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示母亲对儿子的爱。
2、教学难点:抓住人物语言、心理活动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三.【课时划分】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小品道具   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和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说母爱”(课前播放)
1.欣赏《世上只有妈妈好》mtv,同学们这是一首送给谁的歌?(献给妈妈的歌)
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当我们呱呱落地的时候,我们已经沐浴在母爱的长河里,生活中母爱点点滴滴,看似平凡的春雨,却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感动的痕迹。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毕淑敏阿姨生活中平凡的故事。
3. 导出课题(板书:学会看病)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同学们通过这四个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说说)父母的爱总是无私的,他们总是在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子女,可是有一位“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生病的时,让孩子独自上医院看病,她是不是不爱孩子呢?让我们一起学习《学会看病》。(3个学生回答)
生1.我想到自己生病的样子。 
师:那你生病的样子是什么样呢?你能用动作和神态模范一下病时的样子吗?
(引出:打蔫,并通过刚才的表演解释这个词的意思)
生2.我仿佛看到爸爸妈妈心痛的样子。
生3.我感受到爸爸妈妈非常的关心我。
师:病在身上,却痛在父母的心上。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初步感知。(同学,这篇课文读过吗?读了多少遍?我们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的要内容。(一个同学回答)
生: 课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经过。
2.感知课文内容,(同学们,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可长可短,说说自己的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1.妈妈为了锻炼孩子忍痛割爱,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去看医生。
生2.孩子要走出母亲的保护圈,才能经受生活的挫折。
生3.妈妈做法虽然有点绝情,但是却包含着深深的爱子之情。
3.精读感悟  (分析句子)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做到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过度语:(同学们,“母亲”的绝情到底蕴涵着什么的呢?我们再一次带着幸福的母爱,轻声的,快速的读读文章,划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
(1) 深入理解感悟:把自己认为能感动自己的句子读出来(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以读促悟,(粗读寻找情感,通过情感再次朗读,将情感升华,注重朗读指导,读出情感,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①“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
(母亲做出决定,要孩子学会独立生存的本领)
②“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短短句子出现三个“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犹豫不决。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师:“我发现,这么短短的句子中用到三个‘孩子’,罗嗦吗?”
  生:“不,我觉得三个‘孩子’反而刻画出了妈妈的不舍得!”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