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咀嚼”,领会“嚼”字在口语与书面语中的不同读法;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与练写结合的方法,牢记“嚼”字字形。
    2、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3、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解课题,走近林海音
  1、板书课题,请生念课题。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个题目很奇怪。由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呢?
   学生说,师点评。
  2、师:一个题目,三个关键词,这其中到底包含着什么呢?我相信学了课文之后,我们一定能更明白。
  3、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林海音。课后“资料袋”中有关于她和这篇课文的介绍,大家读读,看看,我们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解构文本,历数童年事
  1、师:是呀,《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体小说,而《冬阳·童年·骆驼队》便是它的序言。既然是自传,这文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其实就是林海音,而这文章就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音的回忆,随着她的思绪去感受小英子的生活。
  2、请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看文中回忆了小英子的哪几个有关骆驼的片断。
     生自读。
  3、交流
  板书:学咀嚼(相机指导“嚼”字字形,请学生把“学咀嚼”写在相应段落的旁边;相机指导学生找出除了“咀嚼”之外,另外一处用了这个“嚼”字地方,了解其口语、书面语的不同读音。)
     谈驼铃
     剪驼毛
     念骆驼
三、沉浸往事,解读林海音
  1、师:一件件往事,那都是林海音美好的追忆。几十年来林海音一直念念不忘的往事中,你又能读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读一读,并做上读书记号,可以是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标注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是写下自己一时的感受……
   学生自读。
  2、交流“学咀嚼”
    (1)请研读了“学咀嚼”这件事的同学举手示意。
    (2)请生读这个自然段,学生一起读读。
    (3)请生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预设:①读到了林海音的“呆”
  a.知道什么是“呆”吗?(眼睛直视一样事物,一动不动,目不转睛。)
    是什么让她“呆”了?
  b.请生读好关于骆驼的描写。体会她观察的仔细,体会“那样”中的情感色彩。
  c.师:看着看着,小英子竟然看——呆了!竟然学着骆驼——也咀嚼起来。
    想象当时小英子的神情,讨论这“呆”还是我们平时讲的意思吗。
    齐读本段。
  d.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请学生看插图,猜测小英子大概几岁了。
      体会小孩子的好奇、专注。
  e.师:五六岁的年龄,正是对什么东西都充满好奇的时候,看到从没看到的骆驼,怎能不看呆呢?可是三四十年过去,如今她还会因为骆驼而看呆吗?她还会在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吗?课文中哪儿告诉你的?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