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颂扬亲情的故事。

  2、教师制作课件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然而,在灾难中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来的感情是震撼人心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教师提出:

    此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4、教师:

    同学们可以通过自读,来寻找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认读生字,重点指导“瓦砾 血迹”中“砾”“血”的读音。

  3、交流初读收获。

  4、鼓励质疑:

    从哪儿看出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为什么说父亲与儿子了不起?


三、抓住重点,合作研究

  1、小组探究:

   ⑴ “了不起”什么意思?

   ⑵ 从哪儿看出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

   ⑶ 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呢?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研究,父子“了不起”在哪里,你认为哪里写出了他们的“了不起”,读一读、想一想。)

  2、品读重点句,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⑴ 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教师相机出示地震资料,从中可以知道这位父亲看到废墟,认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很痛心,心爱的儿子不在了,他失声地喊着儿子的名字,体现他的悲痛。

     该怎样读父亲的话呢?(要用悲伤和绝望的语气读)个人读、全班读。

   ⑵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亲的了不起就在于他有了这个坚定的信念,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该怎样读父亲说的这段话呢?(要用坚定的语气读,相信儿子会等他来的)强调“不论”、“总”、“在一起”。个人读、全班读。

   ⑶ 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就绝望地走了,有些人说没有希望了,救火和警察说有危险的情况下,父亲不停地挖着,而且是“埋头”挖。他多次求人帮助,却被人认为是精神失常。然而这位年轻的父亲不管人们怎么说,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儿子在等我!”。

   ⑷ 这位父亲“挖了8小时、24小时、36小时”仍没有。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为什么要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不停地艰难地挖,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指导朗读:此时读的速度要慢些,体现他的艰难。

1/2