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晏子使楚(人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0—5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会写14个词语,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临淄、撒谎、欺骗、敝国、规矩、囚犯、盗窃、笑嘻嘻、淮南、柑橘、枳、盗贼、赔不是”等词语。
⑵从楚王的“三辱”与晏子的“三驳”中,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思维方式。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及师生共同学习的方法体会晏子的能言善辩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会文章的表达方式。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楚王的“三辱”与晏子的“三驳”,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和他高尚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晏子的善辩中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另外,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习得简单的推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从《中国大百科全书》、《晏子春秋》等书籍中,或者通过网络搜集有关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出示课件2)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让学生当一次外交家,假设自己是周总理,该怎么回应这个富有挑衅性的问题,(出示课件3)展示外交家的精彩回答(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
2.从古到今,转移过渡
师为学生解说,从古到今,我国有许多能言善辩的人物,然后从周总理过渡到晏子。(出示课件4和课件5)
3.晏子故事大展台
在揭示主人公之后,让学生利用已查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总一下,然后小组派出代表到上面展示交流的结果。然后,师进行总结归纳还有补充,使得学生对晏子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4.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引出本课课题《晏子使楚》。
二、揭题(出示课件6)
1.课题《晏子使楚》,理解“使”字的意思。
2.说明“子”字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
3.让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
三、初步感知课文
1.默读,思考问题(出示课件7)
要求学生进行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发生了几件事?有哪几件?
2.示范读(点击课件7的超链接)
让同学们听录音朗读,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同时,认准字音,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出示课件8和9)
3.课堂交流(出示课件10)
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呢?
4.分角色朗读课文(师指导)
在同学回答晏子是如何反驳之后,引导学生重点读楚王说的话和晏子说的话。
四、小结
今天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这篇课文,通过朗读,了解了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也领略到了晏子的才干,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朗读课文,自由的去感悟晏子的语言艺术。下节课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学习。
五、作业(出示课件11)
⑴摘录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⑵复述《晏子使楚》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课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