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9儿童诗两首
我  想
 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眼睛——装在风筝上
自己——种在土地上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的:
 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准备:
 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2.同桌间就近交流。
  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要求: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充分参与交流。教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教师可以点拔,引导。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