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是一首动听的乐曲。上一节课,我们随着中国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多美好时光。今天,我们跟随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检查预习:
课前已预习了课文,请大家再浏览课文,想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
(花园、榆树、跟祖父种菜、铲地、吃黄瓜、追蜻蜓、浇菜、花鸟瓜的自由生活)
三、朗读感悟:
1、这些情景中,哪一幅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读全文,画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段,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2、交流: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a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色彩多,热闹,充满生机,美丽,昆虫非常可爱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b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a画了这一段,有怎样的感受?
(从排比句感受到跟随祖父干活的随意;从种小白菜的动词看出是“我”天真、幼稚、瞎闹、帮倒忙,这样的干活心情愉快、自由等等。)
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作者的快乐、可爱。
(3)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又从这段有什么体会?
a(“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是胡闹,自由自在,想怎样就怎样等等。总的感觉心情是愉快的。)
b同桌展示读出作者的心情。
(4)“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简单谈出:“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5)“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人管。”
从这段又有什么发现?
(从这两组排比句体会到园子里的植物、动物都自由自在、无人约束。)
在作者眼里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试着按排比句式填上几组。运用各种方法朗读。自由读,齐读,师生接读。
不仅如此,天是高的,云朵飘来飘去,玩累了,我会怎样?齐读最后一段。
四、回读全文,升华认识。
1、再读全文,感受“我”在祖父的园子中的快乐、自由。
2、这种快乐、自由仅仅来自于游戏玩乐吗?
交流总结:还在于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倾尽了爱心和耐心,放飞了孩子的天性。
3、介绍作者家庭状况:
作者8岁丧母,父亲不喜欢她,只有祖父依然的关心疼爱她,倾尽了爱心和耐心,让她拥有自由的心灵。这是一座爱园,更是一座精神的家园。这祖父的园子怎不令她难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