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爱与恨情感上又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因此,在教学中,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依据此,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作者融情于字里行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情,体会这爱恨交织的情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教学流程: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
导语:我们又有一次学习的好机会.预测一下,这节课表现的最精彩的人是谁 (自信的人一定说:是我!)最敢于表达自己想的人是谁 走出教室,有更多思考的是谁 收获最大的是谁 今天我们走近的一段中华民族无法忘记的历史,走近圆明园.
一,走近圆明园.
1,看到这三个字,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结:是啊,这三个字留给我们的太多了,能看到文字背后这一幅幅画面说明你们会读书了,那我们就在读这一课,在用心去字里行间感受,用情感与它交流,你头脑浮现的不光是画面,一定会升华更为深刻的思考.
二,走进圆明园.
师:谁愿意读,表达你或爱或恨的真实情感.其它同学认真听,他读的哪一句话也引起了你的共鸣,用笔把它标记上.(读书要动真情.用心去的体会了,你的爱与恨与就藏在这里面了.这节课我们就挖出这字字句句中的爱与恨.)
当你读完第一段后,最让你震撼的是哪个词 什么是不可估量
(盯着不可估量,指生读出那不可估量的损失.)
那损失是怎样的不可估量 让我们看一看吧!
(圆明园350公顷,他们是怎样分布的 用书上的一个词说.)
师:"众星拱月"大园小园相互簇拥着,这又是怎样的美妙呀!可是却毁灭了,可惜不 齐读!
2,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正是它不可估量的价值.让我们追遡历史到150多年前,这350公顷的园林中究竟有什么 (细读课文三,四段,把这里有了什么用序号标出来.)
汇报,每人说一处.
老师引导:
b:建筑宏伟.
有 金碧辉煌的殿堂 有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 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有 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 ……
有 民族建筑 有 西洋景观
有 青铜礼器 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
想看这风格迥异建筑吗 (幻灯)看,那可有个要求,看到后大声用书中的词语说出他们的特点.
师:景观太美了,连作者者没法用这样精美的词语来概括,我们一时又想的出呢.
还有没有了 是不是就这么多 从这一段的哪一句还能感受到有很多 (写清感受)
指读,想象:流连其间,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
所以说它不愧是我们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