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红树林》是北师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从不同角度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来自北国的同学们或许对海底森林——红树林很感兴趣,那里是另一番绚丽多姿的景象,海风吹来,绿浪翻滚,真是美妙的人间仙境。课文就带领学生畅游这神话般的大花园,感受祖国的伟大。《红树林》这片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设计思路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积极开发课外资源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利用“书本知识”及“现代网络技术”,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红树林》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设疑导入——初读感知——精读感悟——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一)设疑导入 ,借助课件激发兴趣,设疑导入新课。
一开课,我就提出:“同学们,你们见过森林吗?喜欢吗?那你们见过海底森林吗?”同时出示课题,开门见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对红树林有哪些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出示:壮观的红树林的画面,并出示介绍红树林的字幕,再提出“那么,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红树林的呢?” 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初读感知 ,借助课件巩固字词,感知全文。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然后,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内互相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然后借助课件出示读一读、写一写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从而巩固了新知。接着让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设计意图:自己写出课文的提纲,组内交流汇报。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
(三) 精读感悟 ,借助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探究主题一:远观红树林的美
当学生探究这一主题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远看红树林感受到它的宏伟、壮丽引导学生抓住芳馨、婀娜、绚丽多姿理解红树林的美。同时课件出示:红树林的美丽画面,唤起学生赞美的情感,使学生自然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再通过品味朗读体会文章优美的句子。然后课件出示金钥匙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明确学习目的。
探究主题二:近赏红树林的幽静、神秘。
运用课件回顾刚才学过的方法自学剩下的部分。先通过小组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学时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过程,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学习,最后自学,渗透了精读课文的方法,突出重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