三、读熟课文
  四、同学之间互相检查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东汉末年,曹操率领80万大军南下,周瑜调兵遣将,与曹军隔江相对,拉开了赤壁之战的序幕。
  2.齐读课题,说说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本文的课题告诉我们两点:一是地点(赤壁),二是事情(战)。
  二、整体进入
  1.我们知道课文中出现了三个人物,指名回答——
    出示:曹操周瑜黄盖
    哪一个在这场战争中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黄盖)为什么?
    因为黄盖想出了火攻的计策。
  2.要想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就要——知己知彼:
    课文从三个方面写了黄盖“知己知彼”。
  板书:       兵力  地理位置  水战经验
     知
     己 (周瑜)  3万   南     熟水战
     知
     彼 (曹操)  80万   北     不善水战
                        |
                       战船相连
   请同学算一算周瑜的军队一个人要打曹军几人?(26.6)
  3.曹操知道自己不善水战,所以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读书上的句子。
   (曹操叫人……就下令渡江。)
   补上板书:战船相连
   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措施呢?
   引读:生:曹操的兵士……非坐船不可——(所以)——曹操叫人……平地一样。
   “非……不可”这组关联词语应读出什么语气?(强调)
   再读这句。
  4.出示:
    黄盖为避免己方兵力弱这一情况,而针对彼方战船相连这一弱点,制定了速战速决的火攻计划。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