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莞、姹、嫣”。会写7个生字“脊、莞、锦、姹、嫣、暇、颇”。
2.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 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德国风俗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德国风俗特点。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优美的德国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题激趣
1、猜猜他是谁:
提示一、他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对印度梵文有很深的研究。
提示二、他享有“东方学者”的盛誉,当选“感动中国2006年度十大人物”。
提示三、年轻时留学德国十年,后著有留学回忆录《留德十年》。
对,他就是季羡林爷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也是选自《留德十年》的。齐读课题,有诗意地读读课题,有哲理地读题目。
2、你对季羡林先生了解吗?交流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3、导入,读题。
4、读了课题后,你心里面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
(自己的花为什么要让别人看?)当你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你们一定想到了我们自己养花的情景来。你家里养花吗?你家养花是给谁看的?
5、季老要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书。出示要求:
①读到生字或优美的词语、句子,及时用笔把它圈划下来,然后多念几遍。
②你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画出来,在旁边画个“?”,一会儿提出来。
 2.检查自读效果。
(1)重点纠正下列字音:
姹紫嫣红、脊梁
(2)指导写字:

(3)引导理解词语:
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花团锦簇: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应接不暇: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4)指名朗读,引导正音。
3、你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请提出来。
引导学生提问,并在书中标记。
4、这些问题,在我们学习文章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好吗?
5.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德国小镇的课件,播放德国的音乐。
看图,思考:德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同桌互谈感受。
2)自读这一段,体会德国这个民族爱花。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这个爱花的民族养花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训练细致观察的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还记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昨天,我们随着季羡林先生,游览了德国的城市哥廷根,知道了在德国——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课件出示)
3.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