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案

[教材解读]
  《杨氏之子》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专题中的第一课,同时也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读,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围绕“杨氏之子的语言到底妙在何处” 这一中心问题,感受语言的魅力,并受到“文明礼仪”教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了解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讲、演相结合;采用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文明礼仪”教育。
  设计意图: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把握住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方向。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准备]
  1.《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 ,搜集几篇反映儿童的古诗。
  2.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师:以前我们曾学过许多关于儿童的古诗,同学们能背几首吗?(生背熟悉的古诗)你们背得真棒!太让老师敬佩了!今天老师还想向你们推荐一本书----《世说新语》,这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出示其中的一篇故事(《谢太傅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师读并讲解故事的大意,让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文的语感。)
  师:这就是语言的精妙!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本单元的专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会进一步感受语言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杨氏之子》,一起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认识古代儿童的聪颖机智。(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读题,理解“杨氏”之意。)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导入,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孩子走进课文,走进语言的天地,是非常有利的!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