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1课时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理解“都督、军令状、调度、丞相、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
·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通过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一件事。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以此迫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的周瑜的算计,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过人。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通过预习读小说《三国演义》了解时代发生的背景。
(2)通过学生的读文了解事情的发展起因,经过,结果。
(3)学生的自读自悟,小组交流,质疑,充分理解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4)通过学生的读文讨论,充分理解借鉴具备的条件和成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生两两交流和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孩子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2)通过学习这个历史故事,让学生搜集历史故事,开展故事演讲会。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智慧的力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12-13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4、学生能根据提示仿、续或创编写故事,并乐于表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应当为学习者建构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用于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因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本课要求学生正确读写的词语较多,这些词语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已不常用的词语,如,“都督、军令状、弓弩手”,另一类是如今仍常用的词语,如, “推却、调度”。可以分类指导,对不常用的词语,要求学生知晓大意,能够读写。对常用的词语,要求学生理解意思,正确读写,积累运用。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小学语文教材及相应课件、卡片
2.教学课件 ppt/flash。
3.设施完备的网络教室。
4、自制教具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这条文化长河中,有四大名著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吗?
2.指名回答,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就改编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